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妇幼;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71-01
基层卫生院是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建立覆盖城乡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基层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政府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基层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则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妇幼保健作为基层卫生院“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之一,是其日常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基层卫生院的妇幼保健任务和一些现状出发,谈谈如何强化其妇幼护理管理工作。
1 基层卫生院妇幼保健任务和现状
基层卫生院在妇幼保健方面的任务包括: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开展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大力推行妇幼保健、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抓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制度和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等。从我国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规划目标来看,基本医疗服务在基层镇乡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县级医院,疑难重症在三级医院。但事实上,由于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病人流向往往呈现“倒三角形”。基层卫生院大多面临生存危机,其妇幼护理管理更是存在许多难点:首先在人才方面,基层卫生院生正规医药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很少,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低学历、低职称、低素质,再加上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其次在管理水平上,基层卫生院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2 强化妇幼护理管理工作
2.1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人才是立院之本,只有狠抓人才引进和再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护理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应该认识到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人才的引进还得靠机制、靠政策等,但基层卫生院能够做到的就是重视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例如可以建立逐级进修学习制度,每年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临床进修和短期培训,逐步地实现所有护理人员的轮训。在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操作竞赛、评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再生造,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从而在基层卫生院形成良好的终生学习的氛围,护理人员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综合上述措施,才能有望减小基层卫生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差距,弥补在职人员在学历、职称和经验上的不足。
除了业务技术方面的提升,基层卫生院还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相关人员责任心和责任感的教育。护理工作救死扶伤,光荣而且神圣,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待病人,护理人员应该像亲人般的温暖,给予无私的关怀和真诚的照料。工作中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多体谅。护理工作虽然不乏繁杂和琐碎,却十分强调严谨的工作作风,因为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容不得丝毫疏忽,工作态度随意草率不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厌烦、麻痹等负面情绪和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融洽护患关系。
另外,护理管理工作还应重视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培养,要求他们体现出健康的仪表形象和精神面貌。在工作中做到服装整洁合体、举止亲切、笑容温馨、积极乐观、热情自信。并始终贯穿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因为护理人员的情绪可以直接感染、影响患者及其家属,他们的一个微笑对于患者而言,就是一副镇定剂。护理人员良好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的体系,都能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减少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和陌生,这样也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它能够传播特定的价值观,规定统一的行为模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护理工作涉及的面广,内容多,知识的整体性强。完整系统的护理规章制度应该覆盖从个人行为到医院的基本制度,从技术要求到业务规程,包括全院所有层面和所有环节[1]。
笔者曾经在就职的卫生院开展相关制度的应知应会考核,对象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几项核心制度。考核结果显示,熟悉掌握这些规章制度的占总人数的20%,大部分护理人员只是对之含糊了解。笔者认为,在基层卫生院,一般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大块入手:病房管理;用药管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各项制度既有分工,又相互依存。尽量做到科学无遗漏、无重复。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应盲目剽窃大医院,而是应该首先确立一个适用可行的指导方向,然后从基层入手,广泛收集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逐级上报审核,确定后首先由最高领导者执行,接着自上而下的贯彻。因为最高领导者在制度的宣贯和执行上起着表率的重要作用。有了规章制度,下一步就要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必要的时候还应开展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技术方面的规范,必须重点培训、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一些逐渐不适应临床的制度和规范,能够及时修改和充实。
总而言之,制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应该成为每个护理人员的意识习惯和行为准则。长此以往,在基层卫生院逐渐形成依靠制度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的模式。在制度执行后的一个阶段,还要定期举行考核与监督,必要时还应加强惩罚力度。在涉及到病人安全、医院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上,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改进制度等,要严格规范,力求具有强制性。通过定期开展检查、监督活动,在院内树立“法治”观念,如此才能切实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通过院方正确的工作体系,保证医护品质与安全,杜绝医疗意外的出现,促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进步。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⑸医嘱制度⑹会诊制度⑺值班及交班制度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⑾业务学习制度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社区护理队伍不稳定,临聘人员多,缺乏临床经验和应急知识。政府购买服务没有落实到位,社区医疗服务补贴不到位,药品零加价,治疗项目少,自身缺少创收能力。护士工资待遇低,他们多是把社区门诊的工作当作跳板,一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就会离开,导致护理人员变动性大。缺乏连续性,更缺乏主动性。由于工作经验欠缺,缺乏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
规章制度和评价系统不完善:目前没有一套适合社区门诊护理的管理体系,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一个新科目,规章制度在逐步规范中,综合医院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适合社区门诊护理的管理。导致护士工作有些环节无所适从。
社区护士对自身的形象和患者的就医环境不够重视:社区护士除了自己的护理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药房、收费、社会保险等工作,甚至有的社区护士还要承担护工和卫生员的角色。护士的工作内容过于复杂繁琐,社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规范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护士不注意医疗物品及药品的有效期,物品摆放零乱,没有秩序。这种个人的惰性造成的患者就医环境的不整洁却很能影响患者,使就诊患者对社区门诊部医疗护理质量产生怀疑。
