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管理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坚持三大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医疗安全防范与强化宣传相结合、坚持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对本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存在问题进重点整治,并落实整改措施。县卫生局将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专业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重点为乡镇(街道)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活动主题为“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科。
各医疗单位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单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临床和医技科室要配备一名质控员,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落实质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运作机制。确定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要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单位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县卫生局;各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县卫生局和上级质控中心;县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各质控中心,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县卫生局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点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二)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卫生部制定了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级医院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订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单病种的诊疗过程中,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药占比要达到45%以下。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建立储血点,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四)贯彻实施《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逐步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积极探索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就医。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各医疗单位要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今后凡医疗机构增加核定床位,必须符合床护比要求。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要重视整体护理理念,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六)加强对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成绩列入各医疗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加强服务要素管理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核,技术考试或考核。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严禁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监管。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上岗。防止不良设备器械、药品、试剂、耗材带来的医疗损害。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县卫生局每年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各医疗单位每年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各医疗单位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97-02
对医疗行业来说,质量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近几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成为了医院首要关注问题。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院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并就护理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成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1.1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随着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的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同时过度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是导致错误增加的一方面原因。
1.2 法律意识淡薄 未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表现在多方面,如:缺乏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未经执业注册便从事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另外,在工作中不注重细节,如不注意保护隐私、随便在公众场合谈论病人病情;未及时告知病人病情、未重视沟通签字侵犯病人的自由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以及名誉权等等,往往为医疗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
1.3 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护士自身存在问题:品德素质差的护士慎独性差,单独操作易发生差错或引起病人不满。
比如:由于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士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等,也是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不严谨 很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永远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或监管不到位,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 病人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由于病人缺乏对疾病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或护理操作等,造成护理安全隐患。所以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对护理安全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1.7 其他因素 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2 我院护理安全管理举措
2.1 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做的预防为主
2.1.1 首先护理部将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护理工作现状,教育培训护士,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用心倾听,沟通无限”,尽到告知义务,预见和注意义务、危险回避和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护士每天与每位患者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和谐护患关系。
2.1.2 护理部充分收集近几年院内外不良事件警示案例,重新修订了《护理安全教育读本》第三版,人手一册,作为护理人员安全学习素材,起到警示作用。科室每月最后的周五作为全院安全教育日,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并对本科存在的不良事件及隐患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1.3 护理部有计划的组织全院培训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从管理人员到一线护士,人人掌握,考核过关。
2.1.4 倡导“安全文化”,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公开对待缺陷和问题。我院建立完善上报制度和流程,对主动上报者进行奖励,鼓励主动上报,这样使患者安全信息达到共享,差错事故公开交流,公开对待缺陷和问题。群策群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方法,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让错误成为财富。
2.1.5 做到依法执业,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等各项护理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在循证理念下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不简化操作规程,不越雷池一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2 明确护理安全目标,进行目标分解,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我院将安全管理纳入科室的目标管理,护理部设计了《医院护理安全责任人双向工作目标签约书》,明确护理部、科室、个人护理安全工作目标,每年年初,层层签约,护理部召开全院护士大会,宣读护理安全协约内容,与各科护士长签约,护士长与科室每位护士签约,一式二份,护理部和科室备案,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目标,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以确保全院护理安全目标的实现。
