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说课讨论法范文

说课讨论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说课讨论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课讨论法

第1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一.为什么要说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规律的正确性已被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所证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在向同事交流自己的教学设想时,如果只谈自己将怎样教这节课,而不讲为什么这么教,同事则难以提出科学的建设性意见。如果能在讲自己的教学设想的同时,说明自己的教学方案的理论及实践依据,则一方面能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给同事以启迪,并能引发同事间的较深层次的讨论

    二.怎样说课

    一般来说,说课需要说明自己的本节教材的认识、准备采取怎样的教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学过程将如何组织等几方面的内容。

    1.  说教材

    “说教材”即要说明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材的认识,一般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在全书或本章中的地位等内容。

    1.1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认为把“教学目标”阐释为“学习目标”可能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具体阐述学习目标时,应说明知识技能目标(即所谓“双基”目标)、学习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与过去所提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是有区别的。知识技能目标,可以理解为本节课中的学科知识所特有的知识与技能。例如,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一节的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以及锋面形成的基本原理,能根据所给材料绘制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及锋面的示意图,并初步学会上述原理及技能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学习方法目标,可以理解为学科特有的方法和一般性的学习方法。例如,《大气运动》一节的学法目标是学会用绘制示意图来表示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及冷锋与暖锋基本原理的方法(学科方法),进一步学习从课文文字与教材示意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科学表述自己观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理解为通过学习感悟科学的严谨性、体验与人合作的情感、取得成功的喜悦。一般地说,单纯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形成某种价值观或某种学习态度是不可能的。

    1.2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往许多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往往是从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角度去考虑的,他们把学科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当作教学重点,把自己从学科角度考虑的那些比较抽象、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的主干知识当作教学难点,而且往往这些重难点都是从教参中“参考”出来的。熟不知教材和教参是全国统一的,而各校各班的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在确定重难点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就难免出现低效教学。其实,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从学科主干知识中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抽取出来的。有些主干知识虽然重要,但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就不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来处理。教学难点的产生除了学科知识本身较抽象或复杂外,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同样的知识对甲校的学生是难点,但对乙校的学生可能就不是难点。由于说课是课前行为,因此,通常可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改为“预设教学重点和预设教学难点”,到真正上课时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  说教法与学法

    按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的过程是以学为本,教的目的在于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整合。因此,说课时可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的预设方案合起来说。

    2.1“教”要遵循“学”的规律。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优化重组。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教材的呈现顺序是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由于在前两节学生已经学会了“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本节知识的学习顺序调整为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锋面气旋。先通过“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的简要复习,然后指导学生将图中的两条平行的等压线拓展成两个同心圆,再指导学生在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约90度的方向上画出另一条水平气压梯度力和该处的风向,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北半球气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画南半球气旋图和北半球反气旋图的任务,就使学习以循序渐进地方式向纵深发展了。

    知识迁移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如上例,从“北半球气旋”的学习成果向“北半球反气旋”和“南半球气旋”的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学习是需要启发的。如上例,教师在“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上通过巧妙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引入北半球气旋的示意图,这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的一种启发。而教师再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去探索“北半球反气旋”与“南半球气旋”的未知领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的任务一定要明确,任务不能太大,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好在备课时能够预先准备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或问题。

    2.2“教”与“学”的活动要讲求效率

    对于本节教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要设定出具体的学习方案,根据知识点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图解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但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讲授法对于知识的传授效率是最高的,发现法、讨论法则学习效率较低。不能将全部知识的学习都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拿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即该问题进入讨论的价值所在),对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结论有何预见,如何应对?

