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运营情况来看,除个别城市偶尔发生安全事故外,其他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和管理记录。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关键。
一、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
1.人为因素
通过对造成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原因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乘客方面来看,部分乘客因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规章制度而增加了运营风险,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为了争抢座位而抢先上车,不遵守“先下后上、文明礼让”的乘车秩序,造成人流拥挤,发生踩踏事故。还有部分乘客是低头族,喜欢拿着手机边走边看,容易踏空摔倒或将物品掉入轨行区。还有部分乘客不顾禁令携带危险品上车,如南京地铁就曾因乘客携带化学制剂造成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导致数百名乘客被紧急疏散,列车停运十余分钟。(2)从地铁工作人员方面看,员工的失误与疏忽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如2011年上海地铁10号线因调度指挥失误造成列车追尾事故。随着地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队伍中新人也越来越多,部分员工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方法,缺乏对运营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处置,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给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影响。
2.技术与设备因素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起步较晚,一些关键技术的积累还不够,尤其在一些早期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均无法达到最先进的水平,这无疑会给运营管理工作造成不便并留下安全隐患。此外,地铁运行由车辆、信号、供电和通信等多系统通过复杂的协同工作完成,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地铁事业的正常运营。由于一些设备使用年限较长,部分零部件陈旧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这也是造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3.环境因素
近年来,各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地铁运营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台风的破坏性较强,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列车不能正常运行。长时间的降雨则有可能造成地铁线路积水,导致地面设备短路或接触网停电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运营工作的危害,是值得相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另外,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如今防范恐怖袭击、社会性自杀事件和乘客打架斗殴等已成为保障地铁安全的主题。近期的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件也给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
1.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1)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网络系统。地铁营运中心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系统。同时,应下设办公室,由各地铁线路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组成,负责日常安全工作。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应由中层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督察以及安全员负责。乘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负责,组成自上而下的体系结构。
(2)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地铁营运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以“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为基本原则,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管理中心将公司的安全营运目标分解,然后要求各级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实行逐级考核制度。其中,安全管理中心的主任作为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安全员负责协助领导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员工加强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作为最基层的负责人,班组长应当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负责班前预想、班中控制及班后总结。
2.严格执行运营安全管理任务
(1)及时召开会议和如实传达政策精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心每季度都要如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上一季度的安全管理工作绩效进行总结,并且布置好本季度的安全管理任务。每个月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召开例会,如实传达上级的指示和布置的工作;学习近段时间的安全文件,并总结上个月的安全工作情况,对下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对于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即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级级),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其中,二级安全培训由安全员负责,三级安全培训则由班组长具体负责。班组应当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并且定期进行更新。要时刻关注列车驾驶员的思想状况,长鸣警钟,避免造成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某地铁驾驶员运行至车站停妥后进行站台作业关门时,尾部第25档屏蔽门有1名乘客抢上,并试图用行李箱阻挡车门、屏蔽门关闭,车门、屏蔽门启动防夹且关闭后,行李箱留在了夹缝中,列车动车后行李箱掉入了第13档屏蔽门轨行区水沟。后续列车进站时发现水沟内有异物,立即汇报行调,行调安排车站人员及时将物品取出。在这次地铁列车事故中,虽未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但是由于异物侵限,后续列车延误4分钟。总结事故主要原因有:一是驾驶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站台作业时流于形式,未严格确认是否安全就动车。二是车站人员发现屏蔽门门头灯及蓝色光带显示异常后,未赶到现场确认,就主观地认为是屏蔽门延迟关闭造成的,最终因安全意识差而错过了互控机会。事故虽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也说明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持续加强安全检查和对危险源的控制。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专项与日常两种。实践中,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车间每旬应当至少组织一次日常检查,而班组则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在专项检查之前,相关部门需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方案,并且明确检查项目及其重点内容,对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检查后再通报。车间以及班组在进行日常检查时,应当密切结合生产营运情况,对作业人员重点进行劳动纪律、业务状况以及新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危险源为基础,对关键作业项进行严格检查。要对危险源进行重点管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安全隐患处理机制。作业人员以及安全员和班组长,按危险源的具体级别以及检查频率,严格检查危险源。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月报机制,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跟踪、及时整改。要建立完善的季度总结通报机制,每一个季度都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与整改,将具体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向各车队通报。
