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常教育管理制度

第1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管理

一、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有些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对学习产生厌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进取心,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有一部分学生到职业学校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学生的行为规范抓起,根本就谈不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辨证实践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做好学生工作就如同“大禹治水”,要讲究“堵与导”、“严与宽”的教育技巧。

(一)堵与导

“堵”即规范行为,是对学生中可能发生的不健康思想或行为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约束和防范。“导”即教育疏导,是通过真情交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二者结合,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

在学生管理中,导而不堵,导就显得苍白无力;堵而不导,也是无法堵得住的。要把导与堵这两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导”的原则,教育学生要入情入理,情景交融,要发现学生闪光点,启发学生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大“堵”的力度,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1、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用“堵”的手段约束不良行为。

以严格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对学生管理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就是要依据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有利就是要把他具体的落在实处;有节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2、在日常检查考评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处理,“堵”要做到及时有效。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体系,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出勤状况、生活状况等等需要每天去关注,只有每天都严格的依据学生管理制度去做,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好检查、督促、评比和总结环节,并及时反馈结果,表扬先进。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要明确管理也是教育的意识,对于各项制度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3、让学生充分了解学院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管理,仅有教育管理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仅靠制度的制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让他们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使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

(1)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制度,要结合具体实例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谈体会进行交流,使学生深刻领会学院规章制度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通过专业教育实践及校企合作使学生树立信心,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前景、优势,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明白一个职业人该具有的素质,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

(3)加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

(4)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辨是非、明事理,并因势利导致,以此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纪律、安全和法制意识。

(5)及时表彰先进,评选常规管理先进班、各类明星学生等各种奖以此激励学生。

(6)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社团朝着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向发展。

4、培训、指导并锻炼学生干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扩大“导”的影响。

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大多都是些新手,缺乏经验,大多数同学很有为同学服务的热情,但工作能力和水平不高,所以学生干部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指导和锻炼,对其进行考核奖励,产生鞭策作用。

面对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鼓励,对于遇到的困难,要鼓励其克服困难,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上的积极性和骨干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严与宽

严和宽要统一。严不是无情无义,宽也不是迁就纵容。严是对学生任何小的错误都不放过,宽是要以极大的信任和宽容等待学生改正错误的那一天。如果仅仅是慈母式的照顾学生,就会削弱学校规范教育的作用,就会丧失管理和引导的作用。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结论:

在学生教育服务与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首先就是尊重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是渐进的。为此,应该要耐心用客观的、变化的观点去正确评价和研究他们的现状及其需要。

再次“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所处的环境和集体,要进行整体的综合认识和评价,要求我们工作思路不能单一,工作方法不能粗暴,工作态度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

但尊重而不是放纵。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要达到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的并长久保持,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否则各项工作落不到实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其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一切尊重都是空的。所以,为了让我们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爱有份量,就必须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明确他们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处理好堵与导、严与宽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从教育目标来看,中职学校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工人,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中职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来看,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岁-19岁,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高峰期,开始形成第二性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整个人逐渐成熟起来。生理的成长成熟是心理成长成熟的基础,中职学生上述生理方面的生长特点,为他们的成熟、成才奠定基础。从心理方面的特点来看,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认知水平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阶段发展,交际面不断扩大,接收的信息量日益俱增,但是他们情绪不稳定,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烦恼,变得多愁善感;对异性充满好奇,期望与异往等。除以上特点,中职学生在品德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应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职学校的发展。

2中职学校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中职学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关注的是应以中职学生作为主体,以中职学生为核心来开展各种教育管理活动。中职学校所应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将人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根本点,其强调的是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所进行的尊重,目标是在张扬中职学生爱好以及兴趣等的基础上,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来看,中职学校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通过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来对中职学生实施正确的指导,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来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下,中职学校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行政管理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优化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方式,通过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职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根本点,一切以学生为核心,推动中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发展。

3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结合上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以及中职学校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3.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中职学校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实现学生和教师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4]。强调的是中职院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具有服务意识,把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放在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中职学生自然天性的基础上,推动中职学生能够自由个性的发展,进而优化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3.2制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还需要具体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中职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教育管理制度所具有的执行性与操作性,以不同学校的专业结构特色以及学生特点为基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有这样,中职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的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作用。简而言之,只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关注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而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

