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博物馆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本期起,我们郑重推出“世界之窗”专栏。该栏目由本刊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合办,特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为栏目的学术主持人。本专栏将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各项世界艺术展事及相关轶闻,还包括海外藏家专访、各国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的综合介绍,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资讯,期望藉以开拓国内读者的视野,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脉络及文物知识。
缘 起
“窗”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隔离的屏障,但抽象的“窗”,却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它可以是电视、报纸、书籍、网络、也可以是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或有形或无形的物件,“窗”的外延范围与承载的内容可谓丰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就是一个世界艺术文明与中国对话的“窗”。
2006年元旦、北京、一个崭新的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她是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为收藏、展示对象并借以发挥研究,教育功能的公益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
“我们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因为改革开放20余年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进入世界大市场和国家大舞台。走向世界,需要了解世界。一个开放的民族对于了解、理解、包容,吸收优秀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通过博物馆向公众传播世界文明和文化,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促进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民众一项重要的精神准备。可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经过百年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体系中。始终没有一个以世界文明和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这一缺失,在国际化进程的今天,不仅仅是博物馆体系中的建设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我们所在的城市、甚至于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影响着我们的国际化进程。”王立梅馆长在2006年首届北京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上如是说。
世界艺术馆秉承传播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普及艺术教育、服务大众需求为宗旨,以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为合作伙伴,致力于建设一个各种文明的交流平台和世界艺术的展示窗口。从艺术馆开篇之作到专题展览,都在展示人类艺术文明的发展历程,公众从艺术品里可以阅读到世界沧桑而多变的历史与文化。
展 览
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美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世界艺术馆开馆之展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这也是2006中国意大利年的开篇项目,从佛罗伦萨乌斐济美术馆、学院美术馆等12个博物馆精选的80件(组)意大利13至18世纪的大师们的作品,在世界艺术馆华丽登场,展示了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中的重要艺术成就。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巨匠一一马萨乔,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波拉约洛等20多位大师的作品,有11件作品是首次向世人展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属现已少有人能够表现的坦培拉绘画作品,如代表作:皮耶罗・代尔・波拉约洛为私人画的女性肖像,这可以说是中国公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接触西方传统绘画。精彩的展览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平均每天有1140人次前来参观,3个月下来,约计12万人次走进世界艺术馆。专业人士对开馆之作非常肯定,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的评价是:“具有学术性的大型欧洲古典艺术展,是迄今为止中国引进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内容最高水准的展览。”对世界艺术馆的创建当初存在“质疑”的著名画家陈丹青也说:“我觉得最应该来的其实是文艺复兴展,它来得有点迟了,但还是很高兴它来了。”
送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2006年5月的黄金周眼看在即,可世界艺术馆没有享受一丝闲暇,而是把第二个大展“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奉献在观众面前。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于从2005年开始了为期5年的扩建工程,直到此时,该馆的馆藏精品才得以离馆外出巡展。该展包括绘画46件、雕塑14件,与文艺复兴展相比,这次展览所展示的艺术品门类更加多元,涵盖的画派更加广泛,43位大师的美术作品令中国公众大开眼界。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凡・高、塞尚、马蒂斯、高更、毕加索、罗丹、蒙德里安、莫迪里阿尼、亨利・摩尔……这些如熏贯耳的艺术大师影响并主宰了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其中的画家更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其精美绝伦的作品让人们领略到了西方的浪漫情怀。这60余件艺术作品不仅是欧洲视觉艺术的珍贵遗存,也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展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迄今为止中国引进的境外艺术展览所不多见的。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先生对“从奠奈到毕加索”感受最为真切的是其中一幅奠奈的作品《红围巾:莫奈夫人画像》,靳先生讲。他买过这幅画的复制品、印刷品,但是与真迹面对面这还是头一次,机会实在难得。这也是王立梅馆长为什么如此急切地希望更多的观众去欣赏、去感受。因为参观博物馆绝对是美的享受。
世界艺术馆的高端展览令民众折服,也一时间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艺术馆并没有因为开馆两个大展的成功而放慢脚步,而是按计划筹划下两年的基本陈列,即“伟大的世界文明”展,于2006年9月28日隆重推出,并长期展出。360多件艺术遗存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费城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宝尔博物馆等欧美14家著名博物馆。它主要向人们讲述了埃及、罗马,印度、希腊、美洲和美索不达米亚六大文明,使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感受不同国度的文明,这是国人何等的福气,这不仅是世界艺术馆的骄傲,更是国家、民族的骄傲。其中,古埃及展厅里神秘的木乃伊,古希腊展厅里和奥林匹克有关的瓶画,总能吸引孩子们前往观赏。“伟大的世界文明”展期将至2008年9月,2008年以后展品更换的后续计划也已基本选定,必将成为世界各民族之间和各文明之间增进了解,理解和尊重的窗口。2006年年底,世界艺术馆还配合中俄友好年,自行举办了“现代俄罗斯大师双人展”,承办了“俄罗斯民俗艺术展”“游牧人的世界”等展览。
指针匆忙走进2007年,这是中国人喜爱的猪年.就在除夕前几天。中国意大利文化年接近尾声之际,展览“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也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珍贵艺术品,虽说有的是残骸,但正是艺术瑰宝的不完美才给了人们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人们在想象中构建自己对庞贝的唯美幻境。展览通过古城庞贝一幅幅壁画,一件件珠宝、一具具在灾难中惨烈挣扎的人体残骸的模型,向人们诉说着悲壮,哀婉的人与天的故事。我们叹息维苏威火山残酷毁灭庞贝辉煌的同时。也要感谢火山,正是这大自然的力量才使庞贝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迹得以永久凝固,才使今天的人们通过庞贝就可感受古罗马帝国的人文脉络。