(4)创建安全文化和展示典型事故案例。实践中,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以讲责任、强使命以及保安全和严指标为主题,确定安全营运日。建议在办公区域悬挂横幅,在营运区张贴警示图画,以此营造浓厚的氛围。安全营运日当天,地铁驾驶员各机班出勤之前应当进行上岗宣誓,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进而使他们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营运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在安全警示长廊上展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打造以“警钟长鸣”为主题的安全警示长廊。根据历年的事故案例,按照其影响程度及其教育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打造安全警示长廊,必要时还要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全方位打造安全警示馆。通过对各班组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开展到警示馆参观学习,增加他们的切身感触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责任心和使命感。上述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乘客。
3.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1)建立安全交流平台。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和车站等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安全宣传,倡导安全文明乘车,力求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通过一些预案让乘客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提高乘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在出现火灾和骚乱等紧急情况时操作车门解锁装置导致列车迫停的情况,从而将事故伤害和影响扩大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电子邮箱等沟通渠道,收集乘客及社会人士关于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统计分析后,采纳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逐步完善管理工作。
【关键词】地铁 安全管理
一、引言
地铁作为杭州的新型交通工具,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交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地铁,但是大多数都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通过已有的运营模式研究地铁现状,却不曾去倾听居民的心声。居民作为运营模式的实验者,他们的观点对地铁的运营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其管理服务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公共服务的责任和意识,而乘客就是直接的受众者,地铁的管理有没有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居民对地铁的满意度。居民的满意才是地铁继续为大众服务的动力。地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的确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许多不必要的故障事故的确给居民带来许多麻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给管理者们提出问题,使之不断完善其管理方式,给居民们一个最安心的地铁。本文将从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作为作为调查研究,通过杭州居民对地铁的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发现杭州地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使居民得到更好的服务的同时也使杭州地铁能更快速地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一)安全地铁,责任重于泰山
地铁作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缓解了一定的交通压力,给乘客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其安全问题确是令人堪忧,因为载客量大,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量的伤亡人员,因此地铁运营首要任务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平安送到目的地。而这也是地铁运营的根本的任务。
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任何的故障事故都能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媒体的舆论和民众的议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管理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以至于不能有效地进行地铁的正常运营,影响其地铁的形象。为了能打造安全地铁,这就需要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领导者恪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与员工,狠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安全就是运营的根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地铁。
(二)全民动员促平安地铁
地铁的正常运营需要每一个员工们的支持,他们是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完美的运营服务需要每一个员工用最诚恳的态度,最尖端的水平来要求自己,当然不可能存在完美的运营服务,但是要做到更好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怀揣着一颗上进的心,用最严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为地铁的运营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地铁的运营依赖员工,员工同样也依存着地铁,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靠的,员工的努力不只是为了地铁的运营,同时也是在为了自己努力。而两者的相互依存就需要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把乘客的安全作为己任,培养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把个人利益与安全工作放到一起,形成“人人为安全”的氛围。
地铁服务于民众,同时也需要民众的支持,打造平安地铁需要的不只是员工们的努力,同时民众也需要积极配合,如果员工再努力,乘客不配合,没有一点安全意识,肆意破坏秩序,导致地铁不稳定,同样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而安全意识的提高,就需要地铁工作人员的配合,适时进行安全讲座,消防演习。让民众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慌乱,使秩序稳定,能够让工作人员更有效地采取措施。通过宣传,演练,让民众参与其中,了解有关地铁的安全知识,自觉遵守秩序,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平安地铁的打造。
(三)时刻保持危机感,做好安全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危机意识,防患未然。一个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来,靠的不光是优良的产品、出色的人才、多种销售渠道等,其中有一项是各个管理者都不会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危机意识。如果没有危机意识,等到危机到来的时候,必定为时已晚,尤其是地铁的安全工作,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那造成的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居安思危是每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都应该拥有的意识。
之所以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是因为地铁的安全工作关乎的不光是自己的工作,更多的是对众多乘客生命安全的负责,责任重大,不容有半点马虎,需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安全工作是没有终点的,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对众多的乘客负责。然而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同样的工作,会使人麻痹大意,所以需要领导经常的提醒员工,把每一天的工作热情保持在最初刚接触时那样,使员工提高警惕,带着责任做好每一件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杭州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设备系统的不成熟
