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职业技能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技能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技能教学

第1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一、技能的学习分析

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但二者的学习不是独立的,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协同发展。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反复操练,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其中蕴涵着心智技能的调控。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对操作动作的认知,还是模仿、整合等,都涉及多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心智技能活动。比如,如何编码动作信息,如何建构动作表象,如何建构动觉感受,如何采用有效策略来记忆一系列连贯的操作动作,如何分配练习时间,如何监督和调节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根据工作情境将不同操作动作加以创造性组合等。正是借助于这些心智技能,学习者的操作活动才能有序、准确、灵活,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创造性的重组、变革。[1]因此,心智技能在技能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心智技能的学习一般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三个部分。[2]原型即事物的原样,由于心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高度简缩性的特点,不易为人直接地感知和把握。但心智活动也有其外化的物质原型,即实际的操作活动程序和实践模式。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通过原型定向,个体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产生的基础。原型操作即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地执行。在操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逐步展开,并不断地变更活动对象,也就是说,学习者将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程序应用于多个问题的解决,以便为将来的内化提供基础。个体在该阶段的活动是展开的、外显的,并经常借助于外部言语的引导和外部辅助手段,个体尚不能摆脱实践模式,而是依赖实践模式进行活动。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个体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因此,实践模式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

二、职业实践模式的分类在技能学习中,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不同职业的实践模式也不相同,为了便于研究和应用,需要对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价值追求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基本模式分为职业活动过程导向、职业活动情景导向和职业活动效果导向三种。[3]

(一)过程导向实践模式过程导向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固定,一旦确定下来,将一般不再发生改变。这类职业活动常常出现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当人们面对各种机械设备时,职业活动的过程常常被固定下来。这类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加工的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因为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进行职业活动,才能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否则,就可能造成设备过时、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甚至影响工期或交货时间。图1所示是技术类职业过程导向实践模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类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任务的不同和所处过程阶段的变化。任务和过程阶段一旦确定,操作规范和标准就确定了。这类职业活动特点是由事先确定的过程程序和设计要求达到的标准所支配的,即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过程导向特点。

(二)情景导向的实践模式情景导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而是随着职业情景的变化不断调整。这类职业活动多出现在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个性化服务理念,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时,随着服务对象或者服务情景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服务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使服务对象满意并获得惊喜的消费体验,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对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心理预期的把握。因为只有把握住了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心理预期,才能做到服务在服务对象开口之前,使服务对象满意并惊喜。社会和谐发展是人们的普遍追求,服务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价值的实现,具有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图2所示是服务类职业情景导向实践模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服务类职业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服务活动,取决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和情景的变化。服务对象可能因文化、年龄、身份、性别、信仰、情感等的不同而不同;服务情景可能因所处环境、所办事项、时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服务对象也考虑到情景当中,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特点是受情景所支配的,即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情景导向特点。

(三)效果导向的实践模式效果导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且不受职业情景变化的影响。这类职业活动一般出现在文化艺术产业。这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使有关人群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对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等的把握上,因为只有把握住了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等,才能使有关人群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美是人类社会的追求,艺术是美的高级形式。艺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价值的实现,也同时承载着社会责任。图3所示是艺术职业效果导向实践模式。从图3中可以看出,艺术类职业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活动,取决于不同人群和希望达到的不同效果。人群因文化、年龄、身份、性别、信仰、情感等而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人群,通过职业活动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因此,艺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特点是受效果所支配的,即艺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效果导向的特点。

三、职业技能教学原则的提出鉴于在技能学习中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为了促进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学效能,本研究依据职业实践基本模式分类,提出下列教学原则。

(一)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过程导向实践模式具有职业活动情景相对固定,活动过程相对稳定,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职业活动结果达到设计标准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发挥过程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相应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使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努力达到设计标准中的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技术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情景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情景导向实践模式具有职业活动情景多变、千差万别,过程随着情景变化而变化,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服务对象满意并获得惊喜消费体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职业活动情景导向原则,发挥情景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能把握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心理预期的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形成从事服务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效果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效果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关注效果,职业活动情景和过程关系不密切,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相关欣赏人群获得艺术享受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遵循职业活动效果导向原则,发挥效果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能把握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的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最终形成追求艺术效果的从事艺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艺术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职业技能教学原则的应用

(一)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的应用数控技术加工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过程导向实践模式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形成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程序可设计成图4所示的行动教学程序。[4]在图4所示的行动教学程序中,任务描述是明确任务,比如进行某孔系零件的加工;任务分析是通过读图,明确加工要求,如加工的精度,并在现有设备条件下,提出科学、先进、可行、经济的加工工艺;任务实施是按照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制作卡具,进行加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保证加工精度;成果评价是评价零件加工是否达到了图纸要求的加工精度,成本、时间是否合理等;学业评价是评价学生孔系零件加工的知识、技能、态度,特别是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过程导向、尊重规范、追求精度价值的技能模式形成的情况。

