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科学管理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管理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管理理念

第1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 本质安全;科学管理;创新教育;创新科技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05-02

0引言

2008年6月21日甬台温铁路工程瓯江特大桥126#至127#墩移动模架过孔作业过程中,后支撑门架右侧的主吊带断裂,发生移动模架坠落,事故造成7人死亡,19人受伤;2007年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2#线进口(DK109+250)处发生山体坍塌3000余立方,共计造成35人死亡;2007年9月9日福厦铁路龙江特大桥11#墩,浇灌墩身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模板施工加固不合格,致使模板爆模,发生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通过这些典型事故的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违章违纪的危害性。筑牢“安全第一”的思想防线,切实做到珍惜生命,立足岗位想安全、抓安全、保安全,建本质安全型平安工地。

1 本质安全的概念

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就是坚持“规范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和创新科技投入并重”的工作思路,创造性的思维,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管理效能,以安全为前提,超额完成施工任务。通过设计、管理、教育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达到本质安全型工地。安全管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人管人、制度管人、教育育人,理性的、系统的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和创新科技的使用,尽可能地把事故降到最低。

2本质安全模式

2.1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中强调了管理的手段,科学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首先应该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铁路企业诸多问题都存在于管理之上,如何保安全,怎样抓,从何地方抓,哪些是关键,薄弱环节在哪,很多干部是大处无序,小处无法,大都凭经验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普遍存在。再者铁路管理者绝大多数是业务出身,但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并不多,管理滞后成为约束铁路安全的瓶颈,不解决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铁路的安全就很难上台阶。这就需要管理者不但心里时刻要想着抓安全,还要有思路如何保安全,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能保证安全。其次,增加新鲜的血液,增强活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投入到铁路建设中来,他们虽然初涉铁路行业,相对的行业经验偏少,但是思维灵活,点子多,往往能提供好的建议和措施。虽然其不能参与到管理层面中,但是管理层可以广开纳言,收集好的管理理念,真正的将安全落实到实处。再次,完善安全工作标准体系。铁路项目管理不仅仅在一级或二级(一级指的是项目部领导层、二级指的是架子队管理人员)层面上,还要深入到三级(三级指劳务分包队伍)人员中。各级管理干部到施工一线中了解工作情况,要将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对人和物的影响因素遏制在萌芽期。工作中要把一、二、三级的联动起来,竖直指挥和横向联系保持通畅,确保项目的安全运作。

2.2本质安全教育

本质安全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方式,构建本质安全需要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强化培训效果。现如今不论是人员的进场、节假日施工、季节性施工、安全活动、“四新”(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施工等等都需要进行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可如今的教育太拘泥于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分析国内铁路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施工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占到高达90%的比例,即缺乏基本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所以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增强针对性,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教育,防止以偏概全,教育中要体现“干什么、学什么、掌握什么”的培训目的,尽可能的采取实物培训和基本安全常识、操作要领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者真正能够对作业的对象、所处的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让教育培训真正具有目的性、实效性。同时做好班前教育、班中检查、班后总结工作,真正落实互保联保责任,减小事故的伤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3本质安全的建设

本质安全的建设需要投入新的设施设备和科技的创新。安全投入是人员、技术、设施等安全生产成本的投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经济、物质保障,也是保护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的改造与更新,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必须投入,有投入才会有更高的回报。就目前铁路施工行业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型机械,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其中,大型机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确实是给铁路市场带来较大的效益,但是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养护工作并不能及时的跟上,造成设备长期积劳损伤,施工过程中时有设备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情况,如何保持机械设备的安全状态成为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应强化责任落实,推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建立专门的机械设备问题库,逐一明确整改要求,细化领导责任,采取定点、定人、定车辆包保,实行销号制度,实现闭环管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领导干部包保情况考核,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整改的设备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完善长效机制。

3 结论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列关于做好平安铁路工作的措施,为铁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铁路市场环境下,施工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重视,准确预测项目安全状态、监控生产过程安全、分析安全发生原因已成为施工企业项目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如果各个项目部能认真的做好以上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不但能为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还达到预期的本质安全型工地的效果,能更好的促进整个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事故案例汇编[M].上海:上海铁路局,2010.