杭州地铁处在兴起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地铁设备的出现,如:售票机、安全门闸及车辆设备,但是乘客们在使用的时候遇到过许多的问题,比如售票机的无故罢业;安全门闸的卡票等,这些问题都给乘客们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然而最令乘客们担心的就是地铁车辆的运行问题,在经历过停电、逆行的事件后,仍是令乘客们心有余悸。
(二)高峰期的人潮带来的安全隐患
杭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节假日的时候必定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涌入这里,同时这也给杭州的地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少乘客们都表示很害怕这样的高峰人潮,因为这其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最有可能发生的是就是踩踏事件和翻越安全门闸,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地铁的工作人员低估了节假日带来的人潮,其实不光节假日这样,在上下班的高峰也是这样的情况。
(三)居民安全意识薄弱
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的话,其实大多数的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受不了排队时间,就翻越安全门闸;为了车厢内的一个位置,不顾先下后上的原则,使劲往里挤,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最危险的就是为了坐上这班车,在车门要关闭的时候跑进去,一旦被们夹住了,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四、居民对地铁的安全管理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做好保养工作
为了能够确保地铁设备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大力推进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设备检修和保养制度。并且能够详实的作下检查记录。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需要特别注意,如电动手扶梯,是发生事故最有可能的地方,需要定期地进行全面检查与保养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冷静应对高峰人潮,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高峰期的人潮是最令人头痛的,不仅带来了众多的安全隐患,还浪费了乘客们宝贵的时间,为了避免人群滞留在地铁站内,建议乘客们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储值卡进站,避免了排队买票。而地铁站的管理人员需要增派的保安人手,维持秩序,避免随意翻越安全门闸的现象发生。
(三)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宣传工作
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地铁正常运营的基础,同时需要加强对居民的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向居民发放安全手册、鼓励参加安全演习工作来提高其安全意识;对员工开展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安全素质,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
五、小结
杭州地铁在杭州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杭州那拥挤不堪的交通,但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此论文从杭州居民的角度出发,探究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通过收集居民们的意见,继而提出其有效措施,让居民满意的同时让地铁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蕾.地铁安全防范问题研析[J].深林公安,2011,(5).
[2]吴道章.香港地铁的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6).
[3]赵恒伟.地铁站务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管理学家,2013,(13).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乘务部,山东青岛)
摘要:地铁设施运营安全问题影响重大,在以往地铁运营中,常见扶梯伤害、车门伤害、站内摔伤等安全事故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分析设备运营中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安全控制管理策略,分析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地铁运营;设施
1研究背景
地铁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地铁运行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开通地铁城市逐渐增多,地铁客流量提升,地铁所面对的设备故障、秩序紊乱以及客流拥堵等安全隐患问题也相对突出。大部分地铁运营位于地下空间当中,其所处相对封闭环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当前阶段需要借助质量管理方式,加强对于地铁运营阶段的安全控制,提高地铁客运安全质量。
2安全控制目标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2.1预防原则
安全事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扩散性,在地铁运营环境中影响巨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具备预见性,能够从预防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方式研究,保障地铁运营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2.2经济原则
随技术发展,地铁运营设施更加现金,运行原理更加复杂。在开展安全管控中,除了要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优势外,通常还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避免防护缺失或保护过载。而在质量管控当中,应当建立优化思想,在保证质量和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最优化投入控制,发挥安全管控作用。
2.3协同原则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地铁多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因此在开展质量安全防控时,应当强调内部部门之间的彼此协同,通过搭建协作关系,保证安全管控全面、立体。
3实现安全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3.1创建安全隐患识别规范
地铁安全隐患一般表现为设备故障,地铁设备随使用时间增长,设备隐患和故障率也随之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设备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而异常现象则可以被视作是设备安全隐患征兆。目前在进行设备评估时,通常将潜在故障到功能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P-F间隔,其规律特征如图3.1所示。
图1:地铁设备故障的P-F间隔规律
在安全管控的质量体系当中,应当明确故障识别标准,通过对P-F间隔的具体管控,来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具体影响,实现风险预防。
3.2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
建立地铁管理专用网络平台,设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模块化安全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模块登录和历史日志等方式,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写入和读取,并利用数据库分析,对安全事故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统计,最终形成面向具体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管控办法。
3.3创建团队管理机制
以现代六西格玛管理为前提,进行地铁质量管理团队的组建。团队建设应当以部门协同为前提,通过团队协作和全体参与,形成一致的管理目标,保证部门之间信息户同、管理精准。后续工作中,管理团队通过不断组织培训,帮助团队成员形成管理思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地铁;运行安全;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铁运营事故主要类型
城市地铁运营的目的是把人流进行疏散,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它的作用、性质及特点决定其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保证乘客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见表1所列),常见的地铁事故类型为火灾、列车脱轨及相撞、踩踏事故、恐怖袭击。