    2.3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恰如其分

    一般在教学中计算机的使用通常有五方面功效:其一,使用课件(尤其是动画)解决学习的难点,使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其二,展示大量背景材料(文字、图表、视频音像等),供学生分析归纳;其三,创设课堂环境氛围,进行情境教学;其四,现场查找网络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处理资料;其五,展示习题、板书,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在说课时,不能简单地说“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应说明本节课运用计算机的哪些功效解决哪些问题。如果满堂使用多媒体手段,势必造成知识容量过大,学习有效性下降。

    3.  说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引入新课”、“教学过程的大致流程”、“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指导方法”、“课后拓展(巩固性练习和探索性练习)”等内容的陈述。限于时间,通常不必详细地解说本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不要把“说课”当成“讲课”,也不能当成“课后反思”来说。

    引入新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有的采取复习引入,有的采取趣味故事引入,也有的采取问题引入,有时也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直接问学生:“对于本节教材内容,你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切入主题。总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的主题是引入新课的重要任务,因此也是说课时的一个陈述重点。

    “教学过程的大致流程”通常只须简要介绍,但要说明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法或采用什么教学辅助工具解决什么问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转如何实现?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指导方法”,通常需要比较详细地说明,不仅要介绍“怎样教”,还要讲解“为什么这样教”(或者“这样教对实现学生三维发展目标有什么好处”)。这也是说课时陈述的重点。

第2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在初学任何一门课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授课班级学生专业(如工程造价)特点,在第一堂课上课之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学习,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许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都有今后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想法,“建筑工程相关法规”正是必考内容,或者即使没有考证想法,但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而言,树立基本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

(二)学什么———“以法条为依据,考证为框架”

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王立久主编的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面向的是本科院校学生,教材偏重理论介绍,比较抽象,全书基本没有相应案例引入,学生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学习,会比较枯燥,学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知识点高职学生不用涉及过深,根据课时可以简化,如第三章“基本立法与实施”涉及一些基本法律立法程序的内容讲解,就可简化。最后,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可直接删掉。如第四章“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已在《监理概论》中系统学习过。但对一些工程中多发、常见的、应该着重掌握的法条与法规,如“建筑法”,教材却涉及不多,或者基本都是纯理论介绍,学习时难以把握,教学内容难以完全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教学资料进行授课,方能满足需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正是需要补充的内容。

参考资料首先,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给学生一个在自学过程中自学的工具十分重要,这就是法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法条应该成为学生自学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学习查阅、思考再到合理运用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有很多都指出我们的学生“好用但不经用”,其“好用”得益于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其“不经用”则直接指向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如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毅力等,优点应继续发扬,缺点则需尽快改正。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成为我们课改的终极目标。

其次,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证中有关建设法规考点成为我们另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实际上考证中的有关内容,往往是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关考试内容也是重点、难点内容,若教材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则其中重要的、自学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就需要作为补充内容进行讲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正是本课程需要补充的重要内容。再次,是来源于网络等媒体的资源。及时将有关最新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可使建设法规的学习更具时效性,课堂本身也更具趣味性。选择以上三种教学资料的过程,实际就是课证双结合教育的过程,我们称其为“以法条为依据,考证为框架”,这样的学习过程也直接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挂钩,为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做准备。

教学内容分析无论学习哪一种法律制度,都应该理解该制度的立法宗旨。同样对于本节内容,学生要学会站在一个较高起点,俯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理解立法者规定责任承担的理由,这有利于把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精髓。同时借助若干单元任务,树立“质量与安全是工程第一生命线”的重要意识,整个过程“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也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接下来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是我们教学目的的体现。

(三)怎么学———“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中心”

学情分析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可见我们在学生求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在于面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不代表他们本身素质差,笔者认为实际上制约学生发展的最大一个障碍,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学习心理不佳”,他们往往从小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高考中失利,因此,很多学生内心不够自信,遇到困难容易怀疑自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这些学生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在前面学习的3个案例教学模块中,已经得到证实,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很好调动起来,参与教学积极性高,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以及归纳法等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法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协调,这种教学方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被发扬光大,实际上无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learningbydoing”,还是我国韦钰女士所提倡的“做中学”都是一个道理,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使得学生从有兴趣学到快乐学,再到最终学有成效。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学习成为一件令人倍感成就的事,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将令他们受益匪浅。本节课将遵循此种教学方法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5分钟)。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注的是“质量”,实际上无论“质量”抑或是“安全”,背后所承载的都是“宝贵的生命”,本节课将以“对生命的关注”为切入点。这个过程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一张张真实的现场图片介绍案例。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案中人,这样的设身处地,使得学生很快融入到案例中,将案例涉及的一些许可证展示给学生,借此形成直观认识。

