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设计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健词:陶瓷;陶瓷包装;陶瓷艺术
一、引言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瓷器在国际陶瓷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有了陶瓷的那天起陶瓷包装便也伴其产生。虽然我国陶瓷工业相当发达,但陶瓷的包装工艺却有待发展。纵观陶瓷工业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在不断的革新。陶瓷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所以对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必须跟随陶瓷发展的潮流,它不但要推动陶瓷工业的发展,也要满足其本身对艺术和功能的需要不断革新。下面让我们具体来探讨一下陶瓷包装装潢设计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新趋势。
二、陶瓷包装装潢设计艺术的探讨
1.中国是陶瓷生产大国,中国每年与国际之间都有大量的陶瓷贸易往来。但中国却不是陶瓷工业强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与陶瓷本身的价值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陶瓷的包装装潢已经体现不出陶瓷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简单的木板、塑料、纸盒等是中国陶瓷包装中普遍采用的包装方式。包装装潢的粗劣已体现不出陶瓷包装装潢应有的艺术气质。精美的陶瓷却有着与之相差甚远的包装装潢,这就是我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陶瓷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主力地位,就必须从现在着手,将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2.国际陶瓷贸易中对于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要求相当苛刻,陶瓷市场的竞争和其它行业一样激烈,所以要想在国际陶瓷市场上站稳脚,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尤其重要。每个国家由于其自身承载的文化不同,它的陶瓷艺术就各有特色,所以对于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体现也个有差异。比如我国的陶瓷包含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具有神秘的文化色彩。如青花瓷、彩陶等,都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就应该突出这一点,将我国传统的陶瓷文化艺术充分体现,但我国很多地方的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从国际陶瓷贸易前景上看,中国的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必须加强其自身的观赏性和文化色彩。与世界陶瓷事业接轨。从而提高我国陶瓷工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
三、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对于陶瓷工业的重要性
1.陶瓷包装最初的作用是保护陶瓷,便于运输。显而易见陶瓷属于易碎产品,所以人们在最初的运送过程中为了保护它就用一些稻草之类软性物质的进行包裹,这种方法延用了很多年,这种古老的包装方式现在在我国某些地方还一直延用。因而在有些方面,人们对于陶瓷的包装只有其功能上的认识,却忽略了它在营销和艺术上的价值。随着陶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也渐渐意识到,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往往也是陶瓷销售的重要竞争力之一。一个好的陶瓷包装装潢设计,能把陶瓷的内在文化及精神更好的演绎。从而达到任何广告都无法替代的营销效果。
2.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在不断的完善其功能性的同时,它本身的品牌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在有效地提升。包装的材料、造型、色彩和艺术风格让消费者对陶瓷本身有一个最初的了解,真接影响到了消费者对于陶瓷本身质量的判断力。完美的包装会让人赏心悦目,提高人对陶瓷本身的购买欲。品牌的塑造也是陶瓷包装装潢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品牌是人们对陶瓷本身和企业文化最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产品可以被模仿,但品牌永远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国际贸易中很多国家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品牌包装设计,这样会有效地提高本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落后,例如,中国景德镇的瓷器虽然很多年前就在世界享有盛名,但它自身的品牌包装设计形象却有待提高,低档的包装使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品牌形象大大折扣。所以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是提升陶瓷形象价值的重要手段。
四、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发展趋势
1.我国陶瓷包装装潢还处在简易包装时期,包装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保护陶瓷不受损坏,简易包装虽然成本较低,但外表不够美观。如最长见的木板、塑料等。所以这些简易的包装将被逐渐的取代。瓦楞纸板做为一种符合国家标准,成本又不太高的包装材料,将逐渐成为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主流。原因在于,瓦楞纸板不但在各项指标中都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符合陶瓷包装的要求,而且它还易于印刷,能有效地增强陶瓷产品的宣传效果,使得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促销功能充分发挥。
2.另一方面陶瓷的包装装潢在外观上也将不断创新,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不但是独立的外观设计,还要考虑到陶瓷的特点,对消费者有个直观的购物引导作用,为了让消费者对所要购买的陶瓷有个最初的认识,可以将陶瓷的照片直接印在包装上。另外色彩和文字的巧妙运用也会在视觉上冲击消费者的眼球,让人们对陶瓷所承载的文化内含得以充分了解。但在外观的造型及色彩文化上我们也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必须深刻了解这一点,懂得针对各地人们不同的喜好和忌讳设计出符合当地民俗的包装装潢来。还有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在陶瓷的包装装潢上设计上,陶瓷的品牌价值也将越来越被重视。品牌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将结合各方面因素,把陶瓷的悠久文化完美陈述。
结论
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的目的是保护衬托和美化产品。陶瓷的包装装潢设计的发展是一个既传承传统又融合现代的发展过程,虽然陶瓷包装装潢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人们对一些传统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对陶瓷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陶瓷包装装潢设计将被注入新的精神和活力,使我国陶瓷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成哲.科技交流[J]
关键词 设施大棚保险;意义;特点;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2.6;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9-03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提出了“保险公司要完善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保费适当给予财政补贴”的要求。2012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了“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的指示精神。按照文件精神和农户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迅速启动了以蔬菜大棚保险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大棚种植保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进展[1-4],现将设施大棚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总结如下。
1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的背景
1.1 设施大棚保险的概念
按照2011年农业部的《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分类,设施农业包括园艺、畜牧、水产,是为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园艺生产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棚和棚内作物,设施内作物包括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等,以蔬菜种植为主,全国大棚蔬菜约占大棚作物种植面积的95%,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设施蔬菜大棚保险的相关内容。设施大棚保险,是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的大棚及棚内作物,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1.2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的重要意义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蔬菜价格、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使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活动,保障农民的收入。
1.2.1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政策的必然要求。大棚生产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是我国许多区域农业支柱产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设施大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设施大棚种植面积已近400万hm2,成为世界上设施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因此发展设施大棚保险是与国家科技兴农政策相配套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
1.2.2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户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设施园艺生产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园艺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供应以及花卉、水果等产品的周年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相对封闭的生产环境虽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但是对于大灾影响造成的损失往往更大。大棚作物价值高、反季节种植,损失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弱,造成全损的概率高,因此同样的灾害,大棚种植生产者往往承担的风险更大,对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户通过参加大棚保险,可使生产中断、后续资金不足难以恢复生产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保障了农产品全年的均衡供应。
1.2.3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体系。设施大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践行社会责任、服务三农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2007年中央财政在6个省区开始对玉米、水稻、生猪等6个农业保险品种进行保费补贴的试点,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品种已经达到15个,人保财险开发的农业保险产品400多个,覆盖全国各省区,呈现出政策支持不断加强、覆盖面快速扩大、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农业保险的发展为设施大棚保险发展提供了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盼望已久的《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将为设施大棚保险走向规范发展的快速通道奠定良好的基础。
