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供应链管理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理念

第1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复杂多变的新经济环境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企业应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新规则恢复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并以此优化供应链,应对持续的需求变化。

新经济环境比前几年更加多变、复杂,并存在结构性差异,这种情况在商品与服务的流动方面更加明显。为探明当前不确定的环境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深度,我们调查了全球29个国家中664位供应链管理高管。研究发现,环境的复杂性加剧使这些高管们每天必须应对大量挑战。

面对的挑战

当前,供应链管理高管面对的最严峻挑战主要有:

1.波动性:客户需求的波动一直是供应链高管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另外,客户对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对响应能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低成本具有更高的期望。同时,供应链管理人员遇到了供应链的质量和可靠性低下的问题,以及物流限制和瓶颈,这些妨碍了交货绩效和客户服务水平。

2.可见性:随着供应链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多,它们对于准确的、时间敏感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供应链和产品开发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协同和整合仍是主要问题。尽管技术持续增强,但在制定决策时,对于全球化的即时信息缺乏可见性仍是一个重大问题。

3.价值:企业价值的创造对供应链管理和业务运作提出了压力。端到端供应链成本与渠道存货优化是主要的挑战,其他的挑战包括如何保护利润和降低流动资本。人才真空问题在新兴市场最为突出,近90%的高管将该问题视为一项挑战。

优化供应链绩效的新规则

管理供应链是一个持续且严酷的挑战,为克服诸多棘手的难题,企业需要遵循三项新的规则。

借助可预测的需求降低波动性

应对市场形势的波动性和由此导致的客户需求模式是供应链高管面临的最大挑战。许多企业仍通过稳定业务应对这种波动性,有远见的企业则利用分析智能实现供应―需求同步和资源分配以应对市场波动性。远见企业的领导者指导其企业在需求管理、预测、商业智能和分析、S&OP(销售与运营规划流程)规划及客户协同方面的投资。

为了更好地实现供应与需求行为、通知与信号的同步,远见企业通过将S&OP应用到企业的 “四面墙”之外而改进需求管理和预测能力。它们不仅寻求销售、营销和运作部门的协同一致,将销售统计与运作规划整合,还向网络化S&OP演进。它们与关键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分享预测、生产、供应和补库计划,以确保所有方面采用同样的数据。它们更加关注将客户和渠道意见融合到S&OP流程中,通过市场分析和洞察力以及实际客户需求信息,来调动客户和渠道对优化和调整计划与实际情况的积极性。

供应与需求之间复杂的同步需要所有供应链职能与合作伙伴的智能,这样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与其他企业相比,远见企业的领导者大力投资先进的分析和市场智能技术,以支持客户的协作。远见企业与客户协作,实现真正以需求为驱动力的S&OP,并根据实时的同步信号作出调整。它们使用市场智能、先进的分析和多样化的客户沟通战术,更好地预测需求。

然后,根据这种预测性需求,它们在流程中采取修正行动重新分配存货,在流程中作出供应和资源决策,甚至重新配送在途产品。例如,由于广告促销,仓库接近无货状态,这时可以重新确定一批货的线路。客户补库、供应商管理存货和其他战术保证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被运送到正确的地点。

利用协同的洞察力获得可见性

目前,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流向全球大多数地方,但供应链管理人员仍然需要努力获取准确、即时的信息才能开展全球业务运作。有效地获取、管理和分析信息并与全球合作伙伴协作制定实时决策,是供应链管理人员主要的关注方面,并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有远见的企业通过网络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并采用商业智能共同作出快速决策。

远见企业的领导者采用商业智能和先进分析技术,以分析、监控并检测对客户服务有影响的变化,包括从最高优先级的事件到最小的交易。从根据实时销售点或准确订单数据对预测进行更改,到供应商的生产日程调整,直到运输商的货物在途状态,他们都能迅速了解并采取对策。