表1国内外重大地铁事故统计表
(一)火灾
火灾是威胁地铁运行系统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需要有关各方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地铁的正常运营需要依赖大量的电器设备,而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地铁火灾事故发生。此外,乘客违规携带易燃物品、恐怖袭击等系统外部因素也会引发火灾。地铁内一旦发生火灾,其安全疏散和救援的难度都很大,而且火灾会导致通信系统的瘫痪,所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全面提高预防火灾事故的能力,可以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水平。法国在“国王十字车站大火”发生后,于1989年通过了火灾预防法令。伦敦地铁设置了专门的紧急情况处理小组,并且使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使火灾预防和救援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列车脱轨或相撞
地铁线路设计不合格、线路设备老化、地铁运行超速等因素都会导致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因此,良好的设计规划,定期的安全维修检查,完善的规章制度,都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前提。地铁运输量大、速度快,一旦发生列车相撞,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地铁运输与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不同,它是沿着特定的轨道运行,一旦两辆列车意外迎面相遇,撞车事故便不可避免。此外,当信号系统意外发生故障,作业人员意外出现误操作,都会导致地铁列车相撞事故的发生。2009年6月22日,由于刹车信号故障和人为失误导致美国首都华盛顿两辆地铁列车发生相撞事故,造成9人死亡、75人受伤。
(三)踩踏事故
由扶梯故障导致的踩踏事故是我国目前地铁运营的主要事故类型之一。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入站口电梯发生故障,造成死1人、重伤3人、轻伤27人。在此之前,北京地铁2008年和2009年都曾发生过类似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受伤。究其原因,主要是电梯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目前,地铁电梯、扶梯在维护保养方面存在一项容易被忽视的隐患,即能否及时检查出关键零件是否受损,一旦受力的关键部件出现安全问题,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规范保养扶梯,注重及时弥补监管漏洞,预防此类地铁事故的发生。
(四)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也是主要的地铁事故类型之一。地铁是人流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将是巨大的,因而常常成为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虽然目前我国没有发生因恐怖袭击而导致地铁运营中断的事故,但是据统计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地铁恐怖袭击事件有上升的势头。因此,要提高警惕,加强地铁入口的安全检查,预防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国际上对地铁安全的研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归纳以往的地铁事故案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伦敦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美国纽约地铁的安全认证体系。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地铁,英国地铁公司在积累经验和不断改进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一整套适用于自身情况的安全管理方法。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把所有的风险分为3个部分:定量风险评估、乘客风险评估、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并使用不同评估技术进行风险评估。美国纽约地铁采用的是SSC安全认证体系。该体系为使用者提供了程序执行的基本步骤和工作流程。此外,美国已把高危行业的评价标准引入轨道交通行业,建立了4类评价标准: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专项评价。
我国在地铁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各地的地铁公司根据自身特点也积累了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北京地铁公司在40多年的运营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等一系列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创新实践了“人、机、环、管理”四大因素和“治、控、救”的安全控制体系。广州地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面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使得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地铁运营安全措施
地铁运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遗留风险,对于处于规划阶段的地铁而言,合理设计比较重要,因为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某些风险,也可以节约成本。其次是运营阶段的风险,对于那些已经建成并正在运营的地铁系统而言,恰当的风险管理更为重要。
事故发生的原因(即“根源或状态”)来自于作业环境中的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环境因素和管理的缺陷。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把事故的后果降至最低。此外,导致地铁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因而保障地铁安全运营需从4个方面同时入手,即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
目前,我国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理念更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对设备和技术手段的风险管理实现安全运营的目标,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对人为因素的管理。根据表1对重大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因素是造成重大地铁事故的主要因素,运营员工的误操作、乘客携带易燃物质以及恐怖袭击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地铁事故,因而需要注重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加强对乘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对乘客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乘车守则,并对阻止恶性事件发生的行为加以鼓励,定期对公众进行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的教育。对地铁职工要加强各类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对突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地铁运营公司要加大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普遍树立“安全运营,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
随着近几年北京市地铁建设与运营的跨越式发展,大批新员工陆续充实到工作岗位,尤其是新线开通,需要大量有经验的高技能安全人才分流到新线路,导致地铁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力量逐渐摊薄。如何合理配置和培养安全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以保证地铁安全快捷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研究各专业员工安全技能等级结构布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构建科学的技能结构
“一般的企业看高层,优秀的企业看中层,卓越的企业看基层。”基层是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合理的员工队伍结构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包括员工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技能结构。对于北京地铁运营现状来说,安全的技能结构尤为重要。安全的技能结构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什么样的员工技能结构能够保证基本的安全生产运营,即基本配置结构;二是什么样的员工技能结构能够较好地完成安全运行任务,即优化配置结构。
