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活动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尊老爱老”的意识,结合庆祝第二十二个敬老日,经研究决定,今年继续在全区开展第四届“邻居节”暨庆祝第二十二个敬老日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庆祝祖国解放60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开展一些主题鲜明、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参与面广、富有创意的文体活动,为邻里亲情穿越都市钢筋丛林搭建完美桥梁,从而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强化广大居民的责任意识,为建设“活力*”、“山水*”、“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关爱、互助、感恩、和谐
三、活动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四届社区邻居节初定于2009年10月份举行,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精心组织第四届“邻居节”启动仪式和优秀节目(项目)展演(示)。今年10月份,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第四届社区邻居节启动仪式。同时举行“千名老人抖空竹”大型表演(各街道派250名老年人参加,区将先组织各街道部分骨干培训,而后由各街道的骨干自行组织训练,空竹、着装由各街道自行统一)。“邻居节”结束前,集中组织优秀节目(项目)进行展演(示),并对优秀节目(项目)进行奖励。
2、广泛开展邻里串门认亲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寻找老邻居、感谢好邻居、认识新邻居活动,要求楼道参与率达70%以上,每个楼道参与此项活动的户数不得少于10户,其中年轻居民的参与率要达到30%以上。新建小区、楼道要以楼道为单位组织“敲门日”、“互赠邻里卡”活动,倡导邻居之间点点头、招招手、唠家常、攀亲眷。具体要做到“三个一”,即:制作一张邻里联系卡,组织一次楼道邻里聚会,制定一份楼道公约。去年已开展过活动的老新村则以楼道、单元为单位组织开展邻居结伴郊游、“秀秀自己的烹饪绝活”、“说说我心中的好芳邻”等活动,营造出友善和谐的社区氛围。
3、广泛开展邻里趣味竞赛活动。以社区、居民楼道等为单位开展各类邻里游戏大赛、邻里才艺展示大赛等,在趣味健身活动中引导广大居民走出家门,人人参与,促进居民间的联络和沟通,陶冶思想情操,增强健康体质。
4、广泛开展“红歌”竞唱活动。以楼道、社区为单位举行革命老歌大家唱比赛,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唱出人们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用一段段激昂悠扬的旋律,唱出人们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催人奋发向上,激人坚韧不拔。以快乐歌唱的形式,唤起百姓的热情,吸引群众的参与。
四、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力求实效。为进一步扩大社区邻居节的影响,在今年开展的第四届社区邻居节活动中,要求在社区层面由各社居委单独或相邻社居委联合组织一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活动,设计的邻居节方案要体现节俭原则、切合社区实际,贴近百姓需求,各项活动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负责,并且趣味性浓、居民参与面广、活动效果好。同时在街道层面各街道要组织开展一次层次更高、水平更好、趣味性更浓、特色更明显的邻居节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创新,并选择辖区内1—2个社居委作为活动的开放示范点。力求通过区、街、居三级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全区第四届邻居节活动圆满成功、精彩热烈。
2、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社区在组织开展邻里串门认亲活动时,要重点发挥社区居委会和楼组长的作用,认真选择参与活动的楼道,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开展好“三个一”活动,确保活动参与的户数和活动的效果。邻里联系卡的制作可充分发挥各楼道特色,在前两年制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原则上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优秀设计样品可作展示。各社区要主动联系驻社区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物业公司等以“邻居”的身份积极参与,对社区开展的活动给予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丰富“邻居节”活动内容,使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把握大局,做好结合。要把“邻居节”与“国庆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把“邻居节”与“重阳节”活动紧密结合,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优良传统,让更多的老年居民参与“邻居节”,以体现庆祝第二十二个敬老日活动的特色。要把“邻居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社区自治管理紧密结合,倡导热心公益,节约光荣、依法自治理念,营造“社区连着你我他,自治管理靠大家”的气氛。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街道、各社区要认真做好“邻居节”的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动员,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努力营造“邻居节”的浓厚氛围,提高社区居民对“邻居节”活动的知晓率,增强认同感,提高参与率。各社区要积极培育和及时发掘“邻居节”活动的好形式、感人事例和典型代表,主动与宣传部和新闻媒体联系,加大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扩大“邻居节”活动在全市的影响力。
5、各街道和开放示范点社居委邻居节方案确定后,统一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我街提出创建文化特色街道的目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富有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街道和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为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以点带面阶段:在2010年底前,以社区(或小区:下同)、社区、社区为试点,各建成一个文化特色社区,以点带面,以试点工作推动全街道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的开展。
2.全面实施阶段:我街道全面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要在2011年在全街道各社区全面铺开,我街道(办事处)要力争创建一个市级的文化特色社区,在2年内(即2015年底前),在全街道建成文化特色社区*个。
三、创建标准
各文化特色小区的基本标准及评分标准为:(组织健全100分;参与广泛30分;活动经常40分;特色鲜明50分;设施齐备180分;经费落实100分。450分为达标分。)
(一)组织健全(100分)
