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秋记事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此时我们这欢聚一堂,外婆见我们来了,兴奋的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温馨的气氛充满了整间间屋子。
外婆和外公在厨房咚咚咚的忙碌着,闻着那诱人的香味,我都能想象到晚餐有多么丰富了。
快吃饭啦,舅舅和外公一起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我摆好碗筷,把大家都叫到院子里坐下。
看着一桌子的亲戚,心里非常高兴,却又有点悲伤,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有来。但很快,我就被外婆的热情感染了。
大家差不多吃好饭啦,我赶紧把月饼拿出来。
这时,姐姐说:“光吃月饼赏月也没啥意思,我们就来以月吟诗吧!”
我立马说:“好好好。我先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
“海上生明月……”
后来,我把我所知道的诗词全说出来了。可是,姐姐的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令我无言相对。
书到用时方!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摘要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水灾害尤为严重,损失巨大。洪灾保险市场存在着远远超过目前保险业供给能力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三方参与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洪灾保险供给不足的原因,论述了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励保险公司参与洪灾保险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洪灾保险;供给;博弈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水灾害尤为严重,洪水灾害损失巨大。据水利公报统计,进入21世纪后,截至2007年底,我国洪水灾害损失金额年均达1038亿元左右,政府救灾补助金额支出年均达47.5亿元左右,看似巨额的政府救灾补助金额在天文数字般的洪水灾害经济损失面前却是杯水车薪。如2006年湘南洪灾中,保险补偿比例仅为总损失的1.5%,而世界平均值为36%,美国更是高达50%以上。湖南洪灾中绝大部分是受灾农户没有投保家财险及其他农业保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政府救助。从财务的角度,个人对付灾害的最好办法是参加保险。但是,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家庭以及个人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如2008年初冰冻灾害发生后,保险赔付金额也不足损失总额的1.5%。
更糟糕的是,巨灾保险需求不足,供给同样也是不足的。2007年,我国的非寿险密度仅为25.5美元,全球平均249美元,亚洲平均739美元。另外,我国保险业的承保能力不强,我国2007年保险业资本金总量约是2000亿。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也就是说,按2007年的资本金总量来算的话,我国当年的最大损失不能超过200亿。以1998年为例,我国当年洪灾造成的损失高达2552亿,对只有200亿承保能力的保险行业来说,独立承担洪灾保险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博弈模型来探讨我国洪灾供给不足的困境。
二、洪灾保险供给不足的博弈分析
洪灾保险供给不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这三者关系中,受益的主要是政府与投保人,保险公司处于政府与投保人之间。保险公司不仅受政府行为影响,同时还受到投保人行为影响。通过保险公司与政府及投保人之间的博弈分析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我国的洪灾保险供给不足。我们分两个博弈集合来讨论此问题。
(一)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博弈。在这个搏弈中,局中人有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保险公司的博弈策略有{经营,不经营};投保人的策略有{投保,不投保}。在这个博弈中我们不考虑政府补贴。
1、模型假设
(1)假设为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居民和保险公司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在高发洪灾区,洪灾发生的概率为p,洪灾发生给居民带来的损失为d,则对于高发洪灾区居民的期望损失金额为:c=p*d;
(3)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对于参保人收取的保险费为e,在洪灾发生概率为p的条件下,对参保人给予的补偿为f,其中,f是一个与c有关的函数,设为f=f(c,p);又因为洪灾发生概率为p,则保险公司的期望补偿为pf=a。
2、模型建立与分析(见表1)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如表1的支付矩阵,从表1所示的-支付矩阵来分析:
e—c,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居民认为“投保”策略为其最优策略,完全信息条件下,熟知支付矩阵信息的保险公司将会采取如下策略:
(1)当e(2)当e>a时,ea>0,保险公司的策略为承保,均衡点为(承保,投保)。
