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体质;心理
高中生学业繁重,很少有时间进行放松,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学习导致了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患上了肩周炎和颈椎病。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大脑疲劳、神经衰弱难以睡眠甚至是有的学生患上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那么利用体育课堂使孩子们得到放松和体质锻炼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体育课的特色就在于可以到室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并且做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训练。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和学习压力。要想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调整。同时需要体育老师了解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以便采取更好更新更合适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同时需要体育老师尽可能多地掌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以便对症下药,正确疏导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一、高中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中生经常面对各种考试、各种竞争,尤其是高考的残酷竞争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竞技是体育教学中的常态,体育的竞技精神是一种被全世界认可和推崇的精神。当高中生在体育竞技中体会到这种积极挑战,勇于超越的精神后,就可以把这种精神转移到学习当中去,正确地面对竞争,迎难而上,化解压力。把压力化为强大的动力,积极进取。
2.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在课堂上都处于安静的状态,很难看出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和心理素质差异。在体育锻炼中,课堂更开放,需要的运动量大,同时需要学生有毅力完成各项体育运动。所以说,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更容易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强是弱,心理素质是好是坏。只有发现了学生的问题,才能查找病因,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3.消除存在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异常,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帮助学生排解不好的情绪,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直到彻底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为止。
二、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1.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一名高中体育老师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样重要。并将知识先应用于自身,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然后在教学当中把自己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学生身上。为学生创造轻松的体育课堂,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帮助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2.不同问题不同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心理问题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观察和分析。对于不好运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篮球、足球等运动,对于性格焦躁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慢跑、太极等运动。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3.竞技活动互帮互助
现在高中生普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学校内又都一心扑在学习上,很少有时间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可以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竞技,也可以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竞技,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延伸到学习当中就会带动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讨论,互相探讨,互相答疑,互相帮助。
4.尊重学生自主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多地进行自我发挥,自我主张。要尊重学生自主活动的权利。学生有权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组织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延伸到其他学科当中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学不只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体育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己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教学;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58-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面临的两大重要考试――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这既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更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充分发挥人体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在重大考试中表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不因为心理因素在高中学习中留下遗憾,我们要重视和加强高中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化学课堂心理健康现况
由于初中升至高中后,有的学生没有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其次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失当,造成师生沟通方面的隔阂和障碍,再次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差、果断性不稳、坚韧性不够等。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学生在心理上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因此,笔者认为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十分必要。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具有进取心的学生,都有好胜心,希望自己学业出色,反之,没有进取心,学生就会不进则退,成绩滑坡甚至厌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优化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课堂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地匹配,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产生快乐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2.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更多的时候,自信心建立在自身进步得到及时肯定的基础上。所以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信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在学习中攻克难题。
3.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积极交往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效果才会高于个体单独学习的效果,这是交往的积极结果。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爱表现,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而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的,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
4.设置学习挫折,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受挫就是意志教育的好方法。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是有求必应,受挫经历少,而到了学校,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或是考试没考好,就表现为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选择放弃而不是迎难而上。所以,在平时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给予一些“坎坷”,增加学生对挫折的情感体验。当然让学生受挫不是我们的目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在冷静中分析原因,在逆境中奋起,在“坎坷”中逐步提高受挫能力。但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次数和程度,不能因此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
四、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体会
首先,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快乐走进教室,只有自己的教学状态良好,学生才能在我感染下愉快听课。以前的课堂上,笔者讲得多,后来发现很多问题学生是可以自己回答或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笔者开始试着习题讲评课让学生来讲――学生讲讲的解题思路,再指出错误并且改正,笔者则根据回答进行评价。这样,课堂上师生交流多了,学生参与性高了,课堂氛围就好,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上学生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乐于同老师交流,信任老师了。
其次,笔者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努力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成功――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如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问题,针对性地安排某些学生回答;布置作业不仅量适中,而且设置选做题。笔者还关注到学困生往往较难得到成功的机会。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分析问题,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知识的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课堂提问笔者注意从课堂提问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上下功夫,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和探究。
在批改作业时,我一丝不苟,尽量做到全批全改,还不忘有针对性地加一些鼓励性和建设性的批语。此外,笔者经常借助教材巧妙设计一些“坎坷”,让学生受点挫折。
五、结语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心理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无所畏惧,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学习上预定的的目标,最后都能在学业水平测试乃至不久以后的高考中出色发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水平
在我们平时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历史老师主要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但是,就目前这个社会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于人才又有了一种新的定义。不再仅仅是通过文凭来评价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关心人才的综合能力,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社会更加需要一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全能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转变。
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各个学校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更加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的成长,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对于高中生学习的所有科目来说,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让这些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经历了哪些曲折、哪些困难,又是怎么战胜这些困难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曾经屈辱的历史,并正确地认识这些屈辱,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思想,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对他们的个人品德、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努力做到这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并且,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一个好的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求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加强高中历史老师团队的建设,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来促进高中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想提高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水平,不仅要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对他们的个人品德、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面临高考任务,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备战高考,对于心理课这样一门没有材、没有硬性学习任务的学科,如果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教师唱独角、学生则埋头苦学其他学科的情景。这样的心理课,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形同虚设,也不会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心理辅导作用。那么,如何打造心理课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和感受,进行了以下总结和思考。
一 、换位思考,了解需求,满足学生的合理期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心理课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关键在于能否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如何理解和定位心理课、对心理课有何期待。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几乎每次上课前,总有学生会问:老师,今天心理课上有什么好玩的?可见,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中,心理课应该是好玩的。那他们对好玩的标准是如何定义的呢?