3.3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文化的支持,中职院校应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也就是说,中职院校还应关注到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在美化校园环境与教室布局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在精神环境方面贯彻校园的校风以及院校的学风等等[5]。通过各类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的推动,调动中职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而推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

3.4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教学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者的融合,关注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适应性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人才培养多元化方式的应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结语

第3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管理工作

近年来教育改革促进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植职业教育的政策《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等,大大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生管理优化工作成为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

1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素质不高。我国中职学校基本都是实行免考试注册入学制度,也就是参加中考的学生,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被中职院校录取。再加上最近几年高中不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生的录取分数比较低,基本都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出现问题。中职学生叛逆心理强,学习兴趣低下。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岁左右,基本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意家长或者老师的管理,但是身心发育不成熟,一些问题自己处理不了,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学习兴趣低下[2]。独生子女偏多。在中职学生中52%的学生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中宝,这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往往缺少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二胎放开后,部分学生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高关注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心理的缺失感无处发泄,厌学成了主要特征。

2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采用班主任说服教育为主,单调的说服教育管理效果不明显,说服教育管理制度在“80后”“90后”的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00后”的学生,传统的管理制度难以教育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教育管理效果不明显。同时中职院校在专业学习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实践管理等方面缺少具体的管理细节。管理教师队伍建设需提高。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教师同时负责一线教学,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懈怠,疏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和心理疏导等。中等职业院校管理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这就需要学校定期组织管理教师进行培训,但是考虑到经费问题,管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直接导致管理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3-4]。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后进生。中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师很头疼对于差等生的管理,从心理上觉得“后进生”很难教育好,缺少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不注意寻找“后进生”的真正病结。最终导致这类学生产生厌学、对老师有情绪,严重者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优化对策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基础性的相关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习制度、日常生活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学生明确了管理制度后才能更好的约束自我。中职学生管理者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灵活的学生管理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具有强烈的自卑感,管理教师在工作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寻找自身的优点。重视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时多引进一些年轻、懂管理、高学历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同时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和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这样的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中职学校制定一系列优秀管理教师选拨制度,及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也可以在晋级中给予优惠政策。中职学校定期召开学生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尤其是年轻教师多参加,管理教师之间多加强交流,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相互取经,共同进步。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和个性特征。无论学习成绩好不好,相信每个学生的品质都是好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摘掉“有色眼镜”,努力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成绩较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学生管理者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遇到的困难,真正的为学生“出谋划策”。总之,学生管理者要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总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进一步完善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继华.关于新时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7.17.

[2]郑丹.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3.

[3]宋青梅,丁伟伟.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09.

第4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其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培养与教育大学生的质量。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的理念有待提高、师资管理队伍有待加强、重视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等方面。作为高校层面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探索高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

1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1.1教育管理的理念有待提高。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其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高校中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而相应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却没有随之配套增多,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势必随之产生。可以说,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但是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些传统的管理教育理念却没有相应的改变,这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的开展。据调查显示,在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其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教育管理思想也较为陈旧,者严重影响了高校整体的发展,对于培养优秀大学生也起到了阻碍作用。1.2重视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通常来看,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倡导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对具体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则表现出高校层面重视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由于一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高校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招生、就业等方面,对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则放到了次要方面。另外,高校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往往只侧重于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与服务这两大功能,没有将三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没有做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1.3师资管理队伍有待加强。如上文所述,由于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高校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而对应的教育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同时,这些人员的管理素质与水平也普遍不高。可以说,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呈现出一种薄弱的态势。具体来看,一些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是由辅导员、行政教师或是助理辅导员(高年级学生)组成。这些人员和大学生的配比情况呈现出严重不足的倾向,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将近200个学生,其管理的工作量较大,在工作中就不能面面俱到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这样就导致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另外,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这些管理人员也并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没有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实际的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高校师资管理队伍的人员数量与管理水平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块短板。

