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方杂处范文

五方杂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方杂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五方杂处范文

关键词:韭菜;杂草;除草剂;田间药效

韭菜田杂草较多,生长速度快,与韭菜争水争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人工拔草费工费时,除草不及时还会造成草荒。为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对韭菜田开展除草剂的除草试验,以了解330 g/L二甲戊灵乳油(EC)在韭菜播后苗前施用对杂草的防效以及对韭菜的安全性,确定其有效的除草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30 g/L二甲戊灵EC(山东亿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以330 g/L二甲戊灵E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作为对照药剂。

1.2 试验作物

供试作物为韭菜,品种为平丰1号。

1.3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在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黏土、土壤肥力中上、pH值为7.4。前茬为蔬菜,2010年直播韭菜,该茬韭菜试验前未使用其他除草剂。田间发生的杂草主要有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苋(Amaranthus viridus Lour.)、藜(Chenopodium album)等。

1.4 试验设计

试验药剂及处理为:①330 g/L二甲戊灵EC 247.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②330 g/L二甲戊灵EC 495 g/hm2;③330 g/L二甲戊灵EC 742.5 g/hm2;

④330 g/L二甲戊灵EC 990 g/hm2;⑤330 g/L二甲戊灵EC(对照药剂)742.5 g/hm2(CK);⑥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 m2。

1.5 施药方法

用长江-10型手动式喷雾器对水600 L/hm2喷雾土壤,韭菜播后苗前施药1次。施药当天天气晴,最高气温18.5℃,最低气温6.8℃,相对湿度70%,无风。

1.6 项目调查

①杂草调查 药后15、30、45 d分别在每个小区内取3点,每点0.25 m2,分种类调查记载杂草株数,在药后45 d时同时调查杂草鲜质量。

②作物调查 药后10、15、30 d对各小区进行目测,了解各用药小区韭菜出苗及苗后生长状况。

③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汇总、计算,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甲戊灵施后15 d各处理株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药后15 d,与对照相比,330 g/L二甲戊灵495~990 g/hm2对旱稗、马唐、狗尾草、野苋株防效无显著差异;495~742.5 g/hm2二甲戊灵处理对藜的株防效无显著差异;247.5 g/hm2供试药剂对各杂草的株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990 g/hm2供试药剂处理对藜的株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2.2 二甲戊灵施后30 d各处理株防效比较

由表2可知,施药后30 d,供试药剂247.5~990 g/hm2二甲戊灵对旱稗、马唐、狗尾草的株防效达80.68%~100%,其中495~990 g/hm2处理对旱稗、马唐、狗尾草的株防效与对照药剂均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742.5~990 g/hm2对野苋的株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及495 g/hm2处理;742.5~990 g/hm2处理对藜的株防效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 990 g/hm2处理对藜的防效显著高于495 g/hm2处理,495 g/hm2与742.5 g/hm2处理间、742.5 g/hm2与990 g/hm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2.3 二甲戊灵施后45 d各处理防效比较

施药后45 d,供试药剂495~990 g/hm2对旱稗、马唐及狗尾草的防效较好,株防效与鲜质量防效分别达92.51%~100%、94.06%~100%,其中742.5~990 g/hm2对旱稗的株防效与鲜质量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95 g/hm2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495~990 g/hm2处理对马唐的株防效与鲜质量防效均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742.5~990 g/hm2处理对狗尾草的株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试验药剂742.5~990 g/hm2处理对野苋的株防效与鲜质量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各处理间鲜质量防效差异显著,且495~990 g/hm2浓度间的株防效差异显著; 990 g/hm2处理对藜的株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95~742.5 g/hm2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742.5~990 g/hm2处理对藜的鲜质量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95 g/hm2对藜的鲜质量防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3、4)。

2.4 药剂对作物安全性调查结果

药后10~30 d对韭菜观察结果表明,330 g/L二甲戊灵EC对韭菜出苗与生长均无明显影响,说明330 g/L二甲戊灵EC处理土壤对韭菜安全。

3 小结

试验药剂330 g/L二甲戊灵EC在韭菜播后苗前作土壤封闭处理,药后45 d,495~742.5 g/hm2对旱稗、马唐及狗尾草的株防效达92.51%~100%、鲜质量防效达94.06%~100%;对野苋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54.51%~70.30%、58.69%~77.29%;对藜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55.82%~68.72%、72.64%~82.78%,且对韭菜生长无影响。表明330 g/L二甲戊灵EC 495~742.5 g/hm2在韭菜播后苗前作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除韭菜田一年生杂草;

900 g/hm2的用量虽然防治效果也好,但浓度太高,生产中不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尊红,王松娟,李华军.规模化韭菜田化学除草施用方法与技术[J].中国果菜,2012(7):51.

[2] 尹守恒,杨宛玉,陈中府,等.韭菜田化学除草剂筛选试验 [J].中国果菜,2009(3):48-49.

[3] 夏伟男.韭菜田草害的化学防除技术[J].吉林农业,2009(3):33.

第2篇:五方杂处范文

关键词 稻田杂草;五氟磺草胺乳油;丙草胺乳油;丁草胺;混用;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45-02

江苏金坛为典型的稻―麦轮作粮食产区,年种植水稻在20 000 hm2左右,机插水稻占90%以上。杂草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据袁 方等2014年调查,该区域稻田主要优势杂草种为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水葱(H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危害严重,其相对多度分别达69.1%、64.1%、39.2%、27.3%、14.5%、7.9%。多年来,江苏金坛一直使用苄嘧乙草胺复配剂封闭防除稻田杂草,用量虽有所增加,但防效不断下降。为探讨推广新药剂及其防除技术,提高效果,控制危害,2014年,笔者开展新药剂防除技术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药剂:24%五氟磺草胺乳油、30%丙草胺乳油(扫特)、50%丙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新马歇特)、50%丁草胺乳油。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武育粳24号;防除对象:水稻田杂草。

