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培训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员工 管理 培训
煤化工企业从选址、立项、科研、核准等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很多煤化工企业从立项和筹建前期就开始招聘学生员工,不惜花费几年的时间和昂贵的培训费及薪酬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员,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开工时高额费用到其他企业挖人的问题,也可以提前使新员工之间形成更为默契的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新员工中90后学员成为一个企业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流失率却日趋增大。
1 新入职员工离职率高的因素分析
针对新入职员工较多为90后,我们深入分析新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大致如下:(1)厂区虽立项但建设慢,导致实习期限长达几年,到了结婚年龄,而无固定收益;(2)化工厂的工作环境问题,想换个环境;(3)项目未能投产,没有经济效益,实习员工为能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4)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实习员工加班太多,实习车间管理不人性化,现场活都是实习生干,考核是实习生,而安全奖及各种奖励都是实习单位的员工,感觉不公平;(5)培训任务重、压力大、考试太多;(6)内地人员离家太远,没有归属感,不安定,父母年龄大,想回家;(7)新疆气候与与内地存在巨大差异;(8)多为家中独生子,家庭教育比较宽松,家庭原因等也是辞职的重要因素。
2降低新员工离职率的对策
2.1招聘时应考虑学员地域性的问题
企业招聘外地人员,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人员肯定在未来几年会流失,逐渐向家的方向移动。因此企业人员招聘必须先考虑家在企业周围或者在同一地域省份的人员。这样既可以保证员工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免于员工因家和生活习惯而流失。
2.2深入了解90后员工
90后的员工在我们的眼里也许是个性、张扬、懒散、很多事情不愿意做、偷懒之类的,其实不然。90后人员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原则,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他们身上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和长处。一方面这些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与80后完全不同,一般家庭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到综合素质教育等等,最后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具有明显的学习能力。新时代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使这些人的思想比较开放,有着更强的创造力和丰富想象力。多数人由于家庭原因,基本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几乎没经历过困苦,面对困难除了会求助父母,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更加乐观。尽管前面提到的缺点属于这批人中的大多数,但仍有一些优秀的成员,他们具有很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的中坚。
2.3加强与90后员工的沟通
(1)在工作中应严格要求,工作之余以朋友身份多关注他们的个人生活。试着走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和理解他们想法;(2)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多与他们谈谈人生理想、追求;不定期耐心的听他们的倾诉和委屈,从他们的想法面入手,慢慢解开他们心中的不解和疑问,推心置腹的引导他们;(3)要更多的发挥领导力,而不是权力。更多的利用个人影响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解决一些他们所需要和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4)定期与他们探讨管理上存在的有点和缺点,了解他们对管理制度的看法。
2.4给90后发展的空间
90后人员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更看重个人对岗位的喜好,以及未来是否有发展空间,薪酬是多多益善,相对来说,从事的行业是不是他们喜欢的,同事之间的氛围、上下班的交通方便程度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他们这个群体的特征,90后物质生活优越,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职场追求的是快乐。有时出现频繁跳槽和辞职,可能不是“钱没给够,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而是这份工作是否他们所向往的工作。从我所观察到的可以看出,他们能吃苦,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想力,敢想敢做。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会拼命地干。因此,应当给90后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
2.5必须加强培训师资队伍与考核管理
带队人员的选择是员工培训的重点,企业员工培训不同于学校教学,好的培训必须要有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带队人员既管理者也是教学者,面对的不再是专职的学习者,不再是可塑性很高的学生,培训面向的对象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有高有低,如何掌握受训者的心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使受训者最大化地接受所学知识,能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业务素质、实际操作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培训带队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带队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特长,势必为公司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注重的是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只有员工创造了价值,企业才会发展,员工才有福利待遇。对企业而言,员工是遵章守纪的。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督促员工去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员工是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主要对象。如果员工连遵守什么、怎样遵守都不明白或不完全明白,就是没有目的或目标不明确,后果将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阻。制度遵守得好,工作起来就好,就顺心,没有压力;反过来,工作上的每一次过失和失误,大多是不遵守制度或遵守不彻底而引起的。因此,遵守企业管理管理制度虽然提倡自觉性,但同时不能忽略强制性。
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能力与效果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为公司服务。考核制度必须建立末位淘汰制度。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实的道理――黄沙淘尽始见金!这样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后留下的必然是经得住考验的真金!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结语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危机;改革创新要求
1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近些年来一直倡导全民学习,鼓励老百姓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意识,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风气、氛围,有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人教育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对学员采取劳动培训、普及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等形式,实现对学员的有效培养。可见,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成人教育很好的向人们展示了教育的精神性、全面性,它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而是通过教育给学生传播人类的文明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为有效发挥教育的全面性育人功能,必须要在全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2成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家对成人教育管理和规划存在不足
国家对成人教育的管理不足体,现在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体制问题,它是一种由上至下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更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起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作用,但是却抑制了地方成人教育在教育模式创新上的积极性,而成人教育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社会和在职工作者知识水平,有些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关系,学习时间较少且较为零散,没有相对集中时间学习,因此,相比于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需要更多的灵活性,需要创新多种学习渠道满足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
