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修订
教学计划是学生培养规格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和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对规范教学活动、稳定教学秩序、加强质量监控、实现培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制订规范、科学、先进、完善的教学计划。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修订教学计划中的实施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修订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明确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也必须围绕这一命题来进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为先导,以实施学分制为抓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重点,精心设计培养计划,全面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2.教学计划修订的总体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教学计划修订的总体框架有所不同。目前,高校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成绩考核与毕业、必修课教学进度表、选修课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进度表。
3.修订教学计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更新教育观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仅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大教育、大卫生意识,而且要确立新的质量观念,特别是医学院校,要正确处理“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关系,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3促进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关系,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4体现整体优化。教学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统筹考虑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全面考虑,整体优化,使教学计划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5注重因材施教。在注重教学计划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以实施学分制为契机,因材施教,为学生发掘特点、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提供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3.6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杠杆,全力推动教学改革工作。
3.7突出专业特色。各专业要以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3.8提高办学效益
随着高校专业数的增多,各专业间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别,修订人才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本专业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各专业的共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统筹教学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4.修订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4.1坚持德育领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2注重智育提高。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4.3促进身心发展。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参考文献:
[1]周清明. 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办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成为必然。
水产养殖专业主要是为水产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鱼、虾、贝蟹等水产动物的育苗、养殖操作工人,为水产行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水产养殖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实行有效教学,可以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更快地进行生产、服务于社会。
一、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计划制订的保证
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100%,专业教师都参加过多年的生产实习,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都能给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出合适的学时,特别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使教学计划与生产实际零距离。保证了计划制订的合理性。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通过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其结果表明男生就业率高,女生就业率较低,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女生对这一行业的就业工作几年后改行的较普遍,但是我们根据这一行业的饵料培养工作较适合女生的特点,由于大量大规模海参苗种培育与养殖场的建立,场方需求大量的技术工人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市场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各地区建起来的海洋世界和极地馆需要水产行业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课程进行了模块化的调整,把水产养殖专业计划分成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即水环境检测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三大模块,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把专业课模块分成四个方向,即养殖技术方向、观光渔业方向、生物饵料培养方向、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方向。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市场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向,使教学计划与就业市场零距离。
三、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学校学生初中时基础就不好,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成绩不良,厌烦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表现消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被动。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学生顺利就业,本着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学生要在“做中学”,教师要在“做中教”,把水生动物养殖实训室当作课堂,把水生动物育苗室、养殖场当作课堂,根据生产的流程进行教学,实际生产怎么进行,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指导,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所以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水生动物养殖技术,饵料培养技术,水环境检测技术。其中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主要进行鱼、虾、贝、参等动物的苗种繁育技术、幼体培育技术、成体养殖技术的实训。苗种繁育技术中又分成亲体培育技术、催产与孵化技术等项目的实训,幼体培育技术又分成浮游幼体的培育、附着幼体的培育及饵料准备、附着基的准备项目实训,成体养殖技术又分成池塘的准备、苗种的选择与运输、放苗技术、养成管理、成体的收获与运输项目的实训。突出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职业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实现教学改革,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具有弹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坚持工学结合,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我校与金州、瓦房店、盘锦、营口等地育苗场和养殖场鉴定了合作办学合同,教师不但定期到生产单位给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而且学生到生产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报酬近两千元,在实习中得到师傅的指导,实践能力提高得更快,教师到生产一线边传授知识边实践,同时给场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教学计划的制订根据苗种培育的时间而定,学生每年年底到生产单位实习,一直到第二年的六月份苗种培育结束为止,表现好的学生被留在场里继续进行下一个品种的苗种培育与养殖生产。
五、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把学生生产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把生产实习放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年主要安排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升学打基础。对于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数、外、德、体的教学,学时安排是根据国家教委和大连市教委的规定设置的,能保证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且文化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对文化课掌握的程度不同,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些毕业生就业后需要进一步深造,我们为其开设了相关课程的辅导班。教学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更加灵活。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还开设了书法、茶艺、水产品加工、水产品检验等课程,使学生各取所需。三年制水产养殖专业的总学分达200分左右,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每学期的劳动都相应的赋予一定的学分。
六、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以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学期都开设此课程,在教学中摆事实、讲道理,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之中,融入生产实践中。教会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协作学习,诚实守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七、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有效教学
要实行有效地教学,不仅从宏观上设置好课程,安排好实践教学,而且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多种,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等。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能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胡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
[论文摘 要]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重点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并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物流人才的奇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满意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现代物流管理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及信息处理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把各子系统设置为各门学科课程进行教学,相互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物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转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物流管理软件、现场物流设施设备的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物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要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技能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的步伐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要。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导向。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2.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中职物流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学校应配置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内部设施设备应与一般物流企业基本一致,包括货架、叉车、传送带、POS机、打包机等,同时还应配备一个电脑实训中心,为运输仓储中的单证制作及传输提供技术保障。
3.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特点,在实际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中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同时,结合物流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推广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好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物流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在教学中推进职业资格证,通过参加“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易燕萍,史金虎.中职现代物流专业课
程改革探索[ 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2]钟凯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误区[ J ]. 中
国培训,2005,(5).
