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第1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创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旧有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必须紧随时代,树立“科学、和谐”的主导思想,遵循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满足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要求,建立以科学化、创新化、和谐化为核心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保障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获得重视,一方面满足了“艺考热”下当代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顺应了艺术学科更加细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的是,革新艺术教育管理的理念成为众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者的第一选择,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成绩。随着高校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如以校、院两级教育管理方式为主,并在一些专业上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还是存在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其中有些还是管理中的“顽疾”。例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导致其效能低下、职能混乱。

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状况,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就必须走制度化、创新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通过运用先进的制度化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情况信息反馈、管理决策,继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创新化管理。

(一)制度化

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革新,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做好制度化管理,就必须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完整构建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为高校艺术教育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度化的建立首先是建立规范化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重中之重。

(二)创新化

创新是整个社会的主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之一。要使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尽快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必须优先考虑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这一关键性课题。艺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可延展性、价值性,这与创新的内涵完全一致,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必须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三)科学化

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合理运行必须置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例如,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对教育工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要求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策略、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科学化的管理,一是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学而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艺术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艺术科学研究、艺术活动开展以及管理保障等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应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做深层次的设计和长远的规划,在艺术课程的设置、艺术教育的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突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式,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以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为考量,以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着眼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艺术教育管理者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艺术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再生性”动力,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其积极性是艺术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作为受教者,对学生的激励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者通过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加强考核评估

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保证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系统,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为今后改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再次,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契合艺术教育体制革新进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高校需要加强高校艺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起一支过硬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之对应的,形成新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的合理梯队,有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艺术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管理理念和构建新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担当改革先锋的意识,为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智慧与资源。

参考文献:

[1]闫树涛,王东兴.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未来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第2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音乐教育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学生进入高校以后,除了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外,高校音乐教育仍然不能普遍开展,教学方式不成体系,在教学理念,课程安排,学生兴趣提高等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21世纪的大学公共艺术课的设置上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而由于我国对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目的性教学和考核的效果并不明显,使得如音乐教育的艺术类公共课从学院设置到师资力量上来说,都对国家的期望有所差距。

 

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来看,目前呈现了如下特点:

 

一是没有独立学院。大多数综合高校设有艺术专业,而艺术专业属于小专业,一般没有独立学院,往往隶属于人文学院等等。而没有艺术专业的高校,艺术课程的管理组织与师资就更加薄弱。而对于设置了艺术类院系的综合大学,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没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因此,造成这门学科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很小。

 

二是相关管理跟不上。由于管理组织的层次往往较低,隶属于其他学院,其科研经费、人事、财务等等基础管理条件就跟不上,甚至由于不受重视,在教学方面得不到指导和帮助,使课程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三是学科发展指导不够。从国家到高校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指导,都不到位。很多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成立了独立的艺术教育中心,在设置上与硬件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从其管理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于学科发展和教学要达到的水平,没有一定的标准,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专业的影响体现的不明显,因而学校在音乐教育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上都偏低,对于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不明朗。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分析了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制的内容后,可以发现,我国对于该学科的发展是具有倾向性的,而具体的实施上面还需要时日,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的解决,音乐教育等艺术课程成为公共课程的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当前,突出体现了以下问题,需要在教育管理上加强研究与改进。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综合型高校,多年重视学生专业教育轻视公共教育的缺点,并不只是反映在公共艺术课的方面。很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方向没有主管领导负责,在高校的领导层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将音乐教育一般归属人文学院等学院统一管理,在管理制度上没有按照学科的特点设置,含糊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科很多具体情况解决不了。这是音乐教育开展不好的关键。

 

2.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于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来说,没有独立的学院或是管理机构,尤其是对于其学科的管理并没有归类到管理部门,因此容易呈现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的状态。对于音乐教育的学科、课程管理来说,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系统设计。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几十年来,改动上没有触及实质,在学生公共课的必修与选修上没有明确,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其视为“必须选修”的范围,是考查学生是否选修了相应的课程的角度对其提出要求,因而在重视程度上也缺少了力度,这样就将其按照一般选修课进行管理,很多课程的学时不够,没有固定的、权威的教材,到现在课程设置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师资上面,也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门做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这些主要是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因此很难开展音乐教育。

