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医院文化建设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文化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文化建设制度

第1篇:医院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文化 医院发展建设 实践作用

从医院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文化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凝聚力,还能融洽医患关系。因此,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作用的全面了解,可以不断完善医院管理机制,最终推动医院更长远的发展。

一、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医疗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发展方面

在医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院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管理者搞好医院发展建设中的医院文化,势在必行。医院文化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医院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展示。在日常工作中,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医院员工的思想、行为,并帮助医院员工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医院文化主要是指物质、精神、管理、决策、政治、价值体系等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还能激发员工潜在的能力,从而促进医院不断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实践作用。

(二)医院管理绩效方面

在医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着直接联系,它不仅可以丰富医院员工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绩效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管理者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引导医院员工树立科学价值观。与此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是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医院发展进行全局规划的情况下,医院文化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

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医院文化在保持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医院管理结构不断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持久竞争力方面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医院文化建设是从心理角度出发,注重心理引导和激发,以充分发挥人潜在的能力。因此,医院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协调作用。想要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管理者就必须增强医院员工的团结意识,并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协调作用,这是实现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三是凝聚作用。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人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管理者必须将医院员工统一到一个发展目标上,才能真正促进医院长远发展。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凝聚作用,这是医院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力。

二、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发展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确保医院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注重医疗水平提升

新时期,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良好的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经济和政治稳定以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搞好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公信力,有利于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在医院日常服务工作中,医患矛盾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也是困扰医院及医务工作人员的重、难点问题。为了减轻或化解这一尖锐矛盾,医院须打造健康就医环境,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贯彻到日常工作之中,从而维护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全面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从而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在激烈竞争已成新常态的今天,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是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之一。适时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医院发展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医院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形象,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风格,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合理利用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员工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的提升,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加强,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注重医疗队伍建设,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

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者必须注重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院员工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医院文化的激励、引导作用,最终促进医院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因此,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管理者应提高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认识,注重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医院发展目标与实际需求相符,并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医疗队伍。与此同时,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将“事业快速发展、人才充分利用、患者早日康复、员工福利优厚”作为重要物质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积极的人文环境,以便医院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保障医院的医疗工作更好地进行。

(四)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化设备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更新设备,才能使医疗技术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医院配套设施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并注重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充分运用,才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真正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必须迅速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向着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医院各部门工作岗位的最合理配置。由此可见,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五)关心医院员工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心医院员工的生活。员工是医院创造劳动价值的主体,医院应维护员工的健康和保障员工品质生活,并向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如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为员工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及经济性奖励等。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吸引并留住高质量人才,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座谈等方式,提高医院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当前医院不断发展和有效建设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医院QQ群、电子显示屏、微信等现代信息载体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不但有利于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强与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行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管理者应积极完善医院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在严格执行职业纪律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开通多元化的行风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落实违者必究、究治并举、奖罚分明的处理制度,从而使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医患关系早期模式是病人对医生专业权威的依赖;当前医患关系虽总体和谐,但和谐中有小的不和谐。整体上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生和医院的消极、负面情绪,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关键就是解决好医患矛盾。因此,医院应教育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医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上帝”,全方位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作风。医院与医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能简单地把患者当成无助的“病人”,要真正落实以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最高标准。管理者只有不断完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减少医患纠纷,才能确保整个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合适的策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医院文化建设目标、合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窦心雅.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51.

[2] 黄B.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2):163.

[3] 邵亚玲,房冬晓.医院文化落地生根的实践与探讨[J].淮海医药,2015(5):512-513.

[4] 王琼,张培莉.医院文化建设的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6):16-17.

[5] 傅时良,陈小芳.浅析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继续医学教育,2011(1):9-12.

