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智慧医疗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疗护理

第1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关键词:角膜感染病;羊膜移植;护理

角膜感染病是当前国内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常见的角膜感染有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溃疡。其中病毒性角膜炎因以前有过带状疱疹或单纯性疱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最终会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也有因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或眼部手术以后(如角膜移植等)角膜知觉减退而引起角膜受损。羊膜移植是近几年来应用的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新技术、新疗法。自2008年以来,选用医用生物羊膜,采用羊膜移植术成功治疗了病毒性角膜溃疡例600例,其中男420例,女180例,年龄10~72岁。对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患者实施的有关护理,现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患者缺乏对手术方式的足够了解,心理上存在恐惧、焦虑、害怕等负性情绪。针对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和麻醉方式,重点介绍羊膜移植的优点和临床效果,并让成功病例进行现场示范,尽最大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最终积极配合护理。

1.2  术前护理:做好各种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滴用抗生素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加替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凝胶)等,感染重者予全身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应用。教育患者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眼盾包扎患眼,术前晚或术前30 min口服地西泮类镇静剂,术晨进半流质。如基础麻醉患儿,术前禁饮禁食8 h。

2 术后护理

2.1  卧位: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后不限,但尽量减少眼部活动。采用基础麻醉患儿术后去枕平卧6 h,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伤口观察:术后纱布遮盖双眼1~3 d,换药2次/d,注意观察敷料处是否发生渗血、渗液,有无疼痛,如果有持续性眼痛、渗血渗液、分泌物多这些情况出现,需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积极寻找原因。每天都仔细观察植片成活的情况和角膜创面愈合的状态。本组600例中,约3 d疼痛消失,7~10 d植片脱落550例,角膜溃疡顺利愈合,角膜上皮生长良好,没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感染病例发生,植片过早脱离,或角膜上皮修复困难、植片不融解10例,经二次手术后也顺利治愈。

2.3  眼部护理:为防止伤口感染,术后予以局部抗生素眼膏及角膜生长因子易贝眼液等,4次/d。滴眼前需要严格按洗手操作步骤正确洗手,滴眼时禁止对眼球的压迫,瓶口千万不要接触到眼球、角膜及植片,嘱患者尽最大可能不要揉眼、挤眼、用力咳嗽,避免缝线脱落、切口裂开、移植片移位等突发状况发生,有异常时马上向医生汇报[1]。

2.4  基础护理:积极口腔和皮肤护理,加强巡视力度,及时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困难,术后饮食方面宜进食予清淡富营养的饮食,禁止吃食过硬食物影响到伤口。禁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2]。

2.5  出院指导:出院前指导患者努力学会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每天都要按时滴注。同时嘱咐患者加强眼部清洁和卫生,不搓眼、揉眼,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外伤。生活要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防止用眼过度造成眼疲劳,避免强光刺激。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物感及眼部有红痛、分泌物多、视力下降等特殊情况应随时就诊。

3 小结

羊膜组织来源广泛,费用低廉,新鲜羊膜植于角膜表面,无抗原性,无排斥反应,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组织增生,及抗纤维化作用,使其成为角膜上皮移行及生长的支架,促进角膜上皮再生,使角膜溃疡愈合。术后护理非常关键,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后护理有很大关系,通过我们精心护理,只有10例发生植片过早脱离,或角膜上皮修复困难、植片不融解,经二次手术后得以治愈,而无一例发生感染并发症。

4 参考文献

[1] 韦  萍.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1(1):80.

第2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5%[1]。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增多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阴道彩超及血HCG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治疗不再是异位妊娠的最佳治疗方法。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来说,保守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现将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的68例异位妊娠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符合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指征。年龄19~38岁,停经42~56 d,其中52例阴道流血3~15 d;16例无阴道流血史,该组病例均无下腹痛症状。经B超检查:盆腔未见明显异常的24例,附件区包块44例;该组病例均给予氨甲喋呤肌注。54例保守治疗成功,14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腔内出血而行手术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条件