时下,“想象的时空――杰利・尤斯曼摄影展”3L将人们带到后现代主义的黑白胶片中。2007年9月20日至11月10日,展览“300%西班牙设计即将在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大家可以看到来自20世纪西班牙最知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的300余件杰出作品:100把椅子,100盏灯,100张海报。充满工业与艺术之美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原来椅子可以这么制作:原来台灯可以这么设计:海报有时也可以这么涂画;是神奇与诡秘、激情与冷静的碰撞,是绝对的灵感泉涌.喜欢DIY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
梳理世界艺术的脉络
精彩的展览令人目不暇接,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从莫奈到毕加索”,再到“伟大的世界文明”,2006年的世界艺术馆就是在展览中推广介绍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艺术。选取“意大利文艺复兴”作为开馆之作,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是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它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的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以挣脱1000多年封建教会势力的统治,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因此意大利的美术作品也是最有成就,最具代表性,最有历史意义的。
走出文艺复兴,走进印象派,在展览“从莫奈到毕加索”中,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严谨的构图与线条,而是更多的张扬的造型与奔放的色彩,在19世纪。人们否定和质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损失,文艺创作由此丧失了对人的真正形象的理性肯定。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就是这样一些有双重性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们从不同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代表画家是某奈),描绘艺术家身边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虽然新的潮流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颓废”成分――在创作中舍弃崇高的理想。然而,具有的革新意义不容忽视,它们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因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新思潮和新流派本身是艺术领域中的革命,它们同时也孕育了20世纪艺术更为激烈、难以自我控制的变革。
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革新了人们的思想,革新了封建主义统治下的古代艺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印象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文艺复兴,古代艺术、文艺复兴、印象主义这三个极具历史使命的艺术时期,用作品为人们梳理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伟大的世界文明”帮助大家找到了西方艺术的渊源,“意大利文艺复兴”让人们看到了颠覆封建主义的艺术变革,“从莫奈到毕加索”引领人们解读近现代艺术,展览按时间顺序把西方艺术文明融会贯通,给人们呈现出了充满激情和张力的西方历史画卷,帮助人们走进、认识、梳理和理解世界艺术脉络。这也是建立世界艺术馆的初衷。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精彩的展览令人心潮澎湃,但是有谁知道展览背后的故事?这些顶级展品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如此大方地来到中国?可以肯定的是国家的魅力。中国在世界的发展有目共睹,经济的腾飞推进了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国力无疑是世界艺术馆成长的强大后盾,从某种程度说,世界艺术馆的建立也是国家外事文化交流的点睛之笔。
世界艺术馆在建馆之初,就与国际阵营中的博物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博物馆遂无偿借给世界艺术馆如此之多的罕世珍品。通常,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都是属于自己的馆藏,尤其是涉及世界多国的古代文明,但这样收藏量的博物馆可谓屈指可数。我国国际化博物馆程度的提高,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梦想,举办这样规模大,品质好,水平高的展览――“伟大的世界文明”。这基本依靠各国合作伙伴有计划地更换部分展品。实行长期陈列,使展览成为国际博物馆间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展了与国际博物馆界的良好合作模式。
从性质上看,世界艺术馆合作伙伴涉及博物馆的种类形式多样,有国立的、私立的、企业的、高校的、基金会的等等:从地域上看,合作伙伴跨越亚、欧、美.范围广泛而多元。包括: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宝尔文化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梅龙基金会;意大利的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佛罗伦萨地区博物馆中心局、乌裴济美术馆、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都灵埃及博物馆.罗马国家博物馆,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庞贝考古博物馆,梅塔朋托国家考古博物馆,卡拉布里亚国家博物馆、塔拉托国家考古博物馆、朱利亚博物馆、帕埃斯通国家考古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埃尔伯特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映株式会社、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世界艺术馆还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机构有合作往来。如此众多的博物馆鼎力支持,展示着世界艺术馆国际化进程的前景,也为世界艺术馆的成功增添了信心和保证。
一个博物馆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世界艺术馆为此定期举办的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就是该馆与国内外同行进行集中交流探讨的方式。2006年9月。该馆以“世界艺术在中国”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来自英、美、意.日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的博物馆馆长和业内专家.就世界艺术馆的基本陈列展设计方案.各博物馆在2010年之前的展览交流项目以及博物馆教育工作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为中国的博物馆献计献策。第二届论坛(暂定2008年3月举行)仍以“世界艺术在中国”为主题,重点交流博物馆管理模式。
“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促进了馆际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为我们了解国际博物馆发展大势.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向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学习、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提供了机会。论坛这样的形式,也将逐步扩大世界艺术馆的国际合作体系。
博物馆教育
作为艺术类博物馆,世界艺术馆特别注重教育。教育是博物馆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博物馆具有典藏维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四大功能。