对于高洪灾区的居民,洪灾往往频繁发生,遭受洪灾损失的概率很大,因此,其当地居民更有参加洪灾保险的意愿,而参保后也能够有效稳定当地社会形势。而如果保险公司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开展洪灾保险业务,这将影响整体社会效益,(承保,投保)无疑是能提高总体社会效用的均衡点。
根据上述分析,e成为影响博弈均衡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图形描述如下:
我们知道,局中任何一个人的决策都是非常明确,那就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局中人的利益不仅取决予自己的行动与策略,还必须看局中其他人采用什么策略或行动。因此,通过划线法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投保人来讲,如果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他的最优策略是投保;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果投保人投保,他的最好策略是不承保,如果投保人不投保,保险公司经营与不经营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损失。
从这个博弈中我们可以得出,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洪灾保险这个保项。这是因为保险公司发现,经营基本上是亏本,还不如不经营。
局中人在每种策略组合下都有各自相应的得益,如果将每个局中人在同一种策略组合的得益相加算出各博弈方得益的总和,并可将其看作这个小范围内的“社会得益”。可以得出最佳的社会得益为e—a+f-e—c=f-a-c,即在投保人投保、保险公司经营情况下的社会得益。这就意味着只有在投保人愿意投保、保险公司全力经营的情况下将可以实现社会得益最大。对保险公司来说,其主要目标还是要实现其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赔钱的买卖是不会做的。经营洪水灾害风险的成本很高,保险公司一般不会积极推广洪灾保险保单,除非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从上面的调查我们知道,保险公司尽管将逆向选择作为其“安全第一”的策略,但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了保险的初衷。所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也是其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有关洪水方面的险种的供应很不足,在1996年以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将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放在企业财产险或家庭财产中,1996年以后随着保险公司改制,保险公司纷纷将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放在综合险中予以承保,采用的费率是火灾险的费率,一般都比较高,造成了投保人无力购买。
(二)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博弈分析。在这个博弈中,局中人是政府与保险公司,政府的策略是(支持,不支持);保险公司的策略是(经营,不经营),政府支持开展洪灾保险,要从财政拨款及税收上给予优惠。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保险公司会亏本,费率高了,没有人买,费率低了,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博弈的分析中我们得出通过调整参保费标准达到理想均衡的结论,而该均衡点能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对于参保人来说是付出了相对较高的经济代价而使保险公司获得更多收益。如果换个角度,由政府来考虑社会效用优化的问题,将会出现政府与保险公司博弈的情况。
1、相关假设
(1)在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需要上交的税费为t;
(2)政府为实现社会效用的优化,需要采取支持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的策略,从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或进行相关的财政补贴c1;而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的成本为c1;
(3)在有政府政策支持却没有获得保险公司认可的情况下,政府不承担要约成本。
2、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见表2)
对表2中描述的支付模型进行分析:
我们假设政府支持,保险公司经营,那么政府就会损失-c1+t单位的成本。如果政府支持,但保险公司不经营,政府也就不会补贴,其结果是政府只需要支付救灾款。如果政府不支持,保险公司不经营,也就不存在利益损失。如果保险公司还要继续经营,就会亏损c1-c2个单位的成本。保险公司不会做这种赔钱的买卖,除非保险公司为了形象宣传、广告效益。
从上面的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社会效用优化的前提下,由于一c1+t然而,我们不能仅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政府支持开展洪灾保险的成本与收益,还应该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洪灾保险对增进一国社会福利,从而增进社会安定的非经济效应。政府尽管在支持洪灾保险时有利益损失,这部分损失可以看成是社会福利转移到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流向社会。