(2)热身(8分钟)。采用讨论法,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讨论形成解决思路。对一些疑难之处,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但提示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不给学生任何倾向性意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之后学生归纳自己总结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分别是主体是否适合、行为是否合法、过程是否妥当,并将学生总结思路进行板书。

(3)学生陈述观点(20分钟)。采用归纳法、归谬法,学生向全班展示成果,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有分歧,但正由于有不同声音,学生才能在相互说服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整个过程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及时给予鼓励。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答案。

(4)归纳总结(7分钟)。教师将学生若干观点进行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归纳、总结。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的过程。

(5)知识迁移运用(5分钟)。学生必须能够将所学灵活运用才能称之为“活”的知识。这实际上是知识迁移过程,在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内容,教师布置类似单元任务,并提出下一次单元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以成果形式递交。最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优点在于学生参与性强,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潜能,但这个方法本身比较费时,要求教师掌控课堂能力较强,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反思说课策略

(一)调整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正常发挥的前提。由于听课者都是同行甚至还有专家,所以,说课者往往容易紧张,这时要善于调整心态,只要能完全展示自我就可以了。在心态放松的前提之下,才谈得上将精心准备的说课内容自然展示,呈现出精彩的课堂。

(二)善用多媒体

如果说课可以借助多媒体,当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陈述中借助多媒体视觉冲击,能给听课者很直观的印象,并且可清楚了解说课者整体说课思路。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表达要尽可能简洁、直观,不能把讲稿完全罗列,听课者既看不出说课者思路,也容易在视觉上产生疲劳。但同时应该注意,再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配角,真正主角仍然是说课者本人。有很多教师在说课时,往往会局限于多媒体,眼睛不离多媒体的画面,生怕少说了重要的话,却往往忽略了自我展示。在说课别要注意不能局限于多媒体,而要做到有的放矢,要与台下听课者之间做到眼神、语言、思想的交流与沟通。

(三)善于交流

前面我们提到了交流与沟通,说课同样如此。但语言要简单,不要无谓重复,在与台下听课者交流时,主要是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依据;说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主攻方向;说教学程序,明确教学结构;说教法、学法,明确学生学习思路。说课活动实质上是同行间的高层次对话,是教学思维的有效碰撞。

第3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说课

一、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中说课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由过去高校“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而成。它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把自己培养成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因而为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留下了探索空间,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学生专业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作深入的探索。

二、说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改中的意义

其一,说课有助于促进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实现个人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提高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研实效;其二,说课有助于促进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实现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教育水平和能力上较快提升;其三,说课有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课程标准,熟练驾驭教材,服务专业,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口头语言表述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实现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四,说课有助于促进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提高教学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说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纠正这些错误认识,为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关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中的说课

(1)说课涵义。说课是指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2)说课的目的与步骤。说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实现其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课的步骤一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和PPT演示,呈现其对具体课程(一门课或一次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二是参加说课活动的同行或教研人员进行评议、研讨,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三是由任课教师改进、完善教学设计。(3)说课的方法与技巧。一是说“准”教材;二是说“明”教法;三是说“会”学法;四是说“透”教学意图;五是说“清”练习与思考层次。(4)说课的基本原则与内容。说课的基本原则一是说理的精辟性;二是实践的可操作性;三是形式的多样性。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说一门课或一次课,以一门课为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说课主要内容有:一是说本课程目标与定位;二是内容与载体(包括:选取内容的依据、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载体、教学资源等);三是方法与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考核与反馈)。以一次课为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说课主要内容有:一是说教学教育目标(包括:学生专业要求;本课程目标;本次课要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课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重点难点);三是教学组织;四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五是学习指导;六是考核与反馈。

