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污泥再生利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污泥再生利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污泥再生利用方案

第1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现状;技术

0.前言

21世纪以来,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了水资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不断改造已建设施,不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建设与运行并重,我国城镇污水设计处理能力正与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

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362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1.53亿立方米/日。除海南三沙市、日喀则以外,全国设市城市全部建成并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合计205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6亿立方米;已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为1381个,居县城总数的85%,累计建成157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为2758万立方米。我国的实际污水处理量已居世界首位,污水年处理总量、处理率、处理厂数量、设计处理能力等正快速增加。不过,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建设并不均衡,比起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来说,东北、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还存在一些差距。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总体偏高,其中东北、西部和东部地区耗电量更高,中小型污水厂运行成本中耗电费用所占的比例更大。

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管网将为32.5万千米,较“十一五”期间的管网长度增加155%,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再生水利用率15%以上。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需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城区达到污水全部收集并处理,地级市污水处理率为85%,县级市及县城为70%,建制镇为30%。同时,到2015年要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运一年以上的,实际处理负荷应超过设计能力的60%,投运三年以上的应超过75%。

2.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总体滞后、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平衡、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普遍较低、污水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污泥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处理设施无法完全满足环保新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高、运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不达标或者不能同时达标的问题。在技术方面具体有下列问题:

2.1管网配套不健全,进水量严重不足

我国城镇管网建设普遍滞后,是当前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问题。由于污水厂同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引致部分城镇污水厂进水量不足、污水收集率低、运行负荷率低,这造成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浪费和闲置,也给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能带来很大的难度。

2.2进水水质复杂,达标排放难度大

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污水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占相当比例,出水TSS、TP、TN、和COD无法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更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2.3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偏高

污水处理是能耗密集型行业,单耗电一项就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50%以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高电耗增加了处理设施的运行成本。

2.4未妥善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

总体来说,我国的污泥处置属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污泥经过脱水运出厂外后,仅有少部分进行建材利用或焚烧等无机化处理处置,处理处置率只有5%-10%,对土壤、地下水会造成二次污染。

3.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正在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采用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的只有1.9%,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居于主导地位,全国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体处理工艺类型为氧化沟(OD)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CAS)、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以及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A2/O工艺,以满足除磷脱氮的需求。中国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大多是引进、消化和吸收,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大量地研究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原理分析、改进设计、结构解析和优化运行等,使国外技术本土化,以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需求。

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将从现今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技术、优化运行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向着资源化技术方向发展,污水处理的资源化技术不但是污水回收所需要的高质量再生水处理技术,而且将发展污水中所含的磷、氮、碳等物质的回收技术。依据城镇污水处理未来走向,如下技术将得到重点发展: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具体为高效控制技术、节能降耗运行优化、可持续新工艺和节能降耗新设备的应用;污水深度和超深度处理技术,具体为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营养物深度去除技术和高质量再生水超深度集成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资源回收技术,具体为磷回收技术和PHA生物塑料回收技术;污水处理能源开发技术,具体为污泥和污水能源开发技术。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的策略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搞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应当抓住现今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设备支持明显增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完善、资金投入力度日益加大的有利时机,增强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增加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对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强化设施运营监管能力,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从技术层面来讲:(1)加大管网建设,提升设施运行负荷率。未来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更加注重污水量前期调查以及预测,正确确定设计规模,杜绝大马拉小车的错误现象;而且要加强管网建设,做到污水管网全部覆盖,产生的污水全部收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2)去除难以生物降解以及不可生物降解的成分。首先要查清污染源,让污染源单位自行处理,其次要针对水质分析报告,调整污水处理流程,从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等方面着手去除。(3)力求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要大力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随时观察水量水质变化,通过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工艺改造、参数调整、优化运行等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节约污水处理成本。(4)妥善处理处置脱水污泥,消除二次污染。处理污泥的方案跟污泥最终处置的去处有关,而处置的去处取决于污泥的成分,如此方能准确地制定污泥的处理方案,应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准绳,逐步完善不同泥质、不同区域的脱水污泥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宁.小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扬州:扬州大学,2012.

第2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在分析多年来污水厂实际运行水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

1)根据经开区污水厂一、二期实际进水(2008年—2013年)污染物的月平均值数据,绘制一、二期工程实际进水水质变化曲线图,直观地反映基本污染物的变化幅度。

2)参考类似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分析取值方法,以2008年—2013年的进水水质数据为基础,各基本污染物采用85%的月份都不超过的值进行对比分析。

3)对现状水质分析统计结果进行适当修正,确定提标改造工程进水水质设计值。依据设计进水水质,结合工程出水水质要求,明确各污染物指标处理程度。

2在一、二期工程相关问题分析基础上,确定工程改造思路

1)在对一、二期氧化沟处理能力的复核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污泥龄,减小污泥负荷,提高生化处理能力。