第2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实践

随着这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蓬勃发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竞赛活动也开始从中衍生出来成为一项新的教学活动。职业竞赛可以对职业教育水平进行综合的检验,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创新和重大的制度设计,是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在发展阶段,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实践设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教育理念是重理论、轻实践、轻训练,导致教师片面注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这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的机会通常是安排在冗长的理论教学完全结束以后,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差,学习效率及其底下。有些学校也有开设安排日常的实践教学课程,但是,与理论课程的时长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职业技能竞赛的开设就显现了这种传统教学的弊端,即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教学脱节,也因此,呼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发强烈,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所以,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动力,通过比赛层层选拔,突出职业技能的导向,推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的职业技能竞赛和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出一套“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高等职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下面,笔者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在实践创新中的作用。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以赛促学”模式

首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还能增加创新型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并将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课程体系建设。其次,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实践操作等活动中所需要的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需要有足够先进的全新基础设施与设备与之相匹配,所以,高质量的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让高职院校引进全新的操作设备,从而让学生提学习高职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把以往的只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把“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执行运用起来,高职院校应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专门为此出台相应的竞赛规则、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鼓励号召学生参与职业竞赛活动,奖励参加竞赛的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可以试行“以赛代考”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让学生自行组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结果作为评价课程考核的成绩标准,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小组,可以分别评定为优秀、良好、中、和合格的课程成绩,小组内的成员成绩再根据小组互评、自评、出勤和教师给定的平时成绩,按照不同的比重来核算出最终的课程总分。还可将技能竞赛的参赛情况纳入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环节内,若是在定岗实习过程中仍有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可以由学校出面与定岗实习的企业联系,让企业安排学生所在的工作岗位更加能够提升其认知强化技能。

二、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教师能力,实现“以赛促教”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竞赛能力的检查,还是对高职院校的管理能力、师资力量的考察,好的狮子队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取得竞赛胜利的保障。只有将学生的刻苦学习、勤奋训练与强有力的师资指导队伍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竞赛成绩,在竞赛中,需要有一支实践能力强、有责任心、肯吃苦的导师队伍。所以,在教学改革中还应当注意对师资力量平台的搭建,以专业教师为主力,并与富有实际经验的行业专家,一起打造出一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技能竞赛,能够丰富专职教师对企业的认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增强学校教师的课改能力。借助职业技能竞赛这个平台,专职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接触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开拓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衡量自身,缩短差距,促进专业教学的改革。

三、由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中证明,想要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具备有良好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在校内,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建设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器材和设备的投入,弥补实训条件上的不足,建议实训基地在课余时间可可以向学生开放,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在校外,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开发校外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技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如:鼓励企业通过赞助等各种方式举行技能竞赛,一来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二来,可以通过比赛,挑选优秀的比赛选手进入企业,为企业输入更多的实际型优秀人才;聘请企业骨干到学校开展讲座、技能交流会、讲课,通过这一渠道,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企业需求。

通过技能竞赛获得名次是目的之一,重要的是要以全国技能大赛作为奇迹,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技能竞赛和常规教学融通制度,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

总而言之,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校内就能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学校能够重视起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为学校和社会企业一起合作创造的更多的契机,为学生获得技能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实现校、企、生三体共同发展,推动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玲.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

[2]林琳.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对高职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济南:新校园(理论版),2013(4):47.

[3]黄聪玲.以职业技能大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院报,2013(1).

[4]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第3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Abstract: The skills competi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system innovation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t aims at establishing a forced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kills competi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and analyzes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combination and work-study combin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uiding role of skills competition in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艺术教育;指导;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occupation art education;guide;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28-03

1 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同时也带动了职业艺术教育向前迈进的步伐。

自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进入国家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大赛的带动下,各类职业院校也都普遍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活动。各项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大赛的竞赛机制也越发变得制度化与规范化,这种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机制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办学风向标,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形成了本质的影响。当然职业艺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大赛的受益者。

2 我国职业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艺术教育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专业,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从课程的设计上来看,基本无外乎一个模式:先基础后专业。将学习任务分成三段,基础段、专业基础段和专业段。基础段基本上就是一年级的所有时间,在入学第二年便开始转变为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年才真正接触专业课程,而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问题,真正学专业的时间只有半年,这显然是不够的。

其结果是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断点般的学到一些不连贯的基础知识,而又在稍纵即逝的大三匆匆的接触了一下专业课,还没有体会个中滋味便糊里糊涂的被推向社会。到了工作岗位,知之但不深知,想用学过的知识,但又无从下手,觉得自己竟然是那么没用,认为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课程真是无用,对基础设计学习与理解上也有很大的偏差,后悔没有早些进入企业,获得锻炼的机会。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正是为混沌中的职业艺术教育指出了明确的当代的教育方向,混乱中的职业艺术教育对于大赛的解读必不可少。

