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小组讨论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讨论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组讨论的方法

第1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面试 合作 竞争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9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环节越来越重视被试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新型的面试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了解并应用。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指将数名(5-7人)被试组成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事前并不指定讨论的领导(Leader),被试在讨论中可自由发挥,评价者通过对被试在讨论中的言语、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来对被试做出评价的一种测评方法。LGD方法是现代人才测评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术。

近些年来,LGD方法被引入到校园社团的纳新过程中来,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关注。放眼社会,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外资企业在校园招聘的环节中也开始引入此种面试形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如何将LGD方法引入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当中。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广受推崇,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它改进了传统笔试和“一问一答”的面试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性。

传统笔试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在笔试中拿到高分的人,很多由于性格等原因实际并不适合企业的具体运作,而“一问一答”的面试内容则因为问题的单一化和固定化,越来越难以考察出被试的全面水平;同时,鉴于笔试和“一问一答”的面试都只局限于被试是单人或者独立完成工作的形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忽略了现代招聘中一个很重要的考察要素――团队合作能力。

显然,LGD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LGD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为招聘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

2.在LGD方法的小组讨论中,不仅可以考察被试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被试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团队中适宜充当的角色;

3.由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使用的情景多是与考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典型情景,这种评价方法的表面效度非常高。

当然,无领导小组面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面试过程是针对一道题展开的,因此,面试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现实的面试中,主办方在选择面试题时过于草率,不仅不能体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势,同时还会出现人员和招聘岗位不匹配这样的问题。另外,如果面试题难度失当,极有可能出现“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这些都会使评价者所能获得的信息缩小。

LGD方法还有一个显著缺点体现在团队成员相互影响的掩盖作用方面,也就是说,考生的评价结果对同组的其他考生有依赖作用。例如,如果一个团队中存在一个过于强势的人,总是在反驳别人提出的观点,那么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不出自己的水平;而如果团队中存在一个能力太强的成员也会掩盖其他成员的作用,影响成员的信心,从而减弱他们表达的欲望。以上两种被试,都会使评价者所能获得的信息变少。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评价者在选择面试题时应先对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慎重的选择或编写面试题。在人员分组时,应注意专业、性别、性格方面的搭配问题,尽量做到小组间差异最小。在讨论结束后,评价者可以对那些在团队讨论中没有突出表现的个人进行适度的追问,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被试。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察点

LGD方法给了评价者多角度观察被试的机会,以“察言、观色、测行”代替了原本的“察言”,立体地考察被试。

在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两个考察点会贯穿始终:

1.合作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内部的优势,就不可能在短时间提出切实可行又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也很难做到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效率。合作能力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细化成以下几点:团队氛围以及成员的发言欲望、内部的任务分配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2.竞争能力。个人的表现在无领导小组中将会被更加放大和突出,因为竞争者就零距离地存在在被试周围。提高个人竞争能力,应该保证给评委留下正面的印象,避免成为团队的边缘人物。竞争能力也可以继续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的专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影响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在LGD方法的现实应用中,我们经常看到团队成员为了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争论不休,彼此都不愿让步,害怕会因为自己的退让而削弱自己的作用――这种做法无疑是“丢西瓜捡芝麻”。争取个人表现的前提是小组的表现十分出色,如果小组表现糟糕,即使个人出色,也无法得以体现,这也是笔者将“合作能力”放在“竞争能力”之前的原因。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分工

笔者认为,一组成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1.Leader:小组的领导。虽说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但是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讨论过程中,仍然需要一个人总揽大局,归纳各方的观点,形成最终的团队共识。小组讨论的Leader,要适度表达自己的想法,灵活的应用决策技巧,善于听取成员的意见,准确总结成员观点,有威望,时间观念强,能有效带领团队。

2.Timekeeper:计时员。时间控制在小组讨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够准确贯彻Leader对于时间安排的指示,及时有效地提醒团队成员当时的时间,使得小组讨论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鉴于Timekeeper的工作相对简单,在小组讨论中,Timekeeper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只从事计时工作而被团队边缘化。Timekeeper的工作比较适合于那些想法不够突出,性格比较温和的被试采用。

