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第1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培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探讨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亟切工作。其中,重视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问题既是提高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关键,又是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旨在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为背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始实施为契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其在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解决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7个市县1198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小学教师360人,中学教师838人。男教师501人,女教师697人。回族教师285人,汉族教师894人,其他民族19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通过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对宁夏23所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2.2%,发放校长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为81.1%。对于调查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了处理。

三、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落后,信息闭塞,中小学在职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加强对该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和实效性,又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通过对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培训组织管理形式单一

第一,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参与培训的方式以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较少,也就是说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教学诊断、专题研究、现场观摩以及课堂点评等)没有被培训者所重视和采用。

第二,培训的组织形式较为传统。调查研究发现,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对培训中组织方式的选择倾向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如:21%的教师选择案例教学,21%的教师选择实地考察观摩。与专家研讨、课堂点评式培训与课题跟进式培训等培训方式未被一线的教师所认可和接收。

第三,校本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校本培训是中小学在职教师“输血”与“造血”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训内容与形式应更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但是,研究发现校本培训内容集中于政治思想与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过实践技能和教育科研类的培训与学习的教师仅占27%,使得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性。

2.培训组织管理过程有待加强

第一,培训组织管理缺乏制度规范。规范、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是保证中小学在职教师参加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和积极性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却发现,47.1%的教师表示本校对教师参加培训没有相关制度规范,完全按照上级要求。致使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发动领导和资助,学校只是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安排教师参与不同形式的培训,其配套管理机制并不完善,使得56.1%的教师认为培训机构应该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第二,相关部门之间协作性有待加强。鉴于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加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间的通力合作与协作,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而本次调查数据表明,一线教师之所以不愿参加培训,22.1%的教师认为培训流于形式,17.6%的教师认为培训机构各自为政,无系统制度,16.5%的教师认为强制色彩太浓。

第三,培训师资队伍有待优化。良好的培训方案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去实践与执行。研究发现,12.5%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认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他们参加的已有培训师资构成比例如下:专职教育科研人员占27%,中小学优秀教师占24%,高校教育专家和学科专业教师占30%,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相当少。

第四,参加培训教师工学矛盾问题突出。西部地区受环境、经费和教育资源所限,工学矛盾问题成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管理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73.2%的中小学校长认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68%的教师认为培训中主要压力来自于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训教师的学习效率。

第五,参加培训学员遴选工作有待合理化。面对难得的参训机会,应加强参训学员的遴选。已有培训组织管理中,参训学员名额空缺、中途掉队以及极少数学员重复参训、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名额浪费使渴望参加培训却没机会参加培训的教师错失良机。

3.培训管理监督力度有待加大

第一,培训监督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健全参训教师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与组织管理反馈机制的建设对于提高培训实效性至关重要。但是,已有培训中的反馈形式和渠道较为单一,大多局限于问卷调查与课堂测评。

第二,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优质培训机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定期对培训机构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的构成比例、教学管理情况和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对于促进培训机构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现有的培训制度与管理方式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4.培训的保障条件不足

第一,培训经费管理有待落实。充足的教师培训经费是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基础与保障。针对西部地区工资收入不高的农村教师而言,学校是否报销足够的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调查数据表明,63.4%的教师认为经费短缺是他们参加培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健全。部分市、县的硬件资源建设明显落后,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致使部分地区远程教育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培训机构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的更新率和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不到位。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优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对一线教师日后的学习、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部分培训机构没有将培训的优质资源(如:培训者的优秀讲稿、教学视屏、培训简报)进行整合和优化,使资源闲置现象时常发生。

第四,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因环境和交通所限,培训地点大多局限于市、县和学校内,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仅有极少数教师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参观、学习。被问及“您认为有效的培训地点时”,22%的教师选择去区级师资培训中心,22%的教师选择去高等院校,33%的教师选择去教育优质学校挂职研修,他们因为那里的培训学习资源更充分。

5.培训考核评估不完善

第一,培训制度建设有待健全。由于教师培训考核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培训考核的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考核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有的教师考核机制较少将评估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晋职、晋级以及评优挂钩,研究发现,36.4%的教师认为本校对教师专业水平与培训没有纳入考核。另一方面,对参训学员的评估大多由培训院校自行组织实施,从评估方案的制定到评估人员的组织,从评估实施到总结由培训院校进行,评估主体单一,考核评估结果难免带有主观性。

第二,培训考核评估形式简单化。现有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考核评估以笔试为主,发展性评价为辅,与新课改理念不相符。有的培训单位采用传统考评作为考核手段,使考评形式化,无法真正检查教师培训质量,背离考核目标,致使89.2%的教师对“交钱买教材,翻书找答案”考核形式表示不满。

第三,评估考核结果对培训机构的反馈作用有待加强。培训质量考核评估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估检测,反馈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是,目前大多数质量评估由培训机构自行组织和考核,不利于发现培训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对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管理工作的改进指导性不强。

四、解决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问题之策略

通过对宁夏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存在以上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既是提高该地区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变革培训组织管理形式

第一,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学习的特点,培训形式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向,以多元互动、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创造性的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在岗实践相结合,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让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第二,改变培训形式。鉴于西部中小学在职教师工作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问题,选择专项支持、送教下乡、对口支援、顶岗实习等形式,尤其是置换脱产培训研修形式的采用,不仅有利于教师抽出时间提升自己,而且有利于在校师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

第三,变革教学方式。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需要以“知行合一”、“学思并重”为指导原则,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防止“上头热,下头冷”现象。充分利用教师间差异性资源价值,将案例教学、系统讲授、实地观摩研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增强培训实效性。

2.加强培训组织管理过程

第一,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为了使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在职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已势在必行。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通力合作。在培训组织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培训的职责分工,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权,区域差异,而且要严格第一责任人,执行责任追究制。

第二,变革教师培训组织管理模式。借鉴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双线四级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入手,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实行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管理,通过省(区)统筹规划,各县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配合,使培训工作由省、市、县到参训学校,逐步延伸和推广,即:以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为依托,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多类型的培训。

第三,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组织与管理。依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师资力量的选取、动员和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已有培训缺乏实践性,参与式、讨论式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一要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的课程改革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优秀教师授课;二要适当加强培训者的教学责任和教学计划审核,按实际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与形式。

第四,严格遴选参训学员和培训机构。在参训学员的选取方面,尽可能杜绝培训名额空缺、中途掉队和学员不合格等情况,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选择力度,通过学院报名、学习和考核管理,确保学员参训。同样,在培训机构的选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培训机构的方案设计、培训师资力量构成及课程资源配置等,以确保培训质量。

第五,注重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的安排。针对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在培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尽量选择平时或寒暑假集中学习,加强学分制管理和校本研修工作的考察;培训地点的选取方面,为了使西部中小学在职教师视野更开阔,尽可能安排部分教师到东部或中部教育优质学校挂职研修,到高等院校或省外培训机构参训、学习和交流。

3.加强培训监督检查工作

第一,完善培训管理过程评价反馈机制。第二,加强培训组织管理过程评估督导。第三,加强培训机构组织管理工作督导。

4.落实培训保障条件

第一,注重培训优质资源的长效性。第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与支持。第三,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

5.规范培训考核评估工作

第一,加强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建设。第二,严格执行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第三,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检查评估。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改革.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 胡艳.影响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4(6).

