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第1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分析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内部环境,个人对此怀有良好的安全感,在外部环境,能够凭借社会认可的方式有效适应。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就心理健康而言,尚未达到心理健康所设定的标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及完善的辨别能力,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处于个人人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而又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心理认知逐步走向成熟,心理发育速度增快,开启了向幼稚迈向成熟的征程。在这一成长阶段,初中生极易出现矛盾的心理状态,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学生适当的辅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避免负面心理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不单纯指心理引导,对于身体健康也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人格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未来发展,拥有自身看法及见解,通过采取科学适宜的心理健康引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则可能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当今时代已迈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资讯呈爆炸性的增长态势,而信息资讯的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要素。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辨别及筛选能力,负面新闻或不良信息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受学校教育的影响。纵观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关体制尚不完善,与要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尚存一定差距。不少学校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并取得理想的升学率上,在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上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受专业教师的影响。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若缺乏专业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引导,则难以取得力量的教育效果。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将自身主观情绪和看法融入其中,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在本专业领域逐步深入,教学能力逐步增强,但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仍较为匮乏。

(四)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生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原因便是家庭教育因素。部分家长事业繁忙,对学生缺乏关注,和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使得学生未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容易孳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部分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效应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下,会对学生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督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室,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引导。

(二)科学调整学校管理方式。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地,在校园内度过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此,学校要明确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推进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改变以往片面关注分数的传统观念,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学校要注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并给予学生高品质的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条件。

(四)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环境作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能够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为此,学校要增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家长要注重调整和优化自身教育方式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第2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心育网络

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业中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学生一般中考分数较低,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还有部分没有参加中考甚至初中辍学在社会上的学生。学生特点是男生多,女生少;住校生多,非住校生少。面对生源质量差、教学难度大、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突破口的办学新思路,以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确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从2004年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知中的要求,详细地制订了《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校长牵头的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006年9月,为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该校率先在全市职业学校中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中心,并通过该中心有针对性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个体或团体业务咨询服务以及承担校级心理辅导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任务,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坚持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为

有效载体,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二、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能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

关键所在。学校针对当前校内学困生、贫困生、心困生等“三困生”数量多的特点,在管理工作中确立了“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教育方针,将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列入了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计划,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位教师都必须积极投身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每位教师都必须选择若干名“三困生”进行定点辅导和结对帮扶,并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全程跟踪负责。学校利用

寒、暑假的校本培训时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外聘蒋乃平、缑国禧、黄云汉、李玉清等多名优秀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派遣教学骨干远赴河北衡水、江苏洋思、山西平遥、太谷等省内外学校学习经验,切实提高了本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业

务技能。在对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上,学校持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学校图书馆和心理辅导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书籍、光盘,订阅了多种相关报纸、杂志,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相关教师通过实地和网络两种方式进行业务知识的有效补充和业务技能的锤炼升级。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该校除重点奖励外,还优先解决他们的职称、评优问题。通过实施专业师资培训计划,该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导,广大任课教师为辅的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这为不断提高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

为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制订了《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制度》《校内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校内心理咨询工作流程》《校内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学生心理档案收集办法》《学校团体咨询活动规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逐步驶入了目标化、常态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作为该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每年都会制订详细而

周密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按照相关规定有条件、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展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领导组还定期召开心理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开辟了专门的心理活动区和心理访谈区,而且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建立健全了学生电子心理档案,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学校长期坚持实行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制度,引导一批又一批“三困生”逐步走出了心理泥潭,步入新的生活。通过每月一期的心理论坛和每周一次的心育科研活动,给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进行业务探讨的机会,通过持久有效的双向沟通,最

终达到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该校经过长期的深入探

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纵横结合、三位一体”的教育新路子,在全校范围内构筑起了一张融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实行多边响

应、多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所谓“纵”,指的是在学校内部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心理互助协

会―班级心理委员会―心理委员―学生个体”的垂直教育管理模

式。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负责制订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硬软件教育设施设备,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心理辅导中心则充分依托心理辅导室和心理教研组,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

理状况,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班级心理辅导和团体咨询活动等。学生心理互助协会是在心理辅导中心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是由一群喜欢心理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博爱心的学生心理爱好者组成的,他们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同做心理游戏、举办心理沙龙、阅读心理资料、接受心理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朋辈心理辅导。首先,从学校教育来看,通过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对学生心理状况及异常变动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始终保持一种较为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该校不断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通过设置校园开放日、开通家校热线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与家长的经常性

联系,并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使家庭教育顺延学校教育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会征得学生同意采取班主任或心理教师专题回访学生家庭的常规教育模式,以增进对“三困生”的教育效果。

五、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

面对中职学生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原则,主动搭建活动平台,努力畅通各类教育渠道,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坚持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

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科任教师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加入相应

