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药品物流运输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品物流运输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品物流运输方案

第1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1.1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2013版GSP第5条和第6条指出,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2项条款明确了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1.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决定着风险管理的效果。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对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硬件与人员方面:主要有仓储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条件。②冷链药品物流过程及环节:如药品购进收货、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等多个环节。在药品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导致不同的危害事件,即产生风险。其次,进行风险评价。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的“高”、“中”、“低”。确定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如有可能应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药品质量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并赋予权重,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风险因素体系。最后,实施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措施。根据上述步骤,对药品冷链物流过程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药品冷链物流是关系药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冷藏药品流通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民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越发重视,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控制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关键环节,保证用药安全性。

2.1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意义

依据风险管理原理,对冷链物流流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可以及时识别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做到风险规避或转移,减少冷链“断链”现象的发生,降低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品牌声誉,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2.2对于药品安全的意义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物流环节与一般商品物流相比有很大不同。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任何一个作业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药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安全有效的药品冷链物流是保证疫苗、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安全性的关键,对药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而实现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药品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初探

笔者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实践资料,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企业药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得到收货、储存、分拣、运输4个核心作业环节。在每一环节的作业流程中,其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风险的大小。每一环节的作业步骤均应加以厘清,并要求规范化,以便进行各环节的关键因素识别与控制。

3.1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藏药品的收货应优先于普通药品。收货时,应避免外界环境对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应用温度测量设备当场检测药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符合要求应及时将药品移入符合温度规定的待检区,并索取运输交接单及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对其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收货时药品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对运输过程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不得入库。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能否在收货时,现场及时导出随行的冷藏车或冷藏箱的温度记录仪数据。②温度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经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接收。③如不能当场导出随行温度记录仪采集的数据,药品应暂移至符合规定温度要求的待验区,待获得运输全程温度数据并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移入合格仓库。

3.2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链药品储存指冷藏药品在库的过程中,应按照符合规定的储存温度进行储存。储存冷链药品时,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藏药品的储存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在专用冷库或冰箱、冰柜内进行。②冷库是否经过验证,确保安装自动化的温度调控、监测、采集及报警系统。③温度监控系统是否配套不间断电源,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和报警的及时性。④冷藏药品在库储存期间,是否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

3.3分拣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分拣作业是指按客户的要求,将药品从储存冷库的储存区分拣出来,配好后送入指定发货区的物流活动。药品冷链物流分拣配货作业的目的在于正确而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物,必须做到:选择适当的分拣设备;采取切实而高效的分拣方式;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组合,提高分拣效率,提升作业速度与能力。分拣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捡货前,企业分拣配货管理人员能否正确进行订单的分析处理,将配送需求指示转换成配货单,并对发货计划进行严格审核。②配货作业人员根据配货单上的内容说明,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号、配送车辆次号、客户号、先进先出等方法,把位于冷库中的出货药品分拣、组配、整理出来。③分拣人员在放置冷藏药品时,是否规范操作。一般要求药品在放置时不可直接接触控温物质,以防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④药品装车时,是否严格规定并控制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药品的运输设备内的时间,通常冷藏药品在30分钟内完成装载;冷冻药品在15分钟内完成装载。

3.4运输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冷链物流最容易断链的环节就是冷链运输环节。药品运输从配送中心到省级客户或地区二级配送中心、从省级客户到市级客户再到县级客户、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设施与设备,需要冷藏车、移动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并且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运输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链运输有否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冷藏车与冷藏箱),适合运输药品量的运输距离。②冷藏车的保温性能是否良好,可以配备应急保温设施,以便确保在温控机组出现问题时,车厢温度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设定的范围。③冷藏车是否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系统。④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在运输途中是否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装置,记录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0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数据是否能由收货人实时导出且不可更改。⑤运输过程中,企业是否建立了冷藏药品运输应急机制,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气候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预先做好了防范、应对预案。

4结语

第2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市场需求巨大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航空运输中鲜活易腐货物明显增多,包括鲜花、海鲜、蔬菜瓜果、食品、药品等。对于航空冷链物流的旺盛需求,其原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消费市场对温控商品总需求的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来自于消费市场对商品品质要求的提高,一些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商品也进入温控产品序列,致使冷链物流市场日渐扩大。

据LifeConEx公司统计,全球最畅销的医药产品中,有20%属于温度敏感型产品,该类产品的市场总值高达1300亿美元,所有疫苗和68%的生物科技产品必须在2℃~8℃的温度条件下存放和运输。广义的医药产品包括医药原料、中间体、半成品和成品药。部分高端产品需要全程冷藏。在我国一些大型机场的整个货运业务中,药品运输已经占据较大的份额。

此外,由于物质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使物流对象呈现地域差异性。与昆明机场大量的花卉物流不同,我国沿海地区则大量空运鲜活鱼虾等海产品。大连、青岛、上海、厦门、深圳、广州、海口、三亚等机场,海产品运输量占据了机场货邮运量的较大份额,尤其是类似威海、湛江、北海等这样的机场,海产品几乎是其运输的主要对象。