2011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创新监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运营安全和新线开通的队伍组织,对电动列车司机、车辆检修工、车载信号工和综控员等4个核心工种,进行了系统的员工技能基本配置结构和优化配置结构的系统研究。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系统研究了人、机、环、管的安全与发展模型,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成本模型,给出了基于安全与发展的基本结构与优化结构的函数解释,研究了ALARP安全评价原则(最低合理可行原则,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将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级)与员工配置理论,设计了员工技能与业务匹配的耦合模型等;其次,创新构建了司机、检修工、车载信号工和综控员的安全评价原则与折算因子,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分析软件,实证分析以上核心工种各等级的技能贡献;最后,利用技能与业务耦合模型,设计出6类工种技能的基本结构和优化结构比例,并分析计算出各结构的人力资源标准值。
根据成果精细化管理
利用对于技能结构的研究成果,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对电动列车司机、列检员工、月修员工、修程员工、车载信号工和综控员的人力资源储备现状和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安全管理及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工作重点。
通过对运一、运二、运三和运四的乘务中心、检修中心列检班组、检修中心月修班组、检修中心修程班组、站区中心综控员和车载信号维修中心的技能结构配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按照需平衡区、合理区、可接受区、亟待提高区、危险区的标准分为5个评价等级,对各级别区域展开精细化安全管理。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还根据研究结果,合理安排安全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配置及调配。例如,新线开通时尽量从需平衡区和合理区抽调安全管理人才,在新线班组尽可能按照合理区或可接受区的技能结构比例进行配备。
技能结构研究的“五创新”
【关键词】地铁;安全;管理
【Abstract】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new line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ransport operation is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afety and management, ensure the safe、smooth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metro.
【Key words】Metro; Safety; Management
任何交通行业,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安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首当其冲最重要的便是如何保障乘客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对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单位提出标准化要求,如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应当也有义务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生产责任,首先便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个部门都要有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时要投入能够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能够针对安全运营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必须提前制定好各种可能的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并建立与之对应的救援组织架构,配给各部门所需应急处置设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台超级联动机,其行业特点是安全风险高,要确保开通后安全运营,就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行车、客运、消防和综治等安全生产措施,明确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制定安全应急源和实施演练,才能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为了能够保证乘客享受到安全、舒适、快速的地铁运输服务并维持地铁设备持续可靠地运行,运营单位任重道远,因此,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服务乘客这一宗旨,重点抓好建章立制、员工队伍建设、设备质量和运营服务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工作。
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工作重点,运营接管、开通各阶段安全工作措施,安全应急预案和保卫综治方案四方面。
1)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重点
(1)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签订个人与班组、班组与分部、分部与中心、中心与总部、总部与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状。
(2)突出抓好重点,新线安全以行车安全为核心,以设备安全为保障,以电气防火为基础,针对新线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加强设备自检、互检、他检,提供良好的设备保障。
(3)抓紧建章立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改进,提高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4)开展全员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知识、技能教育,做好全员的公司级、中心级、班组级共三级的安全教育。
(5)结合现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抓好员工理论培训,重点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6)结合新线实际情况,制定新线开通运营安全要点。从验收质量与安全、交接与运营接管后的安全、设备调试、开通前安全评估的质量、投入运行前的检查、运营中的安全这六个安全方面,来编制安全要点。
(7)利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新线范围内进行危险源的分类、辨识及控制管理工作。
2)各阶段重点安全措施。明确现场跟踪、设备验收、设备交接、设备调试与演练、开通前安全评估和开通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
3)新增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新开通线路和技术设备的特点,必要时须补充完善应急源。
4)保卫综治方案
(1)用驻站守护和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做好新开通线路车站设备设施及附属设备设施的安全守护和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
(2)遵循“属地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做好车站的保卫综治工作。
(3)技术防范措施。针对新开通线路各车站的情况,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如采用视频监控方案,从技术上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4)利用社会力量,与当地派出所和居委会开展联防群治的综合治理工作,定期与当地的派出所、居委会沟通联系,及时知晓车站及所处区域附近的治安情况,共同做好整体的保卫综治工作。
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行车、客运、消防和综治等安全生产措施,明确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后,做好全面的组织实施,对全员进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有序开展。
(1)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架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接管开通前进行危险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开通前运营演练和开通初期的运营安全表现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再评估、不断补充完善危险源控制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建立管理危险源的规章制度;②制定定期检查机制;③及时完成信息反馈及整改工作;④树立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
