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工程培训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培训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培训管理制度

第1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培训体系 培训管理 培训课程 培训师资 培训评价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但经营环境变得复杂多变,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构建知识型企业是大势所趋。知识经济带来了经营管理方式剧烈变化,企业管理也从单纯的注重效率提升转向了组织适应能力的发展,从侧重内部流程转向适应外部环境。

随着人力资本、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是共识。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挖掘员工内在潜能,即不断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而这主要通过企业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机制来实现。如何结合先进和科学的培训发展理论,构建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培训体系,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

企业要基业长青,育人非常关键,需要以使命感的方式去做人才工程,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工程的有效支撑。人才培养体系中培训体系是关键,在建立培训体系过程中,需要认识并理解企业培训本质,梳理并建立培训管理流程,打造良好师资队伍并健全评估制度,以企业发展、岗位工作和员工需求三者为中心识别培训需求,最终建立起矩阵式的培训课程体系,帮助员工提升的同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如何构建企业的立体培训体系,在此以笔者公司的培训实践为例,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一、搭建企业培训体系架构

打造好企业的立体培训体系,必须搭建好企业的培训体系架构。培训体系应来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立足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体系框架首先要建立坚实的基础——培训管理体系,以制度、机制和流程规范培训的管理,对培训的相关环节形成保障;其次是搭建好培训体系的支撑: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师资体系和培训评价体系,将各种培训资源落实到培训的四个环节:需求、计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以上述基础和支撑建立的培训体系,才能构成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工程,进而支撑企业的人才战略,并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切合。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完善的培训体系应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日常培训工作纳入常态督察活动中。根据培训体系大厦模型(见图1),建立完善的、易理解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日常管理制度、培训流程与过程管理制度、培训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同培训形式的管理办法以及内部培训师的管理制度等。

1.培训流程与过程管理制度

针对培训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执行,直至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衔接,规范各环节的作业方法,以打造一个顺畅、有效的培训管理流程,包括培训需求调查管理、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实施管理、培训评估管理、培训积分管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系统操作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

2.培训考核与激励制度

培训考核与激励制度能对培训工作起到导航标的作用。为做好培训工作,企业应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在健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实行优先培训和重点培训。

培训考核与激励制度可以分为员工层面和部门层面:第一,为了保证员工掌握岗位要求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培训的参与,设计培训积分管理、培训考勤管理等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员工培训后在岗位中的能力与绩效提升,设计岗位能力管理、晋职培训管理等管理制度;为了加大培训师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设计内部培训师管理、培训课酬管理等管理制度。第二,为了让各部门的培训工作持续进步,设计优秀培训部门评选等管理制度。

3.不同培训形式的管理办法

企业同时还应鼓励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培训方式和企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内部培训模式,如OJT(在职培训)、外出培训、外请专家讲授、出国考察,以及学历教育等,并针对性设计不同培训形式的管理办法,如在职培训管理、入职导师管理、外训管理、内训管理、出国培训管理、个人进修管理等规章制度。

三、打造领域多元、实践育人的培训师资体系

企业的培训师资体系一般由内部和外部师资组成,内、外师资结构图如图2所示。

1.内部培训师

企业的内部培训师可以分为高级培训师、中级培训师和初级培训师,并对每个级别讲师进行定位和赋予相应评定标准,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要培养大量的OJT培训员和一般培训员。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优秀课程评选、OJT优秀培训员的评选以及其它优胜劣汰机制,不仅可以使内部师资的素质和授课水平不断提升,还可以成为员工职业发展与晋升的重要渠道。

2.外部培训资源

企业除了内部培训师外,还需依托外部的培训资源。对外部讲师的要求应当把握两个基本思路,即拓宽选拔渠道和严格培训讲师的选聘标准。大学专业讲师和教授是重要资源,而专业培训结构和行业内标杆企业管理者等也是外部的理想资源。对于外部培训资源,应当重点评估其服务企业的相关性、课程教材的适合性及实战性,而在与其共同设计企业培训方案时,可与企业领导、管理层探讨经营与管理方向,以提升组织的能力,使外部培训师起到培训和咨询的双重作用。

3.企业内部培训师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内部培训师,其选拔、管理是重点,而其具备的能力要求,则是其中的核心,应重视培训师如下几方面的能力要求:

