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留守儿童辅导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留守儿童辅导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留守儿童辅导计划

第1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三个特别关注,一项联合关爱的帮扶工程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身边。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关怀,容易在思想上孤独,心理上抑郁,生活上困顿,学习上分心,行为习惯上跑偏,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山东是人口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留守儿童近百万人,其中父母双方都不在儿童身边的近27万人。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再次引发全民关注。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关爱困难儿童工作,郭树清省长专门批示要求“要特别关注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们,特别关注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们,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们,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这些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作出贡献”。

2015年6月9日,滨州市“牵手关爱行动”动员会召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牵手关爱行动”,年度帮扶留守儿童2000名,每人的救助标准不少于300元,为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建立“慈善资金支持+志愿者关爱”的留守儿童救助服务体系,让留守不再凄惶,共享文明与阳光。

四家部门联动,一次统筹衔接的合力谋划

考虑到“牵手关爱行动”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滨州市关工委、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开展本次活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分工合作,科学谋划。

滨州市关工委主要负责活动实施的协调、监督、检查,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滨州市慈善总会主要负责活动资金的筹募和管理。山东省慈善总会2015年计划支出活动资金5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全省参与“牵手关爱行动”的志愿者、留守儿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人保费30元,保额50000元);200万元为留守儿童大病救助基金,主要用于结对帮助过程中,发现的大病患儿救助。滨州市各级慈善组织计划投入配套资金7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捐助、社会募集、网络捐赠等多种途径,广募资金,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团市委主要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考核。在网站、电视、报纸、微博、微信、论坛等倡议书,广泛动员,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市、县区、乡镇(学校)分别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中队、小队,建立上下衔接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委托留守儿童所在班级老师进行跟踪考评,听取留守儿童或其监护人对志愿者的服务表现予以评价,在志愿服务记录卡上填写服务日期、服务项目、服务时数,并由留守儿童和其监护人或所在学校的团队负责人签字确认。年底,根据服务次数和服务质量,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爱心家庭及志愿服务队进行表彰奖励。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留守儿童情况摸底,由学校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向本班学生发放《留守儿童情况调查问卷》,了解相关情况。

四部门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五项服务内容,一次全民动员的暖心公益

牵手关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留守儿童系统的照顾,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提供亲情陪伴服务。组织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打电话,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自护、感恩、励志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从小养成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习惯。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发挥滨州市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作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

提供心愿达成服务。收集留守儿童的心愿,并对心愿进行分类、整理、审核、建档。将收集到的儿童基本信息及心愿上传到“青春滨州”志愿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结对认亲”,共同帮助留守儿童每人实现1个心愿。

第2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90-02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流动儿童。如何科学规范地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上海市金山区妇联积极探索,将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以求对新时期留守儿童工作有所借鉴和推进。

一、金山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

经调查,金山区现有141名留守儿童和大批流动儿童,这些孩子通常由单亲、隔代、亲友或委托人留在家乡照管。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成长中存在的 “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安全缺保障”等问题,金山区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实施学龄儿童关爱项目的重要切入点,以保障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全区推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2009年3月,被评为上海市妇联“关爱一生”项目。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关爱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不够科学规范,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爱工作者的自身经验、文化素质、教育意识等主观因素,仅仅通过节日慰问、家长座谈等传统的简单形式,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不断充实新内容、相互理解、合理行动、有效运作的过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关爱工作者担当多重角色,提供多种服务,支持并鼓励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积极推动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状态,健康快乐成长。

理念与原则上,社会工作者中的“人在情景中”的工作理念和实施原则,即把个人的问题与需要同社会政策制度等联系。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关注其处境并将其与政策制定执行结合起来,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及这项工作的有序深入。

方法上,社会工作注重专业价值、专业方法,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社会工作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者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三、留守儿童关爱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个案工作:家长和社会组织重视采取科学的方式促进留守儿童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逐步开始针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担任儿童的个案辅导工作。第一步:申请和接案。由家人提出协助申请。工作者评估是否属于服务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接案。随即,工作者与儿童本人进行一次会谈。建立专业关系,并了解该留守儿童有待协助的主要问题及困难。第二步:资料收集。工作者搜集与留守儿童的问题形成有关的各种资料。第三步:问题诊断和制定服务计划。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拟定个案服务计划。第四步:处遇和服务。根据服务方案,工作者逐步为留守儿童提供“处遇”、“服务”或“治疗”工作。第五步:结案与评估。协助留守儿童发现其情况改善的情形、建立自信心,提供未来自我努力的方向或应注意的事项。

