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家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用到今天来解释,可以理解为,为人父母,不仅要生育孩子,更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天职。但有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生,不管教。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有的虽然也开学校的家长会,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欠佳,但并没真正当回事。其实,家庭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法对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也极为重要。
首先,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有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做事拖拉,精神易分散。有时任性、有时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老师的干涉,另一方面又过于依赖家长。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的进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长久的滋润,小苗才能茁壮成长。学生在班级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的性格特点也充分暴露出家庭教育的无力与失败。
其次,教育对象多样化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问题即在于此,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教育",特点是"个性化"。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家庭、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主要途径:
1.家长会是学校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对面,收获成效的时候
通过家长会可以使得家长和老师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和家长可以找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去改变孩子的一生成长。家长会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搭建起互相衔接与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
2.家长和教师,两个有所差异的角色,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主要职责
作为教师和家长教育的共同对象--学生,他的成长期盼看得到教师和家长积极一致的教育合力。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最佳方式,是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必要条件。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3.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一、家庭教育是占第一位的,不可低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做家长所希望的。而培养孩子成才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家长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这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想,家长的作用主要具体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首先,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家长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一言一行,他都会学的惟妙惟肖,所以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比喻得恰如其分。真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不会错的。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来看,家长是起着楷模和榜样的作用。所以,这里我要提醒做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地成长教育的环境,使孩子从小就受到好的家教。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可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个系统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就是说孩子的好与坏和家长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分不开的。我们再看看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大家名流的成才的事例,无不证明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突出重要作用。所以,做家长的要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都是为了成就孩子的未来吗?为孩子,做家长的有什么不良习惯不能改变?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做呢?能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好家长,我会为你点赞的。再有,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良好生活环境。因为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的先决条件,所以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来一个“老太太拔大葱,满不在乎。”而要竭尽全力地来给孩子创设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下,得到幸福、快乐、美好的成长,这是我们做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
二、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那就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和家长联起手,共建和谐教育孩子的联盟
诚然,摆在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搞好和家长的联手共建联合体?因为一只手的力量毕竟没有两只手的力量大,倘若两只手握在一起,劲往一处使,那就会收到可喜的收获。首先我们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一定要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当然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比如说,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有直接打电话,进行家访,还可以建立家长联系通讯录,还可以和家长进行书面联系沟通,还有把请家长到学校,开家长座谈会,这样的好处多,也是最常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手共建最好形式,至少我以为是这样的。使家长能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接触,能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使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方面能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我们作为教师的,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要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到互相合作联手共建教育联盟。其实在生活当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吧,朋友型的、关爱型的、严格型的、偏爱型的、放纵型的、还有打骂型的等等。我们要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采取正当的、合理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促进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
作者:王春玲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它使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得以延续与发展,是国家千年万年根本大计,是立国之本,它关系到未来的中华民族是怎样一种风貌。
在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的开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做精彩报告,建言教育体制要适应科技新变化。他做了一组美国教育哲学同亚洲教育哲学之见的对比:美国培养出的人才兴趣广泛,亚洲出的人才兴趣比较专一,美国提倡不规则训练,亚洲则提倡扎实操练,美国的学生可以东跑西跳,亚洲的学生则按部就班,美国的孩子充满活力,中国的孩子则相对安静一些,美国训练学生勇敢,充满自信,甚至是傲慢,亚洲的孩子则胆怯,缺乏自信,过于谦虚。杨振宁说这两种教育模式都有利有弊,不是最完美的,但面对当世界如此激烈的竞争及科学技术巨大的发展变化,美国的某些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戛然而止的言论给我们留下余味深长的反思。