[2]宫实俊.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几点体会[J].交通世界,2009,24(12下):124-125.

第2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班级管理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如何调整班级管理工作,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已成为每个班主任思考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浅谈几点新课程下的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1.转变观念

新课程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发展的差异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重视对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重新核对学生评价标准,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这项工作的。

1.1 转变教学观念。过去,我们班主任在谈到班级学生,总有这样一些说法:某某学生聪明好学,是优等生;某某学生反应迟钝,是差等生。而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标准改变,我们这种观念也必须转变。

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一种“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关系智力、节奏智力、节奏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聪明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出色的。作为新课程下的班主任,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独立的优秀之处,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回顾过去几年所教的学生,也确实发现成才的学生各种各样,有成绩好考入大学的,有体育好升入体校的,有人际交往好做生意一帆风顺的,这些学生各具特色,因而他们凭自己的优点获成功。因此,新课程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这也是今后教育的大势所趋。

1.2 转变评价观念。过去我们评价学生,经常唯成绩论,成绩好,则全都好,成绩差,则样样差。新课程评价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笔者认为,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先转变自己的评价观念。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供同行们参考。

1.2.1 道德品质。能否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自信、自尊、自强,能否对个人行为负责,表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观念。

1.2.2 学习能力。是否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否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否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与创新精神。

1.2.3 交流与合作。能否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和理解他人;能否与他人进行有效融洽的沟通与合作。

1.2.4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否拥有自尊和自信,是否具有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的优秀个人品质。

通过以上的四个方面对学生量化积分的同时培养其个人特长。如我们能这样转变教学观念,那么我们的评价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也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科学管理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独特之处,这正好为我们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新课程标准与实际情况,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2.1 班级管理系统化。班级管理工作中,头绪多而繁杂,这就要求我们因事而异,因人而定,使班级管理系统化。

首先,班主任管理要做到“事事有人做”。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工作的具体分工及学生的特长,合理安排。爱好体育的做体育班长,爱好音乐的做音乐班长,认真心细的做卫生班长,等等,争取做到“事事有人做”。接班之初,笔者曾为班内课前唱不好歌而深深苦恼过,后来,经过观察,发现班内有一女生特爱唱歌,但经常迟到违纪,便与她进行了几次谈话后,将她放心地安排为音乐班长。结果,不但班里的歌唱起来了,文娱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这个学生也几乎不再迟到了,因为她热爱这项工作。这正好发挥学生特长你,又做好了班级工作。其次:班级管理还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根据学生特长,让其负责班级管理的某项具体工作做。笔者所教班级,各项负责人总数几乎占到班内人数的70%以上。这样,人人几乎可管人,人人又被管,系统而科学,使班级管理日趋成熟。

2.2 班级管理民主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如何制定?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自己的答案。结合新时期教育的特点,我们所接班的管理制度均由学生讨论制定。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然后讨论制度、制定制度、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学生自己负责管理,学生自然自觉遵守,班级管理民主化极大地促进了班风的好转。

第3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教学计划 学新观念 兴趣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人们新陈代谢水平的降低,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力量等出现了退化,高能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人,学生运动量的减少,使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肥胖型和豆芽型体质不断增多,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发展。体育课程的现状,亚待体育课程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怎样上好新时期的体育课,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 因地制宜,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与内容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总方向,体育课教学计划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各地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第一步。

在教学计划中,教材是一堂课的依据内容,而组织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难点。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才能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对象。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掌握认识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转贴于

三、努力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首先,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让这堂课充满活力。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课所教授的东西,很多是学生本来就会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错误的动作形象地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滑稽可笑的表演,比呆板的公式化示范讲解效果好得多,讲课时的和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第4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一、教育价值观的改变

新课标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主张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人与生俱来的某些潜质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就像我们不可能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样,而只能让小草茁壮成长。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大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教育体现出其真正的意义。