3.Pusher:团队的推动者。Pusher这个角色和Leader、Timekeeper的角色有些重合,在真正的小组讨论中,Pusher的角色往往就会由担任上面两种角色的人充当。Pusher的作用在于在有限的时间,督促大家形成团队共识,推动团队向下一个问题进发。不过,Pusher在推动团队前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和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起到推动作用,还会引起团队成员的反感。

4.Thinker:提供想法的人。以上三种角色,如果能兼顾Thinker的角色无疑将无往而不利。在团队讨论中,Thinker善于思考和观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想法并得到团队认同。Thinker可能说的话并不多,但往往能引发组内其他成员的讨论和跟从。Thinker并不是简单的角色,它需要被试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表达技巧,还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和信服力。

5.Presenter:做最后总结陈述的人。很多评价者都透露,其实最后的陈述并非十分重要,有内容有逻辑的Presentation不过是整个过程的锦上添花,即使陈述做得不是十分出色,其实也不会影响评价者对于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但是,Presenter一般都能给评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团队中最后一个说话的人。在讨论过程中,试图做Presenter的人要注意记录,在做最后陈述的时候,条理一定要清晰,语音语调语速要适中。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很可能个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但是被试本身应明确自己充当的角色和自己适合担当的角色。并非每个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人都十分优秀,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扬长避短。

五、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当注意的几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招聘领域应用超过50年,一些HR都对其深有感触。从他们的笔下,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行面试之前,有几点还是相当值得我们注意的: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小组虽然不是同生共死,但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小组的水平往往会成为评价被试的重要因素。

2.小组成员要善于分配任务,避免太aggressive,尽量不做“全能选手”。在讨论过程中,说话最多的人并不一定出色,真正出色的是言之有物并善于团结其他成员的被试。同时,如果在讨论环节表现出众,该位被试可以不要再做Presenter,以免因为锋芒毕露或者后来出错而降低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在讨论过程没有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则应该利用做Presentation的机会强化在评价者脑海中的印象。

3.如果团队中出现了争抢Leader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懂得审时度势,适度应变。长时间的僵持或者互不相让的争夺会将团队的气氛拖入谷底,即使后来恢复正常,讨论的氛围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的隔阂而变得不愉快,这无疑是团队的致命伤。

4.在Leader分配任务的时候,最好不要推辞。被试推辞任务的本意可能是担心自己的不擅长会拖累集体,但这样,不仅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拖慢了团队的进度,而且还会给评价者留下你逃避责任的印象。如果你真的不擅长做某项工作,可以在Leader分配任务的时候这样说:“可能我在某某方面并不是最好的,但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努力做到最好。”

5.切忌针锋相对。要懂得不要和锋芒毕露的人针锋相对,因为在你与他针锋相对的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小组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让小组成员把你们归为同一类人,这显然不利于在小组中树立威信和尊重。遇到锋芒毕露的人,应该避其锋芒,团结其他成员以推进整个任务的进程。

LGD方法往往被应用于面试的第一轮,因此在应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安全通过是首要目标,给评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这样一个过程的赠品。太刻意地试图给评价者留下印象的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赢得小组成员的尊重,也忽略了自己晋级的团队基础――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小组和合作才是首要因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进入中国社会,可能只有短短20年,在很多方法上都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形式上的创新探索会成为日后发展LGD方法的重要课题。同时,大学生作为潜在的被试,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深入了解和讨论也有利于我们将来在职场招聘中更好地表现自我,获得机会。

【参考文献】

[1]吴敏,田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测评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32.

[2]关培兰,苏永华.“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3]赵瑞全.浅谈面试工作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的利与弊[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

[4]黎恒.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现状和理论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5,11(3).

[5]何琪.“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04,2.

