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雨水回收利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

第1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利用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rainwater to use a variety of ways, can use directly, also can use indirec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The rain 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深圳市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水资源匮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水环境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圳市城市的发展,大量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的降水入渗量大大减少,雨洪峰值增加,汇流时间缩短,导致城市洪水危害加剧,内涝灾害频发;与此同时还导致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和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环境危害。针对深圳市所面临的严重水危机,深圳市政府四届八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了《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即 2008年3月12日签发的深圳市人民政府第183号令,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包含用水节水评估报告内容,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屋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或者收集利用;人行道、步行街、广场、庭院等地面的铺装,应当设计建设透水地面或者采取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绿地应当设计、建设雨水滞留设施,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须低于周围地面。

二、雨水回用的主要方式:

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有多种方式。可直接利用,也可间接利用。在许多情况下,由于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雨水间接利用往往成为首选的利用方案。

1、雨水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的用途一般首先考虑绿化、冲洗道路、停车场、洗车、景观用水、杂用水等,有条件时还可作为洗衣、冷却循环、冲厕等补充用水。雨水直接利用的净化工艺主要根据径流雨水的水质、水量和雨水处理后所要达到的程度而定。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消防、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均应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城镇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指标要求;景观环境用水应满足《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水质》(GB/T18921-2002)指标要求;渗透应满足地下水人工回灌水质控制标准等。雨水利用系统一般包括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装置、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或渗透。2、雨水间接利用(渗透)雨水渗透是既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也是一种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包括减少径流雨水量,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地面沉降,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等。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等条件下雨水渗透技术会受到限制。

雨水利用系统包括截污、初期雨水弃流、收集、贮存、净化、消毒、循环等措施。

三、深圳某花园(下称A花园)与周边楼盘的现状:

A花园在环评报告水污染源部分,明确写明了“本项目有雨水收集系统,建立地下水池,收集的雨水作绿化用水”;其辖区环保委在环保批文中明确要求逐项落实环评报告所提的各项环保措施。所以按照政府的政策、批示,该花园的雨水回用必须要做。

虽然雨水收集利用的流程并不复杂,但深圳地区住宅小区雨水的收集范围,水处理的规模、深度,水处理的工艺选型尚无可参考的楼盘。如果考虑雨水收集利用,需要储存雨水的容积,就要占用设备房、车位的面积。如果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暴雨,短时间之内,雨水流量很大,收集雨水再利用不但不节能,反而有危险性。A花园所在片区还属于填海区,地下水位较高,并且整个景观园林位于地下室顶部。

政府下令之后,相关部门的配套工作没有跟上,存在水务局、水务集团、环保委界限不清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本人联络、走访了多方人员,以了解整个深圳地区,以及该花园雨水回收利用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对周边楼盘B花园进行了实地考察,情况A花园略有不同。项目初期,B花园也根据《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设计了雨水回用系统,但是因为属于西部通道沿线项目,未进行环保报批,仅对环评报告进行了公示,所以对雨水回用没有硬性要求,考虑到经济、安全等因素,B花园并未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四、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工艺流程:

专业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相同,处理工艺也并不复杂,详见下图:

五、以A花园现有条件为例,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各方面分析:

1、选取合理位置:雨水回收系统中,机房需要占用地下室车位,约为3个车位的面积。本着节约地下车位面积的原则,斟酌再三,考虑在地下室边线与红线之间放置雨水储水池,如下图:

2、预计回收雨量:

如果雨水回收太多,占用太多有用面积,不太经济,所以考虑回收10天的绿化用水,用水量可按照20立方/天计算。遇到干旱的季节,依靠洁净的自来水作为补充。

3、整个系统投资费用估算如下:

4、雨水回用系统后续维护费用:

主要维护费用为电费、污水泵房工人工资福利费、药剂费等,大约2万/年。

六、结论:

第2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雨水;城市;收集模式;处理技术

1 城市雨水的收集处理现状

1.1 城市雨水的特点

城市雨水的处理涉及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因为城市拥有密集的建筑群、复杂的道路网,在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这些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才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从而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效果。对于城市的雨水利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新建建筑区的雨水收集利用。因为建筑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小区雨水资源实行回收利用,可以实现雨水的就地利用,有效缓解城市管网的供水压力。而目前所讲的建筑区雨水收集,主要是对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因为屋面相较于路面来说回收雨水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建筑区内建筑屋面的雨水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城市雨水利用的关注重点。

1.2 城市雨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城市系统的发展和建设起步较晚,在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中一个具体的体现就是,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尚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框架进行指导。尽管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已经开始对城市雨水进行科学的收集和处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而收效甚微。还有很大一部分城市的雨水利用仅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甚至是空白阶段。而国外很多城市在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绩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我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想要朝着国际化的水平靠拢,彻底实现产业化和规范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对城市雨水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不够。各个城市对雨水再回收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同,就会导致进行不一样的资金投入。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在城市集雨系统上的资金投入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实际的收集处理技术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城市雨水收集工作的成效。

2 城市雨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的研究

2.1 城市雨水收集模式分析

在选取不同城市的雨水收集模式的r候,必须充分考虑到相关的制约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回用雨水的雨量。如果一个地区在先进设备的帮助下,采集到的有效雨水量仍然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那么雨水收集处理运行系统就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亏损,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就不必要对该地区的城市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了。而在有效集水量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则应该积极制定该地区的城市雨水回收计划。但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小区或建筑物,如果施工成本过高或可收集规模过小,则相对来说不具有经济适用性。而对于一些新建的建筑区,则应该加强雨水采集设施的建设,从设计的合理性上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效率,以同时实现雨水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用雨水的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降雨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多少都会对回用雨水的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城市降雨量的多少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数据,且很难对其进行控制。而城市中适合进行雨水收集的面积大小以及收集系统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回用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加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科学性也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良好的建筑屋顶集水系数,在扣除雨水渗漏、蒸发等损失的情况下,还应该达到0.8左右才是合理的。