第2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1.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很多旨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素养及专业化技能。但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培训针对性不强。首先,农村课堂几乎很少存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环境与城市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应与城市教师的培训有所区别。目前,各级教育机构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推出了很多培训课程,但并不都适用于农村教师。由于农村教师所在教育环境不同,他们需要一套针对性强的、符合其教育实际状况的培训课程来进行学习。培训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2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场所通常是县级的进修学校,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县级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管理十分松散,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师在培训期间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对培训教师的奖惩力度都偏弱,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就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教师所在的学校对培训同样重视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1.3教师自身原因

首先,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很多偏远山村,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还要负责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多项事务,根本无暇进行教师培训。其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差,教师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的关系,乃至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都存有倦怠及侥幸过关的心理,这些都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理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2.1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以往进行的农村教师培训,大多的培训课程都没有针对农村教师的特殊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角色来设置,应从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加以研究,设置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课程。其次,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培训的内容、课程进行选择和安排,使培训更具实际意义,提升培训效果。

2.2设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时都应制定实施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培训有章可循。同时,教师所在的学校也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对教师培训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考核。将教师培训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2.3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整个培训应当以教师为本。由于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立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实践性、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前的教师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教师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确保教师培训的效果。

3结语

第3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管理者;培训者;专业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师培训中,培训管理者是指在教师培训项目存一般续时,从事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估的管理人员。与培训者概念不同的是,这里的培训者有时指培训管理者,有时却指在培训项目中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

近年有学者提出培训者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这在培训界引起广泛共鸣。与此同时,培训管理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引起关注。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益。探讨教师培训管理者专业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训管理者在教师培训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自己,以带动教师培训工作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不仅包含其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精神与思想层面亦有较高要求。

一、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内涵

(一)富有时代责任感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培训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它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教育的改革和时代进步。培训管理者是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清楚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的时代责任。

1.有为学员的自主专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责任

为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有自主发展愿望和行动的参训教师服务,是培训管理者的责任。在培训中,培训管理者为参训教师提供课程服务、教学服务、研修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并且在训后对学员作跟踪服务。要让学员在培训项目中愉快生活,学有所获,学有丰获。

2.有培训育“人”的责任

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不是靠听取说教获得,而是靠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形成的。一个成功的培训项目带给教师的不止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被唤醒的职业精神、被激发的职业情感。如同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一样,教师培训也负有育“参训教师”的责任。必须关注参训教师的“做人”教育,关注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培训中,师德教育的渠道不只是师德报告、师德案例研究,培训管理者的言传身教也能带给学员感动,起到激励人心的效果。培训管理者要重视在培训过程中用自身的优良职业表现来实现对参训教师心灵的触动,帮助他们改善职业态度,优化职业情感,促进道德修炼,提升职业精神。

3.有受教育主管部门之托管理教师的责任

在培训实施期间,受训教师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将受训教师的管理委托给了承训单位。承训单位应负起管理教师学员的责任,在服务于教师的同时搞好教师的管理。要求受训教师遵守培训纪律、师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注意安全卫生,并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对其他事项进行管理。对表现好的教师予以表扬鼓励,对言行失当的教师予以批评帮助。培训管理者要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和造就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正确价值观

培训价值观影响培训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正确的培训价值观是教师培训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的保障。培训管理者应当坚持如下培训价值观:

1.社会效益优先

做培训必须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师培训的首要追求应该是社会效益。培训项目做得好,既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又使承训单位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获得提高。这是社会效益的回报。国家相关文件在培训经费上的规定也表明培训不能以创收为目的。如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教师厅[2013]2号文件指出“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等。当然,实施培训项目时并非不考虑经济效益。事实上,只要做到科学预算、规范运作,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贴本”的,有时还有盈余。例如南京晓庄学院倡导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服务社会,扩大学校声誉,在经济指标方面未有任何预设。学校按此要求努力践行的效果是,学校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有了一定的经费节余。

2.学员利益优先

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涉及利益的问题。学员的利益、培训机构的利益、委托方的利益、培训管理者的利益等,其中学员的利益是首要的。培训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员的正当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多方利益发生冲突,也应优先考虑学员的正当利益。例如为学员的往返安排接送站,承训单位虽增加了投入,却给学员提供了方便。

(三)拥高尚笃实情怀

教师培训应该是用灵魂去触动灵魂,以感情去培育感情,以情怀去感染情怀。培训管理者的情怀应该是高尚的、实在的。

1.爱学员

就像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一样,培训管理者要热爱参训教师。要从内心接纳参训教师,欣赏他们,尊重他们,服务他们。这是培训管理者的职业情怀,也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培训管理者要能亲近学员,了解学员,和学员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意见,以更好实施项目。如有的培训管理者努力在短时间内认识每个学员,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这既增强了学员与培训管理者、与培训机构间的感情,也大大方便了工作。

2.爱团队

培训管理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团队。要树立“团队需要我,我依靠团队”的意识。在项目实施中,团队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培训管理者要和同事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以多做工作为乐,维护团队的形象,为团队增光彩。

3.爱学习

培训管理者应该是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与教育研究者。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工作很繁杂,培训管理者在项目实施期间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再忙也应该坚持学习和研究。既要学习成人教育理论,如了解中小学教师学习的规律,研究教师培训的理论和方法等,也要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学习与当前培训项目有关的知识。如在培训项目准备阶段,浏览与培训主题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对培训内容的了解。

4.守诚信

“守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高尚情怀,它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更有特别的意义。培训管理者的守诚信既是践行对委托单位、对学员的承诺,也是遵守培训办班规范的表现;既能体现对学员的尊重,也能展现培训管理者的人格影响力,更能塑造承训单位的品牌形象。它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需要,也是培训育人的需要。例如,严格按照项目的执行方案实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不缩水,就是守诚信的表现。又如,按规则办事,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则不发或缓发结业证书等。

(四)持认真执着精神

1.一丝不苟的精神

凡事只要认真就能有成效。对于培训项目来说,好的培训方案必须靠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实施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完美操作才能换来学员的满意和培训项目的圆满成功。如南东晓庄学院在组织实施每个项目时,总是要求大家“认真负责,细致周道”,其结果是学员满意,委托单位放心。