2.1.1 异位妊娠诊断明确,无腹腔内出血,无下腹痛等阳性体征。

2.1.2 阴道B超提示包块直径≤3 cm。

2.1.3 血清β-HCG

2.1.4 肝、肾功能正常。

2.2 治疗方法 肌内注射氨甲蝶呤,根据体表面积,一般为75 mg,不超过100 mg。

3 监测指标

3.1 血β-HCG检测 用药后每周测HCG 2次,以判断疗效。若用药后一周HCG值下降低于用药前的25%,则再次给药。如果用药后的血HCG值下降大于25%,则继续严密观察。如HCG已下降,但仍有破裂的可能,需多加注意。

3.2 腹痛症状 在治疗后1~2 d,少数患者腹痛可能继续或稍增,可因MTX注射后的刺激或胚胎死亡、流产物排至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一般腹痛应明显减轻或消失,否则应进一步检查。

3.3 B超检查 不需按常规,当患者腹痛明显时需B超探查胚胎是否破裂、包块大小、子宫直肠陷凹的液体深度,估计内出血量。若无腹痛,治疗7~10 d后,B超探查宫旁包块情况。

4 护理措施

4.1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同时做术前准备,绝对卧床休息至监测指标正常后再适度增加活动量。卧床患者注意翻身,预防褥疮发生。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增加腹压而诱发胚胎破裂。氨甲蝶呤治疗者禁服叶酸,米非司酮治疗者服药前空腹,服药后2 h禁食、禁水。

4.2 密切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腹痛是破裂或流产先兆,腹痛还与包块张力及出血时对腹膜刺激、输卵管排异时痉挛性收缩及粘连有关。腹痛缓解或消失说明病情稳定或向好的方向发展。阴道流血与滋养叶细胞被杀死、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及子宫内蜕膜组织部分脱落出血有关,注意观察腹痛性质和阴道流血的情况,为医生提供病情动态信息。

4.3 药物反应的护理 氨甲蝶呤有很多不良反应,如:抑制骨髓、减少白细胸及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口腔溃疡、落发等。应注意观察饮食、大小便情况,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口爽液或生理盐水含漱5~6次,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以防感冒及继发感染。米非司酮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少数有腹泻、轻微腹痛。发现恶心、呕吐、腹泻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免刺激胚胎破裂出血。

4.4 心理护理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时间相对手术治疗时间长,患者心情焦虑,加之医学知识缺乏,应向患者耐心讲解病情发展和治疗经过、绝对卧床休息与治疗成败的关系,取得患者配合,治疗期间,提供有关健康知识的书籍和刊物,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安心卧床休息,正确对待药物的副反应。

4.5 出院指导 要求患者定期来门诊复查血清β-HCG,月经干净后做输卵管通水试验,防治输卵管堵塞。指导追踪期间避孕。

5 小结

药物治疗避免了手术,减少盆腔粘连,越来越得到医患双方认同。甲氨喋呤是目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中最常用的药物,其治疗机制是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间接抑制一碳基团代谢,阻断二氢叶酸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从而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抑制胚胎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2]。其副一般停药后自行好转,必要时可对症治疗。本研究中甲氨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治愈率高,本组资料68例中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有54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余14例保守治疗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无一例输血。提示该治疗护理方法可靠。

参 考 文 献

第3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单纯性(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重症)胰腺炎。前者病情轻,预后好;后者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涉及到全身的多个脏器[1],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由于炎症重,不宜当时手术,多采用控制炎症后再施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药物治疗胰腺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8例,除2例治疗中途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28例,男性17例,年龄29~60岁,平均44.5岁,女性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因饮酒过量或饮食不当发病5例;胆道疾病致急性胰腺炎18例;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坏死性胰腺炎2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轻症时为低热,如有寒战和高热时,胰腺炎继发化脓性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经CT扫描、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全部采取非手术治疗,住院时间6~38天,平均22天。

2 护理

2.1 疼痛:腹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出现最早,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放射至腰背部。有时疼痛呈束带状。疼痛的原因是由于胰腺包膜肿胀、胰腺管梗阻和痉挛、腹腔内化学性物质刺激及腹腔神经丛受压[2]。治疗原则是解痉止痛,注射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疼痛严重者严密观察下给予度冷丁或吗啡,但应与阿托品合用,以免引起括约肌痉挛等副作用。腹痛严重、呕吐频繁者予以禁食水,以减少胃酸和食物刺激胰液分泌。留置胃肠减压,有助于减轻疼痛,还可以协助病人变换,使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使腹壁放松以缓解疼痛,按摩背部,增加舒适感[3]。

