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

第1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贯彻教学大纲,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性质与内容,把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糅合起来,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素质,从广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一、利用语文课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文内容,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等“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文道合一”的有机结合体。这就决定了本学科课文教学必须把学科知识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进行,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如果离开了“文”的传授来讲“道”就不成为语文教学;同样,离开“道”的教育来谈“文”就成为机械枯燥的文字符号系统灌输,这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能把握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的真谛,才能教会学生领悟出生动活泼的祖国语言的精华,才能使学生既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又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这既是语文学科重要教学规律之一,也是通过语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如,对议论文进行教学时,就要教育学生在掌握议论文文体的有关知识和语言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是非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在《讲实事求是》的教学时,我们必须在教育学生掌握课文中心,说理充分,论证严密及引证法、例证法等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教育学生认识“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我们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对“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学时,使学生在掌握文学欣赏和文学写作知识的同时,受到文学美的熏陶,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在《荷塘月色》淡雅、朦胧、瑰丽的文字教学中,隐约含蓄,但流露出大革命失败时期正直的知识分子厌恶黑暗现实,追求美好、自由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培养正直纯洁的品格和对美好追求的欲望。

二、利用语文教材的人文主义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学语文教材蕴涵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其中热爱祖国的牺牲与奉献精神、爱护自然与保护环境的环保精神,克服困难与不畏艰难的勇敢精神。敬畏自然同情弱者的悲天悯人的精神、尊重科学与崇尚民主的精神、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等,这些现代人所必备的人文精神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切实重视,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探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深刻地分析人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社会背景、积累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并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典范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及我们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的语文课外读本实际上都广泛深刻地体现了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

三、利用语文学科的科学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这一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因而知识性很强;此外,它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甚为广泛;另外,语文还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继续学习会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优劣,而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文的情况。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大量的优秀历史作品入选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极大的收益。《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先秦历史的了解;《短歌行》的教学,当然又能加深学生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认识;的《游泳》,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精神。

四、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三是个性心理特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许多教育家、专家、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总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语文修养的素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语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情感的培养。

第2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在中学教学中,现有的科目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它的不可替代性,对促进学生的成绩进步与全面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能型学科可以让学生习得一种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这类学科的学习,国家、社会与学校都把注意力放到技能型学科的建构上。重视技能型学科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人文学科的作用。人文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具有的功能是巨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教学不但提供学生大量的学科知识,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其它学科也会影响学生,但这些影响不会像语文学科这么直接。中学时代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好的技能型专业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但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底下,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却只给国家与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需要拥有专业的技能,但其背后的支撑点却是人格。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特别考虑学生的人格发展及学科特点,应侧重语文教学人文第一,因势利导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提高学生总的学习成绩,又要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

二、强化中学语文教学,保持学生各学科之间协调发展

汉语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母语,我们从出生后,就开始学习说母语。然而在当前现代社会,语文教育虽设为必修课,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在渐渐地疏远、淡化母语,母语地位也日益下降。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育因其特有的性质在人才培养的整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心理学的研究也已证明,“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语文教育,从“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脑输入并固化“词语”,输入“捕获和创造词语的概念、程序和模式”语文教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人们却发出了“语文教育误尽苍生”的埋怨,语文教学也陷入了“少慢差费”的泥潭。究其原因,这与家庭、学校的重视程度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关。当前社会普遍重视理科,而忽视文科教育。受此影响,学校不太重视文科,语文教师在头脑中潜意识对语文进行淡化教学,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甚至公开提出语文学习没什么用,让学生无须在语文科目上花时间、下功夫,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低落,对语文越来越不重视。家长们普遍认为语文学科主观性强,不容易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学习语文只要学生掌握的足够的识字量可以了,即使有所不足,学生们在上语文课时听听就可以了,也不主张在该学科上花太多时间,并认为数理化则是一环扣一环,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与巩固,不可以有任何缺漏。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必须注重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长时间阅读积累与写作训练,就不可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样,尽管学生已经感觉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语文学习成绩见效慢,所以宁愿将时间花在别的学科上。同时,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以英语为主体的外语教育显得异常繁荣。外语教育固然重要,但重视外语教育不应该以忽视母语、丧失母语教育为代价,否则就显得本末倒置。因此,初中阶段,随着学科的增多,语文的学习地位越来越低,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成为全国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通病。最终结果是,在中学学习过程中,现学生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是数理化与英语,而忽视对语文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学科之间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非但没有提上去,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成绩与全面发展。语文真的是误尽天下苍生吗?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明显感觉到在中学阶段花大量时间学习的数理化实用性太小,至于英语直接就是没有用,最实用的却是语文,因为,语文教育带给学生的修养与气质培育,而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至关重要,是立足于社会的道德基础,结果相当一部分人都为自己在中学没有学好语文而后悔。据相关报道,强调数理化与英语学习,忽视语文学习,导致很多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极差,甚至写一张请假条都是错字连篇。可见,语文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忽视不得。中学的语文学科对中学生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必要加大重视语文教学。我们知道中学的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全面的学习各门学科,保持学科之间平衡发展,才能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学生。因此,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需要强化中学语文教学,保持学生学科之间协调发展。