二、学生观的转变

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认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是知识的容纳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在传统的教育下,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学习,摆脱不了知识的重压。学生学习就是听讲、接受和被动操练,学生处于几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压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情绪和内在的潜力,产生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压抑和恐惧感,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重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新课标所特别强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可以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大胆去说,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三、教学观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观是把教师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培养者和能力的传递者,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过程的“导演”或主宰者,没有正确地处理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并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如果教学中有一些探索活动,往往都是在老师的指导甚至控制下进行,所以只能算是一种体验,而并非实践,那样就否认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索和认知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处于被动消极的境地,于是难以真正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值得欣慰的是,新课程标准为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活动教学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快地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换,及时地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力,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学会运用语言。在传授语言基础知识时,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巩固”的原则设计活动。新教材的应用及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2.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

3.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

5.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期的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

第5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致力于数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动手实践,自身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回顾前些年教学所走过的路,均注重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数学体系和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当代数学教学应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课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发挥

叶圣陶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位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高超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而真正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才能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病。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导致学生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上,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知识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能力。有了多种模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数学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评价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五、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在质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第6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程标准理念 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主旋律应当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理解“探究性学习”内涵,把握探究方向

生物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探究,“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使探究性学习取得实效,教师必须理解“探究”内涵,把握探究方向,首先要深刻认识探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从具体的学科问题出发,寻找答案并验证答案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与“探究性学习”二者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不过“科学探究”是解决科学上的问题,而“探究性学习”是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讲究科学的教学策略,摒弃以往“填鸭式”的、灌输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抓手,指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作出解释,并通过有效方式对解释加以验证,最终形成结论,实现对问题的圆满解决。

三、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遵循探究思路,开展探究活动。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探究的基本思路重新认识和整合教学过程。例如,面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限于学校实验设备有限,采取的“捷径”是把重点内容标画出来,生硬地让学生背诵;或把这个实验当做验证性实验组织实施,先指导学生选择理想的实验材料,然后按部就班地遵照实验步骤,最后得出正确无误的结论,即算大功告成。而如果从探究的角度设计这个实验,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即物质鉴定的颜色反应;然后选择待测样品,对待测样品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假设,根据假设的化学成分选择鉴定的试剂并预期相应的结果;再按照实验步骤严格进行实验检测,观察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对比,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做法不折不扣地遵循了探究的思路,体现了探究的理念,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究能力的发展。

2.做好活动设计,提高探究效率

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还要解决好探究时间与课时总量不足的矛盾。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探究性活动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究,新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学生需要完成的多项实验和探究活动,这些活动是必做的;而“活动建议”中所列出的实验是建议性的,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进行选做,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师和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其次,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解决时间总量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探究过程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将探究的结果指向概念的理解。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水分渗透的概念、基因的染色体学说等。总之,只有进行通盘考虑,做好活动设计,才能提高探究效率。

3.设计探究主线,呈现探究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探究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内容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例如,在“水分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实验中,笔者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顺序,设计了探究的主线,清晰地呈现了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选择什么材料、用具?”“先制备装片还是先加入试剂?”等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细节进行启发、讨论、交流,促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同时,注重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可能的假设,在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结果后,再帮助学生建构质壁分离及原生质层的概念,理解质壁分离的原理,帮助学生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4.实施目标整合,增强探究效果。

四、结语

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测量、实验、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及科学观点的形成。教师要注重发挥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在科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进行改进,并充分整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扎实地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教育教育管理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影响下,要积极响应这一理念号召,实现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仍然有很多。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导致小学教育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会导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无法落实到实处。首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都在积极呼吁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传统理念以及传统教育管理的方式仍然体现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特别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学习成绩看作是评价学生们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会导致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其次,在小学教育管理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构建专业的团队,同时还要全员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落实实处[1]。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无法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在改革时提出的基本要求。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措施

2.1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由于受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影响,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在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学校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为了促使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教育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将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育管理者还要将本校的办学条件作为基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将这些因素全部都整合在一起,与新课程标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保证这些措施和制度可以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在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以及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确定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与小学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2]。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效融合,而且还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2.2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所以在针对小学教育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而且也是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教育时的目标。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针对教育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些是任何制度或者是约束措施无法实现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制度进行制定和管理的时候,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还要将这些环节全部都纳入到小学教育管理当中。比如,在针对家庭作业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形成统一规定,各个学科的教师在针对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要体现出协调性和统一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们对学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教育管理措施可以有效落实到实处。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逐渐将重点放在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各个学科相互之间可以实现协调配合,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们的作业完成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第8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管理