第2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小组讨论法是指一群人,聚集在同一时空下,彼此使用语言、非语言及倾听的方式相互沟通以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索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师生所有成员之间能够双向交流。

为了将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学校进行推广,本课题小组成员通过将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学校多个专业及科目中进行具体实施并进行经验总结,运用获得的经验和数据来研究并完善出适合学校学情的小组讨论法,为教师在教学中推广和运用小组讨论法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小组讨论法的教学实践

在2011年2月到2012年7月的三个学期里,项目组五位老师分别在学院电气和楼宇专业共计6个班级进行了小组讨论法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些班级的学生中,共收到有效的调查问卷112份。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多位教师的实践经验,小组讨论教学法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知方面

(1)熟悉教材。通过讨论,可促使学生熟悉教材。通过调查,有84%的学生认为上课之前有必要预习教材,但是实际上真正完成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使这些没有预习的学生熟悉教材,更好地掌握知识。

(2)问题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质和量上都有较好的表现。通过调查,有75%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希望通过和同学讨论的方式得到答案,而不是传统的老师直接告知的方式。

2.情感态度方面

(1)可引导学习态度改变。由于讨论迫使学生反省并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因此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根据调查在实行小组讨论之前,班级有46%的学生几乎在课堂上不跟着老师的引导看书和思考问题,还有57%的学生存在上课睡觉的问题。而在热烈的小组讨论和角色参与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被迫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消除了上课时的困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体的向心力及促进团体的自我了解。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无法改变这个现状,还有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参与集体活动,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参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调查,班级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团队参与兴趣。

(3)可使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参与感及滿足感。通过调查,班级有31%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不敢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差不多三分之一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被传统教学压抑而得不到发展,而这些胆小的学生中有52%的学生却敢于在小范围的小组讨论中展现自己。这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课堂参与感并改善了同学关系。

3.技能方面

(1)可协助学生发展沟通技巧。学生毕业以后要走上各种工作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与人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沟通需要技巧,而这些技巧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通过调查,班级有3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2)可协助学生发展社交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是人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技能。而在相对正式的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现场指导,学生可以获得这些欠缺的社交技能。通过调查,班级有6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能力获得了提高。

4.其他方面

小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而说话可以使学生的观念或想法更清楚更具体。小组讨论提供给老师另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小组讨论还可以增加互助的功能,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互相促进,具有较高能力的学生可协助较低能力的学生发展。此外,学生在讨论中所表现的性格特点,可以让老师更好地认识学生。

那么小组讨论法有这么多优点,学生是否“买账”呢?通过对实行过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学生进行调查,有98%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他们有帮助。对于课堂上讨论的时间,他们认为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要求控制在1/4到1/2比较合适。

二、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讨论教学法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如果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中,并不能显现小组讨论法的优势和效力。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性别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可采用“同桌合作式”“四人合作式”和“多人合作式”等。在座位安排上,以所有成员的眼睛都能彼此接触到为原则。

2.讨论内容的设计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首先,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要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每一位同学的思索。教师也可以从中起到点拨的作用,从而使全班同学共同提高。另外,教师选择的讨论题的难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最后,讨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社会或教学资源来发展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的课堂控制

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进行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讨论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教师一定要在小组讨论前提出细化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策略上,“小组讨论”要求创设一个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交替融合,同时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应把讨论结果向全班做报告。另外,小组讨论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所有成员都有能力参与讨论,同时增加参与讨论的信心。

4.小组讨论成果的评价

教师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和结束后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应重视发挥其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通过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鼓励的话语、热烈的掌声,或者竖起大拇指,或者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提高。

5.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讨论时间的安排要合理且应把讨论时限告诉学生。如果在讨论开始就把时限明确地说明,那么学生就不容易离题。然而若时间已到,但学生对讨论主题仍感兴趣且未离题时,应该允许学生继续讨论。

(2)教师必须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教室中走动以时刻掌控讨论活动,以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扣准讨论目标来进行,并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第3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课 小组讨论 形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25-01

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师普遍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明显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优化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幅度降低,为思想政治课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了诸多作用。然而,在当前时期,小组讨论方法的应用普遍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各项优势教学作用的实现。可见,解决小组讨论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刻不容缓。

一 中学小组讨论思想政治课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学习与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得到中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灵活扎实的运用,其教学目标才算是最终达成。而思想政治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恰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当前的小组讨论普遍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对其流于形式的原因加以分析:

第一,小组划分缺乏科学合理性。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主体在于小组成员。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若无法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总体、个体与平均的学习水平,以及小组成员间日常交往的状况,则不仅难以推动话题讨论的有效开展,还有可能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同时,教师若以“排”为形式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势必会阻碍到隔排小组之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活力。

第二,小组讨论工作的实施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只有教师和学生均有充分、全面、深入的准备,并且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够保证讨论按照预期的路径实施。但是,目前,中学教师普遍在课堂上临时就某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准备不足、讨论时间仓促、课堂条件限制等问题,皆会阻碍讨论式学习的运行,引发学生对于教师的不满,致使学生不愿配合老师开展讨论学习。

二 中学小组讨论思想政治课流于形式的解决对策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全面深入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扭转其形式化的问题,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1)教师要以小组讨论学习的理论为依据,综合分析影响小组讨论氛围的各项因素,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做好对小组的合理划分,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2)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想政治课的重点、热点、难点,找到具有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兼顾所有小组成员的情绪,以推动小组讨论的顺利实施。

第二,合理设置讨论问题。讨论问题是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对象,若要使小组讨论工作全方位热烈深入地开展,教师就必须努力做好问题的合理设置。具体来讲,讨论的问题应当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但在针对此问题进行设计时,应当努力将知识点转变为学生所关注、熟悉并能够有效激发其讨论兴趣的问题,以降低学生对课下收集资料的厌烦感。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为话题,教师可以从谈论时下受学生欢迎的电影,然后引出明星纳税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于该话题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学生自由地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等角色,在课堂上针对自身的角色,展开对于自身的归属及收入属性等方面知识的互动式介绍,以帮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深入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相关知识。

第三,优化设计合作模式。良好的合作模式,不仅是小组内成员讨论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也是使整个课堂中各小组间实现和谐互动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要解决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还应当对合作模式加以优化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各小组的学生围绕圆圈环坐的方法,以及小组竞赛的形式,以组织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学习。中学教师应尽可能地维持小组的稳定性,为小组设置整体的发展目标,引导小组成员在集体荣誉的推动下,积极地组织开展讨论。

三 结束语

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作为当前时期广受中学政治教师青睐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方法从本质上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应当努力加强对于其流于形式的原因的反思,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加以解决,以使此种教学方法的各种优势得以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新华.提升思想政治课“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教学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

第4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校园招聘;人才测评

由于应届生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所以校园招聘的场面一般是比较火爆的。因此,急需提高在校园招聘中的效率,而在众多的招聘工具中,从开发、时间等成本角度以及适用人群角度来看,无领导小组讨论比较适合校园招聘工作,并已成为校园招聘中常用的筛选工具之一。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相关概念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简介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是评价中心技术中应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情境模拟测试方法,是指运用松散群体讨论的形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被评价者个性特征的人事评价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通常以 6-8 人为一组,在指定时间内围绕一个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考官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或主持人,也不参与讨论的过程,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应聘者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来评价每个应聘者。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考官根据应聘人员在讨论中的综合表现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需要来辨别他们之间的差别及优劣.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察点

LGD方法给了评价者多角度观察应聘者的机会,以"察言、观色、测行"代替了原本的"察言",立体地考察应聘者。在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两个考察点会贯穿始终:

(1)合作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内部的优势,就不可能在短时间提出切实可行又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也很难做到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效率。

(2)竞争能力。个人的表现在无领导小组中将会被更加放大和突出,因为竞争者零距离地存在应聘者周围。应该保证给评委留下正面的印象,避免成为团队的边缘人物。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分类

(1)根据讨论的情境,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分为情境性讨论和无情境性讨论。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开放性问题,情境性讨论一般是让应聘者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组织背景和任务要求进行讨论。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分为指定角色的讨论和不定角色的讨论。不定角色的小组讨论,即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担任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如让他们分别担任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生产经理等职务,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

根据实际的操作表明,对于校园招聘,情境性讨论比无情境性讨论效果更好。大学生对于有角色的情境讨论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在讨论的时候更形成争论的焦点,这时候对于招聘官来说更容易分辨应聘者的表现和对素质进行评估。