但是,在现有的航空货运体系中,针对温控货物的物流服务还相当不足,这无疑会给冷链物流各方带来损失,同时也导致相关产品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货源流失。为此,航空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亟待完善。

2012年,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接受民航局委托负责组织编写《航空货物冷链运输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组建了标准编写课题组,并先后走访和调研多家航空公司、机场,在充分征求相关方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主标准、五个分标准的初稿编写。

2013年1月23日,卫生部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的航空冷链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标准课题组制定出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为主的航空医药冷链试点方案,计划同步组织开展航空医药冷链试点工作。

2013年4月16日,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召开了《航空货物冷链运输服务规范》标准编写及航空医药冷链试点方案研讨会。

2013年5月,航空冷链运输行业标准《航空货物冷链运输服务规范》初稿编写完毕,正式方案预计明年出台。

现状堪忧

航空冷链运输行业标准的即将出台,不管对物流需求方还是物流行业来说,都是利好,但目前航空冷链物流市场的问题却颇多,要想抓住这一领域的未来商机,现阶段的发展问题还需解决好。

冷链物流设备设施需完善。因为冷链的特殊性,普通仓库难以满足冷链物流的温度与湿度要求。诸如浦东机场那样拥有四个冷库,总处理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能分别满足-18℃、-8℃~-2℃、2℃~8℃等不同温度范围的要求的机场毕竟是少数。另外,广州白云机场也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冷库,能够满足年处理量9000吨的货物要求,在北京、深圳、昆明、杭州、郑州等机场,也都建有不同大小的冷库。但到目前,拥有冷链物流设施的机场总体不多。另外,飞机的货舱也需要配置相应的温控装置,以便为相应的货物设置对应的温度区间。

现有货运流程不能满足冷链货运要求。在现有的航空货运流程中,只有通过流程再造,才有可能达到冷链的要求。这意味着在安检入库时,必须设立快速通道,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将后续包装的环节前移到入库前。由此带来的就是安检设施设备的要求提高,或者安检环节的改良,甚至围绕冷链进行的整个流程再造。此外,还涉及到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边防等环节,这些环节也需改善。

专业人才缺乏。长期以来,航空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的重点都集中在客运领域,航空货运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则较为薄弱。尤其是在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更为专业的细分领域,专业人才更是缺乏,这也是造成航空冷链物流方面人才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国外航空冷链在人才方面就比较完善,对于所有温控货物,每一类别货物都有不同的最适宜储存温度,并不是一个温度范围就能满足冷链温度要求的,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完成。

服务意识和信息共享方面。对于类似美国那样空运服务主体只有一家,由航空公司自主完成机场地面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来说,我国现有的机场与航空公司两套服务模式的管理体制,要保证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显然要困难得多。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国际货物的进出境问题,那么我国现有的海关与检验检疫的管理制度与服务要求则离冷链要求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机场第三方服务机制的形成、政府服务部门与企业之间服务流程的无缝连接机制的形成,以及相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管理政策与服务的改革问题等,都将是更为漫长的行政机制变革过程。这种由于冷链服务意识不足造成整个冷链支离破碎的状况,不是仅靠寻找到冷链专家就可以解决好的。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要形成一站式冷链物流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平衡温度、时间和质量关系,就需要建立功能完备的冷库。比如在昆明机场,就分别设有- 22℃~0℃的低温冷库和0℃~12℃的高温冷库。新加坡机场也有专用的机场冷库中心,处理抵境、出港或转运的易腐货物。该冷库内分为营业区、收货区、称重区、组装区、存储区、待装区等,提供- 28℃~19℃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其中,深冷区为-28 ℃;冷藏区为0℃~5℃;恒温区为19 ℃,所有收货、装箱、打板、存储、发货等作业均在冷库内完成。该冷库不仅提供冷冻运输环境,也是全方位的地面处理中心,有专门设施处理紧急医疗货物,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货物分拣、分类再组装等服务。该冷库中心可从收货至装机前提供全程温控。对于涉及有外场作业的冷链业务来说,还可购置有温控设备的集装箱,但是,温控集装箱成本很高,只适合于药品等高价值产品。为了节省成本,可在空运过程中使用装有干冰作为冷却剂的箱子或集装器,对目前的拖车进行密封盒绝缘改装。隔热毯和真空冷藏车等也有助于保护鲜活易腐产品的新鲜度。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于希望从事航空冷链业务的承运人和人而言,首先应组建一支拥有专业技能的队伍。至少要让你的冷链团队清楚哪些货物是需要温度控制的,以及如何控制,还要培训他们在进行温控货物的分区域处理时,苹果和香蕉是不能放在一个区域的,因为苹果释放的物质会催熟香蕉,缩短其商业流通期限。另外,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必须告诉人和发货人,以确保货物得到合适的包装,并避免让货物过早地送到机场。例如,可以学习德国汉莎航空的经验,他们根据长期为医药客户服务的积累,能制出一套专门应用于高附加值、对温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如胰岛素、抗生素和疫苗等的运输解决方案。

