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学校活动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活动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活动建议

第1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一、成立学校平安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政教负责人**兼任。

二、明确平安创建工作职责

1、组长**xx,负责学校平安创建的安排部署、指导并检查工作开展的进度,落实经费的需求。

2、副组长**xx,督促并落实平安创建各项工作的完成。

3、a,全面负责庆寨点平安创建工作的落实及安排。

4、b,具体负责平安创建各环节工作的落实情况,搞好文明平安挂牌等工作。

5、c,具体分管学校安全、综治、后勤等平安创建工作。

6、d,具体负责职工文明、安全,做好防毒、反邪宣传教育,鼓励教职工家属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之列。

7、e、**具体负责教育教学、教研师培、实验操作,药品使用处理,学校内外考试及试卷保密等涉及安全的工作。

8、f,负责学校综治、门卫、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并作好相关的检查记录。

9、g,具体负责平安创建软件工作整理归档入册工作。

10、全体班主任负责各班涉及学生及财产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做好学生的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接种等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坚持以校长挂帅负总责,其他成员分工协作,切实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平安建设作为本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切实抓紧实施,保障经费,同时列入全体教职工期末和年终考核奖惩之列,确定平安建设有序开展,迎接九月份省市验收为合格。

2、强化监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台帐,制定相关预案,加强检查力度,确保制度落实,措施到位,成效明显。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墙报壁画,利用“五四”、“七一”的文娱汇演和师生演讲会,聘请公安干警来校进行法治、安全讲座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平安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提**师生认识,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氛围。

4、及时排查,化解矛盾。坚持开学、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均会同上级职能部门,并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对消防、校舍、住宿生、传染病、食品卫生、不稳定因素的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到位,制定出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第2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8-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教育活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科学素质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中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成分,也有技术、创造、发明教育的成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而科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通过科学活动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城市来说,科技活动资源丰富,资金雄厚,开展活动也较容易,但对于资源严重不足的广大农村中学,如何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创造条件开展在科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小培养科学素养,逐步发展探究能力呢?

1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富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尤其是科技教育。

新一轮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发挥有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时,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要强调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各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2科技实践基地对学校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作用

学校周边的科技实践基地是我县在各行各业科技活动中,设施条件、管理、效益等方面都比较好的。这些基地场所在各个方面体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青少年在基地中开展科学实践、科技兴趣活动小组等各种校外科技活动,对于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一些学校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开展科技活动的缺陷,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延伸。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校周边科技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我县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境内有"全国文明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方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有湘中地区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五金城等30多个专业市场和上千家民营企业。

学校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校外科技实践基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场所。截止到2013年8月,我校与生产企业、专业市场、乡镇、科技专业户等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具体如下表:

4如何依托校外基地开展科技活动

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由于校外教育具有实践性、注重个性教育、多样的活动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因此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优势。为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科技实践基地进行了摸底,掌握了基地的工作方式、活动性质、场所条件等第一手资料,通过论证分析,从中选定了一批适合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基地;同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学生、教师、专家及社会的意见发现:多数学生迫切希望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了解各方面的前沿知识,然而目前学校内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学生的学科学习压力大,周六、日也要上各类补习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家长出于安全原因也不太愿意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每个学生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仅为一个半小时(午休时间),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们走出校门,到校外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可能。

我们根据课题调查的结果,制定了下列活动:

4.1整合科技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建立起学生身边的科技馆

各类校外科技活动场所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要充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我们每期都要利用基地的力量在学校开展了下面五个方面的活动:

(1)基地科技成果在校内展览;

(2)科技专家深入学校进行系列科普讲座;对学生的科技项目与科学实践进行辅导;

(3)出科普画报、播放电影;

(4)开展趣味实验的设计指导;

(5)科技创新技法、制作方法的辅导。针对我校的特色,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对我校科技教育进行指导,由专家辅导,开展不同主题的科研项目。

4.2配合校内课程改革,推出科技选修课程。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由学生自由选题,形成各种专题小组,从校内引到校外。针对不同主题,师生进行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索,共同营造校园中自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推动学校科技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我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技术力量,结合学校、学生自身情况,就开设了机器人这门选修课,报名的还不少。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国家奖励25项,并被评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

4.3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

结合推进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把校外科技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把校外科技活动列入学校科学教育教学计划,文现校外科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增加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活动需要.把科技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调在一天或几天,让学生有时间完成活动任务,不能调课就安排在星期日,或寒暑假开展活动(这需要学校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5对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认识与思考