1.2.4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棚生产一般是连片经营,投资价值高,风险高,资金不足时由农户或大棚合作经营组织向银行进行贷款经营。开展设施大棚保险可促进信贷对大棚生产的支持、稳定农民未来预期、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形成农户敢贷、银行愿贷、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新局面,从而进一步支持银行扩大对农户的授信,促进融资,推进产业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2 设施大棚保险的特点
2.1 保险标的复杂多样
大棚类型多样,保险标包括棚体设备、附属材料,又包含棚内种植的作物。棚内作物品种丰富,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药材等,不仅棚体价值高,且棚内作物往往是非传统作物,成本投入和市场价值也较高,农户有着更高的保障需求。因此,一般将棚体与棚内作物同时承保,属于“农险+财产险”的保险组合形式。
2.2 保险责任宽泛
设施大棚生产属于人为控制下的半封闭式生产模式,具有温差大、高湿、弱光及不易轮作等特点。棚内作物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与大棚基本一致。设施大棚及其附属设施,受其建筑材料的影响,抗灾害能力存在差异,遭遇的灾害主要有:火灾、冰雹、雪灾、暴风、暴雨及棚体损毁、倒塌后发生的损失。除一般自然灾害之外,龙卷风、冰凌、沿海地区的热带风暴、内陆地区的沙尘暴等区域性灾害也会对设施大棚造成一定影响。棚内作物除遭受上述灾害外,还可能遭遇病虫害。这些风险责任一般在保险条款中列明,保险公司是可以作保险责任承保的。对于被保险人在棚内劳动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身伤害,根据农户的需求,也可以作为附加险承保。
2.3 保险金额及费率分项确定
设施大棚的保险费率一般较为复杂,因为不同材质的大棚抗风险程度有所差异。一般钢架结构的费率要低于竹木结构的费率,造价较高的温室,其抗风险能力较强,棚体费率较低。有些地方的保险产品还按照棚架、墙体、棚膜及附属设施设置不同的费率,采取分项保额、分项费率、分项赔付的办法。对于棚内种植的作物,我国常年生产的蔬菜就有14类,150多个品种,错综复杂,成产成本、生长周期、风险特点、市场价格明显不同,可按照大类,如叶菜类、根茎类、葱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分别确定保险金额。
3 设施大棚保险试点现状
近年来,为配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缓解“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问题,保险公司积极开拓设施大棚种植保险业务领域,专门设计设施大棚保险方案,研发了温室园艺作物种植保险产品,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3.1 陕西省开发“银保富”项目,保险、银行联手为农户提供配套服务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施蔬菜正逐步成为陕西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特色优势产业。设施蔬菜“银保富”是陕西省政府在2009年起推出的省级农村金融创新和重点惠农项目,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同志参与调研并亲自命名为“银保富”,是指通过财政资金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对设施蔬菜提供保险服务,银行对参加保险并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农户优先予以信贷支持,以“农户建棚+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银行贷款”的方式为农业经济发展既提供资金支持,也提供风险保障,降低了银行机构放贷风险。例如农户购买666.67 m2设施蔬菜“银保富”保险,缴费120元,即获取银行贷款1万元。杨凌新华府蔬菜专业合作社支付保费1.4万元,为该社186个蔬菜大棚办理了保险,很快从银行获得了180万元大棚建设贷款,使陷入资金困境的合作社起死回生。该社大棚在2010年9月连阴雨灾害中损失严重,保险公司及时支付了14.5万元赔款,为大棚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持。该项目找准了保险和银行联手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了设施蔬菜产业抗灾能力,也是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一种模式。2009—2012年,陕西省政府已连续4年将设施蔬菜“银保富”保险纳入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内容,推动在全省范围内试点,且试点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网、陕西“两台一报”、新浪网、凤凰网等100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总量突破6 000条。
3.2 江苏省政府实行奖励政策,促进设施大棚保险发展
江苏省政府对大棚保险实行政策鼓励,给予保费补贴20%~50%,且省财政以省辖市为考核单位,在年底达到省政府要求的占比,在原有保费补贴基础上,再实行补贴奖励。2008年在泰州市率先出具蔬菜大棚保险第1单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和推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成为“农险系”又一重要“家族”。大棚保险是风险较高的险种,人保财险实行与地方政府联合共保的经营模式。
在承保环节,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为全省各县(市、区)支公司配备了GPS定位仪,确定保险大棚的四角座落位置,予以明显标识和绘制平面图,提高了承保的准确性。在防灾防损方面,为积极应对灾害天气,减少农户损失,保险公司与气象部门组建四级气象预警服务网络,灾害发生前,保险公司根据得到的气象信息,发文对灾害预防工作进行部署,发生突况及重大灾害及时启动预案,并在省、市、县三级保险公司建立了值班制度,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及时掌握辖内受灾情况。人保财险借助PICC短信应用管理系统,免费对蔬菜大棚投保大户进行灾害预警提示服务,有针对性地建议应对灾害的具体措施,特别提示要采取措施加固棚体,对已到收获期的棚内作物应尽快采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3 配合天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设施大棚保险发展
为支持天津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蔬菜价格,天津市政府大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温室大棚建造的补贴,抑制过快增长的蔬菜价格,截至2011年底,天津市各类温室大棚已经突破2.67万hm2。人保财险天津市公司及时跟进政府和市场的需求,抓住政府补贴建造温室大棚的利好政策,通过财政部门给予保费补贴的支持,农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坚持由地方政府引导,主要宣传发动对象是政府扶持的农业企业、村镇产业园区和村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大棚专业合作组织。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制定了《天津市政策性温室大棚保险条款》,从2008年下半年起开始试办,目前已成为天津分公司农险第一大险种,2012年为全市蔬菜大棚提供风险保障12亿元。
3.4 北京市保险公司对大棚损失及时理赔,保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北京市从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办以来,严格按照温室大棚保险条款履行赔付责任。作为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承保的风险较大,赔付率较高,但是,温室大棚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险种,保险公司为满足京郊农户不断增长的参保需求,始终坚持开办,专门制定了《重大灾害和有重大影响事故理赔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了专业农险理赔团队,制定了现场查勘、现场定损、快速付款的理赔流程。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自2007年开办政策性温室大棚保险以来,到2012年底,累计收取保险费4 177万元,支付赔款累计5 607万元,累计承保了1.28万hm2,为2.32万农户提供了66.85亿元的保障。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自1951年以来最大规模降雨,暴雨形成全市大面积灾害,给承保的设施农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人保财险支付赔款560万元。11月3日,北京市再次遭遇了雨夹雪的恶劣天气,在部分地区形成了50年一遇的暴雪灾害,此次灾害给承保的设施农业又一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估损2 000万元。
4 对策
根据设施大棚生产的特点,参照有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生产方式的设施大棚发展,将大棚种植保险纳入财政保费补贴的范围,并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4.1 推进设施大棚保险的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要发挥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以政府扶持和引导为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或合作经营组织投保,扩大大棚保险的承保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市场运作是指保险经办机构要重视业务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自主自愿是指农户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险经办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有关各方的参与,都要坚持自主自愿原则,不得强迫、限制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加保险。协同推进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进大棚保险发展的工作机制。保费补贴政策要同农村信贷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水利、气象、宣传、地方财政部门协同推进大棚保险发展。
4.2 积极争取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支持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设施大棚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支撑,应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建议将设施大棚种植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范围,解决地方财政保费补贴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先行选择设施大棚种植比较集中的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已开展试点的区域,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5-9]。
4.3 科学制定大棚种植保险方案和保险条款
为推进设施大棚保险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牵头制定保险方案,保险公司应开发适合大棚生产特点的专属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保险标。包括大棚及其附属材料、设备;大棚内种植的作物以及从事大棚种植生产劳动者的人身意外伤害。二是关于保险金额。保险大棚的单位面积保险金额,参照投保时保险大棚主要材料及附属设施的造价(即建造成本)分别确定,实行分类保额。大棚作物的保险金额与普通作物种植保险相同,参照作物的直接物化成本确定。根据承保标的种类不同,其保险金额有所差异。三是关于保险责任范围。设施大棚的保险责任可包括暴雨、冰雹、洪水、风灾、雪灾、冻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坠落等意外事故。棚内作物的保险责任包括保险期间内,保险大棚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损毁或倒塌时造成保险大棚内种植作物的损失。四是关于保险费率。根据大棚生产的风险状况、损失率,科学合理拟订保险费率,按照分类保额不同、风险不同分别测算费率,保险产品及费率报保险监管部门备案同意后保险公司承保。五是关于赔偿处理。按照“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农险理赔原则,对发生保险责任事故的大棚及时赔付。大棚单位面积分项赔偿金额,根据单位面积分项保险金额、损失率和受灾面积确定;棚内作物的赔偿金额,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单位面积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和受灾面积确定。
4.4 加强设施大棚保险的组织协调和宣传
开展大棚保险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未被农户广泛接受,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农民的保险意识,通过农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广播、标语、设点咨询、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保险知识的普及,广泛深入细致地宣传设施大棚保险的重要意义、缴费方式及赔偿标准、理赔范围等,让广大农户或大棚合作经营组织充分认识到参加保险的好处,使其明明白白投保,扩大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使大棚保险这一惠民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10-13]。
5 参考文献
[1] 刘新.为设施大棚上保险[J].中国财政,2010(22):74.