2.2学校对成人教育管理松散
成人教育由于其受众群体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工作者,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社会阅历,相对于在校学生纯粹的学习模式,成人教育则更为松散、难以管理,学校的相关标准和制度在面对在职工作时,约束力度也较小,往往很多学校开办成人教育的目的,已经偏离了最初的办学宗旨,更多的是在于增加学校财政收入,而非正真的帮助社会人员提升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在对学员的学习考核上,要求并没有全日制学生严格,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成人教育对学生的日常考勤松散,虽然在职工作者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确实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课堂缺勤只能是偶尔情况,并不能成为常态,很多在职工作者在缴纳学费后,往往只在学校课程开设后有过几次考勤,其他时候都是缺勤状态,对考勤的随意性强,不遵守学校相关标准和要求,学校对此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让其蒙混过;第二,对学员的成绩考核不严格,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成绩考核前,老师通常会帮学员画出考试的范围和重点,部分学员日的常学习不合格,但期末考试前通过几天的突击学习,顺利通过了考试。
3改进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若干措施
3.1完善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监管制度
针对我国目前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内部存在的管理混乱现象,国家需要从宏观上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合理运行,加强对于他们的监督,对于现行的虚假宣传、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给予严厉打击。同时,发挥网络舆论力量,对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现象进行曝光,让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真正的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们的监督。
3.2健全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内部运行机制
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众多,参差不齐,各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教学能力也千差万别。针对此状况,应健全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内部运行机制,实施集中、分层次的管理模式。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措施开展:首先,严格审查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办学资质,对于不存在办学资质的机构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资质,依然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取得资质的,取消其办学资格;其次,加强对于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的考核,重点考核内容包括机构的师资队伍情况、教师的培训经验、培养学生的质量等。实行定期性的考核方式,对在考核中不达标的机构,限期令其进行有效整改,对于消极对待、整改效果不佳的机构取消其招生资格。
3.3合理选择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因为我国成人学生大多数处于一边参加工作、一边深造学习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工作需求不尽相同,这样,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激化工学之间的冲突,而且学生一般伴有家庭、工作、生活、学习等不同责任,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此外,成人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根本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逐渐摆脱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需求。可分别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合理应用互联网资源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或者探究式教学方式等。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高效的后勤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学生公寓、教学楼,以及等教学设备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有的学校还包括校园的绿化维护与保养,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多,多数院校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大部分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如今将物业公司引入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专业化,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当然也不反对高校内部自建组织对后勤进行管理,但是高校自建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并不能建立完整具体科学的管理体系,因为大部分高校还缺乏这种物业管理人员,自建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管理范围较小,管理效率低,不能起到真正实质性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的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但是起步较晚,虽然对后勤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费用,从后勤部门进行克扣,因此早一些不具有法人资本的物业公司,当学校的安保等问题出现状况时无法通过法律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并且这种物业公司管理松散,管理目标不明确,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高校的后勤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当学校出现后勤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保证学校的各方面组织机构有序稳定的正常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现存问题
1、对高校后勤管理不够重视
高效的内部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将物流公司引入高校的后勤管理只会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后勤管理处在原来的陈旧认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到,其实高校的后勤管理正在向社会化转型,每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补贴费用较低,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后勤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及时的创新,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无论实施怎样的改革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反而降低了教学费用的投入。
2、管理制度没有时效性
高校后勤的管理制度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做出调整与创新,在管理条例中说明的不够详细,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服都是行政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没有符合某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工作者的管理也比较松散,虽然有的高校制订了较为详细的管理策略方针,但是执行情况却大相径庭,管理制服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管理效率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根据高校的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的后勤管理制服,并及时引进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管理制度经营完善,从而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3、管理人员素质低