需要强调的是,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说课一定要着力突出其与学生专业课结合并为专业课服务的特色,同时还应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方式,以实现其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黄敏,刘娜.高职课程说课内涵浅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第4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说课 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67-02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对教师教学的组织,教学能力的提高很是重视,在教学教究活动中,先是让准备上公开课的教师进行说课,然后由教务科领导及听课人员评说,找出不足之处,对授课教师给予帮助以达到教学水平提高之目的。《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章节在本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3级三班上公开课前进行了一次的说课活动,下面就六个方面的说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梁燕清主编的校本教材《电工作业》章节6.4.3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本教材分理论篇与实训篇两大部分,理论结合实践,每一章节的理论内容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训课。本章内容是电器元件控制系统的讲解,内容较为复杂,而本节课是前几节课知识点的延伸与突破,学生较难以理解,要在学与做中加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我校13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全是男生,文化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并不算高,而他们却是很想“动手动脚”,因此本教材的编写正是引导学生做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动”,把学生放在主置,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会画出电路原理图;技能目标:熟练线路的安装接线;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以及实训操作中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依据:上节课讲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这节课加入了接触器联锁控制;难点: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依据:接触器联锁控制的接线,如果学生对线路工作原理还不够理解,没能画出线路安装图,对接线还是困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办法:通过详细讲授分析,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解决重点;实践操作去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思路

全堂课是以多媒体辅助课件讲授,配以实物展示、演示和操作讲演,关键词语和问题在黑板上写出来。首先是通过对几个正、反转电路复习回顾、探索分析,加深学生对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理解,存在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的办法,作为导入学习本课题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内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及课件优越的条件,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和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融合于学生参与交流之中。最后是讲解线路的安装接线方法、步骤和要求,师生互动实物操作演示。课堂结束时布置几个作业,为下一节学生实训课作准备。

三、说教学策略

(一)教法选择: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示范操作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分析,配以实物示范操作演示,把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安装方法传授给学生,利用与学生的谈话,师生间或学生间的讨论,把问题弄清楚。

(二)学法指导: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探究法。之前发给每组学生一个做好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板,引领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我要做的想法,教师趁机引领学生生先学好再做。

以上的教法与学法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课件、万用表、接触器、安装木板等教学工具。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知识的回顾(10分钟)

1、提出两个问题:(1)通过什么改变电动机的正向反向转动呢?(2)如何控制电动机正反转呢?学生尝试回答:(1)通过改变相位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2)接入辅助电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2、课件演示讲解:电动机正反转自锁主、控制线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学会线路分析。

3、复习其工作原理:

(1)合上QS,按下SB1,KM1线圈得电,KM1主触头闭合,KM1常开辅助触头自锁,电机保持连续运转。

(2)按下SB3,控制线路断电,电机停止运转。

(3)按下SB2 ,KM2线圈得电,KM2主、辅触头闭合,电动机保持连续反转。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如果同时按下SB1、SB2会产生什么结果?生:KM1、KM2线圈同时得电,主线路被短路。(老师接着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引领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的办法)

2、师:怎样使主电路不被短路呢?生:让KM1、KM2线圈不能同时得电。

3、师:怎样才能使KM1、KM2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呢? 生:????

老师相机播放课件动画演示:为防止两个接触器同时得电,主电路发生短路事故,在控制电路KM1的线圈电路中串入KM2的辅助常闭触头,在KM2的线圈电路中串入KM1的辅助常闭触头,两个接触器KM1、KM2的辅助常闭触头互锁。说出互锁的作用:正转时,SB2不起作用;反转时,SB1不起作用。从而避免两触发器同时工作造成主回路短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4、由此导入新课: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1、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课件动画演示)

(1)画出电路原理图

(2)联锁触头KM1、KM2的作用:保证KM1、KM2线圈不能同时得电。

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一方工作时,另一方不工作。

(3)讲解电路工作原理(重点)