加强监督执行力度。在冷链物流的全过程中,设立冷链质量监督小组,记录温度变化,确保冷链不间断和防止温度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此外,监督范围还应包括:承运人须推行标准的操作流程,要求在20分钟内快速装卸货物;确保预冷过程和在转运地采取再冷冻措施;在运输途中对货物温度和电池功率进行检查;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开舱门暴露货物的时间,将温度敏感型货物放到最后装运;建立恒温质量管理方案,对理货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制定冷链应急计划,应对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航班延误等不正常情况;将冷链货物的清关和检验检疫过程设置在冷库内进行,并采取便利化通关措施,保证冷链业务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完整性等。

第3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然而,医疗器械冷链管理的真正难点在于打通医疗器械流通的各个关键节点,使之共同致力于冷链各环节的温控管理。冷链管理不但对医疗器械生产端有高标准要求,对其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重要环节也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标准,并受相关质量审计和法规监管。

今年3月发生的“山东疫苗事件”中的问题疫苗就在于未经严格的冷链存储运输就直接流入市场,导致疫苗失效,引起全国热议。针对该阶段医药冷链管理事故、山东疫苗事件的持续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今年5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了《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频次的专项检查和企业自查自检。9月22日,CFDA正式《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公告(2016年第154号)(以下简称“冷链新规”),对医疗器械冷链管理所涉及的人员与设施设备、验证管理、出库与运输、应急管理等环节做出具体要求。

制药企业如何应对冷链新规?

冷链新规的为制药企业施加了巨大的执行压力,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职能压力,但冷链新规的合规执行也淘汰了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这其实也是给制药企业及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及运营机遇。因此,制药企业需在温控技术合规达标的基础上,做好冷链物流的规划,实现相关物流的全程冷链管理。

1.企业必须做好温控设备、包装容器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冷链新规第九条再次强调了“未经验证的设施设备,不得应用于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运输和贮存过程。”温控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需要企业组建专业工程团队或与第三方专业温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

2.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货量以及配送模式选择合适的温控包装类型

目前,医疗器械的主流温控包装类型主要有无源温控包装与有源温控包装两种,有源温控冷链配送适合定点大规模配送,无源温控冷链适合分布式直达投递。按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行业的流通现状,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达到1000个包装大单元,可考虑采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但有源温控冷链配送是高值固定资产投入,企业需要拥有或租用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需要不菲的资产支出。如果试剂的分销量每周低于500个包装大单元,则可选择无源温控冷链投递方式。

3.企业需要建立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渠道

全程冷链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家企业来讲,要想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通过企业自建配送渠道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企业必须借助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近两年,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取得较大进展,如国药、怡亚通等制药企业已经建立社会药品冷链物流业信息共享平台。

无源温控包装的优势

现阶段,医疗器械试剂生产企业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试剂分发量小,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冷链定点配送;二是试剂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存在冷链盲区。也就是说,目前试剂类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不均衡,国外巨头与国内领头企业占据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几千家中小企业的日均发货量不足50箱,而且终端用户分布不集中,企业无法使用有源温控包装进行定点配送。另外,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在一线城市已经能够满足全程冷藏运输的要求,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冷藏运输中,还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运输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无源温控包装发挥了其应用优势。无源温控包装箱内的温度场分布经过验证合格,配合一套有效的温度监测、储存、查询、报警通知系统,可解决中小试剂公司的冷链性能达标合规。我公司所使用的ONEPAC无源温控技术,具有更高效的温度绝缘特性,其聚冷强度能最大化保持长效的温控效率和抵御严酷的运输、储存环境,并能循环使用,足以应对48~72小时的冷链运输业务,无源温控包装结构如图1所示。

无源温控包装设计

1.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温控时效设计

无源温控包装一般都会同客户一起来预算和评估满足温控要求的运输时效,从而帮助客户选择经济型的保温材料和长效型材料,甚至超长效型材料。目前可供无源温控包装应用的常用工程材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等,也有一些超隔温材料也在逐步进入工程应用,比如真空板与气凝胶。

根据无源温控包装的尺寸和温控时效设计蓄冷配置,定制100%匹配的蓄冷相变材料。无源温控包装需要多种温区与聚冷形态的蓄冷相变材料,以实现不同的温区要求。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常用的蓄冷温区为-30~22℃,根据产品特性,其包装载体形式大致有冰袋(如图2所示)、冰盒(如图3所示)和冰板等形式,可供设计选型。

无源温控包装时效设计应通过温控包装系统热阻及蓄冷剂热交换的定量计算,建立无源温控包装温控时效的设计与配置。为设计简化,一般在设计时以温控包装内蓄冷剂的相变潜热作为冷量耗散总源,并近似地认为能力交换在温控箱中的传递过程为稳态传热过程,温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热力学交换量可由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

Q=KAΔT/d (公式1)

其中,Q为热量;K为导热率;A为接触面积;d为热量传递距离;ΔT为温度差。

假定温控箱内外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到达另一端与外界环境维持能力交换。根据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计算公式如下:

R=AΔT/Q (公式2)

将公式1和公式2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相对于同一选定好的保温材料是不变的,由此可以得出热阻R值与材料厚度d成正比关系。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与材料厚度d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会出现非线性变化。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因此相关的热阻值还需由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