在雨水的收集方面,城市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选用哪一种方式应根据当地缺水情况、降雨量季节变化情况、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对于年降雨量小于400mm的城市,雨水利用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而对于年降雨量大于400mm的地区,雨水利用宜采用收集回用系统。因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较小,所以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优先考虑的水源。回用雨水宜设弃流设施,以便将污染严重的初期径流雨水及时排除,以有效减轻后续水质净化处理设施的负荷。就雨水回用设施的规模来说,回用管网的最高日用水量,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总量的40%,这相当于平均日耗水量不小于日雨水设计总量的30%。雨水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其有效容积不宜小于1~2年的日雨水设计总量(雨水总量应扣除设计初期雨水弃流量),这是确保日雨水设计总量无流失的最小容积。

2.2 城市雨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常规的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后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在工艺流程的选择中,需充分考虑降雨的随机性、雨水水源的不稳定性以及雨水储存设施的闲置等因素。

微生态滤床技术是上世纪7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和常规的生化处理比较,微生态滤床具有可生化性强,氮、磷去除能力高,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微生态滤床由水生景观植物和生态基质层两大系统组成,利用两大系统共同营造的生态净化空间,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因素并放大功效,使水净化工艺达到最大化。该技术运作的核心是对有氧区域的尺寸和数量的管理。通过选择不同的基质和根系,处理过程中的有氧或无氧反应会得到合理利用,提高处理效率。

微生态滤床技术相对常规生化处理,具有如下优势:(1)蓄水池与清水池合建。避免了常规工艺中,蓄水池和清水池分隔,在贮水时间超过4天后,水池内产生藻类等水体变质的情况。(2)不投加任何化工药剂也不投加微生物,营造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没有二次污染。(3)不需要更换填料,机电设备只有一台水泵,没有曝气等其他设备。(4)自动化控制,无需专人值守,日常维护成本低。(5)使用寿命高达30年以上。(6)整个微生态滤床系统不含泥土,而且表面干燥可行走,与周边景观融合度高,更加契合雨水回收绿色环保的主题。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在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环境,对系统方案进行合理选择,保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第3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减碳;核算

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92.29亿吨,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3,是世界上碳排放增量最大的国家[1]。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承诺我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建筑行业已成为全球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排放了约40%的温室气体,且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3]。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占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比例超过40%。2000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CO2排放量从2.891亿吨攀升至8.91亿吨[4]。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展了社区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例如,黄建等对苏州一个新建社区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核算内容为建筑能耗、交通、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四大系统在使用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方案[5]。陈莎等对北京既有社区的能源消耗(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废弃物和绿地碳汇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6]。但是CarbonReductionPotentialAssessmentofOldResidentialTransformation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评估较少有研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进行量化评估。结合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在改造中增加低碳化目标并评估其减碳潜力,将对城市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对老旧小区既有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和技术措施的减碳潜力进行核算,核算清单如图1所示。首先从景观绿化、建筑单体、水资源、固废物和基础配套五个方面对老旧小区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掌握老旧小区的碳排放现状。接下来,根据现场调研提出适用于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的技术措施,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技术措施实施后可能实现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施加减碳措施所增加的物化阶段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材生产、运输、施工)、拆除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和所能降低的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Approach)进行核算,排放因子法是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7]。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与相对应的排放因子相乘得到。核算公式如下所示:E=∑Q×EF(1)其中,E为CO2排放量;Q为活动水平,活动水平数据量化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如居民生活电耗、气耗、水耗、绿地面积、焚烧处理的废弃物量等,该数据将通过实地调研进行采集;EF为排放因子,即每一单位活动水平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例如:kgCO2/kWh,kgCO2/m2草地面积等。各个阶段的具体核算公式和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主要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8];部分碳排放因子来源于相关文献[9-12]。

2案例计算

2.1案例概况

研究选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和睦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和睦新村建造于1988年,共有54幢住宅,现有3566户居民,建筑面积17万m2。以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参照,该小区的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

2.2既有使用阶段的核算

本案例既有使用阶段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见表1。通过对住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取居住建筑内部的电耗、气耗和水耗,共计咨询了64户;其他公共区域的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总平面图、实地调研、咨询社区管理部门和参考行业统计值进行确定。按照所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核算,得到本案例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如图3所示。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为9721tCO2/年,单位建筑面积排放57.18kgCO2/(m2·年),人均碳排放为1155.1kgCO2/年。其中景观绿化碳汇抵消了-3.29%的排放;建筑单体耗能产生碳排放占比最高(84.17%),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10.20%),水资源和基础配套的碳排放分别占8.62%和0.30%。从各活动水平的碳排放来看,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是居住建筑电耗、气耗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为生活垃圾)。

