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1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例题1:(哈尔滨市香坊区选择题第9题)把一支铅笔插入水杯中如下图所示,以同样的视角看到水中铅笔的像应该是下图的().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折射知识掌握情况,具有开放性、生活性,便于实践的一道题.本题控制的变量是以同样的视角看水中铅笔的像,其实际位置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又因为水杯可看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所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为B图所示,如果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知识掌握不好,就确定不好准确答案.

例题2:(哈尔滨市香坊区填空题第9题)下图是热管原理示意图,热管是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衬有一层叫吸芯的多孔材料,里面装有酒精或其他液体.热管可以把高温部分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低温部分,其主要是利用了内装液体在高温部分,然后又迅速跑到低温部分进行的道理.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关于热管原理的示意图,考查的知识点是物态之间的变化(汽化、液化),变化过程中需要一定条件的,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让学生明白条件改变了,物质存在的状态也就变了,是一道多个知识点交集的综合性及开放性试题.

例题3:(哈尔滨市道里区选择题第3题)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立竿见影

B.风驰电擎

C.姗姗来迟

D.一日千里

评价与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理解,出题者采用生活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之间相连的知识体系,用了4个学生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联系到物理知识,对学科间知识的连接很有益,很有创意的.

例题4:(哈尔滨市道里区第29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甲1cm厚和乙2c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甲或乙).

(3)使点燃的蜡烛在某一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评价与分析:这道题的基础性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性是光的折射定律;探究性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时,必须多次测量,才有普遍性.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这样的试题可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第二小问的考查、知识性强,要求教师在平时实验探究课上要把知识面讲全、讲精、讲到位,注意每个细节,并让学生弄懂每一个实验过程及环节.

例题5:(哈尔滨市道外区第30题)某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下物距和像距的一些对应数据,并依次描点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分析图线,由此确定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凸透镜成 的像(填正立、倒立),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填空题,综合性、解法多样性很强.如果学生对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好,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图中曲线的含义,题是很难做出的.由图所知在B点时物距等于像距成等大的实像,可知:f=15cm,这样就能判断出像的正立,像的大小变化情况了.

例题6:(哈尔滨市南岗区第28题)同学们,学了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想必你们的家庭实验室一定建成了.

(1)请列举出你家庭实验室中的三个实验器材.(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测量工具.)

(2)用以上器材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实验.

a.请简要说明实验过程及现象.

b.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性及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家庭实验室的建立是必要的,掌握实验室中实验器材的名称及用途, 可运用这些器材开放地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必须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它的最大优点是与中考同步.以前的这类考试题给出的条件都是必要的、有用的,没有任何多余条件.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独立判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不利.这道题开放地增加情境,多给条件,让学生从中找出有用的条件来解决未知问题.是我们在今后辅导学生值得推广的题型.

例题7:(哈尔滨市香坊区第五大题)星期日,爸爸开车带小明去位于阿城区内的“哈尔滨市动物园”游玩,爱动脑筋的小明回来后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了记录.内容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帮他计算.

①小明去动物园单程时间为40min,则小明家离动物园的路程大约有多少千米?

②往返途中,汽车将用掉汽油多少千克?需花费汽油费多少元?

③去动物园有从市内发往动物园的公共汽车,如果乘公共汽车,单程时间也大约为40min,来回两个人的车费共需40元.请就此事分析类似的这种出行选择以上两种的哪种交通工具为好.(请至少分析出两种理由.)

评价与分析:这道题的基础性知识是考查学生速度的概念,它的生活性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去哈尔滨市动物园),让学生知道一般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的耗油量、油价以及升与立方米的换算等问题;实践性是小明与父亲开车去了动物园;探究性是小明爱动脑筋,向爸爸请教问题;体验性是小明真正同爸爸开车去了动物园.这道题的独特之处是开放性很强.在实际生活中从哪个角度考虑选用哪种交通工具更为合理.这样的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正确、合理即可,可以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我们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活动内容二:试题的研究与创编

根据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我们自编了4道题,编题的出发点都是源于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方面和近几年中考出题知识点方面的链接题.