二、校园招聘中无领导小组讨论存在的常见问题

1、照搬西方无领导小组讨论试题,讨论题目缺乏针对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西方起步早,测验试题和实施程序都比较成熟。并且,研发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试题需要专家充分了解职位的工作情境,并且设计的题目要经过反复修订之后才能投入正式使用。所以很多组织为了省时省力省钱,往往单纯依照西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和程序进行实施,而没有根据岗位胜任特征设计出适宜的试题和模式,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充分发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势。

2、测评要素指标不完善

一般来说,测评的要素项太多则容易导致测评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评估的不准确;要素项太少则容易造成评估的不全面,甚至以偏概全。同时,有些指标并不能反映要测评的岗位要求,有些可能更倾向于社会职业人士,而与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不匹配,如职业素养、战略领导能力等,这样就无法真正地考评到这些指标。

3、忽略测评者的选拔培训

参与 LGD 的考官均是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聘请的人力资源专家,很多企业认为无需对他们进行培训。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尽管是专家,如果他们对于本次测评的目的、原则以及评分标准等并不十分了解,那就很难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

4、有些应聘者发言很少,较难融入到讨论中去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有的应聘者比较内向,较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应聘者对活动规则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是他们未接触过需要讨论的主题,还有应聘者之间"力量"的不平衡,如果一个团队中存在一个过于强势的人,总是在反驳别人提出的观点,那么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不出自己的水平。

三、对策及建议

1、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题目的设计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一般有五种形式:开放式问题、两难问题、多项选择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我们在进行题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题目符合大学生的特点,讨论的主题一般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大学毕业生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多数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不适合他们。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对社会热点往往比较感兴趣,且常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相对更适合他们。

第二,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太容易,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太难,如"如何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就不适合大学毕业生,因为他们对此类问题几乎没有认识。问题也不能太容易,如"组织爬山活动需要事先准备哪些东西",无挑战性的问题也引发不出太多的行为。中等难度的题目最有利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激发出尽量多应聘者的行为表现。

第三,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能引发应聘者之间的争论。题目的争议性是指题目本身能够引发出不同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以使他们各自的各项能力素质在与人互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2、测评者的选拔培训

测评者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的主导者,最好选择责任感强,能力水平高,有一定人事测评或管理经验的人担任,诸如有心理学或人才测评背景的专业人士以及部门主管。确定测评者后,还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其判断力和理解力:①介绍人才测评的基本知识与相关概念,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思路,评分要点与细节。②准确理解测评要素指标的含义,考察的重点要项及对实际工作的意义,明确每一行为的测评要点。③以模拟操作的形式让测评者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让测评者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价值。

3、排除应聘者外在无关行为的干扰

(1)事先说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规则。一方面使熟悉活动的应聘者放弃先前的认识,先前的认识可能会妨碍个人真实行为的展现。另一方面使不太熟悉活动的应聘者加强认识,以使其按照标准的活动规则积极参与。

(2)确保讨论主题的普遍性。一方面,在出题的环节要确保所讨论的主题是大多数应聘者一般都会了解和熟悉的。另一方面,也可采用讨论后追问的方式对不发言的个人进行追踪考察,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对其进行评价。

(3)分组要均衡。大学生招聘中,"力量"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性别维度上,比如若将一名女生放在其他人全为男生的小组中,就有可能导致女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王春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应用(二)[J].人力资源,2007(21)

[2]孙健敏,彭文彬.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程序与原则[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1)

第5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小组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只有在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小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在讨论前一定要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否则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应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的习惯。

在小组内交流时,要多采用轮流发言式,应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和提高。若经争论后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在交流中应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听懂别人说的重难点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不要因觉得乏味等原因就放弃或匆忙下结论,要带着问题倾听,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吸收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成果。

3.团结协作的习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教师精心培育。

(1)培养小组集体,形成共同奋斗目标。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小组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关注弱势群体,以其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每个组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使组内学生都树立起与小组荣辱与共的意识,促使学生乐于合作。

