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钱塘江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在吟诵沃尔科特诗句的同时,看到了运河上的帆。
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
那是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里,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只古老而又特别的船上:牛拉船。一头水牛在浅水的河沟里拉着串在一起的三条小船。
有牛拉的船吗?前所来见的景象。有牛,何必用船呢?有船,何必用牛呢?我就想。那该是没有河的年代,船的梦只被牛背驮着。有河的年代又怎么样呢?书载:“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那是京杭运河上的一次大堵航。“1992年12月14日,运河嘉兴杨家浜航段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引发了运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堵航。两天时间,北起江苏平望。西至浙江杭州,数十公里的航道上,二万多艘船被困其中,船与船首尾相接,严丝合缝……”
这是何等壮观的风景,这是何等惊人的场面!
船太多了,河驮不起那么重的梦。
然而,我在热烈和闹猛中分明看到一只悄然远去的船,一只穿越千年时空从大运河驶向天边的小舟。
陆游的小舟。
公元1170年5月至10月间,陆游从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由运河人长江,历时160多天,一路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旅游散文《入蜀记》。《入蜀记》载,陆游在大运河上的行程为40多天。
《入蜀记》成功之处。在于把这160多天的水上行程写成了一段光照千秋的诗人之旅、文化之旅、华彩之旅,从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散文风格。以至于多少年后,修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仍啧啧称誉。直到现在,人们还可在火爆一时的所谓“文化散文”里,读出从宋朝大运河里流来的一脉精魂。
这是船写在河上的诗篇,这是河唱在船上的骊歌。陆游让我们知道,河是歌唱着向前的。尽管也曾承载过忧伤和苦难。
陆游和他的舟楫们,远去了。幸好还有运河奔流,不舍昼夜;还有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以及雕像下刻着的三个大字:运河魂!
今日,“运河魂”有全新的体现。
明末以来,德胜坝原是江南最后的一个码头。杭州城内的诸多河道因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经常淤塞,只能以小舟与运河相通。直至1989年2月三堡船闸建成通航,京杭大运河才完成了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
于是,三堡船闸便成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然而又是起点。过了闸。就是浩瀚的钱塘江。不过,今天的起点又有了新的说法。2008年,一条新生的运河凤凰涅了。全长239公里的杭甬运河从这里出发,流经杭州、绍兴、宁波,达舟山港直通大海。
这是千年古运河第一次实现河海的沟通,这是相隔千年而续写的诗篇,这是中国交通史上一道充满蓝色人文的风景线!
夫差没想到,他一锸挖下去,流过来的居然是千里之外的东海水;秦始皇没想到,他为断吴越王者之气而凿陵水道,居然凿出了吴越大地河海相吻的好风水;隋炀帝更没想到,他率浩浩荡荡的船队南下看琼花,居然能看到蓬莱仙境、海天佛国……
当年。香港大公报曾说京杭大运河通钱塘江是“隋炀帝未竟事业”、在“地球上划线工程”。今天,世界将如何评价杭甬运河这条全新的水上高速公路。贯穿浙江腹地的金丝带呢?
黄金水道、黄金三角、绿色运输带、彩色人文长廊……
于是,我叉想起运河博物馆前的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开拓前进;我叉想起杭州运河边上的巨石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运河魂。
伍相祭是每年嘉兴端午文化节两大祭祀活动之一。6月6日上午10点,伍相祭在嘉兴壕股塔旁的伍相祠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8名伍氏后裔身佩黄色绶带,与嘉兴市民共同虔诚地祭拜一代贤相伍子胥。
“节届端午,贞魂以降。粽缠彩线,酒洇雄黄。奉香顶礼,祭我伍相。忠魂何在?哀思何长……”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着庄严的祭文,令人感到凝重。
目前,全世界共有500多万伍氏后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后裔对嘉兴隆重纪念伍子胥,非常感动。在伍相祠春秋大义殿内,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伍氏研究会(筹)敬献了贺词,贺词写道:“锦绣嘉兴,江南奇秀,衣冠鼎盛,俊彦如云,胥公伟烈,名垂竹帛,嘉禾仕庶,崇德敬忠……”
今年嘉兴端午文化节,更加注重伍子胥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扩大“伍子胥与嘉兴”、“伍子胥与端午”的对外影响。那么,伍子胥与嘉兴有着怎样的渊源?
