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第1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一、前言

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够使交通运输稳定高效的发展得以促进,所以,既要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过中的各种问题,又要将优化和改善的策略制定出来,从而使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的发展得以促进。

二、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我国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也提高了客货运输的总量,但是,由于运输内部管理和运输方式,都存在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主要因素就是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体制,对社会经济实体发展有直接的影响[1]。而且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没有将一个完整运输体系构成,公路运输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畅度欠缺[2]。另外,不同运输方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的时间过程也应该有,才能够使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性得以保证。

(二)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通畅性欠缺

从当前来看,城市内外交能衔接通畅性比较差,致使城市内外的旅客乘公共汽车时,一系列的换乘比较复杂。其原因就是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当前一体化发展还比较滞后,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客运枢纽不协调,致使城市交通出行中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不但使乘客乘车的成本增加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

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也在不断地深入,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域经济实力,构建公路交通的运输体系,配置不断地进行优化,将完善运输方式制定,使公路运输网运行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断地提高运输的效率,并且不断地降低自然资源消耗,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外,公路运输资源也应该合理地应用。强化改善运输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公路运输的能力[3]。

(二)合理科学地规划公路网基础建设的内容

建设公路网的过程中,既要调查和勘测以及分析,又要将路网现有的状况进行评价和剖析,结合客货流分布的特点,根据运输量和交通量生成变化特征以及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建设公路路网的布局既要有秩序,又要合理。从当前来看,建设公路网,不但要将以上的原则遵循,而且,还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科学地进行安排,建设运输网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各项细节,建设公路网基础上,应该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重点,并且建设范围和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考虑到其中,结合不同的地域条件,将不同的方案制定,运用与构建路网适应的方法,使建设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效率不断地提升,科学且综合地进行规划,从而使建设路网长期的发展战略得以促进。

第2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民用汽车共有2693.71万辆,公路车辆的行程共有187.07万公里,运送旅客共有162.45亿人次,运送货物共有124.50亿吨。交通运输业虽然发展快,但存在高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在能耗方面,交通运输行业就是能源消费和资源占用型的高能耗行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我国仅交通运输邮政业就消耗煤16672万吨,是全国能源消耗的7.5%。国内汽车油耗平均百公里高出发达国家20%以上,要使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降低能耗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环境污染方面,汽车尾气以及噪声的污染是交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汽车尾气污染中,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铅化物、碳氢化合物、氮氢化物和颗粒物质等都是污染源。在交通噪声的污染中,调查显示公路交通的噪声影响的人数达3390万人,处于70分贝以上的高噪声污染的人共有2700万。因此,研究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公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由传统的“大生产、大消费、大废弃”的粗放型经挤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优化生产和人口布局,使公路运输布局与资源分布相协调,减少不合理的公路运输,以利于实现对公路运输需求的有效控制,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公路运输需求,保证公路运输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优化配置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方式都能被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立高效合理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努力提高公路运输业的运输能力,改善公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合理需求基础上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努力利用先进技术,保持公路运输资源的持续利用,使人口、资源、环境和公路运输协调发展。公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公路运输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公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上一切经济活动根本出发点即是提高其经济效益,并且最终表现于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归宿。所谓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提高公路运输业经济效益表现为:在投入的资金和物力、人力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的运量、周转量越多,运输质量越高,运输收入越多,利润越多,其经济效益越多,因此,提高公路运输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就在于运输过程,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劳动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公路运输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在保证稳步提高公路运输供给规模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公路运输业的运行效率。

2 公路运输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交通运输条件需求也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公路运输灵活性和机动性的需求不断增强,对公路运输的依赖不断增加,间接导致了公路运输业对社会资源和能源的占用、消耗以致给环境带来污染。虽然环境影响的结果未必是累计或者不可逆的,但一旦生活方式与活动布局对公路交通运输产生高度依赖,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就很难逆转。因此,按照运输需求的增加和转变趋势,合理利用公路运输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公路运输产业布局与资源分布相协调,努力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运输,创造更适合居住的环境,为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3 公路运输业的社会可持续性