若政府考虑到自己是以社会效用最大为目标,以居民为主体的社会收益最大才是其政策根本,(不支持,不经营)均衡导致的是社会效用低下的情况,而如果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政策收益能间接通过保险公司转移到身处于高洪灾区的居民身上,支付矩阵中的成本ct将会消失(见表3)。
在表3中的支付矩阵中,政府将会选择“支持”策略。由于完全信息的条件,保险公司掌握政府以“支持”为策略,即获取了政府出台“支持洪灾险业务政策”的信息,其作为理性“经济人”,无疑将采取“经营”策略,保证居民财产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企业利润点。
社会效益最大化要求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满足受灾群众的需要。上述分析表明,由于农民收入制约和保险经营模式的原因,商业性农业保险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但是,洪灾保险的社会效益性又决定了洪灾保险发展的合理性。如何解决这一悖论,需要政府介入以实现洪灾保险市场的均衡。从经济学原理角度看,解决洪灾保险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积极创新洪灾保险的经营模式,推动洪灾保险产品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根本上建立并推动洪灾保险的发展,充分发挥洪灾保险在防洪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一、作文教学中,情感预设的必要性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文章前的心理预设,让学生心理情感达到一定程度饱和,情寓心中,由感而发,情绪处于一种心理高涨期,这种愉悦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写而写,一吐为快的积极情绪。只有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学生写文章由被动变主动,写出的文章包含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才能深刻感人,让人难忘。
巴金曾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情感。”如果作者,没有因事而发的情绪的酝酿,没有情感因素的触动,纵然形式华丽,写出的文章也不会出现以情动人的效果,只能是华而不实。巴金在谈到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说,封建宗法对青年的束缚与迫害,使他义愤填膺,他进行创作小说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他拿起笔来写的。所以他又说:“一直到我在一九三一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
北宋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作千古名词《水调歌头》。苏轼原在杭州做通判,苏辙在济南掌书记,为了与弟弟离得近点,苏轼要求调到北方来,来到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虽不远,却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见,《水调歌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作者与弟弟深厚的手足想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作者理性客观地分析了他为官飘零谪居、人世沧桑的必然性,在看似平淡的人之常理中,寓情于词,蕴含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义。
古之今诗人大家,弄诗吟诵,歌情舒怀,作品无不充满了情感,因情感人的诸多有力诗作,经得住岁月长河的考验,千百年来,经久未衰,传扬千古。所以,现代作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叙述性、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让学生处在一种“愤悱”状态,教师适时引导预设、营造和渲染情感氛围,让学生于情、于景中,因事而悟,缘事而发,从而影响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灵感随之而生,处在一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为文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二、作文教学中,情感预设的主要方法和途经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对部分同学来说是痛苦的。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种畏难情绪早埋设于心底。实际上,这种情绪,是情感的一种自我预设,没有自信,无法启智扬慧,牵延了思维的发挥。改变学生这种畏难状态,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一个自信的人,他是不畏惧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坚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潜意识中,已经给自己套上了“不能”的枷锁。一些企业培训师,在培训销售员时,对“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往往要求受训者,在遇到困难时,要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有了这种自我暗示,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面对一些“顽劣”的客户,心中有底气,才有自信推介自己的产品。其实,这种方法,作为教师也可以置换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同学在心里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为学生习作前预设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如此,反复强化,学生慢慢长出自信的翅膀,“灵感”的产生,才成为可能。