嘉兴纪念伍相地名
伍子胥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文能经国,武能治军,七荐孙武,发展农耕,兴修水利,并开挖了中国第一条运河――胥江;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建造了吴国都城――“阖间大城”(苏州古城),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一跃成为天下强国。
春秋时期嘉兴一带虽然人口稀少,但在吴越两国争霸中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吴越两国分处太湖南北,太湖北面和西面紧靠着山脉,而太湖东北面就是杭嘉湖平原,嘉兴是从越国到吴国的必经之地。
春秋时期的嘉兴,是伍子胥军事活动的舞台,也是伍子胥的伤心之地。最赏识伍子胥才能的吴王阖闾死于嘉兴,从此伍子胥的人生发生了逆转,从吴王阖闾对伍子胥言中计从到夫差屡屡不听伍子胥的忠谏,最后因力谏而死。伍子胥对嘉兴苦心经营被夫差弃之如履,导致这里成为越国进攻吴国的基地。伍子胥的命运转折并不是他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吴国君主夫差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在吴国故地,纪念伍子胥的地名很多。嘉兴有哪些地名与这位忠义贤相有关呢?
胥山,也叫张山,或称“史山”,原是嘉兴城郊境内惟一的山丘,现坐落在城东30里外南湖区大桥镇东胥山村。胥山因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在此练兵,死后葬于此而得名。1937年初,考古学家张凤到胥山考古,发现吴越春秋时期的陶器数件,并有镌刻“山海”两字的宋元古砖。
嘉兴无山,这座二十来米高,面积近百亩的小丘,历来被嘉兴人看重。元代大画家吴仲圭绘《嘉禾八景图》,其七“胥山松涛”,写的即是此地风光。另一位大画家、清末海上画派的先驱之一蒲作英,别号“胥山野史”,作有“瑶天雪影照琼姿,珍重山村看几枝”的诗句。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有名人在此读书的胥山草堂。
沿着胥山遗址向东700米,有一个“伍子塘”,相传是当年伍子胥为兴水利、通盐运而开凿的。从春秋起,伍子塘是嘉兴的一条重要河道,2000多年来,泽惠于嘉禾。伍子塘也是南湖区与嘉善县的界河。伍子塘北接陆斜塘,至西塘。西塘引胥山之水入境,故亦称胥塘。西塘现为江南著名的六大古镇之一。
位于嘉兴嘉善与苏州吴江之间的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时期吴越分界湖。当年伍子胥正是在这里带领吴国军队跨过分湖,开赴越国作战的前线。“胥滩渡口”就是对历史的纪念。嘉兴海盐武原镇红益村,古称胥溪村。当年伍子胥逃亡到吴国,不愿卷入吴国王室权力斗争中,就来到胥溪村隐居。后来伍子胥被吴王赐死,海盐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胥溪村建了尚胥庙。海盐还有“练浦古战场”,关于伍子胥的传说一直回荡在这片土地上。
钱塘“潮神”伍子胥
“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在杭州、海宁、萧山一带,民间一直把伍子胥作为钱江潮神。海宁有一首民歌唱道:“盐官海神庙金碧辉煌,潮神伍子胥坐上方,俚人众男女虔诚朝拜,祈求伍王爷保邑安疆。”《盐官镇志》记载:“每逢八月十八,一对忠魂(指伍子胥和文种)乘着素车白马,站立潮头之上,为复仇而怒吼、奔腾,形成惊心动魄的钱塘潮,谓之‘扬波雪愤”’。
相传吴王把伍子胥尸体投入浙江(今钱塘江)喂鱼虾,忽然风起潮涌,一浪高过一浪,一匹白马,载着一位白盔白甲,手持宝剑的将军,统领千军万马,呼啸奔腾而来。吴国百姓说被冤杀的忠臣伍子胥驾御江潮,复仇血恨。为了平息潮患,人们在钱塘江畔的吴山建伍公庙祭祀伍子胥,还尊他为潮神。海宁每年都有气势宏伟的祭潮神活动。
历代大家吟诵伍子胥的诗词数不胜数,特别是唐宋以来,文人开始大量地把江潮与伍子胥固定地连在一起,咏潮往往说到伍子胥,成为一个常用的典故或者说是文学意象。如: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杭州春望》)
伍相庙中多白浪,越王台畔少晴烟。(李绅《遥和元九送王行周游越》)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徐凝《题伍员庙》)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冤深陆机雾,愤积伍员涛。(张祜《哭汴州陆大夫》)
怒势豪声进海门,舟人传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米芾《绍圣二年八月十八观潮浙江亭》)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陆游《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关键词】 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自然疗养因子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human landscape of Hangzhouresort ,and discuss the full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nvalescent factors.MethodsRelated data on human landscapein Hangzhou resortwere collected and field survey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re implemented.Results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Hangzhou resort were distributed along five axial lines such as the West Lake scenery,Qiantang River systems,the temple culture,theme parks and celebrity houses,constituting a positive and colorful landscape wi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Conclusion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Hangzhou resort is abundant,reflect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which distribut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rule,It should be fully developed and made good use.