2.3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三级护理质控
2.3.1 护理部每年举办护士长管理培训班2-3期,增强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使其采取科学的管理,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又要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护士长及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形势需要。
2.3.2 科室设立质控小组,完善三级质控,督查、互查、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思路:“全院控制”与“督导”;路线:护理部全面控制-护士长现场控制-一线护士自我控制。原则:“协助与指导”。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患者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患者所需要的,应加强前馈控制行为。护理部不定时抽查和定期月查,每季度全面检查;护士长要注重基础护理和过程管理,坚持深入病房,查看危重、特殊病人,每周夜查2次,护士长建立随身记录本,每日至少二次(上班后、下班前)必须深入各岗了解护士工作情况,查找工作缺陷,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并于每日晨会时间总结前一天工作不足,提出改进要求,每周护士长必须顶班或跟班2个,班次轮流,月内不重复,深入一线,查找工作缺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科室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分析会,每人一个表态发言,每人查找一个问题,每人提供一个合理化的建议,每人一个承诺,就科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改进,人人发言,做好记录。要求对于提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必须落实,问题不能重复出现。护理部就上述措施的落实情况不定期抽查,看记录,现场提问,执行不到位的扣科室考核分数,与奖金挂钩。
2.3.3 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完善质量检查标准 护理部重新修订检查标准,使标准与时俱进,紧跟临床发展。临床执行时有章可循,使各方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部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安全。
如:护理部修订了医院护理管理分册第二版、护理常规(包括专科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常用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等,同时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2.4 健全各项护理安全保障体系,评估体系、应急预案及不良事件的上报系统
2.4.1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我院设立了护理评估及危险因素评估体系,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史完成入院总体评估,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同时建立高危因素评估单并按时进行再评估,根据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病人安全。
2.4.2 健全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每人熟知并考核过关,确保紧急状态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到位。
2.5 严把重点质量管理,严抓重点部门和薄弱环节,确保安全。加强重点质量管理:抓好“五个重点”管理,做好八个关键环节控制,实施危重病人层级管理,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
2.5.1 抓好“五个重点”管理,即: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员工的管理。八个关键环节:意识防范压疮,二是管路管理、三是药品管理规范化,时段防止跌倒及坠床,五是标本转运,六是病人交接,七是病人识别,八是医嘱核对。对危重病人,一是值班护士对病情全面掌握,采取护理措施,二是护士长每天评估科室重点患者。
2.5.2 加强重点部门的急诊急救及危重病人的管理,我院近几年业务发展很快,许多新技术、新疗法、新仪器应用于临床,心脏手术及心脏、脑血管介入检查风险性均较高,血液透析感染要求高等,对于上述重点部门从业人员、仪器配备到位,成立了危重抢救护理小组,加强了请示汇报制度的落实,遇到重大抢救,必须立即汇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做好组织协调,抢救应急到位。危重病人上报护理部后,及时下科室查看病人,请全院会诊,讨论,提出指导性建议。
2.5.3 加强了薄弱环节的管理,午夜间、节假日各科室均安排听班,手术室、急诊科安排一二三听,年轻护士值班均安排专人带教老师,护士长每周到科室进行2次夜查,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夜查每周不少于二次。
一、重视护士培训,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三严”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 1~11月份共组织全院性护理业务学习15次,共培训500多人次。组织对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13次,考试人次312人次,平均91.2分,合格率100%。
2、对两年内护士进行素质提高规范化训练。年初护理部根据昆山市《关于实施昆山市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通知(昆卫业〔XX〕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提高护士素质、改进护理服务”为主题的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护理部对16名年轻护士安排了轮转计划表,制定了《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轮训手册》,2月18日召开了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动员大会,调动广大年轻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各科室指定一名总带教师,负责对轮转护士的带教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在轮训手册上。护理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2月25日举行了对2年内年轻护士“单独值班资格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能、理论、核心制度、部分危重病人急救流程等,全院只有1人考核不合格,考核合格者安排单独值班;(2)2月28日举行了一次2年内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竞赛。4)与医教科联合举行了一次医患沟通情景演示。(5)组织年轻护士开展读书沙龙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活动成效,提高年轻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4月份护理部召开了带教护师座谈会,总结、交流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带教水平。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
4月28日邀请上海东方航空公司高级培训师来院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礼仪培训。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更好的发展我院的专科特色,护理部有计划的选送护士外出至苏州、南京进修、学习培训共40余人次,以不断提高专科护理学术水平。
(四)重视岗前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11月份护理部制定了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计划,联合医教科,对XX、XX年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服务宗旨、护士行为规范及要求、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安全意识及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消毒隔离知识等,进一步提高新进护理人员敬业精神,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让其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环节有所了解,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2、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由护士长、护理操作能手组成护理技能培训小组,对新进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进行逐项培训,统一、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培训结束逐项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使新毕业的护士能快速适应临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减少临床带教时间。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