2.3减碳措施的核算

对该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可以实施的改造措施包括建筑单体层面的节能灯具更换、太阳能光伏利用、屋面保温增设;水资源方面的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回收利用;固废物方面的垃圾回收处理和基础配套层面的节能路灯更换。2.3.1分项核算(1)建筑单体(a)更换节能灯具老旧小区内的单元楼道内灯具光源还存在白炽灯的使用,更换为LED节能高效光源能够降低能耗。假设原本为12W的灯具,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更换为自动感应节能灯具,功率为6W,日工作时长缩短为6小时。则每年能够节约电耗34MWh。考虑灯具的生产和拆除所产生的排放,案例更换节能灯具的碳排放影响如表2所示,合计能够降低384.5tCO2,拆除阶段的碳减排来源于建材的回收利用。(b)太阳能光伏增设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对于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巨大价值[1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推广建筑光伏系统提供了机遇[14]。假设屋面光伏可利用系数取0.5[15],铺设发电效率为15%的单晶硅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损失效率为25%[8],则使用阶段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2)式中,Epv——光伏系统发电量(kWh);I——光伏电池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kWh/m2);KE——光伏电池发电效率(%);ε——光伏系统损失效率(%);Ap——光伏系统面积(m2)。根据相关研究[16],1m2光伏组件在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产生160.86kgCO2和4.93kgCO2的碳排放,拆除阶段的碳排放为-9.88kgCO2。该小区的屋顶建筑面积合计为32684m2,经核算,案例增设屋面太阳能光伏的碳排放影响如表3所示。该项措施在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比较高,但使用阶段的减碳效益也更加显著,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17867.9tCO2。(c)屋面保温增设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能耗损失严重。增设屋面保温将对住宅供暖、空调能耗产生较好的效益。根据相关研究,若既有住宅建筑的屋面增设40mm厚挤塑聚苯板(XPS),采暖制冷能耗能够降低12%左右[17,18]。基于此,若在案例小区的改造中,增设所有居住建筑的屋面保温,将能够取得很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核算结果如表4所示,实现生命周期碳减排4340.4tCO2。(2)水资源(a)雨污分流改造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大多为雨污合流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低下,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19]。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合流至污水处理厂时雨水处理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案例需要改造管网9000m,开挖、移除土方4648m3,回填764m3,当地年降水量1378.5mm。改造施工工艺,即开挖、移除土方和填土碾压平整的碳排放因子分别为1.05kgCO2/m3和0.99kgCO2/m3。经核算,案例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368.6tCO2,见表5。(b)屋面雨水回用浙江省降水量较为充沛,具备雨水回用条件。此外雨水资源化还能提高城市的雨洪调节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小区屋面雨水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小,并且可借助檐沟、雨落管直接收集利用[20],在雨水路径的末端增设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收集回用雨水,可以用于小区内绿化及路面浇洒[21]。雨水回用的计算方法如下[22]:(3)式中,Wya为雨水年径流量(m3);Ψc为径流系数,下垫面为硬质屋面,取0.9;ha为常年降雨厚度(mm);F为计算汇水面积(hm3)。根据计算,案例的蓄水池容积为215m3,采用混凝土浇筑;年雨水回收利用量为23350m3。计算得到案例中增设雨水回用系统后的碳排放影响如表6所示,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能够降低112.1tCO2,考虑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最终实现减碳量为84.5tCO2。(3)垃圾回收利用小区内垃圾收集较为杂乱,且垃圾收集点破旧,垃圾桶放在外面供居民投放,管理不佳。如果能够增加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严格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规范垃圾处理点,将能够提高小区内垃圾回收率,降低垃圾处理能耗。对案例小区内的23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进行更新,预计消耗主要建材包括混凝土12.7m3,混凝土砖7.3m3,页岩砖14.0m3。预计实施改造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能够提升14.53%。核算结果如表7所示,该措施在生命周期能够实现2294.3tCO2的减碳量。2.3.2综合碳减排效益六项技术措施在本案例小区产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如图4所示。屋面太阳能光伏增设能实现非常可观的减碳效果,超过17000tCO2,其次是屋面保温增设和垃圾回收利用,实现减碳量超过2000tCO2,更换节能灯具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减碳量约400tCO2,屋顶雨水回用实现的减碳量相对较少。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案例小区在实施这六项减碳技术后共能实现碳排放降低25340.2tCO2,措施在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产生了2518.6tCO2。碳减排效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单体的减碳(22592.8tCO2),其次是固废物,减少2294.3tCO2,水资源方面共实现了453.1tCO2的减碳量。案例小区实施这六项减碳措施后平均每年能够降低碳排放1563.8tCO2,减碳率能够达到16.3%。

结语

第4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雨水利用;利用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310-02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贫水状况将达到高峰。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节流、开源,已越来越受到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在这些思路中,人们普遍注意的是污水回用,却忽略了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雨水资源。雨水回用不仅是水资源开源、节流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水污染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1 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早期快速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建筑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其经验和方法对于中国不无借鉴意义。

1.1美国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办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地区的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广泛利用雨水进行草地灌溉和冲洗。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其他重要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1.2中国我国建筑雨水利用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建筑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于90年展起来。但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市开展的步伐较快。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于2000年开始启动i北京市政设计院开始立项编制雨水利用设计指南;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年12月1日)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等。

2 建筑雨水资源回收

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或灌溉绿地等。

2.1雨水的收集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有三种方式:①建筑物屋顶绿化,雨水应该集中引入绿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②地面绿化的庭院、广场、人行道等,应该首先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或储水设施中;③地面是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应该结合沿线绿化灌溉建设雨水利用设施。此外,居民小区也将安装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洗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水费。

2.2雨水的处理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好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平均约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这些设备的组合与处理容量需在经济与集水区条件考虑下来调整其大小。处理方法与装置则主要取决于:①集水方式;②雨水取用目的与处理水质的目标;③收集面积与雨水流量;④建设计划与相关的条件;⑤经济能力与管理维护条件。

屋顶集水一般以下述程序来处理所收集的雨水:

集水筛选沉淀砂滤停留槽消毒(视情况而定)处理水槽(供水槽)

雨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有筛网槽以及两个沉淀槽。沉淀槽下方则设有清洗排泥管,用来方便槽底淤泥的清洗排除,维持沉淀槽的循环使用。

2.3雨水的供应雨水的使用,在未经过妥善处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议用于替代不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如卫生用水、浇灌花木等)为主。也可将所收集下来的雨水,经处理与储存的过程后,用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顶楼的水塔,供厕所的冲洗使用。另外,如与人接触的用水,仍以自来水供应。雨水除了可以作为街厕口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

通常利用雨水贮留渗透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建筑物、运动场和道路等。雨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结合降水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雨水渗透利用方案,设计出一种从“高花坛”、“低绿地”到“浅沟渗渠渗透”逐级下渗雨水的利用模式。采用的渗透设施有渗透池、渗透管、渗透井、透水性铺盖、浸透侧沟、调节池和绿地等。还可直接在城市一些的建筑物上设计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植树、洗车、冲洗厕所和冷却水补给等。某雨水回收利用示意图见图3。