笔者曾对高一学生进行了心理课方面的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对心理课的认识和了解,写出自身心目中对“好玩的心理课”的理解以及希望课上讲授的内容等。调查完后,分层随机抽取了80位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好玩的心理课”应具有以下要素:有心理测试、活动游戏、视频材料和师生、生生互动,并且希望心理课涉及调节压力、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能有切实的帮助。
这就为心理课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学生心目中的心理课,应是以活动体验的形式为主,侧重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体验和分享,并尽可能丰富活动形式和课堂素材,让学生体会到心理课与其他学科重知识传授的区别所在,感受到心理课所带来的欢乐,这迎合了高中生喜好新颖、个性,渴望自主独立的特点,也符合现今心理课的主流发展方向。在心理课的开展上,应围绕高中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生搬硬套网上或者兄弟学校的教学设计。如,我校根据高一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在入学第一个学期主要进行适应新环境方面的人际交往和学法指导,第二个学期在其对高中学习生活有所适应和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探索、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辅导,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毅力。
二、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发挥教师的专业魅力
心理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要真正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可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打造具有个性魅力的心理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并有所感悟。
首先,教师应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和激励教育。理念决定行动,抱着一颗平等、悦纳学生的心,会让教师在课堂上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分享内心感受,使课堂呈现出包容、接纳、舒心的氛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情感基础和支持保障。
其次,教师发挥人格魅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喜爱的心理教师主要具有真诚、幽默、随和、富有亲和力等特征,教师可根据自我性格特点,发挥个人优势。同时,借助自身成长经历和感悟,运用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暴露技术,与学生分享、交流,拉近彼此心理距离,使得学生借由对心理教师的亲近和喜爱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好感。
再次,善于根据学生需求,精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设计教学方案。心理课没有材,教师只能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合、加工、提炼,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种从实情出发而来的教案针对性较强,能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辅导和帮助,是心理课成功的基石,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最后,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使得心理课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心理课很多时候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出现的,但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大多活动是集中在教室里开展。活动场地的有限、人员的拥挤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除了事先备好课,完善活动细则、要求,设置好各环节教学时间,让课堂大体朝教师预期方向发展外,在实际上课中,还要善用言语、表情等营造良好氛围,控制课堂活动进程,使得心理课活泼有序、张弛有度,保障大部分学生参与、分享、表达欲望的实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心理课保有长期、稳定的兴趣。
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深挖课程潜藏的吸引力
一方面,参照文件要求,挖掘心理课程内容。如,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心理课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内容,而这与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有较大的吻合度。
心理课有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我们可以在这一大框架下探索设置相应的主题活动。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实际,在高一年级侧重开展关于学习和人际适应方面的辅导,如认识新同学和高中学习、注意力和记忆力训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活动,促进高一学生尽快融入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针对高三学生临近高考前的紧张、焦虑、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主要开展缓解考试压力、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以及提高应试技巧的主题辅导活动,为高三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不断尝试,探索课程的有效形式和模式。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也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可采取的形式有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重在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促进身心的和谐,而不是将其简单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在心理活动课的形式上,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分享。