绩效管理和事件监控包括评估容许阈值,自动利用修正行动或者利用人为干预的提醒而响应业务规则。远见企业集成并同步各方的端到端信息,收集相关的事件数据,以根据计划监控活动和绩效。它们在多种媒体或多种设备上实施仪表板,主动地管理其供应链。它们将“探测与响应”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即“预测与行动”。例如,从来自仓库货架的自动补库信号预测到潜在的缺货状况。存货余额被自动检查,因为与该产品相关的业务规则是针对该客户的。系统生成一个自动交易,并传送到配送中心,以供立即发运产品。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远见企业创建“虚拟指挥中心”,将实时信息、事件处理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全面连接使整个供应链网络能够以协同方式规划并执行决策。它们汇总或者细分信息,用于进行趋势分析,自动执行业务规则,并根据性能标准提供行动建议。

最后,它们利用智能设备获取实时信息,主动监控产品与服务的流动,尝试这种做法的企业(而非基于劳动力的追踪与监控)已经实现了收益。由于许多行业中的产品生命周期可追溯性日益成为受关注的主要问题,智能设备的使用可能会更加普及,用于标记产品的位置,以及运输产品所用的集装箱和运输方式。

通过动态优化增强价值

供应链管理并不仅是协调供应和需求的关系,最终,它必须围绕公司的财务目标来制定并执行供应链战略。高管们面临着供应链运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持续压力,供应链网络中的每次交互都代表更有效率、更有成效地开展运作的机遇。

有远见的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优化其全球网络、存货定量和整体成本结构与流程。它们用可变成本结构代替固定成本结构,通过合作和外包从企业外部的灵活性、规模、技能和专业知识中获益。它们采用模拟模型和试验性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以及场景计划和建模方法,评估成本与其他运输因素之间的权衡关系。

存货和网络优化是它们培养并投资的两方面战略能力。各个阶段的存货都经过全面评估,包括从落地(原材料)、消耗到淘汰的整个过程。它们采用分析和建模方法不间断地优化存货水平和级别。网络优化通过多种方式提出了一个新的维度。过去,企业注重配送网络,而现在,许多企业将战略采购方面的考虑包含在其网络设计中。

远见企业在进行网络建模时也将持续性考虑在内,包括碳管理、水管理、能源用量和废品管理,这是为了制订更加成本高效的可持续实践。

远见企业在努力控制风险。在开发最佳的网络时,它们考虑了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其他相关利益方(法规与金融)的合规战略和实践。它们以物流为重心,将所有供应链功能领域中的风险战略和控制实践进行端到端的整合。最先进的远见者采用根据概率而调整的风险评估,根据建模和场景模拟而调整并优化存货,从而达到避免风险的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远见的企业通过动态优化而增强价值。动态优化是一种全面评估、持续建模和完善的概念,目的是实现整个网络的最佳成效。这种概念将优化建模技术应用于所有流程――产品、信息、决策和财务,持续地同时进行。

全球市场在未来几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企业努力优化供应链,并且应对持续的需求变化,采用新规则恢复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远见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新十年的新规则获得了收益,您是否准备好加入它们?

第2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法律法规;物流体系

一、电子商务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指在信息网络支持下,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方式进行并完成与商务、交易、金融相关的服务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最为关键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商业化应用,不仅要注重提高硬件和软件设施综合性能,还要将生产厂商、卖家、买家、合作伙伴等融入互联网之中,密切相互联系,便利各种交易顺利进行。当前,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具有高效化、快捷化、全球化、成本低廉、选择性强等特点[1]。具体应用中,它通过互联网将顾客、供货商、销售商、雇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人们,还能提高交易速度,确保交易安全。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在物流获取,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过程中都注重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就其具体内容来看,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等[2]。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与关注,其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资源的集成与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增进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便利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进行优化整合,增进银行、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的联系,进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促进资源集成与优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二)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传统供应链管理方式局限于完成管理任务,往往忽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而推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生产活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创新,它强调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销售,注重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该理念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降低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成本,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也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更好规范和约束管理活动[3],降低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成本与资源消耗,促进技术更新。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不足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理念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相关制度不健全,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不足。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发展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应用,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该法律只确定电子文件的标准,却很难约束和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例如,当电子商务出现法律纠纷时,该法律很难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不利于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较轻,企业排污费标准低于污染综合治理费用[4]。这导致部分企业忽视环保投入。