2.执着追求的精神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不论是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还是改进管理,让学员满意,都需要执着追求的精神。做好一次培训不难,做好所有培训项目则不易。培训管理者对培训质量的追求应当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执着坚持是保持培训品质的不竭动力。

(五)循正确工作理念

一个优秀的培训管理者,应当有自己的正确培训理念,在正确理念主导下做好培训工作。

1.学员是主体的理念

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培训管理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员的学习来开展的。在此理念下,培训管理就是为学员这个主体的活动创造各种条件,提供所需服务。服务的内容有:课程准备、教学组织、生活照顾、训后跟踪等。所以,培训界常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培训就是服务。

2.“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为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管理者常常关注培训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其实这方面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指导理念问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被无数教育实践证明的正确理念。以“教学做合一”作为培训指导理念,培训管理者可以设计和创造出多种体现“理论+实践+思考+交流”特点的有效培训模式与方法。

(六)善运用教育智慧

教师培训工作属于成人教育,它与中小学教育密切相关却又独具成人特点。培训管理者应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和方法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1.善于观察

培训管理者要组织好培训,首先要了解学员,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安排的反应。为此,必须善于观察,眼睛盯住学情,通过各种细节把握学员动态。

2.善于分析

对于从学员中观察到的情况,要能作出正确分析,从表象中发现本质,梳理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相互关系,为选择对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测评得知学员对某专家的讲课反映不好。可能的原因是:专家水平不够;专家不了解学员;专家的专题不适合学员等。培训管理者要能判明具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专家列入“黑名单”。

3.善于协调

一个项目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有时还会遇到工作冲突。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和力量,妥善化解矛盾。在实施培训时,还应对项目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事先作好应对不利情形的预案。

4.善于把握

在处理工作中问题时,培训管理者还应善于把握分寸与火候,恰当地处置。如在碰到问题解决诉求时,要能把握维护相关利益的尺度。例如有学员经考核不合格未能领到结业证书,找班主任索要,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平常说“以学员满意为满意”,也要坚持原则,妥善解释,不随意发放。

(七)谋开拓创新发展

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前进。但应该认识到,培训工作有其自身要求和规律,不能为有创新而去盲目创新。培训的创新不在于某一个具体做法,而在于适情的若干做法的组合,是我们自已坚守的正确做法的总和。在责任感、价值观和正确理念的支配下,在职业精神与智慧的支持下,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创新就有厚实的基础。例如,下面几方面都可以作为培训管理者谋划创新的抓手。

1.共同创造有感染力、凝聚力的培训文化

培训文化是所有培训管理者及培训者普遍认可、共同自觉遵循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法。培训文化的内容包括很多,如本文前面所论及的培训管理者的精神、情怀、价值观,理念、态度和方法等。另外如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中的习惯做法等也都属于文化。优良的培训文化具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团队成员自觉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的隐形推手。在优良的培训文化浸润下,培训团队成员的心情是愉悦的,协作是默契的,培训项目的质量往往是如人意的。优良的培训文化要靠团队全体培训管理者们共同创造。

2.提高工作执行力

培训管理者的执行力非常重要。任何培训设计都需要培训管理者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效果。高效的执行力体现为培训管理者在执行项目时,在工作计划的前瞻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同事合作的协调性、完成任务的时效性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培训管理者应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力,把各项工作都及时地做到位。例如对学员的训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必须在培训项目开始前提交,并送达每一位授课专家,供他们备课时参考。

3.处理好项目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一个培训项目有多个工作环节。培训管理者要特别关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能抓好重点、化解难点。如制定培训项目的执行课表是一项重点工作,犹如描画整个项目的工程蓝图,培训管理者要按照培训方案定好课程、选好授课专家并提前约请到位。又如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生活服务等皆是重要并且有难度的工作,要充分关注并妥善安排。

4.发挥好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美国学者唐.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认为,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包括4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从内容看,这4个层面的评估大多在培训结束后操作。现实中,一般情况下,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评估也多是在训后对学员进行测评。事实上,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对于本次培训的改善直接益处是不大的。培训管理者应认识到过程评价对改善培训的作用,运用过程评价来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例如,在项目实施初期、中期进行现场评估。方法可以是学员测评、座谈、访谈等,还要加强对课堂与课间的巡视,及时了解学员感受和反映,动态把握培训效果。对于过程性评价结果,要能作出正确判断,为及时调整改进找准切入口。

5.善于拓展培训资源

一是师资资源。培训管理者应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应该做到每一个讲座专题,都有数名专家备选;并且,授课专家的身份是多元的,有高校专家,有中小学一线名师,有教学研究人员等。

二是基地资源。在教师培训越来越强调增强实践性的新形势下,到中小学参观考察、交流研讨、驻校研修(影子培训)等教学形式越来越多见。培训机构需要大批有特色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培训管理者手中要能掌握数量足够、特色丰富、关系融洽的一批学校。

三是信息资源。培训管理者要拥有一定信息资源。平时应关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关注当前中小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其研究成果,留心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还应注意搜集与将要实施的培训项目有关的资料,一方面作为自己学习用,另一方面提供给培训班学员作为学习参考资料。

二、培训管理者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方法

培训管理者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其培训管理经验的积累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在于培训管理者有意识地自我养成,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等方面尤其是这样。所以,培训管理者应努力加强自我修炼。

(一)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1.勤于阅读

读书使人进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充实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紧跟时代步伐。培训管理者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多思考,多提炼,积淀专业底蕴,丰富思想内涵。

2.外出参加培训

应当积极参加相关高校或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者培训,参加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专题论坛、经验交流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接触到前沿的教师培训研究成果,了解到当前培训领域的热点问题,结识教师培训界的名人专家。亦可到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或其他优秀培训机构去跟岗学习,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践研修。

3.开展调研

可以定期开展主题调研,到中小学一线了解学校教师、校长当前关注的问题,了解中小学教育和管理过程,了解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到中小学挂职锻炼。

(二)积极实践,在培训管理的过程中打磨锻炼

1.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智慧与才干的增长主要来自培训工作的实践磨炼。要积极投身培训工作实践,在承担培训项目的过程中锻炼教育智慧,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才干。经验不足的新手要向专业素养好的同行学习,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重视实践反思

要养成在实践中自觉反思的习惯,主动地对培训组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或失败的事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提炼,梳理归纳,把实践层面的感受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认识。可以采用写培训工作日记的方式,每天写一点,日久必有进步。

(三)重视交流,促进进步

1.重视与同行交流

教师培训形势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培训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培训模式与方法得到不断创新,每一个培训机构都会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多与兄弟培训机构交流,学习同行经验,了解同行的理念,了解外界的培训动态,促进自身变革。可采用与兄弟单位互访或合作开发项目等形式,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借鉴。在本单位内也应加强同事之间的工作交流。