 

3.考核难度较大

 

高校教育如果在一个学科上加强,首先是对学生考核的权重加强,例如英语,在国家四六级的考核下,学校还会安排英语专门的毕业考试,这样学生就会把大部分的大学学习精力首先花在英语考试上,一旦学生通过了国家的四六级考试,对英语的学习重视程度就会降到很低。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学生本身对其不重视,首先是因为其考核的权重太低,即使在选修课上,其考试的权重、占的学分也是最低的,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存在着一些障碍,甚至在考试中就采取写论文的方式过关,这也是学生对其学习态度不正确,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4.音乐教学缺少统一规范与适用教材

 

没有权威的教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层次难以提高的最大问题,高校教材的多年不统一,也误导了高校的音乐课程教育,使高校在音乐教育中通常采取了一种学校自己掌握的方式,加上学校在学生艺术教育上的观念不同,学校学生接受的教育千差万别,因此,音乐教育提升层级需要以国家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作为标准。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建议

 

1.加强高校教育层面的重视

 

首先要在校领导层面引起重视,构建完善的公共音乐教育制度。高校领导主要重视的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在博士点、硕士点上的建设,然后是科研成果、文化交流、学校品牌、学生就业等等。对于公共课程的疏于管理已经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管理层提高音乐教育的思想认识十分重要。要清醒的认识到音乐教育是高校实施道德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成立音乐教育委员会或者是音乐教育领导小组在督导音乐教育管理工作,进而逐渐形成分层级的管理体系和组织。同时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体系,彻底转变院校无章可循,缺乏管理制度的现状。构建并完善艺术教育制度,保障艺术教育在各项基础管理上有章可循,有制度支撑,有制度考核监督等等,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规范教育课程,选择适用的音乐教材

 

高校很多选修课设立的主动权在于学校本身,学校在选修课的教材上有自主权。因此,将教材的水准做出统一定位,是国家对加强音乐教育的一个信号,也是对其教育方向的明确向导,能够让现代高校音乐教育逐渐走向规范化与体制化的方向。注重院校音乐教材建设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一起研究,选定适合学校自身音乐教育教学的教材。同时制定系统的课程和学时、学分,从教学进度上与考核权重上共同促进引进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

 

3.提升素质教育水准

 

在课程设置上与课程考核上没有任何规矩,由于高校在招生的时候是面向的全国,而全国进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在初高中的艺术学习上存在着差异,加上高中阶段音乐教育几乎就已经停止了课程,因此,音乐教育的学习很难以头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情况,高等院校一般把音乐教育定义为音乐欣赏,教师给学生放音乐,介绍音乐的背景和音乐体现的文化。在乐理知识、乐器知识等很多音乐教育需要教授的知识方面往往不涉及,而这种教学理念也是高校教育条件与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差太大造成的,甚至高中音乐的教育的水平不及城市的初中教育。

第3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第一、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远比其他文理科学生要活跃和开放。但是,在信念方面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得较为匮乏。他们对国内新闻政治相比文理科类学生普遍表现有点漠然,他们虽然具有活跃的思维,却没有参与政治的兴趣;他们虽然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娱乐新闻媒体和其他方面。同时,他们个人的心理毅力不够坚定,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艺术类学生行为习惯较文理生偏低。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迟到现象、无辜早退、旷课、考试随意缺考、考试不诚信还有夜不归宿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的长期性、普遍性,对从整体上扭转学习风气造成了不少困难。

第三、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相对而言不高,他们在招生录取时的分数较文理科类的学生要低许多,高职类艺术专业的情况就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艺术类学生平时及考前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提高各自的专业特征成绩上,从而导致他们在文化课上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提高艺术类学生在传统科目上的文化水平已经迫在眉睫。第四、个人特立独行,缺乏一定集体荣誉感。艺术类因其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往往多以小组或个人为主,再加上生源地的区域差异及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差异性等因素,导致他们在艺术能力领悟的培养过程以及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的状况。