各社区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活动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做好辅导、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要有专人管理的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3-5名,并要建立一支具有街道特色文化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队伍)。
1.创建组织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有主管领导任组长,并有专人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创建工作。(每缺一级创建机构扣10分,无同级主要领导参加该级创建领导小组的扣5分;凡缺创建活动规划、组织实施方案、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图文资料并建立艺术档案的,每缺1项扣5分,每缺一次活动资料档案的扣2分;没有配备专人管理文化活动中心的扣10分)
2.创建奖励评分标准(50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
(1)文化创作队伍方面(30分)。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并有1—2人的创作队伍得30分。其活动或作品获以下奖励的给予加分,获县市级奖励的加2分,获地市级奖励的加4分,获省级奖励的加6分,获国家级奖励的加8分。
(2)文化活动队伍方面(20分)。有一支具本社区特色,老中青结合的文化活动队伍得20分。缺少老、中、青参与的队伍,每少一类扣5分;每增加一支活动队伍的加5分。
(二)参与广泛评分标准(30分)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我地有一定的影响。
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30分)
2.在我地有一定影响的(该活动项目受到以下表彰的,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在国际获奖或受命名的10分,获国家表彰或命名的8分,获省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地市级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县市表彰或命名的6分。
(三)活动经常评分标准(40分)
节假日、季节性节活动不断,常年坚持。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并开展跨街、跨社区交流活动(每月活动不少于4次,全年演出或表演不少于4次)。
1.每月排练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2.每年举办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3.开展跨街道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以下活动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赴国外或港、澳、台参加演出或表演的10分;到外省参加演出或表演的8分;参加省级演出或表演的6分;参加地级市演出或表演的4分;参加县市级演出或表演的2分。)
(四)特色鲜明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我街道是全国“之乡”和“之乡”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实际,选定本社区最具特色的项目,如曲艺、民歌、诗词、书画、戏曲、花灯、舞龙、醒狮等,开展各有特色,各不同的特色文化活动。
1.项目特色(30分)。该项目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后继有人。该活动(工作)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喜闻乐见,活动正常,并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能带动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对周边的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凡形成持续15年以上的历史传统项目给予加5分)
2.项目传承(20)。有较完整的记载该项目有形成时间、历史没革及产品成就的艺术档案或图文资料。
(五)设施齐备评分标准(180分)
有适宜开展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如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有可供村民、居民活动的设备。
1.文化活动中心(30分)
建筑面积200m²以上为满分,(每增加10M²加1分,每少10m²扣1分)
2.活动功能室配备(30分)
活动功能室配置齐全(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6项为满分,每少一项减5分)
3.图书阅览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开办电子阅览室加5分,与文化部资源共享联网奖5分。
4.排练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演出(表演)乐器、服装、基本灯光、音响设备齐备得15分
(3)每月排练平均次数(每增加一次加2分,每少一次扣2分)
5.少儿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6.老年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得分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7.宣传栏(窗)(15分)
(1)面积10M²得分9分(每增加1M²加0.5分,每少1M²扣0.5分)
(2)每年出版期数6期得分6分(每增加一期加1分,每少一期扣1分)
8.文化小广场(含小剧场)(15分)
(1)面积300M²得分8分,(每增加50M²加0.5分,每少50M²扣0.5分)
(2)小舞台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3)有演出(表演)基本灯光、音响设施得分2分
9.其他活动设施(文体活动室、球类、棋类室、场等),每个项目面积每项在20M²以上(每增加一项加2分)
(六)经费落实(100分)。
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特色村和社区文化建设,包括必要的设施建设投入和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经费开支。
1.每年社区划拨活动经费(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2.每年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3.开展以文补文,多种经营活动收入,每增收1千元加2分
四、创建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街道创建文化特色社区(街道)活动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任正副主任,下设创建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文化工作站,由文化站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活动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