发展经济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也应该以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路运输需求为目标。发展公路运输业,优化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努力提高公路运输业运输能力,并在满足合理运输需求基础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和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保证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为条件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在地球这个环境空间里。同样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能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更好的存在发展,而经济发展好坏始终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而社会若想取得良好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发展作为前提。

三、公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运输模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交通运输业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模式,它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运输服务、运输装备的生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上,坚持以再利用、减量化为原则,走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的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集约型的交通运输业。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模式,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公路运输结构的优化

在交通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中,对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各种运输方式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集约使用,如建设大型的专业化码头。优化运输结构,减少厢式货车,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发展专业运输车辆,积极推进货运车辆的大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推广大吨位车、柴油车和专业运输车辆。因此,要抓好运输企业集约化及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推动现代化运输模式的发展。

2 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在交通运输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技术创新分为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这两种技术的创新都能够有效降低公路运输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给企业提供更多利润,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公路交通运输业而言,科学技术的创新使人们能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少的能源消耗解决人们对于资源的索取,同时,采取科学技术创新的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就获得了更多的额外利润,也会促使其他企业采用新技术,从而达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保证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管理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生产中采用更加科学化、规划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管理方法、制度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单位成本。管理技术创新是无止境的。不同生产环境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创新的形式,管理技术的创新大体来说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根据所处生产环境的不同,企业对所应用的生产技术、生产方法或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编排。另外就是对于企业人员而言,企业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采取新的激励方法与激励方式,提高企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企业根据所处不同环境,找到最优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便使公路运输业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3 公路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

公路运输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管理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公路运输业的运营和管理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手段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以提升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公路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加强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基础信息平台。深化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建立长效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制度。改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覆盖部、省、市、县四级运政管理机构的广域通信信息网络,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建立公共物流信息查询服务平台等,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支持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支持公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建立车辆指挥调度、货物跟踪查询、订单处理及甩挂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无线射频识别、智能标签、智能分拣、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企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第3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要求;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中,其在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严峻,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环境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保护环境也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将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代价,兼顾二者,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1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以上二者的哪一个,我们都要求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强调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通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促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其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取。不仅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从长远处顾及到子孙后代对于环境和能源的需求。

1.2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事实证明,我国以前所走的那条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缺乏战略性的眼光,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应该遵循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这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的同时注意对环境做出保护,实现双赢。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减少对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行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归根结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将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1占有土地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一旦不能做好细致的规划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土地的占有主要体现在客运站、货运站、轨道、机场等设施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上。

2.2消耗能源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一系统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铁路轨道和火车车皮的建造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铁矿资源,公路的铺设会运用消耗大量的石矿能源,能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

2.3耗费资金

进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的时候,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同时会雇佣大量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消耗。

2.4破坏环境

第一是噪音污染,建设铁路设施的时候、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都会造成大量的噪音污染,如果没有做出适当的防治,将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休息;第二是空气污染,城市中的公交、铁轨上的火车以及大海上的客船等运输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会排放大量的气体,其中大都是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污染性较高的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第三是水污染,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破坏了水质。

3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3.1有效利用资源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不再将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发挥并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合理的布局和系统的规划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注意对于耕地做出政策性的保护,同时实现废弃土的重复利用,尽可能不要破坏林地和草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不要因为定价太低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对港口岸线资源予以恰当的利用。我国的海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对潮汐现象带来的巨大能量予以合理的利用,提高港口的利用效率。

3.2采用先进技术

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堵车问题日益严峻并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运而生,其在加快车辆运输速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很多的方面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去。

3.3完善交通体系

一套完善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优化和规范运输市场和秩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因此,要建立交通体系并不断地健全。

3.4严格管理标准

严格项目用地审查,把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节能法规制度,加强行业节能监督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制定节能评估导则和审查指南,将节能要求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硬指标。