(二)消费者环保意识缺乏

当前,尽管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绿色化方向转变,但从整体上来看,居民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念。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再加上绿色产品的售价较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望而止步。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网购,一些消费者由于环保意识淡薄,绿色消费观念尚未形成,存在过度消费或奢侈消费现象,很容易导致浪费现象发生。有些消费者在收到所购买的产品之后,随意扔掉包装袋,不仅使得物品浪费,还导致垃圾数量增加,最终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三)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销售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持。同时,单件、小批次商品对物流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物流体系,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好满足广大客户需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目前一些物流企业甚至还没有达到物流企业的标准,再加上物流网络体系不健全,费用较高,送货速度较慢,服务质量较差,丢失货物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降低物流服务质量,影响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企业成本相对较高

为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企业需要承担一定成本。例如,企业在产品设计中,为落实绿色设计理念,首先就应该选择绿色材料,然后注重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增强产品可靠性,使其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在产品包装、运输、保管、装卸等环节也要考虑绿色理念的要求,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促进这些目标实现,企业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注重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为弥补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更好保护周围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有效满足人们需求,可以采取以下完善和改进对策。

(一)健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和约束管理活动,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政府应该重视法制建设,健全完善法律和相关制度,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力度,确保绿色环保理念得到全面落实,也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加快绿色认证步伐,积极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为电子商务发展和绿色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采取奖励措施,实施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5]。积极利用互联网、电视、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介和渠道,加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宣传力度,让企业管理决策者和广大消费者逐渐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也为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创造条件。

(二)注重培养消费者环保意识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许多消费者尚未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活动开展和电子商务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为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各种媒介,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6]。在产品购买和使用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物流体系建设

当前,电子商务正在日新月异发展。同时,由于网络商品具有价格优势,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接受程度,推动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然而,由于物流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而如果加强物流体系建设,降低产品销售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拓展产品销售市场,让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为此,应该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实现物流体系的最优化目标。同时在物流管理中要制定有效的出入库计划,不断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物流效率。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和相关设施设备配置,注重优化利用库位资源,重视库存信息更新,使其与产品生产有效对接,最终提升入库工作效率[7]。对有保质期的产品,应该设定系统预警和控制点,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出库。重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物流工作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3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模型;战略理念;管理机制;作业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传统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显示出勃勃生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受到了挑战,使其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如何摆脱困境,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各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努力探索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策略上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来贯彻实施,又成了另一难题。显然,这关系到集群的管理创新,需要引进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战略与方法并行的、多层次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致力于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一、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提出

现从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运作、优化3个阶段,建立3层次的管理模型(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一)哲学理念层次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理念:集群内企业都具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将供应链管理集成到产业集群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耦合;集群内每个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具备供应链管理意识,并且清楚地认识到其在集群式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意识到链内任何企业的活动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意识到群内供应链的发展将会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管理策略层次

集群式供应链的管理策略:企业的任何活动都要考虑其对SC整体的影响;供应链管理应该建立在链内企业的高透明性和相互普遍理解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应该基于清晰的操作要求和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供应链管理应该基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流程整合;链内各企业能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群内各供应链都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流程作业层次

在战术层面上,要使得SC管理理念贯彻到群内所有企业的所有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操作流程,这些流程如下:集群式供应链形成、实施运作、优化、事后总结评价。

二、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与途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应用

(一)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群内企业树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理念

1、使群内企业意识到供应链管理将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产业集群面临发展困境的真正原因是产业集群内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群内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恰好可以弥补以上的缺陷。供应链本身的工作机理可以促进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保证集群的生态健康。

2、在供应链理念下群内企业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集群式供应链

在产业集群内,存在着地位对等的、位于同一链节的多个核心企业,也存在着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并聚集于同一地域。这些核心企业有了供应链管理理念,就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与其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于是,在集群中就形成了多条、平行的供应链,这样就把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二)集群式供应链的运作――在群内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群内企业通过选择合作伙伴,形成各个供应链后,要使这些供应链能有效运作,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1、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积极利用并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原有的信任。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存在众多基于相互间信任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他们信任的基础主要是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供应链形成初期,首先就要巩固原有的之间的信任。二是在企业合作过程中注重培育相互间的信任。在合作初期,合作各方要充分表现出对他方的信任以及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可信度,在合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断地栽培和增强相互间的信任,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提高行为的透明度,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伙伴根据对各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的比较对照,会不断地增强对合作的信心和对合作伙伴的依赖。三是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建立一套阻止相互欺骗、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规范机制,提高欺骗的成本,增加合作的获益性。