一是护理部多次组织护士长参加省级、市级护理管理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队伍素质和我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是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月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四是培养护理管理新力量,11月份组织了一次全院护师资格以上人员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为医院向二级医院发展培养、储备管理人员。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制定了《护理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并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范文二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江华县第一人民医院组织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此次培训院方高度重视,院领导就医院规章制度,护士执业道德标准以及行为规范,护理常规操作、预防院感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从中学到的知识终生受益的,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思想觉悟和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把我们培养成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护士一定要细心,有爱心、耐心、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作为一名护士,我认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服从领导的安排,接受批评,还应该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工作勤奋,不怕苦和累,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加强沟通技巧中,我们应该给予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病者分忧。
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快速的提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工作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执行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工作中严格求自己,工作主动,坚守岗位,勤奋工作,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的前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和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是围绕患者而进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甚至医疗安全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危害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护理是主力。
四、加强医患沟通,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好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才能建立好的医患关系,把医患关系搞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不仅仅增强医院的信誉,而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应该和患者多沟通,用微笑为病人服务,在与病人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通过了解病人的文化水平,年龄来把握说话尺寸,让患者感到关爱。端正的仪表,我们的护理质量,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我们单调枯燥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今天给我最最深的体会是赵老主任的教导,句句让我铭记在心,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和病人交流,做好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切实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尊重患者,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短短两天的岗前培训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分享了一些保贵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是学到了如何去做好一名护士。我怀着希望,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教研组长培训体会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度公务员初任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国培”培训心得
服务员培训心得总结
暑期师德培训学习体会
最新入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教务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范例参考
关键词:品管手法;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疾病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也是儿科护理人员所应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服务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前提,但小儿静脉穿刺操作中存在着很多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这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也严重影响了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现在的患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家长的心情使得儿科护士必须保障静脉注射护理水平,相应的就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要求[1-2]。笔者作为儿科普通护士,根据自己多年工位经验,对本次品管圈活动小组的观察、分析和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希望可以为提高品管手法小儿静脉穿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接收给予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年龄在3个月至35个月之间,3个月至1岁的患儿有39例,1岁至2岁的患儿有45例,2岁至35个月的患儿有16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病情检查后有进行静脉注射的身体条件和必要性。50例在活动前给予静脉输液治疗,50例在活动后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品管圈活动小组的8名护士,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7±2.34)岁,工作经历在5年至16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9.21±1.37)年,儿科护理经验丰富。小组内建立活动大纲:确定活动主题,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善目标,研究对策,落实对策,考察结果。
1.2活动具体步骤
首先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成立“品管手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活动主题,由儿科领导批示和院方领导批准后开始展开活动。对100例在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具体情况进行考察,详细观察穿刺操作时的情形,准确判断穿刺失败的原因。
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患儿不配合、进针角度不对、护士心理因素和操作技术不纯熟。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儿科静脉输液病房光线较暗,整洁度较差,通风条件也不好,陪护人员多导致病房喧闹,闲杂人员乱讲话,这些会影响到患者和护士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导致穿刺不成功。多数实习护士刚入工作岗位,临床经验不足,心理素质较差,对突况缺乏应对能力和应对措施,操作信心不够,因而不能发挥较好的操作水平。患儿做大幅度肢体动作,哭闹,不配合给静脉穿刺本身带来了重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护士的稳定操作的情绪,不利于操作成功。护士进针角度不对、穿刺技术不成熟,造成反复穿刺的结果,不但影响穿刺成功率,还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3-4]。
对策: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保证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保持安静,设有专门人员维护静脉输液病房秩序。培养护士心理耐受能力和紧急状况分析处理能力。定期进行静脉穿刺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大力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用音乐或色彩鲜亮的图画减轻患儿哭闹的现象。不断发现总结穿刺操作中的技术不足,不断完善[5]。
3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小组活动,大大提升了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操作水平,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操作和护理达到了较高的满意程度,减少了儿科静脉输液病房的各种医患矛盾冲突,建立了医院儿科全面优质医疗服务的良好形象。品管手法有效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儿科护士应在自己的临床操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热情的服务心态,以保障儿科静脉输液病房工作科学有序进行[6-7]。
参考文献:
[1]丁平红,李婉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综合医学:医药前沿,2013,08:368-369.
[2]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
[3]王彦利,马冬菊.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J].2011年河南省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06,11.
[4]罗劲,莫超连,邓桂玲.改良静脉穿刺技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儿科护理,2013,5(4):327-328.