第2篇:医院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程班组 班组建设 班组文化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72-02

班组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单元,是企业基层最小的集体。班组是完成生产及各项任务的最前沿“小分队”,从先进班组抓起,以点带面,创建独具特色的班组文化是很有必要性。班组文化是团结凝聚全体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班组建设是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及亲和力,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团队精神。

1 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班组建设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班组的管理。一方面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企业的大部分任务集中在班组,企业的任务要靠各个班组去完成,同时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因此,作为企业和部门的领导,有责任指导和帮助班组抓好班组建设。在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优良的班组安全文化对于班组安全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 工程班组现状分析

工程班组是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新材料新项目事业部下设的一个部门,是以设计、安装系统性医疗设备和工业气体设备为主营业务,其主要包括:医院集中供气系统、手术室净化系统、传呼对讲系统及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工业气站和工业气体管道的设计、施工和安装。工程班组现有管理和技术人员10人,工人若干,年龄从20岁到60岁均有,是一个结合了老中青三代人的集体,分管管理、市场、设计、核算、招投标、施工和现场管理等工作。从工作量来说工程班组人员相对紧张,而且工作场所也只有三间办公室、一间库房,没有厂房、没有车间。在这种的情况下,就更加突显工程班组进行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工程班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的需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提炼和强化。我们应该始终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推动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作为出发点,来探讨班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3.1 建立健全的班组建设制度

班组建立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以制度的方式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同时不断在生产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具有班组特色的班组文化建设。以制度为基础载体约束人,并实施有效监督机制。

3.2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班组建设,积极转变职工思想

思想是主导人类行为的无形武器。除了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思想工作也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班组成员思想能否转变成为积极、有效的工作思潮是决定班组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班组长作为班组最大、最直接的领导者,应该从整体和长局发展来纵观班组文化建设,积极转变职工思想,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使班组文化建设向制度化、体系化、完善化与整体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并让全体成员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性,不断从生产实践中总结与归纳,逐步完善自身思想,确保班组建设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3.3 加强班组建设培训的力度

班组在工作和生产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班组建设培训要有针对性,体现培训的力度与深度,从细微抓起,层层深入,并全面抓好职工技能关;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把安全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做到宣传有针对性、目的性、教育性,切实发挥宣传工作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工程班组最主要的工作为现场施工,对员工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工程班组施工人员入场前要经过严格的“三级”培训和考核,“三级培训”是:班组培训、入场培训和总包方培训;要做到所有人员持证上岗,即电工要有电工证书,焊工要有特种设备作业证书,安全员要有安全员C本证书等。

3.4 抓关键促进班组建设

在班组内将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劳动竞赛,在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的“源头”作用,不断优化企业“细胞”。通过标准化管理、班组岗位自主创新,把员工个人和班组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素质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班组现况,班组要以互助帮困为渠道,树立爱心的互助理念。班组长要动员成员与困难职工帮扶结对子,让职工感受到工作如“家”的温暖。

4 工程班级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班组建设重要性的分析和班组方法的研究,结合工程部制度、工作方法以及工程班组在班组建设中的研究,详细地阐述工程班组的建设和发展。

4.1 班组建设制度要建全,管理模式要转换

工程班组以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班组例会、班组学习培训、班组交流、班组考勤及考核等制度。我们要从源头上来严格把控,出色的完成任务,同时把事故率降到最低。

4.2 员工的积极性要调动,各种资源要利用

工程班组针对医用气体行业及自身情况,借鉴了哑铃型经营模式。即将系统设计和市场营销牢牢握在手中,将非核心的设备带的加工、劳务等交给专业的厂家和施工队伍来做,走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分工协作的路子。

工程班组针对自身情况,将不具备优势的设备带的生产和工程劳务进行虚拟化外包,整合医用气体行业制造环节竞争优势。找准合适的合作对象,掌握合作对象的企业运作状况,公司信誉度等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制定合作对象的考评体系,比如(1)质量指标体系;(2)价格指标体系;(3)交货及时性指标体系;(4)服务指标体系。

4.3 人才潜力要挖掘,自身基础要牢固

工程班组仅有10个人,以很少的人力投入,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潜力,平均每年完成8个工程项目,而且每个项目的工期基本都会持续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注定了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每个项目只投入3个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控制;技术负责人负责设计、洽商、解决技术难题;质检员(兼职安全员)负责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我们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员工培训。正式的员工培训包括:岗位达标培训、岗位多职培训、岗位升级培训、岗位更新培训;所谓非正式的员工培训是指由项目经理带领年轻员工,参与整个项目的管理,使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始终坚信,实践出真知。