[3]白培如.一体化教学的功能与作用[ J ].
中国培训,2005,(4).
[4]张义明.实施一体化教学应具备的条
件[ J ].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3).
[5]王慎南,张允志.技工教育实施一体化
随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①的实施,以往高师教学计划,尤其是高师音乐教学计划的弊端正日渐凸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所院校,直至中小学都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保证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得以落实,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专科院校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大专院校教育,对于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学科建设和教学计划改革始终是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值得大家深入探讨。
1、精确与模糊互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在状态和类属上都具有界限的分明性,又具有界限不分明性,表现在认识论中的精确与模糊的统一。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而精确则是相对的,是模糊的特例和体现。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这一认识规律在对高师音乐教育效果的评估中体现尤为突出。例如,近年来高师音乐学生普遍表现出的音乐学习起点较低,就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在全国高校改革普遍压缩教学时数的情况下,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某些技能因素较强的课程如视唱练耳、和声及其它作曲理论课程,其教学时数非但不能“一刀切”地减少,而且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另外,英特网的开通,信息量的增大、加快,还有新作品的传输,都对教学计划有所冲击。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国家教育部应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在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宽严相济、有张有弛、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其中应包括各门必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稳定与突变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上,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两类对象:一类是一贯表现较好的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他们,确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一次教育活动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在这类同志身上,好比“核反应堆”,能持久地稳定放出能量。还有一类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微弱,看不出明显变化,被列入重点教育对象的后进行列,可是在诸如见义勇为、抢险救灾等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有的同志却一鸣惊人地成了英雄,甚至牺牲后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找不出来。高师音乐教育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十分相似。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由于受地域、民族和自身素质的局限,接受能力的“悟”性有着很大差距。
以和声学为例,有的学生毕业后虽然完成了现行教学大纲规定本科结业时学到的近关系转调和副属和弦,但面对实际音乐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和声现象,在自己的教学中就显得一无所知、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虽然在入学时成绩平平,但在音乐教学中扬长避短,与教师优势互补,尚未毕业就已崭露头角了。这些现象也是搞好学科建设、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制改革应该做的反思与探索。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6)个班的历史课,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一年级劳技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包括“十字绣”、“种植”、“雕刻”、“饮食制作”,十字绣主要内容是十字绣的基本功和练习绣梅花;种植主要内容包括番茄的育苗、移植、管理保鲜与加工;雕刻主要包括果皮、萝卜、肥皂的雕刻和橡皮印章的雕刻;饮食制作主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菜的制作方法。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四年级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有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但部分学生劳动积极性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极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对他们应加强指导和教育。 四、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
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一年级劳技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施要注重体现基本课程基本理念,体现“全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正确认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为与之衔接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打基础的必修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中,要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具有为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打基础的通识教育意义,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以及符合时代需要并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技术实践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批判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创造潜能、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开发,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依据
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作为劳动技术课程基本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教学依据,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作为参考。
劳动技术课程课时安排应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来安排,满足7到9年级劳动技术课程100课时的要求。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劳动
技术》作为主要参考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突出学校特色。
三、教学要求
1. 认真学习研究《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理解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明确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注重学生在技术理解、技术实践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和基础奠定。
2. 认真备课,仔细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3.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中单纯的技能培训模式,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考虑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互动、谋求共同发展。
4. 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
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评价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与技术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注重多样化,将作品评价、访谈评价、书面测试、技术活动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5. 增强科研意识,开展课题研究。以“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契机,引领劳动技术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寻求提升技术素养的方法;以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研究为核心,推动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6.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立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研讨、听评课、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本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加强校际之间劳动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7. 固化教学成果。重视经验、成果、案例等积累,将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汇总成教学设计、活动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等,同时将学生和教师作品进行整理。
四、教研活动
1. 研读本学期教学计划和要求。
2. 组织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课、专题讲座活动。
3. 组织木工、电子传统工艺技能培训。
4. 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基本功交流与研讨。
5.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劳动技术教师研究意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施手段 特色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80-01
素质是指除了先天自有的生理基础以外,在后天环境和人文教育的引导下产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品质。所以,素质是可以经过外界的教育引导和知识的学习慢慢养成和提高的。
