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中外文学名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外文学名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外文学名著

第1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外国文学名著;渗透路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大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能力、思维方式、文化品格及学习能力等,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作品,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首先,借助外国文学名著的内容渗透,将传递给学生更加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语感、语言运用的技能。如,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充分了解外国文学中的语言运用方式。其次,通过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及分析,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推理判断、理性表述的思维能力,是增强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及路径。第三,外国文学作品中,包含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比较中英文化之间的异同,并充分吸收外国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建立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最后,大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即学生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及情感能力,学生通过了解及阅读英语文学内容,可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积累更多英语素材,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

英语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积累下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及阅读心得,即在阅读活动中需要的阅读方式与思想模式。首先,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更便于学生吸取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中,主要存在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英语文化思维模式,继而增强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其次,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查阅相关的资料、字典、词典等,并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在长期的阅读行为之中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并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积累素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需要高质量教师作为支撑,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及英语文化。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活动的质量及效率,符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发展应优先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能力提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落实。高等院校开展选修课程,并对英语文学选修课程进行设置,是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及路径。与此同时,丰富教师的英语教学内容,可增强教师创新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调动学生的责任感及教学使命感,使得教师获得教学满足感与成就感。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路径,将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四)有利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英语教育的新要求,需要教师教学与时代相适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及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学生通过英语文学内容可获得更多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及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开设英语选修课程较为符合高校英语教学的需求,继而构建出具有自发性、灵活性及多样性的教学氛围,打造具有高校英语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优化原则

(一)英语教学目标优化原则

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优化,需要明确英语教学活动中组成的若干成分,继而制定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课程建设目标。基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英语课程优化理论研究,课程目标的优化原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基本发展、个人与社会协调及个性与共性等。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优化原则进行具体划分,学生的基本发展主要反映出英语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的优化,即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结合至英语课程的优化目标中,确保英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具有完整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及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设定,是英语课程目标设计的最低标准,在给予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空间基础上,确保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

(二)英语课程内容优化原则

高等院校的课程内容优化设置,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其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课程内容是否完成、课程内容是否影响学生的认知。首先,高等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及构建,学生能力的提升范围不仅局限于英语专业技能,其中还包含英语文化知识及英语使用技能,涉及的内容广泛,有自然科学、社会知识、人文精神等。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需要确保课程设置具有完整性,学生可全方面地提升英语能力。其次,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缺少针对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内容兴趣不足。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主要采取教材内容与个人喜好,并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需要确保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英语教学方式优化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教学方式优化原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明确学习的主体对象、完善各类学习方式及采取层级匹配教学机制。首先,多数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效率较低,主要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不足,并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滞后,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足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已产生抗拒的情绪。最后,多数高等院校的外国文学名著渗透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分层,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的方式。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可行性

(一)创新教学内容,拓展课程资源

现阶段,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内容年代较为久远,且缺少院校自主编写的教材。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多为英语工具主义价值观的体现,缺少完整的文学语篇内容,并且教材内容的创新力度不足。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教学课程资源方面的拓展得到技术支持及社会环境支持。网络平台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化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等方式完成,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查找到丰富、大量且全面的英语文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其次,网络互动平台的发展,为各个高等院校的教师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可充分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在各方合力的基础上,编写出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并积极拓展课程教学资源。

(二)创新教学方式,本土化阅读教学

传统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为信息的传递,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过多地灌输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不足。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本土化的阅读模式。首先,教师在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充分借助现代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并采用具有趣味性及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程开展前,为学生播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且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学习《傲慢与偏见》时,教师可截取相应的电影片段进行播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活动开展,教师可将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划分,并借助网络互动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及教材资源等,完成教师布置的英语阅读任务。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创新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培养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创新,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为教学理念的革新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持。首先,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对于具备英语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因此,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理念创新发展,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及发展,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深化发展,对于高校英语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推进对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传统的理念式教学模式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需要教学活动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理念创新,具有客观环境的支持。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主要路径分析