1.2 试验设计

1.2.1 水稻直播田。试验在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进行,水稻于2014年6月4日开始浸种,6月8日播种,6月16日施药;试验共设5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表1),小区面积为120 m2,随机区组排列,无重复,用水量按450 kg/hm2配制。

1.2.2 移栽稻田。水稻于2014年6月14日机插,6月20日施药;试验共设7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表2),小区面积为120 m2,随机区组排列,无重复。

1.3 调查方法

1.3.1 作物药害调查。药后15 d目测观察各处理是否有药害症状。如有药害,根据以下分级标准[1-2]予以评分,1级:受害程度0,无任何药害,很安全;2级:受害程度10%以内,药害症状不明显,安全;3级:受害程度11%~20%,药害症状轻微;4级:受害程度21%~50%,中度药害;5级:受害程度在51%以上,严重药害。

1.3.2 防效。药效调查:于施药后15 d和30 d各调查1次。每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样点大小为1 m×1 m。调查样点内各种杂草数量存活数,计算株防效[3-4];移栽稻田药后测定鲜重防效[5-7]。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15 d,田间观察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未见明显药害。

2.2 直播稻田杂草防效

调查结果表明(表3),药后15 d,处理A1~A5对稗草和千金子的株防效均为100.00%;对鸭舌草株防效最好的为处理A1、A2,分别为73.08%和76.92%,处理A3~A5对鸭舌草有一定的株防效,在65.38%~69.23%之间;处理A1~A5对水苋菜的株防效较差,在6.25%~20.83%之间。

从表4可以看出,对稗草株防效最好的为处理A2、A3、A4,防效均为100.00%,其次为A1、A5,株防效均为89.89%;千金子防效方面,处理A1~A5均对千金子有极好的防效,在95.10%~100.00%之间;鸭舌草防效方面,处理A1~A5对鸭舌草有一定的防效,在44.83%~58.62%之间;水苋菜和矮慈姑防效方面,处理A1~A5对其株防效均较差,分别在32.53%和44.44%以下。

2.3 移栽稻田杂草防效

从表5可以看出,药后15 d,处理B1~B7均对稗草和千金子有极好的防效,分别在95.89%以上和94.12%以上;对水苋菜和鸭舌草有一定的防效,分别在33.06%~54.55%之间和51.72%~75.86%之间。

从表6可以看出,药后30 d,处理B1~B5对稗草仍然有很好的株防效,在90.63%~95.31%之间,处理B6、B7对稗草有较好的株防效,分别为84.38%和85.94%;千金子防效方面,处理B1~B7对千金子仍然有极好的株防效,在94.95%~98.99%之间;对阔叶草(水苋菜和鸭舌草)防效方面,处理B1~B7对水苋菜和鸭舌草的株防效均较低,分别在35.42%~60.42%之间和38.89%~50.00%之间;处理B1~B7对水葱的防效也较低,在18.75%~56.25%之间。

从表7可以看出,药后30 d,处理B1~B5对稗草有较好的鲜重防效,在92.49%~94.51%之间,稍高于处理B6、B7对稗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8.46%和87.18%;千金子防效方面,处理B1~B7对千金子均有较好的防效,在93.91%~95.60%之间;阔叶草(水苋菜和鸭舌草)防效方面,处理B1~B7对水苋菜和鸭舌草有一定的鲜重防效,分别在71.49%~82.27%之间和57.19%~80.06%之间,处理B4防效最好;水葱防效方面,处理B1~B7对水葱鲜重防效较差,均在52.35%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直播水稻播后8 d 24%五氟磺草胺乳油混用30%丙草胺乳油(60+1 200)、(90+1 500) mL/hm2封闭除草试验,药后15 d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达100%,对鸭舌草株防效在73%以上,对水苋菜的株防效在16%以下。药后30 d,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分别达91%、96%,对鸭舌草株防效在50%以上,对水苋菜的株防效在25%以上,对矮慈姑的株防效在33%以上,随着混用丙草胺乳油用量的提高,株防效有提高的趋势。单用24%五氟磺草胺乳油90 mL/hm2、30%丙草胺乳油1 500 mL/hm2、50%丙草胺乳油900 mL/hm2处理药后15 d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达100%,对鸭舌草株防效(下转第149页)

在65%以上,对水苋菜的株防效在20%以下;药后30 d,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分别达91%、95%以上,对鸭舌草株防效在44%以上,对水苋菜的株防效在20%以上,对矮慈姑的株防效在11%以上。24%五氟磺草胺乳油混用60%丁草胺乳油在机插水稻栽后7 d施药,施药后15、30 d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均在90%以上,对阔叶杂草株防效不理想,30 d后,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在65%上,但对莎草科水葱的鲜重防效只有50%左右。单用24%五氟磺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对稗草、千金子的株防效均在90%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也均不理想,但鲜重防效在57%以上;对莎草科水葱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不够理想。

4 参考文献

[1] 刘树南,邹实,袁日桃,等.双草醚悬浮剂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4(14):30-32.

[2] 李俊周,王晓飞,张静,等.旱稻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的筛选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71-76.

[3] 邓权权,潘圣刚,段美洋,等.除草剂对旱直播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幼苗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1):131-135.

[4] 刘建凤,吉春明,陆玉荣,等.不同药剂对旱直播稻田茎叶杂草的防效[J].湖南农业科学,2014(21):41-43.

[5] 马国兰,刘都才,刘雪源,等.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杂草科学,2014(1):91-95.

第3篇:五方杂处范文

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

我经过天通庵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j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出着它的用意,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造物主赋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可惜。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i有方的,有圆的,有做各种玲珑的形状的。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扬其羞耻。使人一见,就想起这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产生的原因。

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名篇品读:

第4篇:五方杂处范文

“美国梦正在离开郊区”?