2)复核一、二期氧化沟曝气能力是否满足新的设计水质条件下氨氮硝化的要求。

3)增加化学除磷工艺,以保证除磷效果。

4)在深度处理中增加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去除TP及SS。

5)调整现状深度处理工艺,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反硝化功能以提高TN的去除率,同时增加碳源投加系统,确保污水处理后TN能达标。

6)根据运营单位意见,结合紫外消毒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的要求,重新确定尾水消毒工艺。

3工程改造方案要点

1)氧化沟改造工艺方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的方案为:在池容及处理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在现状氧化沟好氧区增加填料,来增加生化系统内的微生物总量,提高生化系统的容积负荷,增加污泥龄,减小污泥负荷,提高生化处理能力。

2)在深度处理工段新增高效沉淀池,混合、絮凝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沉淀采用斜管装置,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可大幅度提高水力负荷。

3)本工程已建20万m3/d规模的V形滤池,在不对土建做较大调整的前提下将V形滤池改造为反硝化深床滤池,并增加外加碳源措施。

4)污水再生利用:本工程最终达标出水量为20万m3/d,目前考虑两个出路,其中5万m3/d作为回用水用于金源热电厂冷却用水;其余15万m3/d暂时排入派河,厂区设计预留远期回用设施用地。

第3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现状;技术发展;未来走向

随着中国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长,水体污染愈加严重,极大影响了人民健康及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处理避免污水和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污染土体,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客观分析

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生活方面的污水,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工作有污水回收、再利用以及污泥的处理。资料显示,二零一零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了六百一十七亿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仅有六成左右,其余百分之四十的污水几乎不经处理就流入了河流,造成极其恶劣的城市水污染现象。可喜的是,到二零一三年前半年止,我国建立了约三千四百八十座工厂专门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该年度前一个季度新建近三十座。此外,就设立污水处理厂的数目来说,约有六百五十个城市具备了污水处理专用厂,约占城市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一点二亿立方米。

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有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方法依照功能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按照污水处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一、二、三级处理技术;此外,还有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等。此处仅以活性污泥法和一级处理技术为例。

2.1.1活性污泥法

顾名思义,活性污泥法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残留下来的污泥,主要通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空气中的有氧成分促成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形成强吸附和能氧化有机物的微生物群。这种污水处理技术隔离了污泥和水,处理后的污泥或流入曝气池,或进入原有的预设系统。其重点在于处理污水中的污泥成分,净化水质,从而达到除污的目的。

2.1.2 一级处理技术

一级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它主要通过物理方法过滤悬浮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预处理。它普遍适用于当今城市污水处理――通常城市污水处理人员都会驾驶汽艇或小船穿梭于受污染的水域,打捞一些生活垃圾。一级处理技术相对而言比较粗糙,未能达到完全净化水质的作用,无法剔除一些溶于水质的污染物质,尤其是一些工业有害物质。但一级处理技术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配合了化学除污法和生物除污法的使用,将长期在城市污水去污中发挥作用。

2.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障碍

2.2.1资金投入发展规模略显不足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资金投入上还显欠缺。如前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任何个体甚至企业都难以承担其费用,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努力才能最终达到去除污染、净化水质的效果。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探索尤其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现实不尽人意,资金无法满足技术开发所需的场所、设备、人才引进等的现实依然存在。

2.2.2 运行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运行维护的管理费用高是又一障碍。就目前已经研发出来的除污技术来说,除了一些基本的如一级处理技术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应低之外,其他的除污技术不论是运行费用,还是管理维护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鉴于这个原因,国家仍需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正常运转资金的投入,以保证研发出来的技术能长期造福于人民。

三、国家针对污水处理政策及发展走向趋势

3.1 “十二五”以来,国家针对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

单从“十二五”规划至今,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2011)指出要“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在技术、设施、运营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同年3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重点从技术领域阐述污泥处理工作,指出相关路线和方案及管理策略。令人瞩目的,是《“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2),指出到“十二五”结束时,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按级别须分别达到30%(县城或重点城镇)、70%(设市城镇)和80%(直辖市、省会城市等),是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志性文件。此外,广西、福建、江西和安徽等地纷纷出台关于污水处理处置方面的地方性政策。

3.2 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走向

城市污水处理未来发展走向至少包含:遵循水资源利用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多级处理方案并进以及循环再利用。遵循水资源的利用规律,依据各个地区不同时节降水量的多少,进行合理的生产生活用水规划,是城市用水、污水处置的前提所在。同时,在处理城市污水污泥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多种处理方案齐头并进,实现优化配置,为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持。此外,鉴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富裕的国度,城市污水处理还应该考虑循环再利用。将污水处理干净不仅仅是保护水源的纯净,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也是一大目标。

总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及时处理好城市污泥污水,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定要加强对不同水域水质的勘探,重视相关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同时,政府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为城市污水处理处置指明正确的方向,尽可能将城市污水治理引上一条尊重水资源利用规律、多级治理、循环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聂书桥.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技传播. 2014(01)

第4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约80%,富含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和病毒、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污泥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外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有一下三种:

1.土地填理

在过去,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土地填埋的方法来处理污泥,且占有很大的比例(约40%左右)。在我国,土地填埋也是主要的方法。该法的处理过程非常简单,特别适于质量较差的污泥,但需要场地和大量的运费,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和散逸臭味。另外,适合充填的土地逐年减少。美国环保局估计今后20年内,美国6500个填理场将有5000个关闭,有的州已无场地可供堆放。

2.投弃海洋

在一些靠海的国家和地区,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常直接将液态污泥排海或将脱水污泥直接投海。这是一种方便而经济的处理方法,但此法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食物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危害。1988年美国已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并于1991年全面加以禁止。欧共体在1991年5月颁布《DirectiveConcerningUrbanWastewaterTreatment》中指出:在1998年12月31日起,不得在水体中处置污泥。

3.焚烧法

在欧美,当污泥中重金属或其它有毒物质含量高而不适用于农业利用的情况下,常采取焚烧法。污泥经焚烧后产生无菌、无臭的无机残渣,并大大减少了体积,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焚烧灰能有效地用在沥青填料和轻质基材等建筑材料,如做砖的主要原料。燃烧产生的热可以用来供电。但焚烧法设备及运行费用昂贵,易造成大气污染,仍存在有1/3左右固体重量的废弃物,以灰分的形式存留下来。

但是,以上这些处置方法均不能实现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存在一定的社会及环境问题,不是污泥处置的最佳出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综合利用尤其是农业利用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实现污泥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使之资源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将成为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二、污泥再利用的技术工艺路线

在城市生活污水水处理的污泥中,一般含水率约80%,有机质成份含量约45%~55%.利用污泥制造有机复合肥过程是将污泥经800℃~1000℃高温烘干,杀灭病菌、虫卵,保存有机厉份不受破坏且除去有害菌(进行无害化处理),接入有益菌培养,消除污泥的臭味,增加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再添加氮、磷、钾有效成分,增加污泥中的养分含量,经造粒、低温烘干等工艺,将污泥制成具有生物活性、全营养、无公害的有机复合肥。从而为水处理后的污泥找到了很好的出路,并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和设备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污泥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泥,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污泥高温烘干工艺前,增加污泥的晾晒或对沤工艺,高湿污泥经晾晒或堆沤工艺可降低污泥含水率,有效节约烘干能源,从而降低烘干成本;污泥也可直接进入烘干机烘干,减少晾晒或堆沤的使用场地,从而节约占地面积。

三、污泥臭味解决方案

污泥未经处理直接造肥其臭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产生臭味的原因是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部分带有臭味的物质,如硫化物、氨、腐胺类等,所以当将之加工成肥料变成商品来储存和施用时,仍会向四周散发臭味,继续污染环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污泥肥料的商品价值,并将直接影响到肥料在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予以解决。

目前,对于这种臭味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除臭法、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分解转化,达到除臭的作用。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捷,其缺点是除臭效果不太好,且不是增加了污泥的碱度就是增加了污泥的体积。生物除臭法的优点是:除臭效果好;经过微生物除臭还可进一步降解污泥中各种大分子元素,增加其利于植物吸收的营养成份;通过污泥除臭依靠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使污泥进一步干燥,降低污泥烘干成本;这些具有除臭功能的微生物多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它有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功能。缺点是:除臭所需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

考虑到国内许多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没有消化工序,产生的是生污泥,利用生物除臭的方法可以起到污泥消化工序的作用,所以采用生物除臭法较好。试验表明,利用有益微生物可清除污水处理厂中污泥的臭味,增加了其利于植物吸收的营养成分(如:速效有机碳的含量)。同时通过污泥除臭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使污泥得到进一步干燥,降低污泥干化成本,增加污泥肥料的市场竞争力。

四、城市污泥资源化的研究与利用

(一)污泥的土地利用

用于土地利用的污泥通常是剩余活性污泥。污泥中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营养元素及植物所必须的各种微量元素Ca、Mg、Cu、Zn、Fe等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的,有效而安全的污泥处理方式。在国外,污泥及其堆肥作肥源农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城市污泥农用比例最高的是荷兰,占55%;其次是丹麦、法国和英国,占45%;美国占25%。在我国的京、沪、津等地污泥农用也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1.农田上的利用

(1)污泥农用后对土壤的改良

山西郭湄兰等人的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中N、P、K、TOC等营养成分及田间持水量、CEC、团粒结构、土壤空隙度都相应增加,土壤结构得以明显改善。

(2)施用污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日本有研究表明,污泥施用对绝大多数作物都有良好的肥效作用,以叶菜类增产最多,同时可改善蔬菜因缺微量元素而引起的品质下降。污泥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但对幼苗的生长却有抑制作用,抑制物为有机酸和醛等。

(3)污泥中有毒物质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污泥农用的有毒物质主要为重金属和病原菌。前者易通过食物链而富集,研究内容包括作物各部位富集量的多少、存在形态及其富集量的影响因素;控制方法是根据有关标准(如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出施用年限、施用原则和方法。而后者则可通过消化、堆肥将其大部分消灭。