[5]纪元英.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331-332.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运用
煤矿开采行为的危险系数高,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当,导致经常发生煤矿开采事故,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这也影响了矿业公司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增长。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矿业公司的广泛利益,有必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生产实践的管理。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设备维修护理技术低。在煤矿企业中,很多的采矿公司在煤矿机电的维护和保养中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很多员工对维护和保养的专业知识不高,电机容易受到损坏,这对煤矿的生产非常有害。随着煤矿中机电设备的长期使用,机电螺帽变得松动,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导致机电损坏或人员受伤害,还影响生产进度。另外,煤矿中的一些机电需要升级但没有进行升级,这使得它们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煤矿生产中发生许多安全事故。1.2机电技术综合管理不到位。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提高机电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许多煤矿机电工程师没有考虑机电控制和机电设备的随意使用,这对机电设备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并会阻碍机电控制的发展。另外,煤炭开采业务相对困难,由于管理方法差和对专业的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不足,导致许多煤矿公司目前缺乏机电技术,从而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机电技术管理不当的问题。同时,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公司不了解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2.1制定安全制度。为了开展实际工作,有必要建立更完整的煤矿生产责任制度,提高系统绩效。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和安全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将在新形势下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提高安全管理技能,增强专业知识,以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2.2加大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科技投入管理技术不先进是煤矿机电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机电安全管理的方法是加强矿业公司的安全管理。在具体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资本投资可以使矿井安全并提高产量,同时可以增加矿业公司的效益。增加科学研究的投入,首先需要增加机电安全科学研究的投入。分配的特定研究资金应用于增加安全生产,而不能用在其他方面。各级煤炭安全生产部门要着力实施安全生产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施工设备建设,培养科研人才,加大对煤炭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2.3创新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公司需要改进其机电管理系统。一是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系统。技术人员应在正式运行电机之前经过公司培训机构的批准,以确保使用合适的电机技术人员进行生产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其次,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对使用电机的考察系统,并根据技术人员的水平进行排名。如果技术人员不符合要求,可根据情况处以罚款,并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建立电机技术监控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监视现场技术人员的操作,以全面涵盖机电控制。最后,建立奖励机制。通过激励制度,技术人员可以获得奖金,也可以为煤矿工人子女转正提供机会奖励,使公司留下优秀的技术人员,减少员工的流失。2.4实现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机电监测系统可以对煤矿机电进行监视,并通过监视电网安全参数和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来提高煤矿自动化管理水平。例如,煤矿资源的状态非常复杂,煤层的厚度不同,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煤炭生产。煤矿公司可以推动各种节约能源设备,并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这不仅提高了安全级别,也使整体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安全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地下环境并消除潜在的风险,而且还有助于提高采矿产量并2.5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力度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煤炭公司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方法和系统,但是由于机电技术人员的素质低下,对机电设备的控制还不够。所以需要增加机电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资,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意识。首先,为机电技术人员建立培训机构。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机电技能,定期为技术人员提供机电知识和有关实际工作的说明。其次,可以邀请一些机电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和演讲,公司保证员工的参与,从而促进了全体员工的专业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有助于员工的机电管理。第三,为使生产更加安全,企业应更加重视国际和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引进机电新技术和电子设备,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2.6增加资金投入。在采矿公司进行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煤矿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提高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必须增加对机电设备管理的投资。2.7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制度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所有制度已实施并确保各种制度的实施。有关部门应考虑安全系统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加强对实际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一通三防”工作,加强实施风管理系统,改善每个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状况,加强技能管理培训,增强采矿专家的技能,改善安全绩效和责任划分制度,并确保所有安全制度得到实施。举行有关行业安全的讨论和竞赛,以建立安全生产文化并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3结语
本文从机电设备维修护理技术低以及机电技术综合管理不到位等两个方面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制定安全制度、加大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实现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力度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加资金投入以及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项目,涉及机电技术管理,施工人员素质,安全管理体系等许多方面。今后,有必要更加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积极实施相应战略,加强机电技术管理,不断提高煤矿安全水平,从而提高所有矿业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煤矿的稳步发展,增加了煤矿的深度,并促进了对安全生产的高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机电技术的管理,以确保整个机电系统更加安全合理的运行,这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并有条理地总结实际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李艳军,杨娟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7):66+68.
[2]姜雲雷,程茂林,曾光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化工管理,2018(26):196.
[3]王猛,王登科,杨勇,焦浩,廘腾.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8(15):80.
[4]马腾,孔祥顺,郝田.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65.