美国城市学家Alan Ehrenhalt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大逆转和美国城市的未来》,开篇以他的家乡芝加哥为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美国城市的变化。

1979年1月,一场罕见的20英尺大雪埋没了芝加哥,全市交通陷于半瘫痪状态。唯一几辆还能运行的通勤列车,在远郊的起点载满了急着上班的中高产专业人士。等列车驶入市区时,车厢内早已没有空间,站台上那些低收入的黑人和拉美裔根本挤不上去。公交俨然成了为富人服务的工具。结果,几周后,在任市长就在的预选中输掉。

Alan Ehrenhalt接着设想:这场雪下在今天会怎样?恐怕市长不会为此下台。这倒不是公交系统运行无碍。事实上,列车还是会照样从远郊的起点出发,但在那里载满的会是低收入的黑人和拉美裔。等列车进入市区,站台上满是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是他们面对爆满的车厢挤不上去。

这就是30多年间芝加哥发生的变化:穷人移居城外,富人占据了城里。在美国,这是个革命性的逆转。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还处于郊区化的汹涌大潮之中。早在1925年,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Ernest Burgess就对这种郊区化进行了有预见性的概述。他把大都市的结构划成四个圈:市中心集中了主要的商业设施;在其,则是制造业区域;在制造业区域的外圈,是劳动阶层的聚居地;当然,还有一些下层的新移民,英语不太会,无法在制造业中就职,往往在都市中心地带的若角聚居,唐人街就是一例;城市最外圈是郊区,属于中高产白领阶层的居住区。那时要从底层奋斗,开始总是住在城里或靠近城里的地方。生活改善后,第一件事就是往郊区搬。总之,从居住模式看,越往市内走越穷,越往郊区走越富。

这样的发展趋势,在战后愈演愈烈。州际高速公路体系的完成、汽车的普及,把美国转化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汽车社会,使得远距离通勤更加方便。于是,战前就开始的郊区化大肆铺开,把触角伸向远郊。这一浪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峰,余波一直冲击到2007年房市泡沫破灭的前夜。当时有许多人为了图远郊的大房子、田园般的环境、一流的学区,成为一天通勤四个小时以上的“公路战士”。城市只能坐视中高产家庭大规模流失。比如底特律,就成为这种郊区化大潮席卷后的城市废墟。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反向的趋势也在酝酿中,并借房市泡沫的崩解和经济衰退凸显出来。许多中高产阶层渐渐向城市回流,破落的市中心再度繁荣,原来困守于此的低收入阶层,被飙高的房价挤到郊区。这不仅仅发生在芝加哥,而是在北美遍地开花。如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以南的下城区,2001年“9·11事件”时仅有15000多居民,7年后则增长到5万人,而且居民中有子女的“大家庭”比重增加,单身的比重相对下降。城中心再次成为养孩子的场所。

这就难怪,除了Alan Ehrenhalt的《大逆转》外,最近类似的书籍不停出笼。其中最震动媒体的,大概是Leigh Gallagher的《郊区的终结》。她指出,在汽车发明后的一百多年间,郊区人口的增长率从来都高于城市。但是,2011年,城市人口的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了郊区。当然,这是否构成拐点,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比如,2012~2013年间,美国都市的人口增长率是0.31%,郊区则是0.56%,郊区似乎再度领先。但在同期内,都市房价上涨11.3%,郊区则仅仅10.2%。显然是城市火爆,有钱人在向城市汇聚,低收入阶层向郊区移动。从增长趋势看,城市和郊区之间的逆转是无可置疑的。怪不得有新闻标题称:“美国梦正在离开郊区”。

产业集群的变迁将远郊“抛荒”

1990年,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出版了《国家的比较优势》一书,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概念。他发现,在世界经济中,许多相关产业都集中在几个地区,形成集群。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提高集群中公司个体的生产力、刺激创新,而且还可以催生新产业。

其实,产业集群并非20世纪的新现象。中世纪的欧洲,就有“低地国家”(今日的比利时、荷兰地区)和北意大利的纺织业、金融、贸易集群。明清中国江南地区,也成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集群。日后伯明翰、底特律,乃至今天仍然相当兴旺的硅谷、好莱坞、拉斯维加斯、曼哈顿,都属于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的生成,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良好的地理位置所提供的贸易孔道、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异的制度环境以及突出的人口素质,都能创造这样的集群。不过,Michael Porter一开始就强调,从理论上说,至少在现代社会,地理位置不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开放的全球市场、高速的交通、便捷的通信,按说能够使任何公司在任何地方都跳上一个平台来竞争。可惜,在现实中,地理仍是竞争的核心因素。为什么呢?因为集群的地理因素未必仅仅是水陆交通的便捷和自然资源的丰富。例如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到当今的瑞士、温州,许多地区缺乏狭义的物质上的地理优势,却频频催生了重要的产业集群。所以目前,学者们把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地域的特定制度框架、文化环境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在前工业时代,城市无疑是手工业和贸易、金融的中心。其实那时就已经有了手工业向郊区或农村“外包”的现象,但郊区和农村仍然依赖城市的商业网络生存。十几个人的作坊,就是一个大企业了,在城市中很容易容身。19世纪末工业化在西方全面展开,大企业兴起,景观大变。特别是汽车业这种需要大规模流水线的产业,占地广大,在传统城市难以立足,必须到郊区另起炉灶。城外的制造业带由此而生,改变了以城市为生产中心的格局。

这一变化,对欧洲和美国的影响又大为不同。欧洲在工业化以前已有几百年的城市传统。特别是随着工商业发达,以土地贵族和乡村绅士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渐渐接受了工商阶层的价值,纷纷迁居城市,使社会、文化和金融资源在城市不断集中。现代工业的崛起虽然把生产中心移往郊外,下层劳动阶层也渐渐被挤出,但白领和上流社会反而更往城市集中。这就是欧洲城市所谓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过程。美国在工业化的前夜,仍是个不停西进的边疆社会,城市的根基尚浅。19世纪末20世纪初,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手拉手地展开。中高产即使在市中心上班,也选择在郊区居住。大量劳工阶层迁往郊区,其实居住和工作地点的距离可以更近。查一查美国几个大城市的人口历史就知道,一百多年来,尽管美国人口翻了几倍,但城市人口却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往往是走不了的穷人。这就造成了美国都市中心贫困破落、犯罪率攀升的社会问题。