2.2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必须严密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腹部体征。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需要持续检测。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仍持续在38.5℃以上,应警惕进行性胰腺坏死的可能。心率由120次/min以上逐步转为40次/min以下,呼吸由急促逐步变为深慢,应警惕心包积水、胸腔积水及呼吸衰竭的可能。必要时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当补液及有效循环血容量正常,而尿量

2.3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胰腺炎病人有大量体液丢失在胰床周围、腹腔和胃肠道内,以及呕吐剧烈而频繁丢失大量的水、电解质[2],加之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水、电解质平衡斋乱。因此,早期应迅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路用于扩容、被液、抗休克、补充电解质、抗炎,静脉营养治疗,一路给予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如施他宁等)持续24h不间断输入患者体内,能有效抑制胰腺内、外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使胰管压力降低,胰液排出通畅,为严格控制滴数,我们采取用镇痛泵接头皮针静脉输入的方法,将药物控制在2滴/min。

2.4 密切观察腹壁体征:如腹痛的部位、程度、范围性质及持续时间,腹胀情况、有无腹膜炎体征,皮肤有无出血斑点,腰部蓝一棕色斑或脐周蓝色改变。

2.5 积极促进肠功能恢复:炎症使附近肠管麻痹或因肠管浸泡在含有大量胰液、坏死组织和毒素血性腹水中,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明显。应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肠麻痹严重者可用蓖麻油30mL从胃管注入,甘油100mL保留灌肠,每天两次,效果较好。本组2例女性患者,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坏死性胰腺炎,术后15天未排气、排便,采用此方法治疗4天后,终于有少量粪便排出,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2.6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随时检测血常规、血糖、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电解质、酸碱度、血气分析、脂肪酸、肌酐、血钙等,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7 维护足够营养需要量:因食物及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酶分泌消化酶,加重胰腺炎症,因此,在急性期应严格禁食、禁饮,同时行胃肠减压,为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肠外营养是保证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从周围静脉供给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静脉点滴速度宜慢,选择血管应从远心端开始,禁止在同一血管连续输液。病情平稳后应早改为肠内营养,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给予低糖、低脂肪饮食,如米汤、藕粉、水果等。进食后注意有无不适,无异常可逐渐过度到膳食,但应限制脂肪食物。

2.8 管道护理:包括胃管,腹腔双套管,T管,胰引流管,导尿管等。护士应分清每根导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作用,将导管贴上标记与相应的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妥善固定,防止脱滑[3]。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引流不畅,应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阻塞和受压,定时更换引流袋、瓶,特别是严防病人拔管,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或氧化锌软膏涂抹,防止皮肤浸蚀并发感染。

2.9 控制感染、防止褥疮:监测体温和血白细胞变化,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并评价使用后效果。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怕疼,不敢咳嗽,应协助并鼓励病人多翻身,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2.10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波动,因此卧床、禁食时间长、输入液体量大,易产生厌烦,焦燥心理,特别是老年病人易出现烦燥不安,恐惧悲观心理,护士应与病人多交谈,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忽视”疼痛感觉,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以获得病人的安全感,支持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多病人是由于暴饮暴食导致十二脂肠水肿,胃酸及胰泌素分泌亢进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而排空障碍,并常见于青壮年。

3 健康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告知病人饮酒和暴食与胰腺炎的关系,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告诉病人维持低脂肪饮食和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过度疲劳等诱发胰腺炎的因素。注意腹部体征,若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3]。

参考文献

[1] 张肇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顾沛.外科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4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关键词】蒙西医结合;萨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08-02

蒙医“萨病”相当于中医的“中风”。西医的“偏瘫”。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言语不清等。蒙医“萨病”分为赫依型、希拉型、巴达干型、琪素型、希拉乌素型五种。其中赫依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及头面部麻痹为主。希拉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瘫痪。巴达干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瘫痪。琪素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腔出血、瞳孔散大、耳鸣等。希拉乌素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瘫痪。笔者依据多年来对萨病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蒙医“萨病”的饮食、起居、情志、用蒙药等辨证施护方法,同时提出了对萨病的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供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萨病”患者1673例,其中男性1019例、平均年龄49岁,女性654例,平均年龄45岁,均通过CT和MRI检查诊断为“萨病”。