A、正转控制:按下正转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得电KM1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同时KM1的自锁触头闭合,KM1的互锁触头断开,保证KM2线圈不得电。B、反转控制:先按下停止按钮SB3接触器KM1线圈失电KM1的互锁触头闭合。然后按下反转按钮SB2接触器KM2线圈得电从而KM2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开始反转,同时KM2的自锁触头闭合,KM2的互锁触头断开,保证KM1线圈不得电。

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授解决重点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领会并掌握电路工作原理。

2、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方法

(1)画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模拟接线图

(2)展示实际线路安装接线板:教师演示安装。

(3)讲解线路的安装步骤、检测、注意事项和要求。

(4)讲解实验报告的填写与评分标准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教师操作示范讲解。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线路结构的理解并体会其中接线的要领。

(四)实训演练(20钟)

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难点):由四个学生代表动手安装接线,其他学生观摩,教师现场指导,师生互动演练巩固,突破难点。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观察线路接线、领会方法,为下节实训课作准备。

(五)感悟收获,课堂小结。(10分钟)

主要回顾:1、电路的原理图。2、电路的工作原理。3、线路的安装接线及步骤。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升华。(5分钟)

1、思考与练习:(1)接触器联锁正反锁控制线路有何优、缺点?

(2)接线时,将正反转的自锁触点误接成互换,电动机将会如何?

2、画出电气原理图,并写出工作过程。

3、画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模拟接线图,为实训做准备。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1、复习旧知识: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2、如何改善正反转控制线路?在线路中串接接触器KM1、KM2辅助常闭触头。

3、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4、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接线方法。

(1)线路布置图

(2)线路模拟接线图

(3)线路实物展示图

(4)线路安装接线步骤及检测

5、布置作业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题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接触器联锁在正反转控制线路中工作原理,与前面所学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自锁的工作原理有密切的关联,接入接触器辅助触头是对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改善。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由于时间较紧奏,不能安排全班同学进行实训,但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讲授,实物演示安装接线,通过观摩、讨论,大多数同学能弄懂工作原理及线路安装接线的方法,而让四个学生代表上来安装接线,更让全班同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为下节课的实训课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了本课题的内容,下个内容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学习就不难了,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渗透检测;说课;教学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研究,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通俗地讲就是本课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学内容分析,本文以渗透检测课程中的“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为例,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此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教材选用辽宁省特种设计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著的、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渗透检测》教材,突出体现应知应会理论、工艺与实际工作关系等方面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密切联系实际,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满足学生、教学、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2.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本节内容涵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操作过程等,结合无损检测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操作,了解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IIC-d法对试件进行渗透检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

4.重点难点。依据所选教材并结合无损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IIC-d法,难点是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及显像剂的施加方法。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3+2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无损检测概论、特种设备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高职院学生特点比较鲜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基础较差、推理及计算分析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热衷于动手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对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了解。

2.启发法。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典型特点就是,在去除多余渗透剂的方法上选择使用溶剂去除,对照之前学过的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提出溶剂去除型检测方法有什么优点及缺点。通过启发,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导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给出几种渗透剂,如去除剂、显像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被检工件特点分析讨论选择哪种检测方法。

4.演示法。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难点是,将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及显像剂的施加。通过教师的实操演示,解读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讲练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练,手脑并用,就能既快又好地掌握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

5.情境教学法。模拟考证环境,完成技能鉴定的实操考核。这种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考证情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做合一的目的,为学生日后顺利通过考证打下基础。

四、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微课、网络资源和自习室。进行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预习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围及技能标准要求。

2.反馈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检验并强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操实践IIC-d法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最终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对照PPT共同回顾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为本节课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学习建立学习框架,构建学生的形象思维。

2.导入新课。视频演示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学生对照之前学过的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分析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导入本次课内容。

3.讲授新课。(1)分析优缺点。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设计提炼出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2)操作过程。结合视频演示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由教师实际演示IIC-d法的操作过程,讲练结合,使实操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便于记忆。(3)强化重点。创设实训考核情境,检验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课堂反馈。共同回答问题并给予评讲。