第3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留守中的亲情“失联”

息烽县黑神庙中学图书阅览室里,张欣正聚精会神地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九年级的张欣家住息烽县小寨坝镇,自记事起爸爸就长年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对张欣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给远在外地的爸爸打电话或聊QQ视频了。

像张欣一样长年通过电话与远在外地的家人维持联系的孩子在贵州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令人揪心的称谓――留守儿童。

破旧的衣裤、鞋袜,蓬头垢面,茫然却开心地跟伙伴们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这是定格在城市人心中的留守儿童形象。定期从远方寄来的生活费是一种特殊的父爱母爱,而近在身边的日常照应,只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其他亲戚代为完成,这导致亲子感情疏离、孩子营养不良、卫生习惯差、日常行为有失规范等问题。

专家认为,留守儿童普遍处于“学习上缺人辅导”、“生活上缺人照应”、“亲情上缺少温暖”的“三缺”状态。

由于大多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低或家务繁忙,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几乎无法得到额外的学习辅导,逃学、辍学、成绩差、不完成家庭作业等现象,在留守儿童中十分常见。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云环小学六年级的王端才,在他两岁时母亲就外出务工,近10年时间,母亲都没有回过家,没有书信也没有电话。谈起与母亲的情感,王端才显得很平静,没有落泪也没有抱怨,他脸上的漠然也许在暗示,“母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称谓而已。

息烽县云环小学开展的对学校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饥渴”:63%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父母,48%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频率也普遍较低,其中仅在春节回家的占79%,还有21%的父母两到三年才回家一次,这部分家长大多数都在外省务工。

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贵州省教育厅统计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

“缺教”、“缺管”、“缺爱”,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关注。

属于孩子们的爱心家园

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无疑是目前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最直接、最温暖、最实质的关怀。

走过黑神庙中学的操场,一排粉色的平房映入眼帘。“文体器材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视频室”、“道德讲堂”,“留守儿童之家”由此组成。这是学校专门为97名留守儿童开设的“爱心家园”,由学校的三位老师兼职负责日常管理维护运作。在这里,只要是课余时间,孩子们都可以给远在外地的家长打电话或进行QQ视频聊天,产生的费用由学校缴纳。

“看到别的同学父母总是来学校嘘寒问暖,我心里很难过。”在“黑神庙中学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记录表”中,记者看到了九年级三班刘念的电话内容记录。

“这次考砸了,下次一定努力。”这是王庆的电话内容记录。

黑神庙中学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的负责人陈欢欢老师说:“通过电话内容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最近的情感状态,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关爱留守儿童,需付诸实践。留守儿童之家的成立,方便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节假日等课余生活 。

“我们在留守儿童之家组织过很多活动,端午、中秋我们会陪孩子们一起度过。给孩子们过生日、春游野炊、看书画展、看电影、手工制作、演讲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知识讲座……”说起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息烽县妇联副主席汪潞侃侃而谈。

息烽县目前有3006名留守儿童,其中2231名是在校学生。作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之一,息烽县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我们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建立了22所留守儿童之家,电脑、数码相机、电话、图书等设备全部配套使用。其中两所在村里,多数在学校。”汪潞说,由于学校的留守儿童相对更集中一些,留守儿童之家建在学校利用率就比较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监护,息烽县还建立了58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由县妇联牵头组织,利用春节、秋收等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机对家长进行生活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法律常识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对于隔代监护的情况,县妇联会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传授隔代教育、家庭教育、矫正教育等具体教育方法,督促他们当好家长。

在息烽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中,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作了很多努力。息烽县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爱心妈妈(爸爸)”、“爱心奶奶(爷爷)”、“知心姐姐(哥哥)”等爱心志愿者,以“1+1”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护。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留守儿童工作也与信息、科技紧密结合起来。息烽县正在建设中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会为留守儿童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信息登记、权益保护、救助服务、部门管理、接受公共服务等使用功能一体化。通过动态监测,及时跟踪、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情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保障。