(1)要有企业相关的经历或专业知识。企业内部培训师应具备企业的管理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否则在讲授课程时就很难把握知识运用的重点,也很难跟学员进行有效的沟通,降低培训效果。

(2)要有教授内容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讲授内容的相关知识是必要的条件,外行指导内行会有不小的问题,培训师必须要在所授课程的领域有资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

(3)对要培训的课程也应该有相关的经验。企业的运作不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也许能在理论上能够对问题解释清楚,但对于具体业务的操作常常会缺乏实质性或常识性的知识,所以在选择培训师时有相关的经验是必要的。

(4)有讲课的经验和技巧。良好的表达和沟通技巧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现场学习氛围的重要方面,企业的学员是成人,大都具有一定的背景或经验,更需要讲师在此方面能够吸引或让学员快速进入状态。

(5)熟悉各种教学材料与工具。培训师要有编写PPT能力,会使用投影仪等一些基本的教学工具。现代化的企业培训必须要使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以使培训课程对学员更具有吸引力,培训效果更完美。

四、建立基于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

为了能给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并设置了矩阵式培训课程体系,合纵连横,满足了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员工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示例见图3所示。

为了提高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培训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培训课程开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以能力为中心。企业培训的目的是改善目前行为,提高被培训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最终绩效,所以培训要以提高员工能力为中心。第二,相关性。所有培训课程开发必须要和组织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和岗位及工作要求相关,并适度兼顾组织的发展战略要求。第三,前瞻性。企业的发展要保持超前的思维和市场的前瞻性,员工的培训要跟随企业的战略,因此企业的培训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保证组织成员有新思想、新知识。第四,针对性。依据企业各部门业务特点的不同,在不同时期由于其发展目标、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培训需求。不仅如此,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也要设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培训目标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这就是培训的针对性。第五,实效性。培训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岗位工作能力,进而促进业务及组织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实效性,使受训者在学习之后有用、能用、会用,用后有效果。第六,经验共享。每个受训者都是有一定知识和经历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会使培训的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组织实施中一定要把受训者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营造开放宽松的氛围让学员之间得到更多分享。

五、多层级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许多企业培训往往“重培训不重评估”,没有将培训评估环节对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绩效改善方面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也没有重视培训评估环节对以后培训的促进和完善作用,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培训循环。在此以最常用和最经典的柯式评估模型为导向,设计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的研究,最早是Kirkpatrick 1959年提出的四层次模型(简称柯式模型)。这四个层次分别为:一级评估即反应层评估,这是培训评估的最低层次,主要了解学员对于培训项目的看法和实施的主观感受;二级层次即学习层次,主要评估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技能;三级层次即行为层次,一般由上级、同事、下属、专家或客户等观察学员经过培训后,行为是否有所改善,以及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之中;四级评估即结果(绩效、效益)层次,这是培训评估的最高层次,主要是对学员经过培训后,个人绩效以及组织绩效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价。

企业为保证培训实施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发现优缺点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多采用该评估模型进行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同时还需要结合其它多种形式,如项目课题制、学习捆绑制、成果汇报等,将学习的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培训评估具体实施见表1:

除了对培训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外,更需要从评估学习和发展系统整体有效性,对整个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培训体系的完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员工、企业绩效以及培训满意度与各种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法与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实施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六、打造培训体系效果的保障

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设计和实施,可以将培训转化为实效。如果要使培训生根落地并长久生效,就需要培训后的保障,那就是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衔接。

企业需要遵循“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的用人思想,需要建立良性的内部流动机制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每个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赢发展。要想实现此目标,需要培训来帮助,让员工在选择这些岗位前能够通过培训让自身具备相关的基本条件,而在进入新岗位之后,也需要有培训去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胜任该岗位。同时,培训体系要落地,帮助员工通过培训提升达成职业发展规划的目标非常重要,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也是培训体系效果的最终保障。

第2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管理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时间根据在建工程进度进行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实施措施:

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各项目部。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保证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

第3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时间根据在建工程进度进行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实施措施:

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各项目部。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保证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

第4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 培训体系 构建 职责 流程 监控

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成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培训的管理。

一、企业加强培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将培训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做到按需培训,理论结合实际,从而改善和提高绩效,保证培训的质量。