(2)课堂评议突出合作意识的评价,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要求学生以小组名义汇报讨论成果,开头词一般应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教师评议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小组讨论成果的价值,突出对合作意识的评价,突出对小组成绩的肯定。教师通常可这样说:第几小组表现出色。比比,哪一小组的方法更多、更好。

(3)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可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优秀生答出奖1分,后进生答出奖2分。这样可让优秀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使之共同成长。

二、合适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每次小组活动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观点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巩固和扩大讨论成果。允许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评比,看一看哪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要把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1.实施激励评价。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可经常性的评比“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讨论中,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中,让学困生得到教师最及时的帮助,让讨论中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得到最直接的肯定和评价。

2.实施多维、立体的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教师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2)讨论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鼓励也应由“这个同学说得真好”变为“这个小组的意见真好”,“这个小组表现非常出色”等等。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根据其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

第6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一、课堂讨论的作用

1.讨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讨论中,学生个体首先要独立思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在与其他个体和群体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别人的智慧,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使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讨论是学生理解概念、规则、原理并内化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的知识比从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更生动、更有效。

3.讨论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想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进行缜密的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享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二、课堂讨论的类型

一般来说,按讨论的规模来分,有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讨论形式,在初次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学生应首先进行个人充分准备。小组讨论可以有不同的分组形式。如同桌的2人分组,前后桌的4人分组,教师指定后学生自愿组成6人小组或更多的人为一组。这里介绍一种6人小组的讨论方法,以供参考。因为这种方法中,每组以6人为限,每人发言1分钟,6人共计6分钟的讨论时间,也被称为六六法。

分组:以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的方式,6人一组。每组需选出一位主持人和记录员。

提出讨论问题:教师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题目,要求各小组讨论出一个较一致的答案,并说明主持人和记录员的职责。

进行讨论:限制6分钟的讨论时间,其间教师应巡视各组,观察讨论情形,提供必要的协助。

综合报告:每组指派一名组员,介绍本组的观点。

总结:教师综合归纳各组论点。

整个过程为分组―提出讨论问题―进行讨论―综合报告―总结。

2.班级讨论。班级讨论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较小组讨论的范围要广。

(1)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班级讨论。在这种讨论之前往往有一个小组讨论,一般可由各小组选派出的代言人发言,同时可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然后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各个小组成员均可为本小组辩护和向其他组发难。这种方式在小组内部意见比较一致,而与其他组意见分歧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较为有效。

(2)直接的班级讨论。在这种讨论之前没有进行小组讨论。因此,这种讨论往往意见较分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这种讨论中,教师引导讨论的难度较大。不但要引导全体学生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而且要调解学生因意见分歧较大而发生的争执,还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三、课堂讨论的基本要求

无论哪种类型的讨论,讨论开始时,教师要说明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如有学生离题太远,教师要唤起他的注意,重复解释所讨论的问题:如有学生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教师须为他们调解,使大家友好地交换意见;如有学生垄断讨论或不愿在讨论中发言,教师也应婉言劝阻或鼓励发言;如有学生发言词不达意,教师也要帮助他表达清楚;如有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作简要回答。当讨论结束时,教师应作总结,归纳大家发言中的重点,以使学生所讨论的知识具有系统性,或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得出结论。

四、课堂讨论的应用原则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有吸引力,有讨论、钻研的价值,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鼓励和引导其他学生尝试解答或补充,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暗示问题的结论。

第7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讨论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那么,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就成为当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并不是置身于外的,而是更要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才能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师生、课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对课堂的组织,要有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支撑。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用新课程理念研究、分析、重组教材,才能真正贴近学生,融洽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实际(素养及现时发展水平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共鸣。否则,出现“学生关心的未必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这种问题,则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课堂评价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注重使用过程性评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因人而异的激励性原则,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理零距离”。课堂的即时评价要宽容,比如不说“错了,请坐”而说“有其他的回答吗?”等。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然后在反思中比较、提高。这样的课堂,随时会生成各种问题,有的指向学习内容,有的指向学习方法,教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把它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具有高含量的有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我们期待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小组讨论、对话实现能力的提升。这更需要教师及时、得当、积极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探究。