王立梅馆长在建馆之初就指出“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寥寥,足以显示出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缺失,换句话说:这也是社会教育的不全面。那么我们的艺术馆就是要培养人们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把看博物馆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1984年,美国博物馆学界的重要文献新世纪的博物馆中就提出如果说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的确。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对比家庭与学 校的教育有优也有劣,但它作为全民素质提高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大课堂则是另外两种教育形态所无法比拟的。
从国际上来讲。博物馆界近20年来形成了一个重要认识:博物馆不仅关心“物”,更要关心“人”。人的因素是衡量一个博物馆能否实现其终极目标的最基本的标准。博物馆的研究从重“物”向重“人”的转变,就是由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向公众活动中心的转化。传统博物馆以收藏和研究为中心,强调学术性和时政性:现代博物馆则以人为中心,强调服务意识和服务的人性化,强调社会教育与发展文化产业两者兼顾、共同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虽然我们国家对博物馆教育缺乏整体认识,较之西方发展滞后,体制、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缺口。但是世界艺术馆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艺术馆在成立伊始就设有教育部,主要在讲座、教育活动,志愿者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推广。教育对象也是主抓儿童,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艺术史的学习,只了解本国历史和文化远远不够,中国步入世界舞台。国民需要了解世界,补上这一课。所谓艺术无疆,文学与艺术的沟通最容易产生共鸣。世界艺术馆不仅重视儿童,还重视社会各个年龄段的公众,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活动进行艺术教育普及。
首先谈谈世界艺术馆的公益讲座。讲座拓展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拓展了机构间的交流,从形式上分为馆内和馆外讲座。馆内讲座一般是结合展览,主持者不但有国内的优秀学者,如丁宁,朱青生、邵大箴等,还有外国著名学者,如美籍印度学者丁文嘉博士、美国后现代主义摄影大师杰利・尤斯曼先生;馆外讲座我们走进了学校、教育研修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等。讲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对话的空间和深入了解展览、了解艺术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讲座直接扩大了博物馆的受教育人群。
其次,教育活动方面.世界艺术馆积极配合展览,根据受众年龄,心理和学习特点主导策划家庭教育亲于活动,内容包括画画,泥塑、剪纸等等,其中已成功进行的活动主题有“亲临火山爆发”“神秘的埃及木乃伊”和“希腊与奥林匹克”。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其实西班牙也培育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如格列柯、里贝拉、委拉斯贵芝,戈雅、毕加索等人。今年是中国西班牙年,依据“300%西班牙设计展”,教育部也自主策划了一些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对象有亲子组和成人组,主题就是展览主题的立体化,即如何设计海报?如何彩绘椅子?又如何自己动手制作台灯?活动侧重展览的学术性与社会的普及性,意在帮助人们体验、欣赏和理解现代设计作品。
博物馆教育分馆方主导。参与方主导和馆校合作主导三个方面。要想扩大影响,推进教育普及,就要有合作。2007年3月.世界艺术馆就与北京二中分校首度尝试了“馆校合作”项目。共同策划了以庞贝展为依托的初中多学科整合课程。馆校合作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好结合,“馆校合作”项且,以互动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使书本知识实物化,具体化,博物馆让学生在尝试与体验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最后来谈谈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在世界上诞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与此相比,中国的志愿者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是世界艺术馆随着不断地摸索。总结,前进,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因为有了热情积极的志愿者,艺术馆倍具活力,他们是世界艺术馆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志愿者的招募面向社会全体公众,只要是对艺术,对历史感兴趣,有意愿为公众服务的人们都可以报名参加,志愿者通过培训,考核方可上岗。我们的志愿者主要进行常规讲解,因为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观众还达不到不需借助他人帮助就能完全看懂展览的程度,听不到讲解,看不懂展览,势必会影响观众的兴趣,所以就具体情况来说,讲解任务还非常重要与艰巨。2006年秋,《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世界艺术馆的志愿讲解给予了很高评价,我们的志愿者为艺术馆带来了社会影响,也为艺术馆带来了口碑效应,这也证明成功的陈列与精彩的讲解总是相得益彰。
世界之窗就是要促进民族间,国际间的理解与认同。博物馆正是承载和展示人类文明的地方,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衡量城市文明和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尺。世界艺术馆就是一个文化载体,它将西方的艺术文明带到中国,将中国的艺术文明推广到世界,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世界,了解中国。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不能忽视自身担负的艺术教育使命,世界艺术馆就是要努力通过自己的窗口,借以展览并与世界对话,借以合作并与世界交流,借以教育并向世界学习。这个“世界之窗”展现的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更是资源丰富的教育平台,“世界之窗”也会继续发挥自己的特色,为公众服务,使世界艺术馆早日跻身于国际一流艺术博物馆之林。
大凡了解麦格雷戈的人,没人会觉得他配不上这项荣誉,因为成为大英博物馆馆长十多年来,他带领这家世界上规模庞大、知名度极高的博物馆,一步步前行,适应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
在博物馆的管理和发展规划方面,麦格雷戈也遇到了问题,也是目前让所有博物馆挠头的问题。无论是在展品上还是经费上,近年来全球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面临转型的难题。
博物馆成为文明的一部分
虽然全世界每一家博物馆都在展示人类的历史,但大英博物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也已成为历史文明的一部分。这家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全球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成立六年后正式对公众开放,因此2014年适逢大英博物馆开放255周年。
在这样拥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身为大英博物馆馆长的麦格雷戈自然是喜气洋洋。远的不说,仅在2013年这家博物馆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有670万人次参观,不但比2012年高出20%,也打破2008年600万人次的纪录。据统计,该博物馆在2013年访客最多的一天是8月16日,那一天是星期五,有3.38万人次的访客。麦格雷戈称,“我很高兴去年有这么多人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世界藏品。”
麦格雷戈一语点出了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藏品。之所以会有如此多人涌进大英博物馆,是因为那里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近千万件文物组成,从原始人类的石器到20世纪的版画,跨越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其中包括解开埃及文明钥匙的罗塞塔石碑、亚述王国的猎狮浮雕、中美洲阿兹泰克文明的绿松石双头蛇等……每一件藏品都代表人类历史上一个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二百多年前英国议会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时的宗旨之一,是让世界上所有好学和好奇的人来到这里,发现他们自己的历史,找回那些没有书面记载的历史佐证,让幸存下来的物品讲述故事。”麦格雷戈告诉本刊记者。