(一)四种课型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四种课型教学模式主要为任务展示课程、读写实践课程、综合分析课程及欣赏表演课程,针对这四种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文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实现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相互写作及体验欣赏。第一,任务展示型课程主要的特点为课外学生自读、课内互相分享。具体教学策略为: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划分,其中小组成员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独立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小组在阅读活动及讨论活动结束后,选择一个课程主题进行展示,其中包含展示文稿、展示课件或是展示海报等,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在课堂环节进行集中展示,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此种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摘录、分析、评价及判断等,并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二,综合分析课程。综合分析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师生共读、共享作品。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针对不同英语阅读作品的内容,进行讨论与分析、出声朗读、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并鉴赏其语言运用的魅力,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可成功的优势在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形式与语言,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英语阅读后期的语言输出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读写实践课程。读写实践课程的特点主要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生通过摘抄、朗读、分析英语阅读文本中的词语及句子,并在空白之处进行简短评论的方式夯实了英语语言基础。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读后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模仿文学作品中较为精彩的内容。或是读后感、书评等内容。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第四,影视表演课程。影视表演课程主要的模式为读演相互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影视表演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选取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内容或是其他艺术形式的片段,学生在观看后选取其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影视表演课程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并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高等院校可采取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大学英语文学阅读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为英语名著的简写本,其中包含优秀英语文学名著30篇。英语文学阅读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两种课程类型,即英文原著及人文素养类作品。英文原著包含《老人与海》《瓦尔登湖》《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人文素养类课程主要包含《西方哲学简史》《西方经济史》《西方饮食文化》等内容。

(三)自由自主阅读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可采取自由自主的阅读模式,主要为在学生群体中构建“英语文学圈”,即英语文学作品阅读俱乐部的形式,主要的理念为群体分享阅读体验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在英语文学圈中,学生将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选择阅读的内容。详细的活动环节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首先,阅读前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并自主选择分享的内容;阅读中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并具有针对性地阅读;阅读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阅读成果。

第2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关键词】文学名著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一、引 言

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作品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解析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的、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己经习惯坐在电脑、电视机等媒体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静下心来读满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带给读者的直接影响就是少读名著或不读名著。一些学生可以如数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爱好,但是对《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在忽略文学名著作品阅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都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这种大范围的平庸化阅读,没有产生、引发学生对自我和外部世界思考的动力,不能给学生带来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阅读教学“立人”的功能便在这种平庸化阅读活动中退化甚至消解了。

总之,目前阅读教学平庸化的危机是严重的,不少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

三、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方式求索

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是当代历史语境的呼唤,是解决现实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人文”语文的重要内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它也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探索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阅读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1.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有的“空白”及“未定点”,并引发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阐发深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学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导语导入新课,或幽默,或轻松、或激情,或和谐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指导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2)处理好“引导”与“讲授”的关系。现代教育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应表现为居高临下和替代,而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在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应该敏感的捕捉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之苗,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并主动热情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与灵气,这样的教学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

2.尝试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专题研究性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1)确定阅读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性阅读来说有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以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选择课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并加以点评说明,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多样的课题,供他们参考、选择。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到位而又不越位。在学生初步确定某一选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动向,从而决定是否能继续研究下去。

(2)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学生在确立研究性阅读的课题以后,一方面要仔细研读原著,另一方面就是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资料为基础的,以了解前人或同时代其他成果为起点,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收集资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定向、信息梳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收集资料也是一个繁琐、费时、极需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检索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

(3)形成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成果这个阶段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并将其表述出来。学生仅仅占有大量的资料并不能得出研究结论,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并用恰当的语言把结论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深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促进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研究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1)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可以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教师要精心安排,把学习的重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能总是“花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不能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要求他们“合作”,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忽视问题的研究价值。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合作交流的阵地。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成员都要尽量做到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每个成员都要做到既是聆听者,又是发言者,做到心、耳、口、手并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后,应及时捕获有效信息,参与交流,精要点拨,帮助学生找准坐标,展现自我。

(3)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举办辩论会、答辩会、报告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善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虚怀若谷的美德,与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四、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教学的途径优化