二是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每个同学的境遇、心态、知识的积累不同,写出的文章各有特点,不一而足。对灵动、活泼优秀的作品可以示范讲解,对学生是一种赏识鼓励,也是对其自信心建立的一种强化。对一些作文水准较差的同学,也不能有一些呵责,平心静气的指出其缺点,更多的是给予一些鼓励和关怀,多发现作品的“闪光点”,适时有效“放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赏识与鼓励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美好情感的外露,也是对社会、他人的一种回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的美好情感在文章中宣泄,以感恩润心,以明德显文,写出的文章才会放射出人性的光辉。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好配合,育人目标要统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教育故事,结合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特别是教师个体,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教师言行的示范效应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与发展。
四是让学生学会体验与观察生活。为学生增加情感体验活动,适时利用一些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修身养性。文章情节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随笔记录感人事例,积累原始素材,这样写文章时,有迹可循,有案可察,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哪来的“得”,哪来的“失”,更无法谈“知”。
自打我记事起,桂树便挺立在那里了。那是一棵老树,粗糙的树皮,像极了奶奶脸上的皱纹。每年秋天桂花盛开,奶奶都会把满枝的金黄收集起来,为我们做桂花糕。
“这棵树啊,是我和你爷爷年轻的时候一块儿栽下的,当初就只是一棵小苗……”只要说到爷爷,奶奶就停不下来,“那几年,地里颗粒无收,你爷爷偏就硬撑着,省给我们吃,谁想到竟饿出病来……走之前他还念叨着,好想吃我做的桂花糕,那时他多年轻啊,你叔叔还在吃奶呢……”奶奶的眼里泪光闪闪,可惜我对爷爷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上。
奶去年秋初,奶奶给我打电话,说院子里的桂花开了,让我有空去看看。我虽满口答应,却因学业紧张未曾赴行。几天后,奶奶给我寄来了桂花糕。那次她寄得特别多,我在电话里问及原因,奶奶说最近胃口不好,吃不动,干脆就都给我寄过来了。我叮嘱奶奶注意休息,养好胃,中秋节一大家子还要团聚吃大餐呢。
直到奶奶查出胃癌,晚期。
奶奶拒绝接受化疗,她不想插着管子苟延残喘,她只想呆在自家院子里,陪着桂树,陪着爷爷。
那段日子,我经常去看她。每次只要不下雨,奶奶都会倔强地搬了躺椅,坐到桂树下。傍晚,天凉了,我想让她回屋里歇着,她死活不肯。我只好陪着奶奶在桂香暗送的院子里,听她讲当年的往事。她对爷爷的思念,就像桂花的暗香,不绝如缕。
中秋节是在奶奶家过的。团圆饭很丰盛,奶奶满脸笑容,胃口也像是恢复了,还喝了一点甜酒。餐后,我们将桌椅搬到院子里,摆好月饼、桂花糕,尽享天伦之乐。这一刻竟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奶奶的病好了,似乎奶奶会一直陪着我们。
然而,奶奶毫无征兆地倒了下去,令人猝不及防。当我再次见到奶奶时,她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孩子般沉沉地睡去了。她的脸上有一抹浅浅的微笑,不知道她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桂树呢,还是爷爷。
今年中秋,我回奶奶家,去看桂树。金黄的桂花缀满枝头,像朵朵笑脸,洋溢着新生的喜悦。奶奶,我想吃桂花糕了,你给我做好不好。你听得见吗?
空中飘过一阵暗香。
称“物理老头儿”的班主任一把收走我手里的杂志,痛心疾首地说:“路朱,你一直是勤勉的典范,这个月是发什么疯?全世界都容不下你了?”
对他的指责我默不作声,脸上努力表现得漫不经心。老头儿气极,狠狠将杂志拍到课桌上,在晚饭时略显空旷的教室里,那声音显得尤为响亮。周围几个同学只顾着啃面包学习,连头也不抬一下。不过这没关系,我不介意被全世界嫌弃。
“把你安排在前面,是为了照顾你听课!没想到好地方装不下你,那就去后排吧,什么时候反省好了,什么时候回来。”老头儿向后一指,“就跟王杨林一桌。”
我回头看去,只见王杨林正趴在桌上肆无忌惮地睡觉,不愧是后排同学的典型。我收拾好东西向他走去,沮丧中又有点小雀跃。
在我们班,后排可不是废柴的游乐园,而是天才的乌托邦,是区别于平凡世界的“里世界”。
大概是我搬书的动静把王杨林吵醒了,他挠着蓬乱的头发,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然后把自己像晾衣服一样挂在椅背上醒神。传说中的物理学霸,果然特立独行。
老头儿撇撇嘴:“王杨林,你看看你这德行。”
里世界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班主任根本舍不得训他。
王杨林咧了咧嘴,仿佛想笑又嫌费劲。他忽然想起什么,一下子坐直了:“对了,老师……昨天的手机还给我好不?”
我记得,王杨林昨天课间玩手机被没收了。
“你还真敢来要?”
“里面有我搜集的资料,没了就白费劲了。”
“我管你什么理由呢。”
“要不咱们做个交易,”王杨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我拿这个来换,您就不吃亏了吧?这个不仅更新,而且内存更大……”
“你再嗦,连这个也别想要了!”