(2)及时跟进试运营中员工操作、设备质量和规章文本上反应出来的各类问题,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循环跟进管理。首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逐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
(3)采用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员工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针对行车、消防等设备设施在运营期间发生故障后进行处理的演练及火灾、爆炸等应急演练。
(4)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员工一齐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5)定期开展安全管理的绩效评估,通过评估总结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并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与台帐建设,反映安全生产的真实过程和安全管理的实际成绩,为整体的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通过比照正常运营地铁工作中的重点,对地铁新线开通前的安全进行论述。每一条新线的筹备工作是运营整体工作的一个前置重要环节,而筹备工作当中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明确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做好全员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地铁新线按照既定日期正式开通。
【参考文献】
[1]祁国俊.西安地铁的运营筹备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7).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调查中发现,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给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提升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 生产场所与工程改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生产场所与工程改造施工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当前生产场所与工程改造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事故的危机充斥于安全的 管理之中。现场安全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索施工过程的各种有害因素,研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 对立统一规律,结合我公司遇到的实际情况与解决方法,更好运用这些规律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安全技术措施,旨 在防止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向伤亡事故转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确保生产安全。由于生产场所与工程改造施工的不 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生产场所与工程改造施工的安全势态 仍然非常严峻。然而,施工安全问题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既然如此,自然也可对它分析了解,掌握它的规律,采取组织和技术措施对它进行预控, 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施工活动中,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具体状态进行控制,使 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发安全事故,尤其是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使项目的效益目标得到实现。然而,目前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1 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实施的配合。在地铁城市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需要配合相应的安全监督制度才能保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 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安全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适宜性等,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1]。然而,就现阶段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 运行情况来分析,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有效的配合。如在很多情况下,城市地铁运营过程中都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监督制度进行,经常会引发一些施工安全事故, 也将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安全监督松懈的现象,这无疑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改造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不 利于城市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
1.2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不足
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应做好现场施工安全 管理工作[3]。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调查中发现,当前有很多线路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足,一方面安全管理不够全 面,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埋下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给整个线 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2 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
2.1 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风险事故
由风险源产生的基坑工程的主要风险事故包括:开挖时,边坡出现塌方、滑坡,底部出现沉陷、流砂、冻胀、以及造成轴线移位、基础倾斜、上部结构变形,对周围附近建筑物或设施以及地下管线产生影响,造成第三者的损害。
2.2 结构工程风险事故
混凝土的纵向变形:结构混凝土的干缩、温差及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纵向变形。混凝土开裂:由混凝土干缩、温差引起的结构纵向拉应力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弯曲拉应力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这就可能导致结构工程的失稳。
2.3 火灾风险
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 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 能导致更大的事故。
2.4 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主要有以下方面: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
3 做好施工量测与信息化监控
依据审批完成的施工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进展进行监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真实、准确地提供现场监测数据,全面、详细地进行数据分 析,对监测点进行有效的标示和保护。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 物沉 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4 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 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 能导致更大的事故。因此,必须要搞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凡在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必须申请相关管理部 门批准,明确动火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且在清理完作业点四周的易燃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此外,还必须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另 外,要搞好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临电线路管理和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好火灾事故的发生。
