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宣传教育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分局党组对法制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法制宣传领导小组,设立了法制宣传办公室,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层干部协助抓,具体工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的宣传责任层次。将法制宣传经费列入了每年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积极地推进法制宣传工作。
二、法制宣传扎实有效
一是历年来分别组织食品药品安全法规集中宣传,有针对性的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1000份、宣传标语235条,受教育面达80000余人次,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时曝光打假信息,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消费信心,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是稳步推进食品药品乡镇执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构建统筹城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格局。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工作,得到大力支持,县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委托执法列为九位一体安全综合执法工作重点。5年来,共培训乡镇委托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依托他们深入农村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全县32个乡镇、263个村居,把政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愿景传递到了农村千家万户,切实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为农村监管薄弱地区构建了一条坚强的防线。
三、严格规范管理,推进依法行政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当代社会,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把握引导得好,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对事业起重大的促进作用,把握引导得不好,可能涣散人心,激化矛盾,干扰大局,影响稳定,给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教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教育每一项重要政策调整,每一项重大措施出台,都会引起社会各方面极大关注。近年来,对教育的宣传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充分利用教育媒体和其他社会媒体,宣传我省的教育政策和举措,宣传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四川教育信息,提高对教育政策措施的理解支持度和对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努力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日益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地把教育宣传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大力加强这项工作,认真解决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为教育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建设性的舆论环境。
二、围绕工作重点,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按照正在制定的四川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工作重点是:以推进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教育宣传要紧紧围绕教育工作重点,大力宣传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新进展;大力宣传教育系统推进“两基”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大力宣传教育系统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强省的举措和进展;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可喜成果;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展现青少年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师生切身利益问题的政策和措施,营造教育系统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展现学校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新变化。总之,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掌握教育宣传主动权,不断提高教育宣传工作水平。
三、建立工作机制,推动教育宣传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
1、建立教育新闻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重要决策、重要工作和成效的及时制度,重要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气制度,是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掌握舆论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和高校要尽快建立这项制度,明确新闻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新闻工作,加强本地、本校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及重要决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2、建立教育宣传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教育宣传的统筹协调,建立起上下贯通、横向串通、内外联通的协调机制,是整合宣传资源,形成宣传合力,提高宣传效率的重要措施。各地和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党、政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与中央、省、市媒体的联系,热情主动地为新闻媒体开展教育宣传提供服务和创造条件。
3、建立舆论导向机制。通过组织采访团、报告会,组织多种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和为媒体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引导媒体按照新闻的党性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报道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加强教育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
4、建立教育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封锁是不现实的。为了防止炒作,误导舆论,要建立突发事件舆情分析和通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对一些回避不了的突发事件,要提前研究对外宣传口径,积极主动,成为舆论主导。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的主导作用
一、现状和基本情况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累计登记暂住人口102万,远远超过了70万的常住人口。再连同每天20万的流动人口,实有人数已达190万。这些外来建设者几乎融入城乡的每个角落,加强对外来建设者的管理教育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司法部门担负着指导管理和实施法制宣传教育、法律维权、法律服务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能。我市下发了《市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将外来建设者列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同时出台了《市关于加强外来建设者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外来建设者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从根本上对外来建设者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指导;在市、镇(街道)、社区、村建立相应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管理机构,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与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好外来建设者入口关、培训关、入住关、用工关,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对外来建设者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如2006年以来我市开展的“八个一”活动,效果比较明显。“八个一”活动,即“一网”(普法网)、“一课”(法制讲座)、“一书”(五五普法资料)、一手册(外来建设者平安宣传手册)、一图(平安普法宣传挂图)、一光盘(外来建设者培训光盘)、一提醒(“商城警方温情提醒”安全防范知识资料)、一电影(法制幻灯宣传电影)。