【Key words】Hangzhou;Resort;Human landscape;Natural convalescent factors
人文景观(human landscape)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人文景观带给人们的是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色或一种异地的特殊情调。优秀的人文景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体现了民族与时代的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其至善至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是人类无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
1 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的特征
杭州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古代的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杭州除了湖山钟灵毓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浓厚的人文积淀,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1.1以西湖风景为轴线的人文景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很大程度是因为有秀美的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它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中涵绿水,波平如镜;近处波光潋滟,风姿绰约,远处云山逶迤,雾霭漫漫。西湖不仅自然景色秀丽,且人文景观丰富[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埋骨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和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古代诗人白居易、坡、柳永等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近代大画家吴昌硕,现代大画家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描绘过西湖的仙姿丽质[3]。西湖正是由于有古今诗人、画家的题咏和描绘而更负盛名。在旖旎的西湖景色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漫步在绿柳笼烟、桃花灼灼的苏、白两堤之上,默诵白居易、坡当年吟咏西湖的名句时,自然会追念起他们治理西湖的功绩,正是他们,给西湖开拓了至今叫人流连忘返的诗一般的境界。
1.2以钱塘水系为轴线的人文景观钱塘江是浙江省内第一大河流,使钱塘江闻名于世的当属钱江涌潮,浩瀚的钱塘江涌潮使钱塘江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历史上最早记载钱江潮水起因的始见于2 400年前的潮神“伍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秦始皇南下拜谒大禹陵时,惊恐于钱塘江险涛,伏身膜拜;东汉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对钱江潮起因做出科学解释的智者,他在《论衡》中阐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钱塘江口的涌潮称钱江潮,为旷世奇观。每逢农历8月18日,当南北两潮相逢汇成一线时,由东向西,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坡曾有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3]。北宋开宝三年,吴越王钱弘 为镇压江潮,命延寿、赞宁两位禅师主建九级高塔――六和塔,塔名取自佛教关于僧人修道的六种规约: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与当前的和谐社会相吻合。适时组织疗养员登六和塔,观钱江潮,陶冶心情,铸就品质,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疗养。
1.3以寺庙文化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的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到现在已有
1 600多年历史。灵隐寺得名的由来和开山祖师慧理有关,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手笔。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 m,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共同的艺术结晶,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灵隐寺的殿宇、亭阁、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艺术,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是祖国珍贵的文物[4]。灵隐寺旁的飞来峰是灵隐景区的主要风景点。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古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净慈寺坐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山色空蒙,峰峦耸秀,怪石玲珑,松柏翠绿,古刹名山相互映辉。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在大雄宝殿西侧有济祖殿,殿前有运木古井一口,这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济公举止痴狂,被称作“济癫”,但能文会偈,常做好事,帮助贫苦百姓,戏弄官府财主,民间流传有许多动人传说。在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南屏晚钟”碑亭,净慈寺的钟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唐代诗人张岱“夜气 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境了。
1.4以主题公园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各种主题公园类型丰富,有人为塑造的游乐园、民俗文化村,也有历史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等,但最适合景观疗养的有宋城主题公园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宋城主题公园位于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它主要分为:“清明上河图”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及南宋皇宫区、南宋风情苑区等部分。文化是宋城的灵魂,它表现了自然山水美、园林建筑美、民俗风情美、社会人文美、文化艺术美,新春庙会、火把节、泼水节、天灯节、市井民俗表演等大型活动精彩纷呈,真实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它模糊了时空概念,缩短了时空距离,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追忆与表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给人们提供许多视觉美学享受,是一种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5]。西溪始起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蕴涵了“梵、隐、俗、闲、野”等五大主题文化要素。