2.重视与参训教师交流

参训教师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他们有中小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有各自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对培训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田园风光”,带来参训教师的真实呼声。多与他们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对一线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增加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的了解,帮助我们增强工作底气,有利于我们把培训工作做得更接地气。

3.重视与授课专家交流

授课专家能帮助我们增加专业知识,也能从提升培训教学效果出发给我们提出培训改进建议。与专家交流,还可以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与学术风范,有利于丰富我们的专业素养内涵和改进培训管理。

(四)追求优秀文化,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1.重视思想建设,追求优秀文化

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形势和方向,正确认识培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要能概括本单位的工作理念和特色,能用明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培训理念和指导思想,认同正确的培训价值观。要积极参与营造本单位的优秀培训文化。

2.加强同伴互助,实现共同提高

倡导同事之间合作共进,定期围绕培训工作展开内部研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形式,和团队成员一道切磋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探寻解决难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提炼规律和原理,提升管理水平。

3.开展培训科研,促进认识升华

科研能够促进我们把培训理论和培训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引领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每一个人,不管其原有基础怎样,只要能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沉下心去研究培训管理,就一定能获得更快的提升和更好的发展。可以结合工作实际选定研究专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研究,在实践中取得素材和数据,印证假说与推断,探索培训创新思路与改革办法。研究的过程是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成为某些方面“专家”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肖勇(1966-),男,重庆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e-mail) cqwuxyong@126.com。

摘要:以高校培训基地为平台,在培训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培训基地标准化、培训实施精致化和培训管理人性化等管理策略,提出了培训实施的技术要求,即按需施训、全员参与、循序渐进、动态开放、持续发展。该管理策略可以为培训工作提供指导,为高校培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高校管理;教育管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5504随着高校生源的逐年减少,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必然需要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被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单位授予某一类培训基地的任务,作为培训基地的高校,显然在服务社会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也承担着更重的责任。培训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窗口,高校优质的培训在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能为高校发展赢得口碑,为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做好培训工作离不开对科学教育管理策略的探索。开展培训教育管理策略研究能够促使培训更加科学地开展,帮助高校更有效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因此,有效探索科学的培训教育管理策略,寻求培训基地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利用培训契机推动学校战略性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培训基地不断探索、实践和解决的主题。

高校培训基地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日新月异,培训规模不同程度地稳定增长,培训管理经验日益丰富,但在培训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基地建设薄弱、管理体制混乱、制度欠缺、硬件落后、环境杂乱,培训实施过程粗糙,在课程、师资、评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培训服务中缺乏人文关怀,忽略了学员的学习和情感需求等。当前,不同的研究者针对培训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众多有参考价值的思索,但整体来看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多定位于企业的培训管理,而对高校培训管理研究欠缺,且侧重高校培训某一类项目的教育管理策略研究。因此,文章基于对高校培训管理问题的思考,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实用的管理策略,期望带给高校培训管理者更多新的启迪。

一、培训教育管理策略的内容

文章基于培训管理的实践,提出“培训基地标准化,培训实施精致化,培训管理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一)培训基地标准化

具体承办培训项目的高校,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应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迈进。

1.理顺体制

建立“上级主管部门—高校管理层—高校二级执行部门”三级培训管理体制,在协调、明确各方管理范围、职责权限、相互利益的基础上,确保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安排、集中指挥、把握方向、调控监督的管理作用,在培训项目的整体布局与设计、招标与分配、管理与监督、反馈与评估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确保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学校领导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指导培训项目的策划、设计、申报、实施、评估,明确学校各二级执行部门之间的职责,协调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为培训项目的顺利举办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培训项目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学校二级执行部门的有序组织和有效管理。二级执行部门要配备时间精力充沛、业务能力强、思维敏捷的人员组成培训实施小组,细化培训分工,强化交流合作,保障培训过程的流畅性和准确性[1]。

2.健全制度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肖勇,等高校培训教育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确保培训规范开展、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科学指导培训的进程,有效控制培训质量,使培训真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章制度的建设应贯穿培训的整个过程,如:在培训策划阶段要建立培训项目开发流程,在实施阶段建立班主任工作职责、培训教师选聘与管理制度、学员考勤与管理制度、优秀学员评选办法、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在监视测量阶段建立培训教师考核制度、培训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在持续改进阶段建立培训动态追踪制度等。力求做到涵盖全面、重点突出、规范细致、制衡有力,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培训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加强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包括培训教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培训环境建设、现代化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是顺利实施培训的物质保障,直接影响培训内容的选择与传递。现代培训中,庞大的规模、繁多的种类、多元的需求对培训质量和培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硬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硬件建设要坚持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遵循一切为培训服务的宗旨,按照正常的规划、审批、采购、验收程序完成硬件的添置;二是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实践基地,加大学员实践学习与考察的比重,提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重点做好高校食堂的硬件建设。根据培训规模划定培训食堂场地和配套用房,安装空调、电视等必备设施;四是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建立设施齐全的培训学员专用图书室,采购培训相关的图书资源供学员课外阅读。此外,还应加强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电子图书室建设,为学员汲取知识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4.美化环境

培训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形式,需要一个开放、舒适、安静、宽松的培训环境。在培训环境的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训物质环境的建设。教室环境的布置可通过“说话”的墙壁、活动的黑板和桌椅、温馨的窗帘、有生命力的花草、整洁的地板等来体现,在空调、饮水机、多媒体等设施齐备的前提下,着重做好室内各种物件与设施颜色的搭配,烘托出培训教室温暖活泼或清新淡雅的氛围。桌椅摆放可根据培训目的和授课形式,采取传统形、u形、v形、圆桌形、臂章形、环形等不同的布置方法;二是培训人文环境的建设。培训存在培训教师和参训学员2个主要群体。如何营造互动开放、平等信任的培训环境至关重要。培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为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平等开放的培训环境。 (二)培训过程精致化

培训管理应坚持以精致化建设为主线,体现培训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在培训细节和过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

1.精心设计课程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构建是影响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学员的需求和发展为基础,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前提下,完成培训主题、课程整体结构、培训具体板块的设计,突出培训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形成主题鲜明、结构合理、相互联系的整体课程体系[2];其次,以精致化思想为主导,精心斟酌每类课程版块下每门具体课程的名称、授课要点、授课教师、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实用教材等,力求培训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可用性、有效性;最后,做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搭配,结合培训具体目标合理把握两类课程的比例,避免陷入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误区。

2. 择优选聘教师

培训教师是保障培训系统运行的最主要支撑点,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优劣。在教师的选聘上,首先应坚持“择优选择、内请外聘、专兼结合”的原则,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将热爱培训事业、师德师风高、教学方式新、教学反响好、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管理者、技术能手等教师纳入培训师资库,逐渐形成适应不同培训项目类别的稳定师资团队[3];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估。采用座谈、听课的形式了解培训教师的授课现状,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评价不同培训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师绩效不同分别实施奖惩:对积极参加培训教学、学员满意度高的教师,推荐其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和学校、市级教学名师评选,绩效不理想的予以解聘,形成培训师资遴选退出优化机制;最后,做好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开展教学专题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使教师能及时了解现代培训形势,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3.及时评估