另外,工程班组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加快成长。近年来,图书不断丰富,各种招投标的规范,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资料规范、安全规范等等,越来越齐全。由工程班组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强化每一位员工的专业知识。

4.4 操作技能要精湛,创新能力要突出

工程班组严格要求班组成员立足岗位,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现场质量难点等问题,鼓励班组员工自发、自觉地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拓展、文化提高,促进班组成员技能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班组成员的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升,班组能够积极开展和参与以经济技术、设计、施工操作维护指标为主的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专利和先进操作法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参与各项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活动,并持续改进。

4.5 产品质量要稳定,职业道德要良好

工程班组不但要求班组任务完成的合格率能够实现同比稳定提升,而且要求质量损失同比下降,尤其是在过程控制的推进与实施中做到切实有效,产品和服务质量要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满意。要求班组成员不仅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要在班组中形成遵章守纪、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良好声誉。

4.6 学习能力要提升,班组管理要出色

我们要求班组全体成员能积极开展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练兵、研讨、交流等活动,而且要求班组成员要有系统的学习发展计划和目标,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实现班组员工一专多能、一岗多证的发展趋势。

工程班组全体人员坚定的以班级建设和班组文化理念为核心,在领导的支持和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时刻践行着PDCA理念,即每项任务严格按照从计划到实施,从实施到检查,再到问题处置,然后到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最后对工作方法进行优化总结。工程班组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二三个人的队伍发展成为具有设计组、核算组、市场组和资料管理综合组等专业队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工程组从最初年收入到十几万,几百万,到2013年收入的上千万,一个一个的可喜的成绩,一个接一个重大的突破,无不体现工程班组人员践行核心理念的成果。

5 结语

班组建设是一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日之功。 目前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安全的局面保护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以科学的技术武装人,以和谐的氛围激励人,从每一个人做起,全面实践“以人为本、忠诚于企业、奉献于社会”的班组建设文化,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彭万忠.怎样做好现代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M].中国言实出版社.

[2] 冯彬.品质班组建设与管理模式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篇:医院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一、坚持“四个创新”,构建行风工作新格局

(一)观念创新

医疗行风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本溯源,在于思想上的利益“本位主义”。因此,我们把转变观念作为深化行风建设的突破口。针对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换位思考”大讨论,通过鲜活的事例剖析,使全院上下深刻认识到,加强行风建设不仅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要求,而且是医院和每一位员工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换位思考”大讨论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新观念、提升理念,把行风建设列为我院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对行风建设的途径进行科学设计,将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提高人贯穿全过程,在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利益追求统一到医院整体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上来,切实增强行风建设的说服力、凝聚力与亲和力,员工的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思路创新

观念创新思路大开。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拓展行风建设的内涵,从单一的主管部门抓“红包”、“回扣”向全方面、多层次开展行风工作转化;从规范服务向温馨服务、人性化服务转化;从突击整治向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全面管理转化。特别是高度注重在行风建设中广开言路,建立医患交流沟通渠道,宣传医院行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宣传我院行风建设的新举措,既有效接受社会、病人监督,又向外界充分表明医院抓行风的决心、诚心和信心,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响应和参与。此外,我们倡导“走出医院树行风”,积极参加“万名市民清扫积雪大行动”,组织党团员上百人上街清扫积雪。在“5・12”汶川大地震之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号召,迅速作出反应,5月14日派救护车及驾驶员奔赴救灾前线,5月15日组织职工捐款38120元,5月20日组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3920元,先后又有3位同志赴川援建。组织慰问长兴县城市福利院及煤山敬老院老人;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38168元。通过绿色通道抢救患者1401人次。2008年来通过多种手段在农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卫生支农55人次,涉及全县12个乡镇,服务群众达2000余人次,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发放中医药知识宣传册300余册,职工无偿献血5200ml,开展“健康知识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次。这样我院进一步密切医院与群众的关系,赢得舆论支持,通过行风建设的成果和辐射效应,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形象。