三、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绩进步

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能力。然而,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为长期困绕中学语文教师的难题。这导致学生在经过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后,仍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或仍视写作为畏途,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成绩。鉴于此,需要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绩进步。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一位教育家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师生的信任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温馨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语文教学课堂中,从而积极体验语文教学生的快乐,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创新精神,最终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动追求知识,从而很容易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

2、设置“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倡导下,教师应积极设置“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形成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较之一般的知识传授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自己去探究课文并提出问题,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找好切入点。这样,在教师的参与、规划下,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探索的习惯,而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教材以及自读课文,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自我学习意识与能力,“而不是单向的、步骤化的被动性接受活动”

第3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语文实践,都会涉及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在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审慎地选择语文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现代的观点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摒弃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增长规律,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极重要的。教育心理观察表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它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使它与课内常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看图猜成语、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或开展一些其他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月一次的手抄报比赛、诵读比赛等。注重语文活动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主要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文学知识则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这些知识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地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四、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一)考查范围

遵义市语文中考的试卷中,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指对语文知识的识别、记忆),分值约30分,积累与运用包含以下内容:

1.汉字积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词语积累:积累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积累:识记要求背诵的句子。

4.文段积累:①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50篇首);②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

5.文化积累:①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主要人物;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章常识。

6.语言运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仿写;变换句式;扩句、缩句。

(二)试题形式及分值

1.汉字积累(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词语积累(3分)――下列词语的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3.文化积累(3分)――下列选项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4.语言运用(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语言运用(3分)――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6.语言运用(3分)――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7.句子积累(8分)――默写句子。

8.篇段积累(4分)――试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对于字音的教学,以下方法可供借鉴。立足课本,勤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找出错误规律。如形声字读半边(颓、恣)、生字想当然误读(游弋)、习惯性误读(琐屑、黄晕)。找出了错误规律,复习时即可有的放矢。对于字形,必须重视课本,因为考查的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没有生僻字,所以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非常重要。字义要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2.考查仿写。形象地说,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

3.表面考查默写,实质考查背诵。默写对字词要求很高,不能有错别字,一字错,全错,因此,在平时背诵过程中,要边背边写。没的说,背的遍数多了,就背过了;背过了,又写了,就可以正确默写了。

4.考查文学常识。对于这些知识,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付,那就是“背”。应付考试可能仅仅读读书上的精彩节选就够了,但还要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或看看相关的电影。

5.考查标点符号,实质考查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比如冒号、问号、引号等。考查标点符号主要通过考查比较特殊的句子,可以互相比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传授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通过领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4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34-02

学生跨入中学学段,面临的语文学科内容面广,且知识类别繁多,仅靠课堂上学习远远不够,需要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注重研究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这样,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以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去拓展知识领域,独立阅读,独立写作,独立处置语文学科相关的问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强手。

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要适用而有效。

一、教之以法――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但独立自学能力有待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把与语文教材有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的能力。

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语文教师要把握住学法指导这个要点,先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阅读这篇散文所叙述的情境你有什么感受?父亲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反复读课文去搜寻问题答案。在学生得知了人与事、人与自然和谐美;父亲朴实、清淡素雅的特点之后,教师点出学习方法:遇到情境时要感悟、品味;遇到人物时要分析特点、品质。积累各种具体学法,学生会掌握应对学习各种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教之以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二、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想问题,怎样把问题认得清,想得对。这就是要学会思维。启发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依托。

如何启发思维可用质疑设问、解释规律等方法去开启学生思维门扉,追寻事物原理,获得创新成果。比如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让学生去想为什么用“橘红色”写晚霞?为什么用“燃烧”写晚霞的情态?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学生大脑积极活动起来,橘子颜色和晚霞颜色的比对,橘子形体和晚霞铺满天际的比对,都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了。而用“燃烧”写晚霞更是展现了晚霞的动态。这样静态、动态都呈现在学生脑海里,思维的阐门被打开了。之后,教师顺势指出了思维规律,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教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积极性。

三、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个老问题了。我们强调的是要研究和探索培养兴趣的新方法、新深度、新作用,并且要使学习语文兴趣的驱动力延伸与迁移。这就是说不仅使学生形成爱好学习语文的行动,而且要养成在学习语文方面的良好习惯。比如,向播音员学普通话的习惯,使用工具书查字典的习惯,自觉读课外书的习惯,练习写字的习惯,写日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