(二)认真组织发动。开展创建文化特色社区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创建文化先进街道的需要,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区基层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街道党委和政府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社区基层组织积极投入创建活动,指导创建社区制订计划、落实措施;街道文化站要积极发掘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并加以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要通过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坚持注重实效。创建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阵风”,防止走过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实效,成熟一个、命名一个,扎扎实实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特色,确保质量,力争通过努力,在全街道范围内命名个特色文化社区。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服务社区居民,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促进全民学法用法。
二、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工作目标:
(一)社区设置法制宣传栏。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专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通俗易懂的漫画“说”法。
(二)定期组织居民小组长进行法制教育培训,通过会议与培训相结合、专题会议讨论等方式展开宣传,提高政策水平和法治实践水平。
(三)建立一套居民学法的制度。认真制定学习的内容、计划、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居民学习。
(四)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
(五)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设青少年法制讲座,保证青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三、工作要求
为加强法律进社区活动工作的领导,县民政局成立“法律进社区活动”指导组。指导全县社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一)各乡镇、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社区要落实人员,成立法律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确保工作开展。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在县委老干部局的组织牵头下,新华社区作为银辉党建+正能量工作基地,与县老年大学联合开展“以老助老、文化养老”校社共建银辉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东道主,我们街道以及社区十分欢迎也非常感谢老年大学银辉志愿者们参与到新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当前,随着社区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有了更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此次活动的开展将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发挥与社区养老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引领新老同志参与到老老同志的养老服务中,在满足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老年大学银辉志愿者队伍提供了服务与活动的阵地,让爱双向循环,让服务双向开放。下面代表街道对校社共建银辉志愿活动提出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校社共建为社区养老拓展“老有所享”新领域。充分盘活社区内部资源,以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新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功能室的硬件优势,为社区老年人就近活动提供新的平台和载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养教有机结合,提升养老服务中心职能,让社区老年人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进而形成大家住社区、爱社区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如:团结合作。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新观念,从而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增强教师、家长、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五月二十三日布置操场,张贴宣传标语“追求童年、追求快乐、追求智慧!”,五月二十三日前各班布置“六一”主题画展)。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1)排练诗歌表演节目(四月中旬选定节目,五月十一日检查服装、道具、配乐准备并在各班教室试排,五月二十日全园彩排);
(2)注意收集制作环保玩具的废旧物品(纸盒及其它相应材料)
(3)每班设计一个“亲子”游戏或其它游戏(游戏计划第九周交),并做好物品准备工作(物品准备五月二十日检查)。
(4)各班开展幼儿进行续编故事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续编故事的经验。
(5)各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老师共同挖掘和培养孩子的某些“才艺”。
3、各班做好班级内的“二幼之星”比赛时间安排,交一份计划到园长室。
4、你就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5、**做好主持工作准备。
6、利用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出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五、活动时间及场地安排
5月26日:庆“六一”系列活动开幕式暨幼儿诗歌表演比赛,并向家长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5月27日:环保“有用的纸盒” 制作比赛;
5月30日:“二幼之星”比赛;
5月31日:庆祝“六一”儿童节“结对子”游园暨颁奖大会。(内容有:幼儿舞蹈表演;器械操表演;颁奖;“结对子”亲子游园活动)
三、活动内容与要求
1、幼儿诗歌表演赛
(1)目的: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首幼儿诗歌;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幼儿人人参与;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诗歌内容需要;有一定的背景、表演道具;朗诵效果、配乐良好。
(3)评奖:
根据表演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设计、最佳音色奖。
2、环保“有用的纸盒”制作比赛
(1)目的:通过利用纸盒进行环保玩具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创新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树立教师、家长良好的环保意识。