2.林地利用

污泥用于造林或成林施肥,不会威胁人类食物链,林地处理场所又远离人口密集区,所以很安全。由于森林环境的强大影响,也由于林地、荒山往往比农田更缺乏养料,致使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时间大大缩短,使过量的N、P养料得以充分利用。美国在60年代初就有过这方面的研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施用1年后,供试的树木在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上随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含量虽可能超过地下水质标准,但可通过多次少量施用的方式解决。

3.园林绿化的利用

干污泥和污泥堆肥用于城市绿化及观赏性植物,既脱离食物链,减少运输费用,节约化肥,又可使花卉的开花量增加,花径增大,花期延长。

4.用于严重扰动的土地改良

垦荒地、贫瘠地等施用污泥堆肥,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可将污泥以表施和耕层施肥(25~40cm)施于城市废弃物垃圾场后,播种牧草,以尽快覆盖地表,过2~3年后牧草长起来,再植树造林。

5.其他利用

(1)因污泥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痕量元素,利用净化的污泥或活性污泥加工成含蛋白质的饲料用来喂鱼,或与其它饲料混合饲养鸡等,可提高产量,但肉质稍差。

(2)将污泥制成砖、玻璃及其他轻质材料,也存在强度差及其它问题,需寻求适当的改善办法。

(3)向污泥中添加Ca3(PO4)2,制成复合有机肥料,在美国,已有不少工厂以污泥为原料进行堆肥化,制成颗粒肥料,并以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据悉,在我国的深圳已将污泥与畜禽粪混合出售。吴启堂等利用污泥所具有的强粘性,成功地用污泥代替白泥作复合肥的粘结剂。

(4)科学家们已成功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聚3-羟基丁酸及3-羟基戊酸,用于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

五、污泥再生利用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1.经济效益分析

利用污泥开发制造有机复混肥,可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省去污泥的卫生填埋或焚烧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污泥填埋占用可耕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每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引起环境损失值为38元,这不包括其中的运输费用。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年产污泥约为2.7×104立方米,每年引起的环境损失值为103万元,若将污泥加工成活性有机复混肥,年产量为5000吨,年创利润为100多万元,因此,利用污泥开发制造有机复混肥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分析

目前,我国拥有已建成及在建、拟建的污水处理厂近千家,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污泥的处理与利用成了一个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污泥处理不好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利用污泥制造有机复合肥可使污泥化害为利,既减轻了国家对污泥处理的经济负担,又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杜绝了污泥焚烧和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

第5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内涵;系统优化

【分类号】:TF046.6

1 前言

随着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污染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对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不仅能够降低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水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还能够有效的对水资源的短缺现象进行缓解。

2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内涵

2.1常用技术分析

实际中,我国污水再生回用的主要方式包括集中处理回用和中水回用。对于集中处理回用方式。该方式具有处理水质较高、输送管道维护简便、利于统一进行管控和调度、规模效益明显等优势,鉴于此,该方式成为未来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发展方向。同时,与其他方式比,该方式所需的建设规模及工程量较大,对资金及技术的要求高。其再生水源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源经过集中的深度处理,达标后,经由城市的输配水管道供给用户。对于中水回用方式。该方式的再生水源取自分散的建筑物内部的杂排水。该处理方式具有相关处理系统分散、工程量较小、对处理系统的设备及技术、资金的要求相对较低、无需统一的输配水管道系统等特点。此外,依据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净化原理的不同,相关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基于相关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膜技术、膜生物技术的工艺流程几个方面[1]。

2.2 系统存在的问题[2]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中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系统运行效率不高。我国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城市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同时,由于运行及维护资金的缺失,导致现有的污水再生回用设施闲置或低效率运行,从而很难发挥其在城市运行中应当体现的作用,并容易引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2)对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和节约环保的认识的不够,相关法规不完善。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当遇到水资源短缺现象时,建设者更倾向于通过开辟新的水源、开采地下水及跨地区调水等措施进行解决,而对城市污水回用潜在的效益、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相应的环保节约宣传力度不足,使得相关决策者未能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进行有效的规划;3)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不够,相关研究集中于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技术和现场施工等方面。此外,相关研究未充分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缺乏整体性的系统规划,对实际中复杂的影响因素分析不细致。

3 系统优化要点

3.1 做好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关的城市建设和决策者在对城市的水资源使用进行规划时,应当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积极作用和效益有深入的了解,将其纳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之中。同时,在实际的建设设计规划时,应当积极的鼓励城市污水回用的发展,对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结合城市的水资源具体情况和城市发展需要,从可持续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对所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3.2 积极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

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并结合用水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达到使用标准的再生水资源。同时,相关建设者应当把污水处理的长期目标由简单的污水治理、达标排放转变为旨在提高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水循环再用,逐步改变相关污水处理的技术方式。同时,应当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国污水再生回用的工艺和技术水平。此外,鉴于我国复杂的城市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当以实际的建设条件和需求为基础,合理的制定污水再生回用方案,通过城市输配水距离的缩短等方法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最后,在具体的污水再生回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当对水资源的质量及相应设备的状态进行可靠、及时的维护,并构建科学的水资源供应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供水质量的达标和安全[3]。