(三)机制创新

行风建设,抓一时容易,抓长期难。为此,我们着眼于长效、实效,积极探索建立行风工作运行的新机制。一是建立行风工作网络联动机制,建立了上至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文明单位管理委员会,下至纪律监察小组、消费者联络站等十大组织,十大组织各司其职,做到行风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有总结,相互联动,相互督促。二是建立行风工作责任分解机制,从院领导班子到各科室负责人、再到每一位员工,层层签订行风建设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建立行风工作常态运管机制,把行风建设纳入全院目标管理体系,量化、细化、具体化,通过建立行风查房制度、向每位住院病人发放行风征求意见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行风监督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开展随访出院病人活动等方式,定期收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巩固成果,始终保持行风工作连续、稳定、正常运行。

(四)措施创新

我院相继推出了行风建设新举措:一是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了氛围和声势,促进了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二是开通了“民心网”,设立网上咨询、投诉栏目,架起医患沟通桥梁,及时收集民意,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提出了“感动服务”新理念,对窗口科室员工进行专门培训,推广文明用语、实施礼仪服务、便民服务,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享受到融技术、设备、环境、服务于一体的“超值服务”,由让病人满意上升到让病人感动。四是实行了药品用量监控公示制,通过对药品销量和医生的用药量进行排位、评价、公示,对医生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鼓励医生使用低价药,严格控制高价药、新特药的采购,以有效防范不正之风。五是实行了院领导联系病区制,每位院领导联系一个病区,定期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与患者零距离交流,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是开设了肾病、中风康复俱乐部,定期组织本院医疗骨干和外聘专家,以举办知识讲座、答疑、现场指导康复锻炼等形式,与病友交流、联谊,活动不仅深受患者好评,而且吸引了群众参与,多次受媒体报道。七是开设了行风建设热线电话,由院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接听热线电话,倾听患者和社会各界对医疗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八是实行了医德医风积分制管理,对员工平时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计分,记入职工医德医风档案,年度进行相应的奖惩。以上八项新举措的实施,使我院行风建设的力度、深度、广度得到明显加强。

二、抓好“四个到位”,形成行风工作新体系

(一)教育到位

教育是行风建设的基础工作。我们努力创新教育形式、方法、内容和途径,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感染力、渗透力、推动力。一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辅导讲座,引导员工参与形势任务“互动式”大讨论,变硬性灌输为主动参与。二是在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入典型教育、警示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形成积极向上、互相激励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近年来,先后开展全员“加强医患沟通,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专题教育、“护士职业素质培训”、“窗口人员礼仪培训”、“中层干部管理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20多次。四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活动,医院每周五中午开设“午间小课堂”,倡导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整体提升的教育培训新理念,营造时时能学习、处处受教育的新格局。五是开展“五四”征文比赛、“实践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竞赛”、“做一个可爱的长兴人”演讲比赛与反商业贿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呼应。我院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学习,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社会义务感,逐步确立了“共同目标价值观”。

(二)制度到位

制度是行风建设的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个人自律和制度约束相结合、以德治院和依法办院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行风工作制度体系。我们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院务公开制度》、《严禁索要和收受“红包”、“回扣”的规定》、《“红包”、“回扣”自查自纠制度》、《门诊及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制度》、《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定》、《合理用药管理规定》、《文明服务质量考核细则》、《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制度》、《文明服务奖惩制度》等11项涉及行风建设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院领导和管理部门的组织、调控作用和功能,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监督到位

制度能不能执行到位、行风建设的举措能不能落到实处,还取决于监督是不是有力、到位。为此,我们将各项制度、工作举措通过院务公开栏公布、网上公布、上墙公布、媒体公布,做到随处可见,人人知晓,使全院干部职工之间相互监督,并主动接受病人和社会监督。同时,我们不仅成立了本院行风建设监管小组,而且建立了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小组,聘请人大、政协代表和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群众代表11人担任监督员,并建立完善自查自纠与上下、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对行风建设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另外,我院还通过行风建设热线电话、效能监督箱及时了解行风建设动态情况,受理投诉和举报,加强督察和指导,对查实的问题及时处理。