3.5加强环境保护

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时候,应该投入较多的财力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对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进行规范;对车辆的发动机技术和排放技术进行改进;在汽车尾气的排放过程中降低噪音污染,在道路中间设置屏障,从以上各个方面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

3.6和谐发展战略

第一,增强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站在全局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交通运输业的规划。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道路建设中去,但是对于硬件设施的保护力度却不够,应该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注意保护硬件设施,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将人民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实际需求作为这一行业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三,“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将城市中的服务业、生产业、人口、供需的关系处理好。在城市规划中,将这四类统筹安排,协调处理相互关系,坚持统一发展。第四,完善竞争机制,政企分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内容,严格控制政府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脱离政府的发展,二者并存但不需要结合或统一发展。在管理方面,制定二者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交通运输业在依照国家法律范围内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4结束语

大家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想必是了如指掌,因为交通运输业作为衣食住行中的“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社会在发展这一行业的时候缺乏对环境的保护,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健康良好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及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思考[J].科技风,2012(8):123.

[2]王超敏.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J].河南科技,2013(17):96.

第4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认识

1 观念的树立,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能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当交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被人们关注时,开发新型环保能源,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已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当交通安全事件不断增加而被人们重视时,道路交通信号,道路通行规定等已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交通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应当牢固树立交通环境和交通安全意识,对社会和家庭负责。

2 改革创新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很多旧事物都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要想进步,改革是必然的,而且是经常的。与改革创新紧密关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力加快交通运输业改革创新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人口分布不均,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严重限制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创新交通管理机构体制。

3 完善道路交通法规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道路交通法规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交通秩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规范。在整个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过程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要保证人身安全,实现道路安全畅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定这个根本目的。

4 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它是人类文明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技用它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没有了交通科学技术,也就没有交通运输业的今天。交通运输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了领先的技术,谁就拥有了进入明日世界的“门票”,谁就掌握了无尽的财富。

交通系统消耗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能源。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汽车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车用燃料与油多为石油产品,车用汽油具有抗爆性、蒸发性、化学物理安定性、腐蚀性和清洁性,但是石油在地球的储量是有限的,据目前探明石油储量仅能开采数十年。它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能源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全世界各国科学家致力于开发汽车上的新型能源,已成功开发出的新能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电能等已得到实际应用。节能是能源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全世界各国科学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再一次指导实践,加快了交通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 环保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各类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多,其中汽车保有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调查数据中得知,空气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氧化碳、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谈氮化物来自汽车排放,这些污浊的气体是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些排放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或使人头晕、头痛,甚至导致癌变,还会产生酸雨,引起全球变暖等。噪声污染在汽车污染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包括排气噪声、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喇叭声等,噪声高于70dB就会使人烦躁、疲惫、影响居民休息等。

电动车是最能彻底解决污染的一个方案,电能具有直接污染小、噪声小、来源方式多、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一直未能解决成本高、电池容量、充电世界长、蓄电池污染等难题,使电动车的产业化一直不能有有一个大的进步,不能应用在汽车上。为此,我国政府为贯彻减少汽车排放物的理念做出不少努力,比如:⑴制定并实施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⑶向人民群众推广新型环保能源。⑷大力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汽车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为减少尾气排放做出贡献,比如:⑴合理的选用燃料和轮胎;⑵经常检查车辆;⑶合理驾驶车辆。⑷出门尽量坐公交或骑自行车。

第5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事业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公路运输凭借着独特优势在交通运输方式中脱颖而出。但是,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其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制约着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这要求我们去探寻解决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促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公路经济持续发展理论

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全新发展模式,它的产生是人们对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结果。

1.1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

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公路运输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指在满通运输量需求的基础上,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减少污染和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公路经济发展。在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潜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遏制,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的竞争力。公路运输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交通运输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拉动了沿线经济的迅速发展,要实现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应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独特优势,保障公路运输的重要地位,提高公路运输的竞争力是保障公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1.2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以来,把“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公路经济自然也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被验证为错误的,现如今,保护生态文明,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