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并留下笔墨;坡、米芾、唐伯虎、郁达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诗画歌咏,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经过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西溪的“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疗养员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1.5以名人故居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拥有名人故居的人文景点达100多处,这些景点大多位于西湖周边或老城区内,它们不只是陈旧的宅院,而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在历史名城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名人故居为主题的纪念馆作为自然疗养因子――人文景观不仅仅只是排布一些历史资料,名人生平,而是拥有更多的人文气息,还因为大部分坐落于湖山之间,景色也不逊于其他景点。比如杭州马坡巷的龚自珍纪念馆,那里闹中取静,古色古香,游人到此,多被他那箫心剑气的人格、风雷激荡的诗文以及不拘一格的书风所感染而惊叹[6]。大画家林风眠曾经为自己亲自设计的故居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南面隔湖可望南山诸胜,与湖心亭、三潭印月为比邻;东依平湖秋月,可望六公园;西趋西泠桥,可望北山诸名迹……”每一所名人故居都有一段奇妙的历史,怀着静谧的心境,在雅致的故居里徜徉,巡视有着灵魂的旧宅,品味名人曾经的历史,是一种高格调的景观疗养。
2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
景观从广义角度来看,即我们所能看见一切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总和[7],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8]。人文景观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产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民风,体现并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特有的历史文脉。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手工艺及特殊风俗习惯和地方风情也是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增添了更多的疗养价值。
景观因子是自然疗养因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是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必备条件[9]。景观疗养把景观作为一种疗养因子,通过人们的感受而产生心理、生理效应,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巴甫洛夫学说认为人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由大脑皮质加以调节使其平衡。正诱导是抑制过程所诱导出来的兴奋,负诱导是兴奋灶周围抑制的出现和加强。人文景观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外来的兴奋灶,原有的病灶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焦虑状态,使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而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10]。历史和文化是疗养区人文景观的最基本的要素,自然景观是它们的载体、凝聚地与承载点。杭州疗养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对其特征的研究并加以开发和合理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中要认识到历史和文化特征对于疗养员的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应注重挖掘、提炼和发扬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在研究景观疗养因子的过程中不能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机械地割裂开。同时,还要注意到人文景观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因为疗养员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品位,因此我们要针对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和杭州本土文化特征,探索这些非物质文化符号对疗养的身心作用,我们既要选择高层次、高品位的人文景观作为自然疗养因子的一部分为疗养服务,又要对一些健康向上的与人文景观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逸闻趣事等整理编写,做到雅俗共赏,使疗养员在休闲中得到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4-110.
[2]张愈,伍后胜.中国疗养康复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17.
[3]曹国英.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5.
[4]马时雍.杭州的寺院教堂[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8-37.
[5]王紫雯,潘翠霞.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中国园林,2007,23(7):74-78.
[6]宋涛,马永祥,陈进.西湖书法[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129-130.
[7]赵瑞祥.景观与景观疗养因子[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577-578.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89:794.
[9]陈景藻.疗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82-183.
2021元宵节灯谜有哪些?元宵节猜灯迷真的是人生一大乐趣,有些谜面真的很简单,看一眼就能快速猜出来,但也有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元宵节简单灯谜大全及答案,欢迎大家查阅!
元宵节灯谜谜面:化装完人显俏(打一节日名)
谜底:元宵
解析:“肖”字与“人”组合,方显现“俏”字。“肖”与“完人”化装后,可成“元宵”二字。
谜面:元宵月光窗前洒(打一字)
谜底:一
解析:“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洒落了,余下“一”字。
谜面:狂数钞票闹元宵(打四字常言)
谜底:有点过节
解析:“有点”,别解为“有点钞票”。“过节”即“过元宵节”。
谜面:元宵节前人微笑(打一字)
谜底:莞
解析:“宵节”二字的前半部分为“宀艹”,与“元”组合,可为“莞”字。“人微笑”提示“莞”的字义。
谜面:开春雨连绵(打二字节日名)
谜底:三八
解析:“雨”,别指下雨,暗示没了太阳(日)。“春雨”即别解为“春”字没了“日”,再分开可为“三八”二字。
谜面:演员打斗真叫绝(打一字)
谜底:角
解析:“角”,一义为“演员”,也有“打斗”之意;“角”与“绝”的读音还相同。谜面三次扣合谜底。
谜面:禾中长草心不忙(打一节气)
谜底:芒种
解析:“禾中”合为“种”字。“心不忙”别解为“忙”字不要“心”,剩下“亡”,长“草”后即为“芒”字。
谜面:一去无音讯(打一字)
谜底:查
解析:“查”字去掉“一”,余下“杳”。“杳”,字义为消失,不见踪影。
谜面:生产鞋袜不对外(打一成语)
谜底:自给自足
解析:谜底别解为“自己做给自己的脚穿”。
谜面:百里挑一两倾心(打一字)
谜底:皆
解析:“百”字挑去“一”,余下“白”;“倾”字的中心是“匕”。
谜面:怡心游山阴(打二字城市)
谜底:台北
解析:“怡”字的“心”游走了,留下“台”。中国古代历来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之说,故以“山阴”扣“北”。
谜面:一去就变坏(打一字)
谜底:坯
解析:“坯”字的“一”去了,就变成“坏”字。
谜面:香字少一撇,不作杳字猜(打一字)
谜底:杏
解析:“香”字少去“一”和“撇”,余下“杏”字。
谜面:这声音来自钱塘江(打一字)
谜底:浙
解析:钱塘江,古称“浙”。“这”的读音与“浙”相同。
谜面:新春伊始主人迎(打二字地名)
谜底:广东
解析:“新春伊”三字的首笔组合起来,可成“广”字。古时主位在东,谜底以“东”代指“主人”。