(四)奖惩到位

我们坚持“奖励为主、查处为辅”的原则,即:我们在全院护理部与窗口科室推出“服务明星”评比活动,以正面激励引导为主要手段,奖要奖得大张旗鼓,真正产生激励本人、带动他人的作用;以查处为辅助手段,但罚要罚得明明白白、不折不扣,让本人铭记于心,使他人引以为戒。为此,我们不仅出台了一系列奖惩配套制度,而且建立了行风奖励基金。对行风建设中受患者、社会、媒体表扬与量化考核优异的员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进行大力宣传表彰。同时,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委屈奖”,对维护行风形象中因种种原因受委屈的员工以抚慰、激励。对行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涉及的人员,一经查实,除对当事人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还进行责任倒推追究,做到把行风建设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科室利益挂钩,把行风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评、个人晋职、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增强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加强行风建设的责任感。

三、找准“四个结合”,开创行风工作新局面

(一)与医院深化改革相结合

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行风建设工作中,我们高度注重与医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衔接配套、互动促进。一方面,我们所出台的行风建设制度、采取的新举措,本身就是改革的环节和实质步骤,另一方面,我们在积极探索内部运行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做到把行风指标量化、细化、具体化,纳入了工作和贡献等主要考评指标体系,通过考评适当拉开不同表现的员工收入档次,有效调动广大医务人员投身行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遵章守纪,抵制歪风,通过强技术、优服务、讲奉献和诚实劳动,来获得较高的待遇和报酬。

(二)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

行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只有把行风建设和医疗业务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行风建设得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和发展。近年来,我们以行风教育为先导,优质服务为宗旨,提高服务水平为主体,不断加强医疗、护理、预防的质量全程控制,为病人提供了一流的医疗服务。特别是我们实施了优质服务工程、病人放心工程、民心工程“三位一体”的让病人与社会满意工程。“十大窗口便民利民措施”、100%的“三单”发放率(住院病人一日费用清单、出院病人费用结算明细单、门诊医疗服务收费明细单)、“三合理”管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开辟急诊和弱势群体就医“绿色通道”、为下岗特困职工减免医药费等,无不体现了服务至上、无微不至、普惠社会的理念,也由此赢得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相结合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把行风建设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纠促建。医院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部署,召开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进行政策宣传、法制教育,召开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人员的座谈会,与中层干部签订《廉洁行医责任书》并组织考学,组织召开了有27家药械公司领导与代表参加的廉政购销动员大会,签订了《廉政购销协议书》,同时发放了调查表。通过全员的廉洁行医教育与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院职工充分认识到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了治理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自查自纠阶段医务人员主动上缴红包,形成了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实行有力、有序、有效的监督,通过纠正不正之风促进行风建设健康发展。

(四)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

第4篇:医院文化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逻辑;企业文化;学生文化

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说:“不论‘文化’如何被定义,我们都应该把它放在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中,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去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一个特定的场所如何获得文化意义,以及文化又是如何利用这些场所实现其意义。”作为特殊类型的育人之地和文化之所,高职院校要获得并实现其文化意义,其办学理应遵循一定的文化逻辑。所谓文化逻辑,是指一定的文化主体在学校内外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选择性地接受文化熏陶,以生成某种预期的文化人格的理路。本文试图以办学成效卓越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此加以进一步说明。