《普法网》针对外来建设者的特点,运用现代新闻传媒和网络载体,开辟了专门普法教育栏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扩大了宣传教育的幅射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我市普法讲师团师资力量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和各个时期生活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全市各地开展巡回普法讲座。市普法办精心编写了《五五普法资料》,通过送法到社区,送法到镇街、送法到农村等方法,将5万余册《五五普法资料》发放到外来人员手中,深受外来建设者的欢迎。市公安局专门编写了《外来建设者平安宣传手册》6万册和“商城警方温情提醒”安全防范知识资料5万余份,绘制《平安普法宣传挂图》1400份在全市100人以上企业和所有村居张贴悬挂;人事劳动局重新印制2000套《外来建设者培训》光盘,对全市外来建设者展开新一轮的培训。与此同时,十分重视外来建设者的维权工作,积极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调处外来建设者因工伤、劳资、人身伤害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为外来建设者提供法律咨询和释疑解难,维护他们合法的权益;“五五”普法以来,“12348”法律援助中心及镇(街)148法律咨询热线和工作站,认真贯彻实施《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拓展法律援助领域,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建设者等特殊弱势群体免费提供刑事、民事法律援助,共解答法律咨询947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62件,挽回经济损失1038.74万元。
二、当前外来建设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外来建设者开展教育、管理、维权、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其他诸如普法教育等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有的干部法制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地存在;有的干部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外来建设者教育管理采取简单化的办法,难以被外来建设者所接受;职能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推诿、配合不得力的情况,致使外来建设者教育、管理、维权、服务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等等。
2、部分外来建设者自身素质不高,给社会稳定和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在,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的外来建设者及其子女虽然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就业就学机会,但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就业谋生缺乏竞争力,从事的多是简单的低收入高强度的工作,与城市主流社会日益隔阂、断裂和紧张。多种逆反心理的堆积,又得不到有效疏导,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偏激思想,容易走向极端。小到顺手牵羊一辆自行车,大到进行流氓恶势力犯罪,爆炸、杀人、抢劫、敲诈勒索、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和黄赌毒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据统计,外来人员作案已占总发案数的80%以上,并逐步呈低龄化趋势。
3、一些企事业用工单位的法人和私营业主法制观念淡薄,外来建设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外来建设者的劳动生产保护得不到落实,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二是外来建设者的医疗保险、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一些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克扣外来建设者工资。在2007年1月的“一号纠纷”中,市劳动等部门连续奋战45天,才使某建筑企业打工的700多名外来建设者在农历廿六拿到了应得的报酬。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案件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外来人员被克扣、拖欠工资及工伤和人身伤害。
三、主要对策和措施
1、抓制度建设,使外来建设者普法规范化
抓好外来建设者普法各项制度的建设,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外来建设者普法规范化的根本保证。在普法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外来建设者普法工作考核制度、普法学校管理制度、上岗前法制培训制度、普法合格证制度、出租私房达标管理制度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外来建设者普法工作在制度上有保障,各有关部门分工明确,权责平衡,同时做到普法师资、教材、计划、课时四落实,增强普法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促进外来建设者普法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外来建设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它摆上议事日程。当前,要把深化外来建设者管理作为创建“法治”的一个突破口,思想认识要有新的提高,采取新的对策和措施,并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与公安、工商、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做到齐抓共管。健全基层管理组织网络,构建以镇(街道)为中心,以社区、村为依托,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辖区派出所主管,司法所、社区、村委会或治保、调解干部协管,用工单位、出租房主和外来建设者共同参与”的基层外来建设者管理责任机制模式。
2、抓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外来建设者法律意识。
对于外来建设者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最大限度满足外来建设者的工作、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自2004年以来开班的“外来建设者培训班”及内容丰富的外来建设者培训光盘,使近20余万外来建设者受益;有6.6万人参加了14期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35500多名经商人员接受了商贸英语口语、电子商务、商业法律知识等培训。基本上要做到外来建设者需要哪种法律知识,我们就提供哪种法律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在普法形式上,努力做到内容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在普法教育中,既要有学校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又要有录像、演讲、模拟表演、知识竞赛、板报、电影以及座谈等。三是在普法方式上力求做到新颖、实用、有效。要以寓教于乐、贴近生活实际,来吸引外来建设者的广泛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普及外来建设者的法律知识。例如一直以来开展的“外来建设者之歌”“广场文化周”“江滨之夜文艺晚会”等都是很好的载体。
3、抓阵地建设,促进外来建设者普法经常化
根据外来建设者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要想把外来建设者普法抓出实效,必须要加强阵地建设,并实行渗透式教育。首先,把好入口关、培训关。编制一份集“八荣八耻、市民守则、劳动合同、婚姻、治安、法律援助”等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为一身的《外来建设者法制专刊》,在劳务市场、人才交流中心、暂住人口登记处设立法制宣传窗口,赠送给每位前来登记的外来建设者。同进开展免费培训,播放外来建设者培训光盘,主要宣传依法打工和学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告知他们如何依法维权的法律常识;其次是把好入住关、用工关。在“外来建设者之家”或外来建设者较多的企业建立外来建设者普法学校或普法联系点,落实并规范教材、师资、学时,注重与人民调解、劳动仲裁、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外来建设者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普法教育。
第三是抓好普法现有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普法网络及各级法制宣传窗(黑板报)、电视、广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多层面、立体式的外来建设者普法网络,消灭外来建设者普法“死角”,实现普法经常化。
4、抓队伍建设,加速外来建设者普法专业化
外来建设者的普法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针对外来建设者普法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在不断调整充实外来建设普法队伍的同时,还要不断规范,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外来建设者普法的专业化。这既是巩固外来建设者普法阵地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大外来建设者普法工作力度的需要。
一、深入依法行政、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依法治理的文件会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依法治教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推行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教育决策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备案工作。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