作为全球最有声誉的博物馆,起初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按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解释,这种做法是基于启蒙思想,也就是说,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大英博物馆一直自诩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目前每年来这里通过参观藏品接受“启蒙”的全球观众,数以百万计。
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大英博物馆里面那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来源算不上光彩。因为博物馆的建立正赶上英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正是其在全球扩张的时候。英国人借着坚船利炮纵横七海,从全世界掠夺无数的历史精品,运到大英博物馆来。
从大英博物馆进门后往左边走,本刊记者看到一座“功勋墙”,上面的砖上密密麻麻刻了不少为博物馆添砖加瓦的人的名字。其中既有汉斯·斯隆爵士这样的博物学家,也不乏以及掠夺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父子等一大批在国外臭名昭著的名字。
大英博物馆目前有超过700万件藏品,麦格雷戈认为,“人们参观博物馆就应该像阅读‘格列佛游记’一样,通过不同的展品来经历一次不凡的世界旅行。”
在展品方面让麦格雷戈头疼的,是一些当年被掠夺国家接受了足够的“启蒙”后,让文物认祖归宗的要求。比如,希腊就一直要求英国归还曾经属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并且在雅典卫城建造了新的博物馆,准备安置回家的文物。
早在2003年时,麦格雷戈就坚决对希腊的要求说“不”,称埃尔金大理石雕永远不会归还给希腊,也不会借给希腊展览,只希望希腊政府接受一个大理石雕复制品。
如今在这个问题上,麦格雷戈的态度有所松动,起码说起中国文物来,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坚称博物馆需要全球各国的文物,但也表示大英博物馆愿与中国合作,追回圆明园文物,也愿意围绕有争议的文物问题与中国研究人员展开联合调查。这种逐渐开放的态度,正是大英博物馆适应世界发展的表现之一。
怎样应对经费短缺
对于麦格雷戈来说,面对文物的国外追诉,可以用法律来遮掩,将问题全推给英国政府。可有关英国政府削减经费的问题,他就不得不独自面对了。
麦格雷戈算得上是一位勤俭持家的高手。上任伊始,他接手的就是一个每年有500万英镑赤字的烂摊子。因此这位学院派的资深研究人员不得不使出一些“外交手腕”—虽然他本人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为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四处化缘拉赞助,让博物馆适应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的艰难岁月。
博物馆在前几年还是过了一段好日子。当时鉴于商业化的侵袭,英国人越来越愿意出入于牛津街商业区或者哈罗兹百货商场这些物欲横流的地方。为了反低俗,英国政府拨出大笔资金给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让其进行文化教育建设。于是乎,大英博物馆开始门迎四海、泰特当代艺术馆雄踞泰晤士河南岸,大英图书馆新楼拔地而起……
对博物馆等机构而言,英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撒下大笔英镑。这不但帮助文化机构组织举办大量活动,而且也让这些机构的员工享受着与公务员类似的薪酬。在政府拨款的羽翼下,英国的文化机构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结束了这段好时光。危机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财政赤字。根据政府通过的财政年度预算案里,博物馆、画廊和历史遗产等文化方面的支出在总体预算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比往年有所下降。政府为了削减公共开支,狠狠一刀砍到博物馆的头上。
麦格雷戈也有应对办法,他曾经纠集了泰特艺术馆馆长塞尔塔、国家剧院院长海特纳尔等一帮英国文化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举着“要舍得给文化花钱!”等标语牌,像讨薪民工一样委屈地并排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台阶上。他还诱惑政府,称“给博物馆等文化领域不是赔本买卖,每投入1英镑能创造出2英镑的产出”。
金融危机把博物馆“饭来张口”的日子变成了明日黄花,馆长们不得不斯文扫地向政府伸手要钱,同时也不得不另想办法。这些整天和故纸堆打交道的聪明大脑开始搞起了经营,目前商业经营性收入在英国各个博物馆收入中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当然,英国博物馆并不会把房子租出去搞什么楼堂馆所,顶多是尽量挣点不带烟火味的“文化钱”。
博物馆的经营性活动慢慢成为获取博物馆运营资金的最有效渠道。在免费开放的形式下,英国博物馆的经营性活动中,以博物馆的文化产品经营和临时展览的门票收入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前者如博物馆开发的各类纪念品,在每个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里,从几十便士的活页纸、明信片到上千英镑的文物仿制品陈列得琳琅满目,这些基于本馆的性质、特点和藏品而开发出的纪念品极具特色,每一个参观者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纪念品。
大多数博物馆提供餐饮服务,为观众提供休息、饮用咖啡、茶等饮料和食品。
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博物馆掌门人筹集资金经验丰富,在伸手向政府要钱的同时,也没忘记零敲碎打的小钱来源。博物馆的门口,往往摆着好几个捐助箱。博物馆免票,但摆个箱子让愿者上钩是很重要的一环。从箱子上的标示也能看得出博物馆国际化的一面,用了好几种语言劝人慷慨解囊,而且不管是英镑、美元、欧元还是日元、人民币,统统来者不拒—如果加一个汇率表,就有点换汇商店的味道了。不管怎么说,这些遍布全球的币种,起码也反映了博物馆走向世界的步伐。
新出路:国际化与特展
博物馆走向世界,并不仅仅是摆着捐款箱的入口这一条路,网络也是捷径。2013年大英博物馆网站的使用流量增加了47%,达到1950万次访问。对此,麦格雷戈颇为自豪,他说:“在博物馆展览,在全国、国际上借出及巡回展览,在大屏幕上和在网上观看,显示这个确实充满活力的收藏是属于全球公民的,也为他们所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博物馆网站上浏览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但凡有机会都要走到橱窗前,一睹文物的真容,也就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大英博物馆连续多年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名叫大英博物馆,但蜂拥而至的人中没有几个是来看英国文物的,他们都是想到这个文明的殿堂来认识世界。
总体而言,英国的各个博物馆很好地发挥了认知窗口的作用。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五强中,其他四个席位也都被博物馆包揽。泰特现代美术馆、国家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均是游客青睐之地,这些博物馆的魅力和它们的馆藏一样,魅力经久不衰。
英国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海外游客来英国旅行的次数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行程都包括造访博物馆和画廊等英国文化机构。英格兰旅游局的执行总监桑蒂·道说,“我们拥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这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由于有庞大的参观人数作保证,英国的博物馆也经常策划一些专题性的特展。这些特展一方面可获得社会赞助,另一方面可靠出售门票取得收入。比如,大英博物馆这两年陆续举办过“埃及亡灵书”、“阿富汗文物”、“印度之夏”“庞贝古城”等特展,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其中,“庞贝古城”在6个月的展期中卖出了47.1万张票,成为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展览。最受欢迎展览的头两位分别是1972年吸引了160万参观人次的“图坦卡门”,以及2007年吸引了85万人次参观的“中国兵马俑”。
1、5月18日对应节日:国际博物馆日。
2、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3、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2019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景观设计展开展。
(来源:文章屋网 )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6月22日报道,在连续四年成为全世界吸引游客最多的博物馆之后,卢浮宫在国际主题娱乐协会和AECOM公司的“2016博物馆指数报告”的参观人次排名榜上的名次跌至第三。巴黎这家大名鼎鼎的博物馆在这一设立仅5年的指数排名榜上的名次首次被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超越,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也战胜了卢浮宫,它在2016年的访问人次方面名列第二。