2.降低培训的成本。通过对培训流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3.有效整合和利用培训资源。通过精心地规划和策划培训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可以有效利用和整合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

4.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保证培训能按计划完成,并保证一定的质量。

二、精细化培训体系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无不体现着对细节的重视,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以致于对细节的控制,渗透着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思想的诞生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形成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对具体工作过程中一系列细节的高度关注;抓好关键细节、重要细节为着力点;增加组织执行力,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体现在注重细节、规范流程、严格执行、确保质量、节约成本等方面,强调责任明确、程序规范、制度有效、执行到位、末端检查和及时纠偏。

将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中去,就是用精细化的理念去组织实施企业的培训工作,注重细节的控制。具体思路就是专岗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细化、量化、明确岗位责任,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具体任务,完善各项培训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效执行和监控。

三、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专岗专人负责

培训既可以是企业独立的职能,也可以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核心职能。在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将培训与开发设置为独立的部门的运动。“奉行人才第一原则”的韩国三星集团,早在1957年即设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人员一旦被录用,就要对其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培训,否则不能上岗。精细化培训体系的精髓之一就是要由专岗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细化、量化培训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培训管理人员选拔的标准。如果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还需设立独立的培训机构或部门承担此项职能。

(二)培训需求的分析

培训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培训需求分析一般从组织分析、岗位分析、人员分析等三个层面进行。按照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中关于关键质量要素的阐述,在确定培训需求时分5个步骤进行:一是明确组织的总体需求;二是明确并分析岗位对人的要求(一个企业应该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每项工作需要的那些能力);三是分析现有人员的能力水平;四是明确现有能力和要求能力之间的差距;五是识别差距中可用培训来缩小的那一部分,确定培训需求细则。

(三)培训课程的开发

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对象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场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此,培训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课程开发的质量取决于培训讲师的水平。培训课程的开发可以按照以下6个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

编写学员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很多讲师的学员手册,实际上就是课程讲义,或者直接是教学课件,这虽然有利于节省讲师的时间,却不利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既然如此,编写学员手册就要克服以上的缺点,使其成为独立于教学课件之外的word文档;内容尽量翔实,语言通俗易懂;留有合适的地方和空间方便学员记录;章节清楚,文字格式统一,便于阅读。

讲师手册是讲师授课的工具包,包括课程大纲、案例、教案、课件、影像资料、游戏说明、互动的问题、道具等一切和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因此,企业也要保留好讲师手册,使其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资源,确保知识传递的延续性。

(四)培训讲师的培养及聘任

内部培训师往往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从而激发员工的听课热情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好,还能省去高额的培训成本。对于内部培训师的培养要注重知识和技巧两个方面。虽然他们自身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对于要讲授的课程,还是需要重新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编制成规范的讲师、学员手册。同时,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关于讲师技巧的培训,进行多次试讲,并且让有经验的讲师进行指导和现场点评,最后才能独立上课。因此,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图2所示。

企业除了培养内部培训师之外,有时还需要聘请外部培训师来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五)培训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为了使得培训项目得以有效实施,除了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流程规定严格执行外,还需要其他的条件保障。

1.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制度

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制度是进行有效培训管理的基础,为企业整体培训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撑。然而,作为一项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制度。企业培训制度一般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

2.设计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

(1)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管理者最好准备一份工作清单,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免遗漏。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打印一份学员名单;发放书面培训通知;通知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检查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贴好座位标签;与培训师见面,沟通确认培训大纲及内容;编制学员手册或外购教材、资料;印制签到表、调查表、考核试卷、结业证书等。

(2)培训上课前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茶水准备;学员签到;发放培训资料;引导学员按座位标签入座;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办法等;介绍培训课程;介绍讲师;介绍后勤安排和时间安排等。

(3)上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器材和设备的维护;观察讲师的表情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做好培训记录;协助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及时与讲师和学员沟通;做好考勤记录;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等。

(4)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工作。课程结束之际的总结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开始,因此,培训管理者要协助讲师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协助讲师设计学员的后续学习目标,并给予学习方法及途径的指导。

(5)培训后期的管理工作。培训结束后的管理工作应包括:向讲师致谢;回收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颁发结业证书;清理检查设备;培训记录整理;评估培训效果等。

(六)培训过程的监控

培训过程的监控是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也就是说按照培训的流程进行监控。那么,每一个阶段监控什么?谁来监控?监控的关键点设在哪?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控制点可以分布如下:培训需求分析是否到位?培训计划是否可行和实用?课程定位是否准确?讲师是否合适?课前引导是否奏效?培训内容和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绩效的改善是否明显?