评估反馈是对培训修正、改进和完善的必要环节。 评估反馈的精致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坚持适时、及时反馈。评估反馈并非只是培训结束后的工作。在整个培训实施过程中都应坚持实时反馈,以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反馈、强化培训效果。评

估反馈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巩固培训成果的基本途径,反馈越及时,培训越顺利有效。二是坚持评估反馈的主体完整性。评估反馈不仅是对培训教师的考评,也是对管理人员、参训学员的考评。完整的评估反馈应涉及上述三大培训主要群体,通过反馈评估促进教师教学技巧的改进、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参训学员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培训管理人性化

以满足学员需求为导向,以激励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过程为目标,努力做到时时、事事、处处从学员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4]。在“以学员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关心、理解、尊重学员,深入听取学员意见,满足学员合理需求,引导学员参与培训中的民主管理与决策,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要做到培训服务的人性化建设,需要着重关注以下4个方面。

1.高效服务

高效服务重在体现培训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平衡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职、责、权,这是高效服务的基本前提[5]。发现问题后要迅速、果断、敏捷地做出反应,多方协调提出解决方案,在处理过程中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不急躁、不懈怠,确保信息畅通,坚持互相监督和定期反馈,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增强管理服务的效果。

2.细致服务

培训管理要追求细节管理与过程管理的结合,以细致化思想为主导,立足学员的需求精心策划、细致实施。在合作、融洽、积极的人际氛围熏陶下细化学员培训需求,细化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细化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人员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不折不饶的敬业精神,培养管理人员灵活的创新能力、慎密的思维能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认真做好培训过程中每个细节的衔接,确保每项工作细致入微、周到精细、尽善尽美[6]。

3.周到服务

培训服务涉及学员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服务面广,事务琐碎繁重,因此离不开周到的管理。周到服务的前提是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参训学员的内心需求,从学员的角度出发,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做学员之所需。如学习服务中培训环境的舒适创设、学习用具的供给准备、信息传播的有效调控、课程时间的合理分配等,都能体现培训服务的周到性。后勤服务中要设立培训学员餐饮供应专口,根据培训课程时间和培训学员的口味需求提供服务,强化学员住宿、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为培训顺利运行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4.微笑服务

培训基地的两大主要群体——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仪表仪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代表高校的礼仪形象。培训基地应不断提高培训两大群体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微笑作为人类交流最美丽的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培训服务中。培训教师尤其是管理人员要怀有一颗宽阔的胸襟,用微笑服务展示自信真诚、敬业爱业的良好心境。

二、技术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把握以下5个技术要求。

(一)按需施训

坚持按需培训是提高培训质量、调动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任何培训项目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实施都应以组织、岗位、学员三方需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从三方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前,培训方可通过问卷调查、网络互动、深入访谈、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受训学员的培训目的与实际需求。在需求调研、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组织、岗位、学员三方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提出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专题,精选培训内容和师资,改进培训方式。培训中,培训方应及时、定期接受来自受训委托部门和受训学员的学习反馈,根据学员的建议适当调整培训安排。

(二)全员参与 培训的实施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培训部门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高校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如学校领导的重视、指导,后勤部门的支持与服务,教务部门的教学硬件资源补充,各教学执行部门的师资选配,保卫部门的安全护航等。培训部门应加强合作意识和团对意识,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管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培训运行顺畅。

(三)循序渐进

任何一项培训的完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探索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良好的培训管理需要多方的广泛参与,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先进培训理念指导下对培训体制进行认

梳理,对培训制度进行细致完善。同时,培训师资库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逐步扩充的过程。

(四)动态开放

培训方要根据国家形势政策、受训方的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理念,理顺培训体制,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更换培训课程,加强师资建设,打破封闭、僵硬的培训状态,避免为培训而培训的资源浪费现象。

(五)持续发展

培训管理应以提高培训质量、追求培训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坚持按照策划—实施—监视测量—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模式开展培训,注重培训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培训教师考评、培训管理考评、学员返岗指导等方式,实现培训的自我完善、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7]。

三、结语

培训是高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宣传、赢得自身良性发展的重要窗口,提高高校培训质量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构建培训基地、实施精致培训、追求人的管理策略突显学校培训特色,树立培训品牌,使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期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管理者提高对高校培训的研究力度,加入探索培训教育管理策略的队伍,以实现高校与培训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向京. 培训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以国内外典型企业比较研究为视角[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19-24.

[2] 李纪海.建立目标培训管理体系[j].中国培训,2009(5):37-38.

[3]胡锐.高校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与市场创新策略[j].继续教育,2009(10):22-24.

[4]兰觉明,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策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国成人教育,2006(11):95-96.

[5]王雁茹.中小学校长培训有效管理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领雁工程”宁波市农村中学校长培训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6):44-48.

[6]吴民祥.影响校长培训工作成效的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4):68-71.

[7]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management policies of the college training

xiao yong, lan jueming, shang chunya

(college of continuous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p. r.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college training base as a platform, we presented management policies of standardization, refinement and humaniza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progress. we also proposed som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bout the training including ondemand training, allstaff participation, step by step training, opening trai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ining.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give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training base.

第5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策略要点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82-03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临时性、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估,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优化。[1]

所谓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就是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教师培训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加以应用,把教师培训任务、培训资源等整合为项目,组建项目组织,制定项目目标,依据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通过目标优化、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一、教师培训实施项目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强化责任,促进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的提高

在教师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有助于打破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培训机构行政分权管理程序繁复的弊端,简化管理层次,整合培训机构的资源,简便快捷地集中优势力量、精兵强将,形成项目管理组织。同时,由于项目组织既享有相对灵活的管理自,又肩负单独承担主要的责任和面临着外部评估压力,也促使项目管理者提高培训质量,改进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人浮于事、拖拉推诿、效率低下的管理作风。

(二)与教师培训周期短,教学、管理相对独立、个性需求明显的项目特点相适应

教师培训项目的周期一般都比较短,不同的培训主题明确、多样,培训所需要的支持条件较为复杂;不同课程、不同的学员、不同的培训教师完成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明显,因此,培训的教学、管理需要相对独立,需要有培训机构内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按照培训项目的实施所需,灵活机动地开展工作,实行个性化的管理。

(三)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实施者与管理者的一体化

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在遵守培训机构行政管理的大原则下,以项目实施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开展工作,教学设计者、教学实施者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无缝对接,项目实施者与管理者一体化,简化了管理的程序,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也排除了教师培训项目以外因素的干扰,这适应了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特点。