20世纪末,几股大潮开始冲击美国的这一城市结构。首先,全球化重塑了世界制造业的布局。制造业不停地向第三世界外包,美国都市郊外的工业带渐渐成为“锈带”,被“抛荒”。第二,随着第三世界制造业的成长,能源需求不断加大,导致油价飙涨。在远郊和城市间通勤的中高产,往往一周要花七八十美元加油,而市区的停车费一个月也往往几百块。对许多家庭来说,开车的费用成为房贷之外的第二大笔开支。更不用说,大家都这样通勤,必然制造严重的拥堵,原来两个小时的通勤变成了三个多小时。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力上,远郊的生活越来越难以承受。

后工业眼光:保证素质最好的人选择城市生活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工业社会迅速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经济日益白领化。后工业时代的白领产业集群,和工业时代的制造业集群相当不同。制造业是流水线式的巨型工业组织,员工围着机器进行重复性劳动,几乎被化约为机械手,其个人技能的复杂性比起中世纪的手工艺匠人都差了许多,自然更谈不上创意了。公司组织异常复杂,但公司中的劳工所从事的工作却简单得如同操作“傻瓜相机”。这样的产业集群,是公司间的集群。白领经济则是高知识、高科技型的,严重依赖个人的创意。各种人才面对面互动、碰撞出多学科的火花,成为竞争力之关键。所以,白领的产业集群,更是各种人才的集群。

近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强调,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之所以无法破解地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集群不是基于某地的水陆运输之便或自然资源之丰富,而在于该地区人才的汇聚。另外,多种产业的集群,比单一产业的集群更有优势。底特律就属于单一产业集群。汽车业一衰落,则整个地区都衰落。纽约、波士顿等地则是多重产业的集群,金融、医疗、教育、传媒、工程等几乎无所不包。这就造成了多种人才的聚合。他们之间的互动,能够不断地刺激新产业的诞生。这一局面,显然对城市有利。城市有着郊区所没有的密度,而且从来都是五方杂处之地,在单位面积范围内容纳的人多。这些人的背景又更加多元,自然使集合性的互动更有强度、也更有创造力。

从这个角度看,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战略,有着相当本质的不同。工业时代,城市的竞争力在于如何吸引企业,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招商引资。人是不重要的——大工厂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一个高中没毕业的人都能承担。劳动力如同机械部件一样,可以随时被替换。所以,只要大企业肯来安营扎寨、创造就业机会,劳动力就会接踵而至,人追着企业走。后工业社会则大为不同。用比尔·盖茨的话说,如果把我们20名最聪明的员工挖走,微软就马上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企业。企业依赖人才,追着人才走。所以,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计城市发展战略时,强调的是城市的宜居性,保证素质最好的人愿意选择在这里生活,哪怕为此牺牲招商引资。从长远看,高素质的人在哪里汇聚,企业就追到哪里。高素质的人看一个城市,往往先看城市的环境状况、孩子学校的教育质量、文化品味,等等。纽约、波士顿等“前卫城市”的繁荣,也在于人们提起这些城市来就觉得“酷”。

全球化,给工业化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后工业化城市提供了更多机会。全球化的产业链变化多端,像底特律那样主宰汽车业近一个世纪的局面很难再出现。比如,富士康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的核心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是,这样的局面也许只能维持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供应的减退,都可能促使富士康向世界其他低薪地区转移。苹果竞争力的丧失,或者苹果本身抛弃富士康而选择其他的代工企业,也可能在几年内对中国的一些制造业城市形成重大冲击。相反,五方杂处、人才济济的后工业城市,则更容易适应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全球化变局。对于那些一天一个主意的创新人才来说,世界的变化越快、越莫测,就越能显示他们的比较优势。所以,在全球化的后工业时代,中国即使仍然是个制造业大国,城市发展也必须具有后工业的眼光。

第5篇:五方杂处范文

中国人有经商的传统和风习。神农氏时,就已“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了。说明乡村贸易很早就产生了。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

知地取胜 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惟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鸟择良木而栖,商人择地而贾。”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惟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发展到与晋商分庭抗礼终执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之牛耳,成为“商道”“龙头老大”。

时贱而买 时贵而卖

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低时买,高时卖。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观察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致家累千金。

见端知未 预则生财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池鱼”,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趁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的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薄利多销 无敢居贵

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

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雕红刻翠 流连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顾客“百端呼索取复”,伙计们“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在服务上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流连忘返、百顾不厌。

以义为利 趋义避财

清朝年间,徽州黟县有一商人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在源斯有流,会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他还说:“圣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

奇计胜兵 奇谋生财

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桨的张氏、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亦然。清代山西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粱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粱。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将陈年高粱大量出手。结果高粱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粱欠收。而曹氏商人却因未萌见著,奇计获利。

择人任势 用人以诚

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

第6篇:五方杂处范文

一、竹片歌生存之社会文化背景

在客家先民入迁赣、闽、粤三省交汇地带,历经数百成千年漫长的恢复、适应期之后,逐渐步入其发展阶段。自明代起,社会日趋稳定,人口增长加速,社会经济交往也随之活跃起来。地处内陆的赣南的经济活动范围也逐渐向沿海各地伸展。同时在省际边界一侧出现了一条由东至南,绵延二三百公里的商品集散、流通交易地带。当地生产的稻米、豆类、食油、山货、土纸及耕牛、生猪、家禽等等,通过各山间隘口运往东南各地;沿海各地出产的食盐、海产品及后来从海外进口的洋油、洋纱、洋布等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于是,一个个由山间小路串接起来的小墟场相继形成。商贩、脚夫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客店、货栈、酒楼、茶馆也慢慢地在街头巷尾出现。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自然地牵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原本就是“八面来风,五方杂处”的客家地区文化元素更加丰富多彩。在花鼓、花灯、茶篮灯、汉调、古文相继涌入的同时,也将一些善唱民间小调的盲人歌手吸引过来了。使他们逐渐的由沿街卖唱改为在茶馆坐唱。