前三名博物馆接待的游客人次都超过700万:中国国家博物馆当年共接待了755万人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接待了750万人次,而卢浮宫则接待了740万人次。
根据这份报告,世界前20家博物馆2016年接待的参观人次比它们先前的纪录高出了100万人次,总计约为1.08亿人次。
报道称,不过,卢浮宫的参观人数出现了近15%的下降,这一下降被认为与巴黎游客人数的总体下降有关,而巴黎旅游业的萧条则被部分归咎于经济和政治因素。
巴黎的另一个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表现却多有改善,其参观人次比2015年增加了6%,从而使其以330万访问人次登上2016年排行榜的第20名,该市的奥塞美术馆则在2016年排名榜跌出了前20名。
在伦敦,2016年开业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扩建推动该馆的参观人数上升近24%,从而使其登上排行榜的第10名。
报道称,名列第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参观人次上升了3.6%,报告将这一增长归因于人口规模、免门票政策以及该馆位于北京主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它创办于民国二年7月9日(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国子监为馆址。民国七年7月(1918年),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民国十五年10月(1926年),正式开馆。
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
海伦・凯勒,以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向往光明的她选择了一个最直接又最有价值的方式来了解世界,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愿望。
在获得光明的那一天,曾经在书中读到的、脑海中想到的、双手触摸到的、还有心里一直惦念的……全部近在咫尺,就在眼前,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这里,有名胜古迹、花鸟虫鱼、有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和人类血脉传承的精华。这里,就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地、是文明火炬冉冉闪耀的地方,是海伦・凯勒对心中光明的渴望――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本厚厚的史书,又是一座长长的桥梁,它把世事万物浓缩成精华的遗迹呈现给世人,将属于自己国度的文明传扬给世界,又把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明融会凝结到一起。来到博物馆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馆长的心中,有一个梦想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王立梅是一位传奇女性,澎湃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一直从事文物工作的她追回了两件流落到海外的国宝,这个过程长达8年,她的执著和耐力以及卓绝的谈判能力让所有人惊叹。除此之外,白手起家组建博物馆,也成为王立梅又一件轰动国内的大事。她周游世界,以虔诚的态度走访各大博物馆,说服了15家顶级博物馆无偿借出展品,摆上中国展现世界艺术的殿堂。世界艺术馆从此诞生了。王馆长的梦想在一个个的实现,如今,她还有一个迫切的梦想:
“让进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外,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的公共服务机构,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更多的人们把这里当成一种文化熏陶,一种精神启迪。反观中国,太多的人群不了解艺术,不熟悉历史,真正融入博物馆生活的人极少。
与日流量巨大的卢浮宫、大都会、大英博物馆相比,在中国,博物馆对人们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及。“把博物馆作为一种品牌,传播出去”,王馆长的这种心情是急切的,树立人们的参展意识,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个人甚至每一类人,博物馆是一座终生教育的殿堂,身体走进来,眼睛与心灵走出去,把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兴趣,并让这样的兴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感受世界艺术的奇光异彩
这是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丁宁为世界艺术馆《伟大的世界文明》展所作讲座的名字。目前正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的《伟大的世界文明》,吸引了众多艺术从业者的关注。这里集合了世界14家博物馆的珍品收藏,以六大古代文明为主线,展现了世界艺术的奇光异彩。
不同的文明向人们展示着他们不同的方式和特点:埃及文明是生命的形态研究,精美的木乃伊是它的代表,是呼唤精神的回归;两河流域文明是普遍的装饰,它象征着人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后会继续拥有的一些东西;印度文明是宗教的叙述语汇,姿态各异不分性别的湿婆神都分别代表着一类神,比如保护神、吉祥之神等;美洲文明是动物形式的崇拜,它渴求打通的是现实的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引导人们走向平安和幸福;希腊文明是完美形式的渴望,所有的神话都是以追求“美”为希腊艺术中最典型的表现;而罗马文明是仰慕古希腊,彰显出世俗性。
波澜壮阔的世界艺术至今给予人类巨大的启迪,古代文明的精粹并非因其年代久远,而是因为现代人难以逾越它,或者说文明的本身是不可逆的,人类也不可能再次出现那时那地的辉煌和高度。
只要来到博物馆,就会有收获
在博物馆的每一刻,都带着很多个“为什么”,而对于参观者来说,所享受的就是从懵懂到熟悉的过程。而讲解员的讲述,在整个展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这样一句形象的比喻:“有了这些优秀的讲解员,甚至盲人都可以陶醉在展览中”。
据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讲解员,全部是从社会各个行业中招募的志愿者,是不计任何报酬、完全自愿的。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和饱满的热情,为中国的文化事业默默地作着贡献。其中不乏一些明星讲解员,活跃在北京各大博物馆,在很多优秀的展览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享受在博物馆中的平凡生活,是自己心灵的满足。作为一个讲解员,他们的身份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守望者。
“根据展品自由发挥,不让生硬的说明给人的思路造成限制”,这就是为本次“伟大的世界文明展”作讲解的朱宏老师的最大特点。“在给志愿者上课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不要把观众当成学生去教导,而更多的是把他们当成交流的对象,激发他们自由的联想。”比如讲到古罗马时,朱老师笑眯眯地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罗马人是怎么洗澡的吗?请跟我来,这是一个公共浴池,在古罗马,有很多公共浴池,是因为罗马人把洗澡看作一种社交方式,就像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去咖啡馆、歌舞厅一样……”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前所未闻的奇闻趣事和民族风俗,带给人们的也是意想不到的惊讶和感叹。
“只要来到博物馆,就会有收获”,曾经是一名化学老师的朱宏真诚地说。
“生活在北京的人,简直太幸福了”
北京,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众多的博物馆和层出不穷的大小展览,永远都有“展”可“出”,这些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艺术展,把书本上生硬的文字变成“映象”,让存留在历史中的记忆复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享受?“生活在北京,简直太幸福了”,来自外地的参观者极为感叹地说。
“那些只在书本上出现的文字和作品,竟然可以以这样一种形式去亲眼所看、亲手触摸。”“把去博物馆当成一种休闲时尚,不为世俗所干扰,塑造自己的艺术气质和内在涵养”,很多参展的白领如是说。“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工作的时候可以严肃,狂欢的时候肆意狂野,休闲的时候尽情享受。”……博物馆作为一个浓缩着精华和艺术之光的地带,带给人们的远不止一个欣赏的过程。