3.3 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布局优化

我国城市的污水再生回用设施包括相应的城市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再生、再生水资源输送与分配、水资源质量监控和系统日常运行监管几个部分。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方式与再生水厂的建设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当在分散布局、集中布局及混合布局几种方案中进行合理的选择。一方面,通过对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再生水厂等设施的数量,降低相关基建及运行的资金投入,然而,若涉及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就会导致较高的水资源输配送费用;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再生水厂的分散布局,能够有效的降低输配送环节的资金投入,然而,该方式却存在着相关建设及运行管理费用较高的现象。因此,城市的污水再生回用设施的布局对整个系统的经济性至关重要。对城市污水再生回用进行优化布局,旨在找到最佳的再生水厂等设施的建设位置和规模的组合,以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成本最小化。其中,相关的投资涉及再生水厂、输配水管道等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两部分。

3.4污水处理再生工艺的优化选择

我国城市的污水再生回用一般是基于二级处理出水进行,经过深度处理,来达到相关的水质要求。实际中,城市的污水处理主要有污水二级处理及深度处理组成。所以,对城市的污水处理再生工艺的优化选择同样应当从二级处理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两个角度进行合理选择。以二级处理工艺为例,常见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 1 常见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的性能

工艺名称 特点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以除磷为主) 1) 工艺相关的流程简单, 无需化学药物的使用;

2) 水力停留时间、污泥的泥龄均相对短,能够节约基建部分的资金投入;

3)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导致去磷的效果不稳定;

4) 该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量相对较大,相关的污泥处理工程量较大;

氧化沟工艺 1) 该处理工艺是推流及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混合;

2) 该处理工艺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

3) 氧化沟整体的体积功率密度不高;

4) 相关的处理流程简单;

5) 该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相对稳定,出水的水质量较高;

SBR工艺 1) 工艺操作流程简单、整体造价不高;

2) 污水处理的效果理想;

3) 该工艺的操作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方便的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4) 该工艺污泥沉降的性能较好;

曝气生物滤池 1) 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处理操作的流程简单;

2) 该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相对稳定,出水的水质量较高;

3) 工艺所需的基础建设及运行管理投入较低;

4) 处理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监管便捷;

5) 能够达到理想的脱氮除磷效果;

6) 该工艺受天气、地理条件差异的影响较小;

4总结

鉴于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对城市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在实际的应用中,相关人员应当明确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面临的资金短缺、相关技术不到位、节能环保意识落后及相应的监管措施、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加大研究的力度,为城市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培风.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技术途径.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第6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行政监管、技术支撑”的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和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相关验收要求,确定我市三年内(2015-2017)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绿色低碳生态

1.低碳生态城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0.05吨标煤/m2.a,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强度0.10吨/m2.a。

2.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执行65%建筑节能率。新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面积511.7万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266.1万m2,比例52%,建成303.8万m2,比例59.4%。

(二)节约型城乡建设

1.节约型规划。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m2,城镇控规全覆盖率。示范城市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用地面积占整个示范区域面积的比例100%。

2.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80万m2。

3.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5%,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公交站点可达性500米覆盖率90%,新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30%,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50%。

4.节约型村庄建设。村庄设施完好率85%,村庄环境达标率85%,美丽宜居镇村20个。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10%。

6.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覆盖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绿色照明。照明年节电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85%,高效光源应用比例85%。

9.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率6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资源化利用率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5%,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11.建筑工业化。推行建筑工业化,采用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10万m2。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时,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分别为: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能源利用规划》;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规划》。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65%建筑节能率、成品住房、生态环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针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落实,提出措施和计划。

(二)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达到65%水平。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居住区,重点推进大学城、新区等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域,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率先垂范,具备条件的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商业开发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监管。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设计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扩展市级建筑能耗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由市区向各辖市、区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项目按照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中的能耗指标体系结构设置各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统计得到的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省住建厅监测中心。推广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全面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项目开展能效测评,并将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同时,大力培育能效测评机构,加强能效测评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量评估,指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扩大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

(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体现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统筹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物资仓储、人防设施等地下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权属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时应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优化城区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完善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加快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以上。形成适应风景区休闲旅游功能的慢行网络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强步行系统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建立便捷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运行的空间分离;另外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运动方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居民的自行车休闲运动文化建设。扩大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工具。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动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车的使用,出租车实现CNG(压缩天然气)全覆盖,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节约型村庄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经济适用、集约建设,地方特色、乡土风情,试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全市节约型村庄建设。重点集中在农居集中、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照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村庄土地节约、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庄开展节约型村庄建设试点,同步开展特色村庄建设改造,探索节约型村庄建设的方法、途径,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节约型村庄。

