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智子疑邻的译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子疑邻的译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子疑邻的译文

第1篇: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江头中心小学 二年六班 洪鑫霖

星期一,我和姐姐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还有许多人都要回老家,因为我们要去扫墓。

星期二早上带上好心情我们一起去扫墓,那里还有仙人掌,而且山也巍峨挺拔我都爬不上去了。

放眼望去,那里一拼啊翠绿得发亮。树木十分茂盛,而且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开得很鲜艳,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了笑脸。

到了最后一个地方,我们小孩子都没有力气了,可是还有谁喝,所以我们小孩子就不怕累了。

到家了,我们没有水喝了,我们说今天扫墓好累啊!

可是我们还感觉到了我们这次扫墓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欢天喜地的美好心情。

第2篇: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社会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道德,做为一名未来的国家栋梁,我向大家推荐一本特别好的书??《意林》。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但知识丰富,主要是他的内容很具有哲学道理,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人,它的道德文化特浓。书的编排很新颖,每个故事都配有一句与故事相匹配的导语,这句导语很精简但具有一定的哲学道理。因为哲学是一门很难懂的学科,看完故事后再返回头来看导语使我很快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它是杂志,我已经看两年了,总结一下,它着重提倡道德文化。渐渐地我知道了什么叫道德,人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如人人皆知的不闯红灯、不随便吐痰、说文明话等等。知道这些后我也无时无刻地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不,今年过年我到亲朋好友家做客都夸我有礼貌。

当然它不光是故事还有娱乐类的,有使我捧腹大笑的笑话、诙谐有趣的四格小漫画、搞笑的图片和专门的笑话集锦,这样更丰富了业余生活,感觉生活很充实。

书的后半部还是些智力方面的题目和作文专栏。

第3篇: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竞争的立足之本。如何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人事工作经验提出如下思考。

一、引进专业人才的馗尬

(一)编制内教师公开招聘门槛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师资,确保了聘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但受编制、岗位职数和各种招聘条件的限制,中职校的进人门槛被“抬高”,用人自主权和灵活性大大下降,加之招聘工作程序繁复,结果往往是“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努力想进来,进得来用得上的人留不住”。

(二)编制外教师招聘成本高

公开招聘教师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学校只能从企业或生产一线临时聘用急需人才。但中职学校待遇不高,个人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很多年富力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望而却步。学校即使能聘用到所需人才,也须自行解决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但办学成本加重,还容易发生劳动纠纷。

(三)特殊招聘风险高

编制外招聘不到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聘用对收人待遇等相对要求不高,且劳动用工风险少的退休人员,但退休人员健康风险依然制约着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留住人才的困难

(一)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缺乏竞争力

与企业许多相同学历、资历的人才薪酬相比,中职教师待遇差距很大,即使比较普高教师薪酬,中职教师实际收人也偏低。加之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陷人无序竞争、招生市场混乱的窘境,许多资深中职学校背负沉重的招生成本负担,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深受影响,待遇留人成为一纸空谈。

(二)事业成就感缺乏,削弱凝聚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素质较低,难教难管。教师付出十分的心血和努力,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还要参与招生等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繁杂工作,本末倒置,很难专心致力于教学干出成绩,以致事业上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消极怠工或干脆跳槽。

(三)教育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推动力

虽然政策舆论大力倡导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职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学校的办学业绩更多的还是从招生人数、就业安置率和稳定率等数据上体现,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严重挫伤教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动力不足

(一)教学成本的增加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的人才,都意味着学校必须增加支出,而这种不“封顶”的支出意味着必须占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且必须自行“买单”。

(二)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学校精心打造培养的人才既可能随时“跳槽”,也可能被“挖墙角”。由于受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限制,用人单位对“跳槽”和“挖墙角”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三)教师企业实践收效甚微

受市场机制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

四、对策

(一)扩大用人自主权,保证进人渠道畅通

首先,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制度,充分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进人方式,适当放宽用人自主权,真正录用到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时进人课堂,有效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另外,为中职学校特殊招聘教师提供政策、资金和法律保障,降低编外教师的用人成本和风险。

(二)健全评佑考核机制,待遇、事业和制度留人

第一,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教学投人,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中职教师待遇,从待遇上留住人才。第二,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竞争机制,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从事业成就上留住人才。第三,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留住优秀人术

第4篇: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关键词:台资企业 蔬菜种业 植物品种权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种子品种支撑,蔬菜制种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高蔬菜产业发展质量和速度。有学者指出,种业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贡献达到40%[1],但是,我国大陆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2]。企业是现代蔬菜种子产业的主体,企业发展才能带动产业发展,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科技创新[3]。台资蔬菜制种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在两岸蔬菜制种领域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本文通过对J公司开展实地调查、现状分析,总结了台资蔬菜制种企业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两岸蔬菜制种企业和种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