傅里叶导热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导热材料用于无源温控包装设计,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更多的是依靠测试和数据分析,同时还要做好温控性能的验证。如果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想效果,就是最为合适的无源温控包装方案。建议贵重的温度敏感型药品试剂不要冒险使用温控性能不达标或者未经验证的温控包装方案。

2.案例分享

下面,以某公司委托我公司为其IVD试剂设计的无源温控包装解决方案来具体说明,其温控需求规格参数如下:蓄冷介质:UDA PCM材料;保温隔热材质:UDA-EPS;温控温区:箱内2~8℃;适用外部环境温度:30±2℃;温控时效:>48小时。

基于公式1和公式2,同时根据温控测试数据分析,为保持温控箱内2~8℃温控时效不低于48小时,将蓄冷源等量换算为标准UDA PCM冰盒6块。考虑内部冰盒的堆码方式,优选方案为4-2矩阵,同时为了热力学分布的需要,设计温控系统内部尺寸为480mm×350mm×260mm,其中内高260mm为可扩展高度,针对未来更长效的保温需求,为加高留有可置换储冰空间。

第4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熵权法;TOPSIS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08-03

1 引 言

2012年11月底,我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企业118家,其中B2C模式的企业68家,B2B模式的企业43家,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平台7家。目前,B2B医药企业以及大部分的B2C医药企业只提供信息平台,而国内现有的医药电子商务物流大部分由第三方承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仍存在获取资格证(主要是GSP)困难、难以监管以及安全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通过在全国建立统一规划的现代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具有优化医药供应链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流通渠道看,我国医药流通渠道有以下四种:

渠道一: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含各级商)—医疗机构—消费者

渠道二: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含各级商)—零售药店—消费者

渠道三:生产企业—零售药店—消费者

渠道四:生产企业—医疗机构—消费者

其中,渠道一是我国医药流通的主要形式(见图1)。

近年,国内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所占份额很小(如图2所示)。2011年之前,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占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份额不到万分之一。2012年,仅占1/300。据SFDA公布的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的医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名单统计显示(见图3),国内现从事医药电子商务服务的区域分布很不均衡,仅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就占了全国约50%以上的份额。

3 医药电子商务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改进的TOPSIS

31 医药电子商务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全国31个省市为样本,结合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特征,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医药电子商务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可测量性,选择了易于收集数据且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状况的四个方面共12个指标: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均GDP,各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是医药发展水平:制造业就业人数,医药工业总产值。

三是网络信息发展水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数,医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数量。

四是物流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各地货运量,各地货物周转量。

考虑到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及信息的重叠性,运用相关系数法剔除掉强相关的指标,筛选出8个指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人均GDP,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数,各地货运量,各地货物周转量,医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数量,医药工业总产值)构建成医药电子商务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改进的TOPSIS

本文以“垂面”距离替代欧氏距离运用TOPSIS确立相对最优方案。对31个备选位置的评价矩阵标准化与加权后,推导得由di=|H-·Ti|=∑9j=1H-j×tij确立各方案的相对“垂面”距离。式中:Ti为将加权矩阵平移至理想解的平移矩阵,H-j为平移矩阵的负理想解。易得di值越小,方案越优。

4 我国区域医药电子商务物流竞争力分析

首先利用Z-score标准化处理原始评价矩阵,后运用熵权法,计算出医药电子商务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信息熵与权重如表1所示。

从表5可看出,一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的“垂面”距离均值(108)比总体“垂面”距离均值(174)小,二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的“垂面”距离均值(178)在总体“垂面”距离均值(174)的附近,而三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的“垂面”距离均值(219)比总体“垂面”距离均值(178)大,且一级和三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占少数,分别为194%和226%,而二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占总体的一半以上,占581%,满足一般统计分析规律,一级二级三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分布均匀。

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建立在一级医药电子商务物流节点处(广东省、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这些省市分布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流相关产业及基础设施发展良好的地区,并可以带动医药电子商务需求以及医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在这些地区建立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不仅可以满足当地需求,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图4所示)。

5 建立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的效果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药电子商务集散中心,在改变传统医药流通体系的同时,可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可加大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力度。在全国建立区域性的集散中心,实现统一的管理,可加强GSP与GMP的认证与实施,保证药品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实现医药电子商务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监管流的四流合一。

二是可规范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在全国建立区域性的集散中心后,各物流公司可依托于集散中心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合作联盟。

三是可降低医药电子商务流通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区域集散中心可以为各个医药生产厂家以及物流公司提供专门的仓储以及部分运输功能。集中的仓储与运输,可减少各厂家以及物流公司的零散成本,可有效降低医药流通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华小义,谭景信.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法——正交投影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114-119.

[2]姜旭.关于柳州市物流产业的经济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0):62-66.