1.积极指导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努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一个切入点。要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初期甚至全过程里,都必须有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自查。可以由学生民主商议制定一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并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今天、这周、这个月、这个学期、今年自己都阅读了哪些文学名著,怎么评价昨天和今天的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会计划和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了吗……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3、关注文化热点、正视流行文化的冲击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也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因此,在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在高雅艺术、精英文化口渐衰微的现实中,应该正视现实,合理利用时尚因素,积极推行文学名著阅读,这对于读者的精神建构以及今后一个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3]徐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巨明.语文合作学习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第3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渗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1. 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人文底蕴,创新具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自身应通过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校本课程研发、自身培训再教育等形式实现自我充电,增强自身的人文教学底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文化意识,激励人文学习的情感动力。

案例: 英语文学名著赏析课的开设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可适当开设体现人文精神的英美文学名著赏析课,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引入文化教学当中,如《老人与海》、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双城记》等等。因为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用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比如:结合牛津英语模块八第一单元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教师在上文学名著欣赏课时,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作者所在国度、社会、年代及其政治、文化、风俗特征,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结束前,对文章的体裁、语言意境的变化以及深层隐含的文学手法进行总结,或对具有可比性的中外文学名著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2. 努力创设跨文化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条件,优质的环境可以有力促进跨文化教学环节衔接紧密的实施,迅速使学生融入到人文魅力的英语学习氛围,真正实现英语文化交际教学的“情景交融”。

从班级教室的文化布置下手,营造一种文明多元的文化氛围,张贴一些经典的西方名言警句、文艺作品等等,充实课堂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热情,为跨文化课堂渲染充分的人文韵味。

案例:自主合作阅读学习的实践活动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教师可在晨读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选择上报阅读书目――制定读书计划和进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完成任务相结合――呈现合作结果――组内外交流反馈、交换心得。

比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书目,然后确定读书计划和做好跟踪进度的记录。对于篇幅较短的英语文学名著,可以采用自主阅读的模式。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利用课堂的10到15分钟,让学生用英文写出作品概要;或者让学生采取口头汇报的方式,复述作品的主题及内容梗概。对于中长篇作品,可采用合作阅读的模式。教师可将作品分成若干部分,安排各小组分别读一部分,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复述各部分情节,形成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3.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学生扩展眼界,开阔思维,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西文化的比较,相互钻研,实现中英文文化思维的转变,逐步挖掘跨文化人文精神的内涵,把文化意识的深化落到实处。

案例:多元化媒介在文化课堂中的引入

课堂内外运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介,如教唱英文歌曲、开展英语演讲、课本剧表演、原声电影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多维度语言运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进而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

比如Home alone即《小鬼当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剧本。学生可以通过改编后的情景短剧或故事剧本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在游戏式、竞赛式的表演中输出了文字信息,巩固了阅读材料的知识理解。

总之,跨文化英语学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和文化涵养,营造浓厚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氛围,构建服务于交际任务型教学的多元文化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文化、通人情、懂世界”的新型英语学习者。

[1]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 张莉.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1(11).

第4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作为初中生,仅有课堂上的阅读,是完全不够的,读课外书尤其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虽然在7~9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增加了名著导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接近名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但这样的名著导读效果真的达到了吗?作为一名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不以为然。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在我校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阅读名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家庭条件好父母重视教育的学生家里拥有名著书籍的量要大大超过其他家庭,有些留守学生家里甚至连一本名著都没有。

2.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他们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样简单的名著,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我校大多数学生只粗略读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有的学生读得还是简体版或卡通版,阅读量严重不足。

3.受新兴易读传媒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初中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

4.教师引导不够

尽管每本语文课文后面增加了两篇名著导读,但仍有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教科书,而忽视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没给学生上过名著阅读课。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师这种错误引导下,学生也就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策略

针对学生阅读名著当中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有的放矢,制定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1.与家长取得共识

每接手一届学生,语文教师都应该给所有的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同时也可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从而与家长取得共识,家庭、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即便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是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己去看。比如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里面的人物描写非常细致,于是教师就可告知学生,《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也是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学生自然就会自己在课外找书看。