3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解读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一项赛事,更是作为一种制度而设计,大赛目的旨在在宏观层面上,寻求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新体制,从而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在中观层面上,探寻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现代教学制度,并建立有效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在微观层面上,探索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立开放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机制。

职业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仔细分析大赛精神与主旨,从而分析出当代职业艺术教育教育教学的新型机制与体制、与其他专业共同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3.1 解读职业技能大赛,催生职业艺术教育产教结合新改革

如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其成果已被各界人士共同认可:大赛倡导的理念,是企业所需要的;赛项的选择,是新技术应用的体现;赛场设计和比赛要求,更多地融入了企业文化。这种赛事导向,有助于催生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新体制,也为职业艺术教育寻求到新体制。

3.1.1 推动职业院校艺术专业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

近几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事,已成为职业院校的最新教学成果之间的比拼。获奖成果表明,完成任务的关键是在赛项中的诸多综合能力的共同运用。这一结果表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能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有效、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贵在运用多元的教育学的模式,使技能与理论完成有机的融合,将技能采用相应的、不同的方式给与输出,这充分体现了教无定法,并使各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各放异彩,各显其能。

恰巧这也充分的体现了职业艺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艺术的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种模式上的偶合更应该造就职业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犹鱼得水的优势地位。所以职业艺术教育更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A、线形传统主题教学模式。

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主题式教学是以教师教授主题思想为主,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这种教学模式系统而规律,线索明显。他将教学重点串成一条线状的知识链,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在链中寻找自身的技能缺失。提高自己已有的技术能力并按线索找到新的技术方法加以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包含理论知识、认知方法、技术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他是一套完整学习和研究过程。这种模式为培养职业艺术创新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B、 点化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课堂中已不陌生,项目式教学模式旨在将现实项目课堂化,将实际案例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与项目直接接触,通过实践练习了解项目策划、项目实施的所有工作程序。除去基本技能的训练外同时也加强了能力的训练,比如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对项目组织与实施的能力等。再深一步,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人员将现有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将项目进行拆分、细化,使学生逐个了解项目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在熟悉每个工作环节后,再分析这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这是一种细化到每一个点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还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模拟现实环境式教学模式。

模拟现实环境的学习模式实际上就是将今后工作服务的岗位提前拿到学校中来进行亲身体验。并且真实岗位能够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是学生迅速定位自己,找到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当然这对学校也有一定的要求,学校需要模拟社会的企业建立一个真实的从业环境,根据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岗位,从硬件上也应配备与企业相当的硬件设施。建立模拟真实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学习与实习同步,牢固建立在校学习与社会岗位对接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无论从岗位技能能力上,还是在心理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上都不会有过大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高效并直接的完成了学校-社会之间的平稳过渡。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体系,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在学校看来力不从心的地方,这种模式的考核必须以市场效益作为最终评价,所以就更加推动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3.1.2 促进了职业院校艺术专业新型教学方式改革

纵观技能大赛的成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大赛的开放性、真实性和参与性,这种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比赛规则强调它的协作精神。并且在赛项中我们还能鲜明的感觉到 “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点。这些感受得到了与赛师生一致认同,同时教师们也体会到: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载体,改革传统教授方法与被动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必须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把职业素质放在第一位,强调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A.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学习。

教育方法的改革已是老生常谈,新型启发式教学将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有较强目的性与引导性,并非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是强调教师的思维高度与行业眼光。如何用启发的办法将技能知识点向学生传递。职业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启发的办法可以使学生发挥更加超越自我的想象力,从而使创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改变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这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应以现代化教学设施为依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专业感兴趣,找到信心从而对艺术专业的技术知识与能力点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创造能力,做到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

B.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提高职业素质。

a) 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

职业教育是培养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体系,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操作,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在面临真实的工作岗位时可以适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仅限于对专业技巧的借鉴和形式上的模仿,理论不能充分指导实践,或是理论脱离实践。职业艺术教育在教育模式与方法上,可以使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的方向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过程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真实的职场体验是必不可少的。职业教育如果能够做到学生毕业不需要企业培训,就可以轻易将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应用在职场上,那我们的职业艺术教育就达到了它真正的目的。

b) 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应完成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艺术教育包括两方面的素养:一方面指专业性素养,另一方指非专业的职业素养。