彼时的茶馆是人们相约接头的地方,生意人、工匠、牙人(专门帮人选购耕牛、猪崽的人)落脚之处。也有大量的“肩担客”(脚夫)在此边喝“寡茶”边等待雇主。所谓“寡茶”,就是一杯粗茶,没有其他果品、点心。为了招揽茶客,茶馆老板会请水平较高的盲人歌手进店演唱。为了应对竞争,演唱者必须不断提高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更新演唱内容,拿出具较高艺术品位的曲目来。无形中为竹片歌的生存与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竹片歌唱词的生态内涵

由《十八搭》、《啷梆歌》、《唱虫歌》、《蛤蟆歌》、《鲤鱼歌》、《拉翻歌》、《五句板》、《当当打》等多首民歌组成的竹片歌,其唱词的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以自然界的各种小生物作为歌唱、表现对象。通过对这些小生物的细微观察,形象地将它们的特性描绘出来,以唤起听者对身边的这些小生物的关注与爱怜,激励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在一二百年以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民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十八搭》中的问答歌(俗称锁歌),源于民间对歌时一问一答比知识、比智慧、即兴编唱的一种民歌。在客家话中“,十八搭”的本意是东搭西勾的意思,而在竹片歌中却杂而不乱,条理清晰。后来人们将其部分精华的歌词汇集在一起,渐渐地流传了下来。如:问:什么出世拉拉长,什么出世没爷娘,什么出世没奶吃,什么出世打个赤膊跳下塘?答:黄鳝出世拉拉长,鸭子出世没爷娘,鸡子出世没奶吃,蛤蟆出世打个赤膊跳下塘。(刘水保唱、钟同荣记)

《啷梆歌》别开生面地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唱出山林里各种小鸟热热闹闹和谐相处的情景,展示出人类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天上落雨地下凉,山中鵰鸟讨妇娘,山中鵰鸟成双对,有个金鸡配凤凰;金鸡打扮蛮排场,打打扮扮做新郎,凤凰打扮新又新,打打扮扮做新人;青嘴鸟子一色青,飞上飞下就来做媒人;喜鹊鸟子叫来叽呀叽,又来给佢看彩礼;……(黄卓仁唱、钟同荣记)鲤鱼生命力强、繁殖快,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客家人将其当成吉祥物。《鲤鱼歌》是一首流行很广的竹片歌。

它的开头是:七月荷花水又鲜,一对鲤鱼在江边,江边鲤鱼成双对,荣华富贵万万年……(吴会俊唱、袁大位记)接着,歌中通过鲤鱼身上的器官,引出一个个待人处事的教诲。如:“唱歌要唱鲤鱼头,夫妻斗舌(吵口)无冤仇”;“唱歌要唱鲤鱼腮,小人打架要牵开”;“唱歌要唱鲤鱼肚,劝你后生莫赌”;“唱歌要唱鲤鱼皮,莫笑穷人穿破衣”等等。其目的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引导众人弃恶从善,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拉翻歌》以内容荒诞、怪异见长,歌手以连篇妙语给人带来欢笑。如:甲:拉翻歌来拉翻歌,先生弟弟后生哥,去年老哥十八岁,今年老弟三十多;乙:你的拉翻歌,我就比你还要翻得多;牵着羊子下到东海吃青草,鸭婆上到高山岭脑捡田螺……(黄卓仁唱、钟同荣记)竹片歌的唱词中,保留了许多精彩的客家语,如“唔冇错哇”(没错呀)、“嘿当真格嘞(是真的呀)等日常口头语;“擂槌撑碓———冇叉(差)嘞”、“柴刀铣锯———冇锉(错)格”等地方歇后语。更有意思的是给一些小动物安的别名:如干片(臭虫)、狗虱(跳蚤)、老铠(螃蟹)、田鸡(青蛙)、呀咿子(蝉)、黄贼(蟑螂)、艾古(草蚂)、蝻尾(蜻蜓)等等。

三、竹片歌的演唱形式及音乐特色

竹片歌以坐唱为主,常见单人独唱和二人对唱。对唱取主唱与帮唱搭配。为了预示演唱的开始,并使句间、段间做到有机连接,演唱时都用敲击竹片进行伴奏。独唱者只手抓两块约三指宽的竹片,通过手掌的张合发声;对唱时主唱者两手各持一块竹片,一拍一击;帮唱者以多片小竹片串接一起,抖动手掌,令其发出碎音。二人一呼一应,音响效果较为丰富。

每首竹片歌的唱词都在十段以上(一般每段四句)。利用同一个基本调多次反复演唱。基本调的音乐结构多为四句子。如:还有的是由上下句变化而成的四句子,在每句后面加有固定的衬句,特别适于二人对唱。竹片歌以徵、羽两个调式为主,其余调式少,但更具特色。如:《当当打》仅一句唱,在节奏上、音调上却处理得非常巧妙:竹片歌的音调与客家方言的语调是紧相一致的,在同一个基本调的重复演唱时,每次的腔调、结构、衬字、衬词及各句的字数都会出现很大不同。

四、结语

第7篇:五方杂处范文

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最早没有这个名称时它就形成了,叫春明艺术园区,由毛纺厂的空置厂房改建,而丁乙是第一个入驻的艺术家。在这之前,他在苏州河边借了一间房子作画室,一个人听着苏州河的水声与来往船只的汽笛声安心画画。现在他的画室仍在那里,画室有好几间,木结构的房子有天窗,透进一点散射光,但看上去很老了,前一阵因为发现了白蚁而不得不换了几根横梁。