社区护士的临床技能欠缺:社区门诊部聘请的护士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时间短的护理人员。这部分人员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对护理技术操作更是生疏。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以下问题:①社区护士在治疗护理中接触最多的是成人静脉输液及肌肉注射,可是部分社区护士不能“一针见血”。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护士未能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护理操作,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机率。②社区护理人员缺乏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一旦出现专科病例常抓不住护理要点。不能很好观察病情,并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以致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③部分社区护士只机械地执行医嘱,缺乏对药物特别是新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主动学习,对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和用药的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不能很好地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尤其是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早发现输液反应的发生,解释安慰工作做得不够。而且护理记录不够准确、详尽,容易造成医疗差错和纠纷。
对 策
在政府购买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稳定护理队伍。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社区门诊的护理服务所需要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有其特殊性。必须针对社区的服务对象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学习,以及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加强护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强化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工作,成为合格的社区门诊护士。
积极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根据社区门诊部自身的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如:医疗垃圾转运制度、入户护理操作程序、危重患者转运制度、用药制、消毒隔离制度等。建立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健全各种登记本如:急救、输液、紫外线照射、医疗垃圾转运、细菌培养等。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保证记录质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考核严谨,做到奖罚分明。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患者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指导护理工作,让护士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使社区护理工作规范、严谨,减少和消灭差错事故,从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法律与护理专业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技术,同时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使自己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做好自我保护,才能起到积极防范护理纠纷的作用。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小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既要用法律规范我们的医疗活动,又要用法律维护医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医护人员要自觉增强法律观念,负起法律责任。为此医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并引用媒体对医疗事故案件的报道进行强化教育,以案例说服、提醒医护人员警钟长鸣。同时护理部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法律学习,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了依法行医的意识。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和自我保护的前提
防范护理纠纷主要靠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为此,我院护理部汇总合编了《护理管理手册》和《护理常规》两书,全院护理人员人手一本,并组织学习考核,使护理管理规范化。通过学习,护理人员认识到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事,各尽其责,严格把关;认识到由于自己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这样,护理人员就会把责任感同自身的利害关系结合起来,自觉地要求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违反规章制度导致的违法行为,以致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什么是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合法行为。只有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才能在护理过程中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章制度,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自己。
3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关键证据
护理文件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过程的原始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及合法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具有法律意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书写中注意衔接紧密,字迹工整、清楚、表述准确。书写时如出现错字、错句时,要用蓝、黑墨水在错字、错句下面划双线,不得用刮、涂、粘、贴等方面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书写完毕,由执行护士签名,实习护士应由带教老师复签名。在抢救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完成记录,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书写并补全护理记录,并注明补记的时间。护理记录的内容、时间应与医生的记录相一致。虽然护士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无过失,但是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防止护理记录中的缺陷,是减少护理纠纷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
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应灵活掌握说话的艺术技巧,对患者应用尊称,以体现对患者的尊敬,使之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恐惧感。在护理操作治疗前,应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用药后的疗效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特殊治疗、护理、检查者应认真执行同意签字手续,以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疑问,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实向患者及家属告之病情、治疗措施方案、医疗风险等,但要适当避免不利后果。在与家属进行危重病人谈话时,一定要有第三者在场,充分利用旁证因素保护自己。
5妥善保护证据,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疑似输液、输血、注射等原因引起的不良后果,执行护士应立即保存实物,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向医务处汇报,在各方面证据齐全的情况下,医患双方共同进行封存和启封。
【关键词】新疆伊犁州;血液净化室;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0-01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尿毒症而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满足日益增加的血液净化患者的要求,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血液净化是操作性较强的专科护理技术,由于操作环节比较复杂,在透析中容易出现一些操作问题并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1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1.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血液净化技术性强,风险性高,护士操作量大,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针对血液净化室的特点,我们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透析器复用规范等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使其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1.2 规章制度落实。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血液净化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透析器复用规范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要把安全预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我科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透析器复用规范》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并不定期组织考试,适当将考试结果与奖金挂钩,奖优惩劣,以此督促护理人员自觉学法,用法。同时我们还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以实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防范于未然。