2、激励机制

为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非协作、低效率问题,需要建立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理念为中心的激励机制。SC管理模式下的激励手段有多种多样,具体如下:一是交易价格激励。SC成员间在交易价格的制定上需要实施互惠互利的原则。二是交易量激励。合作伙伴间应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应把交易机会给SC中的合作伙伴。三是信息激励。SC成员间需要实行信息共享机制,在SC中搭建起信息高速公路,使得SC中的企业能够方便地获得实时信息。四是技术激励。SC成员间需要加强技术上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新技术在SC中的传播与推广。

(三)集群式供应链的优化――在作业层次建立动态优化模型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最终实施,直接体现于群内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为此,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建立集群的动态优化模型,指导每个成员的日常的交易与合作,确保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化。

1、条件假设及变量设定

该供应链包含n(1,2,3…i…,n)个节点,在第i个节点上有mi(i1,i2,…iji…imi)个企业,其中i=1,2,……n,ji=1,2,……mi。

第i节点第ji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为Qiji,第i-1节点的第ji-1个企业与第i节点的第ji个企业的交易量为Q[(i-1)ji-1-iji],交易价格为ρ[(i-1)ji-1-iji]。

Ciji表示第i节点第ji个企业的成本函数(除集群式SC内成员间产品的交易价外),包括生产或库存持有成本、信息处理费用、货物运输费用、库存成本、缺货风险成本等,其函数关系式主要取决于相关成员的作业效率、作业分工情况等。

集群式SC的效益(Z)通过显性净收益NI和隐性收益II来体现。NI指SC的总收入I(即终端企业向市场销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扣除SC总成本C(即各Ciji的总和)后的值;II指获得的除收入以外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例如服务水平、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等,其对SC未来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其一般与成本成正比,与销售价格成反比。

用权重R来反映净收入NI和隐性收益II的相对重要程度。

2、建立SC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净收益,隐性收益。

约束函数:各节点企业的采购量不大于其生产能力。

各节点企业的采购量不小于其销售量。

此模型涉及到的所有变量都为非负。

决策变量:终端企业的销售价格及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交易量。

通过此模型就可以求出最佳的市场价格和各个节点企业间的交易量,使得SC项目总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小结

本文针对产业集群面临的发展困境,构建了包含战略、策略、作业3层次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并从集群式供应链的产生、发展和运作3个阶段,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应用。致在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指导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把群内松散、无序的企业打造成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郑君君,柯辉.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2007(1).

2、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研究[J].财贸研究,2006(5).

3、张悟移,张环.供应链管理方法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4).

4、李杰义.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产业集群战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1).

5、Juttner,U.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Understanding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from a practioner perspectiv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5(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刘辉,周慧文.我国的块状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5).

8、康世瀛.利技进步与对策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信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9、陈剑,蔡连侨.SC建模与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6).

*本文是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5149。

第4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采购 供应链 采购功能 体制

一,传统采购管理局限性

(一)采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未被正确定位。采购活动作为企业最大的资金流出口和最大的供应资源输入口在传统的采购管理中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意识到采购对企业运营的重大影响。造成采购理念滞后、采购手段落后、采购运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二)需求管理对采购的决定性作用被忽视。采购工作由需求驱动,需求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标准化程度都对采购工作具有重大影响,需求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购管理水平,但是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对物资需求的研究和优化不够,采部门缺乏对需求的管理控制能力。

(三)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处于对立竞争状态。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采购方为了能够从多个竞争性的供应商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则会有选择的保留部分需求信息,从而增加了采购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得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处于动荡不稳定状态。

(四)采购的业务操作成分多,管理控制成分少,而且采购管理局限于对业务操作的控制。

二,采购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产品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订货过程,建立企业产品需求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企业采购。