谜面:桃李满天下(打一成语)
谜底:遍地开花
解析:从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诗句中,可以推测出“桃李”指的是“花”。
谜面:微风轻吹雨声响(打一字)
谜底:羽
解析:“羽”可拆分成“习习”二字,“习习”是形容风轻轻地吹的样子。“羽”与“雨”的读音相同。
谜面:没借款者要重罚(打一成语)
谜底:严惩不贷
解析:“贷”,别解为“贷款”。
谜面:谈话笔录无差错(打一成语)
谜底:志同道合
解析:“志”,别解为“记载、记录”;“道”,别解为“说”。
谜面:吹开杏林一半花(打一字)
谜底:嗽
解析:“杏林”二字的一半花费掉,余下的合成“束”字,与分开的“吹”字组合,成“嗽”字。
谜面:盼得千金(打七言唐诗一句)
谜底:不重生男重生女
解析:“千金”,旧时用于尊称他人的女儿。
谜面:发出呼声不重视(打一字)
谜底:忽
解析:“呼”与“忽”的读音相同。“不重视”提示“忽”的字义。
谜面:草木生繁叶(打一字)
谜底:世
解析:“世”字,与“草木”组合,可生出“叶”字。“繁叶”,别解为“繁体的叶字”。
谜面:雾中点点寒意到(打一节气)
谜底:冬至
解析:“雾”字的中间部分,与“点点”组合,成为“冬”字;“寒意”暗示“冬”的来临。
谜面:窥视六国(打二字北宋人名)
谜底:秦观
解析:“秦”,别指窥视六国的“秦国”。
谜面:首次摸彩中大奖(打一成语)
谜底:一触即发
解析:“发”,别指“发达”,与“中大奖”形成对举。
谜面:笑口常开(打二字明朝年号)
谜底:永乐
解析:谜底别解为“永远快乐”。
谜面:七夕相会抛媚眼(打四字标语)
谜底:节约用电
解析:“节”,别解“七夕节”;“约”,别解“相会”。
谜面:岁首当勤俭(打二字节日)
谜底:春节
解析:岁首,指一年开头的一段时间,通常指正月,谜底以“春”示意。
谜面:春日出游人不在(打一少笔字)
谜底:三
解析:“春”字的“日”出游了,“人”也不在了,余下“三”。
谜面:差点就黑了(打一字)
谜底:鸟
解析:“差”,取残缺之意。“鸟”字差了“点”,剩下“乌”字。
2021元宵节是几月几日2021年02月26日,星期五,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东传有关,唐朝时佛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踏实做事坚拒虚假宣传
“我们即使对半分,每个月你也至少也有十万元的收入!”当李海涛听到这句话时,他也不由得为之心动。
随着享和汤包豆浆在郑州的名气越来越大,打电话来咨询加盟事宜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一天要接20多个电话。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就是北京的一家策划公司为享和的总经理李海涛策划的一项可快速赚钱的营销方案时说的话。原来,这个模式是在全国各知名媒体全方位投放广告来对大众进行信息轰炸,并在北京的知名写字楼内设立连锁总部和“样板店”模型,不用经营、不用开店、不用操心、并提高加盟费用,利用投资者依傍“名牌”产品的心理来赚取暴利。
面对如此的暴利,李海涛不能说没动过心。但是他深深知道,如果自己不经营,管理经验、经营方法,注意事项等无法给加盟商进行实际指导,这样即使自己赚了钱,也没有实际意义,这样也做不大,也做不强,这样或许能火一时,但不会长久。而且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良心不得安宁。于是他毅然回绝了这个方案。李海涛非常的清楚做餐饮店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有的店生意火爆,有的店生意冷静,有人赚钱,有人会赔钱呢?关键是口味,他对记者说,你想啊,老百姓花钱消费买谁的都是买,当然是谁家的好吃买谁家的,如果你开的店没有回头客,没有让顾客回头消费的理由,你的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关门,这就是开店赔钱的原因。因而口味好,有特色,是赚钱的根本,脱离了这个主题,一切都是空谈,在说了每一个加盟商的钱来之不易,让加盟商赚到钱,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也是一个人的良心。
正是因为李海涛踏实勤奋的性格,从原料到制作都亲自把关,享和汤包豆浆才会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其与众不同的美味。拿汤包来说,享和汤包不但味道鲜美,一进嘴一股纯正的肉香味深入肺腑,最难得的是汤汁的味道。吃过汤包的人都知道,因为是汤汁和肉馅混在一起,所以在蒸熟后包子里的汤汁喝起来总会有油腻的感觉。可享和汤包中汤汁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清香爽口,一点都不油腻,喝起来绵里有鲜、鲜中透香,比高汤的味道还要好。再说豆浆,享和豆浆和其他豆浆绝对不一样。享和豆浆不仅取材天然、现场磨制。而且在入口后,一股滑腻醇厚的感觉伴随着甜甜的豆香味,瞬间充溢口中,但在这股甜暖的香气中,却半点豆腥味也没有;不但如此,在喝完之后,这豆香却挥之不去,在口中久久停留,回味无穷。
正是凭借着产品的美味和李海涛真诚朴实的性格,享和汤包豆浆在推出连锁加盟方案后才会吸引千千万万投资者的目光,并在方案实施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发展了四家加盟店。
培训细致指导周详狠抓质量
加盟商轻松开店生意火爆
郑州的陆涛今年才26岁,别看年轻,社会阅历可不少。高中毕业后,陆涛开始外出打工,几年中,从到广州,都留下了他打工的足迹。今年6月,陆涛回郑州办事。在和几个朋友吃饭时,朋友们说起郑州新近非常流行的享和汤包和豆浆。陆涛见多识广,压根没将这样的小吃放在眼里。在朋友的怂恿下,陆涛去吃了一次。结果一下子被享和豆浆和汤包的美味征服了!当即决定做享和的加盟商。
由于陆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无法接受繁华地段高昂的租金,所以店面的位置选在郑州市城东路。自今年7月开业以来,顾客始终不断。现在每个月收入在此13000元-15000元之间,他说,这样我就非常满意,再也不用到外地东奔西跑了。
谈及自己的创业,陆涛腼腆的说:我准备资金充足后在人流量充足的繁华地段再开一家,两家店一起干才能赚得更多。”
河南省光山县的加盟商何波女士,今年32岁。在加盟享和之前,她曾在广东打工十余年。因为孩子一直在老家上学,因此何波就想回家经营个小本生意,一来结束自己的打工生涯,二来也可以稳定的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的成长。今年3月,何波来到郑州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在郑州,热情的表妹请她吃饭。但当何波听表妹说要请她吃包子喝豆浆的时候,她表现的却很不情愿――豆浆有啥好喝的啊。
在品尝了享和豆浆后,用何波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豆浆和这么有特包的汤包,也正是在那一刻,我动起了自己经营一家汤包豆浆店的念头。”
在这之后,何波又去享和豆浆店里考察了多次,每次考察都看到很多顾客在等候,这样更坚定了他的信念。7月的一天,何波签约加盟享和,成为光山县的加盟商。
由于店面离学校很近 ,因此从开业那天起,何波店里的生意一直很好。前来就餐的不但有学生和教职工,还有大量居民和学生家长在早上送孩子上学和晚上接孩子放学时买豆浆和包子带走。何波说,来消费的80%都是回头客,生意一直很稳定 。
被问及收入时,何波坦率的说:“我现在不但能照顾到孩子和家里,一个月还有一万来块的收入,我真的很感谢享和汤包公司”。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路57号
汤包豆浆店地址:郑州市大学路19号
古文中有些表示地名、人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名、官职等专用词语及所引用的诗词名句,一般都不需要翻译,也不必翻译,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拿下来。如《湖心亭赏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可译为“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又如,《三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译为“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词语替换法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在翻译时,最好选用现代汉语中能与之对等的词语来替换,也可以在单音节的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字,使它成为双音节的词或短语,这样就解决了译文上的难度。
如《伤仲永》中“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中“收”可解释为“聚”,这就可以用“团结”一词来替代;“养”加上“赡”字,组成双音节词“赡养”就比较通俗易解了。