2 入院评估

2.1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饮食肥腻、高盐,吸烟饮酒等饮食习惯;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改变。

2.2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偏瘫部位和程度,感觉、认知障碍,语言能力。

2.3舌、脉、尿相改变、三要素的改变。

2.4自理能力、病情轻重、有无呼吸道阻塞、口腔溃疡、压疮等并发症。

2.5CT、MRI、DSA检查结果。

3 病情观察

3.1神志、瞳孔、T、P、R、BP、Sa02、心电监护、血糖。

3.2观察有无头疼、呕吐;头疼有无加重、呕吐物颜色、呕吐时有无喷射状。肢体障碍有无加重。皮肤粘膜(有无压疮、皮肤感染等)。

3.3进食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呛咳、大小便等。

3.4特殊用药观察及用药反应如降压药观察血压下降情况、脱水剂观察输液速度和有无渗出;溶栓疗效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等。

3.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单。4基础护理

4.1按着蒙医脑病科护理级别进行常规护理。

4.2急性期采取卧床休息,取适宜,避免搬动,若呕吐、痰较多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和使用腕带保护预防坠床。

4.3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

4.5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于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管护理。

4.6昏迷病人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尽量利用翻身、拍背、负压吸引等,帮助病人排除气管内分泌物。

5 蒙医辨证施护措施

5.1饮食护理

5.1.1给予清淡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尼如哈疗法,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

5.1.2血协日热盛、火萨时宜食清淡性凉饮食,如米粥及苦瓜、香蕉等新鲜瓜果;忌辛辣热性食物,如烈酒、肉类、辣椒等。

5.1.3巴达干、协日乌苏盛、水萨、土萨时宜食温热助消化饮食,如姜汤、黄酒等;忌生冷不易消化食物,如冷饮、生冷的肉类和其它食物等。

5.1.4赫依盛及赫依萨时宜食温性、营养丰富油性食物,如奶油、红枣、肉汤、黄酒等;忌辛凉、缺乏营养的浮轻食物,如红茶、荞麦面等。

5.1.5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慢食,必要时鼻饲进食。

5.2起居护理

5.2.1协助卧床病人定时翻身,主动和被动活动,注意全瘫病人肢体功能位及皮肤护理。

5.2.2血协日热盛、火萨时室温宜凉爽,活动量不宜多;忌室内炎热、活动量过度、劳累、气急上火等。

5.2.3巴达干、协日乌苏盛、水萨、土萨时保证室内温度,增加衣被注意保温,多活动,不宜久坐或久卧;忌湿冷如进冷水受凉风等。

5.2.4赫依萨时宜增加衣被注意保温,室内宜温暖、安静,忌受风着凉、激惹、声光刺激,宜安静休息,不宜多语多动。

5.3情志护理

5.3.1通过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和心理社会支持,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持精神愉快。

5.3.2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与医护人员的配合。予安慰疏导,精神转移法,如听音乐、交谈等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其焦虑情绪。

5.3.3鼓励病人谈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安慰,正确对待疾病,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5.4用药观察及护理

5.4.1指导病人按医嘱准确按时按量服药。蒙药嘎日迪一13、珍宝丸为主方,珍宝丸中午服15粒,嘎日迪一13晚上临睡前9粒。

5.4.2赫依型萨病:用主方剂同时晚上用阿嘎如一35味3g单用或煎汤作引子送服具有镇静安神作用。

5.4.3希日型萨病:服用主方剂同时晚上用希日汤3g煎汤作引子送服,具有解表发汗作用。

5.4.4巴达干型萨病:治疗方剂服用主方剂同时晚上查干汤3g煎汤作引子送服,具有清热解表作用。

5.4.5琪素型萨病:服用主方剂同时晚上用伊赫乌兰一13味汤3g煎汤作引子送服,具有清热凉血作用。

5.4.6希日乌素型萨病:服用主方剂同时晚上壮龙一5味汤3g煎汤作引子送服,具有疏筋祛热作用。另外,各型适当服用通拉嘎一5味,每次3g温开水送服,能清粕糟津,助消化作用。以上药物总的具有活血化瘀,疏通脉络,镇静安神,恢复血脉功能等作用。

6 健康指导

6.1介绍萨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知识。

6.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6.3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6.4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禁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6.5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时机、量及锻炼方法,让病人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6.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萨病。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7 出院指导