二、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网、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板(墙)报、手抄报、文艺节目、模拟法庭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园地建设,建立固定的宣传设施,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影像、挂图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拓宽法制宣传内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继续开展以《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法治水平;大力开展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围绕推进依法治县、创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
4.注重日常法制宣传与特殊日期法制宣传相结合。除了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外,还要利用“12·4”国家宪法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禁毒”和“防艾”工作水平,为教体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干部和师生员工法律素质
5.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扎实做好机关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公务员法制教育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头学法、讲法制度,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宪法,教育类法律法规,综合性法律法规。单位会前学法每月不得低于3次,每年不得低于36次。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集中学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分管工作职能职责,加强相关专业专项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完善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法制讲座、巡回讲法、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引领教体事业科学发展。
6.以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贯彻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2016)》,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法律进学校”工作培训,扎实做好9月和10月主题月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全面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做好法治课“五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学法用法读本》,开展优秀法治课展评活动。开展“晨读宪法”、“今天我当普法宣讲员”、“我是法治评论员”等活动,增强法治教育趣味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聘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7.以新建的中学法治文化园和已创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8.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为重点,精心打造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以“规范从教行为,树立教师优良形象”为目的,培养教师努力学法、自律守法、办事依法的习惯,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教,切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会前学法时间安排学法内容,学校中心组集中学法12次以上,自学时间在40学时以上,保障学法“四有”(有资料、有时间、有笔记、有心得)。做好假期教师法制教育工作,重点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与教师工作紧密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
四、加大教育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9.加大教育专项治理工作力度。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教育“三乱”问题和违反师德师风相关规定的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行政调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和谐发展。
10.深化“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及管理工作。各校要把“依法治校师范学校”创建活动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来抓,今年拟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实现依法治校的典型示范和整体提升。市、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要帮扶、指导1所以上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对没有发挥示范作用,依法治校工作不符合示范学校要求的责令整改或取消市、县级“依法治校师范学校”称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构,着力推进学校民主、法治化进程,促进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学生维权信箱”等,及时化解师生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性。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校园安全、综治等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上下楼梯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和学生心理安全为重点,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岗双责”,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各项制度,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创建良好的文明育人环境和校园安全环境,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三、工作措施
(一)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1.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健全落实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类安全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并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集体外出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做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使安全工作规范有序。
3.健全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与考核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全面实施“一岗双责制”,在履行各自岗位本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都要抓,人人都要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三个责任。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履行协调、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指导,将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继续实行与全校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和年终安全考核制度。二是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各项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教职员工,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到人、到岗、到底、到位”。三是落实家长的监护责任。学校与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强化家长监护意识,明确家长在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切实履行家长的监护职责。
(二)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1.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必须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知识教育,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教育,“案例分析教育”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抓好“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月”、“防溺水宣传月”、“‘ 119’消防宣传日”、“秋冬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防溺水及防交通事故为主的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进行安全知识问卷测试等活动。