而在7号楼的底层,丁乙的太太王一武在那里开了一家老家具店,专营Art Deco风格的家具,名字与Art Deco相谐:凹凸库。

所谓Art Deco(装饰派艺术),脱胎于新旧世纪之交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Art Deco从非洲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养料,而同时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包豪斯学派、未来主义等都成了推动Art Deco发展的力量。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Art Deco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开来,最终在远离战争、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落地开花,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成了西方文明最先登陆的码头,对外国人而言又成了窥探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进入20世纪后,在消费主义的主导下,上海又迅速成为消费之都、娱乐之都和远东地区最大的不夜城。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大环境,使上海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交融中,不时涌动一股股现代城市文明的潮流,当时,巴黎的时装信息传到上海只需一星期。Art Deco也是最先在上海出现,展示了前卫的审美模式和惬意的现代生活哲学。

由美国制造的一系列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进入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主要在职员以上的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Art Deco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和细节的狂热,将装饰派艺术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Art Deco精神符号的设计思想,犹如一道阳光,照亮了那个时代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层面,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文化生活。可以说,Art Deco艺术风格彻头彻尾地左右着当时上海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在建筑方面,上海出现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比如美琪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国际饭店、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等,今天,这些建筑依然是城市的的地标。

作为建筑的映射,家具设计方面受Arc Deco的影响显而易见,三四十年代留下了无数Art Deco风格的家具,是当时市民阶层与中产阶层高度认可的样式。丁乙此前并不知道上海有这样的文化遗存,早在2002年,当吴中路一带还是老家具集散地时,他陪一个美国朋友去淘过老家具。当时他本人喜欢中国的明式家具,也添置了不少。但看到这位美国朋友专挑一种线条简洁明朗、年份不老的家具,而且不讲究材质,问了之后才知道,这种家具就叫ArtDeco,在美国迈阿密等新兴城市曾经火过一阵子。他还知道,这种艺术流派对后来的艺术影响巨大。

美国朋友选购了一些,价钱相当便宜,并请丁乙帮他托运至美国。在丁乙做这些事时,他开始了解Art Deco在上海的前世今生,简直如梦如醒,马上冲到吴中路一家老家具商店里,一出手就买了8万元的Art Deco家具,将家里已经有的明式家具换掉。后来他还千方百计托法国的朋友买到了一本介绍Art Deco的画册,读得如饥似渴,形影不离。这本厚厚的画册现在还是每天晚上丁乙必读的“圣经”。

“后来我发现,Art Deco在东方几个城市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上海、东京和新德里。”丁乙说,“Art Deco对上海城市品格的塑造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上海市民很早就接触并习惯了西方的装饰艺术。现在,上海有许多新建筑选择了Art Deco艺术风格,并到市场的广泛认同,比如新天地周边的新建楼宇。这是建筑师寻找城市脉络、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捷径。”

在哈尔滨、天津、青岛、济南、汉口、宁波、广州等城市都有大量Art Deco建筑的遗存,但是上海的数量最多,分散最广,遗存情况最好。家具也是如此,上海历来是中国家具的制造中心。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从老洋房里流出来的Art Deco也很多,这为丁乙捡漏创造了机会。几年时间里,他只要有空就往吴中路老家具店里跑,很快就将家里的空间塞满了。后来因为东西太多,他与太太商量后,索性就开一家Art Deco商店,并营造一家爱好者俱乐部的氛围。

“我是喜欢Art Deco才开这家店的,平时都是我太太打理,我顶多在店堂布置方面提点建议。”丁乙说。

太太是他的校友,也是学设计的,在丁乙的影响下同样成了Art Deco的粉丝兼传播者。“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对这些家具是有感情的,卖出一件,会想念它很久,担心在别人家里受到损坏。所以我们是挑选顾客的,不懂的人我们不会卖给他,钱出得再多也不卖。”

第8篇:五方杂处范文

半个世纪前,接力赛般走来台地最初的先民,他们将台地唤醒,赋予他新的生命力,从此,这天边的台地变得火热沸腾。

关于这块方圆近1000平方公里的古台地,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多年前,温暖湿润的气候成就了一片绿色的生机,那时的台地,年轻且充满活力,成片的森林,众多的湖泊,悠闲觅食的古动物,一草一木昭示着这是一块多么美好的台地啊,台地完备史前古生物聚居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宜万物生长成为他撕扯不下的永恒标签。

时间下延,那么50年前,这块台地又是怎样的模样呢?我试图从第一批定居在这块台地老人的记忆里搜索,还原他50年前最初的模样。

这样的一个还原,是一场感情的还原,是对这一片台地敬爱与敬畏的还原,至于他本真的模样,到底能还原出几分来,谁也说不清,因为最初来到这里的人们,大多不留痕迹地走了,或者说,永远与这片台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块台地是有先民的,我从内心深处这样认定。这是一块有主人的台地,不管他的主人是疼爱他抑或是忽视他,时至今日,这些已然不再重要。

可以想见,几个世纪前,或者更早,这片台地是有主人的,这主人毫无悬念就是游牧部落的牧民们。主人疼爱他时,马鞭子一挥,就给他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骆驼脖子。漠视他时,只是在冬夏牧场转场时,远望他一眼,便打马走过,就连临时搭建一个可以移动的毡房,也不会作一丝考虑。这块台地就在风雪里,独自享受着这一大片的孤寂,这孤寂是台地自身魅力使然,同样,也是数千年来,人类渐渐遗忘这片台地使然。

第一批定居于此的先民,又是怎样描述他们眼里的台地的呢?他们关于台地的描述,简单且杂乱。简单的说法是,这块台地,用口头语来说,就是一块戈壁滩,啥也没有,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就这么简单。详细一点的会说,这里还是有一点草的,林子呢,也有一点,都是自生自灭的梭梭林,这块台地的主要功能就是供哈萨克、蒙古族牧民转场时路过一下,没有任何人愿意在这里逗留,包括牧民的羊群。