5.1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不能单纯以新增项目为主,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各种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展品),精心设计,使科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使这些场所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延伸和实践基地,成为既吸引学生又能体现科学探究特点的活动项目。

5.2向政府建议,积极推动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场所的建设,完善基地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提高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拓宽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农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农村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场所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积累经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3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场所工作人员和科技教师、辅导员的素质。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教育行政对科技教师的评价要有相关的政策激励。

5.4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活动应急预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路线,确保活动效果和人员安全,同时确保活动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尝试,发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目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科技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通过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形成了全面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题组.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郭正谊等.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5]王素.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

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

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第4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中小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25—30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课间操活动的改革完善,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单一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内容

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科学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教育部决定从20*年9月1日新学年起在全国推行实施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并在一个时期内做为重点内容。二是各种球类活动、集体跑步、校园集体舞、跳绳、踢毽、跳皮筋、体育游戏、传统养身健体运动、队列练习等。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县区、本校的特点,自编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健身操或舞蹈等。如:校操、校舞、韵律操、特色操、器械操等,农村学校也可以编一些体现农村乡土风情的活动操或者舞蹈。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创编一批富有学校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项目。

三、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锻炼。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体育小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形式。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四、活动要求

第5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生差异;差异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符合时展的全新形态,组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针对广大学生,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它的课程内容实现了跨学科,并且随着学生生活的更新而改变。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一、差异教学的具体涵义

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在不同的班集体中,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需求,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的指导,探索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内容、过程、结果、评价等。差异教学要求形成丰富的学习理念知识,遵循的是元智能理论、非智力因素。实现差异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培养人才的全新模式。根据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它具有开放系统、自主整合、提高学生成就感方面的特征。它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这非常有利于差异教学的全面开展。

二、差异教学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1.了解学生差异,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

首先,了解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包括他们的记忆力、思维能力、每个阶段的成长特征、每一科的学习成绩是否均衡等。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学习风气、校园环境都不同,所以也要了解群体间的差异。其次,进行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智力的差异测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然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自身的学习特长。最终经过差异测试以后,可以建立相关的学习档案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科目的老师建立一支执行力度强的队伍,可以弥补教师经验的不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践差异教学,制定多样的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的形式是随意的,它具有高效性和综合性。所以,它的教学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具有难度的任务,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完善差异教学有效策略。具体方法是设置真实性的学习情境,运用实物和多媒体技术演示情境或者在教学中利用优美的音乐渲染氛围,进行角色之间的互换等,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表现形式,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1)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主导者,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让他们自由成组,设计和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

(2)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对于成绩优秀、良好、合格的学生,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后进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尖子生可以赋予更大的期望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学生、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邀请学校的领导和教育界的专家共同参与。

①在《迷人的冬天》这课程的时候,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郊外寻找冬天的足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大自然万物沉寂的情形,在大自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和开阔生活的视野。还开展了模仿可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活动以及它们的冬眠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联想到的冬天现象,编写关于冬天的故事。让整个校园中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

②在学到《了解我们的牙齿》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口腔科医生那里看看保护牙齿的有趣动画,向学生说明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向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录像,让学生跟着做广播体操。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又可以让他们提高集体的荣誉感,使小学生感觉到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就花最大的精力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

③在小学生都完成了实际的学习任务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学习成果的分析,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开展的课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区别很大,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书面表达形式、口头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想,这样的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的需求。

总之,经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开展差异教学,包括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教师队伍的建立、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解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差异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柳树森.小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第6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力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体育运动,是落实学生活动一小时的保证和途径。时任体卫艺司杨贵仁指出:“要想把每天一小时落实好,必须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推广起来[1]。”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希望能给中小学体育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 意义

一、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体育也在进行改革,由传统的两操变成了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且时间充沛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渗透,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基础

从课程目的这一角度看,人本主义课程把满足于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课程的目标。而现代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拥有创造力和超越精神的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2]。”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并且包括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人本主义理论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必须按照预设方案进行,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增加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调整学生的行为。

(二)素质教育理论基础

新《素质教育法》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融入到这个活动的氛围之中来,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孕育着巨大潜能,素质教育要把这种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学会学习,生存,创造能力及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指导学生做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因此,在其中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地位,使学生学会怎么做人,只有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各项任务。从长期利益来看,体育锻炼更能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深度。

(三)多元智能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过去人们对智力的概念的定义过于狭隘。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多元理论的提出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2]。人类的智能还包括肢体运动,人际、内省、自然探索以及生存智慧方面,这些方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了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体。可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促进人类的各种智能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三、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意义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统一于学生的学和练