(七)深入推动建筑产业化和住宅全装修

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企业。鼓励各地政府安排适量用地支持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研究出台对于开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开展住宅工业化应用试点。推进成品住房。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研究集装饰装修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饰装修新模式,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励品牌家装企业、材料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养管理平台,为成品住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在绿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成品住房建设,按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加强照明设施的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技术,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装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路灯照明系统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路灯使用寿命,保证节能、高效、安全运行。

(九)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据有利地形、自然沟渠等条件,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提倡应用透水路面工程技术,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工艺改造,合理建设市政中水供应管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自建中水处理站。

(十)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类、高效收运与资源化处置同步推进,向“分散收集、集中转运、集约处置”方向发展。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按照“三分类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完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途径,加大污泥焚烧发电力度,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场建设,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扶持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加强医疗垃圾监督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推进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向乡镇、村级卫生单位延伸。

四、推进计划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推进计划(2015-2017)》

五、资金方案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标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指标(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辖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组织推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支持、主动服务,认真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合力解决全市绿色低碳建设推进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牵头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装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可优先享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第7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污水深度,超深度处理技术城市排水系统污水再生回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目前,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全国每年因为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二是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恢复我国水环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根本所在。其主要途径就是在各城市修建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努力促进水的健康循环

本文就排水系统的功能、规划和思想原则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以期能引起社会对排水系统和水健康循环的关注。

一、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到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主要采取的是点源治理策略,显然不足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80年代开始进入污染综合防治和总量控制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摆脱不了点源治理、达标排放、三同时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实际结果并不理想。据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5556套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调查结果表明,三个效率(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率、设备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较好的仅占运行设施总数的35.7%,其污染物去除率达到设计能力的只有50%,总体有效投资只占全部处理设施总投资的31.3%,只有不足1/3的设备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设计、思想原则中存在不少问题,已不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实际上,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的乃至全球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好比是城市水循环的动脉与静脉,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21世纪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事实证明: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恢复水环境的必由之路,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已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在这方面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三、排水系统的规划 在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污水再生回用已经实用化了的今天,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当重新考虑,将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论文参考。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避免洪涝灾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四、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按照传统规划方法,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城市布局、受纳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素来选择,一般尽可能地安放在各河系下游、城市郊区。但是这种系统布局使污水厂距离再生水用户较远,需铺设的回用水管网费用相应增加,不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因此,在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时,还应对再生水的用户进行调查分析(城市中的自然水面、小河、绿地和工业再生水用户),并根据回用水的需求,在城市中适当位置设置污水净化厂(再生水厂),收集附近区域的城市污水,根据回用水质要求加以处理之后就近回用。论文参考。

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可以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建设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考虑到污水回用的因素,如果考虑再生水的回用所需铺设的输水管道、提升泵站等费用,考虑改善城市水环境以及因为污水回用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负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那么可以肯定,在城市下游建立集中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经济上并不是最优的,也是和促进污水回用相悖的。因为污水厂的数目过少,势必远离再生水用户,加大回用水输送管道的距离和投资,增加回用水成本,不利于污水回用。

五、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污水处理的方法较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因此应该根据污水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对水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选择出经济可行的污水处理流程。这就要求在确定工艺流程的时候增加对该厂附近地区污水再生水需求情况的调查,以便对处理工艺进行适当的延长和完善,即可满足污水回用水质的要求。例如:当处理后的污水规划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选择工艺流程时就可以不考虑或不注重其除磷脱氮效果,而侧重于其对水中病菌、重金属等的去除,因此工艺流程的选择不应该采用诸如A2/O法等,而可以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等方法;而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时,就需注意去除表面活性剂等容易起泡的物质,尽量减少引起循环水设备堵塞、腐蚀和结垢现象的物质。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再生的基础,但是一般都还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度处理,才能达到再生水用户的水质要求。例如:二级水经简单的澄清过滤,可以达到工业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如果作为地下水回灌用水,由于其水质要求较高,需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因此很有可能需要采用反渗透、钠滤膜等膜分离技术才能满足处理要求。

六、技术经济分析 在进行经济分析、方案比选时,在满足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前提下,除要考虑费用与技术等因素外,还应考虑该方案是否有利于实现污水资源化--既是在原有技术经济分析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促进污水资源化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两个重要的比较因子。虽然目前我国投入到污水厂建设的资金较为有限,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实现污水资源化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但是必须注意到这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应该从现在开始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率先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要努力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回用途径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各地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的比较中,应从长远观点考虑该方案实施之后,对于解决当地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是否具有最大贡献,全面统筹考虑方案的短期、长期的费用效益比,以便选择一个真正有利于当地水环境好转的优化设计方案。

七、结语 污水达标排放,并不是排水系统的最终目标,而是更艰巨的治理工作的开端。在新的形式下,排水系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深度、超深度处理技术已实用化,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重新考虑,应将城市污水视为可贵的淡水资源。论文参考。把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改变下游高度集中处理的做法。在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时,要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