[2] 张祖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科学,2006(10):32-39.
[3] 张祖荣.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J].经济经纬,2007(3):144-146.
[4] 何宗干.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支持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5] 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4):65-75.
[6] 冯文丽.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 陈妍,凌远云,陈泽育,等.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
[8] 谢家智,蒲林昌.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J].保险研究,2003(11):42-44.
[9] 黄英君.论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借鉴[J].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5-18.
[10] 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4(1):129-134.
[11] 庹国柱,李军.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金融研究,2003(9):88-98.
关键词:花茶;包装设计;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茶的发祥地,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如此,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因素都被包含在当今茶包装的设计中。包装要具体考虑是实际应用和以人为本的特性,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形、色彩、材料材质的选用以及造型等起到提升被包装物本身的商品价值和视野美感的效果。
1茶叶包装的定位
茶叶包装的定位有多个角度可以参考。例如,有的茶叶包装利用历史故事作为背景来进行设计,有的茶叶包装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来作为落脚点,有的从茶道、茶具、茶艺等方面上来进行。如何巧妙地定位茶叶包装,主要在于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对市场需求调查。就包装的意义这一方面来说,包装要具体考虑是实际应用和以人为本的特性,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形、色彩以及造型等提升被包装物本身的商品价值。准确定位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市场需求,而又兼具艺术欣赏价值的茶包装。这样的包装不仅能够博人眼球,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现代花茶包装设计技术的方向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茶的发祥地,制茶饮茶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因素都被包含在了当今茶包装的设计中。如文字设计方面、图形设计方面、色彩设计方面、造型设计方面等都可以提升花茶的商品价值和文化底蕴。
2.1文字设计方面
茶作为一种休闲时刻的饮品,从古至今都很为人所喜爱。它在神农氏时期就发起,发扬在宋唐时期,直至明清被大为推广,到现如今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和文化继承被大为盛传。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它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进程而且对世界多样文明的发展也添加了力量。在茶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它从简单的物质文化已然上升到了一种精神文明。包装作为茶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载体,既要有包装的原有功能,还要表现出茶文化的历史意味。茶具有悠远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也是亘古流传,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把书法当作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同时书法也是一种艺术。具有极其客观的美学欣赏价值。茶文化与书法艺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去研究品味它们。在茶中品味人生,感悟万物。作为茶包装上的一种文化元素,他们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互联系,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外观可供欣赏。书法本身就具有一种流线美。因而当我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把书法运用到茶包装上也会提升茶的文化底蕴和档次。当然,在把书法运用到茶包装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完全照搬,书法有其一定的书写套路,而在运用到茶包装上可以进行局部的变化。
2.2图形设计方面
图形设计可以把晦涩繁杂的东西用图画来使观察者一目了然地展示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进行茶包装时就是要用视觉的感知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而准确的定位在图形设计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师要结合茶这个依托,结合历史文化,同时又要联系现代主流,倾注作者的感情和艺术素养,使茶包装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努力挖掘茶与图形的关系来进行创造。在现在的主流市场上流行的茶包装图形主要包括四种:(1)装饰性包装。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包装方式,产品经过这种包装后会使其的档次提升,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这类包装的面相消费者主要是人们馈赠礼品的首选。当然,这里说的装饰性包装并不是为了装饰而去装饰的,装饰只是为了使产品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而做的一种修饰,即不能喧宾夺主也要与产品相互关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2)原料提示的内容型包装图形形式。这种包装的主要意义是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原材料。它不仅能够准确的告知商品的本身属性同样还能传达一种美的修饰和品质。(3)解说型包装。这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商品性能和特色的形式,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光是常见的绿茶、红茶等,在他们下面还分出了许多分支。而在消费者购买时如果能够做到很好了解就好。(4)利用纹理来进行包装的形式。纹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茶包装更加具有现代感。
2.3色彩设计方面
色彩是在包装设计中最能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方式。如果色彩搭配得当,消费者在购买后会有一种美的享受,既树立了品牌的形象也传播了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当然,在使用色彩上面还是要慎重,好的色彩搭配可以使人产生美感,但是错误的搭配会使人在视觉上感觉不舒服。其实在运用色彩上也要注重考虑商品的面向群体,档次追求,场合,特性等,从而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适应不同要求。在色彩设计要讲究整体风格的统一协调,层次感分明,使产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格调。当然,茶包装的色彩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单调的色彩中,既可以添加古典艺术美的色调也可以结合现代亮色的加入添加生机。总的来说,茶叶包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茶品种、不同的面向群体、不同审美需求等等众多因素来考虑最终的方案。2.4造型设计方面造型是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因而独特有记忆性的造型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传统的茶文化设计制作的具有意境特色的盒型,同时也要兼顾美观、别致和精巧。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茶包装通常采用金属质地的材质,因为金属具有机械性能好,密封性好,可干燥防水。好的造型设计是既能够充分展示被设计物的内涵,又能够表现造型设计的商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如果能够兼顾内容物的实质和造型外设计的美学,那么设计出来的造型就兼具了这两大功能,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也将是一个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包装。
3以“花颜坊”看现代花茶包装设计技术关键点
3.1文字、图形选择
结合自创品牌“花颜坊”花茶包装设计实例来看,“花颜坊”花茶作为一种流行的花茶系代表,在设计初期文字选用的是黑体,但是黑体在视觉上给予人的第一感觉是深沉而严肃的感觉,这与“花颜坊”花茶的品牌理念是不相符合的。花茶作为一种植物性调理茶品的性质,因而在文字的设计上应该更多的体现轻松、绿色、自然的感觉,考虑盒型的设计应该考虑设计产品的运输、保存和成本问题,尽量做到低碳环保。同样的“花颜坊”的花也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出发点之一。
3.2海报设计
产品的海报可以使所有信息在一张纸上都能够得到完美的体现。因而好的海报是最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的,也是最能够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的。“花颜坊”的两张海报是以广告语:“花颜绽放美丽分享、美颜焕肤源于花坊”相呼应的。简短的广告语中既包含了品牌名称也凸显了花茶的功效。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呼应。两张海报都是采用了茶波纹的方法来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很容易让人接受从而受到感染。主色调以淡雅为主,主题明确,创意新颖,让人过目不忘。“花颜坊”花茶的整体包装主基调一致,从经典中借鉴,而又推陈出新,每一款的包装设计都给人焕然一新又是一个整体系列的感觉。花瓣盒型和靓丽的色彩是包装上又一突出的一点,设计者在设计时讲究搭配和摆放是一种艺术的行为,而这一艺术行为让消费者得到的是至高的享受。
3.3盒型设计风格及其方案
“花颜坊”花茶的整体包装设计的主基调相当一致,色彩运用合理而又具有视觉冲击力,基本元素的使用组合搭配让消费者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对企业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增强形象的传播力。结语从古至今,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需要我们学习的精神,在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茶包装的发展也是一个“文化发展”,恰到好处的包装能够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把产品的内在和外在都完美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对于消费的理念也有所改变,包装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包装作为一种商品本身也正在被大家所接受,甚至它已经可以独立于商品之外而存在。设计师在进行茶包装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悠久的中国茶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力求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也要追求绿色环保。
作者:聂燕 单位:钦州学院陶艺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北方.自然家竹具———天然素材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38-39.