(二)公路运输的现状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公路运输无论是在货运还是在客运方面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事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公路运输事业的重视,要求公路经济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2.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车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也有较大的能耗,而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公路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引进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2.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层面。公路运输的分布、质量对经济发展和沿线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科学和合理的路网规划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2.3环境、生态的可持续

公路经济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公路运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

(一)不可逆性。在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譬如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这些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都是永久性的。

(二)滞后性。有些环境问题是由某种有害物质长期积累而造成的,这个积累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具有滞后性。譬如空气污染,空气中的可吸人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霾,这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3.制约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1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因素

虽然目前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公路工程位置分布不均,质量不尽如人意,在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上还不能满足要求。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技术条件比较落后,各方面的基础都还比较薄弱,场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协调,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运输设备因素

公路交通运输主要分为货运和客运,不同的运输设备对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一)客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民众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飙升,能耗大、污染严重的车型严重制约着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普及有望缓解此方面的问题。

(二)货运。在公路运输行业中,运输的车辆中,还存在大量的老旧车辆,这类车辆的性能较差,机动车辆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能耗、尾气排放以及噪音污染等方面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此外,部分客货车司机环保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公路运输管理混乱,也是制约公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3管理要素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高,公路运输管理层面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国公路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控体系。从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政府对公路运输的管理力度不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超载、限速、强装强卸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政府虽然在不断加强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是违法现象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是根本原因。

4.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体制

4.1加强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虽然,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的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进一步加快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与之配套的场站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场站的功能,提高公路运输事业的服务质量。

4.2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将国家力量与个人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管控的合理性、科学性。最大程度上减少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公路运输的安全性是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3加强公路运输法制建设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公路运输行业的法制建设工作,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公路运输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公路运输事业进行统一的法律规范,对公路运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运输体系,促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宣传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公路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和所有公路单位的共同努力,对于公路经济可持m发展理念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通过积极的宣传,普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调动人们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经济的积极性。

4.5扩大融资渠道

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实现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扩大融资渠道。

(一)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在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首先可以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增大财政投入,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产融资方式。其次是进行税收方面的政策扶持,我国运输企业的税费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运输企业规模的扩大,所以国家可以实现税收政策的倾斜,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免某些专业运输企业的税费。

(二)经营性公路和非经营性公路融资。对于非经营性公路来说,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融资制度,可以适当运用招投标制度,在可控的范围内树立竞争意识,这样既可以扩大融资渠道,又能够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降低工程预算,节约建设成本。

第6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业随着法律条规的完善逐渐走向标准化,随着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合理配置理念的不断深化,低排放、低污染、低财政负担成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核心内容,在社会发展新时代,经济管理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必要性不断增加,效益提高同样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动社会生产力

交通运输产业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管理程度及水平可切实影响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产业,能够为各行各业的交通运输提供便利,并决定着社会生产力,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生产力随之提升,由此可见,经济管理作为交通运输产业的重要内容,其可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除此之外可借助市场经济调节交通运输资源,继而保障社会行业正常运转。

(二)完善市场经济调节

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直接决定物流成本,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新时代新时期,作为物流中枢的交通运输产业,其经济地位日益显著,同时为保障社会各行各业稳定发展,需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科学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完善市场经济发展,并以交通运输为基础于社会经济市场内起到调节作用。

(三)优化运输资源配置

信息化时代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大背景,面对网络资源、传统资源,交通运输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经济管理方,方可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合理的统筹,除此之外随着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需将农業、工业、服务业统一化管理,并将其于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在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各类社会资源得到整合优化,不仅加强社会各界联系,更实现了全领域共同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交通运输经营

交通运输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与经济关顾企业成本与利润,可直接反映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道路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产品,在实际运营中,为保障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管理角度深化经营管理是极有必要的,不仅可优化现有管理模式,更可促进行业内部整体有序发展。