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和学校的教育包括学科文化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学习文化科有利于对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解,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与帮助。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应用文化科学习,同时也为文化科的学习提供身体上的物理保证。身体素质上去了,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体育训练和文化科学习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运动中能够体验到文化课所不能带来的运动和运动体验,同时也会体会到运动的辛苦。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文化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元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体育活动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和心理水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形式和途径,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积极的作用。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资源整合和优化的结合体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习氛围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有很大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校的场地、器械等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合理的整合与优化,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其运动天赋和运动特长的舞台与空间,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基础,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浓郁的氛围。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和谐大发展。三者的和谐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资源与体育的整合和优化。

四、结论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长期的工作,教育部门及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与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为学生走出校门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一、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舞蹈专业技能性较强,艺术实践互动是实现艺术与教学融合的选择。舞蹈教学强调外形动作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而言,要做到既具备形体美又展现出情感张力,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则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锻炼舞蹈技能以及发展想象能力,而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艺术实践教学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发展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对于部分想在舞蹈艺术上寻求长远职业发展的学生而言,艺术实践教学也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平台,学生通过艺术实践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缺陷,进而在日常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与提高;同时也能够通过活动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做好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第三,在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项能力,进而促进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式与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结合艺术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舞蹈教学的“教学相长”。此外,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公益性活动、社区活动等,可让学生借助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平台走入社会、贴近群众,不但能够使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更具公益性与社会性,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总之,高校不仅要重视舞蹈理论教学,更要利用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表现的机会与平台,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现状

目前,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首先表现在教学体系不健全

许多高校由于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教学不重视,思想上认识不足,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同时,舞蹈在高校众多科目当中地位不高,难以引起足够重视,舞蹈教学的人力与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舞蹈实践教学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机会与平台有限。其次,艺术实践教学目标注重短期性,艺术实践教育实施通常集中于某一学期,教学实践成为了教学“任务”,学生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参与实践,自然难以获取理想效果。

2.专业指导的缺乏

由于学校缺乏专业化引导,多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表演或者演出形式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实践学习较为随意;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够,实践活动带队出演老师与负责老师通常也不固定,实践教学模式难以稳固;部分高年级学生因长期参与各类表演比赛等活动,容易产生抵触与厌烦情绪,导致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从教学内容来看,舞蹈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置随意,导致学生厌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一些学校也并未对艺术实践课程实施严格界定,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教学形式来看,在舞蹈艺术实践教学开展中,多数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自行组织的短期活动,让学生随意编排舞蹈并表演等单一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参与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优化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对策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舞蹈艺术实践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首先,学校领导与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实践艺术活动开展,引领实践教学全面实施。实践活动需由学校领导亲自负责,由教师与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舞美、编导、剧务等小组,动员全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各类实践活动任务。其次,需完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制度建设,以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将课堂、社会以及舞台三个实践平台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具体需在实践办法、课时、教学方法与内容多方面予以明确,制定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计划。同时,需加强制度建设,如制定《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办法》《舞蹈第二课堂课时认定办法》等制度文件,利用制度推动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此外,还应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三个方面构建起系统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评价考核,总结积累实践经验。

2.加强专业化

指导开展舞蹈实践教学,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专业化指导,使艺术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充实舞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安排校内有丰富舞蹈实践活动经验的教师承担艺术实践教育重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应不断强化自身舞蹈功底与能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技能知识,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此外,要借鉴同类高校教学与实践开展的经验,基于学生需求,高校可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地方或者省市级高水平舞蹈团体于学校演出,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积极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演讲,普及舞蹈艺术教育,感悟艺术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学习观念。

3.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应针对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丰富艺术实践内容,拓展实践活动途径,为学生积极创造更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机会。首先应丰富校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向每一个小组分配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研究,结合实际调研掌握专业发展情况,提升学习动力。再如,可自发成立艺术工作室、舞蹈团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一个学习单元完成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创编舞蹈作品、舞台剧等,通过舞台活动锻炼学生表现力;多组织文艺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校内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还要拓展校外实践的途径,引导学生加强同社会的接触,提升艺术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多同社会展开文化交流。高校可同社会上的有关机构与企业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等模式,给学生创设更多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登台表演,在不同的社会社团、舞台当中,扮演各类不同角色的舞者,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提升其荣誉感与信心,使其在更高的艺术平台上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综合艺术素质。

第8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关键词:生活与问题;探索与研究;体验与经历;理解与应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能更好凸显。实践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数学活动的“源”——生活与问题