(二)采购供应链的基本元素

1,采购方。在采购供应链中采购方是链接需求方和供应商的纽带,处于采购供应链的中心位置。

2,需求方。需求方指采购方提报物资或服务的需用计划,并将获取的物资或服务投入生产建设过程中使用的需用单位。在采购供应链中需求方式企业内部的组成因素,处于采购供应链的下游。

3,供应商。指向采购方提品或服务等使用价值,是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可以借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处于采购供应链的上游

(三)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采购供应链各基本元素之间运转着大量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1

图1-1

三,采购供应链管理理念

(一)采购理念,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应遵循“性能价格比最优、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的采购理念。强调性能价格比最优,就是既不过分强调质量性能而造成使用功能浪费和成本上升,也不忽略质量功能而片面追求价格最低,追求的是性能与价格的最佳匹配;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要求计算所采购的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寿命、运行维护费用、备件替代成本和储备资金占用、物流运输、能耗、技术进步等全生命周期成本因素,追求的是通过采购促进企业生产建设去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最低,而不只是当期采购价格最低。

(二)供应理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资供应工作,应当以安全供应第一、及时供应第二、经济供应第三为理念;

(三)管理理念。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解决随意性问题,传统的采购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可复制性,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秉承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电子化和公开化的管理理念。

四,采购供应链的合理构建

(一)提升采购功能定位。

为了构建合理的采购供应链,采供的功能定位不再是单纯的寻源功能,也不单单是统合内部资源的功能,而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战略功能、防控风险的管理功能和控制成本的运营工功能,具体措施如下:1,从企业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整合企业内部采购采购管理资源,实施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购备。2,将采购工作向前延伸至需求方,深入研究需求消耗规律,将不同时点不同空间的需求进行标准化整合,形成批量采购优势,提升资源获取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3,将采购工作向后延伸至供应商,通过严格供应商管理,整合供应商资源,将实力弱、业绩差的供应商拒之门外,与实力雄厚、行业领先、业绩优良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培育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群体,建立稳定的优质资源基地。

(二)理顺采购管理体制。理顺采购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归口管理,就是企业最高层由一位领导统筹采购工作,由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采购管理和集中采购,实行采购业务职能与采购管理职能有机结合。2,集中采购,就是企业内部各单位物资需求统一由一个采购职能部门负责集中采购。3,统一储备,就是由企业集中采购部门会同各生产建设单位对采购的物资实施集中储备和统一调度,企业其他部门和生产建设单位不再另行设库储备。4,统一结算,就是采购资金有企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采购部门统一使用。

(三)优化供应物流体系。通过对采购供应链上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减少处于停滞状态的物资资源,减少滞留时间,加快流转速度,准点到达需求方,进而驱动采购供应链顺畅运行。

(四)全面推进采购管理信息化。采购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传递速度、共享程度、整合利用水平,决定了采购供应链能否构建和稳定高效地运行下去。

第5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众多方面,其管理水平与企业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内企业的营运资金多按要素进行简单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已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虽然资金流的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明显弱于物流信息流,但是供应链管理在提升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绩效,这就为克服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从单一要素的研究切换到供应链的优化、整合、设计。

二、营运资金的界定与分类

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的周转资金即营运资金,等于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可分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传统的按要素的管理在评价流动性及偿债能力、平衡风险与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管理绩效的提升明显不足。企业能较好掌握流动负债的偿还,却难以控制存货变现、债权实现,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资金流向时点难以一致,传统管理方法很难反映和控制由此造成的资金链断裂。此外,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职责集中于财务部门,很少关注各要素间的逻辑,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流程脱离,无法明确具体的管理对象,难以准确落实管理责任,不利于从运营角度改善绩效。本文将营运资金分为理财型和经营型,并按照供应链流程将经营型营运资金分为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生产环节营运资金、销售环节营运资金。本文将结合供应链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三、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强调协同,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优化,令企业以最少的成本从采购到满足最终客户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实物流的高效运转意味着原材料可以快速转变为库存商品并变现,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意味着良好的资金流动性,顺畅的信息流可支撑实物流和资金流,由此,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显著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一)与实物流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实物流主要涉及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无论是合理运营带来的缓冲库存还是牛鞭效应企业自身缺陷带来的存货有不易变现、减值等风险,造成资金占用且产生管理费用,为提高存货周转率本文从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采购活动连接企业和供应商,对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至关重要。采购环节应重点关注原材料的资金占用、采购成本。(1)加强库存管理,采用JIT\VMI\JMI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订单拉动采购,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提升营运资金运转效率,推迟采购时间也可推迟应付账款支付。(2)降低采购成本,开发整合供应商,避免独家供货造成的风险。(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战略关系采购也可减少搜寻谈判成本并获得优惠稳定的采购价格。