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比较低,基本上是从高校内部人员进行选拔管理,他们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人员设置的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大部分为退休的高校教师,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管理能力不高,他们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化,虽然制定相关条例,但是并不会去实质性的实施,从整体看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与专业化的物业公司相比相差甚远,专业化的物业公司会定时间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比学校自制的管理队伍高出很多,可能在管理经验方面不足于高校教师,但是经验可以从实践中逐渐的去积累,况且物业公司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并且会根据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的管理体系,会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4、服务的主观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都是由学校自建而成或者是与物业公司合作,但是实际上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的,因为学校并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所以相对而言管理力度比较松散,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在管理模式上比较混乱,一方面有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有物业公司的管理。因此要想提高学校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比较困难,在处理学校后勤问题的时候不够及时处理效果不到位,办理事情没有实效性,拖泥带水。此外并不能对学校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往往才能够发现设施的损坏,对于学校校园卫生问题细节上做的还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去完成工作,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就会制约工作效率的提升。
高校后勤引入物业管理
1、创新管理体系
在高校引入物业公司对后勤进行管理后,要及时的创新管理制度和体系,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物业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的管理机制可以实施在高校后勤部门,参考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独立的经济体制,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始向经济型转化,制度能够良好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要将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明细化,提供一定的经济费用,让高校后勤管理自行发展,避免高校后勤管理形式化,减少层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物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筹取自身发展的资金,同时,制定员工工作明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始终把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作为后勤机构的发展理念,从而致使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团队,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服务效率,当然不同的高校就普通的情况,在建立后勤管理体系的时候可以将它特色化,随着高校教学的体制改革实现稳定的过渡。
2、培训管理人员
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是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基础,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人员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无论是哪个企业在哪个层次的竞争其实都是人员实力的竞争,高效的后勤管理越来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内容,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都是由高校内部人员自行培养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管理知识来处理后勤问题,优秀的后勤人员不仅要素质品质优良,还要拥有较强的实力,当然这就需要高校与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二者共同打造一只高水平的后勤管理团队,根据目前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培训方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为物业公司引进高校后勤管理铺垫道路,各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高校的后勤管理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3、提高物业公司执行管理
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要给予物业公司较大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模式,在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出一定的名誉效应,这样可以让高校内的部分反对引入物业公司管理的教师更容易接受它,让他们见证到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带来的良好服务质量,高效可以设定相应的组织部门对物业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校的后勤管理与企业共同进步。物业公司也可以设定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来促进管理,同时还可以吸引其塌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及时的将物业公司引进高校的后勤管理,管理的费用成本还可以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定时间到企业的后勤部门进行专业化学习,采取企业后期管理制度中的优点,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
4、结合现代科技技术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来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维护保养检查技术,该机械设备会对学校的设施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这样就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可以引进计算机监控技术,对校园内的安保工作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后勤部门的某些服务内容可能工作人员做的不够到位,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比如对校园内的危险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打扫,高校后勤管理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
结语
关键词 煤矿企业 职工 培训 质量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永恒主题,没有安全便没有一切,只有搞好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而煤矿职工安全素质的整体提高,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要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只有通过职工安全培训,狠抓职工培训工作,培训中不流于形式,才能使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知,职工安全培训对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那么,如何搞好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培训质量,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名培训教师来讲,这是我们开展职工培训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职工培训质量,搞好职工培训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以供同仁探讨,不当之处给予指正。
1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朝川矿结合本矿特点,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式和培训现状,提出了“创新培训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教学质量”这一重要课题,并通过如何创新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等多方面研究,我们充分感觉到新形势下对煤矿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工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培训教学质量,是每一位煤矿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推进各项政策制度措施更好的落实实施,推动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第三,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实现企业自身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充分认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2.1领导重视,加强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煤矿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重要性和长效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发展煤炭生产的目光移到依靠科学管理和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上来,顾大局、识大体,克服短期行为,像抓安全那样抓教育,像抓生产那样抓培训,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有关政策,规范职工培训,从人才、资金、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攒后劲,为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2.2健全制度,确保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到位