三、词义解释法
在理解古诗文名句中,要把握关键性词语予以解释。如《观潮》中“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字,就可以结合原文中解释为“景象”,可翻译为“钱塘江的涨潮,是天下壮伟的景象”、“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这种词语,如不解其意,翻译就无法进行。
四、省略添补法
文言文中,句子或短语中的某些成分及介词常常省略,数词后面不带量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为了使翻译的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句式的规范,在翻译时,一般应根据添补完全之后的内容来翻译,即凡是省略的词、成分,都要添补上去。
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时要补上“桃花源中的人”和“渔人”。再如《口技》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译时要补上被省略的量词,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五、句式调序法
在文言句式中,一些特殊句式往往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不同,如:状语后置及宾语前置等倒装句式,在学习翻译这类特殊句式时,要根据现代表述的习惯,处理好句式中的语序关系。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动词的限制成份“于中庭”在翻译时应从动词后面调整到动词前面,译为:(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再如《陋室铭》的结句“何陋之有”,译时就要将宾语“何陋”调到谓语“有”的后面,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六、删除虚词法
文言语句中,有些表示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虚词,如助词“之”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时(如“何陋之有”),或作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标志时(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意义,翻译时就可以删略不译。
七、词语瞄准法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翻译,只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瞄准句中的重要词,重点突破,就基本上能保证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如《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何蒙”,此句中的“及”只有理解为“到……的时候”才算正确。
八、“互文”理解法
古诗文中,常常会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在翻译这类诗句时,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充分感悟其上下句的内容互相渗透交错、互为补充的特点。
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不能翻译为“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而应翻译成“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次的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这样,就会避免对古文内容产生误解的现象。
又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译成“不因外物(好坏)或喜,不因为自己的(得失)或悲”,就曲解其意了,应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才符合文意。
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诗句,只有理解为“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否则,就无法理解。
九、繁句简缩法
古诗文中有些语句较繁琐,翻译时可以用简笔译出。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23-01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的这种优点,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
一、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之中。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用音乐来打动学生,从心理学看,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从美学看,音乐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例如在教授《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大屏幕画面引入情境)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接着播放《但愿人长久》,学生都凝神静听,既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打下基础。 通过图画和视频来再现诗歌的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词动人之处。
二、结合各种信息领悟诗词的意境美
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难点,对意境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历程及人生境遇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些恰恰是语言很难以弥补的。如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它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丽初春景色的诗歌,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是很难体会诗歌中如同仙境的美丽情境,更无法体会作者游览时的细腻情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副伴有此情此景的画面与轻音乐伴奏的诗歌朗读,接着从多方位展现出这首诗歌所体现出的春天仙境之美的图画:那青翠的青山,与湖水相连的白云,如茵的青草,如烟如雾的柳枝,堤岸灿烂的春花,上空的莺歌燕舞,马蹄的轻快,牧笛的悠扬,荡漾的碧绿……将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西湖畔,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蓬蓬勃勃的早春之中,使学生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像在梦境、在仙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描画出适合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虚实相称,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踏入古诗歌的美丽意境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教师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学古诗,应多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想象去感受、领悟诗人的感情;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我们用视频影片来展示千山层峦叠嶂、万径蜿蜒纵横的远景、近景图,让学生去体味一个意境苍茫辽阔而荒寒冷漠的人物活动环境,领悟简洁凝练的诗句中所包蕴的社会悲凉与朦胧清淡的画境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传统美,增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多层面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课例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总之,合理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学习情境,让作者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并接受刺激,能促进学生思维集中,积极学习。它以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拓了学生视野,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也让我们教育者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一、运用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