[2]张林燕,陈翔.论传统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2):50-51.
[3]邱志涛,刘义晴.地域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绿色智慧研究———以将乐擂茶包装设计项目为例[J].包装学报,2010(4):40-42.
【关键词】河源;特产;包装;设计;阻力;发展
0 引言
特产是河源市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特产的包装也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欲。河源特产包装水平在近年得到较大的改进,但是与发达的一线城市相比,其发展速度和空间极其有限,分析发展背后的阻力因素对改善河源特产包装设计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河源市虽然地处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但是却因一步之遥未能踏进富裕的“珠三角”。经济上依然是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但是这座城市也凭借着其优良的生态坏境和浓厚的客家风情获得众多游客的喜爱。在这种环境之下,药材,河鲜,水果,米酒等河源“又土又健康”的特产成了众多游客的“必带”手信。但是站在产品包装设计的角度来看,河源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整体仍然处于较低的设计水平。
1 河源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观赏性低
设计形式上没有太多考究,选图直观,排版简单,色彩搭配随意,这也直接决定了特产包装难以走出大众路线。很多顾客是“因为是河源特产,所以购买”,更多地目的是在于产品的功能性,而并非因为受到产品包装的吸引而产生购买的欲望。这样便降低了包装所能带给产品的附增价值,丧失了更大的利益空间。
1.2 缺少设计内涵
在艺术角度来看,设计讲究营造的意境和背后蕴含的内涵。而这正是河源特产包装设计最为缺少的。河源特产包装表现以产品特性为主,对包装艺术内涵不太追求。
1.3 包装材料单一
包装形式以简易封口包装为主,材料单一,包装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不丰富,缺乏质感。
河源特产包装设计的发展是受到多方刺激的,同时也受到多方的阻碍。河源在文化,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相互作用下也就决定了特产包装的发展深度。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河源特产业的发展,很多包装形式就此丰富起来,但是丰富都一定程度又难以再进步了,这便进入了一个“数量高,质量低”的局面。通过对河源市现有市情的观察,对阻碍河源特产包装设计发展的因素也能略窥一二。
2 河源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业发展的主要阻力
2.1 缺乏专业设计人才
河源自1988年建市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毕竟成市时间短,加之地处山区,与坐拥地理优势和历史优势的大城市相比,自然非经济强市,其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文化业产业的岗位与大城市的旺盛需求下的岗位需要相比,自然少之又少。所以河源难以吸引外地人才到本地就业,也造成本地人员大量外出务工,这导致河源人才出现断层,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可谓凤毛麟角。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座城市的设计行业缺乏专业设计人才,无异于厨师少了炊具,自然会对包括包装设计在内的行业发展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优秀的设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到达到的效果,它体现的更多的是大量的,极其丰富的设计积累,缺乏专业的设计能力做铺垫,就很难保证所做设计的质量,想短期内极大地改善河源特产包装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缺少浓厚的艺术氛围
欣赏是人的本能,但是欣赏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河源成市时间短,艺术行业并不发达,城市的艺术氛围也不浓厚。设计展览少,宣传少,艺术设计知识也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能获取的设计资源少,渠道狭隘,甚至主动追求艺术设计氛围的意识都未明确形成。在这种艺术潮流并未形成的情况下,市民对艺术追求的平均热情并不高涨,对设计艺术的公共认知也较少。即使河源特产包装的美观度并非很高,但是亦能满足很大一部分人的需求。在这种“自我满足”的情况下,特产包装的改进也失去了重要的动力。
2.3 缺乏足够的重视
河源特产业对特产的包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重要的一个体现便是包装成本投入较低。为了避免昂贵的设计费和生产成本,不少特产商家选择自己设计,并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包装材料和工艺。包装带给商品的经济提升空间是极大的,一个赏心悦目的包装能带给顾客强烈的心理刺激,同样,一个不好的包装也会影响顾客对商品的价值评判,进而影响其对该产品的购买欲望,包装与消费心理的微妙关系也是得到了公共的认可的。所以,节省设计费用和材料费用自然能有效地降低特产的生产成本,但是包装所能带给特产的经济提升空间也被大大地压缩。另外,很多特产商家尚未形成强烈的品牌意识,一心想保证销路,而忽略了本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内涵。
以上是河源特产包装行业滞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3 建议
3.1 引进更多专业设计人才
专业设计人才对产品设计的质量自不必多说,而设计人才缺失又是河源特色产品设计的硬伤。故引进专业设计人才是首要步骤。想要引进更多专业设计人才,除了要提高设计工作待遇,还要尊重设计人才的能力与劳动成果。人才引进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到现有包装业中,必然会对原始文化产生影响,所以商家应主动摒弃旧有的包装设计思维,包容设计人才的新鲜血液,听取他们的设计理念,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也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性地留住设计人才。
3.2 适当加大包装成本
包装的材料和工艺都是影响产品包装的重要因素。特色产品讲究本地风情和文化,材料和工艺对产品特色更是影响甚大。所以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材料与工艺成本,使得特色产品的文化和质感得到体现,精致度和观赏性得到提高,这对提高特色产品的档次是有积极意义的,也为特色产品谋得利益提升的空间。
3.3 树立河源特色产品的个性
脱离个性的特色产品包装在竞争上是不占优势的,所以应当在商海中保持特色产品自身的个性。树立个性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在包装上重点突出别的商品无法比拟的产品优点,并把这种优点及时地,恰当地传递到购物者的脑海中。在特色产品包装上夸张地打起自夸广告,盲目地添加不必要的产品特性,都会因包装信息过多而给消费者造成混乱,留下自吹自擂的印象。故在特色产品包装上体现的个性不宜过多,更不宜缺少,并且其整合与传达都应保持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
河源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发展道路上有着缺乏人才,缺乏艺术氛围,缺乏重视等重重阻力,希望特产包装设计在短期内实现根本上的改善也是不实际的。所以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引进专业设计人才,加大包装成本,树立产品个性,循序渐进地改进河源特色产品包装质量,也为后期的河源特产赢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现状
该县处河北省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9.67%。2013年8月份―2014年11月间,笔者先后3次前往该县实地调研。本研究就此调研,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保制度做有限认识。
1.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成果
该县自2011年成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后,工作成效显著。目前,16―59周岁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人数24.1万人,每年收缴保险费2500万元,参保缴费率92.3%。城乡居民60周岁以上符合待遇领取人数达7.7万人,每年发放养老金约500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
第一,明确保障措施。一是强化领导,精密安排。成立县级及各乡镇(区)级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二是健全机构,夯实基础。坚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落实。设立农保股、农保所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提供相应编制;于本科毕业生中招聘50人,充实到各乡镇(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采购办公设备,正常办公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设立办公室并增设专项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窗口。三是搞好培训,规范程序。分别对乡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四是严格责任,保证落实。印发规范性文件,对业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明确以“县人社局牵头抓总、各乡镇(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督导小组分片包乡对各乡镇工作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第二,参保人数及待遇领取人数逐年增加。从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和待遇领取人数上看,虽逐年递增,但趋势不太明显。从参保人数看:2011年为300309人;2012年为308764人;2013年为313083人;2014年为319963人。从待遇领取人数看:2011年为60079人;2012年为67343人;2013年为72833人;2014年为76985人。(见图一)
第三,基金收支均呈逐年递增。从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看:2011年为5473.86万元;2012年为6757.61万元;2013年为7094.87万元;2014年为7436.67万元。从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来看:2011年为2052.15万元;2012年为4323.03万元(因2011年待遇从7月开始发放,故无法比较);2013年为4674.69万元;2014年为4726.72万元。基本结余呈逐年递减趋势(见图二):2011年基金结余为3421.70万元;2012年为3410.58万元;2013年为2420.18万元;2014年为2309.95万元。故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都在逐年增加,并创造了大量的结余,有利于新农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见图二)
2.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瓶颈问题
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欠发达地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上讲仍存在一些不足,也面临不少问题。