7.1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在天气变化剧烈寒冷时,要注意保暖,预防血压波动发生意外。

7.2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病人多运动,加强腹部按摩、保持排便规律,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7.3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勤洗勤换,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对于长期受压的部位加强按摩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

7.4加强康复期的训练,病情稳定后,应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首先从卧床期向坐位期过渡,继而离床训练,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对病人具体情况,给予理疗、心理治疗、OT和PT、传统蒙医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

7.5对于语言障碍的病人加强语言的恢复训练。对待失语病人要有耐心和信心,从简单的词句到复杂的句子,短文等,在谈话中要抓住病人想说的时候与之对话,引起他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7.6加强饮食的指导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情绪变化,关心开导病人,保持信心乐观态度,定期到医院检查,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第5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关键词】遗尿症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23-01

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的,但其病程长。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8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功能性遗尿症诊断标准的患儿98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14岁,男65例,女33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98例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检查尿常规、尿比重、尿糖、泌尿系B超、腰骶椎X线片、脑电图等均正常,排除了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尿崩症、糖尿病、泌尿系畸形、脊柱裂、癫痫等疾病。

2 治疗

2.1 药物治疗:

2.1.1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丙咪嗪。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抑郁作用及改善睡眠有关。

2.1.2 抗胆碱能药物 选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每次0.1~0.3mg,每晚睡前口服。

2.1.3 其他药物 哌醋甲酯每次5~10mg,苯丙胺每次大2.5~5mg,或氯酯醒每次0.1g,睡前口服。

2.1.4 服用中药夜尿警觉汤[1],其组方由桑螵蛸、益智仁、石菖蒲、麻黄等4味药组成,1剂/d,疗程15天,1疗程后统计疗效。

2.2行为疗法

采用了间断强化法。嘱患儿睡在一特制床单上,床单内放置两个电极,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铃及电源连接,患儿遗尿时可使电路接通,电铃响声可唤醒患儿或父母。若患儿未醒,父母应唤醒嘱其排尿。多次应用后可建立条件反射,一旦膀胱充盈,患儿能自动清醒并排尿。

3 预防、护理及体会

3.1 心理疏导 对父母进行宣教指导,使其成为孩子的治疗者。当患儿晨起时尿床后,家长要多安慰、鼓励,不要嘲笑、斥责或惩罚,减轻恐惧心理,使其消除紧张因素配合治疗。

3.2 维护自尊心 遗尿是让孩子感到羞耻的事情,要保密,尽量减少知情的人。以免宣扬出去,让其在小朋友之间失去尊严,感到自卑与绝望,从而加重遗尿。

3.3 改善生活环境 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免造成心理创伤。

3.4 训练排尿习惯 嘱咐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憋尿至不能忍受为止,排尿时采取中断排尿法,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使膀胱容量增大。

3.5 调整晚餐饮食结构 晚饭不进流质饮食,并减少盐量,保证睡前少饮水,嘱其按时睡眠,睡前尽力排空膀胱。

3.6 建立条件反射 家长要掌握患儿夜间尿床规律,将闹钟调整在发生尿床前0.5―1小时,彻底唤醒患儿,使其在完全清醒状态下自主排尿,逐步达到能被膀胱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

4 结果

4.1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15天后,遗尿停止;有效:治疗15天后,遗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治疗15天后,遗尿次数减少不足50%者,视为无效。

4.2 98例遗尿症患儿中,显效65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显效率69.4%,总有效率94.8%。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小儿遗尿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该病因复杂,治疗需长期坚持,而且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长密切配合。实践证明,夜尿警觉汤组方简单,疗效可靠,未发现毒副作用,配合心理行为治疗疗效颇佳,可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其家庭负担,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6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24-01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慢性并发症如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已有多年历史,但许多患者血糖控制欠理想,低血糖发生率增加,近年新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应用胰岛素泵为 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强化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38 例,男24 例,女14 例,年龄30~52 岁,平均年龄38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妊娠糖尿病3例。入院时平均血糖18.6 mmol/L。适应证及对象选择:凡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可应用胰岛素泵,如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患者;经常出差或生活不规律的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初发的有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患者;外科手术术前、术后需控制血糖的患者。患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泵的功能,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由于用泵的费用较高,故患者应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1.2方法使用胰岛素泵经导管埋置于患者腹部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基础量为总量的1/2,另1/2作为三餐前胰岛素追加量。监测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点血糖。