早在几年前,就有有识之士发现,在社会各行各业身居要职的鲜有在校成绩优异者。终于,前不久的新的教育法颁布: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不允许学校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允许大排名。当所有的学生家长长舒一口气后,新的忧虑又出现了:不允许公布成绩,不允许大排名,那么我们又通过什么来比较出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强弱呢?而且,高考毕竟是“一考定音“,试想想,在最重要的一关还是得看分数的情况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又怎么可能不去在意孩子的分数及排名呢?因而要想解决“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真正做到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优秀学生、三好学生,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辉煌的头衔,,这些孩子似乎是孩子们中的“精英”,他们不但成绩优异,而且乖巧听话,可以说他们是按照大人的意愿以成绩为主“加工”成的“精品”,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他们好动的天性被扼杀,有的孩子为了拉拢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时的选票,甚至在平时就在同学中间用小恩小惠贿赂同学;还有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为了不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前来虚心请教的同学拒之门外,甚至不肯告诉没有听清作业的同学老师留的作业,可是,因为他们的成绩优异,因为他们的乖巧听话,他们却几乎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一旦有学校组织的活动,便由这些“代表”出席,因为他们乖巧,听话,便于组织,不容易出事,而对于某些成绩同样优秀却非常好动,更需要这些教育来锻炼自控能力的学生,却没有这个机会,这即是学校教育的失策,也是学校教育者的无奈。毕竟国民共识和法律保障体制有所不同。
远足和野外宿营是对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有极大的好处的活动,可是中国的学校却很少甚至不搞,因为在活动中一旦有孩子出事,一切责任都追究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又怎么敢放开手?于是,不但活动不敢搞,在学校里,对孩子们也是三令五申,不许打打闹闹蹦蹦跳跳,不怕一万,只防万一!于是,学生们失去了很多锻炼意志力的机会。但在日本情况就截然不同,日本有专门法律,并建立了保险机制,学校可以放手锻炼学生,日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每年至少两次远足和野外宿营活动,日本的《中小学健康促进法》规定学校投资为学生做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在活动当中出现意外,由健康教育促进会负责处理。因此,中国的教育亟需改革,它需要法律保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更需要家长们的理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就迫在眉睫。只有寻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注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孩子不仅没有成才反而成为社会的败类。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二、薄弱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弱爱的策略
很多家长怀着迫切的心情,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却在实际教育中却屡屡犯错,他们一方面为孩子不听话感到焦急,另一方面为自己没有良策而深深苦恼。这是因为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管孩子是不是适用他们的方法,许多父母秉承中国的这句老话“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许多父母不去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来教育,只是一味盲目的教育。所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非常关键。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许多父母只要以身作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无论孩子在哪里,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比如吃饭时父母说的一句话,看电视时的一句评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因此父母在平时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找到和谐家庭的影子。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非常重要,当孩子感到与父母无话可说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举步维艰,而且效果极差。
好的父母不应该把教育孩子当成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要把这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父母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某种程度上就要变成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内心世界的人。
(二)家庭教育粗暴的策略
当孩子做错事情或闯祸时,父母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大发雷霆,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对待自己太苛刻,不讲道理,以后就很容易出现叛逆,与父母背道而驰的现象。当他们心中有怨愤时,还会以同样的粗暴方式对待身边的人。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之后,等到怒气平息了,又后悔对孩子的惩罚,甚至跟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又导致孩子对父母这种出尔反尔的教育感到迷惘,失去对父母的尊敬,以后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那么,我们的家长该怎样丢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采用引导疏导的办法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1)家长必须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克服急躁情绪。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育人的态度对待孩子已经发生的缺点、错误,切记使用粗暴手段教育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讽刺、打骂孩子,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胆小、冷漠、卑视自己等不良性格。
(2)家长必须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具体表现,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认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常跟孩子平等地谈心,让孩子敞开胸襟,告诉你他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了解了孩子,懂得了孩子,就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能够做到科学施教,提高家教艺术,避免粗暴的家教方法。
(3)家长必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孩子发生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一种因素造成的。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这就要求家长看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只有掌握了具体分析问题的本领,才会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可以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了。
(三)家庭教育放任的策略
现在的许多家长对孩子总是放任自流,觉得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就是爱孩子,只要是孩子想要的都会想方设法为孩子弄来。或者觉得孩子年龄还小,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了,这样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懒惰、盲目自大的坏习惯,不管走到那里都要别人以他为中心。因此我们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孩子的特长,指出孩子的不足。只有这样长期的教育才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四)望子成龙的策略