总之,在教师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犹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特区管理”,在遵守行政管理的基本规范和大原则下,享有一定的可控范围下的自利,资金、物资、师资、人员调配等按实际需要相对独立、自主,保证了培训的切实所需。

二、教师培训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虽然具有“特区管理”“专项管理”的性质,但不能超越管理的相关红线

虽然项目管理给予了管理者一定的“特权”,但这主要仅限于管理的“程序”、管理的“形式”上的特权,以利于快速地调配资源或进行人事、师资的安排,但不能超越国家、相关单位的行政管理制度,更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在相关的行政规章制度下进行“特区管理”或者“专项管理”。项目管理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又要与项目承办单位原有的规章制度保持充分的协调,以减少项目运行的阻力,掌握好这个尺度,是实施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

(二)制定管理的目标体系,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根据培训项目主办机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培训项目目标,并逐级分解成相应的岗位和成员目标,形成目标完成的体系,并以此作为项目资源配置、分工和授权以及薪酬、激励的依据。

(三)建立灵活、高效、有序的项目管理秩序

按照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方法,建立项目内的各种工作程序,理清管理的脉络、顺序以及所属关系,实行归口管理,如教务管理分管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师管理、教学物资计划等;教学质量监控分管教案预审、教学督查、教学总结、教学效果分析等;教学督查又负责教学信息采集、教师教学情况反馈与沟通等。只有分工协作、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工作有序才能灵活高效地开展工作。

(四)教学优先、质量为本,在培训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周到服务,倾情奉献

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中,教学要放在管理的优先地位,是其他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培训实施的核心任务所在,其他管理工作的目标要保证培训教学顺利、有效地实现;以质量为本,就是要把培训质量看成是教学管理的根本所在,以满足学员发展的需要,实现以学员发展为核心的培训价值。

在教师的培训管理中,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在符合有关程序规范的前提下,提供心对心的个性化服务,努力实现培训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零距离。

(五)对项目主持人管理自利的监放要适度

项目管理组织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其权力和责任也是临时授予的,并随培训项目的终结而结束。因此,为了保证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需要按照权责利相符的原则,对项目负责人有效、合理地授权,使项目负责人既有充分权力支配培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合理利用各相关部门的师资、设备,对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又不至于因项目负责人滥用权力,而影响其他部门正常的管理和教学活动。[2]

(六)严格按上级行政管理的规范进行财务管理;坚持财务自律,实行经费的审批、支付、账目分离管理

在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中,项目内的财务管理一般是在上级部门监管下相对独立的专项管理,项目的负责人具有财务支配的权力,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快捷的财务保障,但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出现经费使用不当、效益不高、铺张浪费甚至腐败的问题,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除了遵守上级行政管理的财务政策外,还必须在项目内实行财务自律。

财务自律的具体做法是将财务的审批、支付与账目三者分离管理。审批人(一般是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内唯一具有开支决定权的人,但不直接开支经费;支付人(一般是后勤主管,相当于兼任出纳)不能具有决定开支的权力,是经费使用的唯一支付人;经费的开支在审批人审批后,经由账目管理人员(相当于会计)进行账目登记后,再由支付人办理支付使用,账目管理人员既不直接支付经费,也无经费开支的决定权。这样在财务管理中实现分权、分工、分责,任何一项收支都须由三个人员经手办理,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规避财务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七)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要问题实行预案制度

现代教师培训项目的时间一般较短,但节奏快,教学与管理都呼唤精细化,做到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细致管理,这就要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有效掌握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要设计预案,即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也在项目的可控制范围之内,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比如,学员的安全问题,除了要有具体的安全措施外,还要设计如果出现安全问题的处置预想方案;对一些著名专家的高规格讲座,在场地、设施上也要有预设方案;再比如,在培训主讲教师的安排上,也需要预先准备一些替补主讲教师,以备个别主讲教师因故不能到岗的不时之需。

三、教师培训实施项目管理的要点

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虽然借鉴了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但由于工程管理与教师培训管理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各自也遵循着自己不同的规律。

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实施项目管理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做到以下几点:[2]

(一)创新管理方法,使项目的管理既符合行政管理的规范,又能灵活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培训机构,还大都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其本身就是保守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一个矛盾体。在长期的行政分权管理体制下,已形成了顽固的组织惰性和臃肿的管理体系。在教师培训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机制、绩效评估的机制,其本身就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挑战和创新,它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管理内部传统的组织惰性能否被有效消解,新的管理理念能否被项目外部管理环境所接纳。因为在许多时候,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观念的转变,还涉及一定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这种利益的纠葛既可能成为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力,也可能成为项目管理改革创新的桎梏。

(二)有效行使项目主持人的管理权力,促使项目的管理有序、高效

在培训机构,特别是高校培训机构传统行政分层管理的条件下,培训机构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相对固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责任和权力的边界。实施项目管理必然要求相关部门让出部分权力和利益,因此,可能也会引起相关部门的不配合或消极情绪,影响项目管理负责人权力的正常行使,这必然会影响到其对项目的管理效能和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影响培训质量。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还必须得到上级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排除项目负责人行使管理权力的障碍,提供能够有效行使管理权力的环境,促使项目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三)有效激励项目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项目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组织由于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它没有固定的责任和权力范围,也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正因为如此,随项目生而生、亡而亡的激励机制也可能使项目成员享受不到它所产生的效益,对项目成员长远一些的激励措施也可能因项目的结束而得不到落实,如此必然影响到项目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培训项目管理的质量。因此,应该在上级行政人事部门的直接参与下,制定能够关乎项目成员切身利益、长效发展,能落到实处的激励措施,使项目成员享受到积极工作带来的实惠、荣誉,从而提高项目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的教师培训面临着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到培训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再加上教师培训项目多是短期培训,时间紧,任务重,问题集中,需要项目成员既要遵守一定的规程,又要独立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寻求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培训要求。

现代的教师培训,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既是一种政府服务,也是一种社会服务,同时也是教师履职的一种职业行为,如何提高培训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适应参培教师的多元化需求,这都需要积极探索教师培训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6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有效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果实施素质教育,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能够满足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作为老师必须坚持学习新知识、拓展视野、开阔眼界。[1]因此教师要建立继续教育的观念,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一、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目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未来教师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2]初中数学教育是从小学到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初中数学教师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实施者、主导者,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是影响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二)践行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要求

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要连续不断进行的过程,终身学习成为了新时展的趋势。作为培养中国合格人才的人民教师,更要终身学习和进行终身教育,将学习贯穿于一生,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积极吸取本专业和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最新成果,增强科研能力,跟上时展的脚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这些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主动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