通过监控,将收集到的受训者对项目设计和培训讲师的意见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即时评估的结果等向有关的部门和负责人及时反映,可以使他们及时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将重要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聘请的讲师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和教学部门,可以为调整其他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参考;将受训者座谈会记录及时整理成会议纪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等。

(七)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数据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虽然从培训的整个流程上看,培训效果评估处于培训工作的最后环节,实际上,培训效果的评估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培训效果的评估离不开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目标的确定以及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成果信息的收集等环节。具体来说,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包括:设定培训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收集、分析评估所需原始资料;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如表1所示。

评估结果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料,又会涉及到员工的隐私等内容,因此,要根据评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向高层管理者、培训管理者、讲师、受训者主管进行反馈。

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注重培训的每一个细节,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从企业高层到培训管理部门,从培训管理人员到受训者都要重视细节,执行到位。受训者也要转变培训观念,积极参与培训。企业还要加大培训投入,建立并完善培训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培训的选拔、签约、激励和考核制度,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温德诚.精细化管理实践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7:43,82

[2]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70

[3]王燕.培训管理入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2

[4]张正顺.解密三星培训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5]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6]任新利.现代企业培训体系之我见[j].继续教育,2005.12:10

第5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经过“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面临着新的突出问题,本文将从电力企业外包队伍培训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解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瓶颈的相关措施,希望对电力人员培训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难点

0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网事业的不断普及,电力企业外包队伍的数量逐步增多,面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中不同的专业化素养、不同的安全意识等方面,加强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的培训管理成为电力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实际性问题。当前,我国在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的难点,这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的瓶颈,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1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所谓电力企业外包队伍指的是在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中标到电力事业施工任务中的外来施工队伍。与电力企业内部的施工队伍相比,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在专业性上和管理规范性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加强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成为电力企业良好、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素质差异大、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1.1.1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素质差异较大

由于电力企业外包队伍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入到电力企业施工工程中的人员,因此,对于外包队伍人员来说,相关的专业性素养不高,且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差异较大,通过统一的培训管理不能有效的兼顾到每一位员工的技术需求,因此,培训管理工作量较大。

1.1.2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积极性不高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积极性不高是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的另一个难点。电力企业外包队伍在电力事业发展中是临时性的技术施工人员,对其进行的培训相对分散,且由于受到施工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外包队伍人员对于技术和安全性等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的学习和认知,不能有效的贯穿到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中,因此,培训效果不佳。

1.1.3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也是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受到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对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的培训不可能是系统化的,但培训方式也是衡量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方式主要集中于说教式的培训,没有从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工作要求入手对其进行培训,因此,培训效果不佳。

1.2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难点,从这些难点的考虑出发,存在这些难点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的部门对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的重视度不够,致使培训时间短、培训经费投入少、培训形式单一化、培训的专业化不高。此外,对于电力企业外包队伍来说,队伍本身的培训较少,仅仅通过工程前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外包队伍人员的素质、重视程度也是影响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 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瓶颈

2.1 不断提高培训管理的针对性

提高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的针对性是我们解决好培训管理瓶颈的一个重要措施。针对不同外包队伍人员的专业性背景、知识接受能力、综合素质、工作背景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培训管理,促进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化,尽量在有限的培训管理时间内促使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2.2 完善培训管理模式

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模式也是解决好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培训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制定好培训管理指标,根据相应的培训管理指标对电力企业外包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衡量。此外,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培训管理制度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不断增强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促进外包队伍人员培训考核评估的常态化,及时发现培训管理过程中的偏差,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调整,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最后,要进一步系统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措施和培训手段,使得培训过程丰富多彩,增强外包队伍人员的接受度。

3 小结

加强对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管理,有利于确保整个电力工程的平稳有序进行,从而更好的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我们需要进一步立足于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培训管理的实际,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建设、丰富培训方式等措施加强电力企业外包队伍人员的培训管理,为电力事业的平稳、有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丽.加强对电力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宁夏电力,2010年,第01期:41-43