(2)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人人参与,即参与收集废旧纸盒、纸箱及其他的废旧材料,参与环保玩具设计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要求幼儿的制作在1小时内完成(主要材料用纸盒,可添加其它废旧材料)。
(3)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由带班教师和生活老师组织指导幼儿制作活动,备课教师到抽签的其他班跟班检查、评比。
(4)评奖:根据幼儿的设计和制作情况评出班级奖和最佳作品奖。
4、“二幼之星”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比赛,促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即幼儿爱说、会说、敢说;培养幼儿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面貌。
(2)内容与要求:要求所有的选手均要参加以下三项内容的比赛:
A、故事续编比赛:选手根据给定的故事线索进行故事续编,续编时要求能按照故事的线索编构出合理的故事情节和结局。
B、才艺比赛:要求选手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表演一个节目;随后根据其表演节目回答有关的问题(表演和回答问题各4分,服装2分,满分为10分)。
C、智力抢答: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分大、中、小三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
(3)比赛形式:各班在进行班级赛的基础上,选派出3名幼儿参加年级赛,在年级赛中,学前班和大班共选出6名幼儿、中班选出5名幼儿、小班选出4名幼儿参加全园的决赛。
(4)评奖:根据参赛选手的总得分评选出“二幼之星”10名,其余评为优秀选手。
(5)比赛时间:班级赛可在5月灵活进行,年级赛在5月中旬进行,全园决赛在5月30日进行。
5、游园活动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幼儿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游戏内容:每班设计一个游戏项目(亲子游戏或其它游戏)。
(3)活动形式:家长可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游戏。
四、扩大影响
目的:通过新闻界的报道及广大家长的宣传,使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提高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随后的招生工作产生良好的效应。
时间:5月20日至6月1日。
媒介:电视、报纸新闻、本园家长。
县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我县第3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后,**社区在县社区党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齐英杰同志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于2009年9月26日至11月10日历时40余天,对社区43名党员和部分非党员,组织实施了本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党支部,严格按照县社区党工委的要求,在完成党工委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增加了一些自选动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人员分散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规定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效果,经过社区党支部研究确认,本社区已经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教育任务,符合转入第二阶段的要求。现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发动,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9月25日县社区党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或,第2天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党支部一班人,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和 三是营造学习氛围。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步骤、活动主题以及实践载体、领导组织机构、等上墙公布,设立了学习园地、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将写作好的心得体会张贴于学习园地,供大家互相交流,在社区活动场所悬挂横幅2条,在胡同小区张贴标语30条,党支部成员和下乡工作队成员通力协作,入户发放明白纸和学习资料,确保了我社区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到位。
四是分类推进。在抓好动员,和三次集中学习、辅导的同时,我们采取因人至宜分类别推进,对机关党员和工作人员每天上午集中学习一个小时,根据职务限定了书写笔记的文字数,其中支部书记不得少于5千,支部成员不得少于3千,其他人员不得少于1.5千。对居民党员主要采取自学的方式,因为他们大都年老体弱,在
几点体会
(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具体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关心和爱护,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大量的基础性建设性工作的开展,把解决就业问题与推进下岗失业人员民生直接联系起来,反映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的理念。
(二)体现了三级政府四级管理的劳动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能够最好地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有效地夯实健全基层劳动保障体系,基层劳动保障机构通过有所作为而不断有所发展,在社会体系中社区这一活细胞,把劳动保障工作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也得以充分地显现。
(三)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开展,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推进,促进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学习劳动保障政策业务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创建充分就业活动中得到锻炼,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二年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实践表明,充分有效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一项意义深远,举足轻重的活动。在现阶段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业务日益繁重,地位日显重要,解决就业问题较大程度依赖于社区的情况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活动十分必要。要在不断完善加强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专项活动持久地开展起来。