的心育内容。(2)坚持心理辅导室定时开放和心理教研活动定期举办的原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不丢失。每周一下午的三点至五点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时间,学生和教师可在前一个工作日进行提前预约,心理咨询教师将针对个体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的当面辅导,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感困惑。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是学校心理教研组的集体活动时间,该校通

过举办心理沙龙的形式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搭建起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3)该校坚持借助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主导方针,通过生帮生、生带生,使学生在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学校成立的学生心理互助协会充分依靠各班级心理委员会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办专门的心理小报,定期举办专题心理讲座,为促进学生和谐相处发挥了积极作用。(4)坚持以课余活动为载体,时时、事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精神,大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驶入了科学

第3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物质和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整个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也给中职生带来了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职学生面临着学术知识和过早就业等多重压力,同时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很好的调节自己,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焦躁情绪,久而久之就??产生对学习的懈怠和对事物悲观的看法。除此之外,家庭原因和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等原因也导致中职生缺乏进取精神,因此,作为中职学院的老师和领导,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很好的完成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中职学生容易自卑,无法客观评价自己

中职学生是由中学直接过度而来,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普通高中教育,社会不论是对中职生的认可度还是包容度都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时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制力较低,在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的吸收消化方面能力较低,从而产生学习无用的自卑心理,对未来缺乏自信。

(二)中职生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在中国,学生和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而中职生学习成绩较差,得不到家长和社会认可,往往被忽视,再加上很多中职生是由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原因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在他们不够成熟的年纪过早的接触了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容易造成焦虑的心理,看待事物比较消极,对社会和未来失去信心,在极端的情况下,过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往往会做出反常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成长成才。

(三)中职生无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中职生从初中到中职学校学习,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加,妨碍良好人际交往圈的形成。同时,学生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客观看待他人的优缺点,无法包容别人,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无法真正融入集体生活。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

(一)针对性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机制,加大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或者讲座,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同时及时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利用学校微信、QQ、网站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干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班级、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机制,有效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学校师资队伍中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且兼职居多,因此,学校应当对心理咨询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开放条件让心理咨询老师有进修机会,组织参加校内外心理问题学术交流会,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同时对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管理能力。其次,学校开设专门的针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知识外,还应当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并使用所学知识。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首先,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如绿化校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应当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大赛、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心理知识,及时调节自己,避免心理问题。

第4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5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正确引导

性(sex),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已经存在几千年。著名的性学家金赛曾经指出:“人的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作为一种能量必然要释放出来,而如何释放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各种观念,其中包括性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要面对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如性意识的发展、性冲动、、性压抑甚至性异常等,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处理不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危害其社会化过程,性心理的发展和婚前的规范关系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责任,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他们的性观念、如何,存在哪些性心理障碍,又需要哪些方面的性知识,对他们怎样开展性科学教育,也是本研究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大学生“谈性色变”的性心理变化显著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阶段,而性心理发展正趋于激烈时期,他们所面临的性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性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性心理障碍,包括、性恐惧、性压抑、性放纵和焦虑;另一类是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异装癖、恋物癖等。根据对性心理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性知识、婚前、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2015年12月份,针对此课题对本校大学生进行关于《你对性心理的认知有多少?》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是由性心理研究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校5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的占36%,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3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4%,表示能结婚则无妨的占9%,4大项加起来超过了60%。与七八十年代中认为“会引发社会问题,应受道德谴责”的说法的比例大幅下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显著上升。面对心爱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学生采取的态度分别是:30%的人“帮助克制”;18%的人“冷静拒绝”;22%“委曲求全”;在对待婚前问题上,女性更为谨慎。70%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恋人的性要求时,会从感情出发,一面力求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帮助克制”,另一面又怕失去对方而“委屈求全”;坚决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冷静拒绝”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3倍。调查也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对婚前关系表示理解。大学生谈恋爱,受到学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许多人认为此时的恋爱应该保守,但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选择恋爱方式,同时学生们也会表示出在恋爱中很少考虑结婚的问题,但并不影响他(她)们谈恋爱。

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是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行动却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其中有做过心理咨询的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人好像都会带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则总趁着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无形的压力总是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在中国,“性”一直被列为“”,更谈不上如何开展性健康教育。但是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均提前,初中生是性成熟的高峰期,95.5%的男生有过遗精现象,97%的男生可以。性成熟后,无需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体内激素的驱动下,都要体验神秘的性意识的萌动。调查发现,在少数承认已有经历的大学生中,65%的男生,35%的女生有明显差异,说明男生有的比例大于女生。