四、严格训练――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自学能力的达成也是同理。常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成就功夫必须多练。自学能力的养成也必须多加实践,进行严格训练。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抓住以下两点:

1.掌握自学能力养成的规律性。要把握由少到多,初始应给学生少量的自学任务,逐步增多。这样,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就会顺利完成逐次增多加大的自学任务。由易到难,由熟悉到创新等都视同一理。

第5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今天我看了走进科学的节目揭密江湖骗术之水鬼缠身的节目。“水鬼缠身”讲的是一对生活在郑家村几十年了的郑亮夫妇被骗的事:

郑亮夫妇的生活虽然不太富裕但也平静安稳。就在一天一大早,有一个自称是收古董的人来到了郑亮家,古董商在得知他家没有古董后又不住地打量他家的院子,时不时地用手指掐算着,只见他的神情变得越来越凝重。这使夫妇俩很纳闷,这个人他究竟在看什么呢?古董商又故作深沉地说:“我说,你们家的这院子有点问题呀,用行话说这大门有点过期了,不能对着山头,这门口的路也不好。”但郑亮认为家门口如果有条路,一出家门去哪儿都很方便,而且春天喜鹊还会到家门口两旁的老树上搭窝,他一直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于是郑亮一摆手,说:“你别乱说了,大门还会过期吗?再说我已经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我才不信呢!”古董商见郑亮不相信他,便问郑亮家门口是不是出过什么事,郑亮一琢磨,便想起家门口有辆车子曾轧死过小鸡。古董商又说这叫祸不单行,别看现在轧死小鸡,过两年还得出大事。郑亮听了半信半疑。

古董商见郑亮有点上钩了,又趁热打铁,让他端出一张凳子和椅子,从自己的包里拿出香点着,插在桌上的香炉里,郑亮心里嘀咕着,一个古董商怎么会带着香呢?就在这时,古董商大叫一声“跪下!”,夫妇俩吓了一大跳,连忙跪在桌子前。古董商让他们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从包里拿出一张黄纸,用打火机点着,但怎么也点不着,古董商就假惺惺地对着他们说:“你们看看、看看!连一张普通的纸都不能被火点着,你们家的水鬼可真是太厉害了。这说明你们俩已经是魔鬼缠身了。要不马上想出对策,就会大祸临头了!”(其实这纸点不着的原因很简单,这两口子全跪在那儿歪着脖子,这样看过去分不清远近,而且火苗和纸离得很近,可火苗没贴到纸上,纸当然就点不着了。)郑亮见到这情景也很奇怪。古董商又说了这句话,郑亮的心里就更发毛了,便让妻子回屋拿了钱,递给古董商,想让这位通大仙的人给他们家整治整治。但古董商却把递过来的钱压在了香炉底下,说这样就能够捉鬼了,而且捉完鬼后再把钱还给他们。古董商又算出他们这有水的地方曾经死过人,郑亮便马上想起附近的小溪沟确实死过一个要饭的。郑亮此时已经对这个古董商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了,认为自己是遇到了一位高人。(其实古董商进来的时候已经打听到小溪沟曾死过人这件事。)

古董商又在头上缠了红布,来到水池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白布,把水池里的水包住一些,再提了起来。就在这时怪事发生了,布里的水竟然滴水不漏。郑亮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古董商找了瓶酒,倒些酒在白布上,用火点着,可白布却烧不起来。古董商又往白布上贴了张有符号的纸,再把白布往水里一扔,又捡起来,扔进火里,嘴里一边念念有词:“厉鬼我烧死你!”这回白布烧了起来。(其实骗子在布上抹了白巩和鸡蛋清,晾干之后,布上的缝隙便被补满了,水就不漏了。倒上酒精用火一点,因为烧的是酒,酒里有大量的水,水成了水蒸气,把热量带走,手帕当然不会着了。再把手帕扔在水里,白巩和鸡蛋清化了,再扔进火里,手帕当然就可以被烧掉了。)古董商说:“水鬼已经被我灭了,不过这全靠远处的大仙帮忙,所以你们还要跟着我去龙王庙做做法。”等做完法郑亮夫妇俩回家后,他们发现红包里的钱已经不见了,不知是被大仙拿走了,还是被古董商拿走了。这下两口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没了,但门也还是那个门,门口的路也还是那个路。

看完节目之后,我顿时感慨万千,是呀,骗子正是利用了郑亮夫妇相信这一套的心理,才成功地实施了骗术。骗子总是去骗那些乡下的,没知识没文化老实的人。

第6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我国提出了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其基本措施有:1.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上述举措实际上涵盖了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进修培训。从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状况来看,职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今,已有集美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一批高师院校陆续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一批师范院校也已经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师教育’必修科目”。①当然,这些尝试和研究成果还仅限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也处于研讨状态,具体实施到语文学科“教师教育”层面估计还有待时日。魏本亚老师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理性的思考,他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从三个逐渐累进的层面分析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解决方案。从操作层面讲,作为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师团体――青语会和其他一些民间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实质上已经担当起了一定的语文教师教育的责任。