1.3 严格护士专科理论学习,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求我们护士要掌握血液净化的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中心各种常规技术操作,并将操作流程化、标准化。技术操作娴熟、具有奉献精神、高度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一支队伍。新老、强弱搭配,互相协作,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适应病人需要为目的,搞好各种协调,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成员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期目标。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经常不定时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调整管理重点。
1.4 加强风险意识防范,提高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深化管理内涵的重要任务,针对本专业特点,每周举行全体护士座谈短会,形式和内容多样,学习新知识。同时加强护理各环节的医疗风险防范,应急预案的落实,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管理对策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要求对血管直穿病人尽量一针见血,杜绝反复穿刺,严防血肿、出血。针对目前颈静脉置管术的广泛应用,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
2.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净化为一种间隙性的透析方法,在治疗间期易形成容量负荷及血压增高,加上肝素等抗凝剂的应用,易发生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使死亡率增加。因此,加强血液净化室护理安全管理,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为重要。血液净化室应成立护理安全监督小组,建立护理差错缺陷登记本,随时消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治疗环境。
2.1 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定停电、停水等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每年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事件的演练,以确保意外事件发生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治疗工作,保障患者连续治疗。
2.2 设备物资安全管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程序,处理常见故障,做到安全使用、安全保养。建立健全设备维修制度及执行登记,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对本室物资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并进行月库存成本清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3体会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广泛开展,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血液净化治疗是提高了肾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急性中毒病人的死亡率,血液净化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管理,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放心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坚持长期有效的血液净化,减少血液净化并发症,加强血净化室的护理管理,培养血液净化的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的专业队伍,护士综合能力提高,
未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及交叉感染的流行,护理质量综合指标逐年上升,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过程。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这一特点,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认真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风险因素分析
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二、防范对策
2.1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三、讨论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若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我科的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护理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关键词] 保证;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126-02
所谓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1],人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否则会引起疾病。医疗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安全是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我院领导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爱患者视患者如亲人的观念
在工作中善于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强调“慎独”[2],是我国伦理思想的特有范畴。慎独是说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坚持道德、信念、谨慎从事、坚持原则。强化医疗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提高诊疗护理中的预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各项规章制度是医疗安全的基础:我院不仅病房、门急诊、医技科室有规章制度,而且各职能科室及后勤科室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甚至各项规章制度都贯穿到每一个人的班次中去,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责任感。强调严格把好患者入院、住院、出院三关,强化安全意识,医教科、护理部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强化沟通意识,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生沟通,出现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保证医嘱的正确性。强化服务意识,我院领导利用院周会或全院职工大会再三重申,尽管医疗服务与商业服务的性质和目的不同,但商家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值得医务人员学习,应把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用到医疗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去。如随手搀扶一下患者,顺手为患者倒杯水,或见面时说句关心的话,只要有服务意识,这些事情每个人都能做到,既不费成本,也不费力,但却能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心存感激之情。强化院感意识,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灭菌,重点科室安装非手接触外水龙头同时,配备手烘干机,紫外线循双风,床单元消毒机及净化台等,病区每个治疗车,换药车,门诊每个诊室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真正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保证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患者就医除要求得到医疗护理外,最为敏感的就是收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就医患者是以审视,质疑的态度看待收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院领导采取措施,增加收费透明度、门诊大厅屏幕滚动药品、检查、治疗、护理价格表,病房实行每日清单,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和要求,要及时予以查询帮助,真正做到让患者明明白白的“消费”。
3 狠抓专科及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是医疗安全的保障,院领导要求作为我们的医务人员不仅应熟练掌握基础操作,还应具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手术室等综合性诊疗护理技术,同时,还应具备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具备紧急状态反应敏锐,操作熟练,动作迅速的应急能力,才能适应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需求。
4 重视环节管理
对医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进行质量监控。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①重视安全差错的几个环节: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及大手术前后;人少患者多,工作忙时;对专科业务不熟悉(如新上岗的);节假日休息时尤其是周末;关键人物(指接受特殊治疗患者);强调严格岗位责任制,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注意工作中细节管理,对于不安心工作者进行教育和必要检查弥补和提醒。确有实际困难都予以照顾,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并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同时,我院还建立了电话回访,收集出院患者最关心问题,如服务技术、价格、态度的感受,把反馈的信息下放到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②工作中,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手术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认真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如腕带标识,建立执行患者“腕带”识别标识制度。腕带上各种信息要求护士用蓝笔认真书写,字迹清晰,不得潦草。将患者“腕带”使用作为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操作错误。③完善了紧急状态下医疗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健全了急救体系,提高了急性水平。④完善各种安全标识,建立引导标识,环境危险标识,预防意外标识,温馨标识语,药物警示标识,导管标识等。⑤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⑥严把药品物品进货关、三证齐全。⑦完善关键流程的交接措施,如产房与病房之间交接流程,急诊科与病房,ICU,手术室之间的交接流程,当班人员认真填写“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规范交接患者,避免手术室接患者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从根本上杜绝接错患者,最大限度地保障病员的生命与安全。⑧制订意外及紧急事件(如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自杀、呼吸道阻塞)的处理预案。⑨每周二行政查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予以解决。各项工作从细节着手,真正做到了保护患者的安全。