二、艺术院校中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

第一、专业课与思政品德类课程的有效融合文化素质是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道德与人格的修养。综合素质的修养直接关系到个人整体的素质修养与文化修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现阶段,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文化课方面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因此,我们应该在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计划中主动开设一些综合类的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学习。如:在艺术生的专业学习中增加普科类文化知识的专业讲座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课程,在学习中适当开展一些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的艺术展演等。同时,学校还应开设一些有关职场交流、社会实践以及文艺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到一些教师无法讲解的知识。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与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艺术修养素质能力是现代社会和国家对艺术人才的综合要求。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需要能力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艺术教育管理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技巧,更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艺术类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文化知识略显匮乏,如很多流行的软件与技术,在企业中可以随时更新使用到,但在学校里因不能实时与行业对接,则需经历一段相对滞后过程才逐步应用。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文化知识在结合实践深入到企业中去验证和磨合时,可能会面对不少疑惑。可见,艺术类院校在教学主观参与方面还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应该如何去实现自我发展,从而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主动询问式和共同探讨式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探索模式。

第三、高校要加强艺术生的自身专业修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教育。高职类艺术类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允许其有一些适合其专业特质的管理规范,但在总体上也要能与其他类学生实现管理上的统一性,所以在管理中要立足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艺术类学生的综合压力也日益的加重,加之社会和家庭的期望,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带来更大的包袱。所以,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来看,自身专业修养与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从而真正的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第4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文化;成因分析;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拔起。民办大学是大学的新生力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大学,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缊,但是,大学的各项功能依然存在。大学,自纽曼“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断言与中世纪巴黎大学模式,经威廉·洪堡“大学也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的创见与柏林大学模式,到范·海斯“大学还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部门”的新识与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以来,在历史延展中承担了育人、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文化,是大学之根本,一个大学能否发挥出它的职能,与它的大学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探讨民办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途径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大学文化,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形式。大学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些校园活动、宣传标语、刊物、板报、宣传栏、校园绿化等外在物质形态表现,而且还包括办学思想与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和行为准则、制度、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评价标准等。

二、民办大学文化建设成因分析

目前各类民办大学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既有高水平的民办大学,也有中低水平的民办大学。总体来说,民办大学在硬件建设上有一定的优势,有崭新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机房等设施。但是民办大学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没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缺乏社会声誉,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民办大学的投资主体往往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不熟悉、不了解大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方式。大学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完全不一致的,因此管理方法是大相径庭,但是有些民办大学的投资者却过多地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事务,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纠纷,严重影响日常的教育管理。

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良莠不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甚至是没有。

由于民办大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的教育管理制度一般采用拿来主义,也许在民办大学的初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毕竟教育对象不同,管理制度也应相应地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更贴切自己学校的特点。有些民办大学管理制度要么过于严格,类似高中的教育延伸,要么过于松懈,彻底“民主”,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的、长远的发展。

三、民办大学建议大学文化的途径

1.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这是民办大学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石。民办大学是民间投资,有些投资主体比较强势,过多地涉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形成了专制的、家族式的“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民办大学,必须避免投资人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将两者的关系独立开来,成立校董事会,授权予校长,建立校长责任制,聘用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成立各类专门的职能机构,由校长牵头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

2.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这是民办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保证。由于民办大学的体制原因,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兼职教师较多,新教师较多、退休教师较多、甚至在有的民办大学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只有一流的师资,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让民办大学的教师纳入到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解决广大教师的身份问题,才能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以校为荣。

3.加强各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这是民办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民办大学内部管理,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各种激励制度,做好奖罚分明,全校教职员工形成共同一致的价值观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风格。

4.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学科建设、特色专业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民办大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5.多途径地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必要载体。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先进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

四、结论

民办大学的大学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它涵盖了一个大学全面建设,体现了民办大学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体现了民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中学大学出版社, 2010.