二、交通运输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需结合企业结构完成职能部门合理划分,以部门负责人为重心构建经济决策小组,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市场经济动向精准把握,并结合企业发展趋势展开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可实现未来趋势预估;其次以经济决策小组调查数据为依据,设置企业发展短、中、长发展目标,合理划分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以企业职能部门为基础,细化经济管理细节,同时完善标准化规章制度,继而实现企业整体工作效率提升,有序保障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最后需以经济管理为核心培养企业高端人才,转变传统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观念,以时展趋势为基础实现经济管理理念革新,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结构,在长久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效益增长。

(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以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在未来经营发展方向基础上,确定企业预算目标,运用逐层分解的形式保障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济与财务活动稳定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经济了解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信息,立足于长远看待市场变化,结合当下信息化特点把握时代变化机遇,保障企业长久稳定发展。首先以职能部门为划分基础,分层次深化成本控制,从无纸化办公、节能节水节电等方面降低能源损耗,以企业实际资金消耗为基础严格控制职能部门预算;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从预算角度控制企业投资预算、业务预算、筹资预算等,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紧密联系的综合预算体系,在强大的现金流支持下实现资金有效利用,继而保障实际经济效益;最后,结合预算管理深化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各部门预算,详细记录并严格把控,若需追加预算需填制预算申请书,将申请原因及预算用处详细标注,以此保障交通运输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在实际经济管理中,应注重资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通过严格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发展目标。

(三)有序化合同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道路,相较于传统经济管理模式,法律作为保障经济效益合理发展的基础,需不断强化企业法律意识,结合实际发展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机制,在长久发展中逐步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继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合同作为法制社会的基础保障,为实现交通运输企业有据可查,应基于《合同法》完善交通运输协议,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实现经济管理有序发展,深入分析法律条例,提升企业经济法律意识,在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合同保障作用,需以实际发展为依据展开权责划分,若出现经济纠纷,合同将作为法律凭证保障企业合理利益,继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有序化的合同保障更可约束企业经济竞争行为,以此保障交通运输企业的稳定发展,继而在标准化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第7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系数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39-02

对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而言,随着江苏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也使得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这一部门的现状及其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制定运输及仓储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利用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资料,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原理及算法,对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该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为促进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直接消耗系数与分配系数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分配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系数,并以这些系数为依据,研究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1.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记为aij,表述第j部门生产每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计算方法是用投入产出表中j部门生产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ij除以j部门的总投入量Xj。

aij=xij/Xj (1)

其中,i,j=1,2…,n。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由直接消耗系数aij构成的、在列昂惕夫依存系数矩阵(I-A)中的矩阵A。直接消耗系数反映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消耗关系,进而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该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依存关系。本文运用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提供的产品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投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最多的十个部门如表1所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高,为17.83%,位居第一。其次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8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4%、金融业4.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1%,分别位于第二位至第五位。这说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五个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其发展与这五个部门息息相关。

由直接消耗系数的排序我们还可以得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排名前十的部门中,第一产业有1个,第二产业有4个,第三产业有5个,表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相关,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投入与良好发展。

1.2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各种用途(例如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之间的分配使用比例。分配系数hi的计算方法是用j部门使用的由i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xij除以第i部门的总产出量Xi,其计算公式为:

hi=xij/Xi (2)

其中,i=1,2…,n;j=1,2…n,n+1,…,n+q。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配系数排名前十的部门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分配系数最高的是建筑业,达16.56%。其次是化学工业10.6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30%,批发和零售业7.13%,四个部门的分配系数加总高达41.64%。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配系数排名前十的部门中,第二产业占8个,第三产业占2个,表明第二产业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部门发展的紧密关联性。

2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求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而求出该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能够综合分析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为该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2.1 感应度系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性影响或者被影响于其他产业部门,感应度就是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需要为其他部门供给的产量,反映了该部门对各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受到的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i的计算式是:

Ei= (3)