第一,新农保保障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该县目前新农保人均年养老金只有660元,月仅55元,这显然不足以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目前规定,养老金最低替代率为55%。一个农民按照年缴费最低标准100元缴费,并连续缴满15年,该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为10.7%,而该县企业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能达到60%。显然,该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相比企业养老保险养老金代替率而言,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给农民晚年的基本生活带来的保障能力有限。
第二,青年农民参保率较低。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缓,导致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额度较少。所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对农民尤其是青中年农民的吸引力还不够。目前该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未参保人数占农民总人数的为7.7%,据调查,这其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军人及在外打工青年。而这7.7%人群中的青年农民中仍定居于农村的青年农民自身则存在着参保意识较淡薄的问题。
第三,信息系统不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该县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农保网络信息系统,导致各个险种参保信息无法方便、快捷的对接,这会给经办工作和参保人查询信息带来诸多不便,并且重复参保和重复领取现象不易发现。
第四,村经办队伍不稳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牵涉的人口众多,工作量巨大,工作重心主要依靠了乡镇和村。目前,该县乡镇一级已有专门的经办机构,有专职劳动保障工作队伍。村一级也是依靠村干部兼职,导致经办人员不能专一、稳定性差,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保险问题原因分析
1.地区经济发展迟缓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及养老金代替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主要因为地区经济发展迟缓。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方式上以农民自愿参加与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缴费方式上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和农民个人收入水平都较低,导致了养老保险保障的低水平。以该县为例,首先,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其次,该县大部分乡镇经济发展迟缓。该县成规模的乡镇企业极少,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三产业极不发达。再次,农民实际收入较低,该县统计部门2012年公布的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41.85 元,生活消费支出为4689.56 元。
2.地方财力单薄
在村经办队伍不稳定和信息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上存在政府经费紧张的问题。由于政府经费紧张,县政府虽十分努力进行新农保工作,但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在每个村设立一个有编制岗位的专职人员负责村级单位的新农保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申报和资格认证等工作,这就使得目前每个村级单位新农保协调工作人员都是由村支部书记或者村会计义务承担,促使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政府目前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完成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致使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这方面工作也需要政府长期资金和技术投资。
3.专项政策制定及宣传力度不足
这导致青年农民参保率相对较低。该县在新农保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该县县委县政府在新农保的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进行了大量宣传,但针对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仍无相应制度政策性文件,没有对缴费年限长的参保农民设置激励机制。青年农民参保率相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认为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对于这种情况政府相关人员应当制作相关手册,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下发到各村,并进行详尽讲解。
4.青年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对农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主要原因除了政府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还存在青年农民的意识较淡薄的问题。大多数青年农民认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不够高,并且本人年龄离退休有较长距离,所以缴费与否对养老问题相关不大。其并未意识到新农保政策对他们未来生活所起到最基本的保障作用。这就造成了该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中青年农民尤其中青年农民工中极难推广。
三、完善欠发达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反思与对策
农村社会是构成县域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大局和党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下面通过对该县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对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改革开放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其发展仍显薄弱。欠发达地区要通过政策导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龙头项目建设中,以增加县政府财政收入,保障财政扶持力度。例如,在稳定经办队伍问题上,政府可明确每两个或三个相邻村级单位需设置1名专职协办员负责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申报及资格认证等工作,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经办人员的稳定性。而且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投入适当资金和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各个险种信息共享,方便农民缴费、领取养老金的同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阅和统计,以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2.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经济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我国大多经济欠发达地区7成以上人居住在农村,其养老不可单靠政府,更需“就地取财”。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以特色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条件允许的乡镇可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吸收农民土地入股组建农业公司;有计划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3.持续推进政策改革,巩固和提高参保率
新农保政策不是临时性的,而是持久的福利政策,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不断规范管理流程。继续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确保农民长期缴费意愿,都离不开新农保政策长期有效的宣传。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需要政府将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挂构,对缴费满15年后又继续缴费的,加大激励措施,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而且可以适当提高中央及省级财政对养老保险账户财政补贴的比例,减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压力。
4.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参保人数
关键词:电子商务;包装设计;功能形态;改变与拓展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3-0039-03
Study on th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Morphology for Package Designing in the E-Business Mode
YU Fang(Art and Design Colleg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Recently, the E-business industry in China growths fast. More and more peoples adapt or even rely on this new consumption mode of shopping online. The package designing in 21st century is in deeper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soc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designing thought will also be changed after the evolution of values by information society integrated economy and consuming online. The paper will reexamine the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packing desig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lso studied the adaptive designing for E-business consumption mode. These studying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saving costs, increasing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expanding consumers’ experiences, and so forth.