要想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一套合适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制度,如通过“教考分离”制度,来充分调“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责任制及追究制度”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挂钩,使培训通过责任制的形式,渗透在各级领导的目标管理中,使培训不再只是培训部门的事,而是每一部门、每一级领导、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事。利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做好、做实。
2.3强化学员管理
安全培训学员的管理工作,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培训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把学员的审查关、成绩考核关和证书发放关,对学员的上课情况要做到巡回检查,在学员中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对优秀的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培训单位应及时把学员的培训情况反馈给原单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质量,教师是决定因素。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假、暑假,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可有效地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例如:为了与社会接轨提高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在职培训还要注意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近些年来,我们安排一些教师外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我矿各个生产井上综采综掘,暑假我们就分批次安排一些专业课教师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这样提高了现有教师队伍的自身业务能力,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学校还指定导师带徒活动,同科老教师带新教师,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使学校各专业始终保持不落后,这样才便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才能培养出应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级适用型技术工人。
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表面看来,只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其实不然,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社会化。要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光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教育要加强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培养。
安全培训作为煤矿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受到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监管部门和培训机构等其他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应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现代培训理念,分析、了解成人学习和认知规律,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厂;培训;安全生产;集控值班员
作者简介:艾文东(1958-),男,河北唐山人,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河北唐山06302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45-03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多次提到了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世界正处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时期,中国发展既面临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助推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校企办学与合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也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接待院校学生生产实践、与院校合作办学、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不但促进高校、企业提高了科研和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也使教师、学生了解了陡电,认识了陡电,宣传了陡电。
围绕厂领导讲话精神,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人才
目前流行的“校企结合”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
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合作形式来说,有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挂靠学校共办后续学历教育等形式。
1.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文,认定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为华北电力大学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与华北电力大学签署了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其实,陡河发电厂与各院校的共建从2005年就开始了,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为院校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管理,有一支优秀的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实习教学模式、方法、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逐步形成了“仿真+实操”的实效化实习模式。
在实际运作中,实行小分队、多专业、大循环的实习岗位配置模式,从 2005年1月至2008年底,教育培训中心仅接待华北电力大学实习学生就达12200名。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作为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入生产和实际工作领域。这样做,有几大好处:
(1)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设备性能、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了解来自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2)使学生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和劳动的艰辛,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
(3)可以在促进工学结合的同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顺利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基础。
(4)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因为通过高校与企业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企业可以借助校方的理论优势有的放矢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在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对大唐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点检员的培训给予了全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在本厂脱硫、集控值班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资源互惠、利益共享。
2.企业挂靠学校办后续学历教育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竞争一是技能,二是知识。职工技能不足,可以通过岗位培训、技术练兵等继续教育来加以提高,而职工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陈旧,只有通过积极开展回归教育来弥补,职工学历教育也就成为了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企业职工学历教育与企业的需求、发展密切相关的格局。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在后续学历教育方面,本着弥补职工岗位规范与现有学历之间的差距,使职工所学知识与实际岗位相结合的原则,在开设课程上紧密贴近陡河发电厂的实际,共开设过热能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财会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电厂化学、基建管理、电厂机械检修、工业自动化、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企业管理、集控等十多门专业课程。