“留守儿童工作任重而道远,这才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汪潞翻看着学校留守儿童的档案记录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息烽县还会为留守儿童们制作《留守儿童家长手册》、《留守儿童工作指导手册》、《留守儿童家长行动指南》三本手册,分别发放给家长、老师、家长,这会让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更规范、更专业。”

千所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省

省妇联儿童部部长姜禾介绍,目前我省由妇联参与建设的省级留守儿童之家共有1000多所,基本覆盖了九个地州市的88个县。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中。据统计,60%―70%的留守儿童都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为了避免隔代教育产生的弊端,麻江县探索出了自身的方法:政府通过投资兴办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来缓解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管理问题,从管“吃”、管“穿”、管“住”、管“行”、管“医”、管“学”、管“心”、管“育”等方面全面呵护留守儿童。

在雷山县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对网吧、游乐场等娱乐场所的整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文体部门则积极实施村级图书馆和村级体育活动场馆建设,为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和兴趣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去年我省实施的“9+3”教育计划以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了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避免未成年孩子过早流入社会,对留守儿童起到的保护作用不言而喻。

第4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系列化活动 实践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协力才可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是这个社会诸多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学校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研究,理应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我校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差,交际障碍,自信力不足,安全问题等,提出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研究",并针对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爱活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实施关爱活动,感受人间温暖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没有时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照,缺乏与父母交流,性格上感到孤独,不爱与人交往,存在交往障碍。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协调社会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支持。先后与重庆市关工委,渝电公司,北碚区公安分局等社会单位为留守学生送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留守学生参与受赠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组织留守儿童与前来慰问的叔叔阿姨交流,合影,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时让他们谈受赠后的感受与体会,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不断创新社会单位慰问留守学生的形式,丰富慰问留守学生的内容,提升社会单位关爱留守儿童的品位,不仅从物质上给予,还要从学生心灵上给予滋养。如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辅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学会与人合作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节假日成为慰问留守儿童的惯例,从学生需要出发,赠送节日礼品,开展节日活动。学校更应从学生心灵深处关心留守儿童,端午节组织留守学生品尝棕子,开展端午节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表演活动,让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中秋节,品尝月饼,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文化等。学校还将组织留守儿童评比"留守之星"活动,从学生点滴进步入手,对学习进步,有自信心,遵章守纪,行为习惯好,爱劳动,生活能自理等方方面面给予学生奖励,激发他们能健康成长。学校还组织特长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体育业余训练队,主要从田径、乒乓球、武术等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还成立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唐门脸谱制作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感受地方工艺的艺术魅力,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感染。留守儿童们都说这项活动很好玩,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学校根据偏岩古镇旅游实际,在2009年就成立了义务导游队,许多学生报名参与,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继续组织此项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义务导游培训队,特别吸收留守学生报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参与。这样可解决留守学生暑期无所事事,并让留守学生在义务导游队中有机会与游客交流,在义务导游队中与队员合作,真正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利用班级建立留守之家活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留守之家,班级开展了"关爱留守"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如:按月举行留守学生集体生日活动,为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活动,与留守学生结为兄弟姐妹活动,班级"留守之星"评选活动等。极大地让留守学生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从此,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无助,不再感到无新情关爱。学校组织了武术训练队,用武术来磨练学生意志,涵养学生品德。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体验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一招一式的精妙。通过反复练习,让留守儿童感悟点滴进步与成功,从而热爱上武术。

2.善于心理辅导,引领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一些留守儿童中存在焦虑,孤独,自悲,怕与人交往,意志力弱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四整合教学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整合,完善认知与心理感受、体验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利用金刀峡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中的各类活动,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参观金峡桃源》,这是学校开发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春天的金峡桃源一片红色的海洋,连绵几公里,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组织留守儿童欣赏桃花,观赏李花,追逐春天的脚步,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让学生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呀!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孤独,他们拿着相机,三个成群,五个扎堆,寻找美景,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又如,《折纸几何学习活动》,这是民盟北碚区委主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黄燕平给学校带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作品创作,自然而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进行分工,才可能完成作品最后创作。诸如此类校本课程,如《参观古镇污水处理厂》《野外拉练》《参观现代和畅农业基地》《河边野炊》《参观古镇葡萄园》等系列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课题研究进行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重要形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与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将二者有机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重要保障。既要针对大面积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活动,又要针对个别学生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个别咨询辅导。学校根据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健康要求,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节,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采取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原则,实施了"自信人生,张扬个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认知与心理体验感受相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往往设计了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认识活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不断调整自身心理,通过情景体验,角色体验,融情融景,感受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在团辅活动中创设留守学生遇到生活困难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面对生活挫折,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分别安排了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师教育培训,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通过班级活动加以落实。