现在的父母普遍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有他存在的独一无二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非要用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或者北大、清华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孩子,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生活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如果父母目光短浅,死盯分数来教育孩子,孩子的生活必然只留下悲伤。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教育现状:
1.对待孩子
(1)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对孩子的宽容并非是无原则的无限度的,宽容是建立在客观的立场上的。而如何做到“客^”呢?我们认为,只要能做到“将心比心”,而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主观立场出发就能够做到“客观”。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待孩子,采用孩子能够顺利、充分接受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的达成教育目的。
(2)尊重孩子的情绪。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但到底尊重孩子的什么,这是比较模糊的,模糊的目的必然导致模糊的结果,所以真正的尊重是否达到了,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应该把尊重的对象更加明确――尊重孩子的情绪。这个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它的存在;二是尊重它的表达。
(3)保留孩子的面子。孩子的自尊心在五岁之后就开始逐渐出现了,正如成人有自尊心一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仅是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产生对行为的影响的。在教育中保留孩子的面子,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家长同时取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4)适当承认孩子的隐私权。关于孩子的小秘密,家长常常想:“连你都是我生的,你对我还有什么秘密?”这种观点是必须受到质疑和批评的。孩子逐渐懂事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走出家庭小群体,融入社会大群体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有了一个社会角色,这个角色也逐渐被孩子自己认同。我们习惯性把孩子放在家庭角色上,但却常常忽略甚至否定了孩子的社会角色。诚然,在家庭中,孩子是被父母监护的,有被从属的关系。但作为社会角色存在的时候,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因此,适当的承认孩子的隐私权,体现出来的正是对这种平等的承认。
(5)给孩子悲伤的权利。这是尊重孩子情绪的一种体现,因为孩子的悲伤最容易被家长忽略和否定。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最脆弱,但如果连悲伤都被粗暴的否定,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的爆发。所以,接受和适度重视孩子的悲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伤心,家长就表现出如坐针毡,好言安抚。适当安抚后给孩子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并表示出适当关切就可以了。
2.要求自己
(1)停止唠叨,制定罚规。对家长所做的调查又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承认“唠叨”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几乎是等于零。这样的情况向我发出一个紧急的提示:立即停止对孩子唠叨吧!因为那是在浪费精力和制造不良家庭氛围。那么用什么方式来代替呢?制定相关罚规,用明确的罚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行为不当的时候用罚规来进行惩罚。这样的方式将解决孩子听多了唠叨却完全记不住,家长说多了唠叨却完全不见效的问题。
(2)多点幽默感。在同事中间我们常常知道要体现出一点幽默感来赢得别人的好感,但在孩子面前我们却容易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食古不化,不苟言笑的看守形象。为什么我们不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孩子面前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爱以爱本身的自然形态出现呢?适当的幽默感换来的只会是家长形象的提升而不会是尊严的减弱。
(3)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你认真读书,家里的事儿你别管,你一心一意读书,只要你能读,读到什么时候爸妈都养着你。”这样的话常常被家长充满自豪地说给孩子听。承担家庭责任的深情确实让人感动,但孩子是否能够真正的体会这些话中的苦心还很难说。如果父母让孩子小到大太顺,孩子就会觉得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费太大的劲就能得到,把孩子排除在家庭责任之外对孩子本身不见得就完全是好事。此外,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才能让孩子学会去体谅家长的难处,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自觉安排生活和学习。很多家长都曾提到孩子“不讲理”,恐怕有很多就需要借助这个原则来调整了。
(4)自己错了一定记得道歉。平等对待孩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自己失误时主动向孩子道歉。我们应该首先明确,道歉这种行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内涵首先是一个人高度的自尊和自重,其次才是对对方的尊重。一个不自重的人是不懂得道歉的。所以向孩子道歉实际上是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向孩子体现出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无形的提高作用。
(5)克制个人情绪,适时忘记孩子造成的困扰
曾经听到一些母亲在给朋友电话中倾诉:“我对我这个儿子已经彻底绝望了!”“我简直要崩溃了!快砭染任野桑 卑之深则责之切,过于急切的心情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首先导致自己的心力交瘁。当教育走进死胡同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暂时忘记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回头思考。换一个角度想想问题吧,孩子毕竟是无心的。
(五)严他宽己的策略
许多家长在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是总是寻找别的孩子的错误,就算知道是自己孩子的错误也都会想方设法掩盖过去,这样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对的,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自觉避免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体现出的是诚实和勇敢。犯错可以原谅,逃避责任却是不可原谅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依然是少儿人格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内心的孤独是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大的负面刺激和障碍。从人格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分析中我们都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保持亲近。
综上所述:我们的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被我们的社会及家长们重视起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20-02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由于“家庭教育”这一名词没有准确的界定,同时也没有相关书籍或专家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应该怎么教?家庭教育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家庭教育应该怎样适应于基础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实施就会与学校教育产生矛盾。
1. 家庭教育中的理念与学校教育中的理念相冲突。家庭教育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所实施的教育,由于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就会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这种现象:家长们过多地溺爱孩子,包揽孩子的事情,不让孩子自己穿衣、叠被,认为这些都是小的事情,自己顺便帮忙一下就好,也有的家长认为这些事情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再让他做。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学校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孩子们在学校中接受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得不到认同,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