近几年来,通过后续学历教育,共为本厂和其他兄弟单位培养专科毕业生567人,中专毕业生813人,在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61名。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具有比较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中,针对学员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在不断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员在学习中既有明确目标,又有学习压力,并把这个理念贯穿始终,非常注重毕业班学员毕业设计、答辩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员的实践性学习环节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与陡河发电厂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相结合。
办好学历教育的好处:可以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使职工取得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学历文凭,为学员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再加上学员个人的努力,能很好地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将继续抓好内部管理,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预案和协议,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同时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和联系,规避来自安全等各方面的风险,绕过来自招生等方面的陷阱,扎扎实实做好自身工作。
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
生产需要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厂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才会有前提和保障。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自2008年取得了河北省安监局颁发的四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证书后,承担起了全厂从业人员和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陡河发电厂和实业总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珍惜取得的四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专门为机构配备了主管和专职管理人员。
只有抓好内部管理,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我们从规范制度入手,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学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近20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特殊工种培训应注重教、考、学三个环节。
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授课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师资力量的选拔与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安全培训的过程控制,加强对教师和学员的管理
我们做到了“五个严格”,即严格教学准备、严格教学计划、严格教学内容、严格教学质量、严格考勤制度。
第一,在教学的准备上认真周到。做到教师备课充分细致,编写教案细心严谨,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理论联系实际来操作。
第二,在教学计划上细致周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让学员得到多解决一点实际操作的机会。
第三,鉴于安全生产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区别是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教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书本中对特种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提及甚少,但这又是实际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由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教师专门结合当前形势讲授给学员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延伸授课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的实施中,注重以质量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互动教学和交流学习的方式,重点内容由学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互介绍经验做法,把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考勤方法是由班主任点名进行考勤,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者必须由所在单位开据证明。对遵守制度的学员适时进行表扬,对个别违规学员提出严厉批评并备案待查,反馈到所在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考试不及格者,转入下期培训。
2.注重教师的选拔,选拔有知识、有能力、懂专业、会管理的教师充实到安全培训工作中来
我们选择的14名授课教师,全部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熟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其中不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均极为丰富的教师。同时注重对这些教师准入资格的要求,他们均参加了河北省安监局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了相应专业的师资证书。
3.加强培训班的规范性管理
该交的材料在办班前一定要交齐,因为安监局要求上报材料要在考试成绩确定后的三个工作日上报,否则不予受理。
所有这一切,使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随之而来的是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劲头和学习欲望明显增强,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参培学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正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大力推进集控值班员培训工作
1.仿真培训需求迫切
(1)因上级部门的管理制度而“要我学”。因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规定:200MW及以上机组主岗运行人员应经仿真机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规定:100MW机组及以上运行人员和变电站运行人员每两年进行仿真机认证、复试一次。
(2)基于我厂运行人员的素质构成情况而“我要学”。近年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火电事业发展很快,作为一个多年来站在火电排头的老厂,陡河发电厂有义务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起人才培训的任务。几年来为新建兄弟厂输送优秀运行人员100多名。这样就使得陡河发电厂本身的运行人员平均素质下降,亟待加强技能培训。
2.赴外地进行培训有一定困难
要满足上述要求,只能到外面去培训,而到外面去培训有很大困难。
(1)现在的集控定员限制了人员流动(一般取证不应少于270学时,复试不应少于60学时),在现有集控定员条件下,离岗这么长时间去取证,简直无法实现。
(2)陡河发电厂机型多、机组特性复杂,全系统现有的仿真中心没有针对我厂机组开发1:1型仿真机型。另外,随着设备的更新,人员数量的减少和集控值班的实施,需要运行人员由单一技术性专业向一专多能机、电、炉三个专业发展,以往我厂运行人员到外面进行仿真机培训,其模型与我厂机组形式差别很大,基本上都是“黑盒子”模型,只包含DCS(自动集中控制)系统的仿真培训,且只能针对机组正常运行的工况进行简单的上机培训,不能满足我厂实际的培训需要。因此仿真机培训显得日益重要。
3.应对之道:成立仿真培训基地
从上述情况来看,到外面去培训有很大困难,强烈的培训需求和无法实现这种需求的客观现实发生了很大矛盾。为了满足集控运行人员持证上岗的需要,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对集控运行人员的培训质量,为了节约培训时间,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本厂成立仿真培训基地,利用仿真机这一先进的培训手段对本厂集控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灵活的技能培训。因此,成立仿真培训基地是我厂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
陡河发电厂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复杂的DCS系统的动态特性,依据其结构、原理、流程、特点,采用廉价的软件方案,先后开发、拷贝了一机六模仿真软件,即125MW、200MW、250MW、300MW、220kV升压站和辅控网全仿真机软件,购买了相应的硬件,成立了仿真培训基地。
陡河发电厂的仿真系统具备完善的故障设置,具备机组多种工况下启动、停机,正常运行的监视和实际故障的分析诊断、回放、预演操作功能;具备仿真DCS系统画面与实际机组画面转换功能;具备盘台操作、就地操作和虚拟屏声光报警显示功能,且就地操作台、电气虚拟盘台操作显示覆盖面广;监控系统画面齐全,操作效果逼真,完全复制和再现了实际机组的集控室环境;具备三套仿真系统同时运行的功能,能满足仿真培训的其他特殊要求。
仿真系统中的DCS仿真模型,能够严格按照实际系统物理机理建立实际DCS系统仿真数学模型,通过这种高精度的机理性模型,精确模拟实际机组的全工况动静态特性及趋势,能真实地反映机组的全工况运行过程,进行1:1完全的仿真。能实现与真实DCS系统的仿真性、实时性、工况同步性和控制的统一性。
陡河发电厂仿真系统投运后,通过对集控运行人员进行上机培训,使集控运行人员对实际的DCS系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熟练、正确掌握机组在各种运行状况下的启、停和正常运行中的操作技术;通过对各种事故判断和分析的反复培训,培养和提高了集控运行人员正确判断、排除各种事故的应急能力。总之,通过仿真机培训,提高了运行人员对机组各种运行工况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运行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了机组非计划停运事故的发生。