Key words :E-business; package design; functional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expansion
Internet :.cn
一、电子商物模式发展的现状综述
随着电商模式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的转变, 更多的人们越来越适应甚至依赖网络购物这一新兴的消费模式。从21世纪10年代开始,电商模式在各类商品销售渠道中的市场份额成指数增长,年交易额保持在万亿水平,2011年网络电子商务交易5.8万亿, 2012年达到8.1万亿, 2013年电子商务已达到10.5万亿,零售甚至达到其中的10%―20%。尤为引人瞩目2013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的当日交易额突破了300亿元大关。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及运营模式的颠覆更是在国内和国际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可以预见,电商模式对整体产业的根本性变革正由表及里的持续发生着,这不但会影响到产业、结构、商品,同时对商品的各种辅产业发生连锁反应。而在商品的销售、推广、流通中必不可少的包装领域,这种影响也将不容小觑。 21世纪的包装设计正处于网络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再度演变之中,包装设计理念亦将随着信息社会一体化和线上消费的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审视包装设计的功能、特点和它的发展趋势。研究适应当今消费模式的包装设计,这对于节省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拓展消费者体验等各个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消费模式下的包装设计功能的变革与拓展
(一)包装设计的保护功能的变化与拓展
包装对商品的保护功能是包装产生的根本初衷之一,是包装设计的基本功能,也是包装设计的核心。保护功能使得商品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保证产品的完好性。传统的销售方式和商品配送方式大多是采用集中运输,统一配送,集合仓储和零售上架的系列模式,对单一零售物品的保护功能较为忽视,零售产品的安全系数较低,很多易碎品的包装较为依靠外包装的加固方式,而忽略内部固定结构和缓冲结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对于新兴的电商营销模式中零售业的“B2C”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另一方面,虽然电子商务模式飞速发展,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配套环节上的脱节状况,比如说物流的粗暴分拣、野蛮配送等情况,这也提高了包装设计对保护功能的要求。因此,在电商消费模式下注重零售产品合理的内外部结构,增加安全系数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的运输、仓储功能与电子商务模式的匹配与拓展
在电商模式下,产品的包装设计与现代化物流、仓储的匹配性也是尤为重要的。电商模式下,虽然产品包装的直接投入成本在其整个成本中所占有的比例份额较小,但是包装设计却直接影响着货品的装卸效率,实载率,物流成本率和破损率,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大量的间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未经优化的不合理包装设计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必然会降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好感度、企业的信任度,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影响。通过研究电商物流和仓储的商品标准化运输特点,参考在运输过程中,仓储和运输运用得最大效率,我们发现,规则的多面体结构最为匹配。比如,在体面设计上,方形比圆型在物流、仓储方面都更加合适,以图1为例,这是一个咖啡的包装,撕开包装的口子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这个包装变身为一个杯子,传统的咖啡杯是圆型的,但是图例将其改变为方形体面,这种方形体面可以通过横向折叠再次完成压缩,实现适合B2C包装的最合理性。同时,包装由可降解材料构成,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设计理念也可以广泛的运用其他系列产品设计中。(图1)
另外,还需要指出是,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滞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解决物流水平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各大电商都在加强自己物流网络的建设,着手筹建“智能物流网”,而为了适应智能物流的发展,智能包装的设计的出现也变得尤为重要,比如说二维码的使用,内置芯片的植入,重要产品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反馈等等,这些都可以被未来的智能包装识别。 高层次的智能包装也必将成为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电商模式下由于包装设计销售功能的变革与拓展,发展延伸包装设计的新功能
1.电商模式下的包装销售功能的变革与拓展
著名包装设计师萧多皆先生在他的《包装结构设计》一书中写到“包装
是销售任何一种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在很多情况下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且影响购买的是包装,而不是产品本身”。这深刻地说明了促进销售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装设计的引导行为,正因为如此,更多的商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味的强调产品在商场中吸引大众的广告性作用,单纯的停留在包装设计表面的装饰美化阶段,在产品的平面设计包装上下足了工夫,大多试图通过独特、夸张或近似地包装平面设计手法与同类型产品进行竞争,忽视甚至漠视包装的本真设计,无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销售是产品的最后环节,对消费者对于包装与产品的反馈不屑一顾。
而在电商消费模式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过程、价格谈判、支付购买等一系列行为都是在线上完成的,线上消费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消费者已经认可了产品本身,包装也已不必再承担“无声的推销员”这一角色,有实验性的问卷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在网上购物时才会注意到产品包装。由于消费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有所转变,包装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合理优化的产品结构设计、拓展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完成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作用。
2.包装新功能的发展与延展
21世纪设计发展的趋势是本真设计、非物质化设计,这也是信息社会的特征。商品的包装设计的价值也应该从物质化、利益化的有形设计向人本化、体验化的无形设计转化,更加注重产品自身的人文特征和艺术化表现,突出产品背后的文化与审美价值,通过强调产品包装在消费过程的体验化、互动化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为良好企业形象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电商模式下,由于销售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包装设计的深度体验化、完整互动化和审美艺术化等新功能的延展。以图二为例,此设计为T恤的包装设计,设计师通过改变单体结构的方法,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把平时我们丢弃的包装物,通过包装上的示例进行简单的改造,将其变成一个有使用价值的衣架,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T恤衫的同时,又拥有了一个衣架,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这在无形中,通过包装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了产品与品牌的价值,而本身又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理念还包含着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值得倡导。 综实例所述,包装设计“以人为本,以产品为本”的设计理念,必然会使包装设计增加体验、互动和循环利用的新功能并超越销售功能变成包装设计的首要功能之一。 (图2)
3.电子商务模式使得包装的环境保护功能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电子商务热潮的涌现,我国的包装产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有一些制约问题的出现:近几年来,我国的包装垃圾的快速涌现以每年不可估量的数字递增。各种包装的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可计数。在很多包装设计中,所采用的包装材料,绝大多数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成废物,二次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新型消费模式的出现,使得包装设计的环境保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设计的思想是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在他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就曾指出设计师设计作品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设计风格上的竞争,而是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环境服务,他还提出“是他们创造了各种新的不可分解的垃圾而是我们的环境杂乱不堪,设计师,已经成为了一个危险的种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的职责不仅要为商家负责,为消费者负责,同时,最重要的要为社会负责,具备社会道德责任感。 我们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包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量化包装设计原则,包装设计的结构处理要以产品本身的特点来决定
设计理论家爱德华・丹尼森在《绿色包装设计》 一书中提出,“绿色包装应具有以下的含义:一是实行包装减量化,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欧美等国也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要措施。但目前,在我国有部分包装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用现行法规中不够完善的条例和漏洞,将过度包装、奢华包装作为占领市场的手段,这些包装绝大多数在商品投入使用以后,包装材料被任意丢弃,使得包装垃圾成倍增长。为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基本要求,按照产品本身的特点来决定包装结构,设计出适度可行的包装结构,另外,在结构处理中也应考虑到整体剪裁的思路,尽可能减少包装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废料。