二、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要以敬业爱岗为核心;其次是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再次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设置多元的培训内容,但目前的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多以理论为重点,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培训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缺乏针对性。“因材施教,满足需要”是教师培训的总原则,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课程内容与教师的工作需求并不相符,导致参加培训的教师无法将培训内容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二)缺乏专业和完整的培训专家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培训体系,有些培训专家并不适合进行培训指导,完全符合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专家团队很少。许多培训机构会请当地或外地大学有名的学者指导培训,但大学中从事教师教育的专家多是研究与大学有关的内容,他们拥有的有关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因此这些培训专家在指导培训活动时都会有些力不从心,这就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导致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出现低效性。

(三)参训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有些培训机构对参训教师的管理存在漏洞,有参训教师出现迟到或早退现象,培训机构并没有记载。有管理部门对参训教师在最后结业时的评价也不完善,出现参训教师无论在培训中取得的效果如何,一般都可以得到一张“合格证书”。同时也出现有关部门对参训教师的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没有及时协调,导致有冲突,从而参训教师不能准时参加培训。没有完整的考勤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机制,必定要影响培训的效果。需要培训结构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和对接,这样才能保障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整体效果。对于参训态度不端正的教师要给予评价不合格,责令参加下一期培训。

三、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一)设置系统的培训课程

课程是培训的灵魂,培训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课程的确定上。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其他形式的培训,培训资料比较贫乏。目前市场上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书籍较多的主要是优秀教案和试题集,能够提升教师素质的书籍较少。骨干教师培训往往也是使用研究生课程,理论性极强,与教育实际严重脱节。有关部门应该大力鼓励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发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目标,涉及的课程应该包括:数学教育哲学、数学课程研究及其发展、数学学习和教学研究、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数学教育的现代研究、数学史、数学教育史、数学思想史、数学竞赛学、数学方法论、数学建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包括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数学命题研究、数学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脑科学与教育、学校生活与儿童的健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等。这些课程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师的教龄分阶段开展,并且按照必修、选修方式进行学习,不强制要求教师学习以上所有课程。

(二)加强培训专家授课质量监督

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由培训专家的水平直接决定。相关机构和部门在推选培训专家时要综合考查其能力水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等。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对培训专家进行监督,对培训专家的培训效果、培训目标要进行调查。对培训专家的课程内容、教学课件等要把关和及时收集。从而避免培训专家使培训流于形式,避免应付式地为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培训结束后要马上请参训教师对培训专家进行评价,评选出有责任和有能力的培训专家,并作为有关部门以后推选培训专家的重要依据。而对于优秀的培训专家则要进行适当的表彰,颁发证书,树立正面形象。

(三)实施科学的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包括对培训专家的评价、对参训教师的评价、专家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对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评价。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培训评价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将对培训起不到促进和监督作用。培训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进行培训评价可以避免和纠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从而可以通过改进培训策略,调整培训形式和内容,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培训评价可以使培训专家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状况和培训效果,为将来的教师培训积累经验。培训评价也可以使参训教师及时反馈培训过程状况和最终效果,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评价,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落实培训经费和规范培训管理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是中学得以稳步发展的保障,对促进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对于培训经费的合理运用和完善培训管理是实现整个中学教师培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国家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是为了使教师培训活动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分派到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经费应当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设置课程和聘请培训专家,这也不是说就不关注参加培训教师的日常生活费用,要将特定的费用用到适当的地方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在规范使用培训经费的同时,还要制定培训管理制度,这不仅是整个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培训,它必须要求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事先确定管理流程,如训前要调查参训教师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及时进行训后考察等系列流程。

四、结语

总之,作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素质、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训在新课改背景下意义重大,同时也给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中,既要关注教师的培训需求及特点,更要以发展的眼光、依据成人学习规律及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系统制定培训策略,将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整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7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普遍开展,不仅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出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利用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开出了过去没有条件开设的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把大城市的教学方法与偏僻乡村的孩子紧紧地联系起来。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既真切而又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1 部分学校农远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几“怕”:其一,一些学校管理者“怕”用坏设备,而学校的设备维护力量又不够,送到外面维修既费时又费力,给学校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宁可少用或者不用;其二,部分学校“怕”教师随便使用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采用“审批”的手段,教师们由此感到“设备的开放性不够”,使用程序比较“麻烦”而放弃尝试;其三,部分学校特别是村小,“怕”设备被盗或者由于教室里没有电而将设备放置他处;更有些学校的农远设备“掌控”在学校少数人手里,甚至将设备放在办公室或个人家里,教师不容易接触到这些农远设备。

1.2 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严重不配套”。据了解,目前通过卫星传输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依据两个版本:人教社出版的义务版和实验版。而我们在学校见到的教材除了以上两种版本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选用的教材“不配套”的是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个客观原因;二是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师接触农远资源库的机会不多,对资源库的了解很有限,这是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

1.3 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管而不理的问题突出。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管理的具体业务部门是县电教中心,原有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懂设备维护技术的人并不多;而农村中小学远程项目实施的时间短面积大,县电教馆在原有业务及工作不变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农远点多面广的管理及技术支持,却没有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两方面有所增加,造成电教馆对农远设备“管”而没有能力“理”的现象发生。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2.1 加强引导,创造氛围,转换教师角色

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重视是保障远程教育实施的前提。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的,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教学,那就谈不上远程教育了,所以要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角色必须从教材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推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的;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第8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探索新的适合当地实际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与职称评聘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没有高度凸显,致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太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数为通识培训,专业性不是太强,致使培训的实效性不太强;培训机构人员自身参加更高机构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致使知识老化,素质不全面,很不能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新要求,参训教师意见比较大;培训内容没有“自助餐”式的可选择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参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农村中小学由于编制太紧,“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小规模学校更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请假,更不用谈丢下学生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了,即使有参加培训的可能,(由于丢下本班学生委托给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纪律不出乱子,受托者还有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训课堂,而心却在学生身上,就怕学生出点问题,至于班上学生教学任务的耽误等,也只能等培训回来后补课了,很难将全部心思花在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上;正常的节假日他们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处理家务,如搞搞卫生、洗洗衣服、干干农活等,这样就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何况正常的节假日休息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常的权力,相对于学期中间的指派性参训活动,他们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选择参加于假期里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虽然从心眼里来说是不得已而选择这个时间段的培训(虽然参训要牺牲许多家庭事务时间,但却没有牺牲自己所带班级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中学学区没有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无规划,选人乱指派,哪位教师应该参加培训心中无数,尤其对上面分派的参训人数随口分解,不能照顾即将参加职称评聘的教师;有些学区学校对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积极的科学管理,例如,督促参训教师拓展延伸作业的完成,反而委托许多无关的其他事务要求等。

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本职工作,结合前述现状,特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教育行政职能,既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探索不断提高培训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

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教育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然后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再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认同。