借助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到唐玄宗时期的强盛时期——开元盛世时,如何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盛世局面呢?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引用杜甫的《忆昔》这首诗:“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学生则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开元盛世的繁荣与富庶。再如唐玄宗后期由于迷恋杨贵妃,荒享乐,昏庸无度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用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和李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王朝衰败的原因。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描写的是唐朝当年繁荣的盛况,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已经是一片焦土。通过杜甫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切体会,学生会辛酸、惋惜地感叹玄宗晚年统治的没落、衰败。
二、运用诗句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引用诗歌,则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隋朝历史时,对于如何评价大运河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给出不尽相同的看法。这时就可引用这样几首诗词: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上多把隋灭亡的原因之一归于统治者滥用民力,开凿运河,导致激化社会矛盾,胡曾的诗就是这个观点的代表,批判了运河的开凿。但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从此受益,因此对运河的开凿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就认为运河有利有害。而皮日休的诗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轮舟,游览江南,竭天下人力物力,以供无度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可与治水的大禹相媲美,从而对隋炀帝开凿运河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同为唐朝诗人,但三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里引用,有利于搭建自由交流思想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再如讲楚汉之争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可介绍下面几首诗: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由于政治上的失误,用人上的不当,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历来的诗人对他的品质和功过作过许多值得深思的评价。杜牧的诗《题乌江亭》代表的是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胸怀宽广,“忍辱含羞”,在失败中看到胜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失败了再干,说不定还可以转败为胜。王安石的诗《乌江亭》代表的是另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得人心,过于“暴强”,只相信武力,不重视人才,必然会失去群众的拥护,招致覆灭的命运。李清照的《乌江》则认为项羽坦率粗犷不搞阴谋,而且不愿因为他的缘故,苦了天下的父母兄弟,便毅然决定和刘邦“决一雌雄”,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英雄本色,因而是值得歌颂的“人杰”和“鬼雄”。这样同学们可以通过诗人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不同观点,加深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能力。
三、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文学作品,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历史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诗人的崇高志向,能激励人们向先辈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如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明自己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和强烈的民族爱国之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坚守民族气节,为反对蒙古族的压迫而献身的精神;的《囚歌》“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服黑暗势力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拥有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四、运用诗词,可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诗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讲艰难时,可以运用的《七律·》这首诗:“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中,所经过的大山有五岭、乌蒙山、岷山。大江、大河有金沙江、大渡河。如此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战胜它,这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诗如画,诗如镜。常言道:文史不分家。“诗言史,史含诗”,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有的诗词甚至概括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了历史规律。因此,现今保存下来的许多诗词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类作品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诗词作品可以作为说明历史问题的补充材料。把诗歌引入历史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益,也有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审视历史。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2]吕霞,王刚.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2006,(7下):80.