台地没开垦之前,地表水、地下水一滴都没有,属于严重干旱地区,牧民们和牛羊们会躲着这片台地走,最准确的描述,这里就是戈壁滩,是无人区,就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苦寒之地。

我极力想知道半个世纪前,到底有没有人在此定居,答案还真找到了。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说,有,是犯人。

哦,犯人。那50年前的台地就是犯屯了。这片台地最早定居者是一个小型的劳改队的人群,几排低矮的土块房子,一个大食堂,几十个劳改犯。

接下来呢?接下来是、、的复员军人,河南、甘肃、青海的自动支边人员,天津、上海、江苏、湖北的支边青壮年,他们陆续迁移而来,他们的集结,使得台地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军队番号。

台地就是戈壁滩,戈壁滩就是荒凉无际的代名词,这准确无误的描述,就是台地先民最初的家园,这不免让后来人一阵阵战栗,心疼与心酸一阵阵袭来。

拓荒垦殖,就在半个世纪前,就在这有着戈壁滩称谓的台地上拉开了架势。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壮年就是台地真正的先民。

先民自星星峡以东的口里向西结伴而来,他们用迁徙这样一种生存模式,与故乡作了一个诀别,为台地的后来人创造出了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

他们的行囊简单到未曾掬一捧故乡的井土,只携带着能燃烧胸膛的心跳声,便告别了父母亲人,不经意间成了台地的第一代先民。

台地用自己的本真迎接了第一代先民。

那飞沙走石的春风一吹就是几十天,那蚊子、牛虻、小咬一经上天放出来就是上百天的缠绵萦绕,那霜雪敲门声至少能响动半年的时间。台地的先民就在这戈壁滩上挖个土坑,搭建一个半置于地下的窝棚,他正式的名称就是地窝子,这蔓延无际的戈壁滩就是先民们在台地的新家。

他们安顿了下来,开始了在台地一生的劳作与繁衍生息。

劳作时,这些台地先民们会把性别化作一种模糊的状态,男人、女人冬天一律脚蹬毡筒、头戴棉帽,夏天就撕扯些白纱布,变身一人一顶自制的防蚊帽。

男女都是一个样,还表现在超强体力劳动的劳作上,挖渠,修路,植树,烧荒,开垦,种植,一双双结满血泡的双手都是一样的粗糙不堪。

生活上的不堪,更加无以言传。没有穿的,怎么办?那就把唯一的棉被里子拆下来,手工缝制成内衣,没有食用油吃,怎么办?锅烧热了,放一点酱油,替代食用油的断顿。原粮颗粒,煮一煮,也就吃了,混合了沙粒的面粉制作的馒头、面条,将咀嚼吞咽的声音放大。

台地的第一批孩子出生了,去河坝老乡家里换取几枚鸡蛋,一碗蛋花汤面就把月子做了,妈妈陪伴初生的婴儿45天后,孩子就必须要送到托儿所。

没有奶水怎么办,买上一提散装饼干,开水泡了饼干,喂给孩子,吃到孩子见了饼干就摇头。一截子咸菜是哄孩子的零食,百味杂呈的咸菜映衬着台地先民的日子。

这是远在天边的台地,没有水,他永远就是一块死地。一块任何生物都拒绝踏入的死地。

半个世纪前,额尔齐斯河水被一双双皲裂的双手牵引至台地,新开垦的土地有了这高山积雪融水的滋润,顿时活泛了起来,庄稼一律整整齐齐、四四方方的安置在一望无际的大条田里。树林带跟着大田走,大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渠水也是跟着大田走的,道路也是跟着大田走的,就是人也是跟着大田走的,这大田一时间好不威风。他的出产逐日逐月逐年的丰厚起来。这是一片能养活人的地方,先民们节省下来的粮票与钱,源源不断的回馈各自家乡的父母亲人。

台地的孤寂与荒凉一去不再回来。

台地新貌是在第一代先民手里就构架好了现在的格局,那是人挑肩扛的时代,戈壁滩却在先民的手里褪去了苦寒,驯服的烈马般温顺了,绿洲也在渠水的延伸中得以诞生。

时间划过半个世纪,先民们在这近1000平方公里的台地上,给台地后来人留下了10万亩良田,11万亩林地,105公里公路,150公里大小渠道。林、田、路、渠,自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这是构成绿洲的基本要素。台地一改戈壁滩的模样,脱胎成新绿洲。

时间走过半个世纪,台地依然包容的接纳着来自口里的迁徙移民,他们和台地的先民后代一起,在这布满戈壁砾石的台地上,播撒汗水,用春天的幼苗、夏天的浓绿、秋天的熟黄、冬天的明亮装扮着台地的四季。

台地端正了米粮川,瓜果乡,牛羊遍野的模样。那一座座西瓜籽山,一座座葵花籽山,一座座南瓜籽山,会在秋天周转游走各大城市的货站、码头,那是台地后人交付给世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一份骄傲自得的自我价值体现,这更是台地骄傲的资本。

台地从沉寂到孤寂,用了一亿年之久,从渐渐苏醒,再到活力四射,默然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破除了这片土地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魔咒。

6000多人口既分散又聚居的守护着这天边的台地,私家车在硬朗的道路驶过,笔直的行道树,姹紫嫣红的鲜花,开阔的草坪、绿地,连片的楼房,出产丰富的大田,会从眼前一一扫过。这是一片可以用心灵抚摸的土地。

台地的天很蓝,蓝的纯粹而真实,台地的云很白,白的让人心生怜惜,台地的风很轻,不经意之间传送着植物散发的特有气味,台地的植物很绿,无遮拦接纳太阳斑斓的色彩。原始风味的空气会在台地穿梭往来、自由来去。额尔齐斯河水,自阿尔泰雪山涓流下泻,那是整个地球村最好的水源,甘甜怡人,自不待言。太阳散发的光热,给植物多少美味的能量,给台地人们多少健康的抚慰。