[3]周雪梅.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第5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国药控股广州物流中心位于广州天河区高唐科技园内,该中心占地面积达35000平方米,投资1.42亿人民币,于今年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在2003年设立的,以药品分销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医药集团、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南区的下属核心企业,该中心也承担广东省抢险救灾等药品器械特种设备任务,2008年销售额达到70亿元。

该中心全区面积19000平方米,分设常温库、阴凉库和冷库,均严格按照国家GSP标准建设与经营。整个中心又划分为自动化立体库区、平面货架区、零拣区、功能库区。整个库区日吞吐量达到4万箱,储存货位数4万品规,储存容量30万箱,其中自动化立体库货高达20米,13层货架,配置了6个全自动堆垛机,能进行24小时全自动化作业。

整个物流中心在Manhattan As-sociates仓库管理系统(WMS)为支撑,将立体库、电子标签、输送线、分拣线、安全设备紧密配合在一起,成为集仓储、零整分类、配送、大客户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医药物中心。该中心从技术上,实现了药品入库、传送、分检、上架、出库等操作环节的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和自动化控制:在信息共享上,实现了分销业务系统和物流信息的及时互动,达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在质量控制上,基于自动化操作、温湿度中央控制系统、中央信息系统和标准作业管理,使药品流转全过程的质量得到稳定可靠的保证。

第6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一、 医药商业,利用邮政网络实现药品配送

在现代物流还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国的物流网络,最为完善与到位的应该算是邮政网络。邮政作为国家政府的一个机关,可以把任何信件包裹之类,送达中国的每一个山村,那怕是最难到达的穷乡僻壤也能配送到位。最新资料表明:中国邮政目前已经拥有由4.6万余辆汽车、481节火车邮厢、10架飞机、201个邮件处理中心、5.7万个营业网点组成的邮政运输处理网络,并且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现金到现金的汇兑网络。2002年8月26日,国家邮政局组建了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通讯手段发展后,乡邮员的邮袋快空了,但是邮政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作为政府买单的机关部门,他们的编制和职能仍然保留着。如何利用邮政的物流网络给第三终端客户配送药品,自然也就成为医药公司考虑的配送渠道之一。

早在80年末期,制药行业的知名企业厦门桂龙医药集团老板王秉岐先生,就尝试过与福建省邮电局洽谈合作让“桂龙咳喘宁”上山下乡,那是一个制药企业老板10几年前对第三终端的冲动和尝试,可惜当时由于政策限制,没能借助这一网络实现产品覆盖农村。

利用邮政物流实现药品配送,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药政部门认可,二是邮政物流愿意,三是双方都有利益。所幸这几个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

2005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其中的一条中谈到:“要支持药品经营企业与邮政、电力、供销、商服等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农村药品供应。”

早在2002年8月8日,云南邮政物流服务有限公司邀请当地15家医药企业的代表在昆明邮电宾馆召开座谈会,洽谈医药企业和邮政物流的合作。与会代表认为在医药行业的第三方物流目前在我国尚未真正形成,邮政物流具有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配送网络,具有与医药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昆明福林堂药业公司、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前段时间与邮政部门有过合作,在此次座谈会上,他们与邮政物流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拓宽了合作范围。

湖北邮政局根据国家邮政局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的规划,制定了详细的配送方案,并就配送的组织、实施、协调和信息反馈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为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在湖北的药品物流配送服务。陕西、山东、浙江等地的一些邮政物流公司纷纷与当地药企牵手,开展药品邮购、同城配送等服务项目。

此外中国邮政在物流方面的计划已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立邮政物流的航空货代业务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西安、成都等7个城市构筑全国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快速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快速网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快速网,并通过开办物流专线,逐步建立起以7个一级邮区中心局所在城市为结点的物流骨干运输平台。同时,中邮物流把医药、化妆品等列为其同城配送的重点业务项目。

我们来看看东北各地的先行者:牡丹江市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牡丹江市邮政局合作。牡丹江市124万农村人口每年用于购药的消费款近3000万元,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商机。

牡丹江市灵泰药业所属的药品零售企业是国家首批通过GSP认证的企业。开出14家农村连锁药店,配送由牡丹江市邮政局配送。灵泰药业充分发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的特点,对农村药品市场实行三种配送方式:一是连锁门店药品的配送,由乡镇连锁药店提出调货明细单,由公司调拨室调拨,传到公司仓储部门配货。二是农民订单式药品的配送,由农民到村屯邮政点填写《用药订单》放置在邮政点,乡邮员每天取送一次,将订单送到乡镇连锁药店,药店药品及收据装入包装袋后,由乡邮员送到农民手中,同时将货款取回。三是绿色通道药品的配送,即对农民急需而乡镇药店暂时无货的药品,由农民填写订单,交乡邮员通过邮路直接传送到药品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负责组织货源,再通过乡邮员直接将药品送到农民手中。前不久,东宁县一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家中药品用完,病人情况十治遍东宁县药店、医院没有买到该药品。灵泰东宁分店得知情况后,当即与配送中心联系,配送中心迅速配货,只用了3小时就将药品送到患者家中,使患者脱离危险。