一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根据教育的手段和学校的管理实际,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式归结为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和可计划实施的教育手段两类。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指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成长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行为。可实施的教育手段是指通过教授知识,由知识的积累,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提高品质的一种显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而学校“可实施的素质教育手段”就是让素质教育通过学校专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一步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开展适合引申的素质教育的内容,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引导,所以不论是接受了优秀的或者是不适应的教育手段,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育阶段的可实施教育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摒弃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采取直接有效的“有形教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二 素质培养的实施手段
1.教学管理制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养成尤为重要。很多中专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养成很多不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态度自由散漫,学生心里并没有树立起制度的重要性概念。那么在这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教育阶段,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去执行制度、按章办事。
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进程表,是保证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主要依据,素质教育应是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灵魂。仅围绕课本和考试纲目的教学计划是单薄的、脱离社会现实的,并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根据当今素质人才需求的现状,教学计划更应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和塑造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定位,教学培养计划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活动优化整合、统筹安排。如,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接触社会的第二课堂相融合,经过一定的书面知识教学后,再通过社会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知识的可操作性,也帮助学生体验社会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具体的操作手段,这样在学校学习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必修课与特色课的开展,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品质。
三 开展特色课教学,因材施教
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基础上,为有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想法的学生开拓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课堂,使得学生能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激发有更多学习想法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快乐学习的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以这些为依据,开展特色课教学,能够美化心灵的赏析课程,或者是技巧性的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爱好各取所需,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自我选择性学习的乐趣,这一点恰恰符合学生自由学习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是在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带来突破,突破为专业教育带来发展。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应齐头并进,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完成高素质专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J].农业职业教育,2004(3)
[2]钟慧.浅谈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EB/OL].http://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教学督导 “督与导”的关系
一、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
开展教学督导,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只有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才能为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建立教学督导机制要在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在校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订教学督导章程,明确督导的性质、地位和职责。二是根据教学督导章程的要求,设置教学督导机构,选聘熟悉职业教学规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规律、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作风正派、敢于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学督导领导和教学督导员。三是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制订学期教学督导计划,明确督导方法和步骤,确保每项教学督导活动都要有策划、检查、记录、评议、反馈,要取得共识,不断提高;确定督导重点,引进和运用中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方法的先进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重视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块教学及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四 是通过定期学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职业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熟知本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着力培养和提高教学督导员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督导效果和质量。
二、实施教学督导,充分发挥督导功能
科学教学督导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以更好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建设良好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实施教学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功能,我的拙见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督导:
(一)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督导与监控,发挥教学督导作用
教学计划和大纲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文件,教学工作都是按照这个教学计划和大纲来实施的。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各个学校教学计划和大纲都自成一体,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性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对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督导是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实施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督导时,一是要看教学计划是否紧扣《职业标准》,只有紧扣《职业标准》,才能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二是要看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往往函盖了几个职业,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就要充分地考虑所函盖职业对理论和技能培训的要求,要体现理论和技能的系统性、承接性和科学性;三是要符合市场需求, 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搞好市场调研,适时提出合理建议,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特色兴学校。
(二)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就必须全面加强对教学诸环节的督导。
一要加强对教材选购督导。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选购的教材应符合职校学生知识和学习的特点,以便学生学得轻松,便于掌握。
二要对教师的授课进度计划进行督导。特别要注意授课内容和进度计划是否以教学大纲作为支撑和依托,是否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是否考虑了相关课程中相关内容,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与校历表同步。如果不把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做好,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三要对教学准备进行督导。督导时要注意教师对课程导入、设计是否合理,重点和难点把握是否准确,方法、详略是否得当,理论联系实践是否恰当,概念解释是否通俗易懂,突出关键词,条理是否清晰,教具准备等是否充分。
四要加强教师劳动纪律和为人师表的督导。对教师上班劳动纪律,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上课点名考勤,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体罚学生,侵占学生利益等方面加强督查,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到正人先正己,学高为师。