6.课后作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查询先进的渗透检测方法,预习下堂课内容。

第6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说课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on "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64-02

说课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于讲课前或讲课后系统地将某一教学内容的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全面地进行阐述,通过听者评说、互相交流,使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及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现就《精神科护理学》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的课前说课设计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材分析

1.1教材选用:本节课所用教材《精神科护理学》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高国丽、崔巧玲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适用于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还选用了精神科护理学习题集、临床思维精神病历集、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辅助书籍,以及一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电影、电教片,如《A Beautiful Mind》、《Schizophrenia-A Stolen life, stolen mind》等。

1.2教学内容:选自该教材第八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分为疾病概要和护理两节内容。在精神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护理学生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1.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以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目标。

1.3.1知识目标: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熟悉疾病的治疗过程、护理措施;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3.2能力目标:能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能制定合理可行的护理计划。

1.3.3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树立强烈的爱伤观念。形成关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4重点及难点

1.4.1重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分型、护理措施。

1.4.2难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2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中起点普通专科护理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基础,并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护理学的学习已经入角色。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逐层深入,使学生能系统的、准确的、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2]。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教法分析

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讲述法、列表对比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充分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学法指导

在校二年级学生对精神疾病缺乏临床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已有知识能力不足。教师必须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果。通过本次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已有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5 课程设计

5.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以提问的方式对第二章第二节“精神疾病症状学”相关内容加以复习,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并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案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5.2 讲授新课

5.2.1 目标展示: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熟悉疾病的治疗过程、护理措施;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5.2.1 讲授课程内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大专护理学生难以理解,主要采用对比法、图片展示、推理法以及病例介绍的方式,帮助学习做以了解。临床表现及分型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采用讲述、复习已学知识、图片展示、列表对比、举例、概括等多种方法。例如将青春型临床表现概括为“乱”,单纯性概括为“懒”,紧张型概括为“僵”,偏执型概括为“疑”。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是本节课另外一个重点,在讲述时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采用讲述法、讨论法、回答法。引导学生在临床表现的学习基础上提出护理诊断,结合已有护理知识制定合理可行的护理计划及措施。通过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课堂小结:提纲挈领的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重述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5.4 课堂练习:通过3-5道练习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反思

成功点: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动力;教学环节齐全,方法灵活多样,并能融会贯通;加强了课堂师生互动,学生能愉快而紧张的学习。

改进:需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多到精神病院学习进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可以时间组织学生观看《A Beautiful Mind》、《Schizophreni-A Stolen life, stolen mind》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通过说课活动,一方面可提高教师,有助于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医学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向同行和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积极而有效的途径[3]。并逐渐成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尺标,值得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鞠红霞,刘柳,林宁.关于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说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14):5-6\

第7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三年级说课 文章作者:hebin7766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20日14:46 三年级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

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

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8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说课;Linux操作系统;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75-03

说课,是指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说明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释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和组织教学等。课程说课主要围绕课程所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与训练,说课应该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和局部的设计。下面作者以《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谈谈本课程的说课设计。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Linux操作系统》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是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Linux操作系统应用的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2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Linux系统管理与Linux办公人员“工学结合”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能够全面掌握Linux系统应用、管理、维护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能力、求新务实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3个学习情境梯式的训练,不仅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1.3 课程目标

通过海软学生Linux学习平台实现、海软教辅Linux办公平台构建、海软Linux移动教学平台设计的学习与实践,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初步具备Linux操作系统桌面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方法。培养企业网络系统维护员、桌面系统维护员管理、维护、定制企业终端系统的能力。

2 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突出项目案例教学,融入系统管理员职业资格标准。利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现实工作环境,开发、实施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图1),将国内外知名IT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完成《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课程内容

学习情境一:海软学生Linux学习平台实现—作为海软pc301组中Linux系统维护小组成员,需要帮助新加入小组的同学安装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集娱乐、学习一体的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学生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完全适合系统要求,同时新同学目前不是很清楚系统的运行和使用,需要给您出说明。