专业性的职业素养即从业的基本能力,如:艺术设计的能力、工艺技术的了解程度,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再有就是对文化的感知,也就是文化内涵。语言表达与生活感悟都是艺术设计的源泉,文化也是艺术设计之根本,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技术方法与工艺是表达艺术的手段,包括制作工艺的技术和技巧以及相关材料的认知等。艺术设计的专业能力说到底应是将设计设想转化为可实用的物品的能力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这是上个世纪“包豪斯”所追求的艺术目的。他追求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同时也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以上所综的这些都是艺术设计专业从业的专业基础,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设计者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本专业岗位的发展。

非专业的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这些不是专属于职业艺术教育所特有的,但却是职业艺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非专业的职业素养是进入职业岗位最基本的一项要求,职业技能可以学习,但如果缺乏优秀的品质与正常的思维与道德,能力将与危害成正比。技能与资质是人的外在的技能能力素养,可以通过学习进修来获取,途径明确而行之有效。而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意识与态度,是人的内在的素养,看不到摸不着。内外兼修的素养才能使一个人具备全部的职业能力。外在素养是有限的,而内在的素养则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将两者结合进行职业艺术教育才能准确的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职业道德培养与养成是职业教育的根本。

3.2 解读职业技能大赛,析出职业艺术教育工学结合新办法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项赛事紧扣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以赛项为引领,开展专业建设,促进了课程设置的调整和课程的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工学结合对接机制,有助于催生职业院校现代教学制度,并推进了各个职业院校积极进行课程设置调整与教学内容改革。

3.2.1 开展艺术专业建设进行相关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目前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是滞后的,无论将整课程设计如何调整都不可能完全适宜市场的需要。因为设计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时尚与潮流永远引领他走在各行各业的最前端。而改革课程设置,研究需要时间,验证需要时间,我们的艺术教学永远不会和社会的设计发展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换个思维,我们不再自己单独去做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市场和社会,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合格的企业与我们共建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更加实用并切和实际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基础学习课程分设为设计泛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按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来分设多个岗位课程,每一个岗位按照实际情况需要的相关的知识结构,将课程进行调整。使学生必须身临其境具体感受到工作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在什么样的岗位到底做什么具体的工作内容等等。明确每一个需要学习的细节和工作的环节,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习与就业顺利链接。

3.2.2 开展艺术专业建设,促进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中务必实行弹性学分制、选修制和免修制。在我们的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原来的学校中都有过一些专业的训练,例如:素描、色彩和某些专业课程都有一定基础,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课程内容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再修一遍,则是对这些学生有所不公,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更是会使学过这些课程的同学因重复而对学习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再有学习专业的时间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我职业艺术教育的软肋,过少的学时使大多数学生专业水平不过硬,毕业后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新生入学之初,一定要进行测试,测试学生对基础课程内容的初始能力,对于已经达标或是能力较高者可以实行免修,留出更多时间去进行专业学习。而对那些基础相对弱的同学尽量缩短“纯基础”的学习时间,充分满足高职的基础理论教育“以够用为标准”进行短期有效的培训,为其今后的专业预留出时间来继续提升。

4 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核心价值在此得以彰显,它旨在建立一种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倒逼机制,以大赛形式促进职业教育乃至职业艺术教育全方位立体的改革,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长久发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犹如职业艺术教育办学的风向标,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通过以上对大赛的分析得出,它可以指导职业艺术教育专业进行深层次的新型产教结合、新型工学结合,以就业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而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大赛聚集了教育改革的所有元素,然后再以先进的高度与理念将赛事成果推向各地,进而带动我国职业教育以及职业艺术教育整体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影响效应,充分享用其赛事成果,来力促职业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带动职业教育、设计行业乃至整个设计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俊.简析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N].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04-28.

[2]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N].教育研究,2011-09-15.

[3]晨光.高原跨越——来自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报道[N].江苏教育,2010-08-25.

第4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摄影跟别的技能不同,能够操作的无非只有一个快门按钮,其他都只是设置,然而为什么摄影这么简单的操作步骤,经过学习之后,有些人把照片拍好了,有些人却找不到感觉呢?恰恰就是这么简单的按下去这么一个动作,更需要我们调动高度的能动性去做好,技术操作上简单的艺术形式,反而更能体现人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需要人高度参与的技术。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面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可遵循。

作为《摄影基础》课程组教师,在《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摄影技能水平,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思路,依照这些,在实际教学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一、摄影是思考和观察的艺术

需要学生大量的调动自己的思维去观感事物,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并没有马上讲解摄像机的构造和分类等硬件的东西。而是给学生一个任务:去拍熟悉的场景,把认为好的照片交上来。当学生把作品交上来的时候,我拿出一些摄影爱好者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来给大家看,做出对比,并抓住时机给大家讲为什么他们没有拍好。这时候学生们才真正感觉到了摄影是一门严肃的技术和艺术,拥有好的器材跟真正的艺术创作却又不是那么近在咫尺,没有扎实的功底和深透的理论基础是不能够出好作品的。