2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学习,实时更新教育管理的理念。无论是从高校层面,还是在从相关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层面来说,都应当依据当前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局势,加强学习,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育和管理的理念。首先,高校层面应当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清楚的认识,切实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办学的重要位置,更新管理思想与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有在教育管理思想上提升了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层面及其管理者应当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柔性管理,以理服人。同时,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尊重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规律。2.2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来说,更是如此。高校只有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教育管理制度,才能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通过规范化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增加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这样也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促进了高校精神文明的发展。2.3增加培训,不断提升师资管理队伍的质量。众所周知,高校师资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管理队伍水平高,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就有明显的效果。鉴于此,高校层面应当着力加强相关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第一,在人员数量上,选拔业务水平强、政治素养高的人员加入到教育管理的队伍中来,补充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人员配比数量。第二,加强培训,为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参加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努力探索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加强教育管理队伍中人员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要做到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3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的理念有待提高、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师资管理队伍有待加强等方面。鉴于此,作为高校层面和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解放思想,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育管理的理念;做到规范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为相关的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逐步提升师资管理队伍的质量与水平。高校层面只有在教育思想上不断解放,清楚地认识当前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地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最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

作者:穆天菊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胜涛.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J].渭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2]陈观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新挑战、新理念、新手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第5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文化;成因分析;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拔起。民办大学是大学的新生力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大学,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缊,但是,大学的各项功能依然存在。大学,自纽曼“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断言与中世纪巴黎大学模式,经威廉·洪堡“大学也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的创见与柏林大学模式,到范·海斯“大学还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部门”的新识与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以来,在历史延展中承担了育人、科研、服务的职能。大学文化,是大学之根本,一个大学能否发挥出它的职能,与它的大学文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探讨民办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途径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大学文化,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形式。大学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些校园活动、宣传标语、刊物、板报、宣传栏、校园绿化等外在物质形态表现,而且还包括办学思想与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和行为准则、制度、教育模式、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评价标准等。

二、民办大学文化建设成因分析

目前各类民办大学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既有高水平的民办大学,也有中低水平的民办大学。总体来说,民办大学在硬件建设上有一定的优势,有崭新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机房等设施。但是民办大学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没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缺乏社会声誉,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民办大学的投资主体往往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不熟悉、不了解大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方式。大学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完全不一致的,因此管理方法是大相径庭,但是有些民办大学的投资者却过多地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事务,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纠纷,严重影响日常的教育管理。

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良莠不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甚至是没有。

由于民办大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的教育管理制度一般采用拿来主义,也许在民办大学的初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毕竟教育对象不同,管理制度也应相应地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更贴切自己学校的特点。有些民办大学管理制度要么过于严格,类似高中的教育延伸,要么过于松懈,彻底“民主”,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的、长远的发展。

三、民办大学建议大学文化的途径

1.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这是民办大学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石。民办大学是民间投资,有些投资主体比较强势,过多地涉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形成了专制的、家族式的“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民办大学,必须避免投资人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将两者的关系独立开来,成立校董事会,授权予校长,建立校长责任制,聘用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成立各类专门的职能机构,由校长牵头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

2.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这是民办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保证。由于民办大学的体制原因,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兼职教师较多,新教师较多、退休教师较多、甚至在有的民办大学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民办大学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只有一流的师资,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让民办大学的教师纳入到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解决广大教师的身份问题,才能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以校为荣。

3.加强各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这是民办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民办大学内部管理,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各种激励制度,做好奖罚分明,全校教职员工形成共同一致的价值观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风格。

4.建设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学科建设、特色专业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民办大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5.多途径地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这是民办大学建立大学文化的必要载体。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先进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

四、结论

民办大学的大学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它涵盖了一个大学全面建设,体现了民办大学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它体现了民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中学大学出版社, 2010.

第6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团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形式,为使我校团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试行):

一、所有团员在入团前必须参加团校学习,通过团校考核合格后方可入团,入团后必须积极参加团校的各项活动。

二、团校在校党总支和校团委的领导下,由校团支部委员负责组织建设,各班级协助并开展日常工作。

三、团校的基本任务:对入团申请人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团的干部;指导团的工作;为团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生活提供示范;促进团支部建设,推进学校团队工作发展。

四、培训内容: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团的基础知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团员自身工作能力、自律习惯的培养。

第7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一、以“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集体建设”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通常的做法是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

多年来,我校在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中主要是组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即以“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为载体,推动班集体建设,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这种工作模式首要的是制定出一套的制度(如我校的“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制定制度首先要依据“守则”和“规范”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与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第三是制定出来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能较客观的考核评价各班级的发展情况。