如何使他们从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脱出来,不盲目寻求“性知识”而误入歧途,需要对他们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他们处于性激素分泌最为旺盛和活跃时期,应该通过科学的性健康教育使他们从主渠道获得科学的性知识,正确进行异往,增强自控能力的心理平衡。针对调查的数据,无论男女生,没有进行正规的性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即设立正规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涉及性解剖学、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道德伦理学、法学、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性审美等,在我校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但是曾经在校内举办相关讲座,并放映科学性教育的录像,所以在这里我们积极建议在高等院校开设专门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提供性科学的性知识。此外,在加强学校性心理教育的同时,家庭也是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大学必须承担起对家长进行青少年性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家长能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提高辨别科学的性知识和黄色性污染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我们力求通过性心理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性观念,不再受某些不正确观念的困扰,如“是罪恶可耻的”、“同性恋是见不得人的”等问题观念,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自信和自尊,同时通过性心理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恋爱期间的危害性,特别是对女生的危害,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避孕措施,特别是安全套的使用,尽管目前关于安全套自动发送机进入校园,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既然大学生发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极个别现象,那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在校内设立自动发放机,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社会应该用客观态度看待而不是一味地反对和禁止。

青年学生由于性心理已发育成熟,产生相应的性心理反应,对异性有所渴求,有强烈的异往的愿望,是正常的现象。以往学校制定如“禁止在校期间谈恋爱”、“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等试图阻断男女之间交往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而事实证明效果也是不显著的,这与治水是同样的道理,即“一味地堵水,不如积极正确地疏导泄洪”。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各种学生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社区志愿者活动、假期的旅游和社会实践考察等;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量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异常性心理体验的发生率和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鄢烈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西安出版社 2009-6

第6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一、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共规划建设项目32个,其中,新建学校6所,部分新建学校26所,新征用地411亩,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争取各类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投入7亿余元。

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全县3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先后进入装饰和总平施工。7月中旬将对银都学校、镇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至8月底,其余灾后建设项目将陆续完成并移交使用,按建设进度要求,全县学生将于9月份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二是校舍维修加固工作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共计维修加固校舍12万平方米。三是抢抓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了中央、省、市教育教学设备重置资金5000余万元,对全县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预计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灾后重建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全县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半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在学校灾后建设项目规划中,按照统筹城乡教育规划、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将现有的5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为42所,并在全市今年率先全面消除村小。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努力实现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

三是着力实施“以城带乡”举措。积极推行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了成华、大邑“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成华区28所优质学校采用对口帮扶和捆绑发展形式,对我县23所中小学进行扶持。同时,石室中学对口帮扶中学、市工业学校对口帮扶县职高,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新格局。为此,县教育局又对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实行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结对学校时间为3年,并对城乡结对学校在结对期间实行互动管理、捆绑考核的评价制度,以此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易安信公司捐资7.5万美元用于镇幼儿园的标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于4月20日进场施工,预计于9月20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金星、出江、雾山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3所幼儿园预计将于七月底开工。县教育局将以此为试点,不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采取教师住房团购及教师周转房建设两种形式,努力解决665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全县教师队伍稳定。上半年,投资3150万元启动了

教师周转房建设,拟在全县6个点位,相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450套,每套35?,预计将于7月底开标。同时,已有200余名教师向团购房提供方“凯西祥荣”房产公司递交了定金,其中100余名教师签订了购房合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继续着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学校科学管理工程”,建立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了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责任制。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了《学校科学管理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建立了学校管理信息统计档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年,我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次上线1896人,本科一次上线834人(不含艺体飞双上线的87人),全县理科最高分608分、文科最高分613分。我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参考学生数较减少130人的情况下,本科一次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较增加增长13.9%;文科本科一次上线较增长61.5%,提高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包含艺体飞上线人数的情况下,全县同龄人口上线率达16%,万人上线率达到16.7,进入郊县前列。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继续努力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手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精心组织全县近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市“千名校长大练兵”,举办了校长练兵县级论文答辩活动,对全县46名教导主任开展了业务培训,促进了学校干部队伍教育观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自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将“校长上课”、“校长参加科研”两项作为硬性要求予以落实,进一步强化校长的实干意识,培养专业型干部队伍。

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继续着力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三大计划”。上半年,新招聘了100名教师充实到全县各校,对近年招聘的281名新教师进行了跟踪指导,在全县3000多教师中启动了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轮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测试等参训教师达1467人,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赛课展示、教学研讨、学科培训活动达500余人次,成效显著。同时,在全县分校、区、县三级,组织全县中小学2360名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五、德育工作突出实效

不断强化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全县学生健康成长。今年以来,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积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镇学校、东街小学、银都学校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心理健康实验校。同时,扎实开展了学生考前心理专题辅导20余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送教下乡活动10余次;在全县学校组织开展了争优评优活动,共推荐评选出省、市、县三好学生170余名,省、市优秀学生干部80余名,省、市先进班集体70余个。成功举办了全县第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继续广泛组织开展了“爱的书库”、“爱心包裹”、“环保教育”、“爱心奖学金”等各类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为镇学校患病学生王世豪爱心捐款活动,共募集捐款近1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六、教育