(2)低碳化设计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在材料的选用、工艺的表现、分类回收的便捷等各个方面采用低碳化设计原则。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应选用可回收降解材料,或二次利用再生材料。在工艺制作方面,应尽量通过优秀的设计表现来吸引受众,尽量减少复杂工艺的特殊表现,比如,可以采用凹凸压印、热烫粘合或缝制组接等方式来处理,尽量不用塑料腹膜处理或胶水粘合、荧光色料等方式。
(3)增加产品的再次利用价值,减少遗弃率。
三、结论
在人们日益依赖网络购物习惯的今天,讨论处于网络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再度演变之中的包装设计变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我们重新审视包装设计的功能、特点和它的发展趋势。研究适应当今电子商务消费模式的包装设计,这对于节省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拓展消费者体验等各个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丹尼森,广裕仁.绿色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萧多皆,包装结构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关键字:文化性;民族文化;包装设计;运用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精神物质财务,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包装设计的发展往往是基于文化发展的。因此,包装设计也从其各个方面展现了一定的文化性。随着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包装设计过程中文化性的运用和传承探究成为亟待攻克的课题。
一、文化、设计的关系解析和包装设计的作用
1、文化和设计的关系解析
包装设计必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性,这是包装设计本质决定的。而涉及和文化之间也是一种紧密相连且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因为设计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创造,是人们通过艺术的方式构建一种物质文化。纵观设计发展史,几乎所有的设计都和当时时代文化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文化和设计是相互相成的,设计是文化的内容之一,而文化的发展又需要设计更新作为依托。
2、包装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产品包装上的各种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传递给消费者使用,保护和提升产品的价值。包装设计现在已经成为主流,广受消费者欢迎以及被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一套全面的设计产业,它也有一个商品和艺术性。选择对应的材料所涉及的包装,采用技术和融入产品本质和艺术性所修改设计的外观包装。
二、文化和包装设计的联系
1、融入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体现了美学和人本哲学的结合。审美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商品价格和使用价值关注度逐渐降低,商品包装情趣价值和审美情感逐渐提升的一种趋势。同时,审美文化也凸显了包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教化和审美作用,体现了一种美学和人本哲学的融合。任何一个成功或者成熟的包装设计必然带有视觉传达所展现的诸如朴素、精制、简约、大方亦或者电压等心理感受。而这种包装设计中审美文化的融入是符合当下大众美学规律和情趣追求的。
2、展现时尚文化
流行文化和设计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时期下的一种独特观念体系。而且,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变化,年龄、地区、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和职业背景存在差异的消费群体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形态,即消费群体的流行性。包装文化也是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具备了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包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根据时代需求和时代信息凸显时尚文化动态。
3、社会文化冲击
社会文化囊括了当今存在的社会交往文化、社会审美文化、社会科学文化以及社会观念文化等。社会文化本身是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一种文明,包装设计则是社会物质生产衍生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所以,社会文化和包装设计存在较大联系。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包装设计却又收到社会文化中新气象、新思潮和新观念的冲击,使得原有包装设计方式方法和观念出现嬗变。
三、文化性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和传承方式
1、logo设计与寓意
一个logo是表达企业文化以及产品内涵的象征。它是企业,品牌,产品的象征。商标涵盖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很多方面和需求,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内容,而且消费者也需要了解,在短短的时间它的意义。
2、图形的设计与应用
图形设计指的是对包装形式和一些辅助装饰的设计。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作用就是将产品的外在形象跟产品的本质内涵融合到一起,以最直观的肉眼形式将产品的作用、信息等直观的传递给消费者。充分理解产品的作用、内涵以及实质,以及商标对于产品本身的寓意在图形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产品的理解跟定位、观察产品生产过程,对自家的产品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对其他同类产品也要有所了解,从而更能充分设计出更适合自己产品的图形设计。列如,当我们利用竹子、木头等材料作为设计载体的时候,在载体上多会铭刻一些祥云、动物、回纹等古代图形来装饰载体和寓意一些吉祥如意的兆头。而回纹在汉族的美术设计文化中有富贵不停的含义,是一种祥纹。
3、色彩的应用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跟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色彩是彰显产品最为直观的重要元素。色彩是考验一个设计师画面思维和色彩感知度最直观的方法。在包装设计中颜色的搭配和运用是根据产品本质跟各种色彩联想搭配来使用的。例如,中国民间艺术常常红色象征富贵吉祥,所以在商家或企业常常把红色的包装产品作为逢年过节的专用,这和我国人民长久以来的观念是分不开的。黄色和红色可以用来给一个有尊严的,丰富的感觉,这是因为黄色的古代皇家使用,因此故宫的色调便是以红黄两色为主。
4、文字的应用
文本是自古以来表达思想、感触和交流的基本载体,最简单的就是书信的运用以及古诗、词曲等表达情感的方式。文字在设计的运用中,可以用来象征和寓意产品的作用跟内涵。最基本的产品名称、使用说明、广告语等是来反映产品的本身性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字体种类繁多,且应用及寓意颇广。不同的字体作用在不同的载体上,所表达的情感方式也丰富多样。比如,在我国古代,楷体会给人一种美观、工整的视觉感受,相比草书以及行书会使人有一种奔放、狂野不受拘谨的感受。
5、地域性文化的设计
当代的包装设计已经突破了简单的传统单一设计、单纯为了产品宣传的过程,而是向着与多种区域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方向锁发展,有一定的文化促进作用。地域文化穿越历史,日益增长的沉重积累对包装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向、导向作用,包装设计师充分利用地理和文化因素同时创建个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商品变得更成为现代及未来的流行趋势。在相同地域所生长的人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会使得他们的思维逻辑方式、性格以及审美观点会更能接受融合了跟他们同种文化的设计产品,设计找到包装设计中文化的熟悉元素,让这些相同的设计和文化元素,形成群体,个体在这样的设计文化已与其他个体精神达成共识,结成拥有紧密关系的集团,形成了密切的关系;自产设计的感情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经验,并成为集团的共识,足以唤起共鸣的记忆。由于生长的地域、文化、风俗所不一样,相同的文化认知度更能让林立的个体相凝聚,更能发现个人的归属感。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今社会已经突破了局限仅仅局限在当地化创意的落后表达模式,而是以当地模式融合各地域共同观点的创新型设计模式,不光能对单一地域风俗做出解答,在不同地域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说,在当代设计中,我们既能从历史上得到感悟,在这之后还能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不断修改在,创造出很多赋予时代意义的元素。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趋同性,从而造成不同的文化差异,然而二者叠加,在包装设计中的影响也是千奇百怪,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定性又造成了对包装设计推动和抑制的交替,包装设计中的各种文化渗透也出现了轻重不一的现象,由此,包装设计是不定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包装设计是时代的风向标和潮流,设计者不能有局限性,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和文化差异对包装设计做出指导和修改。才是包装设计的理念跟未来。
四、结束语
文化性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和传承本质上是一种现代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融合。所以,在包装设计中文化性的运用和传统一定在基于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只有在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技术充分展现文化效应,才能促进包装设计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而达到包装设计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者:孙平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毕凤霞.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18:69-72.
[2]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08:18-20+25.
[3]黄莓子,郑晓东.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基础性[J].包装工程,2005,01:160-162.
[4]张志华,郭智勇.论民族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5,02:172-174.