5 加强急救物品管理
各种诊疗设备、护理服务设备,设施配套,满足诊疗护理工作需要,氧气、吸痰器、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等急求设备完好率100%,同时有安全警示标识,急救物品器材做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期消毒无菌,及时维修补充),患者病情突发时,保证相应的抢救器材物品药品及时到位。
6 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医生护士熟练掌握专科常用药品的作用,注意事项,根据各科特点配备用药,存放位置合理,专人负责,定时交接清点,各类药物标识醒目,按照药物应用途径分内服药、外用药、注射剂、消毒剂四类,严格分区存放,设置醒目标志,防止混放混用,氧化钾等高危药品单独存放,也有醒目标识。毒麻、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7 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衰弱或偏瘫患者及时加用床栏并适当约束,以防自伤或他伤,危重患者及行走不便患者外出检查,病区要安排工作人员护送,扶栏。床头配置“紧急呼叫铃”等。
总之,在全国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3-4]。我院领导应用了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让风险意识贯穿到每一个人的工作中去。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责任感。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真正体现了“我们用心,请您放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翁庐英.在护理实践中如何遵循护理伦理道德[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8):56.
[3]吴晓静,朴玉粉,方晓完.护士医院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3):7-9.
【关键词】新增护士 岗前培训 护理纠纷 医疗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84-02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纠纷日趋增加。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工作改革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前培训,是新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到护理治疗工作转化的重要阶段,而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护士常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护理差错引起护理纠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对近3年来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确定“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服务为目标,培养了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8年-2010年来我院应聘的护士162名,男3名,女15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6岁。学历:本科3名,专科96名,中专63名。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41名,待考证21名(培训后在工作期间考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8名)。
1.2 培训方法
1.2.1 培训方式和时间:采取统一培训计划和岗前培训制度,统一规划和集中训练的方法,培训时间;备为录用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2周,培训方式有多媒体讲课,操作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
1.2.2.1 职业道德教育:讲解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现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组织学习医德规范,护理道德行为规范,使他们对自己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1.2.2.2 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与医疗卫生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护士的法律法规责权个体。使其明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角色的位置,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万一发生问题怎样处理,怎样报告。
1.2.2.3 各种护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士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及各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以实例讲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规章制度培训过程中,我们把查对制度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参培护士必须熟记“三查八对”的内容,实行背诵验证过关。
1.2.2.4 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我院备为录用的护士来自不同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亦不完全相同,在技术操作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其操作熟练程度较低,要适应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的这一特殊性,我们实行统一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以《以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基本技能篇为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训练,要求人人过关,并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要求其反复训练直到达标为止。
1.2.2.5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种报告制度和程序。要求护士将护理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项护理工作和护理操作中,有效防范身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2.6 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我院医疗服务人群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制定了一套医患沟通技巧方式方法,将其摆在护患沟通的重要位置,要求护士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和适应技巧,对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患交谈中用适当的提问技巧使患者感到关怀感,恰当的反应技巧得到患者信任感,实在的科学技巧取得患者的合作等,要求在护理操作前有“问候,解释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结束有“关心,致谢声“。并在考试考核中把护患沟通技巧列为重点记分。
1.3 考试考核方法。
每期培训结束,均对参陪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90分为合格,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再次学习及训练,直到考试考核达标后方为录用对象。
2 结果
对3年来每期岗前培训结束后,均对参培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其考试考核结果为,理论考试平均合格率为92.5%,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为87.3%。追踪临床护理工作期间其护理差错发生4起,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纠纷的日趋增加,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防范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整合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患方自我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医患纠纷日趋增多,医患纠纷处理难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新增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岗前培训,既能提高增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新增护士的整体护理服务素质。