2护理

2.1置泵前的护理

2.1.1胰岛素准备装泵前至少24 h停用各种中、长效胰岛素,改成泵用短效胰岛素,以观察血糖变化。在装泵前或更换泵内胰岛素时,应将胰岛素从冰箱内取出,放在室温下6 h后使用,因为胰岛素变热时易产生气泡而影响胰岛素泵的正常输入。

2.1.2 心理护理患者安泵前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胰岛素泵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虽然愿意接受治疗,但仍然存在疑虑,所以要做好包括患者家属在内的心理护理,逐一回答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指导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注射部位的清洁,防止置管部位发生感染。

2.2置泵时的护理

2.2.1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下腹部为注射部位,避开沿着腰围、腰带周围及距脐5 cm区域内。更换注射部位时应与上一次相隔2 cm 以上。对需要带泵做手术的患者,应选择距手术部位较远,皮下脂肪较厚,避开关节,不影响手术和患者活动的区域为宜。

2.2.2调试胰岛素泵用储药器抽取所需胰岛素,连接输注装置,排尽空气,调好胰岛素的基础释放量,检查调试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2.2.3注射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待干,范围8~10 cm。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轻轻转动90 °拔出持针器和辅针,贴好护皮膜。

2.3置泵后的护理

2.3.1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护士应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泵操作技术及常见故障的处理。并经常检查泵的运行情况,注意是否有输注装置滴漏、针头堵塞、导管打折、胰岛素药室走空等,及时发现与处理,以防胰岛素不能正常输入使血糖升高而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3.2密切观察血糖置泵后3 d内每天监测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以供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基础率和追加剂量,特别是监测睡前、零点及凌晨3点的血糖,可以减少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次数。3 d后视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减少测血糖的次数。

2.3.3局部皮肤护理泵使用期间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每日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每7~10天按无菌要求更换一次穿刺部位。

第7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关键词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体会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省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在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停经、腹痛、少量阴道出血。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未生育和未婚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对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2)有停经史或不规则阴道出血,(3)腹痛轻微,出血少;(4)血B-HCG小于1000U/L;(5)B超提示包块直径小于2CM;(6)肝、肾、凝血功能正常。

1.2治疗方法:(1)米非司酮50毫克,口服,BID,连服5天,米非司酮属抗孕激素制剂,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变性,内源性的前列腺素释放,促使黄体生成素(L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产生流产。(2)氨甲蝶呤(MTX),为抗代谢药物,是叶酸拮抗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氨叶酸形成障碍,从而干扰DNA合成,滋养细胞对MTX高度敏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①护士应热情接待,并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向患者介绍异位妊娠的病因、临床表现,保守治疗的方法、优点、预后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失败后的处理等。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与患者多交谈,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态度和蔼,热情大方,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整洁端庄的仪表、敏捷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③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2.2观察病情变化 ①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面色的变化,第1~2日每2小时测量1次,以后每4小时1次;若观察患者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症状,应及时处理并向医生报告。②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及有无腹痛,腹痛性质、部位、程度,若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剧并伴有坠胀感明显、腹部压痛等,提示异位妊娠破裂,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作好术前准备。

2.3休息与活动指导 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腹压增大,如按压腹部、热敷以及咳嗽、打喷嚏、大笑、用力排便,改变宜缓,从而减少异位妊娠破裂的机会。

2. 4观察阴道排出物 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有阴道排出物应送病理检验,保持会阴清洁,阴道出血期间应勤换卫生巾,防止上行感染。

2.5用药及饮食指导 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口服米非司酮前后2小时禁食,减轻胃肠道反应;用药期间注意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上,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进食新鲜蔬菜和清淡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增加腹压的因素。

2.6做好辅助检查,观察疗效 用药后4天、7天复查B-HCG,观察血HCG变化,一般一周后会逐渐下降,若不下降或下降小于15%,则第二次肌注氨甲蝶呤(MTX)。每周复查B超1次观察胚块有无缩小,盆腔积液范围有无缩小。

3.出院指导

3.1定期复查 一般血HCG降至100U/L,包块缩小或无明显增大,自觉无腹痛即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需严格限制活动,并每周复查血HCG,直到降至正常。若突然出现腹痛应立即就诊。