教学实践中,可根据辅导主题和学生情况,在符合活动场地的条件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活动形式。如,在进行人际关系辅导主题时,要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到人际互动的目的,并在这过程中获得人际交往领悟等。在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笔者开展了“人体拷贝”人际交往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肢体传递数字和成语等信息。这种借助游戏辅导、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消除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和顾虑,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欢声笑语的活动中,加深了相互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活动辅导的目的。在学生交往到一定程度,彼此间有了一定熟悉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沟通中缺乏倾听耐心和尊重的现象,笔者开展了“倾听――从心开始”的主题活动,根据学生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情景设计,经由学生的角色扮演、问题辨析等,启发学生思考,反思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引导学生了解倾听的原则和技巧。
教学形式的选取上,同伴互助和观察学习的方式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尝试。在解决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时,同伴互助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和责任意识。例如,在时间管理辅导的主题活动时,笔者尝试利用同辈辅导形式,在课堂上先调查、收集学生关于时间管理的困惑,并将这些问题随机发给学生,要求其通过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形式,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供同学参考。因建议来自认知方式和学习经历相近的同龄人,更能为学生接受和认可。在观察学习和榜样激励作用主题活动上,笔者尝试利用了视频赏析的形式,增强了课堂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思考,获取心理正能量。
一、提升教师能力,挖掘学生天赋
教师要将教学当作艺术来追求,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用语文经典名著精华浸润学生的心田,用人文积淀学生的文学素养,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走高效学习的道路,成为享受语文和生活、人生的学习优秀人才。
教师还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丰富语文课堂。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节课的某部分进行了设计,从而较为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天赋。对于这一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题目是“听听那冷雨”,那么,作者真正具体写听雨的是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能不能找到标志性的语句?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具体写听雨的段落是自文章第五段“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而下的内容。教师再提出分析前四段,明确作者贯穿文章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的“不过那一块土地……”并分析蕴涵其中的感情。明确:思乡之情,由雨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再诵读指导: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教学中明确:沧桑、遗憾、无限痛楚,等等。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文章,而后,教师分别请学生用两个字概括2~4段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避开了涉及教学空间、时间和现实情境这三方面内容复杂的教学问题,并转化到教学的题目中,让学生寻找到课文中“听雨”的标志性的语句,进而转向两个方面进行延伸和分析,通过教学,教师让学生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明确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发展学生的能力并进行有效展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深入到教学中,以学生认识为中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教会学生怎么学习,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乐于学习,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天赋,发挥学生天赋里的学习能力和优质潜力,塑造学生的完美性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播撒学生智慧的光芒。
教师还要发挥专业魅力和人格魅力,产生师生交融的美丽风景,塑造学生人格,鼓励学生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自信自强,形成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意识和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教学智慧和非凡的眼光思考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收获充实和幸福,滋养学生的精神,给学生关爱,让学生拥抱激情燃烧的学习生活。
二、教师让学生自主性学习,保持最佳学习质态
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2]。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勇于进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将终身学习的观念根植在心中,将时代元素融入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新鲜气息。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字词进行归纳,做好笔记,认真听,抵制干扰,把握关键点和总结精华点,教育学生多练笔,积极开发潜力,让潜力变为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发挥才智,运用智商,开发语文学习潜能。
教师要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发挥智力能力,从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涵养人格,优化人际关系。
教师要塑造学生好的心理品质,包括道德、意志、信心、责任心等,教会学生坚强,有独立意识,充满信心,愈挫愈勇,培养好的心理品质,实现潜能开发。
教师要教会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教会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科学合理学习、创造性学习,运用学习方法,使学习状态最优化。
三、结束语
当前,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被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相较于蕴藏在学生内心的语文天赋,这些方法似乎收效甚微。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应该如何有效挖掘高中学生的语文天赋,希望可以与同仁共享,共同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彦彦. 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天赋才华[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7.