3 发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法规政策,用水体制还不完善,虽然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发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它对缓解北方缺水城市的用水矛盾起不到根本改善的作用。同时,人们目前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大力加强雨水收集的宣传工作。具体来说,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我国目前的水法还不够完善,它对于雨水的利用规定不够详细,没有提出明确的实施细则和目标措施,在现行的水资源评价中,也忽略了雨水的作用,只把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看待,同时,政府缺乏相应的雨水利用奖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们利用雨水资源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在政策上加以相应完善,组织好我们的奖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2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技资金投入目前,民众对建筑雨水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他们还把雨水当做一种有害的东西,认为它会增大建筑排水管网的负担、危害建筑防洪安全。殊不知,将建筑的雨水资源化,不仅可以降低人们对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赖性,还能减轻建筑防洪压力,缓解建筑用水紧张的局面。同时,在政府这一方面,对雨水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科技投入,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我国的雨水利用研究还停滞在起步阶段。

3.3现有城市小区布局限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发展我国现有城市小区布局对雨水收集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妨碍雨水收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均雨水利用量比低层建筑减少。高层建筑物的项部狭小,造成雨水收集面有限,雨水收集困难;区内的绿地大部分都是高于不透水的硬化地面,这样就造成了雨水不易渗透,收集起来比较困难,利用绿地作为雨水的下渗途径还需要改造:目前大部分小区的楼顶覆盖滞水系数特别大,主要是采用油毡和沥青一类的具有化学污染性的材料。

4 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关于雨水利用的各项政策法规,把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看待,消除把雨洪资源看成是城市一大危害观点,把雨水利用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利用雨水可享受环保优惠政策的激励机制,对于发展雨水收集回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居民区或单位,应免征其防洪费和水污染费等费用。由政府出台相关雨水利用建筑的管理办法,明确今后的小区建设和建筑物设计要服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需要;对于已建成的小区或单位,采用政府投资、地方集资和用户投入的办法进行改造。在雨水利用研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程度。要加大雨水收集回用的宣传教育,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

5 结束语

随着全国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雨水利用正朝着一个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的方向发展,就目前情况看,建筑雨水利用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大家所认识,雨水的收集利用、设备生产等各方面工作正在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它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建筑雨水应用早已被当做一个成熟的产业来发展,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建筑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出了一份力,值得我们长期来发展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

[1]陈卫,孙全文,孙慧.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及其生态保护[J]中国给水排水,2000,5(6):26-27

[2]汪慧贞,车武,胡家骏.浅议城市雨水渗透[J]给水排水2001,27(2):4-7

[3]尉永平,张国祥.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综述[J]山西水利科技1997,(2):51-54.[4](德)赫伯特・德菜塞特尔,等.德国生态水景设计[J]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57-57

[4]张书函,丁跃元,陈建刚.德国的雨水收集利用和调控技术[J]北京水利,2002,(3):39-41

[5]那燕.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经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2):25-30

[6]邓风,陈卫.南京住宅小区雨水回用方案技术经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104-106

[7]宋进喜,宋令勇,何艳芬,张琳.区域性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7-20

[8]陈顺霞,陈永青.浅谈绿色建筑雨水回收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9(11 21-25

[9]宋志斌,黄明君,马建军.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冰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6(5):66-68

[10]王铁铭,杜义.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2):91-92

[11]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89-90

[12]胡继连,葛颜祥,李春芳.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7(1):34-38.

[13]徐航,何晶晶,宗兵年.城市雨水的“防洪、减污、回用”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01,6(2):50-58

[14]王波,崔玲.从“资源视角”论城市雨水利用[J]城市问题,2003,4(3):50-53

第5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技术;前景;建议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由于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降水条件。例如,在大都市中,几乎所有气候要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地表上的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吧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引起机械湍流,同时城市作为热源可导致热湍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工排水系统的完善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迅速排泄,导致局部蒸发量大为减少,市区内的绝对湿度下降。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植被减少或破坏,城市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左右,采用屋面可以吸收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改善城市水环境。将雨水从屋顶收集后,通过重力管道过滤,然后雨水通过稳定的进口流入储水池,处理后由泵送至各用水点,根据区域的要求和具体项目条件,可用于补充地下水、绿化、冲洗道路、停车场、洗车、景观用水、建筑工地等杂用水,有条件的还可作为洗衣、冷却循环、冲厕和消防的补充水源。

2、路面雨水收集利用

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可以采用雨水管、雨水暗渠、雨水明渠等方式。水体附近汇集面的雨水也可以利用地形通过地表面向水体汇集。

利用道路两侧的低绿地或有植被的自然排水浅沟,是一种有效的路面雨水收集截污系统。雨水浅沟通过一定的坡度和断面自然排水,表层植被能拦截部分颗粒物,小雨或初期雨水会部分自然下渗,是收集的径流雨水水质沿途可以改善。但受地面坡度的限制,还涉及到与园林绿化和道路等的关系;浅沟的宽度、深度往往受到美观、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所负担的排水面积会受到限制;可收集的雨水水量也会相应减少。

3、雨水渗透系统利用技术

利用各种人工设施强化雨水渗透是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径,雨水渗透设施主要有渗透集水井、渗透性铺装、渗透管、渗透沟、渗透池等。研究表明,渗透设施涵养地下水、抑制暴雨径流的作用十分

显著。

渗水地面分为天然深水地面和人工渗水地面。前者以绿地为主。人工透水地面是人工铺设的透水性地面,如多孔沥青地面、碎石地面和草坪砖地面等,多铺设在道路两侧的透水人行道、停车场等。其主要优点是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预处理要求低,技术简单;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所限,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入就地消纳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要求有较高的绿化率。可以通过改造或设计成低势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环境。低势绿地的缺点是渗透流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雨水中如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悬浮物,会影响绿地的质量和渗透性能。还需要和园林景观设计密切配合。

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种植草坪的洼地对雨水不仅有调蓄作用,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渗水池塘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比洼地深的雨水滞蓄和入渗设施,其周围一般种植树木,也有较好的观景效果。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应纳入雨水规划。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择雨水利用系统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考虑城市和小区环境、生态和美学、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力求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玉. 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6).

[2]李程.浅谈我国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能源与环境,2010(5).

[3]张晶.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4.

[4]曹秀芹,车武.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2002(1).