一、有机融入社区文化,开放性办学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

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从文化社会学来看,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因而,社区文化是一种家园文化,是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区成员在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之总和。涉及面涵盖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宁波位于杭州湾入海口处,作为一个独特社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宁波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主要落脚点就在于它形成了宁波的商帮文化。俗语的“无宁不成市”,是说宁波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了所有的集市。宁波商帮对于中国商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宁波商帮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浙东学术文化和特殊的海洋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在宁波商帮的整个奋斗历程中,强调“诚信义礼”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为经商成功提供的是一种必不可缺的道德基础和准则;重视个人逐利和务实的浙东学派则解放了宁波人的思想,让宁波人抛弃了封建社会长期“以农为本,抑制工商”的保守落后的思想包袱,为宁波人出外经商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宁波三面临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培养了宁波人兼容并包的气质,为他们走出宁波,放眼中国,远眺世界提供了实践的基础。独特的宁波文化又孕育了宁波人独有的人文品性,造就了宁波人独有的精神气质。有人将其概括成如宁波汤圆一般有粘性的集体合作精神、“闯海弄潮”的“敢为天下先”的“搏争”精神、“清清白白挣钱”而又“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仁厚”精神及保持低调不张扬的务实精神等等。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从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育人场所,理应有机地融入社区文化,在与社区文化的开放性互动中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提升自身办学的实力及服务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所作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争取善款项目,改善学校的物质文化条件。宁波自古就有“义乡”之称。取得事业成功的宁波商人总忘记不了家乡父老、桑梓故土。宁波人曾经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情:修祠堂和建“义庄”。后来他们把善举的目光投向了更有价值和长远意义的领域,比如国防、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和文化体育等方面。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几座大楼非常醒目,如顾国华体育中心、李惠利医院、海天大楼等。这些建筑设施主要来源于宁波商人和企业的捐赠,它为社区和学校开展各项文体、医卫等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校团委为了规范和发展社团联组织活动,将顾国华体育中心的4个工作室以竞争的形式给一些能真正利用好场地的协会。又如2010年7月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首场活动——“五洲大港”首届国际港口风情大型摄影艺术展在顾国华体育中心开展。本届港口文化节以“和谐共享海洋时代”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校内外各届人士的参与。若“精神必寄于物质”,则这些宏伟的物质设施必“可以助吾人精神之曲达”(吴稚晖语)。

二是寻求政企支持,拓展学校的组织文化空间。一方面,在我国,政府组织在掌握资源及影响力方面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另一方面,各类企业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场所。由于这两方面,高职院校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就不能不加强与地方政府、各类企业的密切联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努力把教育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学科优势,发挥其联系、融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宁波市保税区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4月)、宁波北仑新阶层人士培训基地(2008年9月)、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2008年11月)、宁波北仑区人力资源协会(2009年3月)等先后落户该院。这些机构的设立无疑拓展了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空间,提升了高职院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及彼此互动的水平层次。这种开放性的办学,无疑有助于学院如鱼入水般地吸纳更多有利的社会资源,进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

二、大胆融合企业文化,合作性办学提升课程的专业品质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不同类型的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不同类型人才的使命,而且决定了具体培养内容及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高职院校主要为谁培养人才及如何培养?这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效能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向性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此的思考与回答是:主要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合作,让企业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它不只是知识修养,还包含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它不只是创造利润的目标,还包含人们对追求利润的种种心理;它也不只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还深入到处世为人的哲学。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能取得今天的办学成就,其中的一条核心秘笈就是与众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达至双赢。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自身的专业文化就能实现很好地“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职业院校课程的专业文化品质。学院积极探求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办学之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借助企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训练。目前,该院已同开发区敏孚企业、中国海天集团、宁波讯达仓储运输公司等200多家企业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如敏孚机械系就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敏孚企业合作创办的,由敏孚企业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俞岳平博士担任主任。聘请全国高校机床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数控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杜君文教授担任敏孚机械系副主任,指导日常的教学和专业工作。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敏孚机械系,敏孚企业总经理秦荣华先生每年为学生设置十万元的新生入学奖金,奖励高分段考入该院的新生,最高可获2.4万元。学院还聘请有关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学院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学院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贴近企业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9%以上。2006年,与宁波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是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入选案例。由于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得好,以至于学生进企业后企业无须为大学生的再培养买单,这样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的“知行路”、“精技路”、“乐业路”等路上走上一圈,不仅可以看到宏伟壮观的“海天实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还可以发现路旁、墙壁、橱窗等地方有许多与企业用人要求有关的宣传标语或口号。如“你成为企业的首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社会的首选”;“我们是企业的首选,企业的需要是我们的首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才会首选你”;“细节体现责任,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定成功”;“勤学苦练,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一切;没有安全,就丧失一切”;“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设计可以没有灵感,但不能没有激情”;“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良好文化素质、更新知识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敬业精神”。又如,在学院拓展训练中心的门口,宣传语这样写道:“在不顾一切追逐目标的路途中/你是否迷失了最真的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你是否已很难找回当年的童心与激情/在员工的抱怨或上司的责难声中/你是否需要多一些理解与沟通/在创业的艰辛或面对挫折中/你是否深感团体精神的可贵/在实施宏伟战略的进程中/你是否希望所有人都认同和使用组织所认可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在锐意改革的浪潮中/你是否期盼所有人在思考和行动时都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主人/如果能从体验中改变学习心态,提高工作能力/如果能从培训中优化团队管理,提升组织绩效/我们真诚地欢迎您走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中心。”在拓展训练中心开展的体验式管理培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员工成长需求,度身定制能够改变绩效的培训课程。再如,在学院数字科技园的一面墙壁上,有GE的品牌口号是“梦想启动未来(imagination at work)”,有对此口号的绝佳注解:“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以及经由风洞实验证明,从大黄蜂的体型、大小以及两翼张开的幅度比例分析,大黄蜂是不可能飞行的,但是,大黄蜂根本不理睬这些理论,照样在飞”。可以说,学院中此类随处可见的宣泄情感、表达意愿、凝聚人心的“漂亮句子”,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又“可亲可敬”。这种文化“软”实力,其实更容易转化为学生构建其精神世界的一块信仰“基石”,为他们理解并圆满完成职业院校的教育任务,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公民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