牡丹江市邮政局拥有邮政网点209处,邮车92辆,乡邮邮路223条,总里程6873公里。牡丹江市邮政局局长方殿君认为,利用营业网、运输网、投递网三网合一和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是邮政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邮政企业的这些优势正是灵泰药业实行低成本扩张所急需的。灵泰药业还借助现代电子商务和视频网络系统,每个连锁药店销货款日清日结,当日货款通过邮政储蓄进行结算。药店药品调货计划单通过所在地邮政支局的传真直接传到灵泰药业药品配送中心调拨室,由调拨室统一调拨,做到了当日需求当日配送。

据刘祥成介绍,灵泰药业准备投资1.2亿元,着手实施与黑龙江省邮政局组建全省现代物流药品配送中心的计划,在哈尔滨建设省级高位仓储库,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分别建设市县级周转库,并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加强零距离药品服务系统的建设。

笔者获悉,吉林玉顺堂药业也已经与当地邮政部门合作,开始了对农村乡村卫生室进行药品配送。

二、利用县级医院作为物流中心实现物流配送

目前我国的还有不少地方的乡村药品供应,在配送系统尚未建立前,各地药监与卫生部门,都在充分利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现有的计生网点,鼓励以资源优势配合药品集中采购,向其配送药品;同时,支持有实力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积极引导药品连锁经营向农村发展。一些地方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具体的说就是很多地方把乡村卫生室,乡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纳入县镇乡的卫生院管理系统,通过乡镇卫生院,或者县级医院配给其药品,这就形成了另外一条药品供给线,医药公司只要把药品供给县镇乡医院,这些医院作为乡村卫生室的代购单位,代为配送药品到乡村卫生室等。

医药在城市是在分业经营,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囿于药师的缺乏等,却暂时根本无法做到分业经营。因此开拓农村市场,短期内不能忽视这条医疗体系形成的配送物流链条。

三、利用两网定点商业单位形成物流配送模式

200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关于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促进药材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北京、江西、陕西、四川成都试点以来,几年来各地药监部门积极推行,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药品监管、供应“两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84%的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品监督网,81%的村实现了药品连锁配送。

浙江省龙游县的两网配送新模式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龙游县按区域划分为6个镇15个乡,原药品配送体系为:镇中心卫生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2005年前,该县一直执行由县卫生局下发的关于农村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若干规定,即村卫生室必须从所属区域的乡卫生院采购药品,乡卫生院必须从镇中心卫生院采购药品,镇中心卫生院参加全县药品统一招标采购。

如今建立起以经营企业为主体的连锁配送模式的供应网络体系,县药监部门确定与评选出浙江滋福堂医药有限公司为农村药品的配送主体。该公司由原来的三级医药站改制而来,是当地规模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旗下还有多家零售药店和平价卖场。体现了在服务和价格上的优势

在两网配送的新模式下,各镇中心卫生院药库与医院脱离,经营场所以及人员、设施委托浙江滋福堂医药有限公司管理,成立浙江滋福堂医药有限公司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批发网点。所属区域的农村医疗机构则和该医药公司签订购销合同。

制药企业要开拓农村第三终端市场,就一定要和两网定点的医药公司合作,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其营销系统。尤其实现产品向第三终端的物流移动,从而占领第三终端。

四、医药公司自己配送模式

面包车、摩托车队配送模式:一些机制灵活的医药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早已开始从行商变成坐商。纷纷组建自己的摩托车配送队伍,有些公司还有面包车队伍,几十部至几百部不等,人手一车,集配送和拉订单一起,灵活机动,生意越做越活。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借用这些配送设施,就可以实现覆盖农村的第三终端。

还有一些民营的医药公司,纷纷上山下乡开订货会,或者进行定期的大篷车活动,或者不定期开车下乡进行车销。就是说制药企业利用当地医药公司的配送车辆实现产品物流。这些医药公司往往事先企划一系列会议计划,参与的方式有三种:

独家赞助参与方式:由制药单独赞助相关费用,联合一家商业公司,通知第三终端的客户来参与,会上只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费用高,但是如果准备充分,产品适销对路,就可以实现较高的销售额。

联合开会:几家制药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在一起进行商业单位的订货会议,以降低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费用少,企业可承受,缺点是由于参与企业多,大家的订货量都要受影响,多家订货,政策和服务水平都有个比较,就要看谁的工作细节更到位了!

除了以上正宗的医药物流模式,开拓第三终端,下面是一些笔者与医药生产与经营企业洽谈时的思路,也许能够实施的话,就是一种突破。

五、利用快销品联合配送模式

第三终端的药品配送,是迟于和慢于乡村快速消费品配送发展的,因为快速消费品需求量大,配送业务也就有利可图,自然发展也就很快。但快销品的配送业务肯定也不会完全饱和,利用快销品的配送设施和配送网络,药品就可以实现到第三终端的物流转移。

虽然药品配送有其特殊要求,但食品也是入口之物,卫生及保存条件自然也要求不会太差,利用食品类快速消费品的车辆顺便配送药品,就成为一些医药公司解决配送问题自然而然的选择与考虑。只是一些特殊的药品比如需要冷藏,易串味的药品需要特殊处理罢了。