“把孩子带到博物馆比送他们去上辅导班更有效果”,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不无感慨地说。如今,校外教育虽然成了一种“时尚”,可对于孩子们来说,生硬死板的教育模式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从兴趣入手,结合书本教育,以全新的形式去引导孩子积累和消化知识”,一些老师不得不承认博物馆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的起源,无论是在西方或东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类的收藏意识和纪念意识,由此产生了对珍稀物品和对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遗物的保存和利用。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目前西方公认是公元前290年左右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公元前5世纪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
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这就是196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从此翻开了中国近代博物馆的新篇章。
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北京清朝皇室收藏历代珍品的荟萃之地――被誉为“世界园中之园”的圆明园和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和博物馆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灾难。
当代最著名的大型和超大型博物馆绝大多数在欧美及发达国家中,它们收藏珍贵文物标本最多,经营管理水平最先进,而且拥有最大的博物馆观众群,占据着世界博物馆的重要地位,如有“博物馆中的博物馆”美誉的大英博物馆、被称为“博物馆王国”的美国史密森博物院、法国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925年10月10日,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建立,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于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门类众多,管理体制多样的庞杂群体。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如历史的、自然的、科技的、艺术的、民俗的、纪念性的等等;在管理体制方面,有国家举办的,有省、市、县地方政府举办的,有私人举办的,有学校、军队、公司等财团法人举办的。这些博物馆既具有博物馆的共同特征,也有由于它们各自的服务对象不同,收藏范围不同,研究的目的和服务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各自特点。
文物与博物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管理中,总是把两者并列,简称“文博”。无论是社会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或者综合类博物馆,文物都是一个博物馆建立和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机构。近些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单从数量上,中国早已跻身世界博物馆大国之列。截至2011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589座,几乎每2-3天就有一座新博物馆诞生。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只有博物馆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留传给后人。这是任何其它机构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一项社会任务。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来源,主要是征集、捐赠、购买、拨交、交换等。一座合格的博物馆,不单是一座建筑和一批文物那么简单。有了文物,博物馆还要进行文物的鉴定,评定文物的价值和等级;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文物藏品的科学保管;宣传文物,发挥文物的作用还有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
博物馆也是文化宣传教育机构。虽然当前中国的博物馆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发展教育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数以亿计的公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回归教育”“终身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它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部门”。
博物馆是以举办陈列展览的重要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的。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以此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博物馆的陈列,有通史性的,也有专题性的;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陈列是博物馆所特有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是博物馆传递信息的最富有特色的媒介。博物馆的这种特有形象的直观的教育,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
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博物馆的教育不同于学校。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盲人、残疾人,从团体观众到外国旅游者,博物馆都为他们敞开着大门。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陈列室,通过参观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
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中国民族文化到世界各地的风俗,都可以在博物馆里得到反映。可以说,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它对少年儿童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引起幻想的天地,对成年人也是补充新知识、研究学问的好场所。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生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博物馆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与其它教育设施相比有其特有的长处。它大量的运用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特别是一些设施先进的博物馆,通过电影、光碟自动导览系统、电化设备、多媒体电视墙等多媒体辅助系统,使观众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和理解。
1.美国洛杉矶的死亡博物馆
该馆中收藏了大量与连环杀手有关的展品,规模居世界之首。参观者能在这里看到真实而血腥的犯罪现场照片、尸体解剖过程的照片以及车祸现场照片,这些会令人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恐惧感。参观者还能看到各种葬礼用品和尸体防腐用具以及死刑现场照片,并且能够通过实物了解各种谋杀案。
2.美国的口技木偶博物馆
一个口技木偶讲笑话时也许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可是,当700多个口技木偶全都坐在椅子上用空洞的眼神盯着你,未免令人心惊胆颤。在美国肯塔基州米切尔堡的温特·哈文口技木偶博物馆,你便可以拥有这种体验。该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口技木偶博物馆。
3.墨西哥瓜纳华托的干尸博物馆
该馆收藏了111具已经干尸化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尸体,很多人嘴巴张开,保持着被活埋时的尖叫恐惧状。1833年,当地爆发霍乱疫情,这些人便是霍乱疫情的遇难者。1865年至1958年,他们的尸体被从坟墓中挖出,存放在墓地的一座建筑中。一些寻求刺激的人向墓地工作人员支付费用,希望一睹被保存的尸体,干尸博物馆于是便应运而生。
4.法国巴黎杜普伊特伦博物馆
巴黎的杜普伊特伦博物馆由一名著名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于1835年创建,收藏了大量畸形儿的尸体、骨架和人体器官,展品达6000件。此外,这座博物馆还展出人头的蜡模型,上面长有怪异的囊肿、兔唇以及令人恐怖的出生缺陷。在这座博物馆,参观者还能看到失语症患者的大脑,保存在装有乙醇的罐子里。
5.美国的精神病博物馆