掌握小组讨论的相关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的小组讨论具备这样的特征:一是分工明确,二是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三是时间被高效利用,四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二、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方案,使学生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积极愿望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学生“可学习”加工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课堂能够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好奇。小组将要讨论的问题、课题,应该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讨论,有可能生成新的讨论、争议;正是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表达和说服别人的愿望。

教师还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唤起学生的合作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个体力所不能及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分工。试想一下,某个具备讨论焦点的问题经过巧妙的设计,在现有时间、资源、方法等条件下,学生个体很难完成,学生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结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产生合作动机的预见性。合理的教学结构还应该是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要让学生体验到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快乐。这就要借助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细致安排:活动什么,怎么互动,活动怎样过渡、深入,活动的收放都有什么限度等。

三、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

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了新的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相左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另外,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有控制,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心境。

其次,要实行动态分组,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在分组时,组内着眼于学生互补,比如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教师要保持各小组成员的互换、流动。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新奇感:学生不仅锻炼了与不同的同学交往的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小组成员要定期轮换角色,使其掌握新的合作技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小组讨论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但每位同学都要有各自的个体责任。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球员一样,小组中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一项独特的任务,并产生了相应的责任。小组之间,就像比赛中的各支球队,为了成功而努力。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习)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和谐的配合。而明确的分工使各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各个组内又有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会有效。

第8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效率 对策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最能体现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然而,为追求新的教学形式而讨论的现象很普遍,形式主义的讨论必然导致课堂讨论的效率低下,应注意的一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度低,参与不均衡问题,为此,教师在讨论小组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优化组合、构建合作小组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使之真正成为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6-8人为一组,小组成员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贯彻“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且安排好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噪音控制员、评分员等角色,角色安排可视教学内容轮流换岗,规定小组发言稿必须在课后上交给老师,并且引入竞赛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这样在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可以取长补短,且不会出现学生围在一起讲空话或者讨论声音过大纪律过差影响别的班级,做到“无序”和“有序”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小组公平竞争。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应具稳定性

组长组建讨论小组。政治教师首先了解每个同学的各方面情况,根据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同学中的威信,学业成绩等,指定几位小组长、记录员,教师提出适当要求,比如男女同学比例,团员和非团员的比例,班干部每组不得有两人以上等。然后由组长和记录员协商,召集本小组成员。如果有学生毛遂自荐当小组长,则优先于教师的指定。自荐和学生自己组建的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也会使讨论更热烈,更和谐。在讨论中,记录员负责记载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小组成员在班级中和其他小组交流,而小组长则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二、论题选择不当

论题选择不当,这是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论题是从情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进行小组讨论的主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论题展开小组讨论,决定讨论的方向,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从广义上说关系着教学效果。论题选择不当,从局部来看,讨论也许非常成功,但从教学内容的全部来看,违背了效益性原则,教学也是失败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下面分析一下论题选择不当的表现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首先,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讨论的环节要具体,而且分工要明确。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时只是让学生翻到课本多少页,或者针对哪一方面展开讨论.无明确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无从下手。例如:有一名教师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课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讨论“三个代表”。好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效果自然不怎么样。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的小组讨论,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情境中,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效果.然后通过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对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包括讨论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小组讨论,并非成员围坐在一起,就意味着讨论的开始,很多课堂上因为学生缺乏这种讨论的意识,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对于学生的讨论,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成绩,进行合理分工,不然的话我们的讨论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在讨论问题,大多数在谈天说地,显然这种分工不具体的讨论学习是毫无效果的。

其次,要有效开展课堂讨论,论题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实际情况,讨论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比如情感困惑,心理障碍,不良习惯,思维困难,等等,小组讨论,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次,论题讨论要突出教学主题,具有深度。

三、小组讨论不充分

小组讨论,师生之间不能“两张皮”,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解决问题,而自己好象是一个旁观者置身局外,在教室转来转去,这样一来学生就陷入了漫无目的的讨论之中。有的学生甚至还在讨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我认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作为参与者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他们及时的指点,成为学生讨论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既可以很好的感受和观察学生的认知力,也符合学生求亲求近的心理,有利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设计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到是在和教师一起成长、一起获知,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与每一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好象是在平等的对话、共同琢磨讨论,这样学生的发现能力、质疑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理论提升不足