2.积极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联系,落实校园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积极开展消防、交通、禁毒、反xx、公共安全、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教育,使师生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提高学生应对社会安全事故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不法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预防溺水和预防交通事故等专项内容的教育。根据近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特别加强重视私自下河塘游泳、道路交通、上下楼道、校外集体活动、食品卫生、预防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以及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要充分利用升旗集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校园广播、安全知识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利用墙报、黑板报、图片展示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话、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4.开展周末放学前五分钟、节假日放假前半小时”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寻求安全教育载体,拓宽安全教育工作思路,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5.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培训。开展安全政策法规培训,继续学习贯彻《学校安全工作职责100条》,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组织班主任、教师、安全工作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学校日常安全管理知识及学校安全预案,开展相应的从业安全知识、技能上岗培训。
6.健全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深化演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确保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师生应急演练。
(三)狠抓措施落实,加强校园安全常规管理
1.做好安全预警预报工作。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传染病流行、灾害性天气”等),及时安全预警,提醒学校及师生采取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
2.狠抓交通安全管理。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目标,对学生“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安全”等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严禁学生搭乘非法营运摩托车。
3.狠抓食品安全管理。以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全面实施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学校食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食堂上等级水平;学校食堂使用的粮油、肉类、豆制品、蔬菜等农副产品实行定点供应;全面实施校内食品小店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并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4.狠抓消防安全管理。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为目标,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能力;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并加强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认真做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和消防设施审查工作;继续开展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定期对学生食堂、供电设施、仓库、实训室、电脑房、阅览室、会议室等人员集中场所或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5.狠抓防溺水工作。以降低学生溺水死亡率为目标,根据本地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特点和危险地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安全教育,继续开展 “防溺水宣传月”活动,暑假前发放告学生和家长书,全力遏止双休日、节假日,特别是暑假学生校外溺水事故的发生。
6.狠抓传染病预防工作。以防止传染病流行、蔓延、暴发、危害为目标,根据往年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季节、传播特点,及早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传染病流行、暴发时期,配合卫生部门抓好群防群控工作,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严格把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三个重点环节。
7.加强学生活动的安全管理。集体外出和大型活动要严格把关,实行审批制度。各种大型活动和集体外出活动,必须首先排查不安全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到人员分工明确,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特别加强对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会和各种文体比赛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师生集体外出活动严禁使用没有营运资质的车辆等交通工具。
8.加强学校财产防盗工作。加大“技防”工作力度,在学校公共场所(学校大门口、制高点、主要通道等)、重点部位(实训室、计算机房、财务室、重要库房等)设置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等科技设备,对外来人员、校园偷盗等进行监控和记录,提高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系数。
9.加强门卫管理。
(1)落实门卫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进出校门登记制度,提高警惕,严把校门关,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禁止刀具等危险器械进入校园,预防社会不良人员骚扰校园、严防师生受伤害事件的发生。
(2)严格考核门卫保安人员,对文化低、年龄大、体质弱、反应迟钝、工作不负责的保安人员坚决予以辞退。
(3)积极推进学校派驻专职保安人员工作,逐步实行学校门卫保安化目标。
10.切实加强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健全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高度重视课间休息、晚自习、集中放学、大规模集体活动时间及紧急疏散时的楼道安全问题。
11.建立安全管理台帐。学校确定专人负责安全档案的管理。安全档案〔包括组织机构、安全责任书、安全制度(含预案)、安全教育(时间、内容、活动情况、图片)、安全会议纪录、检查记载、隐患排查和整改记录(含重大隐患观测)等〕应分类装订成册并存档。
(四)狠抓隐患整治,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力度
1.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和分散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隐患,按时整改治理,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
2.加强重点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继续加强对学校校门治安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学生宿舍安全、楼道安全、学校重点部位及教学活动场所安全等方面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加大学校安全自查自纠力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切实提高隐患整改率,将隐患整治在萌芽状态。
3.加强重点时令的检查督促工作。学校要继续加强春秋季开学、清明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期末放假前及灾害性天气学校安全工作自查,完善管理制度,整治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一般事故,力争不发生事故。
4.加强隐患的排查和防范。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生命教育,创设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排查并高度关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早制定落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引导学生走出误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狠抓信息反馈,确保安全信息畅通准确
严格执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和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做好安全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畅通,指挥灵敏。安全、总结、报表等按要求及时上报,不拖延。节假日安排领导带头值班,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公安等部门及时、如实报告。 [2]