创编题目1:在进行乒乓球比赛时,小刚同学一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C.压强 D.体积

创编的背景、特点及答案:创编的背景是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有一名学生把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使我想到了这样一道题. 创编题目的特点是让学生掌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质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

答案:A.

创编题目2: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热水器中能量转化过程是.

创编的背景、特点及答案:创编的背景是很多学生家都用这种热水器,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原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创编题目特点是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答案: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热能).

创编题目3:光从水中进入眼睛,会减弱眼的折射能力,正常人要进入水中抓鱼,要想清楚地看清鱼,应当为此人设计什么样的眼镜?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平镜

D.什么都不用

创编的背景:这个题来源于课本79页的发展空间.

资料:鱼的眼睛,在清亮的水中,睁开眼睛你会发现,一切都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进入眼睛,会减弱眼睛的折射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生活在水中的鱼,为了能在水中看清物体,眼的晶状体比人眼的晶状体要凸得多,近似球形,鱼以此来增强它的折射光的能力.

问题:给美人鱼设计眼镜.

阅读鱼的眼睛的资料,为美人鱼设计一副能在陆地上看报纸的眼镜.

创编题特点及知识点:实质上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讨论鱼在陆地上眼的折光能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弱了,用什么样的镜子能解决这个问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光的折射.我把这个问题的条件演变一下,正常人进入水中也看不清水里的物体,考查知识点也是光的折射,用什么样的镜子能使正常人在水里能看清物体.特点是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其次,上述问题知识内容就是光从空气和水中进入眼睛时,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这样的问题可以扩展到实际中应用.例如:潜水员潜入水下都要戴上潜水镜,如果学生理解了这道创编题,自然就会知道潜水镜的原理了.

为了更深刻地知道这类问题,把条件可以演变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能力跟光在这种介质的传播速度的关系,即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光在这种介质中折射能力就越强.

例如图所示:在一个厚玻璃鱼缸里,水中有一条鱼,鱼看见鱼缸外A点的像是怎样的.由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在水中的折射能力大于光在玻璃中的折射能力,光从A点发出的光经玻璃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鱼看见A点的像在A点的上方.

答案:因为鱼到陆地要戴凹透镜眼镜,而人则应戴凸透镜眼镜,而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故答案是B.

创编题目4:某超市约7米高,星期天刘×同学去超市买物品,恰好这时停电,刘×同学出于好奇,他便以1.2米/秒的速度从电梯顶端走到底端,由于店里黑,他马上以0.8米/秒的速度返回到上面,则刘×同学的往返平均速度是多少?

创编的背景:我编这道题是去超市时忽然想到的,这里给的条件是停电,由于这个原因使学生知道电梯不能运行,来回都要行走,把去和回来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且来回速度不同.其次,他马上返回,说明无停留时间.这里给的超市约7米高,这个条件比较开放,让学生在题中选择有用的条件来解决问题,锻炼学习的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这样演变,如:一个人骑自行车以 a米/秒的速度上坡,马上又以b米/秒的速度下坡,如果坡长Hm,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主要特点表现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知道生活中的物理,多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发现物理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创编题知识点:是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原题来源于练习册.一艘轮船在甲、乙两地间往返航行,顺水航行时速度9米/秒,逆水航行时速度为6米/秒,则轮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活动内容三:试题的分析与矫正

反思本次期末考试中学生得分率最低的3道题:

第1题:试卷第5题,(得分率为0.39),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的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的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的

这是一道关于密度知识的一道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对密度这方面的知识理解的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对其物理意义也不够明确,导致得分率较低.

第2题:试卷中的第24小题,(得分率为0.38),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像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失分原因是教师对速度概念与函数图像的教学联系不到位,为此今后的教学要加强以下训练.重复性的训练:可练习正比例函数图像.变化式训练:可把v-t图像画做s-t图像.

深化训练:可把s-t图像改为不在焦点上.

强化式训练:以原题为基础改编为其他形式加以训练.

第3题:试卷第15题,(得分率为0.39),一种“X光”玩具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它的原理与下列哪种仪器相同( ).

A.潜望镜 B.望远镜C.显微镜 D.透视仪

这是一道关于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知识点应是光的反射现象,应选的仪器是平面镜之类的.大部分学生选择了D,题中所示是用一种“X光”现象,这就给学生造成了错觉,没有考虑到潜望镜是由二块平面镜组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补救改编3道题:

第1题:在你做风筝时,你所选择的材料应是什么样的().