台地的后来人同样用色彩斑斓在台地上展示自己的生存、生活现状。

这是一块五方杂处的台地,他涵盖了所有兵团最初的九大人口来源的全部形式,而今又敞开胸怀拥抱了来自西北五省区及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扎根落户,周边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近水楼台般的在台地从事牧业与商业活动,再也不愿离开。

50年倏忽而过,台地的外貌变得更加平静、安好、迷人,台地的内在魅力却始终如一的没变,那就是火热与沸腾,包容与大度,任由你是何种原因来了,台地都会拿出百般热情挽留你,它用它的开放与融合,浓缩着地球村的深意。

你的对门也许是一对来自甘肃的小夫妻,你的楼下第一层也许住的就是一家子50年前来台地定居的四川人,你的楼上呢,也许就是台地周边的哈萨克族人,他们还有可能是山东人、河南人、上海人、陕西人、湖北人,任由你想得到的中国籍贯名称的人群,台地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任由你想得到的方言,台地也都有传承与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是兵团人。

第9篇:五方杂处范文

盛世之作 初现深宫

清代十分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经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清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超过明朝。清代顾禄所撰《清嘉录》中描写苏州的繁华:“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劳动力充足,商业发达,这些都为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力等条件和发展空间,也促使了苏式家具工艺技术日臻精细娴熟。此外,广州作为沿海口岸,利用交通运输的优势,从海外运来了大批贵重木料。在粗犷奔放的岭南文化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整体造型厚重,雕饰繁华,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广作”家具风格。康熙三十年(1691年)宫廷设立造办处,集中全国资源与人才,打造宫廷用物。作为家具两大主要流派,广式家具与苏式家具在宫廷相遇,并开始相互影响,最终产生了独具宫廷贵族特色的京作宫廷家具。这种家具造型融合了广、苏两派的优势,在纹饰风格上追求富丽豪奢,间以描金、镶嵌等工艺,家具造型更为曼妙多变,气韵堂皇。

京作宫廷家具除了秉承明式家具严谨端庄等传统技法、意趣外,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阶层也直接参与了家具的设计,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与整体风格。在清宫造办处的记录中,留存有大量乾隆等皇帝对宫廷家具结构、材质等细节提出的修改意见。作为统治阶层,一方面他们在文化教育、文化接触方面有着普通知识分子无可比拟的优势和资源,另一方面他们的审美态度直接决定了当时的宫廷家具风格,比如为彰显皇权国威,清式宫廷家具选材高档,用料厚实,雕花华繁缛,另加镶象牙、玉石、珍珠等贵重饰品,造型流韵旖靡,珠光逾莹,尽显豪门望族之威严大气,充分体现了封建皇权森严肃穆的气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清式家具无论在工艺还是艺术内涵上都达到了不逊于明式家具的高度。

后,随着清朝衰败,外国入侵,连年战乱,红木家具尤其宫廷家具多蒙劫难,或流落海外,或毁于战火,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王侯之器 惊鸿重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关于明清家具的著作出版,重新揭开了明清家具的面纱,大观园红木典藏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汉宜和总经理、设计师郑喜扬也是在那时与红木家具结下不解之缘。两人结识后,经常在一起探讨红木家具的方方面面。在交流中,两人总是止不住对清式家具的精美华丽赞赏有加,特别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念念不忘。大观园通过整体建筑格局规划,营造出一个风格包罗万象的封建王侯家居环境。在这里,建筑格调、家居风格与人物性格、命运紧密相连,描绘了一幅深邃斑斓的人间浮世绘。作为传统家具行业业内人士,陈汉宜和郑喜扬更为关注其中描绘的典型王公贵族家居风格的清式家具。这种清式贵族家具吸取了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又结合了西式家居风格,在时尚与古典中寻到了一个平衡点,展示出当时特有的时代和阶层氛围。例如《红楼梦》第六回中: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的。”炕屏是屏风的一种,根据北方家居特点而衍生的产物,主要用于接待宾客,工艺方面较为复杂,清代沉初撰《西清笔记・纪庶品》记载:“造炕屏最难,入窑百十,u得一二成者。”而清代宫廷所用玻璃属于钠钙玻璃,由外国传教士传入中国。由于此种玻璃属进口物品,加上交通运输费用,造价不菲。可见贾蓉所借的那架玻璃炕屏,不仅是官宦人家款待客人用的风雅之物,还是一件极为贵重难得的工艺美术品。这既是清式家具独有的时代特色,也是封建贵族见识广阔,锦衣玉食的一个侧面阶层写照。郑喜扬说,《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它所描绘的大观园也为后世传统家具人留下一个永远追逐、探索的高峰。企业之所以取名大观园,就是为了勉励自己不忘先辈经典,勿使前人名作湮于岁月烟波之中。据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观园广纳有志才俊,潜心钻研,以清式宫廷家具为蓝本,采纳古法,辅以现代工艺设备,将一代王朝旖旎华采再现人间,复现中华家具之经典,重观往日繁华。同时,大观园坚持传统手工技术,尽可能保留手工艺的成分,使传统工艺技术能得以传承下去。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典家具专家胡德生今年年初参观了大观园生产基地与艺术展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德生表示,清式宫廷家具的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其复杂的雕刻、镶嵌技术,融合了宗教、绘画、雕刻等多种元素,展示了清代工艺技术的高超绝伦,也是行业后辈学习传统技术的重要参考材料。在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上,仿古一直是主要的传承和发展方式。宋仿唐,明仿宋,清仿元明。民国仿得更多。最终遗留下来的精品,都达到或超出了原仿的高度。通过对精品的反复仿制,行业从业者才能充分熟悉、了解传统工艺结构,为设计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胡德生认为,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加工条件都比过去优越许多,仿古家具企业应该自觉挖掘产品潜力,打造足以流传后世的精品佳作。大观园在仿制清式宫廷家具中,能抓住清式宫廷家具的特点,对每一道工序能做到一丝不苟,难能可贵。

再梦红楼 近在咫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