(六)狠抓综合治理,全面建设“平安校园”
1.努力开创全社会齐抓共管、相互监督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主动加强与家长、派出所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明确各自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相互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开创全社会齐抓共管、相互监督的学校安全工作新格局。
2.狠抓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并配合公安、综治、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合作,完善治安联防网络建设,协助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敲诈学生财物、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安全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一、抓好“三个建设”,营造安全工作机制。
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主要抓,有关科室主任及安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横面。“三线一面”相互兼顾,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岗位职责,形成了安全工作合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方案》,协同各方面力量,统一步骤,突出重点,做好学校各阶段创建工作。坚持例会制度,了解创建进展,提出整改意见。
二是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校产安全管理制度”、“学校保安职责”、“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等各方面,涉及课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等各个场所。
三是制定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一日常规》、《住校学生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规范了管理行为。
加强依法治校力度建设。抓好“三个落实”、“三个强化”:即落实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及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民主参与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积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创设平安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促使“三个到位”,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1.教育宣传到位。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作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学校通过会议布置和升旗、班队会、校内各种橱窗、板报、广播等阵地,加大对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格局。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治安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平安创建活动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2.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主要领导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主要抓,具体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将“平安校园”建设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员。各科室、全体师生根据要求,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量化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为了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学校与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平安校园”奋斗目标的实现。
3.监督奖惩到位。学校制定了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记录。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时改进。结合评优树先、年终考核奖惩,实行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坚持“四个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1、安全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学校把法制安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为学生上法制安全教育课。重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把法制安全教育融合在生活指导课中,让安全常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学校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使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接受安全教育。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化法为规的产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基本的法律安全知识,又提高了安全意识。
王琳娜(1980-),女,山西临猗,本科,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摘 要: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为探讨对象,针对制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 大学生 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 制度管理的内涵
1.1.1 制度管理与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制定的希望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度管理不同于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强调的是管理,更注重人的因素。
1.1.2 制度管理的要义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管理对象实施的管理活动。制度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制度,核心是管理,关键是管理人员。制度管理不应理解为是一种僵化的、固定化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在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灵活管理,这种灵活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管理制度作为制度管理的基础,在制度管理过程中这一基础一定要坚持,更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令不行,禁不止。朝令夕改,使人们无所适从。
1.1.3 制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制度管理的基石。管理制度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更不能与宪法相违背。而且管理制度在没有必要改变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管理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是指管理者在实施制度管理过程中始终要以管理制度为依据。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规、校纪、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等。
(2)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关键,管理者对管理制度的准确把握和合理运用,在制度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应该具有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技能。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中的管理者主要包括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等等。
(3)管理对象。管理制度所面向的对象,就是制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对象。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中管理对象主要为高校在籍注册学生。
1.1.4 制度管理的原则