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工不明确,加大孩子负担。中国教育有一种极其不好的现象:只有上重点小学才可以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工作应聘单位也是择优录取重点学校的学生。这种层层递级的模式使得许多家长着急与心慌,都希望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点,导致升学负担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上各种辅导班,而中国辅导班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辅导班应该是服务于学习教育的,是对学生学校教育的补充,可是现在的辅导班却以单独的个体存在,辅导班里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个个辅导机构自己决定的,与学校教育关联不够紧密。辅导班和学校各教各的,没有明确分工,导致学生重复学习,浪费学生时间,更主要的是重复听着和学校相同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调查发现,由于上辅导班耗费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的心情受到影响,产生厌学情绪。
3. 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家长,由于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不多,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也了解不够,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了解孩子的特长,盲目地培养孩子。还有些家长只顾数量不顾质量,一味让孩子做题,很多小学生反映自己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十一二点,不是因为学校老师布置的多,而是因为父母买的习题多或者是培训班的题目多。教育部、卫生部在1979年12月6日颁布的《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中规定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所以小学生应该保证晚上9点钟之前就应该睡觉。①日本医学界也有相应的研究,如果人在一天中睡觉比正常睡眠时间少4小时,反应能力就会下降45%。家长们必须掌握有关知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跟风和打疲劳战。
4. 家长榜样示范不利,学校教育难度加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其余18个小时都是与家长们在一起,家长比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都要大,所以家长们的言行举止、脾气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②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小学生处于模仿阶段,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容易受到孩子的注意,他们一般都会去学习家长们所做的事情,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信奉棒下出孝子,对孩子使用暴力,致使孩子从小就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会在校园中欺负同学。当孩子受到家长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影响或者学习家长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时,老师对于这种行为习惯的纠正难度是特别大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好好约束自己。
二、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基础教育合力的措施
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状况。现针对上述家庭教育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1. 学校与家长实现双向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校(班主任)、家庭要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学校应该告诉家长孩子缺什么,家长去补,家长也要告诉老师家长的疑难,老师提供建议与帮助。③这是学校与家长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动态,家长和学校才可以更有利地帮助学生学习与生活。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除了现在常用的电话和短信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新颖的形式:创建家校沟通网站,开通家校热线,编发《家校通讯》、组织家长沙龙等。
2. 学校给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提供意见参考,避免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一直属于原生态,没有任何科学方法指导,导致家庭教育一直在误区之中徘徊,只注重智力开发、文化学习,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学校有必要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任。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孩子被过度溺爱娇宠的事件屡有发生,如孩子的零花钱,吃的、用的太好,造成孩子奢侈浪费攀比;家长多度服侍孩子,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等。由于家长们没有相关知识支撑,所以这些现象是家长们所没有预料或想象到的。这时,就需要学校给予家长们相关建议,开展一些相关的交流会,向家长传授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时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3. 家长们要严格自律,做好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最初的行为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的楷模。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得做到。现在的孩子公平公正的意识非常强,只有父母自己做到了之后要求孩子做,孩子才会心服口服,不然孩子们会质问:为什么你让我做你自己却不做的。同时,父母以正确行为的演示比对孩子说教多少遍都有用。因为父母的榜样示范对于孩子而言是最具体形象的。另外,家长要说话算数,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不了的不要轻易许诺。如果家长经常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次数过多,可能家长的话就会被孩子完全不当一回事,还谈什么教育孩子呢。再者,如果作为家长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久之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没有兑现诺言,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示范比任何教师教的都重要。
4. 社会要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社会化程度。家庭教育要想发展起来,光靠学校与家长们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忙。首先,要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让家庭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之中。其次,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的疑难。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还没有得到充分提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我们应该去发展一些公益性的早期家庭指导服务。第三,要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只有有了专业的人才,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培养专业人才最好和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第四,政府要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积极组织活动向全体市民宣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只有让社会市民了解到了政府的重视度,家长们才会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了,才会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合力。
总之,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家庭教育体系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配合,形成合力。
注释:
①孙瑛洁.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5).