2008年12月,中电联理事会工作部正式向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授牌,宣布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成为电力行业(火电)仿真培训基地,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具备了发证资质。
四、展望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TQ05-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各实训、演练室(场)的基础上,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生产性教学、工作实践与技能实训、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和鉴定、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两年建设,把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以模拟仿真教学产品(服务)为纽带校内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
(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设目标: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为重点,由学校和相关企业专家组成实训基地建设专家组,对基地建设进行指导。按照“校企共建、学校管理、校企共享”的原则,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技能培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基地;(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以满足该专业领域500多名在校生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改建满足要求的电力调度演练室、电力调度实训室、模拟牵引变电所;(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制订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管理制度;(4)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训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5)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建成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服务区域内高职学校实践教学,实行区域内职业学校资源共享。
(三)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1.第一年建设目标:(1)体制机制。学校建设具有50个工位的电力调度演练室,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校企文化初步融合。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实现教学企业化、实习服务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等;(2)硬件环境。满足教学和服务的一个电力调度演练室、一个电力调度实训室、一个模拟牵引变电所。初步建立一个具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几个工种的实训基地,学生基本能在生产性基地里进行轮训;(3)师资队伍。制订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满足专业实习实训指导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控制在在20:1以内。提升整体队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实行由合作企业选派为主,学校聘请为辅的办法,初步建立的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确保实训实习与培训指导的需要。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4)实践教学体系。汇集、整理调研材料,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训教学模块内容、目标、教学计划、方法和环节,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组织,教师考核制度建设。多方调研建立相对全面的评价体系并真正实施评价老师学生的运行机制,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建立实践教学组织、培训实施管理制度。
2.第二年建设目标:(1)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室建设,工位数达到100个,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发教学项目和教学案例。完善监控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控与评估:建设水平与目前现场实际或近期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等;(2)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更好对接职业标准,现在模块学习内容和今后工作内容相同,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组织,教师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建设。创新相关制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培训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动态调整教师教学组织,教师考核制度、评价制度。最大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四)预期效益。(1)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充分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求,能同时容纳100名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形成校内基础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2)可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3)社会服务面显著扩大,基地与社会、与更多的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以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相关专业将更紧密地结合运输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地相关专业学生拥有高级证书率达到100%。
二、建设项目
(一)市场调研。对目前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牵引供电技术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技术的先进程度,获得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资料。
(二)组建创新实训室。改建电力调度演练室、新建电力调度实训室、新建模拟牵引变电所等。
三、结束语
依托企业,发挥校企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贤海.高职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关键词:院校培训质量;多元化人才;定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08-0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形势下,要求人才也要多元化。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国际通用型人才,院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和确定新的人才素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战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加强文化教育,提高院校培训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多元化人才。
一、目前院校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培训管理体制的惯性
改革开放30年来,院校培训管理体制改革的成绩斐然:原有的条块分割的办学格局被打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理顺,院校自主办学地位得到了较大增强。然而,隐身于成绩背后的问题却依旧不少:政府仍然没有完全从微观管理的范畴中挣脱出来;其所拥有的院校培训管理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一些本该下放的权力还没有下放,其中就包括对院校培训质量的监督和评价权。正是由于政府集监督权与评价权于一身,才导致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院校培训评估的唯一主体,而院校则身处被动接受的地位,自然也就难以充分彰显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应付式的做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院校培训市场机制的缺位
院校培训市场机制仍未充分发挥其本应具有的作用。由于政府控制着院校培训资源的分配权和院校培训的质量标准,院校培训领域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院校没有建立起自我发展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感受到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动力和活力。所以,不同院校之间竞争的实质仍是政府对院校满意度的竞争,每一所院校都期望通过赢得更高的满意度来获取政府更多的院校培训资源投入。
(三)院校升级造成院校培训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一夜之间升格的院校,无论是在师资水平、实验设备、教学实习实验基地、教学经费等各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院校培训教学的要求。特别是一个院校所应具备的浓厚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教风学风,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这就造成了现在社会上所流行的“本科教育专科化、专科教育职中化、培训教育低能化”的议论。