1 台资蔬菜制种企业发展现状

1.1 跨国从事蔬菜制种经营,大陆制种基地面积占比大

J公司是一家以台资为主要资本构成的跨国蔬菜制种公司,公司愿景目标在于构建稳定完整的杂交蔬菜种子供应链(supply chain)。该公司由台商于1988年在台湾创办,同年在泰国开辟制种基地。该公司于1991年赴祖国大陆开辟新的制种基地,2007年后,该公司将制种基地扩大到缅甸和印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公司制种基地面积在世界各地分布情况如下:中国大陆制种基地面积占制种基地总面积的60%,泰国占25%、印度占7%、缅甸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占5%。由于该公司生产和经营的跨国、跨地区性质,导致其台湾岛内不再设立制种基地,而仅保留部分行政部门,其总部目前已迁移至泰国。从该公司在大陆蔬菜制种品种来看,甜椒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番茄和黄瓜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甘肃,西瓜制种主要分布在新疆。从制种基地农户经营规模来看,新疆单个农户经营规模较大,平均经营面积达到100~150亩,内蒙古赤峰单个农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平均经营面积为50~60亩。

1.2 制种专业化程度高,代工承担订单,不同基地产季相互衔接满足客户全年需求

该公司经营蔬菜制种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仅专注于茄果类蔬菜制种,不从事其他蔬菜品种制种,专业性非常高。制种行业的技术和生产特性,决定了不同蔬菜作物品种的制种过程都遵循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如果企业从事制种的蔬菜品种较多,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推高制种的运营成本,并产生规模不经济,不利于在制种行业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二是该公司以代工方式进行制种。该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与国际上享有声誉和影响力的大型种子研发公司或集团(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亨氏公司、法国利马格兰种业集团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常J公司在获得上述种子研发公司的授权、接到蔬菜制种代工订单之后才正式启动制种程序,最后收获的种子悉数销回国际种业大型公司,J公司实际不承担蔬菜种子产品的终端销售活动,因此,J公司在蔬菜种子市场上并不具备自己的品牌。三是该公司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制种基地种子播种与收获季节差异,错峰安排生产,实现产季互相衔接、全年常态经营。例如,辣椒制种在泰国是从8月开始,在大陆内蒙古赤峰则是从2月开始,播种季节交错,稳定了种子产品产量,有利于按年度实施总产量管理,更好为客户提供制种服务。

1.3 管理科学规范,种子纯度有保证

J公司为了保证种子纯度,在蔬菜制种上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一是与大陆本地公司联合开展经营管理业务,最大化降低制种的监督成本和管理风险。二是组织开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制种基地之间制种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制种技术水平。J公司经常组织邀请印度、缅甸、泰国等制种基地技术人员来中国大陆进行为期1-2个月左右时间的考察学习,提高技术作业水准和熟练程度,同时也选拔大陆优秀技术人员赴其他国家和地区制种基地考察交流。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技术创新。制种的目标就是保证最终收获的种子的纯度和质量,为此J公司在作物栽培、田间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例如,通过使用不同颜色毛线标记不同日期人工授粉作业的植株。四是规范种子提炼生产操作过程并推动机械化水平,例如,引进色选机辅助提高种子纯度,同时也降低人工挑选成本。五是对西瓜等易患果腐病的品种采取田间分头洗种子、集中晾晒筛选、统一施用药剂纯净处理操作,避免农户分散使用药剂处理导致管理不善果腐病交叉感染现象发生。六是合理确定农户经营规模,避免规模扩大对种子质量和品种的负面影响。例如,早期内蒙古赤峰制种基地单个农户经营规模较大,平均每户经营面积超过百亩,但较大规模面临缺工现象,导致田间管理效果不理想,种子质量和品种受到明显影响。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该公司在该基地最终确定单个农户经营面积应控制在50~60亩的标准,达到了防止田间管理缺工现象发生的目的,有效避免了制成种子质量下降的问题。

1.4 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作用

J公司有效带动制种基地及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取得良好成效。大陆主要制种基地所属地区的农民年龄老化日趋明显,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年龄段主要在40~60岁之间,外出务工不具备优势,更多农户希望在本地从事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种养行业,J公司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就业和增收机会。就内蒙古赤峰而言,对于当地农户来说,种植谷子每亩纯收益可达到2000元左右,种植玉米的纯收益仅达到800元/亩,相比较而言,蔬菜制种的纯收益最高,每亩最高可达3万元(不计农民自家用工),蔬菜制种业吸引了大批当地农户参与。J公司对参加蔬菜制种的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蔬菜大棚建设方面给予农户一定资金帮助,同时,J公司做好种子回购工作,正常年份基本上购回全部种子,回购价格的制定主要根据农户生产的种子质量、等级加以确定。在收成较好的年份,种子产量扩大,J公司为了保护农户利益,对农户生产的超出规定产量的部分也进行回购。经过多年发展,J公司与制种基地农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台资蔬菜制种企业面临的问题