A.密度比空气大的B.密度比空气小的

C.密度与空气一样大的D.密度接近空气的

第2题:某校的物理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出3条.)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第3题:小华到眼镜店配镜时,商家为了节省空间,就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检查视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2.1米

B.视力表的像距小华4.6米

第2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程改革;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课程改革引起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改版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且所选文本也更加贴合现实,更加具有当代特色,这不仅给我们以教学上的启示,更让学生从中受益。但是出于课时安排和学生的反馈,教师已然把教材变成束缚学生思维的工具,偏离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标准。这样对二者都是无益的,因此教师要创建新型多媒体课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从以下两点来进行说明。

一、准确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来创新思维模式,拓展思维角度,最终增强思维能力。开展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是为了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固有接受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和论证,改变原有的僵化思维。教师通常采取两种方法:学生主体对教材内容的个人学习和学生围绕共同主题展开的同伴互动交流与讨论。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入先进方法来辅助培养。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多媒体手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增强其感官意识,使其对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模式

我总认为思想政治因其知识跨度广、内容丰富,并涉及各个方面而富有趣味和意义。思想政治教材虽满载经典,但能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仍很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把课本当做放大镜,以课本内容为指导,链接出一系列相关的知识,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把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套完整的足以应对高考的体系。因此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应是自由放松的、灵活多变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活跃的思维来激发其学习热情。设计一些趣味与知识相结合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自然理解的状态下获得知识与能力。实践活动就是锻炼学生的有效方法,它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但突破了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还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上课前教师通过网络给学生传送一些资料,帮助他们预习,并大致了解该项活动的内容;课堂上教师运用投影仪、电视、电脑等设备给学生讲解活动详情,并让学生借助音频、视频、PPT等多种媒介进行展示;课后再利用网络在老师和学生的终端之间传送作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更好地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演讲、辩论会、调查报告、诗歌朗诵等等,我们把这些方式和好的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再经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就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切实得到能力的提升。此外,还要把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一项常规任务,辅以图片、音乐、视频资料等来加深高中学生的印象和理解,每周都可以在思想政治课上选择一个主题讨论,之后让学生准备。这样反复进行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教师的灌输。还有,给足学生准备时间,并进行简单指导,让他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充分表现,以增强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思维培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为更好地学习奠定了头脑基础,学生在自主地对教学内容有所研究后,再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不但把每个人的想法很好地汇总,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沟通和探讨,对知识就有了更好的理解,不仅使自身能力得以提升,还促进了班级的进步。

此外,我们的教学模式还要与传统课堂有所区分,因为高中是一个完全自主的探究型环境,而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技能和习惯,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则会给教学平添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地为学生安排内容和时间,以保证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现状,我们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为此一旦找准方向就不要受其他因素影响,切实树立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课堂变活变灵。对学生负责,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教师永远的重任。

第3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阶段;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8-01

数学课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主要考试课程,高中数学教师也成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面临高考,所以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了解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其教学能力的基本状态,并且分析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基本关系。不仅仅是对于学术研究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

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不同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师,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尤为明显。例如,中学数学教育史,数学发展史在教育实践中都少有涉及,这样让许多知识教学显得突兀。许多老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教学所需要的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教学方法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具有教学背景的教育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表现的稍显不足。

此外,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而言往往由于年龄的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年龄较大,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而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往往学历普遍较高,对于与数学教学相关多学科的知识掌握状况较好,而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总结等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与沉淀。

二、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一方面,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学学教师对于教学能力的探索,发现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高中阶段,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其后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阶段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往往是那些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他们在教学之中能够较为清晰的掌握教学内容当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促进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老教师的授课风格不易为学生所接受,其结果又往往另行而论。此时,年轻教师具有活力的教学风格,就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他们在日常学习之中,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数学成绩。

三、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

首先,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并非是持续增长的。在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其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存在着阶段性,往往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由于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教师培训。那么对于其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就要依靠教师在一线教学当中不断的进行积累。此外,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其考点与知识点具有相对固定性,教师在完成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活动之后,对于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就完成了一个阶段。