三、努力创新学生文化,服务性办学找回学子的成长自信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入学后,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组织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为学生所特有的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与同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校组织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教育也是文化,是社会赋予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心理的过程。即文化赋予人生存的意义。被称为文化新进化论代表人物的怀特在其所著《文化科学》中指出,人的所思、所感、所做无一不取决于他的文化,不是我们控制着文化,而是文化控制着我们。在这里,所谓的文化控制着人,就是指人的生存意义由文化赋予或决定。北大学者陈平原教授曾经说过,一所好学校的学生,大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是校园文化熏陶的结果。“对于学生趣味、精神、气质的形成,校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日后怀念母校的聚集点。几十年后追忆,能想起的,不是严苛的复习考试,而是名师的音容笑貌,以及有趣的校园文化生活。”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文化积淀的一些偏见影响,人们常把职业教育当作“二流教育”或“次等教育”,而把职业院校的学生称为普通教育的“淘汰产品”或“失败者”。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入校时的心态往往只是为谋生而不得不学一技之能。可以说入校之初这一无奈的心态产生尚“情有可原”,但如果他们入校后的生-生及师-生等多种人际互动中,仍无法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刷新”、去改变这样消极被动的心态,那么他们就注定无法受到真正的“人的教育”。因为只要称之为教育,其所要培养的就不应当是工具性的人,而是完整意义上的目的性的人。完整意义上的目的性的人应当是拥有谋生本领、人格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正因如此,办学成功的高职院校在努力创新学生文化方面都会下大功夫,以“教育即服务”为宗旨,帮助学生找回成长的自信。这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也可算是成绩斐然。

挖掘校友资源,推动学校的校友文化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典范、教师校长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不过,从学生中走出来的“杰出(或成功)校友”在某种程度上更有积极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建设学院,在创建之初就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启动了“集聚校友资源、促进学院发展”的“名片工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了近五万名的校友。从地域看,他们分布祖国四面八方;从行业看,他们遍及党、政、军、工、商、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各界。这种地域和行业的广泛性,决定了校友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学生是学院的名片”的学生观,认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果的终极标志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学生就如一张带有学校信息的名片,是学校最好的“代言人”,人们可以从学生身上读出学校办学的成效,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