2.1 植物疾病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风险

蔬菜制种行业也存在技术难题,植物疾病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危害制种行业健康发展。例如,西瓜和甜瓜种子生产容易受到果腐病的冲击。果腐病是一种种子之间互相交叉感染的植物疾病,其本质是细菌性病变,但却容易导致大面积作物传染。美国制种公司孟山都公司曾因为果腐病蒙受较大经济损失,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科技领域尚未开发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技术和措施。因此,如果该疾病泛滥,必然给制种企业带来损失。

2.2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上涨增加企业经营负担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大陆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攀升。由于蔬菜制种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农业劳动力成本占制种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大,平均达到60%~70%。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大陆一名制种农业劳动力成本为35~48美元/天,泰国为10美元/天,印度为3美元/天,缅甸最低,为1.0~1.5美元/天。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压缩了制种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大陆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较好,劳动生产率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压力。根据J公司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制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可利用率高达95%,即客户不满意退货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仅为5%,而泰国制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可利用率达到80%,明显低于中国大陆。从近几年发展趋势来看,J公司在大陆蔬菜制种基地面积维持既有水平、不会扩张,但不排除缩小基地面积的趋势,J公司未来在印度、缅甸等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和地区制种基地面积扩张的倾向更明显。

2.3 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分离管理导致植物品种权保护不到位

J公司蔬菜制种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引发附近周边农民兴趣和过度关注,出现农民窃取采摘J公司蔬菜种子或植株现象,对J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根据我国大陆现行法律,农民自繁自用制种公司种子不属于侵权行为。一般判定侵权行为要依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展开调查。我国大陆目前执行的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简称UPOV公约)是1978年文本。有专家估计,未来我国大陆执行的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将向1991年文本转变过渡。一般认为,1991年文本对植物品种权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范围更为广泛,保护效果更加权威。但无论是1978年文本还是1991年文本的保护公约,都给予农民一定的特权,即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无需向权利人支付许可使用费。因为根据国际协定,农民世代将各类种子保留下来,对种质资源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制种公司研发培育新品种仅是对这些种质资源的二次开发,当然,农民不得将制种公司研发培育的种子进行出售,农民对种质资源只是享有自繁自用的权利。与此同时,我国大陆目前仅对具有经营许可证的植物品种权进行保护,J公司的生产行为属于代工性质,取得的许可证只是生产许可证,种子产品是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没有转变为具有品牌的终端种子产品。由于生产许可证与经营许可证的分离管理,无法对J公司的权利保护诉求给予支持。

2.4 制种企业分布偏远不便于行政管理部门监管

蔬菜制种企业涉及的终端种子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容易被盗取,为了增强制种的保密性,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保密方法,例如,在制种原始材料管理分配上采取保密方案等。大部分蔬菜制种企业在制种基地的选择上,也采取了类似于保密的策略,即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偏远、不宜引人注意的区域作为制种基地,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种子被盗用现象发生。但由此也带来问题,即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无法了解蔬菜制种企业具体分布位置,当侵害蔬菜制种企业权益的现象发生时,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展开执法查处工作,监管能力受到了明显的约束。

3 相关政策建议

3.1 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田间管理和制种工艺水平

一是鼓励制种企业与育种、植物保护专家取得联系,开展沟通与交流,在专家指导下着力构建科学预防果腐病等种子传染疾病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促使农民掌握田间规范管理的基本技能,有效预防生产阶段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三是改善田间管理模式,在植物疾病交叉感染容易发生环节采取统一收获、统一清洗、统一筛选的措施,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四是要改变药剂处理工艺,实行统一操作,避免农户分散使用药剂带来的后续管理不善风险。五是强化蔬菜种子检疫,构建易感染种子信息跟踪机制,有效管理易感染种子的状态和去向,减少最终损失。

3.2 采取多种途径降低制种经营成本

一是继续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地方政府应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加强投入,对已经具备一定技术技能的农民继续培训,增加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弥补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压力。二是要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对田间管理和制种管理生产环节逐步采取自动化、机械化设施,节约人工,降低生产总成本。三是在管理水平稳定提高条件下,逐步扩大制种业经营规模,提高单位经营面积产出效益。

3.3 逐步完善许可证管理,促进保护环节向制种生产阶段提前

政府部门应当对蔬菜种子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两证分离情况进行专题深入调查,论证并提出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融合管理的实施途径,将蔬菜制种企业的植物品种权保护从经营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加强生产环节代工制种企业的权利保护,防止终端植物品种权受到侵犯。在我国大陆《种子法》修订完善之际,对植物品种权保护的方向和范围逐步向国际1991年文本靠拢,提高保护力度,增强公信力,促进蔬菜制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4 加强企业登记和宣传,强化企业植物品种权的法律保护

第5篇:智子疑邻的译文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1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2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就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

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3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看了“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