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质

行为习惯是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学生行为习惯差,导致学生各方面表现不好。首先是学生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的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因为亲情缺失,对父母不太了解,很难说对父母孝敬。组织留守儿童新情聊天、定期向父母写信的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留守儿童由于孤僻性格,对老师不是很尊敬。通过谈心活动,交流师生感情。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留心留守儿童,多帮助他们开展好活动,多一句激励,少一点责备,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学生尊师之心开始萌芽。其次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课前准备不充分,如常用学习用品缺失,发动班上同学实施关爱活动,为留守学生献一份爱心,并让他们时常准备好这些学习用品。有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定具体指导留守儿童预习的方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目标,掌握预习的方法,完成预习的任务。在课中,尽可能为留守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读书交流的机会,重在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给予优先评阅指导,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其次,从生活上,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通过家校共同实施对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的管理,如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留守儿童在家中作息情况,引导留守儿童制作周生活、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科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课辅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洗衣服,整理书包,理菜,切菜,招呼客人等日常行为。通过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

总之,留守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学校是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承担者与研究者,通过学校各项工作,整合地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让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给他们创造一片成长的蓝天,让他们幸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主编.《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手册》 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朱复融主编.《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 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第5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关键词:春泥计划 留守儿童 义教 乐园

教育是强国之路,兴国之要,社会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更培养着社会的合格公民,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因此,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全年大约有180天的校外时间,与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对儿童的教育的重要性则愈发明显。

而对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来说,校外文化生活单调、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较为普遍,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少家长照顾管教,也容易发生各类意外伤害、伤亡事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学校乃至社会的一个新课题。

春泥计划的提出使得浙江省内部再次全面关注起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假期教育问题,但是假期教育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偏远的农村,没有很好的师资力量来挑起这个重任。组织者、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三个群体之间的联系处在断档之中,春泥计划的各类模式并不能得以完美的开展。

我们通过与白鹤镇领导的访谈了解当地留守乐园的开展情况。留守乐园是春泥计划的一个再延伸,在天台白鹤特有存在。首先,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而留守乐园就是为这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而创建的儿童乐园。一般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形成,在乐园中为留守儿童们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学习教育,时间主要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等等。

但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而我们本次社会实践将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形成对接,运用大学生这个群体以公益的方式到农村去帮助更多的儿童,建立更多的乐园。我们更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天台县白鹤镇针对春泥计划所采取的各项改善措施,以及它在春泥计划模式的创新方面和留守乐园组织开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上入手,深入探究考察,从而对本次义教活动的合理性和创新性进行验证,并进一步为浙江省其他地区春泥计划的开展模式提供借鉴与指导。

在相关问卷调查结束之后,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在本次的实践经验的指导下,以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其他各类信息,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春泥计划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覆盖面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地增强,它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农家书社、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地等,利用学生的假日,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等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

2、留守乐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也可以在假期里保证学生的安全。作为春泥计划一部分的留守乐园具有较强实施可行性,实施后所带来的效益也比较大,浙江省各地也在积极建立留守乐园基地。

3、目前,中国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也占据了人口总数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进一步规范完善“留守乐园”模式,形成“学有人管、难有人帮、家有人护”的留守儿童关爱新模式,可以有效弥补假期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失,也是春泥计划模式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关建议:

1、加强领导,组织到位。为确保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当地镇党委及政府妇联、公关委等多个组织,用来指导、组织和协调试点工作的开展。尤其此次基地签订完成后,更应当明确各组织责任,加强领导,促进活动开展。

2、加强保障,经费到位。县镇村三级按照一定比例匹配资金,同时多方筹集,发展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内外募捐或建立基金会等其他载体形式募集资金,为“留守乐园”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加强规范,制度到位。在留守乐园已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工作制度》、《学习教育活动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青少年沟通联系制度》、以及《家长学校职责》、《大学生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则,以规范运作。