(1)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要全面公开,对违反管理制度的处罚结果要公开。公开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的规则,违反相应的管理制度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或应受到何种处罚等等。管理制度公开是制度管理的前提。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处罚没有例外。实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指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始终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唯一终极目标,高校学生制度管理也是学生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1.2 制度管理的重要意义
制度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呈日益下滑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是新形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度管理不仅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制度管理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教育公平广受关注的情况下显得日益紧迫。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现状及趋势
2.1 制度管理的现状
2.1.1 管理制度方面
高校依据国家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各自的校规、校纪、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目前我国高校涉及学生教育管理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公寓用电管理规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等。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发展,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大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维权意识、教育公平意识不断提高,有些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2.1.2 人(学生教育管理者) 的因素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教育与管理脱节的现象。学生制度管理者很少从事一线教学,他们往往重管而不重教,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是重教而不重管。这种分工的过度细化,导致高校普遍只重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这种现象也导致制度管理难以为继,不能很好的坚持。
2.2 制度管理的趋势
制度管理始终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历程中,制度管理不断丰富和趋于完善。制度管理由最初的重视管理制度建设研究逐渐发展到强调制度管理中管理者的关键作用。十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此后,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这一实施纲要的内容和有关要求体现了制度管理将逐步趋于法治化和人性化。
3 高校学生制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制度管理认识方面的问题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学生制度管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广大任课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制度管理在高校是一种僵化的、固定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有时甚至被视为呆滞,不会变通。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会经常遇到“制度不是人定的吗?”这样尴尬与困惑。另一方面,因此,这种错误的认识或观念导致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实行的不甚理想。
3.2 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和高校学生制度管理的基础。但是,有些管理制度已不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要求 、有的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有关要求、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甚至有些管理制度与法律相违背。高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内涵式发展,管理制度的依法、科学、合理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
3.3 学生教育管理者的问题
高校教师是学生制度管理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对象。高校教师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制度管理方面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重言传轻身教,在制度管理方面没有起到良好作用。
制度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需要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管理技能。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责。高校教师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不足,限制了学生制度管理中的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
3.4 制度管理过程中责任与稳定的问题
我国高校缺乏自主管理权。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在关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这使得高校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往往不得不注重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制度管理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度管理者与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制度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责任多归咎于管理制度或制度管理者。即使有时制度管理者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也往往受到颇多争议。制度管理与学生安全稳定之间的博弈结果,使得制度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坚持制度管理的原则。
4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制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认识
4.1.1 规范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广大教师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责任。对此,高校应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在明确课堂教学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规范学生课堂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4.1.2 提高学生对制度管理的认识
学生是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高校学生制度管理的管理对象。制度管理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在制度管理过程中,以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管理,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在于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在提高学生对制度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违反管理制度必然将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处分。
4.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
4.2.1 全面理清管理制度
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要求。在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推进。在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首先应对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哪些管理制度涉及学生教育管理,对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一些制度坚决去除,同时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进行有效论证。对现行管理制度的全面分析是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前提。
4.2.2 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
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生教育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构建学校现代管理制度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应简洁、明了、易行、可操作,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理念。
4.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技能培训力度