作者简介

第6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水量平衡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和制约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雨水回用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雨水回收利用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和建设费用、维护城市水循环的生态平衡[1]。但目前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和水量平衡计算存在一些的问题,为此,通过对上海市某建筑小区雨水利用进行实例计算分析,为南方地区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1 雨水收集

1.1雨水回用的优势及途径

雨水是优质水源: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经过简单去除即可达到杂用水标准,是优质的杂用水水源[2]。

雨水易于收集:雨水的收集不需要增加集水管道的投资,可利用原有的雨水排水管道,在雨水排水管的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构筑物即可。

处理工艺较简单:雨水水质受地面污染程度、下垫面与屋面材料、降雨量、降雨历时、大气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据资料介绍,初期雨水中CODcr 有时可达1000 mg/L左右,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指标较低。初期雨水排放过后,雨水的主要水质指标CODcr 仅有50mg/L~100mg/L,适宜于物化为主的处理工艺[3-5]。

1.2 气候条件

项目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取上海市的逐月降雨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表1是上海市1961-1990年降雨量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

则上海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mm,平均降雨天数为94天。综上分析,从气候条件来看,本项目雨水收集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3 雨水量计算

雨水汇水面积及雨水量见表2。

2 水量平衡计算

2.1雨水利用量

(1)绿化浇灌用水。

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冷季一级养护用水0.50m3/(m2・a)计算。用处理后雨水浇洒的绿化面积为9433m2。1、2月及12月份气温较低,草坪处于休眠期,不进行浇洒,另除去降雨天数外每天进行绿地浇洒,则浇灌天数为199天,则年用水量约4717m3。

(2)水景补水量。

根据上海气候情况,水景每年运行时间按8个月计,景观水池补水日数为240天。本项目水景水池容积为60m3,循环流量为475m3/h,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水景水量损失(风吹损失和蒸发损失)占循环流量的1~2%,本项目水景水面积小。本项目取1%的循环水量进行补充,则年用水量约1140m3。

(3)道路及地下车库地面冲洗用水。

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规定,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0.5 L/(m2・次)计算,本项目需浇洒的道路(透水道路和硬质道路)面积为11040m2;地下车库地面的冲洗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L/(m2・次)计算,每年均按浇洒30次计,本项目需冲洗的地下车库地面面积为17037m2,则年用水量1188m3。

2.2 水量平衡计算

本项目收集项目部分屋面及地面的雨水,雨水经过处理后依次用于室外的水景补水、绿化浇灌、道路广场冲洗、地库冲洗等。综合全年降雨量情况,预计全年雨水利用总量为5467m3/a,且收集到的雨水基本可以满足水景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达到水量平衡。

3 雨水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3.1 原水池及清水池容积

本项目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根据降雨量气候资料,每月平均2至5天降雨一次。根据一次雨水收集量可供2~5天补水量,考虑到实际降雨频率及持续干旱时间的间隔,可满足2~5天左右的存储与用水量,确保技术经济的可行性。

蓄水池容积取绿化浇洒、道路浇洒、地库冲洗、汽车冲洗、水景补水2天的最大用水量:

V=18.9×2+5.52+34.1+2.44+63=142.9m3

考虑未预见水量,蓄水池容积可设置为145m3。

清水池容积采用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

V清=142.9×30%=42.9m3

清水池的容积为43m3。

3.2 处理工艺及初投资费用估算

本项目收集项目部分屋面及部分地面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汇至8号楼附近的地下雨水处理机房,经过弃流之后,进入雨水收集池,经过射流曝气后进入全自动雨水处理设备,最后经过消毒加药后进入清水池,通过雨水回用泵输送至室外用水,依次用于水景补水、绿化浇灌、道路广场冲洗、地库冲洗、汽车冲洗。

本项建筑小区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总费用估算见表3。

3.3 运行处理费用估算

(1)动力费用。

雨水处理系统运行功率为2.42KW,上海市物业电费按照0.667元/度计,则每小时电费2.42×0.667=1.61元;每小时处理雨水量为5m3;即处理一吨雨水的电费成本为1.61÷5=0.32元/吨。

(2)药剂费用。

消毒剂(次氯酸钠):设计投加浓度为4mg/L, 则1T水消毒剂投加量为:4g;次氯酸钠(有效成分约10%)的市场价为1元/kg;则处理一吨雨水的成本为:1*4*10/1000=0.04元/吨。

(3)总处理费用。

每吨雨水回用的总运行费用为:0.32+0.04=0.36元/吨

综上所述,本建筑小区雨水系统处理成本为0.36元/m3,上海市自来水费3.45元/m3,则每回用1m3雨水可节约水费约3.09元。本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总量为5467m3,每年节约自来水费为1.7万元。

4 结语

(1)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上海市某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是可行的,收集到的雨水基本可以满足水景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

(2)本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总量为5467m3,每年节约自来水费为1.69万元。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曹秀芹,车武,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给水排水,2002,01.

[2] 孔丹凤,吕伟娅,江苏省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4):27-31.

[3] 郑一,王学军,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水科学进展,2002,13(1):105-110.

第7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1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概况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是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它将节能环保意识全程贯彻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并结合绿色节能施工材料的优势,从而实现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的构想。在政府绿色经济的号召下,绿色材料的设计与生产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部分绿色材料的环保、节能的效果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且成本较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同时,受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影响,部分技术自身的发展并不完善,出于安全性及实用性的考虑,施工方更加倾向于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施工技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在建筑事业的发展中进行大力的引导与宣传,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利的支持。

2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绿色施工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环保节能意识,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言,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下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污染,在尊重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当前的环境现状,从而实现低排放、低污染的施工目标。在环境与经济矛盾逐渐加剧的今天,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利益的必要途径,需要加深对该技术的研究,为建筑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3.1 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要点