五要加强课堂教学督导。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对上课环节督导是教学督导中最重要环节,也是最直接和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督导要有标准,要综合考虑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教师的感染力和基本素质,只有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才能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督导中一要不定期的对教师授课进行巡查;二要进行听课抽查,力争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进行最少两次抽查,做好记录,听课后要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取得共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要加强学生作业的督查,检查教师对作业是否逐题认真批阅,作业布置量是否达到要求,典型错误是否进行了归纳和讲解。
七要加强考试环节的督导。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一是考试是否实行了教考分离,是否实行统考,是否对部分课程进行抽考;二是对试卷质量进行督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知识点、面是否宽,难易程度、题量是否适当,每题分值是否符合理,有无评分标准;三是考试和监考人员安排是否妥当;四是考场布是否符合考场布置要求;五是监考是否严格;六是对试卷评阅情况进行抽查,是否按照评分标准逐题逐项评分。
八是加强对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督导。通过下发学期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登记表,让学习委员进行认真的填写,把检查结果与教师授课计划进行对照,检查教师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确保教学按计划完成。
九、对教研活动进行督导。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名师带徒、新的教学(下转第80页)
(上接第90页)方法与技能的培训、学术竞赛等教研活动要提出指导性建议,各教学部门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并报督导部门备案,以便督查;二是每次教研活动督导部门都要派人督导,切实保证教研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十、加强对系(分院)教学工作督导。每月底召开一次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学期工作结束后,应对整个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督导质量。
(三)加强评教工作督导,发挥督导职能
教学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议,简称评教。评教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声誉和切身利益,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督导部门应切实要加强对评教工作的督导,确保评教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评教工作是否综合考虑了劳动纪律、工作态度、课堂管理、考试成绩、竞赛成绩、教学督导情况、科研成果、论著、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或学生问卷及网上征求意见)等内容,要有评定标准,要全面的对教学工作进行评教;二是评审委员会要综合考虑专家评教、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结果,评定的结果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进行了公示,真正做到以评促教。
三、妥善处理教学督导中的“督与导”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首先,教学督导部门工作要主动、热情,做到早计划,早安排,突出重点,找准难点,抓住薄弱环节,创新督导方式。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要努力处理好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把好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是替代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是围绕、支持、协作、督导关系;第二,要努力处理好 “督”和“导”的辩证关系:“督”是手段,“导”是目的,“督”中有“导”,“导”中有“督”,以“导”为重点,相互依存,协调发挥作用,切实使教学督导工作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其次,平时要深入实际,收集第一手资料,搞好调查研究,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教师和领导,以期得到及时调整和纠正。最后,是师生的积极性。教学督导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和“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潜能,是为了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内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决不是居高临下的看管、监视、找麻烦、搞处罚;应是积极主动地起到两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促进作用,而不是将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师生处于高度戒备、紧张之中;也不要让师生游离于教学督导之外,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如果单纯把师生当作被“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师生没有积极参与意识,必然会导致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不和协,使督导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将多方面积极性同时调动起来了,才能形成了合力,教学督导工作才能持续深入的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学督导的目的和作用,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实现学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 等职业教育》.
[2] 张尧学 《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教学计划;改革;专业课;基础课
结合新疆水利水电学校的实际提出新疆水利水电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方案。由于我们缺乏长期教学实践的考验,该方案肯定存在很多不足,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初期基本沿用的是我国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又称为学科系统化模式。由于学校的教师原来接受的就是学科系统化高等教育,对这种教育模式较为熟悉和习惯,因而目前职业院校大多贯彻的是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而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二、新疆水利水电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革的思路
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也把《领域中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作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
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开发方法英文缩写为VOC-SCUM。VOC-FSCUM开发方法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成功使用,已取得明显效果。但该方法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在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的共同参与下,依据中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专业学习分析、单元课程概要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的开发等。上述工作在自治区还未由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贯彻教育部将教学计划和资格证书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其原因在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能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只能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中与供用电技术专业相近的“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来进行改革。这样做不一定完全符合新疆企业的实际情况,但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考核内容的需要,保证学生能考取资格证书。
三、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实施步骤
该教学计划的改革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中关于“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2.将“职业标准”中“基本要求”的“基础知识”项所涵盖的“电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逐条分解并找到它与准备开设的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所对应的章节。
3.将“职业标准”中“工作要求”项所包括的每一项“职业功能”按不同的“工作内容”所要求的“技能要求”“相关知识”逐条分解并找到它与准备开设的专业课、实训课所对应的章节。
4.凡上述第2项“基础知识”、第3项“工作要求”中有些内容在现有选择的专业课教材、实训教材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逐条记录在案,待汇总、分析研究后,组织编写自编教材和自编补充教材、实训指导教材。
5.确定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基础课课程选择采用“倒推法”,即按照职业标准,在完成上述笫2、笫3项工作后确定(供用电技术专业)起码应开设的专业课,专业课确定下来后再进一步选择技术基础课和基础课。
6.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当上面第5项工作完成后,即可编写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1)要贯彻服从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2)明确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规定教学基本要求,注意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衔接;(3)按学历教育、职业标准的要求规定课时量,规定应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4)职业标准要求考核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必需予以定位和落实;(5)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应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6)教学大纲应满足我校教务处“关于编制教学大纲的实施意见”之相关规定。
以上教改计划是否正确,还有待考验,我们坚信,只要在改革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