六、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

一些锐意拓展第三终端的医药公司,成为邮件部门允许的定点配送公司。他们与当地药监部门联合考察,在药监部门允许下,在县城、乡镇所在地设立农村药品配送中心,以批发企业在乡镇的加盟企业和加盟店为平台,设立农村药品配送点,负责将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配送到村级的药店、诊所、卫生室(所)等。

比如梧州市百姓医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配送模式。他们把一些乡村药店、卫生室需要的药品,送到这些代送点,然后再由乡村医生和药店自己来取。形成一个二级中转的配送机制。

广西桂临医药有限公司,就拟在公路两旁10公里范围内,广泛设立代送点,实现产品对第三终端的覆盖,有效解决了配送成本问题。笔者认为值得推而广之。

七、利用往返城乡之间的班车实现配送模式

第7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企业;第三终端;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15-02

1引言

新医改方案实施三年来,医改的工作逐步、分层次地推进;“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实施方案中将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方面列为下一阶段医改工作的重点。近日,根据卫生部部长陈竺的介绍,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即将出台;新版基药目录中药品品种将增多,覆盖面将扩大。同时,他还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由此可见,国家将继续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这将为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将针对第三终端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但我国第三终端发展路径、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差异很大。如何选择建立适合的配送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网络覆盖与成本最优的有机结合成为医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第三终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第三终端是针对医药行业中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而言的。城市医院市场是药品市场的第一终端;药店市场则是药品消费的第二终端。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除医院药房、药店之外的,包括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小诊所、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卫生院、乡村医生的小药箱、企业和学校的医疗保健室、农村供销合作社及个体商店中的常用药品销售小柜等称之为第三终端,逐步引起了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征与第一、第二终端有着较大差异。首先是其复杂性,第三终端营销的药品总体以中低价位品牌的普药为主,市场分布广泛,分散而且规模较小,如广大农村、城乡卫生院,社区门诊等,地理位置的特点表现在点多、面广;其次,第三终端的各医疗机构收款的诚信度参差不齐,拖欠货款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无法放心进行销售;最后,第三终端市场偏远,道路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一次销售数量较小,药品消化迅速,进货频率高,次多量小繁杂的需求,导致配送的成本大大增加。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终端市场复杂的特点,导致医药企业很难承受对第三终端市场高额的配送成本。借鉴其它行业成功经验,一些医药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对药品的第三终端市场进行配送,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专做物流,运作方面经验丰富,企业内部机制完善,有着专业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已成规模的物流设施,经过多年的运作形成了物流配送网络和专业的物流人才。这些都是医药企业自身不具备的,将药品的流通过程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将会大大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且能够使医药制造企业不必关心物流,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药品的研发创新。

以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为例,从2001年起公司定位做药品的专业物流,完全专注于医药市场,2004年邦达物流面对企业一直亏损的不利局面,提出将药品销售到第三终端,并做到不论量多量少都能准时出发,准点到货,解决多批次小批量配送难题,物流过程透明,追求顾客满意。至2006年,邦达配送药品价值已逾150亿之多,覆盖全国800余座城市门到门,江浙沪5万个终端。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合理地配置了各种资源,但也存在着不足,如不是专业的药品流通公司,对医药行业的流通体制、业务模式不熟悉;缺乏专业的医药人才,在运输环境和储存条件上可能会对药品质量管理控制不够。

4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博弈分析

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也差异于内部化物流模式,二者通过合作达到一个双方的共赢,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博弈,双方的博弈在合同签订前、签订中和签订后一直存在。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所以本文把医药企业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委托合作,具体来说,医药企业即模型中的物流使用者将自身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即物流提供者,所以第三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可以通过委托模型来实现其合作。

4.1模型建立

(1)将模型中第三方物流区别为高水平和低水平服务,其中高水平服务会满足委托人物流需求,相反的低水平服务则不能满足委托人的物流需求,在委托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对委托人造成负面影响,如在客户群中声望名誉下降等,其损失以字母r表示。

(2)将人的服务成本按照水平高低分别设为C第三方物流(高)和C第三方物流(低)其中高水平服务的成本高于低服务水平的成本。

(3)模型中委托人依据人的服务水平,即针对客户群的满意程度对人支付报酬,在高水平服务下,客户满意。委托人支付的费用为W1,反之则为W2。

(4)简单的将该模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由医药企业即委托人决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如果为否则博弈结束,二者的收入均记为0,而后由人即第三方终端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如果拒绝博弈结束,二者的收入为0,如果接受委托则选择以什么样的服务水平完成任务。博弈模型如下图1所示:

4.2模型分析

(1)在模型第一阶段即医药企业的选择阶段应该有C自我配送>C第三方物流,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这将是第三方物流的存在条件。

(2)在第二阶段第三方选择不同水平的服务而得到相应的酬劳W1、W2,只有当W1>C第三方物流(高)和W2>C第三方物流(低)时第三方物流才会接受委托的条件。

(3)医药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应有C自我配送>W1,同时第三方物流以高水平完成委托,应有W1>C第三方物流(高),即双方均有利可图满足C自我配送>W1>C第三方物流(高),为该委托发生的条件。