二、大量作品的收集

在课程的设计当中有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各自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有空的时候按风格收集不同的摄影作品。在课堂上做经典照片的分析,这样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很快,不久便对很多摄影作品有了自己的看发。

三、学生自己互相评价作品

平时的作业收集了之后,大家一起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高度参与意识,而且能够让他们换一种角度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进行审视和批判,提升作品的鉴赏力,刚开始学生的评价都集中在画面美不美上面,后来漫漫开始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这是一个提升。

四、老师点评,学生评老师的作品

评价方式和角度不同,让学生和老师创作的思路更加开阔。

五、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摄影教学本身对于信息传递就需要媒体的介入,单纯的课本和理论讲解是完全行不痛的。我们还要借助投影仪,甚至是电影电视媒体。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有些老师会使用一些旧报纸扫描下来的图片,这些图片模糊且颜色丢失严重,实际上对于教学信息的传递是有折扣的,所以我尽量要求选用的图片要高质量,和精度高的投影仪,在使用前调好到最佳的显示状态,以正确的反映图像信息。

1.对于一些影视大片,不少学生都看过,有浓厚兴趣,因此借助这些媒体资源来进行摄影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冯小宁自编、自导、自摄的彩色故事片《黄河绝恋》可以就影响构图的因素,以及角度、距离与高度的关系进行讲解,对于这些“大片”的进行摄影技术上的解构让学生兴趣大增,学的快,记的牢。看完影片后我有意提问了一个同学,学生对景别的标准对答如流,而且辨别的非常准确。课后布置的作业,要求利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景别拍五幅人像,学生在交上来的人像习作中景别的运用十分到位。使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收到的副产品是,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摄影专业知识,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将摄影技术基础做成多媒体课件,根据实际拍摄效果,我们选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图片作为实例,制作了大量交互动画将摄影操作的效果虚拟出来。比方在做到聚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分别用flash模拟了取景器中棱镜对焦,人像对焦的过程。画面中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调焦环,学生在调节调焦环就能直观的看到图像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非常直观的展现了调焦的不同效果。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讲解收到的效果出呼我们的意料,经过分析,我认为flash交互动画虚拟操作所实现的效果非常到位。实际拍摄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比方说在进行不同快门速度的练习的时候,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曝光不正确而看不出快门速度对结像清晰度的影响。但是用课件进行虚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快门速度对动体的表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用了一个flash来将光圈和快门组合的曝光值锁定在正常范围内,模拟假定条件是“获得正常曝光”,即“在获得正常曝光的前提下快门速度越高,动体结像越清晰, 反之速度越底, 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结像就越虚糊”这么一个结论,操作者通过虚拟的快门速度的选择,可以看到一个滚动的硬币在不同快门速度下得到的影像,而光圈参数也在跟随发生变化,但是在这个例子里面光圈参数不可调,避免了因为曝光不正确产生的额外影响。

六、网站教学,要有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迅速发展的媒体,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媒介形式自有了网络平台的介入而更加如虎添翼,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的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摄影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建设中努力把摄影课打造成为精品。我们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新闻摄影基础》,把学生作品和教师定期整理,上传完整的教程,并提供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办了《专题论坛》供教师网上布置作业,和学生在网上提交自己的作品,师生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定期开展网上答疑,这使得我们的摄影教学大大地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外。网站正常运作之后,学生已经把这个论坛当成自己专业的家,自觉的作品,并且互相点评,还出现了学生自己把收集到的教程上来的情况。

七、让学生有目的的使用相机

开始由于对器材的热衷,和按下快门立刻得到效果的成就感会让学生产生对摄影有很大的兴趣,让他们无所不拍,到了后面因为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而对“按快门”失去兴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真正让学生开始实拍的最佳时机讲解了构图之后,是学生已经开始建立起结构画面的思维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首先提供主题,比方说要求进行顺光和逆光拍摄人物,分别增加和减少补光各拍5张照片。在基本完成技术学习进入主题创作之后,就开始要求学生按主题形成拍摄计划,才能使用设备。

八、主题明确,开展选材内容的讨论

摄影课程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有很多文化的成分,因此课堂上的交互相当重要,例如:在摄影选材内容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知道拍什么?乱拍,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拍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拍与众不同的内容和题材。在命题摄影《母亲》中,很多学生的拍摄方案都流于俗套: 白发慈祥的母亲。有个学生却能够从另一个视角去表现:妈妈的手是粗糙的,远没有我的手的光滑、细嫩。拍摄手法:特写、对比的手法。这个表现角度得到大家认可,我紧接着提出《母亲》一题,还可以拍什么?怎么拍?要求大家从更多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主题…就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空间角度的思考习惯,这样命题摄影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构思。可以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学生的作品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可以给予其今后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姜敏.新闻传播学专业中新闻摄影课程的建设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张婷婷.教学网站中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5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产业,涉及领域非常广,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物流企业在对人才的招聘中,通常考虑是否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一是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二是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概括起来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具体包括:

1.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物流服务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物流行业专业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能够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信息传递、业务交接达到无缝化状态,从而有效准确的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物流人才还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需要时时与人协调沟通、与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进行协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2.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能力。物流高职生在校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包括一般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的学习以及与行业、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的行业性职业道德教育,应重点培养的基础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通用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有勇于竞争的自信力、经受挫折的容忍力、不断进取的坚毅力、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决择的自我控制力、环境变异的适应力等。

3.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物流高职生应重点培养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

1.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是指从事某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如外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等。对于物流高技能人才来说,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制表操作、数据库的管理、订单处理、统计分析等操作达到相应等级水平;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写作水平,会撰写各种报告与总结等;一定的财务、营销基本技能等。

2.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是其他专业不能替代或不具备的、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训练后获得的技能。它是决定物流高职学生能否满足岗位要求、“零距离”上岗的关键。物流高职生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流各环节的实现技术和管理技能。学生要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对商品堆垛、打包、分拣、配装、运输等具体的作业非常熟练,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已受到物流企业的充分重视,并被广泛用于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货物追踪等全过程,要熟练地运用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技能,需要探讨建立基于职业技能本位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对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同时,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在物流管理专业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人企业的适应期,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同时,与教学设备软硬件供应商合作,积极开展校内实训室建设,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四、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物流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水平是物流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建立基于职业技能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宝来.高职教育对物流人才技能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139-141.

[2]徐兆军.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与培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2):155-15.

[3]吕丽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J].中国市场,2010,(10):50-52.

第6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教学质量

一、 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把重智力转变为重技能,注重知识的应用,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教学定位应当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具有商贸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英语运用能力,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同时具备相当熟练的商务知识技能,熟悉外贸流程的商务英语人才。在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学生必须运用自身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商务活动或模拟的商务情境。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是商务英语课程文化的展现,也是检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同时又引领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方向,突出技能培养,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反映了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是促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授课要以“学以致用”为前提,实现英语知识传授与商务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把理论、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专业技能课,使学生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

二、 重构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着眼点都是放在学生对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上,即要求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在特定的外贸环境下,正确迅速地处理外贸事务。技能竞赛是商务英语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是对高水平技能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竞赛项目直接参照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外贸单证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各个竞赛项目操作内容选择合理,并且具有行业代表性。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完整的学科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对学生所需掌握的英语知识、商务能力、综合素质结构进行重新分析,依据商务英语课程对准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的原则,重新构筑英语知识和商务能力结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够促进该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职业技能的学习,而且对课程体系的重构起到了推动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所要求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技能、商务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对复合型商务英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学生所体现出来的高技能即是运用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来进行外贸业务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这种能力的选拔也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岗位对该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要求。而我们现在所讲授的课程大部分还是强调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忽略了对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竞赛要求脱节,真正大赛来临之时,很多学生感觉原来学到的知识很空,派不上用场。显然,原有的学科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对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商务英语类职业岗位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结合技能竞赛的特殊要求,对原先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从实际生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出发,与地方企业共同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以外贸工作岗位职责为依据,将外贸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选择对应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考核核心的操作内容,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

三、 借助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实践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院办学实力的好坏,能否经得起检验,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全面掌握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出发,调整原先实习实训建设的思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际外贸业务的融合,促进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接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对学生平时的商务实践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调整原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思路,将外贸职业资格与专业技能训练完全融合,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技能训练过程应当以工学交替教学的实训环节作为主线,研究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和操作内容,在仿真模拟商务实训室,甚至直接在企业实际外贸工作岗位上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岗位技能、职业综合技能。

以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以竞赛促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每年在四门课程上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是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商务英语函电翻译大赛,由学生自主设计外贸业务,撰写外贸函电,旨在提高学生独立翻译外贸函电的专业职业能力;二是在外贸单证操作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外贸单证操作技能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独立缮制各类外贸单证的能力,为后续学生进行外贸流程实习打好基础;三是在进出口报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进出口报关技能竞赛,加强学生报关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四是在专业英语综合实训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商务英语听力、会话、写作专业技能竞赛,旨在强化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此外,在各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知识。

商务英语专业借助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及商务知识的兴趣,以竞赛促进学习职业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质量的一个检验,是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职业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商务英语专业结合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遵照实际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设计与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相适应的原则,尽量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l:1,学生实际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按照企业的实际外贸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安排,选择企业典型的外贸工作情境作为载体,按照“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简单情境——复杂流程”的方式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设计,让学生在校外企业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模拟仿真商务实训室,在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掌握商务英语理论的同时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 摒弃传统考试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我们现行的传统考试体系一般是老师在期中和期末根据授课内容出相应的考试题,来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得出相应的卷面分,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一定比例的成绩,最后根据学生平时与期末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后进行加分计算,得出该生这门课的总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体系只能检验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而极不利于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实际职业操作技能,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好坏,没有真正体现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课的实际操作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技能实践的现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加快实行新的能比较科学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与职业技能知识评价体系。