4.3.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行为示范。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行为教育的实践者,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育管理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常自省、自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者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学生在因违反管理制度受到处罚或处分时也会毫无怨言。
4.3.2 加大教师管理技能培训力度
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肩负着管理育人的职责。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培训也要要求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应当参加。教师管理技能培训在强调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同时,应更注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重要性。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使用管理手段,达到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4.4 坚持依法治校,明确管理责任
在目前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应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学生制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制度管理的原则,坚持我们的管理理念,同时,在对学生因违反管理制度而受到处罚或处分的时候,我们还要坚持人文关怀,依法合理的对学生做出有效处分。此外,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因制度管理者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管理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一、各班主任、各功能室、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本班、各功能室、各办公室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本班、各功能室、各办公室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全方位,持久地开展财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教育,增强全体师生自觉爱护公共财产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组织,由校长为组长,各功能室负责人、各班主任、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班聘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财产管理员职务,下设几名干事,并制定本班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来保证财产管理工作的落实。
3、必须做好财产清点工作。
开学初要对各功能室、各办公室设备设施,教室内的课桌椅、讲台桌、黑板、门窗、玻璃、标语牌、卫生工具、电风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银幕、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室内外的面砖等一进行一次清点核实。
4、必须严格赔偿制度。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凡是有意或玩耍造成公物损坏,必须按价赔偿,不得找任何借口。
二、各班、各功能室、办公室要努力做好财产保管工作,做到师生离校时,要关灯、关风扇、关窗、拔下其他电器插头、锁门等基本工作。若不是人为造成财产损坏的由学校负责修理,若是本班学生在教室及学校其他活动场所进行有意破坏式损坏公物的,由本班负责督促学生,必须按价赔偿,情节严重者按校规处理,若班主任失职或教育管理不力,取消班级和班主任评优评先资格。
三、学校总务处对各班财产保管工作具有检查、监督、管理职责,各班对财产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学校将在期中,期末时检查验收。
四、学校在每学期内对财产管理工作做得出色的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学校、各班、各功能室、办公室各执一份,班级一份需粘贴到本教室内,本责任书自签订之后起生效。
责任单位:年班功能室办公室
为了掌握我区域内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来京务工青年的特点、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团区委于9月初至10月上旬对全区来京务工青年进行了普查,完成了回收调查问卷、信息录入工作,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召集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全区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一)本文中来京务工青年的界定
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居住30日以上的18至35周岁青年。
(二)主要组成人群
1、从事管理、研究、设计等职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2、在企业、工厂以打工为主的打工族
3、个体经营者
4、无工作、无居所人员
(三)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来京务工青年199194人(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供的数据统计),分布在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就街道而言,前三种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在农村,二、三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
(四)主要特征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全区来京务工青年来源省份主要集中在*等地区;
2、居住时间短,流动快。来京务工青年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以于家务乡为例,居住一年的外来务工青年占53.08%,居住二年的占22.18%,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4.74%;
3、从事职业多样,就业途径狭窄。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制造、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在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来京务工青年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自荐或企业直招就任目前的工作,以张家湾镇为例,经劳动部门正规途径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仅占29%;
4、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来京务工青年成人以上学历27504人,小学以下学历2467人,其余多集中在中专、高中学历,占总人口84.95%。据了解,大多数流动青工未受过专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十分缺乏;
5、性别比率基本持平。来京务工青年男女比例约为1.13:1(男105651,女93543),男女比率基本持平,男青年较女青年略多。
6、组织归属度较低。来京务工青年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以马驹桥镇为例,党团员占4.76%,普通群众占95.24%,普通群众是党团员人数的20倍,明显呈失衡状态。
二、近年来我区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搭建框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兼管流动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达到城乡完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吸纳资源,整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社会化的工作队伍。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了队伍建设,建立了三层人员组成体系,第一层是委员,由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第二层是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或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第三层是社会兼职人员,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共聘请成人宣讲员20名,维权咨询员20名,招募网吧监督员150名,禁毒志愿者540名,形成了一支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对流动青年实现有效覆盖。
在新经济组织团建中,我们积极创新新经济组织团建,推行“联谊”模式,通过成立“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凝聚和覆盖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团组织92家,覆盖团员青年近万人。全区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近50%。同时,为不断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新形势和青年群体新特点,我们在流动青年团建中,推行“联网”模式,通过加强与“八通网”等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把互联网作为联系青年的新的重要平台。