惠民成效显著

县教育局坚持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措施,积极部署实施职教三年攻坚,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助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职业教育扎实推进。上半年,全面启动了县职业教育中心1.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设;先后选派了1名教师出国培训和近7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电子等专业的国家、省、市级骨干培训;在机械等骨干专业中全面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职教办学模式,促进“消费型实训”向“生产型实训”转变,有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能力。年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我县参赛队共获得6个团体奖,25个个人奖,创造了获奖项目、人次最多的好成绩。同时,全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能力不断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已申报为省级重点专业并经专家组初审通过。

二是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半年来,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495人,推荐就业367人;针对企业员工、失地农民等开展技能培训5889人,创业培训174人;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和标准,积极打造韩场兰田社区、金井社区、韩场正福社区、五显社区、晋原镇红光社区、鹤鸣仙鹤社区等6个社区工作站为规范化社区教育工作站并组织上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资助力度加大。认真落实至学年上级划拨贫困学生资助专款747.5万元,切实开展对我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资助工作,资助学生8776人次;对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做到了“应补就补”,上半年共资助学生2397人,资助金额89.81万元;投入资金21.906万元在全县义务教育段的1217名低保家庭学生中实行“鸡蛋工程”;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捐助,上半年共接收各类社会资助资金29.8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人次,成效显著。

七、学科活动深入扎实

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县教育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先后举办了“校长办学论坛”等交流学习和汇报,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整理学习成果论文共40余篇,党员干部撰写深度调研文章50余篇。同时,深入开展联系帮扶活动和“驻走访”工作。先后4次组织党员100余人次到对口联系社区开展帮扶活动,为该社区赠送了价值10000余元的桌椅和音响设备,为受帮扶村(社区)的40户困难户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涉及147人,每人20元,共2940元;同时购买了肥料80袋,共计2940元;为7户困难户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价值200元的慰问品,为其子女购买少儿互助金40元,共3080元。通过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抓好结对帮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县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受到县委组织部的好评,并作为现场经验交流。

按照县委“项目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年下半年,县教育局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学校灾后重建

1、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32个中小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全县学生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

2、逐步配套落实灾后重建及危房改造学校的绿化工程、美化工程,进一步实现全县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和优质化;

3、统筹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29所城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

解决因集中布点造成学生上学远的问题;

4、加快全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工作,按照全县学校灾后建设进度,完成一所学校,配备好一所学校,力争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宣传,积极协调,确保于年内完成农村教师的住房团购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积极开展成华、大邑结对互动发展学校以及县内捆绑发展学校间的教育教学学习交流、互动探讨活动,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2、全面推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成最后一批薄弱学校的“脱薄”工作;

3、结合灾后重建,认真开展城乡学校的师资调配和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工作;

4、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确保出江幼儿园、金星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于年内顺利完工。

三是不断加大职教攻坚力度

1、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配合相关部门,力争12月底全面完成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努力确保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实习实作基地于8月份如期开工建设,为我县职教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招生宣传,不断增添措施,全面完成市级职教送生和县内职教招生任务,普职比例达5:5;

3、加大成人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成人学校基地、社区教育工作站的检查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0000人、技能性培训5000人的目标任务。

四是狠抓学校内涵发展

1、以实现灾后全面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认真落实《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县内评选的10所学校推荐评审为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全县70%以上学校成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爱心奖学金”评选等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3、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全新格局。

第7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国家统计局将青年界定为15岁至34岁之间的人,失业青年主要指在此年龄阶段,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愿望,但在一定时间里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无业青年是指既没有固定工作,也尚未在找工作的年轻人。本文的“失业无业青年”是指年龄在15岁至34岁之间,接受过初中等甚至高等教育之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目前还没有进入从业领域,或曾经有过短暂的工作,处于失业、无业状态的年轻人。目前,这类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呈现如下特征。

(一)构成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学历构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高学历失业无业现象显现。尽管这一群体中不乏初、高中甚至更低学历的青年,但是大学生也在其中占不低的比例。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15岁至34岁的失业青年中,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这一群体在接受初等或中等教育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继续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使他们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见表1)。在15岁-34岁的无业青年中,很多人都是初高中毕业即待业在家,然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学习与工作经验以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他们往往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二)心理上:大多心理脆弱,心理健康状态欠佳

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心理脆弱,对自己由学生突然转变为失业无业青年猝不及防,并且有的青年在上学期间表现优秀,地位的转变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强烈的就业愿望和无法就业的残酷现实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大多数低学历青年在受教育期间学习成绩位居中下等,无法接受继续教育。作为所谓的学业失败者,以落伍者的心态离开校门,又以失败者的精神面貌步入社会,加上自身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长期无业导致的自卑心理以及对学校、社会的失望,致使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对就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并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而对于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来说,因为本身素质较高,自尊心较强,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但过分看重自我,急于实现较高的个人抱负,且不愿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当客观现实与既定的目标出现差距时,他们大多不愿委曲求全去从事那些自认为不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最终只能闲置在家。