七年级下册有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结局吗?那么就看一下《城南旧事》;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个高傲的法国人,为何对落后、愚昧的旧中国抱有极大的同情?那就看一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吧;这一环节的要点就是:浅读即可,了解大概,从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先让学生能打开书。

(2)播放一些有关名著的片子。可以讲名著中的故事,可以论名著中的人物。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中天讲三国,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能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3)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可以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3.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介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2)还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对所读内容进行评价,寻找、筛选相关的信息。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指导学生细致研读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优美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在小说中,那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使学生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生成深厚的文学底蕴。

(3)自主阅读。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总之,要给学生自,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定读书计划。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其中只是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第5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关键词:中专语文;文学教育;语文教学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做了“两性”的明确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中等职业教育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理的挤压下,似乎“工具性”已成为中专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志,中专语文侧重于对文字基础、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人文性”,语文课成了为中专学校专业基础课服务的一门辅学科,语文教学成了工厂流水线上操作的工具。

一、加强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1.文学教育是心灵教育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些身兼语文教育专家的作家诸如叶圣陶、夏尊等老先生,还有朱光潜等美学家、教育家,都身体力行地提倡文学教育。鲁迅更是一位以文学为己任的改造国民精神的伟大先行者。优秀的文学作品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文学经典的美妙之处,在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欲望。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小说散文到诗词歌赋,学生从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主题中看到了真善美与假恶丑。

2.文学教育是情感教育

情感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教育自身就具备独特而强大的情感功能,能从根本上提升情感力。以中专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为例:《好雪片片》,通过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具有“人的好本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让人备感温暖;《我的母亲》和《卖白菜》分别刻画了两位不同时代的母亲,字里行间浸透了浓浓的亲情;写景状物单元《我的空中楼阁》等文章激发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加强文学教育的手段

1.挖掘教材,发挥文学教育的形象感染作用

中专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比较具有文学特色,基本上属于文学范畴。各类文学作品,既给人以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又精细、含蓄、凝练,蕴涵不尽的思想内容。如果文学教育起到好的作用,掌握住形象教育的特点,做到以情感人,以文感人,就会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受到熏陶。

作为语文教师,重要的是在于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如果教师对教材领会不深,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在方法上转来转去,那是很难抓到精要之处的。抓住了文学特色,寓教于文,寓教于趣,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有味道,就会有声有色。语文课有了语文味道,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文学是形象的东西,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学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生活的兴趣,就必须倾注于感情,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受到文学的熏陶,在心灵中激起浪花,从而影响他们的智慧、情感、意志、思想、道德和信念。抓住了文学特点,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挖掘就深,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教学才会有深度和新意。也只有对文章仔细咀嚼、认真鉴赏,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从语文课中学到一些文采,受到启迪,增强文学素养,受到艺术的熏陶。

2.旁征博引,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文学知识

语文教学有很大的综合性,必要的文学知识能使学生增强理性认识,有助于掌握知识规律。中专语文教材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种文学体裁。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文学知识掌握得很少,所学的知识也将是很肤浅的。例如,学生只知道在中专语文课上学过《诗经》《劝学》《拿来主义》《项链》等等,而对诗词古文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对鲁迅和现代作家、作品所知寥寥,不知道莫泊桑是哪国人等等,那实在是一大憾事。在诗词歌赋及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该体裁所涉及的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小说、议论文等现代文体裁中,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常识,便于他们接触、了解国外的文学、社会、历史、现状,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如,我在讲授小说《项链》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了作者莫泊桑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以及其他的代表作,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莫泊桑作品所独具的讽刺意味,作家之所以能在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是因为19世纪8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人们唯利是图、骄奢逸,追求享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人与人之间变成了裸的金钱关系。