中国分类号:G633.41

前言

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国家队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于英语教师的培养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下大力气进行了投入,但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中国英语”等等,都在对我国的英语教育进行着讽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以及国人整体英文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面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真正会说英语、会用英语,提升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1新课改后的教师主观问题分析。课程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变化,目的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这无疑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益处,但是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英语科目的教师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在一些初中学校,许多英语教师有着常年的教学经验,且通过这种教学经验教育出的学生,其应试能力相当高,教师面对英语课程改革的态度一般是:只要学生的成绩能够提高,就是好的教学方式,而学生真正的英语应用能力则放在了其次。这使得英语课程改革在一部分地区很难推行。

2 新课改精神领会不深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中,没有对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课程新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属于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必须吃透其中的内容,并能够深刻的体现在教学之中,学校可以将英语教研组作为一个学习单位,定期进行新课改的学习,并且在平时教师可以互相听课评课,以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3师生课堂定位不准确。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流程上,要根据学生进行设计。新课改的精髓是调动一切拥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还是根深蒂固,教师过分强调“教”,而学生依然被动的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非师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显现出来。

二、改革教学理念

英语学科一直以来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学科之一,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印象也停留在“背诵”上,这对于英语教学与英语在我国的发展是一种悲哀,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课堂的死气沉沉和枯燥无味。对英语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环节推陈出新,不再是“一言堂”模式,大胆且积极的将学生引入课堂,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主体,每节课可以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有组织、有纪律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避免课堂出现沉闷的现象,如果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则可能导致课堂的秩序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一些生活场景方面的课程,可以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并且分角色进行对课程的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语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本原是应用而不是背诵,学生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此外,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也不会产生反感;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谊,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音乐教学法

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引入音乐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英文歌曲给学生播放,学生在哼唱歌曲的同时,就能够熟悉英文单词。实践证明,多数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法,能够掌握英文单词的发音,并能够拼写出单词,还能够了解单词的基本用法和语境。此外,一些英文俚语以及一些英文的习惯用法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全面构建。

3.重视学生预习环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分段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留出预习作业。我们以“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为例,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收集身边人的生日,比如父母、朋友、老师、同学等等,还要掌握生日的表达方式,这些情况在课余的时间,分为小组完成。教师在布置任务中,还要要求学生将新的句型进行标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与表达方式,学生要先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研究,之后在课堂由老师统一讲解。

3.拓展课外活动

学习英语的本原是为我们服务,是工具学科。所以,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立体的英语教学环境。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是值得推广的办法,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这些形式都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英语交流和使用的平台,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小结

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效果得到提升,学生与教师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以及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教育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年06期

第9篇:科学管理理念范文

1.1生产效率低下

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企业的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方向把握,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生产力同样是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造成整个企业虽然拥有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但是生产力无法跟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企业在自身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备的理论支持,只是一味的跟从主流管理形式,从别的企业直接照搬管理模式,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造成管理理论与企业自身不适合。既没有使企业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还制约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大大的阻滞了企业的发展。

1.2员工缺乏工作热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差,对工作缺乏热情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没有合理有效、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目标与方向,缺乏基础的物质保障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采用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本身是不错的企业管理理论,然而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很多企业中都只是落在口头标语上,没有实际的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以及员工激励上。员工会认为企业对于人本管理理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会注重员工本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对工作失去热情,对企业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怠工的心理,只是为了纯粹的薪酬而被动的工作着。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效率降低,经营绩效受到严重影响,工作氛围被破坏,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成为一纸空谈。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科学管理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员工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新时代的企业科学管理

2.1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理论相结合

新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应当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形势,符合企业自身文化特色,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多元化的特色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形式。就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理论而言,两者各有各的特色,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管理又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采取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补足,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绝佳选择。

2.2科学管理的新内容

时代在发展,旧时的科学发展管理理论自然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保留旧有理论的精华之处,进行时代更新,对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满足时代需求,为科学管理理论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保持长久的活力,以更加适应新时代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模式进步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开创新的企业发展时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