4、加强教育,队伍到位。重点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定期为未成年人开展学习辅导、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了一支爱心帮扶队伍,在提升家长素质,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同时,定期对各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反馈,提出积极的建设意见。

5、加强建设,阵地到位。充分整合现有的场所和设施开展各类活动;根据白鹤镇的实际,添置活动器械、书籍、体育设施;依托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娱乐。

6、加强熏陶,活动到位。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载体,运用合理方法,广泛持久开展,做到活动经常化,主题多样化重点开展学习辅导、文体娱乐活动,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道德提升、思想教育活动。

第6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根据上级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

组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7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关键词:爱心;唤醒;心理健康;自信心;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这些孩子尊师守纪、安心学习和健康地成长呢?在班级管理中,笔者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一、建立“关爱之家”,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弄清楚本班留守儿童的性格差异。在实践中,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核对落实,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档案,成立了班级留守儿童之家。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并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增进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还经常到访家中,与监护人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付出“亲情之爱”,唤醒留守儿童的心灵感应

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主任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还得教会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经常忘记给他们洗澡换衣服,作为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在生活学习、亲情体验等方面的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1、定好目标,落实帮扶。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科任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所取的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有病时,及时带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我班的王凤祥同学有次严重感冒,肺部感染了,我及时将该学生送至乡卫生院去医治,在他医院疗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嘘寒问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真正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

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由于留守儿童的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截然不同。在实施帮扶指导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修养欠缺的留守儿童,应分别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例如我班留守儿童王大伟,其父母离异,父亲在内蒙打工,由其60多岁爷爷代为看管,他衣着时髦,好出风头,成绩时好时坏,其爷爷根本管不住。我在全面了解该生的情况后,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引导方案,利用班会课让其他留守儿童讲叙自己是如何做到约束自己,使其父母亲在外安心,顺心工作,并让他与其父母通过电话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生活。今年五月份,我又让王大伟参加了“彭阳县组织的全县留守儿童厦门夏令营活动”。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浇灌,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最近,我发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虽然分居两地,是王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的艰辛,外面世界的美好,我一定会重新认识自己……”现在,该生已改掉了不少不良习惯。

三、融化“情感之瘤”,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出的打工父母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同时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导致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乱花零钱、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蛮横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这些特点,我利用班会课就“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定期举办图书角、手抄报、兴趣小组这些活动,不仅能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而且也可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利用思想品德课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发表内心的看法,遇到问题及时和同学老师沟通,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觉得教师在内心上关爱他们。

四、捕捉“闪光之点”,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8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一、从“面”上入手,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1.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具体的教育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关爱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这样就能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等,以方便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交流感情,摸索方法,总结经验。

2.整合资源,“留守儿童之家”升级换代。2011年12月8日,在环峰三小,我县第一家“留守儿童教育辅导站”正式揭牌成立。该辅导站在原有“留守儿童之家”的基础上,向社会招募了多名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中,有基层的法律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还有具有专业资质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辅导站也相应开设每周法律知识讲堂,增设了身体健康和心理辅导咨询室,每名志愿者每周有不少于一天时间在辅导站驻点办公,为留守儿童提供身体、心理健康指导和法律知识咨询。它的建立不仅可以做好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和生活关注,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

3。大力宣传,营造留守儿童关爱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多篇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信息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新闻频道》、《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马鞍山日报》等媒体报道。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宣传,在我县已初步营造了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社会各界也纷纷加入了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团队。近两年来,先后有县镇关工委、妇联、团委、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供电局、县国税局、县新华书店、巢湖学院、环峰中队、环峰商会等多家单位来校献爱心。

二、在“点”上着力,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和谐网络。

以“家”为着力点,以低龄留守儿童为重点关爱对象,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弥补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监护的盲点。

1.学校领导、党员教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别与留守儿童学生结对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从日常家事、身边小事、生活琐事、学习难事管起,通过和他们多沟通、多谈心,鼓励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辅导他们的学习。