②彭睿.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 2004(06).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助力、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共同体或合作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前提是二者必须观念统一,行动一致,在各方面紧密配合,施以教育行动和决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提供帮助。使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必要引导,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校合作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家长要做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为其提供方法指导。信息时代交流沟通渠道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与家长有效沟通。
1.家长会一般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家长会。学校和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反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表现等。家长也可与老师个别交流沟通,找准适合的教育方法。
2.家长学校针对家长的教育需要,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是提高家教水平和素质的良好途径。
3.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深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4.网络或电话交流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沟通交流,省时省力,经济高效。
5.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传统方式,教师可以详细反馈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家长配合的建议等。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联系卡便于保存,是家校真诚交流的较好方式,能提高互动的成效。
二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
家庭教育内涵丰富,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教育动机良好,因为缺少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而效果平平,甚至是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与家长联系时,注重对其教育方法的指导,与家长探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方法,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合适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对症下药。要利用好家长会的时间,针对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孩子等。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引导与教育。也可以邀请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效果较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起到启发及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家教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使学校教育实现和谐发展。
三家校合作时要采取尊重原则
家长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文化素质多元化,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具体经历也不一样。学校和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持有尊重、真诚的态度,一切为孩子健康成长着眼。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家长乐于接受意见,有效配合。
四学校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学生
一、良好的学校教育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据有关人士调查,品学兼优的学生,95%以上都有着良好的或较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家长不注意管教的。可见,“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根繁叶茂,开花结果。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我们家长的道德水平、思想意识、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孩子今后成才,甚至对学生整个人生道路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老舍在讲到他母亲的品格对他一生的影响时说:“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还有很多古训,如孟母断织、曾子杀猪和岳母刺字的教子故事。所以,在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无可争议的源头。
在家庭这所最天然的学校里,父母的言行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好的影响可以使孩子终生享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入学前的事,孩子入学以后甚至走入工作岗位之后,仍然继续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小学学习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转折。因此,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不仅是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的引路人,而且更是子女永不卸任的终身教师。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障
1.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学校教育是核心
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教育就在儿童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时间一般8小时左右,在家里的时间也很多,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脾气性情和品行更加了解,子女的缺点就更容易在家长面前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强教育,绝不能是孩子放学以后,家长就觉得“松一口气”,还应该自觉地和学校教育相配合,起到调整,平衡和促进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往往在某一方面有较好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却显示出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家庭教育进行调整和平衡。如有的学生学习好,思想却不够进步;有的学生热爱劳动,能养成较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但对学习却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爱好体育,但在尊敬师长和遵守纪律方面表现较差;有的学生在学习纪律方面都不错,但却自私,任性,傲慢……在这些情况下,家长就要配合老师培养学生,纠正孩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相结合。
2.家长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
教师在工作方法上有时也可能产生缺点,当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或表现出灰心丧气时,就要家长向学生解释教师批评的目的,说明应该怎样对待批评的道理,向学生说明教师的良苦用心。
3.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善恶关系的能力
由于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常常分不清是非善恶,或者由于不能控制自己而做出不符合教育要求的事情来。如看到有人抄同学的家庭作业,不以为然;抵御不住电子游戏的诱惑,私自拿了家里的钱和同伴一起玩电子游戏……孩子在家里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教师难以全部了解,这就要需要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调节作用,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
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有的学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有的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音乐……学生中有偏科现象。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每一门功课都必须学好。这就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在允许和鼓励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的同时,必须在家庭自学时间上进行强制性调节,使学生认真完成各门学科的家庭作业和整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兴趣学科。
5.家长还要调整孩子与同伴的关系
孩子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吵嘴打架。家长要问明情况,弄清是非,做好调节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切忌“护短”。如果别人的孩子错了,则要求自己的孩子谅解,不要“有理不让人”。这不仅有益于孩子间友谊的发展,也有益于孩子形成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和礼貌行为。