摘 要:课改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模式。但一直以来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老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19
课改后,重视学生主体性,强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重视学生兴趣特长类的开发,从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全面增强学生的运动体质。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选项课、校本课的进一步完善实施。但“健康第一”的观念还没牢牢树立,“重智轻体”现象依然存在。体育课堂教学仍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体育活动里学生生龙活虎,但在体育课上却无精打采,这严重影响到了体育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原因,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首先,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竞技性太强、趣味性差、练习强度大、组织方法呆板。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深度、广度、速度,要适合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就必须达成一个“底线”,对运动能力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是“放羊”。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态方面。体育课是非高考科目,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也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普遍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会放松追求,不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放羊课”。然而,富有人格魅力与独到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教好,这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一个前提。因此教学理念上多更新。如把“节奏”教学理念引入篮球教学,音乐节奏踩点、往返跑的做法引入到田径教学等等。
还有,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准备活动枯燥,课堂教学模式固定,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体育课教学内容太单调,学生有种被压抑的感觉,大多处于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较差,基本上都是被动完成任务,学生没有激情,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学校又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有的项目想上也不敢上,更加造成上课单一,学生就更加提不起兴趣。
(二)学生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因素。高中生喜欢体验新鲜事物,体验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成功的喜悦之情,但由于高中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动作做得不好又怕同学嘲笑,就觉得上体育课没兴趣,自己玩最开心,难得一周才2节体育课,如按教师上课的程序,时间只有45分钟不充足,玩得不尽心。同时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练习强度一大,许多学生就会有畏惧心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就散漫惯了,不喜欢被约束,甚至借故不上体育课。
其次,是教学选项及其场地器材的状况因素。生命在于运动,学生天生就爱运动,因为学生年轻,活泼、好动,学生喜欢体育是因为学生喜欢自由活动,做他们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每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有些体育课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他所爱好的,同时,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及师资配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再努力也白费劲。
还有,学生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课就是“玩”,也不管学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运动技巧及达成的教学目标,没有升学和作业的压力,不愿受老师上体育课的束缚,老觉得上体育课没必要。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想象,只能加以引导,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认识。
二、改善对策
其一,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在场地器材上要对竞技体育的学校化改造,吸取竞技体育的健身性、趣味性及教育性价值。对场地器材、规则技术等进行适合学生特点的改造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服务。在场地设置及布局上,多花心思,建立“快乐体育园地”以适应各种教学开展,把学生吸引到安全、快乐,又极具身体锻炼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其二,主观上体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单向式教学,体育课变成运动员的训练课或一节节达标课,缺乏多样化,而枯燥乏味的单向教学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我们提供课程改革的路径,要使学生明白上好体育课对身体发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多样化教学方法落实课堂,多利用教师具有的语言特质,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多利用运动项目所具备的趣味性,尤其是竞争性,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教材处理化时,在练习方法的丰富上加强设计,多采用组合练习的设计,尤其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的不同组合。
其三,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上课时多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和喜欢竟争的特性,辅以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回归体育教学课堂,把握好教学内容和上课技巧,必要时多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多采用游戏比赛的教学方法,从兴趣上多引导学生。认真备学生、备教案、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手段和技巧。学生的主动性是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学生喜欢体育,喜欢小群体式的自由自在的体育活动,从这一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群体式教学,或(圈子教学)。同时必须关注学有困难及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多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形式,逐步培养与诱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多鼓励、理解、包容,少批评、抱怨、责备。并且能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变换练习手段,丰富练习方式,把学生引入体育课堂上来。同时,在制度法规和舆论导向上加以引导,寓教于乐致力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最终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四,强化教学目标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灌输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体育活动的核心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提高,真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参考文献:
一、整体构想
根据高中教育的具体情况,从两项基础性活动着手,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全方位的开展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项基础:心理咨询和心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活动,这两项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延展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心理讲座 2)心育主题班会 3)心理教育网站 4)心理广播栏目 5)校报刊心理栏目 6)教师心理指导 7)家校通心理知识宣传等等
二、具体操作:
1、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外求得专家的帮助,对内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心理教育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教育队伍。
2、开设课程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
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通过每周0.5-1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遵循 “心理教育活动”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b心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c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单元: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单元: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等)
3)预防性单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单元: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心理调适过程。
5)测验性单元: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较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单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智力开发等心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
新生新环境适应性教育,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责任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高一新生进行适应方面的测量、综合素质调查。