制度定出来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制度:围绕“细则”,以政教处为主要责任部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措施,整合行政人员、班主任、团委、生管组和保卫科等方面的力量,在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行为规范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对各班级实施多角度教育、全天候管理和全方位的考评。

考评数据每月一统计。成绩较好的评选为“文明班级”,成绩不好的责成落实整改;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或未被评为“文明班级”的都要及时总结、分析得失、提出下阶段努力方向,争取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文明班级”创建情况还与班主任的工作津贴和年度先进评选活动挂钩。

这种“奖优罚劣”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极大的效应:班级学生和班主任一道在“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旗帜指引下,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勤奋努力,共同致力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学先进、比先进、创先进”蔚然成风,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稳定有序,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得扎实有效,学生的纪律意识、文明行为意识不断地增强,校园卫生和安全环境不断地改善……。“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形成占据主体地位的德育文化。

但只强化“集体建设”工作还不能取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最大化。如同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班级,在学校层面上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工作一样,班集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要抓好班级建设工作,就必须抓好学生个体建设工作。因为各个班级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个体,没有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就没有班集体的发展;要更好的发展班集体,就必须加强“个体建设”工作。

二、以“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个体建设”工作

与实施“集体建设”工作一样,组织开展“个体建设”工作,也应该搭建一个载体、创建一个模式来推动学生个体建设工作,促使学生“科学发展”。

近几年,我校在“个体建设”方面,主要是组织开展“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这种工作模式可归纳为“个体建设一、二、三”模式,即“一套制度、两支队伍、三项评议”模式:

1.一套制度:指“班级管理制度”(或称“班级公约”)。“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总得立个规矩、定个准则。更何况要管理管理一个由几十个人组成的班集体,更要坚持制度管人。所以,同实施“集体建设”一样,实施“个体建设”首要的是制定管理制度。而定这个制度,应该由班级学生自己来制定,只有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才有执行力。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守则”、“规范”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的基本要求以及班级实际来制定。制定出来的制度既要符合班集体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既要有针对性,能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要有实效性,能不断地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同时制度还要有可操作性,便于班干部对班级同学日常的行为表现实施管理和考核。

2.两支队伍:指班委会和“民主评议小组”(由班级选举产生)。班委会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要对班干部作适当的分工,让班干部根据“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实施“依法治班”,对班级同学日常的行为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

考核数据每月一汇总,汇总后的数据提交到“民主评议小组”审议。在此基础上,“民主评议小组”再对班级同学一个月来的表现作公开评议:表现不好的,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改正;表现好的要给予肯定,并推荐为“文明礼仪星级学生”,接受学校的表彰。每被评选一次加一颗星,被加几颗星,就称为“几星级学生”,让他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凝聚“正能量”。

3.三项评议:指根据学生个人的考核情况和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表现及其学习成绩),由“评议小组”综合评议推荐评选“星级学生”,评议确定学期“操行等级”,评议推荐评选学年度各类学生先进。

“三项评议”体现的是一种“民主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三项评议”更是一种评价激励机制,对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此外,要把“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这一“个体建设”模式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认识:

1.制定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思想,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完善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校情和班情,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加强班干部和“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班干部和“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只是一群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民主意识不强、责任心需要进一步培养。所以,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干部培训工作,要有意识的培养班干部,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让他们尽早成熟起来,真正发挥“骨干”的作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能力锻炼,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协调发展有帮助。

3.“民主评议”不是挖苦损人、打击报复,要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组织开展评议活动要全体同学都参加,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对同学们的优点和亮点要肯定,缺点和不足也能够客观、中肯的指出来。

4.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对有缺点、较落后的同学不歧视、不嫌弃、不抛弃。要鼓励先进的帮助后进的,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进而积极努力、发愤图强;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阴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正视自己,热爱生活。

三、协调统一“集体建设”和“个体建设”工作

1.我们在强调“个体建设”工作时,并不排斥“集体建设”工作。“集体建设”和“个体建设”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的手段(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应该是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在日常要一手抓“集体建设”,一手抓“个体建设”。也只有同时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才体现学生教育管理措施的完整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工作的实效性。