第8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措施;特点

中图分类号:U66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之中,污水处理技术和相关事业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总的来讲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相当有效的缓解淡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实践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进步难以符合工作的标准和切实需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认真的分析,并总结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现状,总结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一、我国污水处理的行业特点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认识清楚,是做好污水处理工作的前提。其具体特点如下:投入资金规模大且效益回收时间长。从污水处理行业实践可知,该行业不仅技术密集,而且资金投入大,投资创建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就需要投资不少资金,资金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周期比较长;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联系紧。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好,才会在政策方面对污水处理行业更大程度上进行帮助和支持,所以,该行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有很大的相关性;地域差异大。当前,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会使各地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投入程度会不一样,其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尊重各地差异性,因地制宜做好污水处理工作。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污水处理的技术落后

城市每天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如果这些污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将是对水资源严重的浪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我国在污水处理力方面,一直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在使用他们技术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也有了提高,但是,与同期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而言,我国的技术仍然是比较落后的,污水处理的效率不高而且耗能较大,处理设备的故障率高、自动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

(二)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场所,它的存在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城市水质,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但是要想得到发展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我国在污水处理力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设备比较落后,我国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的维护费用较高,同时,污水处理设备的实际运转效率较低,处理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其处理污水的能力,就要加大投资,更新设备,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三)管理水平不高

污水处理中涉及到了很多复杂的技术,而目前我国的操作人员的普遍素质都偏低,不能适应需求,这样的话,即使我们有了污水处理,也不能让其处于高效运作的状态下,这就制约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我国针对污水处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要高于60%乡镇的处理率要高于50%,而管理水平会制约处理率的提升。这些因素都使污水处理不能达到高效、经济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对污水处理进行改良,提高处理的效率,这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对策

(一)改善现有运营机制,采用更合理的运营方案

要提高现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赋予污水处理厂合适的社会角色,通过一些合理的政策方案以及当地政府的适当参与,将污水处理厂改造成能够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保证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不仅如此,通过整合供水排水等相关企业,建立大型联合一体化污水处理体系,摸索具有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规律来探索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营,使得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过程成为一种商品化生产过程,从而促使经营者不断追求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自身处理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认识,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变废水为资源

在对待城市污水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便是认为城市污水是一种废水。有这样一种认识,就很难考虑到如何对城市污水进行可持续利用。实际上,过去许多年,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大量的城市污水被直接排掉,这直接导致的问题便是城市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城市水危机不断恶化。由此可见,要想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应该提高认识,遵循水资源运行规律,建立健全中水回用机制体制,增加中水回用价格体制、规划体制、回用强制机制等,将废水变为有用资源,强化污水再生技术,变城市废水为宝。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不断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制以及先进的处理工艺的研究,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三)加大污水处理先进技术的研制和发展

1、以实际为出发点,按照资源最大化利用原则,提高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能力,如强化臭氧氧化、安全消毒以及各种分离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加大循环利用水平,降低污泥处置危害,强化污泥资源化利用,改变目前单一化处理模式。

2、改进工艺。不同的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处理工艺的选择应该根据城市的具体特征而定。现代化氧化沟的选择应该遵循基建成本低、易处理、好操作、运行灵活及稳定性好的原则。

(四)合理布局城市污水处理厂

由于过去认识上的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分位于城市下游,通过重力和管网的作用,污水到达处理厂经过适当的操作后,被排到下游自然水体,由此可见,这种布局不尽使得处理工艺落后而且布局严重欠合理。由于现有很多城市污水仅采用一级或者强化一级处理,虽然有少数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方式,但是大多处理过程缺乏脱氮除磷过程,而且缺乏消毒措施,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污水再生利用的需求。因此,想要将城市污水作为一种资源得到重新利用,就必须建筑新的管道的分级处理方法,最终输送到用户。但是这样产生极大的建设成本以及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由此可见,如何统筹规划,重新布局城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改变以往大排放大集中的布局模式,采用循环多级和分散小型的处理方式,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对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意义重大。

(五)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引导

通常说来,我们一直觉得污水处理就是政府部门的事,可是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协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应利用市场这个大环境,将开放污水处理领域,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入,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的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设置中水回用官网等机制措施;完善建设用水、水处理、中水、绿化循环的鲜明体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进程,促进社会力量逐渐成为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力量。

结束语:

总之,对于国家来说,随着自身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会加快,但是与之增加的是资源的消耗,特别是水资源的消耗会变得更多。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离开水我们不仅无法生活,而且社会生产也无法进行,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如果不加以节制的利用,那么水资源会越未越短缺,进而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影响,人类的生产环境也会面临挑战。因此要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好,使污水能够再利用,彻底解决污水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文辉. 试论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202.

[2]周文霞.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03:209.

[3]杨河,肖雨露. 浅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171.