3.1.1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

3.1.2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技术。

3.2 墙体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房屋建筑的墙体保温可以分为内墙保温和外墙保温两部分,其中内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简单,但是外墙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则相对较难,不但要有基本的保温功能,而且要防止其出现开裂、脱落、渗水等质量问题。在房屋建筑的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 待做保温部位的墙体,要首先清理原墙面,剔凿部位用水泥砂浆找平,按现行外墙标准检测其平整度及垂直度,用2m靠尺检查,最大偏差应小于4mm,超差部分应剔凿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整,以保证保温材料的粘结效果。

3.2.2 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阳角、阴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以控制聚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2.3 外保温用聚苯板尺寸为600mm×900mm,600mm×1200mm两种,根据待贴面积的大小或形状,用工具刀切割EPS板,必须注意切口与板面垂直,整块墙面的边角处应用最小尺寸超过300mm的聚苯板,聚苯板的拼缝不得正好留在门窗口的四角处。排板时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错缝粘贴,阴阳角处应做错槎处理。墙体边及孔洞边的EPS板上预贴窄幅网格布,其宽度约为200mm,翻包部分宽度80mm,根据工程特点,粘贴EPS可采用点框法或条粘法,用缺口镘刀将嘉尔加粘结砂浆垂直均匀的粘在EPS板上,涂好后立即将EPS板粘贴在墙上。

3.2.4 在墙体保温材料的外层抹灰中,要严格控制其厚度,一般以10mm~12mm为宜,当底层初凝且具有一定强度时,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抹灰操作。

3.3 门窗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门窗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选择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是很重要的,现在较为常用的是低辐射玻璃,其基本制作工艺及原理是在常规玻璃表面涂一层半导体氧化物或锡氧化物薄膜,达到降低门窗玻璃反射率的效果。另外,在房屋建筑门窗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对于其传热系数和隔热效果的控制也是技术管理要点之一。我国建筑主管部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于不同朝向的房屋建筑的窗墙、门墙比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节能施工技术管理中也要严格遵循标准中的具体规定,以窗墙比为例,北向、东向建筑均为不大于20%,西向建筑为不大于30%,南向建筑为不大于35%。

3.4 建筑物顶面光照节能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物顶面的节能施工技术管理中,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光照、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外界因素,而且要针对于不同的地区制定有所差别的施工技术方案。另外,屋顶同时设置光导管采光系统,利用太阳光为地下室提供采光,减少白天照明电耗。同时,根据房屋建筑的设计要求,要合理调整屋面的坡度和厚度,防止建筑屋面形成波浪层开裂而渗水。

3.5 测量和控制系统方案

3.5.1 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自动采集室外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百叶的状态,同时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热压通风风道、双层幕墙进出风口的开闭。控制系统采集工作区各点的照度数据,调节百叶的角度和人工照明的灯具。室内的风量根据房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来调节,其余能源设备、水泵、太阳能装置等均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节。

3.5.2 实时测量系统。示范楼屋顶布置气象参数测点,测量数据包括室外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围护结构的测试包括各玻璃、窗框、遮阳百叶、保温墙体的表面温度、热流。环境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的测试包括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冷辐射吊顶表面温度、送回风温度湿度、盘管出水温度、溶液除湿系统的溶液浓度等。

结束语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来实现的,通过对该地区的光照、风向等变化规律的掌握,合理的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建筑自然采光、通风及保温等目的,从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进行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这些是传统建筑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可以在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进行大力的宣传。

参考文献

第8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互动;节约型;水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87-03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Leisure Farm ――Taking the 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 of Magnolia Lake in Huangpi,Wuhan as an Example

Chen Li et al.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hool of Environmental Design,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sales and leisure sightseeing function with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uhan Huangpi Mulan Lak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takes grandma's memory as a starting point,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peaceful and idyllic life atmosphere,let visitors natural and fully interactive,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tour experience,to meet people close to nature's psychology,to pick up the memories of the move. At the same time a drop of rain in the journey as a clue,combined with landscape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processing way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use problem,guide the utilization of attention water resources. Expect to create a beautiful garden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to provide a model of ideas and case for rural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Interaction;Conservation-oriented;Water recycling

休闲农庄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休闲农庄数量急剧增加。随着休闲农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生态农业观光园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强调建设“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1]。本文以武汉市黄陂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力求创造出服务于休闲度假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观光农业景观,同时探索实现可持续的节约型的农庄建设方式。

1 基地概况

1.1 基地区位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全区森林覆盖率约占武汉的一半,故有“武汉之肺”的美誉。木兰湖位于黄陂区东北端的木兰乡,南距武汉市中心城区38km、西距孝感市30km、东距麻城市60km,交通十分便利。项目位于木兰乡经堂庙村,毗邻木兰湖。总用地面积为10.67hm2,包括3.41hm2的水面面积。

1.2 基地景观资源 基地现状自然山水田园景观维持较好,四周农田环抱,两面湖波荡漾、田园风光宜人,但景物较为单调,还有待人工改造充实观景效果。基地现状植物较为单一,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和南侧。胸径在15cm以上具有保留价值的乔木有麻栎、构树、乌桕、槐树,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灌木丛有金樱子、油茶。基地内的水体大部分为人工开挖的小池塘,另有部分遗弃的水稻田为季节性储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北部和西南部的两处汇水线形成溪水流入稻田,并最终汇入东侧的木兰湖。基地内现存建筑4栋,其中一栋已废弃的三层烂尾建筑留有框架,现偶有工人在此休息。框架结实,年限不长,所占地理位置好,视线极佳,可考虑改造并赋以新的功能。

1.3 服务人群分析 基于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区位和资源,分析可知其服务对象主要为4类人群:家庭群体、公司团体、学生团体及疗养人士,其游览时间、需求期待及可开展的活动项目如表1。另可开展商务会议、婚礼场地等服务,以吸引新的潜在对象。

2 规划设计主题与定位

2.1 规划设计主题 木兰湖水域宽广,湖畔民风淳朴,别具木兰人文特色,一直是武汉市民最青睐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小溪、野花、庄稼、野鸭……一切人或物都以最自然的状态存在着,可惜好景不长,所有的一切被城市化渐渐替代。本案结合全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营造田园牧歌式优美宁静的生活氛围,让游人与自然充分互动,结合多种生态游览体验,满足游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同时以一滴雨水的旅程为线索,结合造景对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探索在水的使用过程中多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引导人们关注水资源再利用问题。期望在为市民创造一个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美丽田园的同时,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一个样板思路与案例。