通过文学常识教学,学生对国外的历史及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新版中专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阅读典范,教学不能局限于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技巧,更应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历史、社会、现状,了解国外文化的背景,区别中外文学的差异,辨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外国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延伸拓展,鼓励学生汲取名著的精神食粮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高中热”的现象,中专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文化知识匮乏,他们对很多事情不闻不问、没有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萎靡不振、精神世界空虚。而他们到中专就读的这几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中专学校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读名著是看“闲书”,与其把这个时间用在看“闲书”上,还不如让孩子在实践技能上多下些工夫。殊不知,正是文学名著这些“闲书”,为他们填补了精神世界的空白,养成了终身的读书习惯起到了几乎决定性的“中介”作用。文学名著中带给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样一个迷茫与喧嚣的社会,生活在夹缝中的青少年,他们需要怎样的精神食粮?读名著!经典的名著不仅能抚慰他们躁动的心灵,引领他们找到自我,还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中专生是国家未来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承担社会责任,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而读名著、读有益的书是必不可少的。

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几乎都会设计“延伸拓展”这个环节,即根据当堂课相关的课文题材和文章作者情况,列举出一些形式和内容上比较接近的或者是同类作家的文学名著,并选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做简要介绍。同时我也借此机会提醒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汲取名著的精神食粮,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普及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刻不容缓,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常抓不懈,铸造新的中华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12).

第6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实验小学六(6)班贺xx的家长贺xx.今天很荣幸能参与到如此有意义的读书活动,一起分享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我家小女可以说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每天一到家,她能够自觉地书写完老师的作业,然后开始阅读她喜欢的图书。我们下班回到家后,孩子会巴拉巴拉地复述看过的内容,我们也会给她点个赞,加个星。孩子平均每天能够看1到2个小时的课外书。

作为家长,看着孩子每天辛苦的学习,怎么会不心疼,总想带着她休闲娱乐一下,可人家的一句话把我震撼了。孩子有一次很严肃的对我说:"老爸,请你记住闫老师的话,读书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在享受精神大餐。你啊,太肤浅了。"老师的教育多到位啊,铜山实小的书香校园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孩子的内心。

可是作为一个不爱读书的家长,或许我们真的不理解读书带来的乐趣,如同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是不会理解学霸们刻苦学习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宁愿吃一顿丰盛的海鲜,也不愿意买一本精神大餐;我们宁愿豪饮到夜晚,也没有一点读书的时间;我们看着书就犯困,拿着书就想入眠。所以不是读书太苦,或许真的是我们太肤浅。

痛定思痛,我们全家一致决定创建"书香之家",开展读书大比武。我们一起研讨制定了读书的计划和规范,明确了读书的目标、任务和方案,张贴上墙,每天统计进度。

作为家长,我首先要率先示范,真正树立孩子为大的意识,工作之外,尽可能的早回家陪伴孩子学习娱乐。

小学六年里,我们紧跟闫老师的读书计划,不断提高读书的价值。孩子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读到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系列;从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读到众多中外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读到了中国历史故事,当代散文等。读过的书就这样慢慢地填满了她的书柜,大量的书籍也成了我们家的无价之宝。同样,我们家的购书消费也是没有上限的。

最近几年里,我们不断引导孩子读书的智慧,学会深度阅读。从起初简单追求故事的趣味性的"阅读",到后来更追求写作方法和思想价值的"品读",孩子有意识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疑问,想法,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我本人反对那种一味追求读书数量的功利化的阅读,更加重视深度的读书质量。所以最近我又引导孩子运用阅读的经验,积极创作"文学小说",我也承诺了孩子进入初中会把孩子的作品拍摄成微电影,给了孩子创作的动力。

当然,对孩子的阅读成果,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要及时落实奖励规范,如送个小礼物,兑现孩子的某种愿望。及时的奖励是对孩子阅读行为的正强化,有利于阅读行为的持续化。

第7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卢展工省长夜访美岭,来校进行工作调研,深入语文教研室,关爱学子,作重要指示,无不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校园坐落于美丽的莲花山下,山青水秀、万木争春。师生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学校常规管理落实到位,教研组举全组之力,群策群力;备课组精诚探究、资源共享;师生间平等对话,教学同盟。