3.2输卵管妊娠的预后在于防止输卵管的损伤和感染,因此护士应做好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防止发生盆腔感染。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换衣,稳定。另外,由于输卵管妊娠者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应告诫患者注意避孕,治愈后1月可以恢复性生活。

小结:

宫外孕保守治疗简单,方便、损伤小,同时能保留输卵管及生育能力,但因保守治疗时间长,患者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以消除患者疑虑,增加治愈信心。同时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提高保守治疗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8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1 阑尾炎的概念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治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变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状,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0.1%-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2 中医对阑尾炎的认识

阑尾炎中医病名肠痈,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素问•厥论》曰:“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疗法: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早期手术系指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切除,此时手术操作较简易,术后并发症少。如化脓坏疽或穿孔后再手术,不但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会明显增加。术前即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3.2 中医疗法:《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治宜活血化瘀解毒之剂,除此以外,还有针疗法分阶段治疗、分部位治疗。

4 护理

4.1 西医护理

4.1.1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卧位:给予半卧位。

2)饮食和输液:病情轻者,可进流质饮食,重症病人须禁食,禁食期间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3)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腹部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电解质等),综合判定病人病情程度。必要时,考虑急诊手术

4.1.2 手术后护理

1):手术后回病房,应根据不同的麻醉安置不同的,待血压、脉搏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轻症患者术后当日禁食;禁食期间静脉补液,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1日,进流食,术后第2天半流食,术后3~4天可进普食。重症患者须禁食,待排气,肠蠕动恢复后,进流食。

3)早期活动:阑尾炎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防肠粘连,轻症患者手术后当天即可活动,重症患者也要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阑尾穿孔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要高于未穿孔者。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和异物所致。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局部热敷、理疗,形成脓肿者,应剪去缝线,充分引流。

腹腔内出血: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口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放置引流管者,可有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口腹腔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肠间隙等处。常发生于术后5~7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以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者为多见。

粪瘘:原因较多,如结扎线脱落,术中误伤盲肠等。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后瘘可以闭合自愈。经久不愈时,可考虑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因手术损伤、阑尾浆膜炎症影响等因素。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4.2 中西医结合护理

4.2.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整洁、舒适、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病人应卧床休息,术前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注意有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腹痛、伤口愈合情况。

4.2.2 情志护理:应了解病人情志活动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情志护理。病人入院后,对医院的环境和医务人员陌生,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病人进行认识疾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作用和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合;指导病人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患病期间需注意的事项,正确认识疾病,解除病人心理负担。

4.2.3 辩证施护:根据病人的证候让病人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肉汤、藕粉;禁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恢复期宜进鱼、肉、蛋、奶及新鲜蔬、水果,病人腹胀者,针刺足三里、天枢、阑尾等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桡,伴腹胀配大肠俞,手法用泻法,留针30min.

4.2.4 术后护理:按常规护理外,配用艾灸温灸术者的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帮助病人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恢复。

第9篇:智慧医疗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放射治疗 疼痛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据统计骨转移瘤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5-40倍。骨转移瘤发生率为30%-85%不等[1],仅次于肺和肝列第三位[2]。骨转移瘤大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患者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甚至发生脊髓压缩及病理性骨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采用钴60外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现谈谈我院自2006年以来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几点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23例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5:8,年龄在30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56.6岁。原发灶类型:食道癌3例,肺癌12例,膀胱癌1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乳癌1例,胃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未明原发灶者2例。骨转移灶的分布为:脊椎,肋骨,髋骨,肩胛骨等。均经X线摄片、ECT、CT或MRI扫描诊断证实。放疗前卡氏评分40-70分,病灶均为中重度疼痛,极大多数患者使用过止痛剂,但收效甚微。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钴60外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根据骨痛最严重处和影象检查资料确定局部照射野,野面积在5cm*5cm—10cm*10cm之间。常规照射,每次2GY,每周5次,总量40GY。

1.3疼痛程度

按WHO疼痛分级法分4度:0度 无疼痛;1度 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响;2度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3度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睡眠严重干扰,需要强镇痛药。由于0度和1度疼痛患者多数能耐受,故在收治的23例骨转移瘤患者中,2度疼痛患者9人,3度疼痛患者14人。