第5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人本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根本,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认为人本教育理念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本教育理念提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而正当的需求;第二,人本教育理念提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手段和方式要更人性化,要能够充分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学生;第三,人本教育理念提倡要能够以学习为切入点,使学生适度张扬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第四,人本教育理念提倡各个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达到“三个结合”,即要能够把学生教育管理的热点、难点、重点相互结合起来,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结合起来,把教育管理工作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存在偏差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限制,造成学生和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过于依赖的主从心理关系,学生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而教师则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生管理中表现出与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相违背。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忽视了学生个体需要,而注重社会发展的单方面需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为了强调学生个性要服务社会发展需要,过于压抑和掩盖学生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得以实现,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将难以实现。第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忽视了学生发展需要,而过于注重现实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目标并非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是更加注重现实需要,特别是为了稳定校园秩序为主要目标。而实际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全方位人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改革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展开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学校的主要责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原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校不能把学生管理当成是服从于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附属品,对学生个体特征和自我潜能实现的忽视,学生基本上在学校的管理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和地位,将严重影响到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方法上缺乏人文关怀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十分注重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其采用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大相径庭。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许多校方管理者都认为学生是问题和麻烦的制造者,这直接造成了其管理方法的不当,甚至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或包揽式管理方式,管得过严、管得过细,采取一种独断式的管理方法,利用较为生硬的条例和规章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行为进行调控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惩罚为主,而激励和正面表扬的方式为辅。例如,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要求学生必须以班级为单位准时到指定的教室参加晚自习,并且安排专人到场查点学生缺席情况,对于没有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则扣除相应的综合测评分数或者给以其他的惩罚措施,这种学生管理方式虽然可以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和教学秩序,但是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一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约束的地位以后,他们将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被约束感较为强烈。

3.内容上未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和发展,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但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有部分教师还存在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其他方面能力的趋势和倾向,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限制。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否成才,其最终衡量标准是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身心结构、智能结构、品德结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学生成绩单上的学科分数高低,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发挥,并认为学生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不务正业,致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

4.师生关系较为紧张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管理中,一直遵循着师道尊严的传统,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任何权利可言,而且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强调权威,即学生需要对学校无条件遵守和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都被忽视,甚至有的学校用“管、控、压”的简单粗暴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压制,造成师生之间难以产生信任感觉,甚至是处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

三、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1.管理思想要体现人性化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思想要首先能够体现出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指导思想上要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够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传统i寄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中,都把维护校园稳定和教学秩序作为主要目标,而人本教育理念则要求在对学校的权益进行维护的同时,更要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同时也要强调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中,都强调了权威和权力意识,突出了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人本教育理念中,则是要打破权力的神秘性和权威性,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使学生管理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2.管理制度设计要体现人性化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既要合法也要合理。但是,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国家教育法范围内所指定的,基本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但是很多制度规定却存在合理性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要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要能够在学生管理制度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管理思想,可以通过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或者是采取听证会的方式,使学生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

3.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体现人性化

好的制度最终还是要靠良好的方法和手段去执行,手段和方法虽然只是制度的操作层面,但是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行政处分手段、激励手段和教育手段,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人性化,要能够将激励手段和教育手段作为主要的学生管理手段,而行政处分手段只是其补充,处于辅助地位。

4.管理过程要体现人性化

第6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学校的生存出路。我们既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又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具体方案的执行者,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在管理实践中探索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的教学水平过硬,教改思路创新,管理工作务实,在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产生工作的凝聚力,得到全体教师的敬佩和和支持,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发挥团队的智慧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1 加强学习,拓宽视野,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树立教学管理的新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管理者必须有政治修养,掌握教育管理学理论,才能把握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构建创新教育的管理模式。

1.1 探究教育管理学理论,把握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作为教学管理者要了解中国教育发展史,从中摄取我国教育发展的精华,尤其是要探究我国当代教育管理学,正确把握管理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探究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使学生在学到理论、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立足于“以人为本”,面向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一线的关系,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打造适合本校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1.2 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艺术

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教学管理工作者时刻要牢记自己既是管理制度的主导者,也是管理制度的践行者。以教师中的一员融入教师群体,倾听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评价,学生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了解教改方案的确立是否适合学校资源配置,是否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性,是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设置的科学性,评价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广泛的征求资深教师和教学骨干及优秀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修订完善教学工作方案,真正使我们的决策在群众中形成,又回到群众中实施。做到群策群立,民主集中,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方案。保证学校的教学改革稳步进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2 钻研教学,积极探索,拓宽知识口径,做教学改革创新的“领头羊”

从事教学管理不仅是一名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也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研究者、组织者,探究教学改革的领路人,也是一名优秀教师。

2.1 教学管理者,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者只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教案构思新颖。充分显示出自己课堂组织艺术性,语言艺术性,动姿艺术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共鸣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成为教学第一线的“领头羊”。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钦佩,教师的信服。在教学方面具有权威性,管理方面才有发言权。