2.2 规划设计定位 项目以黄陂当地文化、木兰湖畔天然优越的周边环境为依托,立足于生态环境营造和发展旅游业、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为目标,创建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观光园。人类活动定位:为人类提供游憩、休闲、疗养、观光、体验、度假等功能;城市功能定位:为城市提供旅游资源,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样板;生态功能定位:将场地建设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敏感性场地。

3 规划设计要点

3.1 景观结构分析 整个园区的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翼四区多节点”。一轴为园区主入口与净化湿地形成的北两翼。北翼为观赏花田、芳香疗养和密林小道构成的安静休闲区;南翼设有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与鱼同乐、乡村住宿等多种活动,形成活力四射的动态区。自北向南的一条景观道路将花卉植物观赏区、缤纷入口区、鲜果采摘区、农事体验区相连,多条小型环路穿插其间联系各个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图1)。

[(m)][5 50]

图1 景观设计总平面概况

3.2 生态水循环利用 本案将生态水循环分为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回收利用两大系统。雨水收集利用包括:收集全园屋顶上的雨水,如生态餐厅、芳香轻食餐厅、香草木屋等,让其进入建筑周围的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处理,最终可用于农作物灌溉、绿地灌溉等;收集路面雨水,任其随地形流向人工湿地集中净化处理,通过这些不同的净化途径,产生的净化之后的水可用于非农作物的灌溉、园路清洗、景观用水等。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是将住宿区和服务建筑内的洗浴用水、冲厕用水等回收进行初步处理,再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达标之后可供给园区清洗用水(如图2)。这样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在不突破场地限制的情况下,兼顾防洪减灾、水质改善和景观特色方面的需要。

[屋顶雨水][冲厕污水][洗浴用水][厨余污水][地面雨水][水的旅程][ 进入建筑附属雨水花园净化,多余排入人工湿地][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经污水处理设备初步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顺地形收集,进入人工湿地][收集的水经过人工湿地层层净化,达到再生水标准,可分别利用于农田浇灌、园务用水、冲厕用水等。]

图2 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示意

3.3 植物景观建设模式 在植物景观建设方面以“四季观花、四季采果”为主题,充分发挥其农业园的本质特色,扩展其生产游览的经济效益。园区内既有丘陵地带,也有滨水空间。在植物种植方面,既要考虑陆地上的乔灌草搭配的观赏,又要考虑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的造景效果。在色彩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种植讲究色彩搭配合宜,背景宜用深绿色调;在水中植物搭配方面,需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选择相应面积和种类的植物进行造景。在平面线条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可通过灌木与地被的对比形成丰富的边际线。观花采果种类见表2。

在观光园内的生态处理环节中,植物滞留净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生植物中主要选取了以下种类:黄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狼尾草、鸢尾、细叶芒、蓝羊茅、荷花、唐菖蒲、芡实、萍蓬草、慈姑、溪荪、菖蒲、眼子菜、水葱、黑藻、再力花、梭鱼草、荇菜、香蒲、芦苇、睡莲、凤眼莲、菱角、美人蕉、旱伞草、茭白、金鱼藻等。

3.4 原有建筑生态改造 方案将位于场地南侧的三层柱网结构的烂尾楼改造成为集生态餐厅、室内植物观赏、立体农场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建筑。建筑平面呈镰刀形,入口处设中庭,将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主要为室内立体绿化,从1~3楼均种植观赏植物与农作物,如有需要可在其中设置临时桌椅供游客就餐使用,建筑顶层为屋顶花园,设置为不需要其他水资源灌溉的,完全依靠降雨的屋顶植物生长绿化系统[2];建筑东侧尾部呈阶梯状,一楼为餐厅大堂与雅座,二楼为包厢及室外花园,三楼则作为蔬菜种植区。东西两侧的二楼、三楼均可通过悬空走廊进行人流的引导与疏散。建筑屋檐为U型钢结构,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将汇集于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于建筑北侧的水池之中,经过一定的沉淀处理后,进行储存利用。可将水池中贮存的雨水抽至屋顶经过土壤下预埋的滴灌设备层层灌溉,节约水资源。

3.5 活动方案策划 方案针对不同的旅游人群和旅游需求按园内资源划分出以下4套活动方案:(1)家庭群体: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自助烧烤、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需多人合作,互动性强,能增强家庭的亲密度。公司团体:户外拓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鱼虾池戏水、自助烧烤、篝火晚会等,该活动集体参与度高,适宜多人群体游玩。(2)学生团体:户外拓展、自助烧烤、鱼虾池戏水、农事体验、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也适宜群体参加,可进行体能、自然、农事教育。(3)疗养人士:晨跑、林间漫步、芳香生态疗养、摄影、垂钓、观鸟等,疗养人士更多的是需要一个绿意盎然且舒适方便的环境,项目中动静空间的划分很分明,森林原生态的氛围适宜疗养活动,各区之间连通方便。

4 方案总结

本案是对于农业生产功能与观光旅游功能的复合式探索,在现今倡导集约化设计的前提下,探索在农业园中多功能复合使用的可能性与适宜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与此同时也需考虑自然生态的保护。因此,在充分挖掘人类的使用活动上,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建立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系统,达到对场地的最小干预。项目设计中,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实现场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在场地内部结合场地本身特点进行造景,将水处理景观化。与此同时,为都市的亚健康人群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的场所,创造了一种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最大化地实现了人的需求与环境需求的统一,探索人与自然的互惠相处模式。