第9篇: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内涵解读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就是指创设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情景,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围绕给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进行一定长度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时,他们在讨论的问题情境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指导老师或者不给任何一个学生指定特别的角色(不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或者只给每个学生指定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但都不指定谁是领导, 也不指定每个学生应该坐在哪个位置, 而是让所有学生自行排位、自行组织。指导老师基本不参与讨论的过程, 只是在讨论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下讨论的问题, 给他们规定所要得到的目标以及时间限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极端观点进行干预,等等。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能力锻炼。

在整个讨论中, 学生们面对的问题通常有两个侧重点: 其一强调合作与竞争。无领导讨论作为人力资源测量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地展现自己。讨论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同时小组讨论的最终目的是达成统一认识,所以又必须合作。其二强调讨论的政治性。我们进行的讨论毕竟不是人力资源的测评,而是利用测评的技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的讨论必须具有一般测评所没有的特性,即讨论的政治性、实时性和价值指向性。为了保证讨论的政治方向的科学性、策略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干预。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自由、民主、科学、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我们创设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招聘之中,学生的思想空间被无限的拓展。思想观念的多元决定了学生讨论的深化和拓展,弥补了学生自身思维单一和相对的片面性、机械性。多元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必然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反思,而学生的自省恰恰是学生明辨是非、走向进步的基石。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最大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在激辩后的反思和科学分析后的理性回归,催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意识深层次的思考,这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人才测评工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考核、选拔人才的形式已逐渐在我国的公务员面试中推广使用。同时也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时的重要考察方法。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这种讨论形式运用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面实现了创新,而且使学生在平时就开始熟悉和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明白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核心目的和考核内容,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技巧。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一新的应聘面试形式。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

1. 讨论题目的确定。讨论题目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讨论题目服务教学,题目的选取在必须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目标的同时,必须保证讨论题目整体服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个根本性的原则。二是讨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讨论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必须讨论学生身边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和事物,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思考的热情。第三是讨论题目必须科学合理,对题目的确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可行、可评。科学性对讨论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参与讨论人员的确定。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学生的选取一定要注意讨论目标的要求,参与的同学必须对讨论话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同时必须注意不同班级、专业、学生干部等学生的比例,保证讨论的可行性和争论性,保证讨论的全面性。参加讨论的人数以6—10人为宜。

3. 环境的创设。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是两三百人的大班上课,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环境进行重新布置。首先是选定能够安排参与讨论人员座位的位置,这个位置必须保证全班所有同学能够看到,最好是参与同学能够围坐在一起,其次是保证讨论环境的相对安静,保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受打扰,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说出自己的心声,没有参与的同学认真观察讨论的进程,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讨论过程中的每一位同学进行打分,没有参与讨论的同学也必须全程参与。同时,指导老师根据实际环境选定座位,但必须保证能够完全听清学生的讨论并保证讨论学生在指导老师的视野之内。

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则

目标整体控制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对讨论进行整体控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人文视野等方面的局限,有些学生遇到敏感性的、政治性较强的问题,他们往往会陷入偏见、极端的观点中去,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对这些极端的观点进行干预,我们可以采取打断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对观点进行合理引导,保证讨论最终结论指向教学目标。

开发性原则。在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束时,虽然小组达成了最终的一致意见,但讨论过程中的激辩、探讨有可能给同学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开发式思考,老师的总结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老师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必须做到清晰、鲜明,老师的总结必须给学生以震撼、启发。

以人为本原则。我们在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视野,所确定的题目必须是学生能够进行讨论的,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讨论过程中,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呵护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学生在讨论中的优秀表现,对观点的引导要做到启发式的陈述,避免“粗糙”的批评。

评价总结原则。评价总结是我们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许多闪光点都需要我们放大延伸,学生的偏激或错误观点也需要指导老师归纳和总结,这些总结评价的目的都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参与者及全体同学也需要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理顺思路、认清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任何不到位的或者不科学合理的总结评价都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严重的伤害,评价总结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总之,无领导小组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真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现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