数学中的公式、概念等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参与,而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得到的,那么学生感觉肯定是枯燥的,学生对于学习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停滞不前。教师要拓宽数学课程资源,具有识别资源的敏锐眼力,引导学生并关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我们在教学中设计情境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容易发现的问题出发,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这样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使数学背景蕴含在学生熟知、亲近的具体事物和情景中,并与学生已经学习、了解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这样一个过程。

如,《平行与垂直》一课中,我们可从一个生活中的火车铁路导入,它就昭示着一个明显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观察后可以发现既有平行也有垂直,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入向学生揭示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这样的设计沟通数学与实践活动的桥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验教学的价值。

二、数学学习活动的“趣”——探索与研究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一探究竟,这其中当然包括学生。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这样一个过程。如,“比赛中的评分问题”,学生收集学校文化艺术周各班各项比赛的评分数据,为了让学生了解“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现象,教师出示:公园里一群人在做游戏,平均年龄为11.1岁,很多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表象,认为是一群小朋友,可他们年龄为5、5、5、5、6、6、6、7、55,是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范围,然后探索计算出每班的平均分,并对生活中“招聘广告中的人均收入”是否具有欺骗性进行调查分析,从中真正感悟平均数,深刻领会其实际意义。

众多的实践表明,学习结果容易被遗忘,而以探究展示完整的数学历程却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数学学习活动的“悟”——体验与经历

学生知识的获取是经历一定的过程有所体验而获取的,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体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在再创造过程中深化对象特征的认识,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如,《认线段》一课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大量体验、领会本质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找一找,像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再闭着眼摸一摸,说说感觉。在归纳线段本质后再一次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这时是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体验反复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在摸、找、归纳线段本质的基础上试着画一条线段,进一步感悟线段的概念。

学生经历这样的基本体验活动后对于线段的概念掌握就非常牢固,因为这是通过他自己的体验而感悟出来的,并非教师拼命灌输、被动接受的!

四、数学学习活动的“魂”——理解与应用

有人说过:“教育是教人们如何掌握运用知识的艺术。”是的,“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统计中的平均数》一课中,有篮球队选拔主力球员这样的一个数学活动,我在教学中是这么设计的:

教师提出问题:“我校篮球队要去市里参加比赛,准备选一个主力队员”,通过综合调查,收集一份资料:

信息一:张华身高173厘米、李明身高174厘米

信息二:张华、李明三次100米跑步时间统计表

信息三:两人在过去每场球赛中得分情况如下:

教师:这份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在小组内谈谈你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争辩。

学生在选择主力队员时,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对信息的判断和决策中自觉地运用了平均数的知识,体会到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可以对统计表进行说明与决策。而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在亲身实践、寻求答案中自动生成的。

第9篇:学校活动建议范文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次开会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

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

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

二、活动内容丰富。

本次参赛的节目有独唱、合唱、舞蹈、诗歌朗诵,中间还插入了关爱留守儿童亲情电话面对面活动。上台的梁龙、母先娇等几位同学与家长通了电话,他们在电话中向父母倾诉了自己无尽的思念以及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个个讲得热泪盈眶,场面无不令人感动。学校为留守儿童创设与家长交流的良好机会,他们深表感谢。

二、节目新颖、独特。

1、本次参赛的几个舞蹈,动作编排合理,队形变化新颖,这些舞蹈可都是孩子们自发创编的,老师仅稍作点拨。

2、六(1)班合唱站成桃心队形,表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歌曲《我爱米兰》表达了孩子们于毕业前对老师诚挚的感谢和爱戴。

三、节目质量高。

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哄亮的歌声令人佩服与赞赏,尤其是一年级的冯莹小朋友更是赢来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五、六一活动融入了“关注灾区”,(向四川汶川遇难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受难者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喜迎奥运”等社会关注的话题。不仅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在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我们不应忘记灾区受难的所有儿童;同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长”和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与爱护,从而对生活充满极大的信心;还让学生知道奥运——昭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整个庆"六.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1、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 一些细枝末节还考虑的不成熟,以至于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过多的差错,多多少少会造成一点负面影响。

2、教师之间的衔接配合做的不够,责任工作过于分明,缺乏团结的凝聚力。

3、电器设备(音箱、话筒)老化,不能按时而准确播放出与之相对应的节目内容。

4、条件差。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未搭蓬布,地面很湿,参加的同学只能小心翼翼表演,尤其是舞蹈节目,孩子们不能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姿,以致于很多同学未能发挥好,达到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