2.2 教学管理者是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推动者

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内涵,教材的教法。了解教育新理论前沿,兄弟院校教改新动态。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结合本校的资源配置,师资队伍结构,生源条件,教学改革创新进展中存在的困难,为广大教师提供切合实际的调研材料,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全校教师中形成探究教学改革的风气,逐步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研体系,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

3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师爱生,爱岗敬业,热心服务于教学第一线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服务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教学管理服务新模式,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是中学教育的根本要求,树立以教师为本,是做好中学教育的根本保障。以服务为本,是中学教育管理必然要求和理念。科学的管理,人性化服务,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

3.1 “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奠定教师队伍立校治校的根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管理者服务的理念

教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决定者,优良学风的酿造者,学校声誉的建树者。为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师培途径,摄取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做好本校拔尖人才的观摩教学,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要钻研管理艺术,要善于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既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又要及时妥善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要关心教师生活,努力协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带头人、生活中的挚友。增强服务意识是做好中学教学管理的根本保障。

3.2 “以学生为本”是中学教育的根本

第7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同样遵循普通教育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对象来自异国他乡,因此留学生教育也有不同性及特殊性。因为首先它是一种跨国教育,教育对象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招生、就业等方面要面对国际市场,这必然要求在教育衔接和教学安排上要适应跨国性的需要。其次,它是一种跨文化教育。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必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这势必要求在教育中,以促进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们从实际的工作中探讨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1.异国文化冲突导致矛盾产生

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工作而引起的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留学生之间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加上语言的障碍,给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外国留学生中,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难以避免,中外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社会人员之间的摩擦也偶有发生。特别是在理解、执行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外国留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本民族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理解上的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

2.留学生教育管理不够规范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高校在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完善,有的甚至一直沿用过去的管理经验和措施,致使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跨文化角度帮助留学生尽快了解适应中国文化生活

1.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了解特定文化背景对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总结出有规律的经验,摸准脉搏,找出症结,有的放矢地解决各类文化冲突现象,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有不少印度尼泊尔学生,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中轻轻摇头是表示“是”、“好的”这样的意思而并非否定。所以管理者与学生需要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双方能够较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文化差异所在,并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视角去理解,适应对方,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

对初来华者,业余活动对留学生顺利克服“文化休克”,尽快适应新环境作用很大;因此要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积极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班会、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的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小型学术会,小发明活动及演唱会、演讲会、歌舞、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比如“汉语角”,给留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他们与中国学生交流,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爱好、特长,介绍、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大学生的各种业余爱好社团组织,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氛围。

3.在趋同管理中

“趋同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对留学生管理模式。趋同本身的提法就表明了还不相同而且朝着相同的管理方式去努力,表达了管理模式改进的一个目标。有人在论述趋同管理问题时说留学生教育“同”是相对的,“异”是绝对的,这话不无道理。比较中国学生而言,同是学生,进行同样的学习,具有同样的层次,相同的学制和教学计划;但是他们与中国学生又是不同的,体现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与中国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等等。比如:留学生们大多有,在他们国家有很多重大传统的节日,如“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的来临,我们管理者也应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不做“一刀切”,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考虑到他们的需要特设节假日等,随着留学生来华时间增长,可采取方法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并逐渐淡化其最后达到“趋同管理的”效果。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采用同、异相结合,朝着相同管理方向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三、制定合理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使留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推进留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及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来我国的留学生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沿用过去的一套管理经验和措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也不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为此各有关高校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都制定了包括“外国留学生守则”,“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外国留学生出入境、居留、旅行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配有中英文对照。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发给人手一册,和中国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还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试行办法”。凡是留学生违反学习纪律、违反校纪校规,均有相应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留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奖励,学校也会以邮件方式告知家长。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得留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奖罚分明,留学生都自觉遵守,学风日渐上升,人人暗下功夫,相互竞争。特别每逢考试,留学生们都复习到深夜。

2.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有些人概念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多数国家、各种社会能普遍接受和遵守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掌握一定知识,了解中国,对我友好的人才。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学校也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对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家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采取统一与个别,严肃与温和,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一课程,课程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践证明,这门课程颇受欢迎,以上课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在管理者采取各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发掘留学生自身管理的积极性,重视和发挥留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指导他们成立自我管理委员会,培养他们自立精神,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面临新的形势,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勇于实践,一种既接轨国际规则,又适应我国实际的外国留学生管理体制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美云.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2]宫兴林.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管理与改革,2006,05.