王杨林连忙把手机收起来:“息怒,息怒。”
老头儿坏坏地笑:“你是不是觉得刚在物理竞赛上拿了奖,我就不好训你?放心,那些话我都攒着,期末考时你的语文英语再拖后腿,哼哼。”
老头儿又交待了几句,回前排巡视去了。他变得神情肃穆,与刚才的谈笑风生判若两人。
如你所见,正如动漫有“表番”和“里番”,我们班也有前排的“表世界”和后排的“里世界”。我一直属于表世界,符合世人对高中生的固有印象:起早贪黑,文山题海,吃苦耐劳,天道酬勤。
我本来成绩中等,自从多了要人命的理综,成绩一天天下滑,连强项的语文也无法挽救,我开始厌倦这种压得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氛围。
晚自习铃声响起,王杨林才把手机收好,打开高考满分作文书看起来。果然,神的做法与凡人就是不同。
“噗!”近处传来轻笑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班长安妮正戴着耳机看美剧。还有数学课代表陈英汉,低着头玩搁在腿上的手机。好像里世界的人,就没有规规矩矩写作业的。
哇,这多潇洒,我把杂志摊在桌上看起来,起兴时就缠着王杨林聊八卦,可不知是不是懒到连说话都嫌费力气,他对我爱理不理的。
下课后,王杨林问我:“你没发现自己在这里格格不入吗?”
“格格不入?”
他朝我的书摞努努嘴,我看过去,一下子连耳朵都觉得火辣辣的。错漏百出的理综卷竟没掖好,露在外面的分数格外刺目。
“老头儿把你安排过来,是为了让你补习理综。拜托你认真一点,搞出点成绩,然后赶紧走,成吗?”
“这地方有什么稀罕,我巴不得赶紧走呢!”无地自容的我,咬着牙反驳。
“那就好。”
被王杨林这么一激,我也不看杂志了,拿出理综题集猛刷起来,磕磕绊绊地刷完一章,对照答案一批,又是“满堂红”。
里世界的气氛依然轻松,凡人如我,显得格外狼狈。
“喂……别哭啊。”王杨林拉拉我的衣袖。
“别管我!”我呜咽着语无伦次,“反正你不会懂,竭尽全力也学不好的痛苦!”
“你才没有竭尽全力,我就在你旁边,你却没想过求助!”
“你也算一份力?”
“当然,问明白人多省事,”王杨林抽出我的理综考卷,“不分析错题就做新题,白费劲!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你怎么考上高中的?”
“错得太多,我看得心里难受。”
“你就知道自欺欺人。”他埋头帮我分析卷子。
这段日子,我近距离地观察着里世界的学神们――
安妮看的美剧根本没有字幕,而且每听完一句,她都能一字不落地听写下来。陈英汉时不时地看手机,边看边在本子上记东西,问他才知道,他准备报考自主招生,论坛上有更难的题目。
我问王杨林:“你们都不写作业吗?”
王杨林头也不抬:“不是啊,是老师还没布置到我们没写的地方。”
我果然是自欺欺人,一味地把他们神化,还想出“里世界”这样可笑的概念。因为我还心存侥幸,想要找到不劳而获的榜样。现在我终于明白,其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学神也在日日付出,只是比起“白费劲”,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罢了。
里世界果然有一种魔力,在这里刷题竟不觉得辛劳。我学着像“神”们那样,把学习当成通关打怪的游戏,在花样学习中咂摸出无限乐趣。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三个月,期末考试也伴随着今年的第一场雪结束了。我理综考了236分,虽然这分数在里世界是最低的,但依然让我热泪盈眶。
老头儿笑眯眯地说:“看来在后排过得如鱼得水啊,要不然别回去了?”
我摇摇头:“我明天就回去。”
实事求是地讲,我跟不上里世界远超常人的进度,短期内虽然可以大幅提高,但长期看来,这里并不适合我。
况且,我也想把愉快的学习气氛带到表世界,让大家停止白费力气的唉声叹气。
王杨林的语文和英语分别提高了十多分,总成绩全班第一。老头儿不甘心地点点头:“这次又让我没法开骂,不过别得意,我都攒着呢。”
王杨林懒洋洋地回敬:“我好怕。”
老头儿走后,他又拿出手机来玩。
我感到好奇:“语文为什么进步,我看在眼里。英语……你是怎么学的。”
王杨林笑而不语,把他的手机递给我看。只见屏幕上是一个英语单词,戳一下,会出现释义和经典例句。原来,他课间摆弄手机都是在看电子词典。
王杨林耸耸肩:“单词手册看着多费劲,还是手机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