参观美国密苏里州圣约瑟夫的精神病博物馆绝对是一场恐怖之旅。这座博物馆建在一所精神病院里,1968年对外开放。博物馆的走廊里充斥着一种阴沉恐怖的气息。要知道,以前的精神病治疗是一个痛苦而恐怖的过程。18世纪,精神病医生会使用类似仓鼠滚轮的装置,让精神病患者在里面一呆就是48个小时;医生还会将患者强行固定在“镇静椅”上,一次就是6个月,同时对他们实施放血疗法,因为当时普遍认为精神病是由于流入大脑的血液过多所导致的。
6.意大利隆布罗索犯罪人类学博物馆
意大利都灵的隆布罗索犯罪人类学博物馆由犯罪心理学家切萨雷·隆布罗索于1898年创建,保存着400多个人类的头骨。隆布罗索曾痴迷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异常行为和犯罪倾向与一个人的头骨尺寸和外形有关。隆布罗索的头颅也保存在这座博物馆中。
7.意大利中世纪刑罚博物馆
如果去过意大利圣吉米尼亚诺的中世纪刑罚博物馆,你就不难理解中世纪为何又被称为“黑暗时代”。这座博物馆展出的刑具让人看到了人类残酷成性的一面。行刑者虽然披着正义或者惩罚者的外衣,但却是一群极其残忍的人。这座博物馆座落于13世纪的恶魔塔的地牢,置身其中,你似乎能听到遭受严刑拷打的囚犯发出的痛苦。博物馆展出的刑具超过100件,每一件都让人毛骨悚然。
8.日本的寄生虫学博物馆
日本目黑的寄生虫学博物馆于1953年对外开放,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寄生虫学博物馆。这里的展品超过4.5万件,外形恐怖的寄生虫被保存在玻璃罐里,其中有一条8.8米长的绦虫,是从活人体内取出的。寄生虫可以入侵很多无辜的宿主,水,食 物甚至只是走路或者呼吸,都有可能让人沾染上寄生虫。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文化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事业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家、省、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的专题性博物馆。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诞生地安阳,建设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对于促进我国的文字、文化、文明的保护、展示、传承和研究,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国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在我国数千年历史长卷中,中国文字对传承华夏文明、促进国家统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以振兴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已任,以出土的文字文物为支撑,以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为主线,向公众全面展示汉字起源、发展和演变,让观众充分感悟中国文字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启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真正发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的作用。
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华文化绵延5000年,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就是凝聚全民族精神意志的共同纽带和精神家园。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充分体现公益性、公共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肩负推广文化、传承文明的重大社会责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文字文物的抢救、搜集、保管、展示和研究,广开渠道,创新形式,传承历史文明、传播历史知识,让公众在参观学习中认知和感受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厚重积淀,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三、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文化工程,充分发挥了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阵地作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创新理念,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使文字博物馆真正成为高品位的科普中心和文化窗口。同时,充分发挥了文字博物馆的综合价值,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以文物为依托,以文字为题材,积极进行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提升服务内涵,使博物馆更好的发挥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字博览工程,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世界传播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示中国文字的独特魄力,提升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积极开展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以字搭台、以字会友、以字引客,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掀起合作发展的热潮,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彰显安阳在国内古文字研究方面重要地位的根本途径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后,和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形成合力,对促进中国古文字的学术研究产生强劲的推动作用,也将带动安阳和河南文化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安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促进安阳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提升安阳城市品味,促进安阳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等将有深远的意义。
六、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休闲与知识为一体的主要场所
中国文字博物馆具有特殊的娱乐休闲作用。娱乐文化实质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而达到精神消费的一种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文化和职能文化能够使人们得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中国文字博物馆与专业教育不同,具有社会化教育、辅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它不是专业性的学校,但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中同样学习知识的作用;它不是专门的科研单位,但是它研究的对象,又是社会科研工作者可以借用的重要的科研分支;它不是社会娱乐行业中的专业场所,但是它可以给观众以特殊高雅的娱乐方式,在学习知识中得以休闲。它具有明显的业余色彩,又没有严格的学习时限,更没有苛刻的知识考核,这种既没有正规教育的约束,又可以达到学习知识的教育特点,是社会的“校外校”、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教育”场所。
七、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现代旅游业一大亮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宝库,对当代全世界的游客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因此,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现代旅游业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和不可回避的旅游资源亮点,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博物馆的职能文化拓展的社会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博物馆更多的内涵,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要凭着天赋的性质和独有的资本,不断完善反映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中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羽香.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以长春地区博物馆为例[D].吉林大学,2011.