第8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使本人认识到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健全制度,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晚会,让学生学习生活充实。

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普遍性格外向,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竞争意识强。但由于年龄、阅历所限,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较弱。如何教育管理好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治校与治国一样,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就是说,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服人,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除了采用广东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外,还结合实际制订了《梅州市艺术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实施规定》、《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早、午、晚点名制度》、《琴房管理制度》、《困难学生助学金申请规定》、《宿舍规则》、《文明班级评比条件》、《文明宿舍评比条件》等规章制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了确保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方面将制订的这些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编印成册,学生人手一册,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习,并进行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科设专人负责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班主任作为前沿组织者、指挥者,其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抓好学生管理,首先要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们的做法是:1.选好班主任。好的班主任常常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崇拜的偶像,而差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消极作用,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师当班主任对学校管理及学生成长影响很大。我校对班主任的挑选任用十分重视,选拔具有班级管理能力以及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教师安排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2.严格要求,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为了加强班主任管理,制订了《班主任考核、津贴、奖励实施办法》、《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班主任全面实行跟班制,并将班主任津贴与班级管理成绩挂钩,实行津贴浮动制,对班级管理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奖励。这一办法,增强了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3.加强班主任素质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研讨学生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三、建立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只是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学生的成长,同时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三重影响,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想尽办法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不久即召开新生家长会议;毕业生毕业前召开毕业生家长会议;每学期实行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亲自到校了解子女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校管理制度;坚持期未给家长一封信,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同时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子女假期安全教育工作,安排好假期生活;学生科设立家长咨询电话,方便家长联络。

来自社会的不良风气是学生成长的最大负面影响。十多岁的学生,好奇心强,又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社会上流行什么,马上就反映在他们身上,作为学校,一方面创造条件来隔绝,削弱不良风气的影响,采取严格管理,实行早、午、晚点名制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每学期聘请公安干警来校上法制教育课;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学生作报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让学生干部充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先锋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和领头羊。一个有威信的学生干部,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全班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所以,我们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求参选的学生上台演讲,然后由学生投票,选举品学兼优、原则性强、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有群众基础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干部都能热心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对一些违纪现象敢于批评、纠正。有了得力的学生干部,学生管理工作也轻松许多。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艺术实践晚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第9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为此,遵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借助学校的优质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特色美术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艺术鉴赏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09年7月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百所项目学校之一,现正有计划地实施课题。

(一)      术校本课程、地方美术资源开发

化、校本化是实现特色办学的最佳途径,建设美术特色学

,需要打破旧

(一)美术校本课程、地方美术资源开发

地域化、校本化是实现特色办学的最佳途径,建设美术特色学校,需要打破旧思想、旧观念,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1、鄞江中学高一美术选修课菜单

课程

指导教师

 

意象水彩色粉画

张经伦  刘小青

风景速写

应豪

视觉设计与制作

陈芬维

电脑绘画

程建军

剪纸艺术

谢凡

陶艺

李冬勇 徐蔚

衣上绘画

陈少新

 

书法

张韩光

 

拼贴画

李明涛

 

木刻版画

孔春能

 

扎染

朱贤飞

 

五谷画

李伟光

 

刮画

金华祥

 

手工制作

周开芬

 

装置艺术

潘鸿术

 

简笔插画

吴頔

 

插花艺术

郑维丹

 

漫画—讽刺与幽默

陈金芬

 

2、校本教材编写   

(1)校本美术欣赏课教材       

(2)陶艺教材                   

(3)工艺教材(剪纸、视觉设计和制作、拼贴画、扎染)

(4)绘画教材(水彩、素描、衣上绘画、版画)

3、在各年级普通班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欣赏课,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必修课,在高二年级开设美术必修课。每学期举行全校性的书画创作比赛,如“迎国庆”书画比赛、“迎新年”书画比赛、以“校园文明”为主题的书画比赛、黑板报比赛等等。学校还开辟了“每周名画欣赏”专栏。