生产活动涉及的营运资金最多,应重点关注在产品的资金占用、变现能力。生产环节应转变采用精益生产,基于顾客的质量成本交期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所需产品。实现精益生产必须制定生产计划,按订单进行采购、生产,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单件小批量的生产,以销定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这种生产方式必须进行流程优化,例如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的产线布局、工艺设计、生产流程、物流配送模式等,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

企业营运资金最终来自销售,销售环节应重点关注产成品并加速其变现。(1)销售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2)优化分销渠道,建立共享的客户数据库、意见反馈体系、销售预测系统等,保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依赖关系,加强各环节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能力。(3)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直销模式,既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又可以对采购、生产、销售实时监控,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二)与资金流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资金流流向与物流相反,营运资金范畴下主要体现在应付应收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产生的资金流通问题。第一、应付账款、票据为企业提供了免费的商业信用,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越有利;预付账款占用营运资金,企业应对供应商分级管理,向紧密合作供应商争取较高的授信额度,减少预付款项的支付,对非紧密合作供应商应尽量延长付款期限。第二、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商业信用,应合理利用。第三、合理利用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融资,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营运资本成本率。

(三)与信息流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信息流双向流动,顺畅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了物流和资金流的高质量高效率。要想有效实施供应链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使得供应链上下游可快速获取信息并做出响应,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减少资金沉淀或资金断裂。供应商可实时调整材料库存,生产商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分销商可实时调整销售策略,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并降低融资成本。

四、结语

随着供应链思想的兴起,从供应链的视角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供应链采购环节决定了后续库存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产品成本密切相关;生产环节安排的好坏影响着产品的好坏,决定着销售的实现,企业应转变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以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树海,齐二石.流程管理模式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3

[2]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

[3]丁淑芹,刘成立.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新解[J].财务与会计,2012,10

作者简介:

第6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中心词汇: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处置方案

1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偶然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竞争由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与技术要素大都处于优势,而中小企业要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供应链中的一环,只要经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充沛发扬企业自身的特征,才干依托供应链在未来竞争中不被淘汰。

供应链各环节可供选择的节点对象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静态性,静态性特点要求供应链的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动身点,需求静态的更新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肯定要使供应链构建中可供选择的节点企业添加,经过节点企业的选择和比拟,促进和提升企业总体的竞争力水平。

2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对的机遇

由于中小企业中心竞争力的不时添加,越来越多的具有共同优势的中小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追逐的对象。拥有这些具有共同优势的中小型企业,这种优势不是哪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才干。中小企业应积极自动地发扬和改良自己的专长,与供应链中其他协作同伴共同任务,使整个供应链受益,同时也可促进自身的业务。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流程重组相对来说就比拟轻易。同时企业管理层次少,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往往只需失掉企业一切者的支持即可实施。中小企业可以从一末尾就采用供应链观念,增强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协作关系,进而在业务生命的前期就可在供应链管理中获益。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需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的支持,如EDI、MRPⅡ、ERP等。如今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实施本钱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担负,因此可以顺利地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

3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面对的应战

中小企业自身由于存在许多效果,例如中小企业全体素质不高、信息化树立基础单薄等,所以使得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进程中面临诸多应战。

企业诚信的应战。供应链是一种协作运转形式,需求良好的经济运转环境和次第、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厉的执行体系,更需求正确的协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但是目前大多中小企业的诚信度普遍较低,这就使得和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构建临时动摇的协作志愿与机制存在一些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战。供应链的一体化,需求高端技术的支持。一些信息技术改动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减速企业运作进程的同步化。中小企业由于后天存在信息技术、IT人才和资金投入的缺乏,使得其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开展的步伐。