【关键词】以人为本;绿色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
从古到今设计离不开人,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设计,无论是设计者,设计受众都是围绕着人,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人们进行了不同的制造,不同的设计。无论古今,无论国内外,无论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而这些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各种人的设计,各种人的习惯,每个民族的图腾,颜色,服装,食物,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智慧。
一、原始社会的设计
有人也许会问原始社会怎么会有设计,的确当时人们的基本生活技能也只不过是捕猎,当时过着群居的生活,刚开始的原始人借助自然界,用树叶、植物、动物的皮来遮挡躯体,来取暖,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让食物变熟,怎么加热,怎么变得美味,这都需要人的智慧,需要人去思考,去琢磨,然后人们就会制造出各种利于捕猎的工具、利于使用的器皿、可以防寒的简单衣服、可以遮挡风雨的简单住所。所有的这些不是凭空出来的,这也需要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设计,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用自己的亲身来实践的。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最早期的设计作品,虽然简单粗陋,也都是用的简单的石头,木材磨练搭建而成的,但是也是原始社会人们设计的体现,也代表了那个时期的设计。
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到来,劳作的民众们自己设计的劳作工具,为了方便自己劳作为了提高劳作速度,开始有了一些简单的青铜器,简单的木制劳作工具,陶瓷器皿,让封建社会的设计成型,封建社会的设计为后期设计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明清时代木制家具在后来中国的家具设计上也很前卫,明清时期的设计比较庄严肃穆,这个时候的设计主要是服务于皇室贵族的,而且这个时候设计已经开始简单的雕刻纹样,但是在普通家庭还是简单的做一些简单的家具。
三、工业革命及以后的设计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我们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候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本家大量的投入机器的生产,导致商品大量雷同,毫无新意,后来慢慢的当人们的需求达到一定饱和后产品开始滞销,雷同的东西很难销售出去,资本家意识到一味的大生产没有用,必须有新的功能,新的样式,更加新颖的东西才能让消费者提起兴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机器是自己生产的。我们怎么可以让自己适应自己造的物品,而不让物品来适应我们呢?我们可以去更好的设计,让设计出来的物品能更好的适应我们人们,设计其功能,设计其样式,让设计的物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求。
四、现代设计
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已经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实用上,而是各种的相互结合,质量、样式、品味、甚至是个性,吸引人的眼球现代后起的无论是以前的工业设计还有工艺美术运动,还有现代的波普设计,现代的波普设计就是人们对个性的追求的结晶,突出的样式,大胆的设计,不仅从形式上创新,而且从内容各个方面都有创新,波普设计不仅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而且更加突出个性,独立创新,把人们以前的保守突破到极致,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群艺术家或者是疯子的创作,但是波普设计却带领了一个时代,带领了一群年轻人,甚至是一个时代时尚的代言,但是这种设计却不能被全部大众所接受,因为人们对新鲜度的追求往往也只停留在那很短的的一段时间,这种设计风格固然影响力大,现在一部分年轻人还会追求个性,突出。
但是也不足以再有以前那样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追求质量,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追求绿色追求物美价廉,各种追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所用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所以一个新的名词映入眼帘,成为当今的潮流“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
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因此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外观设计上标新立异的做法,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和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持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传达绿色、人文的精神理念,从而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包装设计与以人为本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无不与现代设计的演变进程息息相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具体设计实践,包装设计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表达设计新潮,体现设计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要求也不断增高。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成为包装设计的主要课题。以前单纯放一张产品照片的包装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他们需要更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而设计者们也通过抽象的手法,使食品包装设计更具艺术性,给人们留有遐想的空间。而现在的包装设计不仅在美观、个性、实用上,现在更加注重人,人的舒适,人的健康,现在的包装设计与绿色设计仅仅挂钩,也杜绝浪费,让美与健康紧紧结合在一起。
六、工业设计与以人为本
几千年来,眼花缭乱的设计风格轮番登场,从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到当今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每一种设计风格的出现都带来了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然而这些风格很快被新兴的风格所代替。让人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思想能够经得住社会发展的考验,人们设计的根本准则。“设计是拿出使人满意的产品”,格雷佳利说;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工业设计的最高准则,即“以人为本”;这就是人类设计的终极价值。
现代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大体体现在其一:生理需求即“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上的功能性;其二:心理需求即“情感诉求”与人们在内心产生对产品本身认知上的共鸣。
对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以人为中心即是“以人为本”,它是为人的需要而设计,它所提倡的是面向人的设计思想。而将其放回到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在自然经济环境下的手工艺设计,还是在工业化社会大生产背景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或是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它们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人,而不是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协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师又将这一理念进一步细化为绿色设计以及适合老百姓的设计。
[关键词]现代设计、以人为本、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3-0
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的概念、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系统论述,不仅对于设计工作者深化本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提高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更好地学会利用优良设计的法则、把握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人类创造善美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本能的科学管理,它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组织生命。它是生命的自然的,它具有生命的逻辑次序性的潜能,把自己的生命纳入了掌管当中,合理的、合规矩的、合目的的这是西方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怡乐,这一点和古希腊的宗教不一样,没有一个观察的对象,观察就会陶醉在里面,现代设计就应该从人性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来理解。持续不断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过程,这样才能掌控自己,所以设计拯救者。现代设计是抵制腐败的一种奋斗。就像柏拉图所说极大的努力奋斗的过程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不然的话一定会沉迷于自己的性情。罗格斯中心论中提到的“生命必须通过语言的锻造和逻辑次序性融为了一体”。
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有许多史料可以证实设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就有了琳琅满目的彩陶设计,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了为保存事物而存在的包装设计,以及到了宋代出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为了配合发展就出现了商标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都能说明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设计了,我们无法否定设计的悠久历史。从某种层面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设计发展史。我们有着悠久的设计史,但是我们的现代设计史的时间并不长,它是随着18世纪工业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人们一般会认为是英国的“手工艺运动”、“德国工业同盟”及包豪斯的成立孕育了现代设计。而“德国工业同盟”对现代设计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穆特修斯为其代表人物,他对设计的要求非常的高以至于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而他自己所说的设计就是在所有人面前都平等的誓言是他事先不了的。穆特修斯一直否定机器生产,认为机器生产是粗糙的,他破坏了设计应有的美感,认为手工的才是最精致的。但是在他后来公司的生产中他又不得不利用机器来帮助他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面我们可以说穆特修斯阻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穆特修斯能够成为现代设计之父是因为他以少胜多的观念抛弃装饰性以实用为主这些观念在当时影响了相当大的一批人。包豪斯的成立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最为深远,格罗佩斯担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将技术引领到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观念上的东西还知道了如何动手去做,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一直到现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包豪斯把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作为办学的宗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设计真正进入了一个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时代,各种设计风格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景象,没有哪一种特定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能始终处于设计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见未来现代设计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在将来会进一步深化,“人是设计的中心点”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在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人情味”。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不妨以英国的“手工艺运动”为例,对现代设计史做一个回顾,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极其相似的设计演进逻辑轨迹:在机械化生产的初期,由于机械装备不够精良,生产水平也很低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粗糙简陋,这让那些对设计要求很严格的设计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如此粗糙没有设计感的作品,他们觉得这是在破坏设计,很多设计师也正是因为这对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反感。他们反对机械生产,由此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劫的“手工艺运动”,来阻止机械设计的发展,维护手工艺设计。而发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而他也是受到了拉斯金的影响,将拉斯金的思想和个人观点以及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他主张:①只有手工艺术品才是美的,全盘否定机器;②使用曲线(特别是植物纹样)来作为装饰图案;③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寻求美感。他说:“必须把劳动变成一件创造美的事物的乐事”,“将城市建造出拥有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不要在家里面摆放一件实用而不美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威廉.莫里斯注重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相统一,反对机械化生产。这一次的运动对欧洲的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它是现代设计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设计运动,而英国也被公认为是现代设计“人”,设计就是设计人为顾客服务的先行者。在现代的一些企业和商场也会有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等等的消费策略,而这些也正是说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是多元化的设计思想的共存。人们思想观念在不停的发生转变,交流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不同的文化、区域、民风、环境、生活方式、信仰等的设计观念均会得到其应有的发展空间,甚至被认同。设计的多元化并存不仅过去、现在是这样,而且将来也一定会是这样。并且越是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多元并存局面将更加持久。因此,我们现在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民族和国家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以及他们对图案色彩功能和造型方面有什么禁忌和喜好。只有了解这些我们的设计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同埃及人在颜色方面最忌讳的是蓝色,他们认为蓝色代表了恶魔;日本人在图案方面最忌讳的是荷花,他们把荷花当作是不吉祥的图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的忌讳和喜欢有着天壤之别,在我们看来是纯洁的东西或许在别的国家却是最不堪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深入的了解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差异性,在保存了设计的差异性的同时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飞速的转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设计将不在需要考虑各种禁忌,到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设计的评判将会达到空前的统一。
还有一点就是绿色设计思想将会更加得到重视。设计始终立足于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最富生命力的表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现代世界设计史[M].新华出版社.2000.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张晓军.九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M].西北美术出版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