反复通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精神实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学年初备课组就拟订《语文教学计划与教改设想》,具体确定《自主、探究学习策略》为学年教研课题。就教育教学、教改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就“语文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借鉴与选择优秀教学法”、“新世纪语文价值走向预测”、“怎样为学生营造良好语文环境”、“如何优化语文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等展开论证。教育学生明确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引导学生下决心学好语文,组织学生以“我打算如何学好语文”各抒己见。第一课堂,自主训练,启发思维,第二课堂,指导课外读写,组织语文活动。此外克服诸多困难,如新办学校文化底蕴不深,学生远离家庭,少与外界沟通,信息不灵(报刊两天一送),阅读条件有限,学生应变能力偏低,解题技巧不强等诸多因素,实行因材施教,尝试“三拨”举措。

一、营造氛围,撩拨学习情趣

千呼万唤扑面来的课程改革是一场经历着教材、教法、角色转换的变革。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自主探寻知识,所谓“让学生跳起来,自己摘到树上的果子。”激活学习的兴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求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1、“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精心设计精彩的导语,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有些作品以作者的作品组合成对联导入,因文而异,或让学生课前讲演,歌曲导引,名言接力等,让学生自主参与。适时幽默,点燃“智慧的火花”,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微笑教学,亲近学生。以满怀激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氛围,我上古诗词曲时,示范尝试吟诵,歌情并茂,也让学生模拟哼上几声。我崇尚名师的精神饱满、锋芒毕露。

2、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力求形象直观、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或自主质疑,激发兴致,或合作探究,调动积极性,或创设情境,活跃思维。按不同课文,在教学或复习时,或让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表演、讲演、扮演、造型,如复习《摆渡》让学生模拟戴笠摇船,《核舟记》船头三人的造型重现;《故乡》让学生现场操作捕鸟的全过程动作;《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参照教学挂图写出说明文字,并到野外考察古桥、实地拍照,实施各种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扮演体会、语言描绘、角色转换等情景教学。以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激活学习的灵性,让教与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把课堂推向。

3、摆正师生方位,营造探究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对学生一视同仁,真诚相待,“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摒弃“师道尊严”说教,重塑“益友良师”的形象。让“师生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不再成为子虚乌有的空谈。与学生“真诚对话”、“打成一片”。课堂谈笑风生,课外与学生读山品水,谈理想、谈人生。订购书报供学生轮流阅读。提倡质疑,如“讳疾忌医”成语出处是《扁鹊见蔡桓公》吗?对《〈枫桥夜泊〉新解质疑》进行质疑。引导发散思维,探究启智,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授之以渔,点拨阅读要领

《课程标准》中总目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可以引人关注社会与人生,积累文化知识。激发阅读兴趣,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化知识为能力,拓展思路,激发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择优精读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浏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自读课文,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有时把课堂转移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中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有效、科学的课外阅读策略,必将对学生成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求知为创新,创新为进步。激发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锲而不舍的精神,爱不释手的感情。有选择性地阅读,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益的学问,有重点地多读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美文及文学名著。提倡阅读文学名著,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告诉学生:伟大的名著都具有进步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她向我们展示人类的真、善、美。她是世人公认,史有定论的名家著作,是文学大师们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岁月的漫长筛选而积淀下来的艺术精华,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学生与名著为友,聆大师教诲,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思想感情。让人认识社会,帮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可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写作能力,名著是写作的典范,花时不多,得益不浅。有利于理解课文,学好课文,学课文有必要阅读名著,读名著有利于理解课文。感慨良深,20年前,上海育才中学以名著为教材的语文教改实验,倍受学生欢迎,社会赞许,但终因名著的内容无法与现行应试内容接轨而昙花一现。

三、弘扬人文,导拨多样练笔

《课标》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的目的在于教学生“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以解放人、关怀人、充实人、提升人。让学生写什么,教学生怎样写,始终是作文教学的两大课题。我们的口号是:用平常的话写平实的事。我们提倡写真人,记实事,说自己心理话,还提倡为需要而写,为激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作文观是以真实为贵,以朴素为美,我们引导学生努力追求文章的真朴美。要求内容真实,语言朴素。着眼与身边的凡人小事,写自己平时的见闻心得和喜怒哀乐。既要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要学会敏锐观察事物,迅速捕捉话题,及时形诸文字。