三、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好独生子女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里,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多数在物质上明显地优于非独生子女,但却更多表现出自私、任性、嫉妒、固执、不和群。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是家庭问题,父母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容易采取溺爱的教养态度,为了让孩子快乐,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父母统统给予满足,总认为“自己吃点苦不要紧,可别苦了孩子”。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有的父母“望子成龙”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千方百计地逼迫孩子进行超负荷的文化知识学习,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对子女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心灵的陶冶,这些是不可取的。
一、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实施主体类别
(1)父母型。父母双双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夫妻双方养、育,所占的比例不到10%。
(2)单亲型。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离异,由父母一方养、育,约占30%。
(3)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约占总数的45%左右。
(4)寄养型。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亲戚朋友养、育,约占10%左右。
(5)其他类型。如兄长型,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与比自己稍大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学习;孤儿型,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管,父母只是按时寄回一定的生活费,或本来就是孤儿;全托型,孩子的生活学习全部拜托学校,由老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
2.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实施主体类别的文化结构
据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的家长,有90%以上出生在20世纪80年前后,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父母中,夫妇双方均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不足3%,一方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不到9%,双方均为初中及以上学历的约占65%,一方或双方是小学文化的约占30%,一方或双方是文盲、半文盲竟高达5%。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就目前学生的家庭教育实施主体而言,文化素质更低,隔代教育型家庭的家庭教育实施主体80%以上的是小学生、文盲、半文盲。
3.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简单说教式。“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是家长、监护人最常说的话。
(2)棍棒打骂式。许多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坚信“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传统教育理念,“体罚”的现象在农村就司空见惯了;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货、笨蛋……”等尖酸刻薄语言来教育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
(3)物质刺激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学习进步、成绩优异许以物质刺激的也越来越多,进城游玩、吃洋快餐、购买玩具,多给生活费、零花钱、压岁钱等物质奖赏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4.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时间选择
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选择以下时间段:
(1)餐桌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利用和孩子一起用餐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这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
(2)学期教育。许多学生家长会在学生上学离家前的时间,告诉或叮嘱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听老师的话等等。
(3)睡前教育。许多家长会在学生休息前的时间了解学生一天的情况,并伺机进行帮助教育。
(4)问题教育。学生在学校、在上放学路上、在家里出现违纪违规问题时,是农村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多的时间段。
二、对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多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浅显好教易学易记的家长教育教材,认真做好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
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把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把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得以落实。
2.努力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倾听者、指导者、欣赏者
(1)按照“言传身教”的教育法则注重自身修养,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做学生行为习惯的引领者。
(2)努力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体会孩子的心情,学会和学生交流,与孩子产生“共鸣”,做学生的倾听者。
(3)关爱而不溺爱,让孩子从小受点儿“苦”,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者。
(4)坚持用“赏识”“鼓励”的目光看待自己孩子,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做孩子的欣赏者。
3.规范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是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导致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学校家庭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通过走访、、电访(电子邮件、电话、QQ),建立“家校联系卡”,填写“联系卡”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表现,互通情况,主动配合,及时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帮助指导。
4.运用“补位”策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平常很少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父母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儿童的只有物质补偿,而缺少精神食粮,导致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差、性格缺陷、亲情缺乏、个性心理健康异常、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等问题,运用“补位”策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运用“补位”策略,广泛动员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村社干部等,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实施“家长制”。
西藏山南地区在内地几大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行业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很大地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子女,知识基础较差,且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再加上很多家长不会讲汉语,家庭教育认识不够,这就为学校的教育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一个联系的桥梁,使得家长参与教育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其在学生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这一桥梁。在各村建立学生在校情况观测点,让家长时刻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起到家庭的监督、鼓励、调节作用。
首先在课堂上: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一方面,感受一下课堂的气氛,时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的家长时刻关注着自己,激发其内心的表现欲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以达到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听课的感受给学校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