第6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7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重要性;影响因素;管理制度

前言: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仅关系着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仅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能为居民的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由此可见,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的质量是由施工活动引起的,是对施工活动的有力体现。而施工活动则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建筑得以实现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还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

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建筑的使用寿命。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 保修服务等等。除了竣工验收、保修服务外,其余的因素可以说都是在为施工做准备,因此,施工的质量是最终建筑成品的关键。民用建筑直接用于人的居住、 办公或其他用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说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既是经济上的要求,也是政治上的要求。只有抓住质量控制这个关键环节,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才能把握建筑的品质,否则再好的设计、 再合理的投资决策、进度计划,也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2.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人为的影响因素,同时还有自然的影响因素。在此,针对施工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因素,做以下分析:

2.1 施工人员

要保证能正确的指导技术工作业,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熟记相应的规范,并能正确理解它,同时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对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明确的方案可以提出。对技术工的作业情况和工程进度,要有准确的了解。技术资料的完善,也应本着从实从准的心态进行,切勿弄虚作假。

对于技术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首要目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技术工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些平常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尽量做到能自己解决。

2.2 责权明确

目前出现的众多工程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施工现场责权不明造成的。要想实现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明确责权,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领导没有具体另外安排的情况下,完善自己的工作。这对工地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用人唯亲,要因材善用,具体人安排到具体的岗位上,责权分清。

2.3工序

一个成功的建筑肯定是依据科学的工序进行的。很多劣质工程的产生都是由不合理的工序引起的,盲目抢进度,不按合理的工序进行,只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是直接倒塌。因此,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②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是指对保证工序活动科学合理进行的若干因素的监控。具体包括对人的监控,对材料的监控以及对施工机械的监控等。同时,还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工作要及时跟上,以免盲目施工,影响工期。

3.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仅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同时还是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有力保障。在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途径: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其根本前提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完善的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首先,工程管理人员要将制度中的各个条款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做到“谁出错,谁负责”。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使管理制度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最后,工程管理人员要带头遵守制度中的规定,起到相应的带头作用。

3.2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还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在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首先,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树立起安全施工的理念。其次,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大型机械的操作管理,聘用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最后,施工单位还应安排专人对施工周围巡查,及时排除因非工程人员不按要求行走等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施工人员培训管理

在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中,主要包括:首先,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能及施工理念上的培训,使其在今后的施工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施工技能,同时还能本着“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其次,针对特殊的施工岗位,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从而有效避免因人为的违规操作,给工程造成严重的损失。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依据工程周边的环境,对其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4工程参与各方的关系协调

一个成功的建筑,绝不是哪个人或哪单独一方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创造了它。所以工程各方应多展开交流,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关系。重庆某居民楼盘,在5.12地震发生时,17楼以上的楼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裂缝甚至达到3cm。居民楼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允许的。至于到底是施工方还是设计方或是监理方的责任,一时间也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影响肯定是很恶劣的。设计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设计,施工方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监理严格按照监理手册执行,遇到特殊情况,三方一起探讨解决,是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个别工地有以下情况发生:设计单位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降低设计标准,不完全按相应的规范设计,监理方对此也熟视无睹,质检部门也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到最后,受骗的是房子的业主。我们对这种工程方之间彼此“和谐关系”要坚决抵制。我们需要的是合法的,合理的,公开的,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彼此长期的利益。

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因此,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坚决。要使制度给人以真正的约束,让所有员工慢慢习惯自觉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4.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仅影响着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而在施工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并将其运用到施工管理中,使其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之,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由于社会影响大,因此要格外注重施工质量。以达到指导实际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井金侠. 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8)

第8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1、水电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经过一系列实地调研和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相关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提起充分重视。在一些错误思想的引领下,人们形成了一些错误观点,比如,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既耗费时间和精力,又耗费金钱,缺乏实际意义,不如直接通过招聘选取符合资历的人才。而且,相关人士可能会认为,员工通过接受培训增强自身技能,很可能会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公司,公司不得不重新招聘,培养新员工,耗费各种成本,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这种错误的观念思想便阻碍了培训质量的提升,使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不能更顺利地开展。