此类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采用校内专职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实际职业技能职业操作水平挂钩的形式,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可以布置一项工作任务,根据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还可以加强英语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挂钩的制度,加强职业技能考核,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建立商务英语职业技能证考点,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直接规定学生取得商务职业技能证书就意味着该门课程考核合格。

五、总结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当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举办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来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建没、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将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深入了解、分析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才能找到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立足点,领会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不能夸大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徐彦,开展技能竞赛引发的若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7

[3]田国栋,企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何福贵,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 3

[5]王寿斌,重视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6

[6]李士丹,尧有平.新形势下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7]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竞赛的功能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6—25.第9版.

第7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摘要:本文以职业能力为依托,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块化。分模块教学模式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的较好途径之一,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分模块教学 职业技能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系统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视野,积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并在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试验和推广,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关键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发挥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强。但是,调研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课程的浓缩,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职业教育失去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立足的平台。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若想摆脱现状,就需要我们正视现实,不应该盲目地追求高规格,照搬本科教育的模式,而应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规模小、转向快的特点,在学制、学籍管理、课程安排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各专业的特色,采取多层次的办学方法,赢得学校的长足发展。

一、分模块教学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

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据调查,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个大类:国际贸易方向、旅游方向和商务文秘方向。进入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商务翻译等工作;进入涉外旅游方向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和管理人员;进入涉外商务文秘领域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包括商务助理、外企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等。因此,针对以上三个方向,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除了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要在两年半的学习中(最后一学期实习),既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要学习商务的知识,更要提高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大多是应试型的,听和说的能力非常差。而且,目前我们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极少人是来自发达省份,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县城。根据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设置三个技能模块:国际贸易方向、涉外旅游方向和涉外商务文秘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英语基础、能力、特长、爱好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务院早在2005年10月就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此文件明确了培养学生技能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方向还是旅游和商务文秘方向,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将直接决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商务英语的概念应该是以英语为主,以商务为辅。而商务英语的运用又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加良好的商务知识,如何将它们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需要商务英语教师在技能培养上动一番脑筋,优化教材,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技能实训中应尽可能地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现实真实性程度较高、贸易场合和涉外旅游场合以及涉外文秘场合关联度较高、实用可行度较高的技能实训场景,才能最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一方面,要重视课内实践;另一方面,专业方向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还应进行相对应的模块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

1.国贸实务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培养的是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技能及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报关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员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都是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在现有条件下,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模块与教学“虚拟――现实”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模拟多笔完整的真实业务。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起来,做到“学”与“用”统一。

2.涉外旅游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注意培养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英语提供旅游饭店接待服务、接待外宾等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我国旅游及高级饭店接待和翻译工作的需要。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涉外旅游及饭店服务能力两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为英语导游资格证和饭店英语等级证。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饭店英语实训在学校酒店实训室完成前台、客房及餐饮的模拟实训;旅游英语实训在旅游实训室完成。在模拟的场景下扮演饭店接待员、涉外导游和客人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达到涉外英语技能的提高,储备实战所需的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涉外商务文秘模块技能培养综合实训

本方向培养的是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汉语语言功底、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具备文秘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商务活动流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方向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向型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涉外事宜的商务秘书、经理助理或翻译以及公司行政、宣传、策划、公关等方面的人才。该专业方向由英语语言能力、涉外文秘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三个技能小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该方向学生考证的选择为秘书资格证。对这个方向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各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操作练习。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办公室接待、函电写作实训、同声打字及速录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外事接待实训、电话营销及市场调查实训;同时根据合作单位的要求安排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三、结语

对学生进行分模块教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后续学习有几点好处:其一,师资可以得到更好的分配。专业教师可以成为某个模块方向的带头人,更快、更好地对该模块进行专业建设;其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更强,就业前景更好。当然,对学生进行模块化专业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学校实训设施条件相对有限、专业课程设置还应该更合理化等。笔者只是对此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房宝娟.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9,(4).