信息共享的应战。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抵御风险才干较弱,而供应链系统运作的一体化要求企业在一定水平上将一些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在协作企业之间共享,要共享关系“自身利益”的商业秘密,这将是对中小企业传统运营理念的严重应战。另外,企业在数据搜集、处置、贮存、运用的进程中规则不一致,也阻碍了企业间信息共享。

规范运作形式的应战。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个节点企业要有规范一致的运营运作形式,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商务运作顺序上实行一致的规范。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甚至开展战略停止必要的改造,这些关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困难的。

4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处置方案

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笼统。如今市场竞争曾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需树立与其他节点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观念,要考究诚信、提高运营诚信度,积极寻求与中心企业的战略协作,成为中心企业临时、动摇的战略同伴。

突出优势,提升中心才干。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沛发扬各自的中心才干,构成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完成最终客户价值。中小企业经过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分析发现自身的中心才干,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构成中心专长;经过参与产品联盟和知识联盟来提高自身的消费和技术水平;也可以经过采取模拟创新战略构成企业的中心才干。

提升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只要完成了信息的共享,才干对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响,并以较低的本钱完成产品及效劳。因此中小企业应以供应链中中心企业为依托,逐渐构建和开展自身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协调协作。供应链管理是经过强调“价值星群”和行业价值观,追求用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低本钱来完成向消费者提供低价值效劳的目的,以到达“共赢”的效果。这就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具有互补的才干,由于无论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或附属位置,都不能够包揽供应链的一切环节。因此中小企业应改动传统的思想方式,顺应新的管理理念,增强供应链内企业协调协作,树立节点企业间新型同伴关系,共享企业信息和资源。

第7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8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当下物流地位逐步显现,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物流管理的提升有利于对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完善调控。同时,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运用供应链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0世纪的80年代,供应链管理已经开始在我国萌芽,当时物流从较为单纯的企业内部运营转化为企业之间的往来合作。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单凭自身力量去解决物流问题比较困难,需要综合多方力量不断完善物流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中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综合调控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流,让物流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有效紧密相连,形成良性循环关系继续发展下去,并不断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效果。这种成本降低反应在多方面,例如,降低企业的采购、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库存、循环周期,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利润。

2 供应链管理之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

在时展中,各种管理都是针对时代情况而进行的,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2.1 管理思维滞后

在物流管理中,仍有一批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思维受传统影响过深,在改革上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资金,因此很多物流管理的思维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在企业内部进行单纯化的管理,没有充分利用供应链系统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所有物流相关因素。即便在物流管理中存在明显的低效率和漏洞,也无法有效完善和调整。

2.2 物流配置滞后

在物流管理中,要想发挥其强大的物流运用高效性,就要配合其进行优化,提升物流设备,采用现代信息化先进配置,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滞后的设备和相关配置极其大地影响着整个物流水平的提升,无法满足当下高速发展的现实需求。虽然设备的采购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对远期的物流发展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较快较好地收回投入成本。而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设备,其物流管理的运作效率只会每况愈下,明显落后于时展。

2.3 优秀人才的匮乏

在物流管理中,人才是核心,只有优秀的管理和执行人才才能保证物流管理思想的正确性并确保执行效果,从而让企业物流有更快更高水平的提升,而不是停滞不前。当下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高效执行力的基层人员都严重匮乏,企业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顺应时展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刻板的沿袭就有思维。在企业人才变革中,不免会危及部分人的利益或者违背其观念,但要坚定优秀的管理理念,在反对的声音下进行有效的优化管理。这就对执行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的人才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低科技含量的操作,因此,企业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组建一批优秀的执行人员和管理人才。

3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物流管理对策

引入物流管理优秀人才,有效地将最新物流管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继承传统优秀物流管理优势,更新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结合当下时展特点进行有效调整,优化物流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让管理执行能够有效落实。提升相关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人才丰厚的薪资待遇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主动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开展和执行管理工作。

更新企业物流的配置,引入高科技,不仅要在设备管理上引入新设备,在人才技术方面也要跟上设备的需求,让设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强培训,提升人员执行管理能力,使执行能力统一标准化,避免执行中的短板。设备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来优化配置,避免使用不适应企业运营的设备,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要因地制宜加强采购管理。