其中,i=1,2…,n。分子是指完全需求系数第i行的总和,分母是完全需求系数各行之和的平均值。

当Ei1时,表明第i部门因其他部门生产变动而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i越大,则这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越大。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4276,其大于1,表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较高,所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较大。

2.2 影响力系数

在生产活动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都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性对其他产业部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其他产业的能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产品部门的最终产品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和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j的计算式是:

fj= (4)

其中,j=1,2…n。分子是完全需求系数第j列的总和,分母是完全需求系数各列之和的平均值。

同样,当Fj1时,表明第j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影响力程度。影响力系数Fj越大,则表明这一产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032,其小于1,说明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影响力较低,对江苏省其他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影响程度,对社会生产的辐射能力也小于社会平均辐射能力。

2.3 与生产业中的其他部门进行比较

生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八个部门。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其余七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经过计算发现,生产业中感应度系数最大的部门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1.4276;影响力系数最大的部门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0983,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排名第三位,为0.9032。这表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具有弱辐射性和强推动性的双重特性。同时,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在生产业中感应系数最大表明了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在发展生产业时应优先、重点发展。

3 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3.1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现今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的发展模式一般是粗放式经营,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使企业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指导者与监督者,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政府应加强规划协调和组织领导,对满足环保、安全、节能、高效要求的企业以政策支持,并针对产业特点制定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高效的物流服务模式和运输装备,逐渐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特别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并为低起点的员工提供更多技能培训机会,使其学到更新、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其与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相结合,击发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在对已有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实务性人才,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3 关注燃油价格浮动对企业的影响

燃油支出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企业的成本支出也不断上涨,盈利能力下降。对于油价的持续上涨,成本问题虽然可以暂时通过调高运费向消费者转移,但是运费的上涨必然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减少,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最终不抵成本支出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在这一宏观环境下,要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审时度势,建立与油价浮动相关联的运费调整机制,例如设立“燃油附加费”,根据油价的浮动,将部分成本分摊给消费者。同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燃油价格补贴,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扶持企业在高油价下的健康发展。

3.4 组建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目前,大多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单一、经营规模小,致使运输及仓储市场结构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企业的发展也依靠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模式。面对三大产业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逐步增多的需求,如何发挥企业规模效应、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亟待解决。为此,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将运输、仓储、物流等环节串联起来,健全标准体系,组建服务完备、设施齐全、功能集成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设备及管理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的网络化和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紧密产业链,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政策支持与示范引导,并综合运用专业管理和先进技术来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

4 结语

随着江苏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度强;同时,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高但影响力系数较低,这意味着一方面其对国民经济的制约性强,另一方面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弱。这就要求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碧玉.陕西省煤炭资源投入产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3(5).

第8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 公共交通 可持续发展 规划

1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很严峻。虽然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与使用私家车,其主要原因在于:

1.1 公共交通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过于单一,居民出行选择较少,难以满足其出行需求。同时,除一些大城市有地铁及有轨电车外,多数城市居民仍以公共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这种单一型公共出行模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造成出行时间过长,公共交通运输效率低下。

1.2 公交出行速度过低,服务水平差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个别城市的公共汽电车在高峰期其出行速度仅有5km/h左右,严重影响了公交车辆的准点率,公交服务能力降低,其时效性难以保证。这就使得一些居民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如自行车、电动车、步行等,导致公交吸引力降低,不利于城市交通的长效发展。此外,随着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多,会增加城市公交的出行压力,导致其服务水平下降,影响人们的乘车积极性。

1.3 公交线路选择及站点设置缺乏合理性 公交车作为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目前从总体来看,城市公交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城市主干道公交路线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公交路线选择与公交站点设置缺乏合理性,乘客换乘难度较大,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通行;城市公交线路网密度较低,乘客换乘及候车时间过长,不利于城市公交的持续稳定发展。

2 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主要通过城市内外的联系交流实现其发展目的。对城市而言,其可持续发展主要由经济状况、环境质量、社会体制、人口质量等几方面内容组成,只有从总体进行把握,实现各方面利益的统筹兼顾,才能逐步推动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城市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又称绿色交通,是一种以交通为导向的,能够促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它强调通过绿色运输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有效地节约了城市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城市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与传统的交通系统相比,具有高效性、环保性、舒适性、高选择性等特征。