(二)校园文化建设

1、专业教学设施的完善。1996年,学校投资350万元新建了艺术馆,新艺术馆占地3660平方米,内设12间画室、二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一间精品收藏室、二间高标准画廊和多个教师工作室等,一所400平米的市陶艺研究中心,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2010年投资200万元改造艺术馆,内设精品画廊、专业学习室4间、社团活动室5间,拟建成艺术中心。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还专门配备了电教设施、设备和道具。此外,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

2、特色活动项目的开展。包括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的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落户学校,至今已出版了26期;2002年与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写生大赛,2004年组织了水彩艺委会成员象山采风活动,反响很大。在此带动下,宁波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活动中心。2008年3月组织了《中国水彩年鉴》的编写工作,填补了中国百年水彩历史的空白,2010年10月承办由中国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共征集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港澳作品3000多件,初评、复评工作在学校举行。

3、积极的承办各类学术年会和研讨会,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建立专家网络,举行“美与生活”系列讲座,每学期举办一次,今年6月邀请清华大学王铁牛教授来校讲学,此前已有8位画家在学校举办个人画展,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如周大风、何启陶、马亦钊、杜巽、钟式震、曹兴高、钟雷等先后来校作过专题讲座,并进行临场指导,讲座内容包括水彩画、素描、书法、国画传统艺术、色彩、速写、工艺设计、中外美术史、现代绘画史等,同时,融进了众多名人名作的介绍,尤其是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给学生心灵以极大的震撼。通过上述这样丰富多样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怎样去热爱美、理解美、追求美。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

5、校园环境的布置。通过营造美的环境,来教育、感染和影响全校学生。为了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做好了“氛围”这篇文章。在主教学楼的草坪上、艺术馆的大厅内和馆前的广场上分别设置了鲁迅、陶行知、华罗庚、李四光、冼星海、邓稼先、钱学森、贝多芬、毕加索、罗丹、米开朗基罗等中外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塑像;在艺术馆旁建造了两个下沉式的有塑像和喷泉的艺术广场:教学楼大厅内开辟了艺术作品展览版面,让优秀的学生作品展览。设立精品画廊,收藏名家作品,让学生直面画家的真品,这既体现了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艺术追求的教学园地。

6、校园文化的生活化。发动全校学生拟写美的格言并张挂,精选30幅中外名画在张帖在校园 。把以鄞江古镇风貌为题材的彩绘的陶艺品作为三好学生奖品。全校师生阅读美的书籍,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为师生必读书。

(三)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目前已经设立的艺术教育处(作为与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同级的职能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艺术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特色美术教育目标实现,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1.行政管理制度。艺术教育成为所有领导的共识。

2.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专业班的教学计划和普通班的必修,选修课教学计划。

3.美术馆馆长制度。负责作品的积累和收藏,留下保贵的文化财富。

4.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设立艺术教育处,全面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5.科研管理制度。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依托科研,加强合作。该校与杭师院建立合作关系,编写了《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教学大纲》,课题《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构建与实践》获省二等奖。

6.外联制度。选取美术教学成绩出色的鄞州区六所初中建立生源基地,学校美术教师每学期到相关的学校举办画展,指导学生,并邀请相关学校的教师来我校参加各项艺术活动。现正计划与中国美院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使大学、中学在教学上紧密相连。

与意大利米兰LABA美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组织我校的非专业类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到澳大利亚中学展出,受到广泛的赞誉。

(四)专业教师成长计划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学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和中国美院等。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不加重视的话,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无课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下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举行教师作品双年展。2009年学校有两位教师的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2010年三位教师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专业教师进修计划。优秀教师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对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3.美术教师作品双年展,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激励教师创作。

4.美术教师欣赏课说课比赛,提高美术选修课教学质量,保证每周一节美术和音乐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其他学科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美在学科渗透的研究,如“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寓美育于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认知与实践”“美育理念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美术特色背景下中国古典山水文学的美育实践研究”等。

(五)培养机制的创新

1.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特色美术教育”办学理念,要求教育评价遵循整体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手段上,应在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系统性评价等等。

2.多轨培养体制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