(二)各级政府党委要重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活动,提高开展这项活动的认识,要认真总结经验,对在创建中涌现的典型,包括典型单位的事迹,典型工作者的经验做法,给予大张旗鼓地宣传,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关键词】 早教机构 社区化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婴幼儿早期教育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而在我国,早教行业更是前景广阔。新人口政策预示着“二胎”放开的趋势,将扭转人口增长平稳的趋势,带来年增长27%―39%的城镇婴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0-3岁孩子的大脑发育最快,甚至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而且80后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收入的提高,这些无不预示着早教业的巨大机遇。
二、建立社区早教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现有的早教资源难以满足民众对早教服务的迫切需求
随着大批80后父母的出现,早教中心、亲子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有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中国将是一个全民早教的时代,早期教育俨然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刚性需求品。早教机构稀少而昂贵的现状,是每一个80后父母的担忧,也是大学生创业的机遇。
2.80后父母思想改变,早教机构成为可能选择
80后父母开始登上早教市场的舞台,80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水平需求也较高。80后父母思想观念新,舍得花钱,这些原因都促进了早教市场的日益扩大。
3. 父辈家长职责不明,改变家长观念成当务之急
80后意识到早教机构的重要性,但是父辈们认为孩子应该由长辈带。改变这种家长观念是当务之急,要让父辈们明白早教机构的重要性、科学性、必要性。
4. 依托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是发展趋势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教机构是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它不仅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而且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其工作的一个要点。我国的社区由于存在着“政区和社区的同一性”的特点,社区自组织性不强,人们的社区意识还较薄弱,暂时还做不到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教,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以社区为依托还是可以实现的。
5.政策变更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增添了人口,新出生幼儿数量将迎来一个上升期,早教行业市场将会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三、建立社区早教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早教机构虽然意识到了早教的社区化趋势,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仅是将早教机构搬进社区或偶尔到社区开展活动,要建立真正的社区化早教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
直接影响早教进社区活动的全面开展。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2.教育教学基地缺乏
直接影响早教进社区活动的有效启动。社区场地有限,租金昂贵,建立机构的投入庞大。
3.整体婴幼儿教育水平不高,直接影响早教机构的长远发展
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大多以国外引进的机构为主,价格昂贵但是教育水平高。民办机构教学质量不高.教育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教进社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家长可能会选择名气更大的成熟早教机构。
四、建立社区早教机构的启示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是早教进社区的前提条件
只有彻底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拥有一大批早教进社区的实施对象。
2.加大资金投入是早教进社区的基础保障
公司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条件是必须具备婴幼儿活动的室内外场所,拥有一批婴幼儿活动的基础设施。在课程安排上,有好的授课条件、先进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外,大部分社区地价昂贵,要租到宽敞舒适的位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对此,政府应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社会资本进入早教行业,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早教机构进行投资。
3.精心设计综合式学前教育方案和课程是早教进社区的当务之急
早教的核心在于课程。任何好的早教机构都必须设置自己独特的早教课程。具有科学性、开发性和系统性的早教课程体系,是早教机构得以长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课程设计要兼顾教育的普遍性和儿童的差异性,按照不同的模块设置一揽子课程,然后根据不同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模块搭配。
4. 师资力量是吸引顾客的首要标杆
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学师资,在选择社区早教的时候,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对于婴儿还要配有保姆、医生、营养师、心理健康师等专业服务团队。所有工作人员应统一培训,不光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而且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5.社区早教机构模式改进
早教机构不仅仅是学龄前教育的场所,更要采用创新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享受童趣中学习成长,并为家长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指导建议,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同时建立线上线下模式。线上机构可提供APP客户端,打造成信息交流平台,既可以信息通知和早教网上课程,同时也能让家长通过APP对早教育儿经验进行交流讨论。线下除了面授早教课程,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和针对家长的早教培训活动。
逐步建立儿童家长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培训教育提供参考,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创建“互联网+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峥.以社区为依托,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杂志,2013.