第8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关键词:读者;原著

一、图书馆功能的具体介绍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规程》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而这两项职能需要服务功能来体现,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服务功能也与时俱进,具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倡导读书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倡导读书,是图书馆主要的智能之一。图书馆的设立,使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可以走近图书馆,感受文化的魅力,利用文化知识来丰富自身。在我国图书馆的设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学会读书,不断实现个人综合发展,实现全民读书的奋斗目标。

2.读书服务

图书馆不仅给读者提供书籍,更为读者提供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同于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在图书馆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帮助读者更好的进行图书阅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影响,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3.提供指

提供指导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之一,是最为重要的服务。图书馆在提供图书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相关的阅读策略,帮助读者进行高效的阅读,不断的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具体提供的阅读策略,比如说外国文学的阅读策略,将在后文中详细的叙述。

二、读者的阅读策略

随着读者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变化,读者面对良莠不齐的书籍如何选择正确合适的读本进行阅读,而读者如何能快速的定位找到需要的知识框架也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为大家介绍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读者若有要找的固定书目,我们图书馆有文献获取功能,可以在电脑上输入要找的书籍,查阅相对应的书库位置,记住每本书对应的有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码,到书库按照排列顺序寻找相应的书籍可以节约时间。而对这样的读者我建议先浏览目录在脑海中构造大概框架,进而细细品味书本细节,可以迅速定位到你要找的章节。

2.读者如果没有固定书目只是大概知道需要相应领域的书籍,面对这样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查找相应领域的书籍,翻阅书目大致了解书本内容,进而确定读者需要哪个具体的知识点框架结构,再进行第一种的方法查阅书籍所在书库位置。

3.还有一种读者,没有固定的书目,也没有相关学科要求,只是随手翻阅,面对这样的读者,我们建议他们浏览书籍时先看书籍所在书库分类,选择书库后,看书架归类,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

三、外国名著的赏析方法

外国名著有独特的地域性和语言限制,虽然有很多名著是经过翻译流传到我国的,但因巨大的文化差异,我国民众对外国名著的接受度依旧不高。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外国文学智慧的结晶,了解除了东方美之外的世界美。因此,赏析外国名著前需要我们做一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品味外国名著的文化积淀。

1.首先,了解外国名著的作者。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论之后,这种文学批评方法一直广受关注,在赏析外国名著时同样适用。赏析外国名著前我们应该了解作家生平和经历,知道其创作动机,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体会,进而更好的将自己代入到名著中,产生共鸣,理解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以及作家风格。

2.其次,了解外国名著的创作背景。每部作品都有其创作的时间背景,或者是混乱的美国内战时期,或者是黑暗的俄国农奴制时期,或者是糜烂的伊丽莎白时期等等。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时代热点,阶级矛盾,经济状况,而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也与相应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些都是赏析外国名著的重要前提。

3.最后,保持一颗沉淀和崇拜的心。外国名著有个特点,人物名字都很长还很相似,没有辨识度,我们可以用英文字母来代替,先理清人物关系,再了解故事情节。很多读者看到外国名著的名字时就放弃了,其实只是我们的“张三”、“李四”。外国名著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将自己放在故事情节中,体会每个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浪漫柔情,而不同的文字风格也是作家彰显主题的一种手法。

以上是赏析外国名著的准备阶段,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阅读方法供大家借鉴,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总结一种方法来赏析外国名著。

1.联想法。在阅读外国名著前,多看几遍题目,思考作者会写哪些内容,浏览目录后想象作者会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看每一章节时思考这章作者会写哪些内容,在一系列这样的问题思考下,我们把问题带入到文本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悟自己与作者思考的不同之处,进而学习这些不同之处带来的不同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比较,进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主题和作家的思想,也有利于思维逻辑的周密。

2.倒带法。阅读外国名著时,大多是名著开篇会有很多的笔墨来描写当时的时代背景,主人公出场可能在几章以后,没有耐心的读者会就此合上书籍扔到一边,错过珍贵的书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读作品的结尾,倒着读,可以尽快进入文本,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这种方法的好处也可以培养读者的逆向思维,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记忆深刻。