其次,现阶段任职于不同学校的教师,其专业知识也存在差异。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学的阶段,所以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也就是目前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高中等。由于学校的不同,对于该校的任课教师的基础能力的要求也尤为不同,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普通高中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其学生对于数学成绩等方面都要求不高。

再次,教师专业知识与高中学术教师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其要求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严格,对于上岗教师的选拔也越来越慎重。可以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知识越多,教学能力也会相应的有所体现,有所提高。

另外,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全决定其教学能力。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却并不具有决定性,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以这个为基础,才能构建出教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框架,所以作为基础的专业知识,当然是越牢固越好。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很多掌握较少教育学、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老教师,他们在教学当中也具有很高的教学能力。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当中,所有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都应该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不断的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继伟,马云鹏,赵冬臣,黄毅英.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1(03)

[2] 韩继伟,黄毅英,马云鹏,卢乃桂.初中教师的教师知识研究:基于东北省会城市数学教师的调查[J]. 教育研究. 2011(04)

[3]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 2010(12)

第4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1.理性思辨,渗透学科思维意识

理性思辨,渗透学科思维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教师一定要紧扣课题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形象感知、旨趣品悟的学科思维意识.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发现、领悟一些数学学科思想方法.

2.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与学生熟悉的情境对应起来,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学习动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情境转换为更加具体的情境,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3.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

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与学科知识体系密不可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规范数学知识素养,树立基本的学科观点.“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不断变换规则运用的条件,重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

4.加强交流,完善数学课堂实践

加强交流,完善数学课堂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问题情境根植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督促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一、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衔接

高中生物教师应配齐初高中生物教材以及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发掘其中的联系,找出两阶段教学的衔接点,从而开展积极有效的高中学段生物教学。

二、学科知识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主要包括十大课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较为直观的内容设置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遗传与进化、物质与能量、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共同完成。这样,生物学知识在两个学段既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了递进与互补。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初中学科知识几乎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衔接的部分。比如:初中所学的低倍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病毒的种类和生活,生物的新陈代谢,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点,高中阶段将在此基础上加深和完善。①对于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将原有知识和新学知识很好的联系了起来,不仅使教学更加完整,而且也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②而对于高中阶段要求较高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在高中阶段生物必修2将该知识加以继承,要求学生深入学习遗传学的原理和两大遗传基本规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演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两大遗传基本规律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重复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心理由简单的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转变,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启发式教学。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就在我们身边,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通常是机械性记忆、重现以及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重复讲解,没有养成主动地思考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上了高中后,如果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如: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明,做题却做不来的情况。因此,就要变初中的死记硬背为系统地理解,进而提升为一种独立思考、触类旁通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第6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法

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 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 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二)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三)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

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不能单靠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靠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现代教学和经验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生物教学中,虽然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如果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时间一久,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合理利用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 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 含生物) 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

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 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 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 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

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8

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主要依靠生物教师的课堂讲解,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生物要素的认识层面,而缺乏对生物过程的分析和生物变化的思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依托于初中阶段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和生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师课堂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提升生物学科的综合修养,为今后的生物专业学习以及生物常识判断和应用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往往需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丰富多样。一般情况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为了刺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生物现象和资料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继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来说,为了直接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鼓励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解读此类现象或事件背后隐藏的生物原理。学生们在生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一方面加深了对典型事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自我解读中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基因等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家庭的树结构现象,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染色体之间的特点,进而思考引发基因突变的原因。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借助资料和习题,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层面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对前一层面教学的深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化他们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辨别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关注度,既可以表现在生物学科的新课教授中,又可以表现在对生物知识的应用和思考中,学生们能够在思考和应用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问题成功解答后的。上述两种从多样内容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激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本质所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高中生双方之间的有力配合,从而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形式趣味化

在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往往还需要紧跟现代教学的潮流,引用多种新颖科学化的教学形式,吸引高中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继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以积极轻松的教学态度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考虑到生物学科知识中对图文的要求性比较高,生物教师可以选取图文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直观的生物图片,刺激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串接和连接性学习。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比简单的课堂口头讲解更为直观,有冲击力,能调动学生们在图片中发现生物知识,在简单直观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等知识点时,就可以以图文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细胞中的各个部分,以点线面的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现细胞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眼界。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立体的视频讲学。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调动班级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而生物教师在选择视频教学时,通常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时限以及视频内容的难易度,尽可能地保证班级上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水平。同时,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串接性,继而以饱满的热情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意料之中,也是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拔高和探究。