2.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时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集体建设”是建立在”个体建设”的基础之上的,“个体建设”是“集体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制定“集体建设”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到班级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个体建设”制度时要照应“集体建设”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8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1.突出中学人性化管理的特色

中学个性化管理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中学人性化管理的特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潜能和特长的发展,调动师生教育教学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中学教育管理来说,中学管理涉及校园秩序、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渗透人性化的理念,从而可以起到积淀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整体、协调校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种理念之下,通过落实中学个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有效整合校园各个方面的优质资源,从而更好地推进每一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完成,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这对于不断提升中学教学管理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实现中学个性化管理,对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有着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通过结合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接受能力、兴趣要素来进行管理方式的选择,力求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达到多元发展的教育目的。总之,实现中学个性化管理,对于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推动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为他们的长远进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中学个性化管理的管理方式探究

怎样建构中学的个性化管理方式,在此结合我校的管理实践经验和个人的反思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措施:

1.构建完善、多元的校园管理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构建完善、多元的校园管理制度,不断地促进个性化管理的顺利实现,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第一,在进行校园管理制度拟定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教育目标、管理目标、学生特点、教师能力等多方面的要素,进行充分调研和综合评议,来进行妥善有效的安排和管理,从而科学制定严格详细的管理制度,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制度本身的应用价值。第二,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理论素质,引导他们从管理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来进行校园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准确地把握中学现阶段的具体特征,从而来制定合适符合实际的管理标准,保证校园管理制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基础,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2.打造多维、立体的日常教学体系

打造多维、立体的日常教学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是不断推进实现个性化管理的必然途径。具体到实践中,应该充分地结合学校定位、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学生个性特点、教师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理念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推进机制体制建设,进行有效的实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此来不断地构建多维化、立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实时地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各类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将结构化、最优化、人性化的这种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管理行为中去,来督促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成长,从而实现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教学改革的目标。

3.注重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注重对于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培养和专业素质提升,是不断促进中学个性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督促者,必须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管理素质,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会对于学生心理、教学行为、教育目标、人际互动管理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的观察记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分析和反思总结,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在提升其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地强化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育人素质,从而将个性化管理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4.营造宽松、开放的中学校园文化

营造宽松、开放的中学校园文化,是促进个性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将个性化管理的理念积极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学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启悟思想,提升智慧,感受人文关怀的价值,实现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双丰收。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结合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平台来灌输自由、平等、尊重、友爱等思想,不断地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让师生浸润在文化氛围之中,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塑造形象,净化心灵,这样能够不断地促进个性化管理效果的达成。总而言之,通过构建宽松开放的中学校园文化,在实现对于学生管理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个性化的正能量,促进他们未来的成长和进步。

第9篇:日常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一、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严守教师职业道德。

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作风,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自觉做到公平、公正;与学生交往、接触要大方得体,自觉践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

二、落实管理制度,掌握班级动态。

班主任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认真落实学校有关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秉公处理各种违纪事件,对本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及时做工作,及时汇报,防止事态扩大,并配合上级组织做好善后工作;班主任应熟悉本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成员、家庭经济背景等;重点做好学业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

三、做好班级常规教育管理工作

班级的有效教育管理是建立在班级的日常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班主任必须对班级管理工作过程的环节负责:

1、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不但自己要全面正确地领会学校领导意图,坚决贯彻执行学校工作计划,而且还要把领导意图和学校工作计划变成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指导思想和行动依据,及时通畅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工作。

2、班主任应在新学年开始后,尽快搞好班级组织建设,了解或熟悉学生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爱好特长等,便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在和学生接触中,班主任的品格和作风,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因而班主任时刻应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人师表,树立自己的威信。

4、热情关怀、爱护每一位学生,坚持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常规和正常的学习秩序,努力把本班培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集体。

5、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本班学生认真做好“两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

6、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情况,向本班任课教师反映学生正当意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正学习方法,发展自学能力,学好各门功课。

7、经常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找学生谈话,与家长配合,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

8、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9、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本班学生若因班主任指导不力、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的,应追究班主任的责任。

为了上述工作任务得以落实,现与你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班主任和学校各留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执行情况将直接与你学期考核、职务、职称晋升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