(三)生活上:大多无稳定生活来源,“啃老”现象普遍

“溺爱”与“啃老”的一代是失业无业青年的主体。对于多数作为独生子女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一方面缺乏坚韧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在遭遇挫折或面临失败时,缺乏独自解决问题的意识,倾向于询求父母的帮助,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勤俭节约、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由于闲置在家,即使大多数人没有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也很少有衣食之忧,依赖父母、亲友甚至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供养,成为我们平常所说的“啃老”族和“寄生”阶层。对于大多数学历较低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童年期家人溺爱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普遍的低学历问题,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缺乏基本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至于毫无竞争力可言。而对于较高学历的“啃老”族来说,即使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就业优势,却因为就业能力欠缺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此外,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也为该群体的“啃老”提供了物质条件。

(四)能力上:大多无知识技能,就业能力欠缺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在校期间很少学到与就业、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包括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他们就业经验不足,甚至基本没有工作经验,习惯将所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将书本上的知识硬搬到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思维模式化,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动脑筋,无法灵活地处理。此外,他们极易情绪化,做事随心所欲,与人沟通和协作方面的能力不强,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使得他们在人才市场上不易被录用。由于长期处于失业、无业状态,无法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进入职业生活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在就业择业中处于劣势,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

二、阻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原因分析

阻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因素复杂且相互联系,包括个体素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背景等,它们影响了青年无业失业群体的产生乃至他们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一)个体素养

首先,个人心理不成熟。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吃苦,心理不够成熟,心理素质不高。进入社会后,面对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的压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极易产生自卑、暴躁、沮丧、孤僻等不良心理。在面对就业的高期望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时,他们往往无法调整这种落差对心理的打击。由于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内心较为脆弱,经不起打击,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主动失业。其次,自身技能缺乏,就业经验不足。对于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来说,他们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有限,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综合素质不高。因此,缺乏谋生的职业技能、就业技能成为他们向上流动的主要障碍。再次,自身就业观念落后,职业意识淡薄。很多失业无业青年拈轻怕重,怕做辛苦的工作;也有一些失业无业青年看重面子,怕被别人瞧不起,对有些工作不屑一顾;还有部分失业无业青年因有较高学历而高估自身能力,对就业岗位期望过高,好高骛远,不愿意从事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也成为青年失业无业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父母行为的影响。大多数青年失业无业群体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恶习,从而找工作时拈轻怕重,不愿接受辛苦的工作。这种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失业无业青年对家庭以至于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独立意识差,心理不成熟,这些都成为他们被排斥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另一方面,家教方式不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生理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独立性、责任心等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凡事依靠父母的习惯。在教育方式上,偏重于溺爱、放纵,对孩子的行为大多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种方式使孩子从小养成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不能吃苦耐劳的习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选择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影响了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三)学校教育

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一方面,从中等教育层面看,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过多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方式单一,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灌输,学习内容枯燥,学生所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低下,往往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层面看,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由于许多高校没有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也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知识进行更新,更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设计安排学科课程,理论性较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却缺乏对学生开展系统、完整的就业教育,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就业难的局面出现。

(四)社会背景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整体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来说,技能不足、就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少等使得他们在就业中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所以成为首批被拒之门外的群体。其次,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导致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再加上每年新达到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再次,用人单位观念功利化。一些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招收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少的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人们往往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非但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反倒要企业支付培训期间的费用和工资,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负担加重。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青年无业失业群体数量的增加。

三、成人教育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使命

对于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有相应的继续学习机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接受相应的就业创业培训,就可能从社会最底层上升为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等中间阶层,实现自身的向上流动。因此,成人教育应该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提升失业无业青年的文化和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保障他们的就业权利,形成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实现向上流动。

(一)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文化和生活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工作岗位也都相应提高了就业门槛,因此学历、综合素质偏低等成为失业无业群体向上流动的制约因素。对于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甚至辍学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由于学业失败而被学校淘汰,学习过程就此中断,个人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文化技能欠缺和社会经验缺乏,导致他们几乎很难顺利找到稳定、理想的工作。因此他们比其他成人群体更需要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应的生活技能。对此,成人教育应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学历层次,向他们提供以学历提升为主的补偿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学历层次较高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他们的学历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但适应生活的能力欠缺,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成人教育应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实用技术学习机会等,提升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成人教育应承担起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综合素质的使命,依托网络教育,形成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建立“学分银行”。根据失业无业青年的需要划分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其中职业培训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最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计。只要累计学分总数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课程,也在提高学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保证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衔接。

(二)增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职业技能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个体再社会化是指在生活急剧转变中,一个人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而适应另一种对他来说是全新生活方式的过程。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是他们进行再社会化过程中的技能社会化,即他们通过学习逐渐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过程,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职业技能。因此既没有职业技能,又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要实现自身再社会化中的技能社会化,就必须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鉴于此,成人教育应承担起提高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职业技能的使命,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制定适合失业无业青年的技能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依托社区对失业无业青年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指导与培训,通过设立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为失业无业青年提供教育与就业咨询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收集市场就业信息,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掌握职业规划知识,选择自身职业发展的计划,增加就业机会,顺利完成从“无业”到“有业”的过渡。