【关键词】 6S管理;制药企业;生产;整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3-01
1 6S管理的内容概要
6S管理包括六个方面,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EITSUKE)、安全(SAFETY),起源于日文的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所以称之为6S管理。
1.1 整理 整理指的是区分要与不要的物料,进行适当处理,清离现场,从而腾出空间来活用,减少浪费。也就是将生产区内不需要的东西搬走,要的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生产区内只剩下要的东西,整体看起来明亮、宽敞,才不会显得车间狭窄。
1.2 整顿 整顿就是标准化,即将要用的物料定点、定品、定量进行摆放,并标示清楚,以减少寻找的时间。规划物料的摆放区域,规定物料的放置方法并对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存放在方便找到的地方。
1.3 清扫 对生产车间内的脏污进行清扫,而且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免防止污染发生或设备故障发生,保持生产现场干干净净,明明亮亮,设备随时保持完好并可操作性状态。清扫的要领就是要将扫除工作彻底进行。
1.4 清洁 清洁就是将前面的三个“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效果,进一步显现异常之所在。比如生产设备漏油,找出造成设备上出现了油污的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等。
1.5 素养 素养指的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人人按照规定做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培养人人自动自发的精神。
1.6 安全 这里的安全指的是人人重视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要领是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清除掉,并且将这些因素消灭于源头,防止过道堵塞、安全门堵塞、灭火器失效、成品堆积太多。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生产车间没有任何不安全因素。
2 6S管理在制药生产车间的实际应用
2.1 合理布局和有效隔离,防止混淆 合理布局应该是将生产区和办公区分开;仓储区和生产区分开;在生产车间功能区和辅助区分开;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分开,并且规定外来的工具没有经过消毒和许可,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在仓储区内,要将危险品、原辅料、成品分开储存,同品种不同批次要分开。同一操作间如果生产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批次的产品要采取屏风等措施进行有效隔离,以防止混淆。
2.2 定点、定品,定量摆放物料,节约生产周期 物料必须要定点、定品,定量摆放,对于摆放物料的间隔距离,如垛与垛间,垛与墙间,垛与地面间,垛与梁间等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药品生产车间要坚持“用多少领多少,领多少用多少”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车间库存量,有益于生产管理者、组织者对生产的把握。此外还要对生产区域、物料架、保管容器编上号码,使得领取物料能够更加的方便、快捷。生产时使用的物料也必须进行标识,方便核查,从而节约生产周期。
2.3 随时进行卫生检查,避免交叉污染和被交叉污染 制定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制度,确定每班工作前后的人员、设备等卫生清洁状态,定期让清洁工对走道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清洁的范围包括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存放地、产品存放区域,人员卫生等,以防止交叉污染和被交叉污染。另外还要进行保养,实现清扫、点检、保养三者的结合,使得整个车间环境整洁干净,并且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
2.4 制定规范和制度,保证生产工作有效率进行 除了要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外,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和明确的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各项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还要针对6S管理的效果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定,设立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药品生产企业应该设立一些管理岗位,安排一些生产、技术、安全类的管理人员。同时,还必须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安全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卫生管理培训等等,以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和水平。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企业还要定期让他们参加考核,将培训和考核的内容进行记录,归档保存。
2.6 强化排查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生产车间内的用电设备必须符合防爆、防触电的规范,车间内需要有足够的采光和照明设备。在生产危险化学药品的区域,其照明的设备需要配备防火、防爆、防静电的设置。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配备安全劳保用品,保护人身安全。生产车间发生各类事件后必须启动快速解决预案,以便减少事故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生产药品的企业还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排放设施,排放的污染物不能够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废水、废气的排放必须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检测和认可。另外,企业不能自已处理固体废物、生产废液,应该运输到合法的处理机构,并签订协议。
3 总结与体会
6S管理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企业为了能给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整洁、干净、清爽、明亮、宽敞的工作环境,必须执行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并必须能够持续的开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设备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经验管理的依赖,为企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才能够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度,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提高社会和政府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餐饮服务领域的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专项整治活动和主要内容
(一)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5~9月。
检查对象:餐饮单位(包括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检查内容: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采购索证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协议、处理记录;对食用油进行抽样检测。
2.餐饮服务环节餐具消毒效果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5~10月。
检查对象:餐饮单位(包括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检查内容:餐饮服务环节餐具消毒设施的配置情况、消毒保洁制度执行情况、消毒记录,对餐饮单位餐饮具进行抽样检测。
3.集体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5~8月。
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集体食堂、建筑工地食堂。
检查内容: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情况及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相关卫生制度、食物中毒预案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4.“中秋国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9~10月。
检查对象:餐饮服务单位(包括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接待餐饮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情况及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相关卫生制度建立、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配备情况;食品原料索证索票情况;生炝海水产品食物中毒的预防情况;餐饮具消毒等。