[2]史吉祥.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J].中国文化遗产, 2005.
分手博物馆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位于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
该馆由两个萨格勒布的艺术家建立,电影制片Olinka Vi?tica和雕塑家Drazen Grubisic。2003年,四年的恋爱关系走到了尽头,两人开玩笑说,设立一个博物馆安置遗留的个人物品。三年后,格鲁比希奇联系Vi?tica,这个时候两人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想法。他们开始让自己的朋友捐赠物品。2006年,博物馆第一次向公众展示,展品包括昔日恋人遗留下来的个人物品。
ADD:?irilometodska ulica 2, 10000, Zagreb, Croatia
TEL:+385 1 4851 021
WEB:http:///
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Believe It or Not Museum
位于亚洲、欧洲、北美的多个城市
起源于美国的信不信由你博物馆是展览世界各地奇人异事的博物馆。这里主要展出一位名为Robert Ripley的冒险家多年来在全球旅行中的奇闻异事。你会在博物馆看到用人皮做的面具,头围只有7厘米的真人头颅和有四只眼睛的男人照片,都让人们印象深刻。1933年,当Ripley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首次展示他的收藏时,吸引了超过200万观众。
ADD:7576 Kingspointe Pkwy, Suite 188, Orlando, FL 32819 U.S.A
TEL: +1 407-345-8010
WEB:http:///
假货博物馆
Museum of Art Fakes
位于奥地利维也纳
2005年,奥地利维也纳开了一家私人博物馆,专门展出伪造的艺术品。展品包括造假大师Han van Meegeren 的大作,此人擅长仿造荷兰大师维米尔的作品。还有英国造假师Tom Keating的作品,他声称已经伪造了100多个艺术家的超过2000多幅画作。
ADD:KEGELGASSE 28 A-1030 Vienna
TEL:+43-1-715 22 96
WEB:/
下水道博物馆
Le Musée des ?gouts de Paris
位于巴黎
专为巴黎下水道建造的博物馆,十九世纪开始就有游客专为巴黎优良的下水道而来,如今游客可以在专门建造的甬道上俯瞰脚下庞大的巴黎下水道系统。
ADD:face au 93 Quai d'Orsay, 75007 Paris, France
TEL:+33 1 53 68 27 81
咖喱香肠博物馆
Currywurst Museum
位于柏林
德国人肯定爱死自己的香肠了。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爱呢?只能把它放进博物馆了。只要11欧元,游客们就可以学习所有关于烹饪的喜悦:香肠、酱番茄、咖喱粉、香料和辣酱的制作等。博物馆的番茄酱红色让游客的感官体验迅速升级,仿佛听到咖喱香肠发出咝咝的声音,还有充满异国情调的香料的气味。
ADD:Schützenstra?e 70 10117 Berlin,Germany
TEL:+49 30 88718647
WEB:http://currywurstmuseum.de/en/
寄生虫博物馆
位于东京
听到有人提到寄生虫,你也许会随便想想,就算整个地球上也应该不会有很多吧!好了,访问东京的寄生虫博物馆可以改变这一切。这个世界最大的寄生虫博物馆拥有300多个品种的寄生虫。博物馆还成立了由四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寄生虫研究。这个博物馆是免费的,这意味着你更多的钱花费在纪念T恤与寄生虫的照片上,甚至是钥匙扣里的死标本上。
ADD:〒153-0064 東京都目黒区下目黒4?1?1,日本
TEL:03-3716-1264
WEB:http:///Pages/default.aspx
同性恋博物馆
GLBT History Museum
位于美国旧金山
通过令人吃惊的展览向旧金山长达一百多年的同性恋历史致敬。展览从不局限于某一种声音,而是全面地叙述同性恋的历史,多样化的故事彼此独立或者相关,有些对于历史的叙述甚至自相矛盾,目的是展现多元文化的视角。
ADD:4127 18th St, San Francisco, CA 94114 U.S.A
TEL:+1 415-621-1107
WEB:http:///museum/
灵车博物馆
Museum of Funeral Carriages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有数不清的美景,从高迪迷人的建筑到周围那些漂亮的教堂,所以为什么有人要放弃巴塞罗那的阳光选择地底下阴森的灵车博物馆呢?但是凭着一颗猎奇的心,博物馆依然吸引了无数观众,你可以在这里亲眼目睹帝国最黑暗的那段时期。
ADD:Mare de Déu de Port, 56-58 Barcelona,Spain
TEL: 934 841 920
WEB:cbsa.cat
马桶盖博物馆
Barney Smith's Toilet Seat Art Museum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
巴尼·史密斯是一名退休的水暖工,他在业余时间喜欢装裱奖杯头。巴尼想过,马桶座盖的形状像一个牌匾,还是免费的,为什么不使用呢?巴尼提出这个想法,他的爸爸以为他疯了。但是,巴尼喜欢这个主意,并最终开始在他的车库制作艺术马桶座盖。这个车库就成了马桶盖艺术博物馆。
ADD:239 Abiso Ave, San Antonio, TX 78209 U.S.A
TEL:+1 210-824-7791
狗项圈博物馆
Dog Collar Museum
位于英国肯特郡
这里收藏的狗项圈跨越5个世纪之久,从为了控制猎狗而使用的强力项圈到现代的五花八门的潮流项圈都有。第一个项圈是爱尔兰中世纪学者John Hunt的妻子捐赠的,渐渐地,人们都乐意捐赠,到现在已经有100多个狗项圈了。
ADD:Leeds Castle. Maidstone, Kent ME17 1P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