2.教师乐于奉献,倾注真情。张燕老师班的两个留守学生感冒住院,她虽身怀有孕,还能利用下班时间看望生病学生。二年级陈静老师班有个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思念父母,不肯上学,当陈静老师得知这一情况之后,赶紧来到学生家中询问情况,并耐心开导,以母爱般的语言鼓励学生要学会坚强,并把他重新带回课堂。该生的家长知道后十分感动。

3.开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的教育。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全县各地,生源复杂,且多数为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行为习惯良莠不齐。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对低、中、高3个年级段学生循序渐进提出行为习惯目标要求,各年级分月逐条落实,学生熟记各项要求,努力实行,初步达到知行合一,使学生尊重他人、自信自律、学会学习,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我校聘请老革命、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素质高的老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从而形成机构健全、网络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新体系。通过举办家长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鼓励学生给老师同学写“悄悄话”纸条,为师生搭建起彼此了解、互相沟通的有效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6.健康为本,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我校和县人民医院携手,共同设立“健康管理站”,安排指定的医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结合留守儿童各成长阶段的健康状况对监护人进行营养搭配指导。

三、以活动为主,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更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蓝天下共同快乐成长。

1.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诚信伴我行”“雏鹰争章” “我是五好小公民”等活动。学校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开学不久,学校组织留守儿童聆听法律知识讲座,留守儿童深受启发。在国际禁毒日这天向留守学生讲授有关禁毒方面的知识,列举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告戒留守儿童的巨大危害,激励留守儿童共同参与“远离,珍爱生命”的全民禁毒活动。每学期学校都组织消防安全防范和避险逃生演练;在“法律宣传周”活动中,学校请司法人员就如何增强入室盗窃和街头诈骗案件的防范意识、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向学生们做了详细解说。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从而创造了多年来学生无违法犯罪的纪录。同时利用播放教育影片,有效预防犯罪。并且开辟了法律知识讲座,通过校园广播向广大留守儿童们传授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技巧,以及假期在家对水、电、气使用的安全知识和离户外出的注意事项。

2.开展读书益智教育活动。为了培养留守学生读书兴趣,把学校的图书真正用起来, 我校在每班设有书柜,建立读书角。并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2014年5月28日,我校由九名学生组队参加了“第八届少儿智力七巧板全市总决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3.开展走进军营活动。为了让留守儿童了解军营生活,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及意志品质,2014年5月20日上午,我校组织了30多名来自辖区的留守儿童来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含山县消防大队,参加主题为“庆六一 ”留守儿童进军营活动。参加活动的32名留守儿童认真观看学习官兵们的队列操练,参观官兵们的营房、图书室,学习整理内务。

4.开展自主管理能力展示竞赛活动。每年的下半年,学校都要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展示竞赛。根据留守儿童年龄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竞赛项目,如:低、中年级学生穿衣服、系鞋带、收拾书包、系红领巾,高年级学生叠被子、钉纽扣,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5.开展亲情感恩活动。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我校留守之家特别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和QQ视频,并利用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可以与孩子通电话和视频的具体时间。这样,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我校利用节日实时开展一些活动,利用元旦组织了“叠千纸鹤”活动,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放飞给在远方的亲人;2011年的5月8日,既是母亲节又是世界微笑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笑脸墙”活动,将几百名留守儿童的笑脸悬挂在校园里,并通过这些灿烂笑容发送给在外打工的父母。为此,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还来校作了专题报道。今年春节前,我校开展留守儿童“遥寄思亲情、感恩迎新年”主题活动。留守儿童将爱心贺卡寄给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新年祝福。《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进行了报道,新华网等全国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第9篇:留守儿童辅导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11-01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

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且孩子大部分是由年迈而且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也会过于呵护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在他们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这势必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缺位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学校与老师更多的关注,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留守儿童投入同样多的关注。所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在学校里表现既不特别突出,也不调皮闹事的留守儿童,老师往往关注得较少。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还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组织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三)社会关注不够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于城乡之间,给农民工子女教育造成诸多矛盾,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力承担子女在务工所在地普通学校入学的费用,而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孩子升学考试的问题;各地教材选用不同,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乃至壮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产生。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保障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有计划地配套筹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托管中心、心理咨询站;再次,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最后,政府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配备心理教育教师,树立科学育人观念,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精神上鼓励、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使他们与城市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子女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并且要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管机制,强化心理教育。最后,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三)家庭方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