(四)办学经费不足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大幅度下降
许多地方院校的省拔经费并不是按在校学生的人数拨付的,而是采用包干制。这就使得许多院校在扩招后得到的政府经费没有任何增加;与此同时,院校还背负着银行的高额贷款,还贷还息及新增教师的开支等占了所收学费的很大部分,使投入到教学方面的经费增加不多或根本没有增加,导致生均教学经费的大幅度下降,并由此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目前,许多理工科学生的操作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实验,许多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课已改为几十个人围观教师操作,作为高等院校最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也出现“放羊”的现象。
(五)新增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过重的课时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
扩招时,许多院校大规模招录教师,新招录的教师到任后马上要担任2—3门课的主讲任务。虽然现在青年教师中不少人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教学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其教学质量不太尽如人意、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不合理的师生比给教师带来了过重的课时负担,导致了教学质量的滑坡。
(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争报重点学科及争博士点、硕士点已成为很多院校的硬任务。而这些竞争的落脚点还主要是的数量、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的数量、等级及其获奖情况。另一方面,院校为了吸引及稳定人才,在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过程中,也把发表的论文数量、等级、科研经费及获奖情况作为岗位考核和津贴的主要依据,评职称、博导等也都是以科研为硬指标。院校中一些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的教师虽然教学效果良好且得到学生的好评、但由于论文及科研项目少而评不上高级职称的事例屡见报端。这种现象在院校中更为普遍。科研与院校培训的脱离,使科研与教学不能良好互动,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化人才的定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广泛应用的时代。其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直接与信息打交道,与物质打交道的人则相对减少。因此,获得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应成为多元化人才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无限性与个人精力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选择就是学会学习。为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前的信息浪潮之中,不是学习多的淘汰学习少的,而是学习快的淘汰学习慢的,竞争的优势往往是具有比竞争对手有学得更快的能力。
随着与国外经济文化交往不断增加,来华的跨国公司增多,到国外出差办事也是必然。因此,外语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真正需要的基本工具。人们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用好外语。这就要求国人既要体现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又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这样才能比较深入地交流沟通和融洽相处。广义的文化包含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明理守信是多元化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和意识。专业基础扎实,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熟悉本职工作,既懂技术又会管理;有敬业精神,对工作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按章办事;对人热情友好、彬彬有礼、平易近人;具有效率观念,适应国际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意识,适应国际服务水平。
具有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没有良好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就难以胜任工作。多元化人才的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始终保持身心最佳状态。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组织协调;各个国家以及各行各业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取胜,就要不断创新。
三、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院校的办学自
对于院校而言,政府既是学校的举办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而院校的办学者是指依法管理大学内部诸事务的主体,即院校自身。因此,政府拥有院校的所有权。作为院校的行政管理者,政府可以代表国家并运用法律、拨款、政策、信息等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但不能包办、干涉学校的具体事务。而院校自身是独立办学的主体,享有法人财产权,可以依法自主管理和经营举办者提供的财产,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二)加大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挖掘退休教师资源
近年来,许多院校引进了为数不少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中虽然不乏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但一般均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成为青年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院校的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也才能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所以师资培养应成为学校提高院校培训质量的核心内容。院校的高职人员一般到60岁就退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这些退下来的教师一般身体都很健康。学校应充分发挥这些退休教师的作用,通过返聘等办法请他们承担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紧张的状况,而且还可以缓解院校因集中进人而造成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三)改善院校内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是许多院校的基本办学思路。学科建设是办好一所院校的前提,更是提高院校培训质量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抓学科建设的同时,要防止科研冲击教学的现象。为此,在制定院校内管理制度时,应将教学与科研并重,逐步探索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体系,将院校培训质量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挂钩,激发教师潜心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确立教学在院校培训的中心地位。
(四)健全院校培训评估制度
首先,从制度涉及对象来看,笔者认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院校培训评估制度,其适用的对象应涵盖所有可能的院校培训评估活动的利益主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政府、专家等,要对他们在评估中的责任、权利和行为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其次,从制度类型来看,制度有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文本制度与现实制度之分。作为一个健全的院校培训评估制度,不仅应具有对评估的对象、目标、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的实体制度,还应具有对评估的操作程序、执行过程做出合理安排的程序制度;不仅应制定文本制度,以做到有法可依,更应具备现实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首要的是要从教育创新人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下,个人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执着的创新动机、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型人才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等。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给学生提供培养思维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实验课教学要着眼学生创造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敢于突破已有“知识圈”进行创新性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执着的个性、强烈的创新激情、对事物永远抱有兴趣和疑问。为此,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挫折面前能面对现实、能很快地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在逆境中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使他们养成坚忍不拔的性格。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问题改进建议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势头强劲,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保持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师资培训作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被寄以厚望,但在实际工作中培训工作遭遇各种问题,培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定位不明