三、教学实践自主化

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在内容和形式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外,往往还可以在实践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继而在课堂和课下实践中学习到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受生物知识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具体来看,生物教学实践的自主化,表现在课堂实践展现和课下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首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师往往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们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生物实践成果。这种实践展现既可以包括相关生物体的展示,也可以包括生物实践过程和经验的分享,一方面是对学生生物学习和探究的督促,提升他们生物学习和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学科实践的乐趣和多样性。

第8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育学;问题;成因

对于文献统计的物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经整理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知识本身有相当的难度。例如,在中学物理阶段,摩擦力产生的机制,有关液体浮力及其表面张力问题,以及质点动力学中的动量守恒、静电屏蔽、孤立电荷的势能场分布、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相对论中光速为何不变等知识点。有文章指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遇到学生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微观粒子既是波也是粒子,或者在某一时刻是粒子,另一时刻又是波。事实上,波粒二象性并不是指粒子的形态发生变化,粒子又是是粒子,有时又是波的形态;而是指微观粒子在行为上具有两种不同的变现形式,波动性和粒子性。如光在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时表现为波动性;另一方面对微观粒子而言,以电子为代表,电子的碰撞及它与实物粒子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而在衍射时表现为波动性。

为什么会使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呢?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光的波粒二象性认识过于固化,仅仅停留在经典物理上,教师教学是并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而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则需要教师不能只是熟悉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这一节知识点,还应具有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学部分的知识。

物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常有人形象德比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像“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即学生即使学习一小部分知识,教师也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来教学。而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传统教师的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采取分科教学形式进行的,这就导致不少的中学物理教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所在地学科壁垒中,不在关注其他学科知识。例如,摩擦力教学部分中学物理教师产生的教学疑难较多。其实,本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的摩擦力定义和产生条件比较简单,但是要给学生解释清楚摩擦力的产生实质,则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然而,很多教师对于摩擦力的产生机制不是很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现行的课程以分科为主,同时开展了许多综合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因此,现行的中学物理教程的内容和里面的课题研究部分涉及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对中学物理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调整知识结构,向综合型教师靠近;另外,对于掌握的知识,要求教师不能注重单纯地传授、学习或探索科学知识,更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地分类与分析。总之,

我们可以看到课程的综合化给学校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要适应这一变化,则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培养自己广泛地学习兴趣,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可以将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并在教学设计时用新学习的科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改进教学方法。另外,物理新课程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挑战。在新课程面前,教师以往的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想要探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学科专业领域,或者即使是本专业的知识,也是老师们平时没有关注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占优势。在知识的殿堂中,教师与学生不仅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或许比这个比例还更大,因为教师在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中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来应对学生碰到的各种疑问。

二、物理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不恰当。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如同开中药铺子,将概念、规律分别放置在柜子的各个小匣子里,不能形成邮寄的整体。有文章指出,中学物理电场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很多,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把这些知识进行合理地归类,也没有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意义建构。因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建立具有自身认知特点的图式、观念、知识序列。教育心理学表明,若学习者对某部分内容知识结构性越强,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稳定性越高,提取时就越容易。

三、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一定影响。在面广量大的的高中物理教师中,从小学、初中到大学,所接触到的绝大部分是接受式教学,受其影响,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沿用这种讲授法。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灌输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形式科学探究的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导致科学探究类的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突出的反映了课标要求和教师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传统讲授法和自主探究教学法之间不是“破”与“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并不排除传统接受式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两者只是相对而言的。从接受式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其过程中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奥氏的研究,无疑为我们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综上分析,要解决以上教学难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物理学科知识储备、综合学科知识素养以及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9.

[2]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8-61.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4-47.

第9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2.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2.1 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2.2 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2.3 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融合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不能单靠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靠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现代教学和经验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生物教学中,虽然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如果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时间一久,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合理利用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含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3.1 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3.3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