(4)由于第三方物流进行高水平服务和低水服务在委托初期并不知道,所以不妨假设其进行高水平服务的概率为p,低水平概率则为1-p,委托方的收益公式表示为(C自我配送-W1)p+(C第三方物流-W2-r)(1-p),若其大于0则表示医药企业进行委托是盈利的,会选择进行物流外包。

(5)对公式(C自我配送-W1)p+(C第三方物流-W2-r)(1-p)进行分析,其结果大于0主要由p值决定,p值越大则公式的数值越大即带给医药企业的盈利越大。

根据上述博弈模型分析,本文认为,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空间;其次是努力提高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可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的主观估计,提升需求方的物流外包动机;三是建立并完善对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低水平服务”的惩罚机制,使其“提供低水平服务”得不偿失,从而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5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共赢合作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由过去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转向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为医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双赢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5.1强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

医药企业选择了第三方物流,二者合同签订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及任务完成程度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发展的成败,所以医药企业必须重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中医药企业应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信息上的交流,保持信息的统一性。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后,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各项具体的物流活动进行详细讨论,确定合理的业务流程、信息沟通渠道,如双方共同确定配送路线、对物品的运输、仓储等细节统一制定等。

5.2逐步完善第三方物流体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加大力度自我建设的同时,在医药企业的带动下可逐步完善第三方物流体系,以适应合作的需求。首先,信息化是第一个重要方面,有专家称,信息化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意味着,一个物流企业有多强的信息化技术,也就有多强的竞争力,所以医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公司的网络平台系统共同起作用;其次着重提高满意度,医药企业为物流企业的定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商品的快速交付等问题提出意见,督促物流企业及时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在物流企业完成某项目时,由医药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对委托任务进行考评;最后,医药产品的物流是特殊的配送,医药产品在包装、运输、仓储上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征,医药企业应指派专业人员对物流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知识与技术培训工作,使专业物流人才尽快成长起来。

医药第三方物流配送从举步维艰的单纯产品配送到被广泛接受,曲折走过了它的基本生存阶段,到达了其发展的“黄金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医药企业达到“双赢”,而企业在良好的物流环境下迅速发展又为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活力,所以二者顺应发展,寻求契合点,在“双赢”的模式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信明慧,陈永法,邵蓉.提高第三终端基本药物可及性的配送模式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4):1-2.

[2]顾海,陶丽宁.第三方物流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分析[J].上海医药,2006,27(2):56-57.

[3]沙文茹.邦达领舞第三方物流[J].中国药店,2005,(7):74-76.

[4]温博语.基于SWOT分析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9,(7):61.

[5]易兰华.第三方物流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82-83.

[6]哈罗德·W·库恩.博弈论经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 产业共生 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 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 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第9篇:药品物流运输方案范文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生产企业鉴于政策规定中的有利条件,提高了与流通企业在运营环节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让流通企业处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流通企业由于中间环节减少,药品流通市场份额将会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将会广泛扩张、开发渠道,而生产厂家选择小企业作为配送企业的情况非常低,小企业则遭遇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山西范围内的医药物流企业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长期健康的发展,如何拿出物流发展对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发展观念落后,物流服务不具备综合性

山西较多医药物流公司虽然不断增加投入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并不断建设基础设施,但由于粗放的管理,保守的医药物流管理理念,物流运作效率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缺乏实力。在这种环境下,并不能使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也不满足医药物流企业专业化、细致的服务需求。其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1.2 物流总体成本高,企业经济效益低

许多医药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运输和存储成本,忽视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和上游,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医药物流系统中交易环节、渠道复杂,信息不对称,导致物流成本受影响处于较高状态,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企业市场竞争力整体受到影响。

1.3 运营管理相对薄弱

医药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出现配送量、销售明细、进货情况不相符,导致库存积压等问题。不合理环节例如配送分配方面,配货区等待配送药品积压时间过长,车辆配送时间周转不合理等情况大量体现。销售周期不能较好的与进货厂商、销售医院沟通通畅,常常出现药品缺失问题。从而影响信誉、导致客户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医药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偏少,对企业不能进行医药物流方面有效的思路注入和管理,人力资源得不到有利安排,不能有效支持企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医药物流企业的运营管控。

1.4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就整体而言,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EDI技术,在医药物流行业应用是非常有限的,高货架立体仓库、条码识别系统、导航车系统等自动化设施的建设落后,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例如:客户信息处理系统等。使信息在物流环节中的传递速度和共享情况受到了限制,不利于企业物流工作效率的提高。

2 X公司具体的物流发展对策

2.1 建设规模化的物流网络

企业通过一个高效的区域配送中心的改造、通过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省区域医药物流领域形成综合大型的医药物流公司,使药品物流市场集中度提高。

2.2 提升物流能力

完善物流设备,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服务能力。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设计医药物流过程中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经营、储存、运输和其他方面的管理。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信息管理。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在线交易的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物流,技术,和其他功能,达到企业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信息全面互通,提高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2.4 加强培养医药物流人才

充分认识到人才缺乏问题,并考虑工作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培养人才:进行医药物流培训和教育,并逐步改善医药物流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外合作,学习最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吸纳专业人才。

2.5 促进与供应商的合作联系,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