参考文献

第9篇: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足球场;浇洒强度;场地排水;雨水回用

我国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足球赛要追溯到1951年,之后由于受到了战争、自然灾害、及时期体育无用论等诸多因素影响,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极其缓慢的阶段,足球运动场地的建设更是被忽视。直到1978年足球比赛恢复了升降级制度,并开始分别建立了全国青少年和成年组的联赛制度,中国足球的热情才被点燃,各地的专业足球场地也进入了规划和设计实施阶段。至目前我国已建4座专业足球场,分别是天津泰达专业足球场、上海金山专业足球场、上海虹口足球场、成都龙泉足球专用体育场。但是,由于我国对专业足球场的研究较少,没有专门的规范,同时考虑到节能方面,因此对足球场草坪浇洒强度、场地排水方案和顶棚雨水回用的研究讨论显得极其重要。

1、草坪浇洒强度

以国际足联规定的世界杯赛事场地尺寸要求为例,标准尺寸为 105m×68m。专业足球场地除了尺寸要求之外,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场地的草坪铺设。草坪按照材质分为天然草皮和人工草皮,目前已建场地以天然草皮为主。由于其耐践踏性、抗病害、富有弹性的性质决定了天然草皮的种植和维护都需要异常的消耗,而水作为其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对草皮的浇洒便成了对其维护的重要措施。

草皮对水分要求比较敏感,根系层较浅(80%根系分布在0~15 cm深土壤[1]),草皮灌溉量只需满足湿润根系层即可。对草皮的浇洒,如果浇洒的水量少了,则会影响它的生长,严重时可导致其枯死;如果灌溉量过大,会抑制根系呼吸、加重病虫害,另一方面,浇洒的量大了,由于入渗速率的影响,不能及时下渗,会推迟下场比赛时间,影响场地的正常使用,同时会冲刷坪床,并降低肥料的淋溶,这样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2]。

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_体育场馆》[3](以下简称《措施》)中规定,足球场草坪每平方米每次的浇灌量为10~12L,每日浇灌次数根据气候条件确定。这里只提到浇灌量,但未提及浇灌历时,不能指导实际操作过程。根据在北京市朝阳区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双桥基地绿茵阳光足球场所测数据,足球场的平均饱和入渗率为0.29 mm/min,土壤入渗性能差,下渗时间长,为防止积水,根据足球场入渗状况,将灌溉强度控制在1 mm/min[2]之内,即浇灌强度不大于1L/(min.m2),且每次灌溉时间不宜过长。该实验还得出足球场每周所需灌溉深度为13.4mm[2],若采用自动浇灌技术,每周浇灌7次,足球场草坪每平方米每次的浇灌量为13.4/7=2L,考虑到风速对浇洒的影响,乘以修正系数1.5,则每平方米每次的浇灌量为2×1.5=3L,该值与《措施》中的值相差3倍左右。由此可见,《措施》中规定的浇灌量偏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不利于足球场草坪的维护。

《措施》中规定,规模较小、设施简单的训练场地和跑道宜采用人工浇洒,浇灌方式为:均匀设置若干个DN25埋地式或嵌墙式水栓,间距不宜大于60m;规模较大、设施比较完善的比赛场地和跑道宜设置自动浇洒系统,浇灌方式为:在跑道内圈设置埋地式喷射角可调型自动升降式喷头,喷头布置原则是浇洒均匀,不宜出现盲区。目前标准足球场喷头数一般有8只、12只、24只和35只四种。

布置喷头个数较少,很难做到喷洒均匀,布置个数较多,能保证均匀喷洒但是不便于维护,综合比较,喷头个数为12只或24只较为适宜。

2、场地排水方案

足球场地的排水效果,对足球比赛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若排水不畅,场地水深达30 mm,则发生“漂球”现象[4] ,并且由于积水导致草坪打滑,容易使运动员滑到摔伤,由此可见排水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措施》中列举了三种排水方案:地面径流排水方式、排渗结合方式和强制快速排水方式。地面径流排水方式适用于一些小的,不经常举行大型运动会的场地,只利用球场坡度,把雨水引至排水沟。

排渗结合的方式,在比赛场地沿跑道内侧和全场外侧各设一道环行排水明沟,跑道内圈排水沟主要利用重力排水,排除球场径流雨水和部分跑道雨水,跑道外圈排水沟主要排除球场周围流下来的雨水以及部分跑道雨水。球场草坪下面设置750mm的渗水层,依次为草皮土、沃土、砂质土、中砂、粗砂、碎花岗岩砾石等,一部分雨水沿粒径不同的渗水层流到底部夯实的垫层,流向盲沟排入双壁波纹穿孔塑料排水管,经排水管流向排水沟。这种排水方式适用于重要的市级或省级比赛场地。

强制快速排水方式是通过真空泵对草坪级配层以下的排水盲管施以负压,加大雨后场地土壤里水分下渗的水力坡降,从而加快场地的排渗速度。适用于举办奥运会、亚运会及世界级比赛场地。

3、顶棚雨水回用

目前国内的雨洪利用从科研、试验到工程实践均属起步阶段,雨洪利用的研究重点面向城市、流域等大面积范围的水利规划,居住小区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验和工程应用。对于大规模的单个公用建筑,特别是冲厕、绿化、场地浇洒等用水量较大的文化体育场,雨水利用系统对提高其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5]。

通过对杭州某体育馆的收集屋面雨水作为体育场绿化、田径场喷灌、跑道浇洒等水源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史敬华等人[7]研究表明该体育场通过雨水回用达到绿色建筑节水率要求,并提高大型体育场水循环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计算出该体育场雨水回用工程静态经济回收期约为6.5年,而且每年节省水费59.7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明显。

4、结语

由于国内目前关于专业足球场地的设计及施工相关规范措施尚不完善,出现设计和施工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为实现高效节能的浇灌方式,建议球场草坪每平方米每次的浇灌量为3L左右,浇洒喷头个数12只或24只。针对国内目前状况,球场的排水方式可选排渗结合的方式,同时加强对顶棚雨水的回收利用,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节能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吉雄.草坪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83-187.

[2]刘芳君等.根据土壤入渗率确定草坪灌水量[J].湖南农业科学,2010,(9):122-125.

[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黄玲利等.南海俊慧中学足球场给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01,27(5):66-67.

[5]李海燕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