其次,培训内容覆盖面尚不全面。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员工同企业以及所在岗位的契合程度,导致培训内容局限于水电企业的发展史、各种不同岗位的具体介绍、企业规章制度的展示,而对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素质、工作技能、道德修养等方面涉及极少,不利于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在选择受训人员时,培训人员没有考虑到员工之间的差距,安排培训课程时不注重因材施教,致使一些员工没能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成本无形浪费,员工积极性受到挫伤,没有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加之一些企业所拥有的培训经费欠缺,无法开发出适合企业的培训课程和相关教材,培训内容仅仅依靠内部或外聘讲师,遇到培训师更换的情况,员工们很容易脱离课程方向,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从水电企业的情况来看,相关培训方法不科学,需求不明确。在培训方法上,相关水电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培训需求进行层次划分,没能根据员工的水平进行合理的培训。在实际培训内容设置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真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不同岗位的需求,在适当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培训真正科学有效,在设计培训项目内容时,许多水电企业缺乏成熟的体系,将课程内容割裂开,导致课程之间缺少合适的衔接,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而且,量化的有效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尚未形成,公司不能完成对培训效果的量化计算,结果员工不能真正将培训成果转化成公司的价值,切实实现员工培训的意义。

2、完善水电企业员工培训的策略

经过一系列探索研究,笔者针对以上水电企业的现状,结合一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运作成功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改善水电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促进水电企业良性发展、兴旺发达。

2.1 强化管理培训意识 健全培训工作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水平,更注重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相关水电企业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于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都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腾飞的重要部分,但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动脑,制定出健全的培训工作体系,促进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在当前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培训是必备的经常性投资。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要积极阅读一些人力资源或员工培训的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等,跟进时代主流,主动学习一些能够增强员工培训质量,并且提升员工归属感的途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员工培训新模式,真正助力企业各岗位员工提升知识和技能,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员工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员工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精细化流程,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资源的开发、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等具体环节设立和落实到位。为了防止员工跳槽,公司可以在员工入职时与员工签订协议书,规定员工的最低服务年限。而且,即使员工跳槽,也能够为水电行业继续发展做出贡献,员工培训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2.2 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合理利用开发资源

当前,一些水电企业的培训内容略显单调,涉及范围小,不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发展。相关培训员应当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合理开发培训资源。

例如,由于新员工生产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对企业环境比较陌生,他们在真正工作时可能遇见一些不会处理的问题。鉴此,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除了要讲解一些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外,还应让他们对水电设施的布置和设备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真正感受企业的实地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电力生产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积极融入水电大集体。此外,培训师要注重对在职老员工宣讲一些新近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给新员工分析一些安全事故案例,帮助他们多多了解一些安全生产常识、,引导他们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现场作业管理制度。此外,一些水电企业可以定期召开总结大会、安全讨论会和培训座谈会,届时可以邀请一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员工或者专业技师现场进行讲解演习,给企业在职员工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激发员工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们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热情投入生产,不懈努力,发光发热。

2.3 改善创新培训方法 明确员工培训需求

第9篇:工程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控;质量管理;费控管理

新生产设施的工程建造,从设计阶段、建造阶段、机械完工到试生产阶段是一个综合而涵盖多种风险作业的施工过程。本文基于业主方介入后的实际管理经验,综合分析总结了新项目建造过程中现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助于质效提升的优化措施,最大程度保证过程施工质量和后续生产运行的可靠性。

1以业主方为主导的安全管控

业主方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为生产设施机械完工后到油气田试生产之间的作业安全管理,它包括单机调试、联合调试和试生产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是所有施工作业的前提,其重点工作是作业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特别是针对一些高风险作业,一定要划纲划线,严格落实公司管理体系与作业程序。项目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立体交叉作业和大型吊装作业,作业时间和空间维度相对集中,再加上施工承包商人员多、流动性大,都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人员动态管理:建立了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和苛刻的“门禁”管理制度[2],确保作业人员信息清晰而有条理。作业人员包括业主方、工程建设、设备厂家及钻修井人员等。计划性控制管理:现场工程参建方联合办公,针对当天施工问题、明日计划工作进行交流切磋,统筹协调各方人员有计划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跟踪、有反馈,有效提升了调试阶段的过程质量和作业效率。联合作业管理:现场工程参建方进行严格的属地划分、作业风险管控,周期性执行现场作业联合检查和联合应急演习,整个开发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实现了可记录安全事故天数为零的优秀成绩。