高二年级: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排除学习中不合理的忧虑,正确归因,增强自信心。加强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责任心,学会自律。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康的幸福观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
高三年级:
关注学生的考试压力,进行高考准备心态调查,帮助他们自我减压,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掌握几种身心调试法。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自我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使命感,作出升学的最佳选择。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具有进取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
d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策略和调适指导策略为主。
策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策略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生自我调控。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3、团体辅导和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高级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根据每一年段的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深入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出一系列纵向联接、横向配套的年段心理教育讲座,如高一年的“适应”教育,高二年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理想”教育等。另外针对面临共同心理不适的学生进行小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训练,利用团体的资源进行心理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建立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形式。建立高一新生的心理档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教育,了解个体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情况,科学地使用相关测量表,慎重处理,并将结果存入档案。心理室要加强心理信息传递制度化建设,向各年级部、相关班级和老师通报学生的心理信息,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帮助,同时配合学校其它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给学生有力的心理支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也将每次心理咨询的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存到心理教育档案中。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心理健康档案明确筛选“ 问题学生 ”供咨询室预约咨询。心理健康档案电子化和心理测试网络化是以后心理档案的发展方向,很多学校已经实现,希望得到校领导支持,在这一学期实现。
5、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心理咨询室是对针对个别化的,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必须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情感情绪问题、交往问题以及升学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应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对需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对于咨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应予以保密。关注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心理咨询基本技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要有记录,有效果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咨询室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在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一个木制信箱和画、鲜花、电话、饮水设备等,需要配备一台电脑,以便查找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网上咨询和咨询资料归档。另外缺少图书、资料柜;在人员配备方面,我校设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1名,兼职心理咨询员 无,需要增加人员配备,另外年级部长、班主任为协助心理辅导人员。
向学生公布公布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拓宽学生的咨询空间。心理咨询信箱采用单独回信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回复。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海报宣传,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咨询室信箱。
6、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由班级推选出热爱心理工作,热心为学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明确工作职责,为班级、学生与学校心理室、班主任的沟通搭建桥梁,使班级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心理室将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心理委员对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搜集资料及反馈,积极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参与对入校新生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结果的计算机录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成员的工作不但弥补了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困难,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容易。同时,能够很快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上来,提高了心理辅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7、心理教育网站
考虑到现代高中生大多数家中都配有电脑以及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采用此辅助方式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同时也方便了师生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地真诚流露。可以设立以下栏目:(1)心育之窗(2)学生心理之窗(3)教师心理之窗(4)家长之窗。通过这些窗口,让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了解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方法技巧……
8、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然而目前多数家长未意识到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通过家校通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要通过家长会、宣传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强调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这一阶段的孩子易出现的问题,提醒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家长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地用正确的家教方式教育子女,帮助子女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家庭为孩子的精神发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9、教师心理指导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面向全体班主任,安排系列讲座和团体训练,目标是使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常识,了解中专生行为动机,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人际沟通技术、情绪处理方法,能够简单识别是否心理异常,对心理异常学生尽可能适当对待,学习日常自我减压方法等。
10、加强宣传力度,行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心理教育重在健康问题,重在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教育,工作理念是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关注全体、开发潜能、促进发展、健全人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校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使全体师生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辅导室办好宣传栏,对于那些没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来说,宣传栏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学校师生在注目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同时,也在默默地感受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心理宣传栏正是这种情感辐射的载体。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创作心理报,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形式可以以手抄保、黑板报、寝室报等。利用校报心理专栏,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在锻炼学生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团委负责校园广播电台设立“心海导航”栏目,于每周两次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同学们所困惑的问题,由心理咨询室老师、班主任或部分学生供稿。办好学校网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班主任负责创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班级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时政班会课发动学生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重复自己的人生体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附:XX下学期初步工作历:
月份
主 要 工 作
责任部门
九
月
份
1、心理辅导小组的成立,领导机构和人员设定。
2、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常规工作开始正常运行。
3、印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各班选举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
4、第一次团体辅导高一学生新环境适应教育。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广播。
6、着手建立高一新生心理档案。
心理室、
主管机构
团委
班主任
十
月
份
1、 利用家校通向家长宣传教育心理知识。
2、 高二年级学习心理调查。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一次培训。
4、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
5、出第一期心理报或刊。
政教处
心理室
教科室
十
一
月
份
1、 班级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活动。
2、第三次团体心理辅导。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二次培训。
4、心理室出第二期心理报。
班主任
心理室
十
二
月
份
1、心理辅导中心为班主任提供心理教育相关材料。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三次培训。
3、第四次团体心理辅导。
4、心理室出第三期心理报。
心理室
年级部
元
月
1、 心理咨询员培训。
2、 考前心理辅导。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此外: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说课是教学设计的语言描述方式,通常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但在10~15min时间内照本宣科式地把文字稿的教学设计复述或背诵一遍是绝对有违说课初衷的。下面就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中的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第一次课(新授课)为例,谈谈对体育说课的几点感受。
一、说“开场白”要简洁
说课的开场白切忌长篇大论,只需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学生所属的水平段即可,常出现在书面教学设计中第一部分的“指导思想”、“教学思路”等可以放在后面和教学方法一起介绍。
如本课,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说课的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第一次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五――我校高中一年级学生。”
二、说“教学内容”要透彻
教学内容是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此,“教学内容分析”环节要说清楚该内容在模块或单元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涉及有关知识点的纵横联系。
例如本课,第一可以从篮球运动本身的特性讲起:“投篮是篮球比赛的得分手段,投篮技术在这项运动中占据了突出地位,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更多、更复杂的投篮技术是完整理解篮球文化,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所必须的。”第二,要讲清楚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本身的技术特点、战术作用:“这是一种在快攻或快速跑动而前面无人防守时常用的投篮方法,它具有出手速度快,伸展距离远和护球好的特点。”第三,在倡导“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体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必须说明教学内容的健身价值:“通过对该技术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感知觉水平。”
三、说“学情分析”要讲真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情”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说“学情”,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阐述具体教学对象已有的与本课教材相关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认知水平、情绪倾向等因素。由于性别、运动经历、项目偏好等原因使得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说课时不仅要讲清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条件,更要直言不讳存在的困难,千万不能“报喜不报忧”。
例如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自己所任教的高一学生,经过了解后我是这样来作“学情分析”的:“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现代媒体和校园球场,很多学生已经对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他们的认知水平、技术基础和身体素质也可以满足学习该技术的需要。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部分基础技术好的男生片面热衷对抗比赛,对技术练习不感兴趣。相当数量的女生则更多喜欢充当球场上‘看客’的角色,要和男生完成一样的技术,她们的主观意愿和自信心则是关键因素。”
四、说“教学目标”要具体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节体育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目标引导,体育教师的教学就容易变得很随意,这也是产生体育课“放羊式”教学的原因之一。说课中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用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具体化地表述教学目标。当然,就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必须要有所侧重,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看似全面,往往却因为太过空洞、缺乏依托而无法实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教学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浓缩到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
例如本课,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生能说出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的动作要领,在了解该技术特点、作用和健身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练习。(2)学生能在无对抗条件下正确完成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动作,50%的学生能将该技术与变向运球、传接球技术合理结合,并通过该技术的练习提高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敢于、善于用正确方式表现自身运动技能的意识。
五、说“重点难点”要紧扣知识点
教学过程就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就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中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
例如本课,用一句话来说这一部分:“作为第一次学习该技术,重点是要正确做出迈步跳起后的单手托球、屈腕拨指动作。由于男女生接触篮球运动的‘深度’不同,学习的难点分别是运球转入跨步拿球的时机(女生),恰当处理运球速度快慢和投篮力量之间的关系(男生)。”
六、说“教学策略”要有依据
说“教学策略”可以结合执教者的教学指导思想讲清选用何种方法及其选择的理由,一般应使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及执教者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尤其是高中体育课要突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健康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和技能的作用。
这部分的语言我是这样组织的:“高中生在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细节和本质特性,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本课用讲解、示范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用该技术和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比较性示范,结合探究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动作的特点和使用价值;学生利用小组、小团体合作学习促进自身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效率。”
七、说“教学过程”要有取舍
教学过程是说课中最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说清楚教学思路, 即各教学环节是如何设计、如何展开的,各部分乃至各项练习的时间安排。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全面理解了教材,教学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有创意,是否能达成各领域的目标,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特色。
但是,不能因为教学过程重要,就把教案上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像报流水账般地罗列一遍,而应该是有详有略,对于一般性的环节借助于板书或PPT课件用简单的语句一带而过即可,如“这节课的开始部分用3分钟时间,安排有整队、说明本课学习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提出课堂活动要求等三个环节。”
对于有关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关键节点要详细阐述,应具体说明教学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布置方法、师生活动、练习时间、运动负荷等要素,这部分的语言要有“情景感”,要让听课教师能想象出一个个上课的画面。
例如本课,在说明准备部分时有一处作了具体介绍:学生在慢跑结束后沿篮球场的边线和端线呈“U”形排列,这样有助于学生观察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还可以方便同学在练习时相互间模仿、交流。
在如何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时也作了“详说”: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分别做一次正面防守条件下的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和快速突破防守后的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通过比较,说明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作用和使用场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