1.4疗效评定

根据癌性疼痛处理评估标准。疼痛缓解度按5级记录

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不需要服用止痛药。

部分缓解(PR):疼痛有所减轻,偶尔服用止痛药 。

未缓解(SD):疼痛症状基本未减轻。

CR+PR为有效率。

1.5生活质量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食欲增进,睡眠质量提高,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1.6毒副反应 主要是近期反应,与照射部位关系密切。大部分的放疗反应,发生在照射椎体病变时。照射颈椎时,可引起咽喉部疼痛;照射胸椎会有进食梗阻、恶心呕吐、放射性食道炎胃炎等症,照射腰骶椎体时,引起腹泻,坠胀等反应;照射病变肋骨时,出现咳嗽。10例患者在照射第8-10天时,因放射线致肿瘤组织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出现疼痛加剧。此外还有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转移瘤患者大多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了信心,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剧烈疼痛,患者常常觉得生不如死,主观上存在悲观、恐惧、绝望等消极情绪。责任护士在工作中,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对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宣教。患者和家属缺少放射治疗的相关知识,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疑疑虑。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地语言讲清钴60放射治疗的优点、作用机理、止痛效果、维持时间、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费用等,让患者和家属做好各种准备,签定知情同意书。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尽可能安排患者与成功止痛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心理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解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抽出15-30分陪伴患者,以聊天等方式全方位向患者讲解有关肿瘤的知识,告知患者当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投入临床使用,即使晚期肿瘤患者也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2.2 骨痛的护理

密切观察并记录骨痛开始缓解、缓解持续、消失和复发的时间。由于骨转移瘤患者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瞩患者走路时谨慎,防摔倒或被撞倒,避免穿拖鞋或滑底鞋。改变时动作要缓慢,不可用力提物或高举物品,病变部位尽量少承重或不承重。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卧床病人翻身时,嘱其利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护理人员从旁协助。禁忌盲目拖拉拽,导致骨折。护士还必须掌握患者疼痛的规律、止疼药的使用和三阶梯癌痛治疗的方法。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还可实施一些非药物治疗镇痛的方法,舒缓情绪。如分散、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听音乐等。

2.3 照射野的皮肤护理

准备接受放疗的患者,须在前一天沐浴更衣,穿舒适宽大全棉的对襟衫,最好无领子,保持照射部位的清洁干燥,局部无破损,避免摩擦。医生根据相关影象资料模拟定位时,用一种特殊药水在体表划线,护士须向患者宣教这个标记的重要性,并保持至疗程结束。整个放疗期间不可淋浴,照射野皮肤避免针灸等治疗,局部禁止搓洗涂抹碘酊等消毒剂,不可使用碱性肥皂、粘贴胶布等。出现痒感时用手轻轻按压或抚摩,绝对不能搔抓以免弄破皮肤。照射野皮肤如出现红斑、刺激性疼痛等一般不作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如有干性脱皮可用冰片滑石粉;出现水疱溃疡者,视情形而定,必要时暂停止放疗。破溃皮肤完全暴露,保持清洁干燥,局部涂鱼肝油软膏、绿药膏或喜疗妥软膏。如局部糜烂流脓者,每日换药一次,使用广谱抗生素。照射野皮肤如出现暗红色、硬结、疼痛等症状,告知患者由于射线长期照射,组织发生了纤维变性,属于放疗的远期反应,不是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只须加强局部功能锻炼,打消患者顾虑。

2.4 基础护理

骨转移瘤患者多为晚期癌症患者,加上疼痛所造成的活动困难,行走不便,5例患者同时进行化疗所造成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故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建议患者使用软毛刷刷牙,饭后漱口。

2.5 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粗糙以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辛辣、腌制品。提倡少食多餐,合理饮食。由于患者原发灶不尽相同,饮食上也略有差异。如食管癌患者不可进硬食,以免肿瘤部位出血等。

2.6 骨髓抑制的护理

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征象,定期复查血细胞分析,如白细胞低于4.0*109暂停治疗,使用升白细胞药物,防感染。本组患者中有3例在治疗10天后出现白细胞下降,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以及有关的护理方法后血细胞计数上升至正常范围。

3 讨论

本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中断放疗,骨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毒副反应也较轻。因此,在治疗前中后做好护理工作,可保证疗效,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参 考 文 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