学习情境二:海软教辅Linux办公平台构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存在大量的工作平台,特别是学院需要推进无纸化办公,需要给教辅人员安装操作系统,实现全院统一免费的、以管理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学院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完全适合系统要求,请您照要求安装Linux系统平台。

学习情境三:海软Linux移动教学平台设计—为更好地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推广Linux操作系统,您决定向教师提供LiveCD光盘系统,使得:教师不用在硬盘上安装红旗Linux操作系统就能够体验它;教师能够使用制作好的LiveCD光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现在,要求你针对这一需求完成LiveCD光盘的设计与制作,并正确使用它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2.3 课时安排

2.4 课程重难点

本课程设置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项目,每个的项目中都包含课程的重点,通过不断的教-学-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点。 教学重点有Linux操作系统安装、Linux系统定制、shell脚本设计;教学难点,Livecd的设计与实现。

3 教学条件

3.1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应按照教学要求的内容和思路重新进行选择,以具有代表性的Linux桌面系统安装、Linux桌面系统管理、Linux桌面系统定制以及Linux桌面系统排障等项目为载体,并突出“定制”的技术特征来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教材还应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坚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和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需要。

3.2 教学场地

学院有专门的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室,为Linux实验教学提供场所,实验室是我院与北京中科红旗共建的重点实验室。

实训室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布局,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建立,为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证。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宏观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学习单元,则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应分别采用引导文法、案例法、项目法、小组讨论法、协同工作法等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尽量以指导者、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以此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培养素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应遵从“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应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独立实践环节应尽可能的与Linux企业生产实际项目相结合。

5 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

《Linux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重在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自学的能力。建议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评价标准如下:将学生3~4人分成项目小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

6 课程特色与不足

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步法完成教学,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无标准答案,充分给学生施展的空间。

不足:目前网络课程资源较少。

改进:建设课程网站,通过网站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杨银平.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1).

[2] 谢蓝清.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式教材的开发[J].职教论坛,2010(2).

第9篇:说课讨论法范文

关键词:说课训练 审美教育哲学 实践教育哲学

能力模块

由于长期受到音乐学院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教学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毕业生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了解不够,出现对整节课的设计缺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概念模糊,课件设计喧宾夺主,备课过程中忽略新课标与教参等现象,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对真实课堂教学缺乏掌控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师教育质量,加强在校生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高师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步骤、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说课训练是架起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对接的最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说课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说课训练在部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已经开展,但出现了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首先,存在着没有将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渗透其中,致使训练目标不明、能力训练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其次,存在缺乏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致使方法失当;再者,训练渠道单一,存在着“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怎样通过说课训练来使高师师范生建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具有音乐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说课训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训练能力目标,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等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切磋,以利后行。

一、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一)建立辩证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学科中占据着统领全局、纲领性的地位。它直接影响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怎样的决策,它对于任何即将或已经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而言,都是职业生涯中的必需品。”①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也同样占据着统领全局的纲领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教学决策。因此,“全面地了解音乐教育哲学,有助于指导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行动。坚实的哲学基础,可以形成教师独特的观点和克服困难的策略。”②“在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中,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为西方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③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也是在借鉴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因此,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思想认识,并将这一统领思想贯穿在整个说课过程中。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享受成功的欢乐;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说课训练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才能将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说课过程中。

二、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的能力目标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了通识课程、教育学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专业技能等,但是各种知识是处于零散状态,没有进行统一的整合与运用。而说课是将所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各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训练。准确定位说课的能力目标,使说课训练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学生走进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根据说课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将说课能力分解为: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等五个能力模块。

三、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

根据说课训练的五个能力模块,先后按照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的顺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使说课者明确每个能力模块在理论上“是什么”,在实践中“练什么”,“怎样练”;指导教师要准确定位每个模块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才能使学生的说课能力得到有条不紊的培养。

(一)第一能力模块:分析教材能力训练

第一能力模块训练主要帮助说课者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此模块又可以分解为分析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能力。