5.餐饮服务环节原辅食品材料采购索证索票专项整治
时间:4~7月。
检查对象:全县所有餐饮服务单位。
检查内容:以大、中型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为主,开展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检查,对未执行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的单位给予书面警告,限期改正,到期跟踪复查。
(二)医疗市场专项整治
6.生活美容业违法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3~11月。
整治对象:生活美容场所。
整治内容: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持有情况;擅自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医疗广告情况;从事医疗美容手术治疗、护理活动人员的资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7.医疗广告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5~11月。
整治对象:违法医疗广告的各医疗机构。
整治内容:对辖区内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互联网络的医疗广告进行监测,严厉查处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并以违法医疗广告为线索,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监督执法检查,发现和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时间:3~10月。
整治对象: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整治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对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的情况;是否有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情形;是否有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其它情形。
(三)公共场所卫生专项整治
9.餐饮服务就餐场所卫生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7~10月。
整治对象:营业面积100m2以上安装有空调设施就餐场所。
整治内容:将营业面积100m2以上且安装有空调设施就餐场所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范围,并全面实行卫生行政许可。对就餐场所微小气候、空气质量、通风等进行监测,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餐饮具消毒以及饮用水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
10.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4~11月。
整治对象:使用集中空调的各类经营性公共场所。
整治内容: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组织定期清洗消毒并开展卫生状况检测,相关卫生学检测、评价报告作为卫生许可证发放、复核审要内容。
11.游泳场所卫生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6~9月。
检查对象:辖区内各游泳场馆。
检查内容:游泳场馆的卫生管理制度及执行、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及使用、人员体检与培训、池水水质的检测与质量等情况。
12.生活饮用水卫生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5~10月。
检查对象:集中式供水单位。
检查内容: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水质自检情况;净水剂、消毒剂等涉水产品索证情况;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加大监督覆盖率和监督频次,加强监督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防范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
(四)放射、职业卫生专项整治
13.放射介入诊疗项目防护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8~10月。
整治对象:全市开展放射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
整治内容: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省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重点对开展放射诊疗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防护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放射设备、机房的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放射诊疗的安全质量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及培训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开展放射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放射介入设备、机房的防护设施、人员的健康管理、个人计量监测、对受检查者的个人防护使用情况等。
14.职业性健康体检机构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11月。
整治对象:全县开展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医疗、服务机构。
整治内容: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对开展职业性健康体检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机构资质、主检医师资质、设备定期校验情况、内部规范化管理、体检报告质控等。
(五)健康相关产品专项整治
15.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检查
时间:4~5月。
检查对象:全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
检查内容:依照《消毒管理办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对生产场所的选址以及面积是否符合要求、生产布局是否符合工艺流程、是否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包装设备并正常运转、消毒剂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防蝇、防尘、更衣等卫生设施、生产用水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持有健康证明情况、批次产品的检验情况、卫生制度及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监督检查。
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消毒餐饮具按规范进行消毒效果监督抽检,重点检查感官指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菌群及洗消剂残留量等指标。
16.健康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3~10月。
检查对象: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
检查内容:根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规定,检查生产企业的厂区环境与布局、生产区卫生要求、设备要求、物料和仓储要求、卫生质量管理、人员要求等情况。通过开展法规培训、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健康相关产品生产行为。
(六)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
17.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治
时间安排:3~10月。
整治对象:医疗机构。
整治内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处置人员防护和培训、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和转交过程、医疗废物暂存设施等情况。通过开展法律培训宣传、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规范。
(七)学校卫生专项整治
18.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
时间安排:3~10月。
检查对象:辖区学校(包括托幼机构)。
检查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控、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包括自备水源卫生状况、二次供水卫生状况、直饮水情况等)、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学校医疗机构等。
19.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时间安排:4~10月。
检查对象:辖区学校(包括托幼机构)。
检查内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用水卫生等情况。
三、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对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