培训是什么?在学校管理者看说,它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福利;在教师看来,它是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一种手段,更多时候它是一种义务。当某一个培训项目校方认为是福利而教师认为是义务的时候,就会发生无人愿意申报参加培训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定位是尴尬的,有的时候可能是被追捧的抢手货,有的时候可能是被强制清仓的添头,经常失控。
(二)培训投入不足
从投资的角度看,培训无疑是一个投资收益不确定、成本回收周期长的高风险产品。所以培训虽然被很多管理者当成解决问题的法宝,真正敢于投入、有计划中长期大笔投入的院校很少。当然,由于培训效果反应的滞后性,也有领导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青睐竞赛培训、围绕某一项目进行调研考察等短期回报的培训项目,这种倾向导致了院校整体培训投入不足。
(三)培训管理不利
1.培训计划缺失。很多高职院校不做培训计划,因为“不知道上级单位会安排哪些培训任务”。培训计划应该是学院对全院教师培训时间、内容、对象、费用等的具体安排,应该既包括上级单位组织的要完成的培训任务,也包括本院教育教学要求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师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教师职业素养相关培训等多方面培训项目。
2.培训监控不利。没有计划的培训谈不上监控,列入培训计划的培训也没有实质监控。一些学历提升项目、下企业顶岗项目、上级单位摊派任务的培训项目,由于培训时间长或者培训内容枯燥,学员缺勤现象严重,学院最多打几个电话询问一下学员情况,没有很好地进行过程监控。
3.培训政策不明。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参加学院组织的培训,因为外出培训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减少课时量就是减少个人收入。一方面没有政策规定必须参加多少课时的培训,一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明确外出培训的补贴计算,面对基本无法预见效果的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的难度很大。
(四)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培训、网络培训、观摩研讨、实践培训、考察学习等,而前三种形式实质还是专家讲座的填鸭式培训。讲座在培训中所占比例太大,学员对讲师的要求过高,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参与度过低会降低培训效率。
(五)效果评估草率
一般来说,学员结束一个培训项目后,学院会要求其提交学习心得或考察报告作为该项目培训成果性材料。对于下企业顶岗人员,可能会对顶岗前制定的预期目标进行简单考核,多为答辩形式。这种培训效果评估都是瞬间评估,过于草率,很难约束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主动提高学习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改进建议
(一)统一认识,明确培训定位
关于培训,需要组织内上下一致达成共识的是:培训不是万能的,高质量培训是组织改进绩效的一种便捷途径,是个人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一种积累,是权利也是义务。培训不应是少数人群的特权,全体教师都应平等享受参加培训的机会;相比对绩优者给予培训机会的奖励(除晋升培训外),业绩较差的人群更需要进行培训提升。
(二)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要改变高职院校培训机会少、培训项目单一、培训对象过于集中的现状,首先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当然,加大投入之前要进行整体规划,结合组织和个人培训需求,对各类培训项目多加甄别,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加以规范。首先是培训计划,学校要在学院发展战略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培训需求,可以先给定培训大范围,由教学单位组织个人申报计划,再统一审批拟定;次之是培训相关政策的明确,各类培训的申报、审批程序、补贴办法、报销程序都要有据可依;再次,是建立监督机制,发现无故缺勤或不配合教学的情况要按章严肃处理;最后,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对培训内容、学时、效果进行记录,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发挥培训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1.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对培训对象加以分类。刚上岗的年轻教师、校内专任实训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中、青年没有企业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训;对文科类专业教师:鼓励参加相关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取证培训;对各专业骨干教师:选拔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国内访学、进行专业建设项目考察;对全体专、兼任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对有特殊培训需求的个人:个别申请个别处理。
2.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培训比重,丰富培训形式。强化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加教师培训的参与性,改变传统听报告、听讲座、听评课的被动“灌输式”培训,强化校内实训场所实践操作训练,延长下企业顶岗锻炼时间,增多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
(五)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因为培训效果显现的滞后性,培训效果评估应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培训结束后的总结、汇报、培训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考核,第二阶段评估可以在培训结束后半年到一年时进行,主要根据培训内容考核相关绩效,如相关科研成果、学生评教、技能竞赛成绩等与培训之前同期水平相比情况。根据两阶段培训评估形成学院年度培训效果分析报告,并据此拟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两极的学员进行奖惩,相关培训信息进入个人培训档案,结果记入业务档案,并作为子项目进入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一、高校成人培训的管理体制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成人培训的管理体制一直都沿用“事权财权分离,内部外部有别”的策略。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产业逐渐升级转型,不少高校与政府部门为了自身发展逐渐分离,使得办学法人地位彰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驱动逐渐成为高校成人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坚持以学习型社会为核心、推进高校成人培训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建立以政府为领导、高校为主体、院系为辅助、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成人培训管理体制。同时,要求培训计划指标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管理制度相应进行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成人培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不少高校的学历成教生与非学历短训生、培训生、进修生占据成人培训数量的一半左右,几乎与全日制学生数量相等。成人培训的观念、体制、规模、机构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最终使其符合社会需求。
二、高校成人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
1.组织结构网络化。不少高校成人培训机构都根据行政机构的管理模式来设立,具有直线型特征,这一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小型组织完成简单任务,其职能责任明确并且到位,执行力较强,投入较少效率高。不过直线型的组织机构对领导者的依赖性较大,如果领导经验不足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构建终身教育平台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成人培训规模日益扩大的状况下,高校就需要使培训执行部门、工作岗位与管理单位形成网络化联系,以分工合作为基础,构建自动适应的动态链接。
2.组织机构柔性化。成人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越来越个人化与多元化,高校的任务更加复杂,科学合理的高校成人培训组织机构应而具有灵活性、多面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能跟随这种变化而变化。管理者不再作为指挥者,而是定位于服务者,使服务强化而权力弱化,集思广益代替武断专行,决策过程转变为咨询过程,并能根据高校成人培训的对象、目标、形式和任务的变化而改变。
三、高校成人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
1.职场性。高校成人培训机构的对象一般都是在职人员,其参与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组织文化角度来说,成人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对学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提升。不同岗位和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高校成人培训机构需要对受训人员在做事原则、做人道理、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