1.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

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就是培养说课者分析教材的地位、特点、技术要领及其作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地区音乐文化特色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一般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时代。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一般有:综合课、欣赏教学课、歌曲教学课、器乐教学课、创作教学课等。在训练中,说课者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是什么课型,处于哪个学段,按照新课标的提示,此学段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与标准;其次,在整个学段或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本单元与本节课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明确本节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它对前后内容的承启及联系;再者,根据音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参考教参,进一步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训练。

2.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

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是说课训练中的核心部分。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音乐学科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科学准确地确定出教学“三维”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就是将其转化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整节课的核心,它的准确认定是说课训练的重头戏。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种参考资料,可以根据教参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材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只有在通晓教材、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直击教学重难点,达到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此模块训练都要通过具体课例来进行,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通过小组讨论、研究、辩论对具体案例进行练习,在自评、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二)第二能力模块: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训练

第二能力模块主要是培养说课者“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并研究“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自主的学习、探究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在选择教法时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创造性”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法、创作法、游戏法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等)。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在遵循教学规律与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课型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选择学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困难及其原因;二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或掌握何种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以保证教学效果。

此模块训练方式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运用实际体验法,通过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来甄别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在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三)第三能力模块: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训练

第三能力模块训练是培养说课者对整节课进行设计时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程序安排,如怎样引入新课?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为哪几个问题?对各个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怎样进行音乐体验?怎样进行音乐实践?怎样表现音乐?如何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如何实现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转变?等等。音乐教育往往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逻辑思维认知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设计都要与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有所区别。由于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课堂程序应当根据课型的需要做合理的安排与调整,对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精心策划,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让说课者明确“为什么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音乐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要说明课堂导入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怎样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活动之间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情操培养之间的和谐统一;更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总之,一节课各个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理解到位,要注重音乐体验的完整性,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连贯性,教学分配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失之偏颇,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层层递进。此阶段的能力训练可以采用上述说法进行,使说课者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说课者独立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逻辑外化形式,被称为微型教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导游图。板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板书设计能力训练要使说课者通过了解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基本要求,掌握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能够设计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启发性、情感性,直观又美观的板书。除了传统板书设计形式之外,还应当使说课者掌握多媒体板书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板书声、光、色、形、清晰、快捷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美化视觉的目的。板书设计能力训练可以采用展示法进行,说课者通过呈现不同的板书设计方案来评出最符合训练课题的板书。板书设计形式可以是多种方案,但板书内容一定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四)第四能力模块: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训练

指导教师在说课教学过程中,要与广大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保持最直接的联系,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比如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合作式教学法,教学程序趋于形式化,以及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远离音乐本体等现象。指导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变化,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将最前沿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于说课训练中;同时,及时地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最前沿研究动态,从而使在校大学生在教学技能与知识结构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人”;另外,在说成品课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教学的欲望,把说课变为展示学生个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成长,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便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最多的是服务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目的。在课件制作训练中,要遵循形式设计必须服从教学内容需要的原则,避免走进喧宾夺主的怪圈,而一味地追求新奇与漂亮,使上课的内容淹没在过分突出的背景图案之中;还要避免过分依赖视频效果,从而大大削弱了听觉审美,忽略了音乐本是听觉艺术这一根本命题。

(五)第五能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

经过以上四个能力模块训练,指导教师接下来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课综合能力训练。首先进行说课观摩活动——说课视频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的现场说课观摩,使学生在审视、评议、交流中建立完整的说课逻辑思维;其次,采取分组练习、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小范围实际操作;最后,要求说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讲述法、示范法、表演法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在交流与切磋中提升说课能力。指导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发现说课中的疏漏和不足,培养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说课能够综合反映出说课者的专业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等,已被普遍运用于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由于说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说课者得以全面的了解,已被教育部门广泛运用于教师招聘中。因此,说课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是一门必修课,掌握说课技巧,无论是对毕业应聘,还是将来从事教学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注 释:

①赵慈琳《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