(2)在地铁施工工地安装安全风险远程监控系统。在所有的地铁施工工地尤其是在风险点都安装摄像头,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工地进行24小时监 控,并设立四级风险警报,一旦发现问题,信息会立刻反馈到控制平台,便于及时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项目经理部、子(分)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网络实行远程监 控。若地铁施工工地围档不规范对交通造成影响、施工组织不当、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工地发生事故或者在工地发生治安事件,相关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实时 掌握现场情况,能够立即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整改解决。
5 结论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国 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如何倡导安全生产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着重在“管理”两字。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
关键词:地铁,火灾,原因分析,应急响应程序
中图分类号:P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地铁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市区生命线,其前期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长,环境因素复杂,事故风险大。根据其结构特点,地铁抵御外部的灾害能力较好,而对来自其内部的灾害抵御能力差。
地铁是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快速载运高度密集人群的复杂系统,空间狭小决定了其管理措施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危害性最大的是突发性火灾事故。因此,研究地铁突发性火灾的成因,预防和处置火灾,采取安全、可靠和有效适用的消防安全综合措施与对策,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应急培训演练,以保证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对于减少火灾损失,降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铁火灾事故分析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是推进事物前进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人为因素也是引起事故、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在乘车过程中,乘客有意或无意的违规行为,如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站、乱扔烟头、故意纵火等破坏行为和举动。(2)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指地铁员工或委外人员违反安全操作准则规范的行为,包括违规操作、设备未按规定进行检修等。(3)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火灾防治工作的忽视,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执行不彻底,以及对系统运行情况不了解等。
2.2物的不稳定状态
一般来讲,物的因素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物属于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可以控制的,可从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或量化指标上去实施控制。(1)地铁内存在违禁的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多由乘客携带进入,若能在乘客进站前查出,则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2)地铁工程及车辆材料选用不当,如车站建筑装修材料没有采用阻燃无烟材料,地铁列车车身和座椅材料没有进行防火处理,电缆电线未使用耐火阻燃材料等。(3)消防设施设置不当,如车站范围内未设置火灾烟、温感探测器和报警器,缺乏足够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造成设备对火情反应不灵敏、灭火不及时而使火势蔓延。
2.3管理因素
事故的发生除与人和物的不稳定因素有关外,还与管理上的缺陷或不足密不可分的。地铁火灾的管理缺陷不但体现在地铁运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疏忽,也与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1)技术上存在缺陷,体现在因设备设计不合理、检修不及时,而造成硬件设施管理存在安全隐患。(2)应急制度不完善,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范,或操作流程存在安全隐患等。(3)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够,地铁运营部门未有对乘客进行足够的防火安全教育,使得乘客的防火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不强,可诱发事故出现;未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可能使得员工由于违章操作而出现意外事故。(4)政府部门没有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没有成立专门的防灾指挥机构或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定期组织进行防灾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3地铁火灾预防
总体看来,引发地铁火灾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体现在车站的结构和构造、防火设备设施配备和安装、进出站违禁物品的管理等方面,软件表现在人员的消防防火意识、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排和部署等方面。由此可见,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制定火灾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定期组织消防防火演练,是减少火灾发生隐患的一项重要手段。
3.1火灾演练的目的
开展地铁火灾演练,是为了确保地铁车站火灾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最大限度的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使车站人员熟悉火灾的处理程序,事件发生时充分的保证乘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正常运营。
3.2火灾应急响应程序制定
车站内发生火灾,可以分为区间火灾、站台火灾和站厅火灾三种。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火灾模型,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理方式,以有效保障车站在发生火灾事件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控制,不对车站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车站不同的火灾类型如表1所示。
当车站出现火灾时,工作人员启动相应的火灾应急响应程序,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响应程序对车站人员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工作部署和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直接关系着整个事件结果,做好应急响应程序至关重要。与文字叙述相比,流程图更能清晰明了的反映一项工作的整个过程,所以编制火灾应急响应程序以流程图为基础,车站内火灾疏散程序如图1所示。
4总结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现代大都市中综合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的出行客流,因此,运营安全是地铁在运输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和基本要求。针对地铁事故原因分析和特点,可能引发地铁火灾的原因包括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和管理等因素,这些不稳定或不安全的因素在相互作用或共同存在时可能引起地铁火灾事故。
地铁火灾的防护和治理应该从预防入手,将火灾扑灭于无形中。有效制定火灾应急响应程序,并做好火灾应急演练,使车站人员熟悉火灾的处理程序,可以确保车站火灾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当事件发生时充分的保证乘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 贾涛,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煤炭技术,2005 (9).
[2] 韩利民,李高兴,杨水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0):46
【关键词】地铁 矩阵式控制体系 行车安全管理
一、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概述