[关键词]北京市 养老服务产业
中图分类号:D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59-01
一、引言
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当前,北京市老龄化发展趋势迅猛,重视老龄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国务院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到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7日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的重视对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当前,正确认识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对满足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及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
日本社会在《老人福祉法》、《高龄老人保健福祉推进10年战略》等法律的推动下,发展起来了以老年护理为主的养老产业群。它包括生活照料、老年护理和老年医疗。英国养老模式鼓励健康自立,官办民助的社区照顾模式。服务形式包括社区活动中心、家庭照顾、居家服务、暂托处、老人公寓等。
国内一些城市则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平台,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居家医疗照顾和在院医疗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
北京市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适宜健康老年人,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社区养老服务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虚弱老年人,由街道、大型社区承担日间照料服务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开展健康辅导等活动。机构养老服务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无赡养人的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
三、北京市居民养老情况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笔者于2016年8月至11月间分别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10个社区集中进行了有关老年人养老情况与需求方面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就老年人基础信息、对养老服务的体会和养老服务的期望进行调查,进而获得较新较可靠的信息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回收率为98.67%。
1、老年人收入与养老消费预期分析
通过对老年人月收入水平的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001元至3500元之间的占35%,月收入在3501元至5000元之间的38%,均远低于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7086元。月收入与购买力关系密切,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面对养老的刚性支出,存在压力。而通过对老年人愿意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调查(见图1―2)显示,每月1000元以内的占23%,每月1000至2000元的占51%,每月2000至3000元的占18%,每月3000元以上的占8%。这反映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每月养老消费意愿围绕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而实际上,2015年,虽然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12万张,但平均下来每千名老人仅拥有床位数38张。民办养老机构收费又普遍高于老年人消费预期。这就需要政府鼓励更多地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快速增加养老床位数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老人入住费用。
2、老人服务内容与需求分析
通过对各年龄段老年人感兴趣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调查发现,各年龄段老年人对日常体检服务和专业医护服务普遍最关注。这对专业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进社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老人对其他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则各有不同。60至69岁老年人比较关注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70至79岁老年人除此之外还对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而80岁以上老年人则对社区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慰藉服务感兴趣。这与老人行动能力减弱、健康状况变差有关。选择老年精神文化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这表明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热情很高,这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互联网便利生活服务的老年人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老人有享受科技带来生活便利的愿望。全社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促进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成果转化。
3、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分析
通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服务评价的调查显示,选择一般的占87%,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7%和1%,而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则分别为5%和0%。这反映出当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少数,绝大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又缺乏相应职业培训,无法保障服务质量。
四、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议
1、继续大力探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建h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在家居住,以社区为平台提供公共和个性化养老服务。由街道、社区承担一些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服务,提供就餐服务、对老年人开展健康辅导。同时,社区协调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和物业等社会单位,搭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群。
2、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经济中来
目前,政府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支持政策还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深化简政放权,应具体完善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政策。同时,充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并加强实施引导,使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在市场条件下良性健康发展。
3、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推进医养结合
建议继续加大投入,将医疗服务有机融入养老机构建设中。政府应在将专业医疗和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上多多发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做好上门巡诊等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深入开展。
4、以信息化为手段,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
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拓展养老便民服务。如:网络订餐、购物、挂号、约车等。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多网融合的养老健康服务大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服务老人。
5、完善、建立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选用相关体制、机制。
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既存在人才缺口,也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建议政府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力度。同时,为老服务企业也要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断培养、选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