第9篇:污泥再生利用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废水;生物接触氧化;ClO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630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总量在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也不断提高[1]。医院废水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在全社会生活污水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因其具有传染性、致病性,若不经严格处理排入环境水体,会对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环境资料表明:未经过处理的原污水中含菌总量可达108个/mL以上,其中大肠杆菌9.6×107~2.3×108、细菌总数1.3×106~1.5×106;肠道致病菌检出率达30%~100%,BOD5为30~132 mg / L、CODCr为140~650 mg / L、SS 50~150 mg / L、pH值7.00~8.00,主要污染因子是致病病原体[2]。鉴于此,以某中型医院为例,对其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工艺的设计和成本核算,为我国医药废水有效处理提供借鉴。

2某中型医院废水排放特征分析

2.1医院废水排放情况

该医院目前拥有床位数为400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属于中型医院。医院日平均污水量为400L/床,其中BOD5为60g/床,COD值为120g/床,悬浮物SS为60g/床。污水水量及主要水质指标见表1。

2.2医院废水排放标准

对于处理后出水用途的不同,其出水水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对处理水回用来说,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应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综合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GB18466-2005)要求。

3某中型医院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计

3.1水处理原理

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并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由于要对污水进行中水回用,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上需要做一些改进:结合A2 /O的优点,在流程中添加一段缺氧处理,以便更好的去除氮和磷[3];考虑到二沉池出水水质较好,对于这种微污染水体,中水回用拟采用充氧膜法处理,该处理方法出水水质好,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污水的三级处理和轻污染水体处理,出水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3.2工艺流程

该工艺流程见图1。

3.3主要构筑物尺寸设计

(1)调节池。 由于医院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比较大,处理中应设调节池。在连续运行时,其有效容积按日处理水量的30%~40%计算。设计尺寸为:长15 m、宽5 m、总高度3.0 m、槽深0.3 m。

(2)缺氧反应池。污水流入缺氧池,由于生物接触池的存在,所以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为容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并且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以利于后面好氧工段的降解处理。设计尺寸:长×宽×高为5 m×4 m×2 m,水力停留时间为2.5 h。

(3)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净化与生物膜处理法的原理相同,填料的生物膜包括厌氧层和好氧层。设计尺寸:填料层高0.8 m、面积8.2 m2、接触氧化池的总高度2.2 m、池内实际停留时间4.0 h、汽水比1∶(3~5)。

(4)二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进入沉淀池,使前一工段中脱落的膜,得到沉淀,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生成的污泥则直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设计尺寸:中心管直径0.5 m、沉淀池直径3.4 m、总高度6.5 m。

(5)充氧膜法曝气生物滤池。二沉池的出水自流进入充氧膜法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生化处理。设计尺寸:滤池直径1.3 m、滤池总高度6.0 m。

(6)接触消毒池。在充氧膜法生物滤池后,污水必须经过消毒。采用ClO2发生器,二氧化氯消毒可以杀灭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枯黑细胞杆菌、霍乱病菌、大肠杆菌等。设计尺寸:长4 m、宽1.5 m、高1.5 m。

(7)清水池。清水池为贮存水厂中净化后的清水。设计尺寸:长5m、宽5m、高5m。

(8)污泥浓缩池。医院污水经沉淀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方可排放。设计尺寸:直径1.5m、高3.3m。

3.4主要设备说明

(1)提升泵房。采用合建式圆形污水泵房,自灌式工作,水泵不超过4台,扬程为7 m,设计流量为16.9 m3/h。

(2)曝气设备。选用鼓风曝气,其关键部件是扩散器,用于将空气分散成空气泡,增大空气和混合液之间的接触面,选用微气泡扩散其中的管式微孔曝气器,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和氧转移率。

(3)鼓风机房。选用罗茨鼓风机2台,1用1备,每台风机性能参数为:Q=3.54 m3/min,H=2.20 mH2O,N=2.2 kW。

(4)搅拌设备。缺氧区通常采用机械搅拌方式,选用DQT型低速潜水搅拌推流器,适用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各类氧化池,型号为DQT040,电机功率4.0 kW。

(5)二氧化氯加氯设备。消毒工艺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现场有氯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加氯设备间内设二氧化氯发生器2台,一用一备,每台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能力为2.5 kg/h,功率为0.4 kW。

(6)带式压滤机。设计选用2套PW|YST08型带式压滤机(1用1备),污泥处理量为15~25 m3/h,清洗水压为0.5 MPa,每套带宽为800 mm,额定功率为0.55 kW。

2017年4月绿色科技第8期

罗峥,等:某中型医院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环境与安全

4工程概算

该工艺设计方案总投资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投资、工艺设备投资、运行投资等[4],其中土建工程投资和工艺设备投资约为32万元,每吨水投资为0.1万元/ m3;运行成本(电费1.09元/m3、人工费0.06元/ m3、药剂费0.12元/m3)约为1.27元/ m3。

5结论

(1)针对某中型医院废水量、水质特点,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及相应工艺对废水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使出水COD

(2)设计方案每吨水投资为0.1万元/ m3,运行成本约为1.27元/ m3,具有经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宋业林,宋襄翎.水处理设备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国家环保总局.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CECS07-2004[S]. 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