关键词:阅读;写作;线索;意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297-01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谈的就是线索。散文又称“情文”,这种文体长于抒情,“情”在文章中时隐时伏,贯穿于全文。本文开头就饱蘸深情的感喟:“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是文眼,是作者主观的心理感受,也即“心线”,作为一条主线,提纲挈领,统领全文,循此线索就可以整体上把握文章意脉。根据此线索就可以拎出一条抒情结构线索:念秋-绘秋-议秋-恋秋。篇首特意强调“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一个“饱”字,浓缩了对故都久违的深笃的怀念;接下来描绘故都的自然、人文景观;然后顺势转入评论,从古今中外落笔,纵横开合,评论说理;最后用警句作结呼应开头,抒发对故都之眷恋。纵观全文,“心线”和“情线”双重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或虚或实,纵横交叉,相得益彰。
秋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写秋色聚焦于及其普通的但带有主观色彩的“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作者特别强调“蓝色或白色为最佳,紫红色次之,淡红色最下”;“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像花又不是花的槐树落蕊”;“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的枣子树,“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还有柿子、葡萄这些北国秋天的特产琳琅满目。写景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精雕细刻,而是浮光掠影似的剪切了天、花、树、草、果,而且配之以淡蓝、浅白、枯黄、微绿等冷清色调,正面描写,以点带面。在生活的底片上随意点染,北平秋天的神韵跃然纸上,映衬着秋的底色。
秋之声:阔别故都,千里迢迢赶来,仔细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听“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听漫扫落叶的风声,听息列索落地雨声,听都市闲人立在在斜桥影,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的问候(一层秋雨一层凉喽“,平平仄仄的岐韵;甚至惦念着“西山的虫唱”和“潭柘寺的钟声”。作者笔下,鸽声、蝉声、虫声、风声、雨声、人声、钟声,声声入耳,汇集成一曲秋的协奏曲。各种声响表面上热闹,实则冷清。也是以动衬静,侧面暗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秋之意:作者十年客居南国,故都“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冷清、孤独、凄婉、空旷的景观,和作者早已有约。而今归来,或“租人家一椽破屋”看天听鸽、细数树缝隙滴漏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残花败草。思乡的足音轻跃在槐树的落蕊上,查看扫街人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清闲惬意之余,难免忧伤落寞。感慨“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古训,这就是魂牵梦绕的故都的秋,深沉之意力透纸背。所以作者进一步感叹“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之意境的说理直抒胸臆,而倾吐的感情似淡实浓。
秋之味,秋之姿: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相比,“黄酒之与白干”,一浅淡温和;一浓烈苦辣;“稀饭之与馍馍”一稀润;一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细腻秀美,一粗壮威严,“黄犬之与骆驼”,一蝶舞沧浪、轻灵飘逸;一大漠驼铃,厚重沧桑。四组对比性句子,比喻说理,化虚为实。
当然,南国之秋也是好的,其特异的景致“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同样可以怡情养性。行文开头也明示:“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是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对北国之秋却情有独钟,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两相对比,烘云托月。
难怪作者痴语:“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者心仪中的故都,有秋花自开的清静、有秋树蕊落的细腻、有秋蝉啼唱的况味、有秋雨话凉的岐韵、秋果可人的喜乐……一切一切被编织在“清、静、悲凉”的故都情结中,挥之不去,召之即来。掩卷沉思:“清”“静”固然,然“悲”从何来?何“悲”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