地铁是由“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组成的大联动系统,其中“人员”和“管理”是首要因素,其次为设备因素,最后为环境因素。地铁系统最终的目的是要将乘客安全准时运送到目的地,因此行车安全管理是整个地铁系统管理的中心。行车安全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管理。围绕着行车安全管理有四个维度:对行车人员的管理、对车辆设备的管理、对行车环境的管理、监控管理机制。行车人员主要指与安全行车直接相关的人员,包括电客列车驾驶员、调度员、综控员等。他们的素质、技能直接影响到行车作业的质量,也影响到列车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成败。其他工作人员如车辆检修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站务员等,他们虽然也对安全行车起到保障作用,但是只是通过车辆、设备间接地影响列车运行。车辆设备主要是指与行车有关的车辆、设备、设施等,包括电动列车系统、供电系统、信号、通信、线路、桥隧建筑等,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行车环境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地铁环境,包括车站构造,不同运营时段所对应的客流量、列车间隔、行车人员状态,地面运行时的天气状况等。车站构造会影响到客流组织工作,不建造屏蔽门的车站还要防止人或物侵入限界。客流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准点运行和安全。列车间隔会影响到处理突况时的行车组织工作。
北京地铁在多年的运营经验基础上形成“人、机、环、管”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的矩阵式控制体系。在“治、控、救”三道防线中,“治”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治理并消除隐患;“控”是强化科学管理,密切监控系统各要素的变化及其可能出现的隐患;“救”是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筑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在行车安全管理中,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利用科学管理和技术,通过对车辆、设备的质量以及人员技能、现场作业的有效治理,建立第一道防线;②密切监控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人员、设备、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有效控制;③提高行车人员的设备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突况在第一时间被有效处置。
二、建立行车安全管理模型
(一)模型建立
人、机、环、管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是综合的,其中机器发生不同的故障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而提高车辆设备质量降低故障率可以有效避免故障发生;同时行车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车辆设备故障能否被及时排除,恢复行车;环境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及客流组织、工作人员状态也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时段所采用的监控管理力度反过来抵消各时段的不利影响。
据此就可以建立安全行车管理模型:Xij=Hi*Pj*Dj*(1-Aj)*(1-Mi)
其中: Xij,第i时段发生第j种故障时的安全行车状态; Hi,第i时段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 P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 D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影响权重; Aj,行车人员对第j种故障处置的胜任程度,0
(二)模型参数
建立模型的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参数。由于权重参数很难采取客观统计数据来量化,难免有主观成分。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影响参数的不同原因,按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请专家予以打分。
Hi,第i时段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每天列车运营24个小时,不同时段影响行车环境的原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客流量、工作人员状态、车站构造、列车间隔等。
Mi,第i时段的监控管理力度。行车环境的监控管理力度,主要由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和管理人员动态监控效果来决定。科技监控的效果是恒定的,通常情况下不会随时间的变动起伏,除非设备出现故障。人员监控的效果会因精神状态、力量配置而出现变动。此外,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和管理技能的高低也对监控管理力度产生影响。
P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率和 D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影响权重。故障率是判断车辆设备质量的关键指标。故障率可以用每天发生次数表示,也可以用每万车公里发生次数表示。车辆设备的管理主要通过控制故障率来实现。车辆设备的故障不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不同,例如:车辆制动系统故障时通常情况下会引起掉线,而门系统故障则会引起5分钟以内的晚点,地面信号系统故障时通常会引起行车闭塞模式的降级从而影响整条线路的行车效率,而车载信号系统故障时一般只会会导致个别车次晚点或掉线。因此不同的故障具有不同的影响权重。
Aj,行车人员对第j种故障处置的胜任程度。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人员有两项职责,一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车辆、设备、环境状态进行监控操纵,二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故障,快速恢复行车,而后一项在交通压力日益严峻、社会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行车人员的故障处置能力与培训演练效果、经历经验、压力管理能力等有关。
三、模型应用
在模型参数中,故障影响权重Dj和环境影响权重Hi是相对固定的,而实际故障率Pj、行车人员胜任程度Aj、监控管理力度Mi是随时间不断调整变化的。为了使管理风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确定行车安全管理的控制指标值x,然后计算一天不同运营时段的安全行车状态。在管理风险矩阵中高于x的值是不符合要求的值,表明该处存在管理问题,因当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予以控制。下表是某行车中心的行车安全状态评估表。
表1中,车辆制动所对应行的行车安全管理风险值高于控制值2.0,说明此处存在管理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针对车辆制动故障,对行车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其应对处置能力;(2)加强车辆质量管理,降低制动系统的故障率;(3)加强各运营时段的监控管理力度,在运营线上配备相应技术管理人员。此外,由于管理者将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在高峰时段II和时段VI,致使非高峰时段IV和时段V的管理力度略显不足,而此两时段人员状态较差,容易出现违反规程和操作失误的情况,管理者应当加大该时段的监控检查指导力度。
四、模型特点
模型的参数确定是模型建立的基础。参数主要取决于历史统计数据和管理专家的经验。由于个人在看待问题时角度、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测算列车故障的危害权重D和所处时段的影响权重H时,会产生主观偏差,应当慎重处理。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推移,管理水平、人员技能、车辆设备质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参数。故障影响权重Dj、行车环境影响权重Hi在环境改造、设备车辆更新之后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修正。修正后的值若有下降,说明安全行车环境趋好,反之则在变差。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模型从人员、车辆设备、行车环境、管理四个维度对安全运营形势进行模糊数字化评估。通过模型,管理人员能够直观看出当前管理状态,据此分析查找问题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4):17-20.
[2]贾水库,温小虎,蒋仲安,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37-141.
[3]彭金栓,邵毅明,倪健.基于DHGF方法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J].山西建筑,2007(12):13.
[4]郑明杨.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咨询,2011(28):247.
[5]慕威.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管理观察,2010(1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