(三)加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心理辅导

由于各种原因,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对目前的失业无业角色与他们之前在学校的学生角色之间的差异无法适应,再加上他们强烈的就业愿望与他们无法就业的事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因没有工作而自卑,无法接受现实而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这些消极心理使他们无法正常就业或再就业。此外,父母的过多干涉也无形中造成了他们脆弱的心理。因此,他们更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除心理障碍。成人教育应承担起加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心理辅导的使命,依托社区加强失业无业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促进这一群体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及咨询室,对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失业无业青年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矫正,提供人性化关怀,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对失业无业青年的家庭提供家庭生活教育、家庭健康教育辅导,聘请专家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并长期跟踪指导,帮助失业无业青年与家长融洽沟通,切实提高家庭对实现子女向上流动的援助水平。

(四)保障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就业权利

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大多是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着眼于较为消极的救援,忽视了对失业人员进行积极的就业帮扶,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即使2005年《福建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1年《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及2012年《太原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后,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培训费减免等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目标指向仍然较为笼统,并没有关注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并没有就如何保障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平等就业权利,以及取消歧视青年就业者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成人教育应推动制定适合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要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以及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优势与不足,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定不得歧视就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少的青年就业者,以保障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切实保护青年群体的利益,保障失业无业青年的就业权利,为他们的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他们向上流动。

(五)形成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8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增强新婚人员的自觉婚检意识,提高婚检率;

——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60%以上;

——产前筛查覆盖率达80%以上。

2.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8/10万以下;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十五”时期有所下降;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2%以下,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4个月以下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0%以上;

——减少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率,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以区为单位,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

——注重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不断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不断提高农村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

——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85%以上;

——降低儿童的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90%以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有效防控未成年人吸毒;

(二)策略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儿童健康,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依法实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规范管理,为儿童健康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逐年增加对基层及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改进儿童保健机构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城乡儿童卫生保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3.开展婚前保健教育和宣传,引导公民自觉增强婚检意识,不断提高婚前检查率;建立和完善产前筛查诊断中心,开展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对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高危孕妇筛查和跟踪服务工作,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5.继续推广计划免疫接种,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建设规范化接种站,实施安全接种。

6.建立以医疗保健机构、幼儿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及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孕妇健康教育和儿童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指导水平。

7.建立、健全儿童卫生监测统计信息网络,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巩固完善全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筛查网络。

8.开展儿童疾病综合治理、行为干预等适宜技术。加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早期识别与干预儿童心理发育偏离和行为发育落后状态。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9.把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列入学校综合考评内容,加强督导,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0.严格加强对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管理监督,不断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加强碘盐合格情况的监督监测工作。

11.大力拓展城乡社区妇幼卫生服务,把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落实到社区,深入到家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教育

(一)主要目标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

——3-5周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以上;

——创省、市示范(等级)幼儿园总数要达到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率达90%以上,其中上等级幼儿园达80%以上;

——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初中毕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90%以上;

——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在幼儿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受教育率与正常儿童基本保持一致。

2.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5%、99.5%以上;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到45%和8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

——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使我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乡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90%以上;

——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0-5周岁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区设立家庭教育专栏节目。

(二)策略措施

1.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保证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法律责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3.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设立专项资金等办法,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薄弱学校和特殊学校的扶持力度,保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儿童、孤残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名校长”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大力扶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5.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创建文明学校、建设德育基地、德育队伍、开发地方德育课程、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和建立德育督导评估机构等德育工作基础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7.重视弱势群体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结对扶助帮困体系,健全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助学制度,通过“慈善捐款”、“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扶贫等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实施残疾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力争使之与其他儿童同步接受15年教育。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8.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和完善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幼教办学体制。加大示范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创建一批省、市、区示范性幼儿园,不断扩大优质幼儿园教育资源。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并发挥其教学示范、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作用,逐步形成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幼教辅导网络。稳步开展0-3周岁早期教育工作,创办0-3周岁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园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9.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式的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学会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趋势、新规律。

三、法律保护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有关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权益。

2.保障儿童的人身权利。

——控制并减少侵害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

——杜绝违法使用童工。

3.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加强中小学警校共建力度,乡镇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的覆盖率达95%以上;

——全区社区儿童维权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加大儿童违法犯罪预警站建设力度;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总犯罪人数的15%以下,失足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80%以上。

4.加强儿童法律救助。

——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建立少年法庭;

——提高流浪儿童的接受教育率和回归安置率。

(二)策略措施

1.加强“两法一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咨询,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服务,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儿童权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和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中小学设置法制教育课,扩大警校共建和法制副校长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把净化环境、保障儿童安全健康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的管理,加强对游戏机房、网吧、书摊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整治力度,严格查禁危害儿童的视听产品。以警务室为平台,在学校、社区建立儿童违法犯罪预警站,整体推进快速处置学校意外事件和社区家庭暴力案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4.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防范工作网络,实施对社会闲散未成年人的有效教育管理,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跟踪帮教、就业安置工作,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落实到社区、学校和家庭。