三、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

对培训者进行提高培训,建立培训竞争上岗制度。培训单位应面向社会,从有教育教学经验又愿意为继续教育培训做工作的一线校长及教师队伍中聘请兼职培训教师建立地方培训专家库,适时组织学习参观培训,分解培训专题,平日备课,到时积极上阵。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要从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培训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

五、探索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培训机构”模式。对此必须不断改进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新模式。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创设集中培训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创建民主对话的继续教育培训气氛;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丰富培训资源。

七、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机构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在坚持统一培训的前提下,提倡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引导他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和监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第9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培训 弹性培训制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师培训实践中,随着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饼干”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转型的初见成效,高职院校中逐渐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与不同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诸如新任教师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培训模式、“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等。以上培训模式主要是以解决或落实在职教师存有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为目标而实施的培训,在当前院校培训投入较小、教师个人培训需求差异化较大的情况下很难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1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培训制提出的背景

1.1 院校年度培训计划难定,培训投入进退维谷。目前高职院校的培训计划是不够完善的,大多不是根据个人培训需求、学院教育教学要求按年度制定计划。因为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临时接到一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培训任务,规定培训内容、规定送培学员人数、规定培训费用,这些任务无法在上一年度纳入培训计划;教育部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一般都没有提前公告计划,有的也只是在5、6月份公布当年暑期培训计划;有些合作企业、教学软件及设备的供应商提供一些与实践相关的培训机会,时间、人数、费用不确定。以上情况加大了院校提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难度,没有较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投入进退维谷。

1.2 教师对学院组织的培训满意度差。学院组织的培训多数项目是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安排,部分是上级部门组织强行摊派,部分是教学分院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竞赛要求等寻找相关项目推荐教师参培,少部分是教师个人接到会议培训邀请函获得学院批准,培训受众面小、培训内容重合度高、培训形式单一,教师满意度差。

1.3 组织培训目标和个人培训目标不完全兼容。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引导下,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打造“师德高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个人培训目标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设定的,教师个人职业规划较典型的是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依此而制定的培训计划更倾向科研能力提升,有校外兼职打算的教师还会关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水平证书的取证培训。两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组织强调的培训个人看不到近期收益不乐意参加,个人想要的培训组织认为个人收益多应该个人买单。

1.4 个人对学院培训规划没有主动参与意识。由于一直以来学院的培训规划都呈不明朗、不稳定、不连续的状态,没有要求教师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个人对组织要求的培训就潦草应付,对自己需要的培训另外自己买单,造成学院培训工作效率低下、效果平平。

2 高职院校弹性培训制释义

教师可以从学院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培训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参加的项目。弹性培训制强调教师依照自己的需求,个人拥有“专属的”培训组合。另外,弹性培训制非常强调“个人参与”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个人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项目。这个“一定范围”通常学院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绩效水平、教龄或专业定向等因素来设定培训组合和组合限额。

3 弹性培训制的基本操作

3.1 重视教师发展,从人员、资金上保证对培训的投入。随着中央到地方对高职师资培训的重视,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纷纷成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在这种大环境下,学院首先应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最好能固定学院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作培训基金,设定固定岗位、配备专人进行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

3.2 兼顾学院和个人发展需要设计“培训套餐”。根据谁受益谁投资、共同受益学院主要投资、不确定收益学院投资的原则,设计包含固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培训套餐”。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项目可以作为校本培训列入必选的固定项目,①教育教学法、②校内实践能力提升训练、③企业顶岗锻炼、④专业建设相关培训、⑤课程建设相关培训、⑥技能竞赛相关培训、⑦相关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取证培训、⑧科研能力提升相关培训、⑨学历提升进修、⑩学习考察等项目可以列入自选项目。固定项目先算出总预算再按参培人数算出个人预算,自选项目根据往年项目执行情况确定预算(取证类培训、学历提升培训费用预算可以根据受益原则减半),所有套餐项目都设定项目学时。

3.3 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类,设置“用餐条件”。学院在设置“用餐条件”前需对学院可投入的年度培训预算做到心中有底,再对师资情况做一次盘点,按以下类别列出名单: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兼任校内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专职实训教师、没有相关职业中级以上技能水平证书的任课教师、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未取得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院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年度绩效考核末等。学院可以对应以上分类设定必须完成的培训学时、消费限额、必修项目、可选范围,对承办培训的机构资质做出要求,消费限额以内选定培训项目可以自购学习材料自学,根据提交学习材料酌情折合学时,但自学费用不能超过批准限额的30%,在个人套餐总体预算不超支的前提下,子项目预算可以互补使用。

3.4 简化操作程序,严格效果评估。学院可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选定当年培训套餐,一次性审批后在教学分院、学院培训管理部门、分管院领导处备案,培训预算款以往来账的形式预付给个人。教师培训工作原则上安排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要求11月底前完成。每年12月进行培训相关材料检查、当期效果评估、培训预付款结算等工作,当年培训预算往来账结零。学院严格培训效果评估,对照个人申请培训项目的承诺目标,不达标者或提交材料不合格者自费相关培训项目。

3.5 健全培训档案,关联绩效考核。实行弹性培训制要求建立健全个人培训档案,便于长期跟踪个人绩效改进情况与培训实施的关联。针对绩效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个人进行培训项目选择,比较培训项目完成前后绩效表现,评估个人培训效果、评价相关培训组织资质,作为下一轮工作改进的依据。当期培训的个人完成情况要纳入学院个人绩效考核体系,在当期进行考核奖惩。

4 高职院校实行教师弹性培训制的意义

实施弹性培训制有很多优点。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弹性培训制兼容了组织培训需求和个人培训需求,从而提高了培训计划的适应性,从制度上提高了教师培训满意度;其次,这种制度的实施给出教师培训限额和每项培训的金额,这样就会促使个人更加注意自己的选择,从而提高个人培训计划的质量,同时还会提升教师的公平感;再次,套餐计划给名师、带头人、骨干教师更宽松的选择范围、更高的培训预算,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最后,学院可以一改对培训工作不明不白消费的现状,可以控制培训预算,可以对每个培训项目投入和收益(相应学生评价、竞赛获奖、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改善等)情况进行投资分析,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教师弹性培训制在操作上也有一些缺点:实施初期可能导致行政费用的上升;培训管理人员协调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大、工作量很大;教师因对培训制度了解不够,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固定项目和上级分派项目控制不好,会造成培训成本的增加。一般来说,实行一项新的制度比沿用老制度要难得多,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还有很多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的非系统性缺陷。但是,教师弹性培训制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推进措施,作为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顺应了当今强化高职教师师资培养的潮流,在有效控制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兼顾了组织培训目标和教师个性化需求,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双赢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卫哲等.融教学实践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与方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

[2]曲中林.“巡培团”教师培训模式的构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1(05).

[3]吴强.基于教师专业化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