[2]王胜华,郭跃,肖细根.基于KAS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第8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国际商务单证》是报关与货代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将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英语相结合,通过根据合同以及信用证的要求,办理、制作相应的单据,从而使学生提高和掌握处理对各种单据的职业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一、《国际商务单证》传统教学的缺憾

        1、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被动,难以提高职业技能。

        纯课堂教育,超出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学生不感兴趣,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虽然学生认同这门功课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没有在相关公司工作的背景,不了解工作的流程,所以对专业知识接受很被动。

        2、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中难以顺利上手。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新毕业的学生在单证实务操作能力上不足,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往往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

        3、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单证工作琐碎复杂,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单证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认真仔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有的毕业学生认为单证工作太基础,没有前途,工作缺乏责任心,造成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的损失。

        既然《国际商务单证》传统教学中存在缺憾,那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对外贸公司进行的一系列的调研,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要求

        单证是完成国际贸易程序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单证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涉及面广,是进出口业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国际商务单证》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业务的整个流程

        目前大中型外贸企业公司往往设有单证部门,专门进行单证的审核与制作。而通过调查,了解到中职校的用人单位大部分是一些小型外贸公司,那里没有详细的岗位分工,他们采取订单负责制,通常一名业务员身兼数职,负责一个订单下的所有项目,这就要求业务人员素质全面,熟悉相关的工作程序。

        2、《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因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指导思想

        下列图表是本人通过调研和工作实践制作的: 

          

        上图的第一个方框表示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可采用相应的“任务教学法”,使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第二个方框表示从工作任务出发,而提出的专业技能的要求;第三个方框表示职业素养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教学渗透的最高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了《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贯彻?

        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在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的渗透实践

        1、以任务引领教学法为指导进行教学是符合学生实际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性质。

        纯理论的学习最终结果是与实践脱节,学生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或只会“纸上谈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操作流程,身临其境,才能有效学习。

        《国际商务单证》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课程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如2007年使用的是《ucp600》规则,到2010年又颁布了《2010年贸易术语通则修订本》,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更新课堂的教学知识,同时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任务引领”教学法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

        2、实训室模拟软件操作可以更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方式获得的。那么在本课程中,学生置于模拟外贸公司的场景便是教师根据外贸业务的实际流程,创设仿真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各项操作过程。

        本校使用的外贸单证教学系统与货代实训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本人通过教学经验,把这两个软件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单证的填写与单证的流程。

        在一般情况下,模拟实训课程都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之前学的内容没有实际操作,所以容易遗忘,

         实训课程的进度会造成一定影响,对学生外贸单证处理素质提高作用不大。本人建议将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增加《国际商务单证》课时数,使单证教学更为完整。

        3、单证实训模拟流程的教学是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便捷有效途径

        本人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在两个基础相似的班级,课程的内容是看相关资料填写信用证分析单。在a班就按正常的教学方式,按照任务驱动法,布置学生两节课完成下发的信用证分析单。b班则安排在实训室,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课堂上允许同桌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同样给两节课的时间。

        结果a班的学生完成任务的有37%,48%完成大部分,不会做的空着等老师的解答,还有15%只完成了一点,有的根本没有完成甚至在睡觉。相反b班的学生全部完成的有47%,53%完成了绝大部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询问同桌或求助课代表都完成了任务,根本没有学生睡觉或做其他事情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做完后在观察实训室关于出口流程的布置。

        上述实验表明,在模拟实训室操作,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现象令人欣喜。

        当让学生进行价格磋商时,学生们常以“我们公司”自称,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由于模拟有时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模拟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企业所要求的员工应具备的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的团队精神。

        4、把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本人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这个空格填错,会给谁带来什么后果?”等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思考,从而体会到单证工作正确填制的重要性。同时本人在实训中还建立了单证员岗位责任制,让同桌作为银行或进口商来审核单据,检查出有问题的,对同桌进行表扬。这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以规则行事,规范工作的职业习惯。

在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贯彻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反思:

        四、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渗透教育的反思

        1、单证实训模拟训练,可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除了进行单证实训“任务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组竞赛法,甚至让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现场辅导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有目的。

        2、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本校专业教师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外语学科教师队伍,有些来自其他学科教师队伍,另一部分是外贸经济专业毕业未从事过外贸实际业务就从事教学的老师。所以专业知识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欠缺,需要学校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单证专业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如送教师到高校培训,到外贸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鼓励教师科研等。此外学校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弥补专职即哦啊时世纪业务不熟的缺陷,有效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第9篇: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在技能教学管理中,中专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在管理中才有方向和依据。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要强。如管理人员的职责、教师的职责、实习室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各种竞赛奖励条例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对现行的技能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专业系部积极配合,由实训处具体负责,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研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各专业技能教学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生产任务法、流水作业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区别,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机械专业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而服装专业可以选择生产任务法和流水作业法。

3.认真进行教学效果考查

对教师实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检查,全面、集中、及时地了解和评价阶段性教学工作状况。同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风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综合考核、教学评奖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学生评教对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考试的中、高级工合格率,笔者学校特别设立了技能教学奖励基金,对一学年达到指定技能教学目标的专业组及任课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成绩突出的专业组,年终给予表彰。由于奖惩激励机制的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