5.严厉打击引诱、教唆和强迫未成年人犯罪及各种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刑事犯罪。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积极探索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方式改革。

6.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权利得到保障。加强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做好流浪儿童的管理、收容、教育、遣返等工作。

7.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生存、保护、发展、参与的权利。

8.格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定时开展“春苗行动”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杜绝使用童工现象。

四、成长环境

(一)主要目标

1.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

——我区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

——市区噪音达标区建成覆盖率达80%;市区环境噪音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道路交通环境噪音达到功能区要求;

——市区生活污水处置率达60%以上;

——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改水受益率达到97%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75%以上。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儿童活动场所。区建1所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少儿活动室,提高对校外儿童活动场所和设施的管理水平;

——加强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全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20个;

——全区少先队员参加雏鹰奖章活动率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改善孤儿的供养、教育、康复医疗状况,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

(二)策略措施

1.贯彻落实有利于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时要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的良好风尚。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水、气、垃圾和噪音的治理力度,把农村改水改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争取乡镇水厂基本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扩大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粪便无公害处理水平。在儿童中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儿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节约和环境保护习惯。

3.打击制止假冒伪劣产品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对儿童食品、玩具、用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4.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完善相关交通安全标志,重视家居、社区、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环境建设,强化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检测管理和监督检查,防止儿童意外伤害。

5.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优势,以竭诚服务孩子为主基调,明确宣传目标,制作、播放优秀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少儿节目,有条件的中小学还可开办少儿电视台,成立小记者队伍等。

6.重视社区儿童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教育和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有影响的少儿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提高儿童艺术素质。

7.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改善孤儿、弃婴的供养和教育,逐步完善城乡残疾筛查、康复治疗、知识普及、转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体系。

第9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

2013年春季的一天,一位白发皤皤的老奶奶带着她的孙子,从百里之外的乡下风尘仆仆来到位于白山市抚松镇的县职教中心。她拉着老师的手倾诉说,孩子的父母离异了,都不管孩子。孩子刚上初中二年级,不正经念书,到处乱跑,孩子的爷爷有病,他们实在管不了了。听说学校管得好,还能教孩子学本事,她就把孩子“押”来了。学校的老师跟奶奶解释,初中没有毕业的孩子按规定学校是不能接收的。但奶奶说什么也不听,扔下孩子就走了。

校长马红润向我们介绍说,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现在学校中有被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送来的初中未毕业的学生40多人,都是放弃了初中学业,在社会上游荡,学校抓不着,家长管不了的孩子。对这些孩子马校长他们很难办,按学籍管理规定,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是不能注册的,等于学校接收了“黑学生”,但又推不出去,作为教师也不忍心再让他们回到社会上游荡。

马校长说,这些年的生源构成越来越复杂了,“问题学生”明显增多。抚松县职教中心现有注册学生900多人,其中来自单亲、失亲、特困、留守家庭的学生占到了三分之一,许多孩子厌学,自控能力差,有各种不良习惯。

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进行教育,马校长说,他们每天都在琢磨,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琢磨。

每年秋季新生开学后,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李虎副校长都要带领政教处的老师和班主任忙活一件事情――建立“重点帮扶生档案”。他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到学生家访问、与学生毕业学校沟通、与学生家庭所在街道居委会联系等多种途径,详细了解每个新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成长情况,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来自单亲或失亲家庭并且缺少亲属照顾的、犯过错误并有严重不良习惯的三类学生“筛选”出来作为重点帮扶生,然后组织学校教师每人志愿“认领”1~2名重点生承担“包保”责任,老师先认,干部后认,学校领导兜底。在2013年的重点帮扶名单上,我们看到马红润校长包保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她说,“我是儿女双全,幸福美满!”

包括校长在内,每个“包保”者都要签订一份承诺书,其中规定了十几项责任,包括每天与学生至少沟通一次,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两次,与家长经常沟通,保证学生每天的温饱,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生病要第一时间送医治疗和陪护,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马校长说,老师们很不容易,学校的包保制度实际上是让老师和他们的家庭一起承担了“领养”学生的责任。根据近3年的不完全统计,学校平均每位老师和他们的家庭每年花在包保学生身上的费用都超过了1000元。这在收入比较低的山区,是笔不小的支出。

当然,对这些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照顾,而是心灵上的抚慰。马校长说,这些学生都是缺少父母关心和家庭温暖的孩子,他们最渴望的是关爱。所以,在承诺书上的第一条,就是要向学生经常说:“孩子,老师爱你!”