3.跳读法。很多外国名著都是长篇巨制,厚重的书籍加上晦涩难懂的情节让中国读者望而却步。而快节奏的生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赏析外国名著。这样的话,读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迅速浏览文本,浏览目录。浏览每一章的标题,大概了解文本内容,这样阅读有个缺点是不能扎实的掌握故事情节,有些细节性的东西会遗漏,影响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4.精读法。有跳读法相对应的就有精读法,这种方法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小学语文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语文课本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从具体的字词,段落把握作者表达的大意,进而了解整篇整个文本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思想热荨U庵址椒可以细致全面的把握文本,但耗时长,而且要求执行者的素质较高,需要有极强的分析鉴赏能力和自我约束,稍微放松一本名著将会束之高阁,成为历史的记忆。

以上是我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为读者提出的几点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可以交叉使用,或者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认真细致的把握文本内容,切不可粗心大意,断章取义。外国名著其实与我们中国名著有着一样的重要角色,都是各国文化经过历史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对外国名著产生畏难甚至抗拒心理,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的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但世界文化同样需要了解和鉴赏。我们应有开阔和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让世界文明绽放光彩。

四、结语

本文尝试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入手,结合当下读者心理和需求,引导读者鉴赏外国名著。科技与时代的变化,读者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图书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图书馆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拥有着权威的信息资源和全面的文化内容,我们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弘扬者,应该时刻准备着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以及宣扬外来文化。一个民族固步自封只会止步不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我们做文化的搬运工,搭建中外文化和平交流和友好发展传播的桥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这对实现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网络环境下盲校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7期

[2]胡为亮;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J];考试(综合版);2011年02期

[3]刘心砚;浅析高中语文阅读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11期

[4]杨鹏翔;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J];考试(教研版);2013年01期

[5]倪夙敏;;浅谈如何突破“堂课困境”,构建预习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9期

[6]何双莉;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全国新书目;2009年16期

[7]曾国华;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12期

[8]夏丽霞;名著导读要“真”导[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4期

[9]彭建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年09期

[10]江涛萍;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06期

第9篇:中外文学名著范文

【关键词】阅读动机 阅读兴趣 名著推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11-0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今名著中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有独到的语言魅力,名著中蕴藏着中学生所需要的所有精神食粮。

但是,我们通过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调查后发现:中学生大多无暇顾及,即使偶尔的空闲也被日益繁荣的网络和纷杂的文化市场所迷惑,少数徜徉于名著中的学生也因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事倍功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在“附录”的第二部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意列出了诸多中外文学名著。很显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畅游成为当务之急。

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接触名著的原因、阅读名著的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的人格及审美素养,让名著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食粮。

一 准备阶段:主要解决阅读动机的问题,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读名著

第一,统一认识,激发兴趣。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做?那就得通过语文教学来落实,而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就是阅读教学。我们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其阅读的兴趣,指导其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的能力,训练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阅读奠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通过阅读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其个性特长,提升其思想境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其未来生存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强研究,以研促读。目前我校初中语文学科组在研究中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实际,拟定了“三层六级”的初中生名著阅读素养目标体系,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从初一到初三各个学年,六个学期的具体可操作的阅读目标。我们结合《教育部新课标规定的系列丛书》,结合课本中所涉及的外国名著,本着“兴趣、自主、提高”的原则,通过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阅读书目:初一年级:《西游记》《繁星・春水》《童年》《三字经》《朝花夕拾》;初二年级:《骆驼祥子》《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家姓》《论语》;初三年级:《鲁滨孙漂流记》《名人传》《千字文》《格列佛游记》。

第三,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发动,要求学生必须备好必读名著。

二 具体实施

第一,名著推介。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完整地读过一部名著,名著离他们太遥远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根本不知道名著为何物,他们就像站在悬崖边上观看风景的游客,如果不引领他们欣赏远外壮美的景色,他们就有可能把目光投向脚下的万丈深渊。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告诉他们《三国演义》是多么的气势恢宏,单是开篇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就令多少英雄豪杰感慨悲叹;《红楼梦》又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单是一个林妹妹就让多少才子佳人伤心落泪,希望通过我们耐心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名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