(四)建立阵地,联合互动,流动青年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化。
在各乡镇、街道、打工子弟学校共建立法制教育基地45个,成立社区、村级维权工作站50余个,设立区、市、全国级青少年维权岗29家,为打工子弟小学筹建普法多媒体教室1个,同时,积极创新青少年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把“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条文,青春教育、交通、消防等知识搬进了楼道,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楼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楼门等独具特色的楼门法制教育阵地,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舞台。多年来在广大流动青年中持续开展“6.26远离宣传周”、“青春红丝带行动”、“12?4普法宣传月”、《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宣传活动等多项宣教活动,共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印制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品10余万份。
(五)多措并举,解决困难,流动青年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以关爱流动青少年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成立了流动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了对流动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共接待青少年权益侵害投诉30余件,配合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审理青少年案件10余起。协调各委员单位集中开展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上网经营场所集中整治行动10余次,进一步优化了流动青年成长环境,减少了流动青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同时,团区委依托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积极争取市希望工程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服务困难家庭子女,维护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
20*年,团区委以扶助弱势青少年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吸纳社会捐助和宣传工作力度,联合各新闻媒体发起了“爱心在*慈善公益活动”,全年捐助贫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870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1000元;20*年,团区委持续推进“爱心市场”、“爱心之旅”等服务流动青少年工作项目,全区723人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资助,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16900元,得到了青少年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1月,团区委启动了“温暖1+公益行动”,并接受了青年企业家捐赠60万元,成立了“温暖1+”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就读、就业和就医。截至目前,已为83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900元。
三、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一)人口流动性大,掌握情况难度增大。
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难,根本原因在于人员流动性强。在许多地方,务工青年数量庞大,因工作、生活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小范围流动及跨区域流动的情况发生频繁,导致对来京务工青年青年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来京务工青年“人户不一致”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管控效率低。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相对于普通流动青年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高危人群通常刻意逃避管理并且其流动性较普通流动青年更强。由于高危流动青年人群大多潜藏着违法犯罪的冲动,加上在受打击处理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反侦察经验,驱使他们在流动时有意识的逃避管理;同时,有些有已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危群体,为逃避打击,流窜性显著增强。加大了公安机关对高危流动人群管控的难度。
(三)出租房、中小旅馆等流动人口集中地点控制难度大。
出租房、中小旅馆数量多、分布广,许多高危流动青年人群藏身其中。部分出租房主和中小旅馆主为偷逃税费获取利益而逃避管理,不向有关部门登记申报;部分按照有关规定登记申报的房主和店主,在提供住宿服务时疏于管理,甚至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按规定登记、了解和上报住宿人员的相关信息,导致许多出租房、中小旅馆成了流动青年教育管理的盲区、死角,因而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四)团组织对流动青年覆盖有限,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由于我区流动青年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各级团组织从自身职能出发,研究制定出多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可行性办法,但从实践中看,工作中出现“空档”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从流出地看,相当一部分青年外出往往是不辞而别,外出后又很少甚至从不与流出地团组织联系,导致团组织对他们的去向及从业情况一无所知。同时,由于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两分离,青年流动性较大,使团组织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滞后现象。特别是一些新经济组织领导存有“经济唯一”观念,不希望更不支持“打工仔”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和交往,导致新经济组织团建出现了不少“空白点”,相当一部分青年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团组织的帮助,久而久之自行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应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由劳动部门、公安司法部门、工青妇组织、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整体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其次应建立健全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立专兼职人员对来京务工青年事务进行管理,维护来京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另外应由同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划拨专项资金,对来京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创新团建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
新经济组织中聚集着大量青年,如何更好的凝聚和服务这些青年,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团组织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下一阶段,团区委将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在全区新经济组织中继续推行“联谊”模式,通过发展“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来更广泛的覆盖流动青年,根据流动青工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载体,以活动凝聚青年,切实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更好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三)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流动青年就业率。
争取相关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格认证培训,提高流动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联合中等、高等院校在流动青年中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接受基础教育,为流动青年获得学历证书提供方便。
(四)强化维权工作,保障合法权益,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教育、就业和福利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来京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维权机构的作用,受理来京务工青年的维权事务的咨询、投诉,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
(五)加强普法宣教,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来京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