2过程控制

2.1以质量风险识别预防为主的质控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要以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风险识别和预防为基础。应考虑质量管理活动中有关的主要风险因素,例如法律法规风险、行业规范风险,方案审批风险,承包商/分包商资质风险,人员资质风险,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符合性风险,过程执行风险,验收风险以及文件归档风险等。质控管理过程中,引入了风险矩阵,对质量风险分级分责,落实到岗,层层落实,做到了从质量风险点的预防性发现到整改后的措施处理,建立起良性的质控管理环路。另外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建立动态质量风险数据库,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2现场问题跟踪与反馈管理制度

工作联系函的运用:针对新生产设施的设计与现场建造施工,灵活应用工作联络函,与多方参建单位有效沟通,实现了业主方、工建中心及设备厂家等多方的互赢局面。现场问题跟踪反馈制度:对现场施工作业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分类,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层层落实推进,逐级汇报反馈,建立了持续性的问题跟踪与反馈管理制度,避免了设备设施“带病”运维问题。

3实施多元化的人员管理模式

3.1全员取证上岗,确保团队工作资质

参照工作人员的取证矩阵,建立人员培训取证跟踪制度,协调好各方时间,将培训取证统一安排,确保全员百分百出勤,全部取得相关岗位证书,保证工作人员良好的上岗资质。

3.2多元化的人员培训机制

现场工作人员结构较年轻,实战经验不足,队伍建设方面需加强引领。虽然生产设施经过国产化升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但很多设备设施借鉴了较成熟的生产模式,这就为实际人员培训管理提供了参考。将员工培训纳入系统管理范畴,以绩效考核为激励手段,建立周期性以内部培训为主,提升培训为辅的多元化培训机制。同时周期性组织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进行培训效果检验。另外,不定期组织设备厂家、施工方、建造方和业主方等多方参建单位联合培训和资料共享,从设计源头了解设施建造,从生产厂家熟悉设备细节,不断将优秀经验融入人员培训管理中。在建立清爽的工作人际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轮的培训和学习方向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得以持续有效地敦促作业团队软实力的不断加强与提升。

4推动新生产设施建档立制

4.1健全基础文档体系

新生产设施的投建,在文件准备、建档立制方面是一块白板,业主方的介入不仅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文件资料、备查资料等文档体系,更为新生产设施项目监造、试生产阶段提供了调试程序,操作程序,预防性程序和验收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体系,为整个新项目的机械完工和试生产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在整个项目期间,业主方对设备和流程图纸、施工图纸等设计性指导资料,进行严格审核,从设计、建造和后期运维等不同角度进行不符合性问题、安全隐患梳理总结,不断修正升级,防患于未然。

4.2库存物料管理

物料工具管理是库存物料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新生产设施的物料多,工具杂,管理难度大。以正式库房的管理经验为借鉴,从物料入库,上架管理,到出库使用登记,建立了动态的备件管理档案和备件管理卡片,为实现最佳的储备方式创造条件。同时,建立了精细化的物料信息管理制度。基于主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材料号信息。对待扩展物料进行编码扩展和申请,以满足现场管理和使用需求。这样既能避免额外库存的发生,又能保证物料管理细致到位。

5费控管理

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是最有效的费控管理措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正向反馈,是可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场作业中,业主方不断促进各岗位间的专业优势互补,加大队伍间协作力度和深度,剔除了多项公司级安全隐患,将安全工作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程项目期间,业主方充分发挥了油田一体化优势,建立资源共享和分摊机制,合理规划船舶调度,合理利用各设施工作甲板面积,统筹控制直升机通航,实现了高效机动的工程物料、作业人员调配管理模式,为多方向的作业项目同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业主方还建立健全了计划性的预防性维护和自检自修制度,完善了以新生产设施为中心的海陆信息共享与沟通合作机制,确保了联合应对大型设备故障抢维修和抢险应急处理的优良战备能力和资源,主动有效的控制了额外生产费用的发生。

6结语

通过业主方对新项目的多点介入管理,包括安全管控、过程控制、人员管理、文件体系管理和费控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新生产设施顺利机械完工,试生产时间点比预期提前一个多月。纵观全程,多点介入的管理模式对推动工程建设质效提升是非常有利的,这也为油田后续滚动开发项目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喜然.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656(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