王林艳被马校长称为“我们的首席班主任”。她带过的焊接班是清一色男生,在全校是最不好管理的班级,但在她的调教下,成了非常团结和上进的班级,毕业时全班43名学生没有一个流失。有一位姓曲的孩子,双亲离异又都各自建立了家庭,对他关心很少,入学后每个月仅有亲属给的100元生活费。为了让小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王老师就把他带到家里吃住,天冷了送给他羽绒服,天热了为他买新衣服。发现小曲还没有户口,王老师就和爱人一起反复地跑镇里、县里为孩子补办了户口。毕业时,平时很少言语的小曲来到王老师家,问老师能不能让他叫一声“妈妈……”,师生俩也是母子俩相拥而泣。

马校长说,学校的班主任都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刘跃霞老师从2001年就担任班主任,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许多难管的孩子在她面前都很听话,刘老师说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子,

就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她的逻辑是“哪有孩子总气妈的。”刘老师班上有个叫晶晶的女孩子,初中时父亲离家出走了,母亲外出打工,就把她送到学校。刚来时晶晶很孤僻,不愿跟同学交往,也拒绝老师的关心。有一次她得了传染病需要隔离,刘老师就在自己的家里腾出一个房间专门让她住,每天为她烧菜做饭买药打针,晶晶的病好了,人也变了。一段时间班级的教室和卫生分担区每天都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原来都是晶晶悄悄干的。她说,“看到班级很整洁,老师就会开心,我就想让老师天天开心。”

班主任孙锦玲老师曾教过一个姓刘的孩子,他10岁时父亲出车祸身亡,母亲患有智障。由于家庭的原因,小刘不愿意与人接触,还染上了很严重的网瘾,几次离校出走,老师又几次把他从网吧找回来。为了帮他戒掉网瘾,孙老师就天天把他带在身边,鼓励他讲话,听他倾诉,并跟他约定如果三天不上网,就允许他在老师家中上两个小时的网,后来不上网的时间延长到了一周、两周、一个月,小刘终于戒掉了网瘾。有一天,一位老师高兴地告诉孙老师说,这天在公交车上她碰见了小刘,从来都是冷漠对人的他竟然主动向老师问好,给老师让座了!

真诚的爱和严格的管理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学校在当地以“管得严”著称,有些家长就是冲着这一点才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几年来,学校坚持实行“封闭式”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平时未经班主任同意并报政教处备案不准许学生离开校园。白天和晚上,都有值班干部在校园巡查,不留死角,确保第一时间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李虎副校长称之为“严看死守”。

封闭式管理的重点环节是晚寝和宿舍。学校为舍务管理配备了责任心最强的老师,6个人3班倒和学生同吃同住。学校领导轮流值宿,每天晚前有碰头会,每天早上有交接会。

学校聘请了县公安局副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经常邀请公安和法院系统的同志给学生做法律讲座、讲解案例,用生动的实例让孩子们知法、守法、敬法。

如何把老师的“严看死守”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学校动了很多心思。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功课是学习“一日常规”,从起床开始到晚寝入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在政教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在校园中设立了30多个执勤岗,学生们轮流担当执勤生,纠正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每天进行评选,每周公布评选结果,对好的班级和学生提出表扬,差的提出批评。整个校园的卫生清洁工作都是由学生们自己承担的,无论是宿舍、教室,还是走廊、运动场,都清扫得干干净净,每个走进校园里的人都对此印象很深。

在教学楼的二楼,有一间房间装修得很温馨,这是学校的心理室。有两名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轮流在这里值班,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值班的奚老师告诉我们,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信箱等途径和老师预约。开始时来的学生不多,现在情况有了很大转变,一些学生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

奚老师说,实际上她和同事做的最多的就是倾听。十五六岁的孩子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逆反心理大,不能让他们把负面情绪聚集在心里形成疙瘩,让他们宣泄出来是最重要的。所以,学校做了一项规定:所有的老师都要学会做“倾听者”。为此,学校多次请心理专家给老师们传授“与学生交朋友的艺术”“倾听的艺术”。

通过“倾听”,马校长他们发现,有些孩子都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有的对父母和家庭很排斥,甚至有敌意。要解开这些孩子的心结,工作要延伸到孩子的家里去。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全体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的家访活动,大家分片包干对重点学生的家庭进行访问。2013年,他们访问了138户学生家庭,今年年初访问了150户。学校老师们集资购买了大米、面粉、豆油等生活用品,送给困难家庭。学校对家长们提出的同一个要求就是要对孩子经常说:“妈妈爱你!”“爸爸爱你!”

有一个男生曾因为父亲经常打骂他而绝望地割过腕,平时很少回家。家访中,学校发现他母亲常年有病卧床,家里还有身体不好需要照料的爷爷奶奶,父亲也很不容易。老师们不但给他家送去了慰问品,还跟他父亲做了很深入的交流,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打骂孩子的危害。父亲的态度因此发生了很大转变,父子俩逐步恢复了感情,全家人又变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