搭建育人平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开展成功素质教育。围绕成人、成才、成功这一育人宗旨,确立通过成功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心智模式”、“塑造阳光高职学生”的育人目标。构建“大人文”、“大思政”、“大体育”三大育人体系,保障成功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搭建“开设成功大学班、创建素质拓展训练营、建设名片工程、成立思源基金和班级特色项目”等五大平台,打造成功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走进这所学校行政楼,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展板尤其引人注意。上面有一幅反映该校素质拓展训练营体验“信任背摔”的照片。照片中,一位准备背摔的俏丽女生的表情相当丰富。她既相信每一位伙伴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又努力在克服自身的心理恐惧;既有渴望分享的喜悦,又有难以自控的紧张。对她来说,这无疑是通过团队熔炼来实现人生一次新的自我超越。可以想像,当她喊出“准备好了吗”,站在下面接住她的团体肯定会整齐嘹亮地喊出:“准备好了!”不用说,如此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会给生活于此中的任何一个人以心灵上的亲切感或“家园感”,成为生存的“意义之所”。2007年“成功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008年“从历史看未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名片工程”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学院的执行院长苏志刚教授一次在央视访谈节目《教育人生》中提到,他和老师们首先并一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全校入学时占到75%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逐步接受了“我们是绝对精英”的理念。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以为学生提供最佳服务为宗旨来创新学生文化,才能真正帮助学子找回成长自信,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转贴于

四、积极建设制度文化,规范性办学抓牢永恒的效益宗旨

教育家曾经说过:“尚有几句紧要的话,就是文化是要实现的,不是空口提倡的。文化是要各方面平均发展的,不是畸形的。文化是活的,是要时时进行的,不是死的,可以一时停滞的。所以要大家在各方面实地进行,而且时时刻刻的努力,这才可以当得文化运动的一句话。”对高职院校来说,能否实现其文化价值与使命,最终还要看其制度本身的质量及运行的效果。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来说,就是只有积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通过规范性办学打牢永恒的效益宗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职业学校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制约机制。虽然校园制度文化大多以文约的形式出现,但并非文约式的制度都能称得上制度文化。可以说,校园制度和校园制度文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校园制度并不必然地成为校园制度文化。要使校园制度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相关成员的认同和内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陈旧制度、面对生存危机的应急制度、盲目引进的与学校校情不适的“先进”制度等,常常体现出“非文化”倾向。另外,由于学校制度文化并不都是由学校自身规定的,因而对学校来说,它起码在起始阶段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外在的文化”,或者说是“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成员所认可、接受,从而转变为学校“内在文化”时,才能对学校成员的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深层的影响。这种校园人一致认同和内化的制度文化最高境界表现为:遵行制度的人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违反制度的人会感到一种被他人排斥的强烈不适。

校园制度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很短时间里就可推倒重来。早在2003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该年度定为规范管理年。在执行院长苏志刚看来,由于当时高职院校发展上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许多学校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加强规范管理。经过努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构建起了规范管理的框架,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前几年无暇顾及的管理细节,都得到了加强。通过淡化“官本位”色彩很浓的身份管理制度,树立岗位管理的新观念,建立了一个公正、竞争、开放的用人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建立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素质和最充分地发挥人的作用为目标的全面的人事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第一,着力构建“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精简院级行政机构,组建了行政、教学、党群三大办公室。学院现有行政人员20余人,不到全院教职工的10%。第二,实行全员聘任制,公开岗位,竞争上岗,加强岗位意识,明确职责,实行合约管理,强调依法办事。第三,打破福利型分配制度,承认差别,强化多劳多得、责权利统一的分配观念。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向教学科研第一线、高层次人才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才倾斜,尤其注重对某一领域有突出成果人员的奖励。在管理上非常倡导“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着力培养尊重、团结、奋发、创造、和谐的人文精神。

当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不仅明确了教师及行政管理者的责权利,还积极赋予了服务对象即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权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倡导“只有学生参与的管理才是真正有生命的管理”,一届届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融入参与学校的管理。例如学生会成立的教学管理委员会、自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成为了制度文化的倡导者和规范者,为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通过上述分析和例证,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作为一个传递与创新文化为使命的组织机构,在人类文化、国家文化、社区文化等不同文化空间拓展之中,要始终立足于社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以便于学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在企业文化、专业文化、通识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相融之中,要适当放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便于学校更好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学生、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等多个文化主体互动之中,要始终以学生文化主体使命的实现为旨归,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理想;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并进之中,要始终不忘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以便于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土壤。

参考文献:

[1]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2]顾海兵,等.宁波帮的发展及宁波人文特点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刘猛.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9-152.

[4]行水.苏志刚:校长的哲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