我院对每期备为录用新增护士通过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2.5%,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为87.3%,临床工作追踪6个月―3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起,无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我们在对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采用如下措施加强了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岗前培训是新增护士从护理学校走入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桥梁,亦是理论上升为实践的初步形成期,。我们在岗前培训中,注重她们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科学专业思想意识和医疗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一个良好的从事护理工作基础条件。二、通过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安全的意识教育,以填补刚走出学校对相关知识的匮乏,从而懂得守法、遵规、医疗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依法对事,依规办事,随时注意医疗安全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三、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是防范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通过岗前培训,强化理论学习,训练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撑握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岗不履行职责,不严格遵守制度,无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是直接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源;遵章守纪,科学办事,规范操作,尽职尽责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四、经过岗前培训使他们知道护理是服务于社会特殊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好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 技能之一,对从课堂走到病床旁的护士来讲,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环境的患者,不知该如何沟通和交流,常因语言过简或不当而引起护患冲突,或因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无言寡语,而使护患者关系淡漠,从而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蔼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通过岗前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就能在工作中协调和处理好各层面的人际关系。
4 小结
岗前培训对新增护士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开始,新增护士常因缺乏足够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医疗法律法规常识,操作技能熟练技术,护患沟通技巧学识,会导致护理差错而引起护患纠纷甚致医疗事故。我们通过对新增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护理安全意识,护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岗前培训,认识到对新增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防止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87-0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例。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当今社会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理工作是各种诊察治疗的最后一个环节,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面临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我院针对临床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护理投诉率。
1 强化质量意识
首先,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加强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举办护理质量,护理风险防范学习班,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医,并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回顾分析各类医疗事故,都是因疏忽质量管理而引起的。因此,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重视质量,关注质量,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安全的保证。
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和流程是管理科学的结晶。遵守规章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降低护理风险,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对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并贯穿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执行其它制度也是如此。
3 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新技术的开展及病人疾病的复杂多变性,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而不应只是盲目机械的完成工作。因此,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业务学习班、进修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护理学科的时展,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增强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
4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仅靠护理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事先告知,让患者理解既然要接受医疗护理服务,就要承担可能发生的、潜在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取得理解,并在进行特殊治疗、护理、检查时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可实行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5 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全方位、多途径、广视觉收集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能发现安全隐患。护理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成立护理质量委员会,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对考核结果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加强节假日,双休Et,午中夜班等人员薄弱时段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达到防微杜渐,预防为先的目的,从而有效的规避各种差错事故的危险因素。
6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临护理工作中把环节质量控制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起来,让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及时反馈,重视事前控制,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为护理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7 加强护士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各级护理人员中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使各级人员牢记和熟练掌握了各项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质量标准以及各项护理新技术、知识、业务等才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
8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医疗护理文件作为诊疗护理的记录,是医疗、护理、科研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而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面临着举证倒置的新形势,医疗文件又成为了一种法律文件,而多数护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不应有的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因此,应认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强调培养护理人员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性,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事实求实的态度,使护理人员树立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意识,自觉的规范护理记录,同时也要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和责任。
做好风险管理,使每一位护士都清楚易发生缺陷的环节,增强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从小事抓起,从严字做起。认真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风险管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根本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 赵爱平.护理安全现状及管理研究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报.2005,504(56):91
[3] 申萍,孙林,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1(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