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大管理投入。要在操作技能和发展方向上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创新型的管理方案。但是,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设备、新型管理理念、高素质人才就可以保证物流管理的顺畅性,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营成本,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管理的高水平与企业的高盈利模式有关,如果企业并不存在高盈利的需要,过于追求高水准的管理可能会导致物流管理资源的浪费。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流管理停滞不前,要根据企业和时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让物流管理水平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杜丙治.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

第8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风险;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引言

当前世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强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间的协调配合是十分必要的,而供应链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毕竟资金、技术实力与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供应链管理不成体系,缺乏日常监管维护,处于劣势。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做好供应链管理尤为重要。而目前,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案也不够成熟,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以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

目前学界对于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定义是:供应链一个将采购的原料转换为中间产品或者是成品并销售出去的功能网。它能够为将更有消费价值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是从原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一条集成性的链条。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是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整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合理的管理达到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可以说供应链管理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资本少、流动资金匮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紧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效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在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外界风险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指的是地震、台风、火灾、海啸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直接导致供应链断裂。例如,仓库发生火灾将产品烧毁,那么接下来的产品运输和销售就无法进行。

2.风险。风险指的是合作国家发生证据动荡,导致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无法进行。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由汇率、利率变化而导致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4.垄断风险。部分供应商实行供货垄断、技术垄断、信息垄断,这些垄断政策都会给供应链的顺利进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供给风险。中小型企业过度依赖一个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信水平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旦供给关系破裂或者供应商自身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供应链的采购环节断裂。

2.需求风险。需求决定市场,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机制,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3.合作风险。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独立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此时就会选择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然而合作过程必然会有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资金的流通,一旦合作企业不遵守合作协议,就会面临着信息泄露等合作风险。

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

(一)完善风险评估机

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从源头上规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对供应商、制造商、各级销售商的资本水平以及信用做出严格审核,对于资信水平低的企业直接取消合作。再如高度关注原料采购地或产品销售地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及时规避外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综合了多个组织和行业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多种专业性人才。例如,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而规避由汇率和利率变化而引起的经济风险时则需要专业的金融业人才。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为员工创造深造学习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更好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三)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一个企业只有及时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快速运转。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注重信息化的建设,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大信息的共享程度。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机密信息被窃。

(四)完善企业的分工制度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保证各部门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同时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部门整合、人员缩减工作,取消冗余的部门,保证各部门高效的运转。

(五)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扶持

政府为中小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融资难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直接因素,政府或银行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营造一个安全的经济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管理方法,对中小企业规避风险,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性、复杂性、系统性的任务,供应链管理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冯蕾.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196-197.

[2]牛似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J].商业时代,2006,23:19-20.

[3]李本辉.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目标分析与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08,05:6-7.

第9篇:供应链管理理念范文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行业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负责任的供应链整体。只有整个供应链条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成功。中小企业占中国所有企业数量的90%,它们面临着继技术和经营管理后的第三次挑战,即国际化的挑战。尽快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中国中小企业应对这一挑战的必修课。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巴斯夫战略之一。巴斯夫将长期的经济成功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同时,巴斯夫更意识到,企业不能只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应当带动整个行业和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

2006年,巴斯夫首倡并启动“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即每个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中三大业务合作伙伴,以“1家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员企业(如巴斯夫)+3个其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供应商+客户+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理想模式,向他们传授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提高这些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管理实施的能力,从而提升链条整体的责任竞争力。

目前,巴斯夫已成功完成两轮“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的平台上,项目已在中国120家企业中传播,而且已经实现在化工、涂料、物流、建筑和汽车等行业的跨行业传播。

新平台新目标

总结“1+3”项目经验,大力推进“可持续供应链”理念的广泛传播。

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意识的提升,建立透明的、可追溯的、可信赖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供应链。

以化工行业为起点和辐射,在未来10年时间里,力争对10个以上相关行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产生积极推动和影响。通过与相关合作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推动,完善和改进相关行业的执行标准和规则,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跨行业和跨地域的广泛传播。

未来行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