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就当前城市公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

3.1 树立“公交优先”发展理念 “公交优先”这一发展理念最早是由巴黎提出的,并逐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城市效仿,极大地提升了其城市公交效率,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公交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所谓“公交优先”,就是指以发展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的公共交通运输为目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交通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我国城市应树立“公交优先”发展理念,逐步提升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并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布局,建立起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3.2 提升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 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外,各城市还要加强公共交通服务建设,逐步提升其服务水平。市政部门应积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完善城市公交功能,并引导和帮助公交公司不断提升其公交路线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其交通运输效率,从而提高居民乘车积极性。

3.3 重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实施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是公交发展政策调控体系的具体落实。因此,市政部门应该不断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充分考虑城市公交线路规划,给城市公交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在设置公交路线时,公交公司还要注意公交线路与其他线路衔接性,以方便人们换乘。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可持续发展压力,极大地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有利于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因此,市政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以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灵周,李成,张建平.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构想[J].人文地理,1999(1):54-57.

[2]王刚,沈建武.城市“绿色”交通规划[J].规划师,2004(7):63-65.

[3]张伟.“公交优先”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建筑,2006(6):34-38.

[4]陆化普.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J].清华大学学报,2006(9):1499-1504.

[5]董国良,张亦周.节地城市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9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Abstrac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s a high-risk industries,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masses of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with maximum security for traffic safety, is the eternal topic that the traffic department faced.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how to strengthen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only.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informatiz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80-01

0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和金融进行宏观调控,交通继续沿袭以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为以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管理为主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型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明确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要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如何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省交通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和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中寓含着服务,服务中必须加强管理。因此,从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涉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主要应该分为两大类,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与服务和企业单位的管理与服务。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其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有别于服务型政府机关。我们知道,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交通运输厅下属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不再具有市场的监管功能,而单单是在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运转,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2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理念,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如何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协同功能的交通运输大系统。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就是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孙子系统以及更小一级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机、有序、和谐地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挥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来决定的。如果管理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的运作,那么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放大或倍增系统的管理功能;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互相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2.1 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旨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GSM)、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核心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环境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在构建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地理数据库、客运信息数据库、货运信息数据库、车辆信息数据库、运输服务企业数据库、车辆维修企业数据库、装卸搬运企业数据库、仓储信息数据库、公路运输管理数据库和构建基于GSM基站/汽车行使状态记录仪的车辆GPS跟踪系统、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公路运输网络优化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以天津为中心节点,各地、市、县运输管理机构及大中型客运、货运、运输服务、车辆维修、装卸搬运和仓储企业为不同等级节点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实现客运、货运、运输服务、车辆维修、装卸搬运等五大运输市场信息实时搜集、处理和,实现道路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透明度,面向运输管理机构、道路运输企业和需要获得公路交通运输信息的机关、企业和个人及时提供可靠的公路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和网上预售等电子商务服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和发展,建成集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于一身,人、车、货、路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使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能够有机、有序、和谐地进行,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2.2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职队伍,完善安全责任制度,积极组织全员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履行好自已的职责,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客运场站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对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标准的运输车辆,坚决不能放行;要严格落实行李安检制度,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确保源头防范到位;要严格落实19座以上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船)安装GPS或行车记录仪的规定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运;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经营行为,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运输企业、个体业主及司乘人员,或发生重大运输事故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对屡次发生有责事故的运输企业要依法依规暂停或取消其营运资质。要加大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与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化水平。

2.3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调查研究加强调查和研究,注意发现和研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监管体制与机制、监管方式与手段、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制定科学有效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并落实阶段性目标,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条件成熟时,推广使用智能化站场管理系统,促进交通运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已步入法制化、市场化轨道,我们要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尽快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为天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