[评议论文]魏本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1期。

[论文提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究竟该怎么走?究竟能够走多远?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热点话题。魏本亚先生认为有三个累进发展的层面:一、知语文:奠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二、好语文:拓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三、乐语文:享受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

魏先生认为语文教师在“知语文这个层面”上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具体说就是语文学科知识,语文老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由谁来传授?如何证明这些知识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作用?这些问题,魏先生通过严华银老师的发展个案进行了简单叙述。笔者以为,这个问题有深入思考的必要。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中文系。而各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计划并不相同甚至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新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原本就有差异。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哪些语文学科知识是做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严华银老师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读书的渴望,但他读了哪些书?这些书的意义与价值何在?或者,是否可以把严华银读过的书进行一些分类统计与推荐?就目前而言,教师阅读的选择也大抵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大多数人的判断,并没有学理上的探究。所以,在中小学“重构”语文基本知识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将来实施这一行动的中文系师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重构!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校的‘文件课程’到教师诠释产生的‘理想课程’再转化为课堂中实施的‘运行课程’,教师都是课程转化与教学实践的主体。”②

2.专业能力。魏先生认为,专业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科能力。从先生的具体阐释来看,这些能力大致属于学科教学知识(PCK),学科教学知识(PCK)现在一般有如下认同:PCK的定位正在“学科知识”与“一般教育知识”之间的交叉之处,而其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教师的个人学科知识很扎实,教学态度也认真,但教学效果却不好。进入这些教师的课堂,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无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这些老师常被取笑为“茶壶里煮饺子”,时间稍长,一旦形成固定的程序和印象,这些教师就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失败者。所以,学科知识如何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应认真关注的课题。魏先生认为,这些能力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学得或习得的。所谓学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向同伴学习获得;所谓习得是指语文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历练、不断总结逐渐形成,魏先生认为“名师工作室”是这种能力获得的一种办法。但这种工作室只能惠及极少数崭露头角的优秀语文教师,而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如何实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能建立一个统一的语文教师成长平台,整合各家力量,形成有系统、有序列的培训,一定能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教师培训模式可能更加合适,如果能建成一个学习网站――高文教授倡导的学习者对学习者的互动模式(learner to learner)。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享用者的双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学习者,那么语文教师的培训资源将大大丰富。同时,后文提到的民间语文教育研究组织的建立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方法。目前,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对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尽快在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3.专业情意。专业情意是指从事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态度存有很大的差异,有一生至爱语文教育的教师;有将语文教育作为维持生计的教师;也有不得已而误将语文教育当职业的教师。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八年,这十八年间中有刚工作时的踌躇满志,有三五年后的彷徨,有十年时的清醒与开朗……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虽然怨言牢骚不少,但不想好好教学的毕竟是少之又少。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往往会使教育者们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惫――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名师成功的乐趣我们无法感受,名师成功后的利益我们也不会拥有。因此,对成功的名师需要褒扬,而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情感也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评议论文]陈军的《“全国青语会”时代功能的初步分析》(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

[原文提要]青语会的功能与影响:一、思想团队:是促进教师个体激活创造潜能的组织化平台;二、专题实践:促进青年教师尽快确立专业发展的行军路线;三、痴迷母语:促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生命体验的内隐逻辑。

陈军先生的这篇文章也许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其对青语会历史的梳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了青语会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文章论述了自1995年全国青语会成立后,这个组织对语文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也说明了青语会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团队,这个团队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实现对青年教师的集体培养功能。可以说,青语会是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这个组织中许多骨干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始终得益于著名导师的无私关爱。这些成功者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原本就有被培养、被教育的需求。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去做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有做的必要,于是青年教师的这种自发的诉求由青语会这个民间组织很好地完成了。这也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教育行政部门做不好或者是没办法做好的事,可以考虑成立一些民间的学术组织,由他们去组织实行,政府则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这有利于教师在学术自由的气氛中有个性的发展。

文章还认为,青语会骨干的实践留下了宝贵的实践范式和启迪。那就是,教学实践过程是一个常态过程,要改革这个常态必须用常态的方法,抱着常态的期待。常态的特性就是稳定性,而要形成稳定,就要坚持反复实验,反复探索。因此,教学改革的最大需求不仅是策略和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讲更是坚韧与反复。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师教育过程中,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培训,听几场报告就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引领他们如何在实践中取得进步,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方法,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培训的效果都是无益的,对教师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这尤其值得学校的校长们借鉴,校长应当有足够的耐心,也应当给青年教师尝试的机会,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对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教育”!

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对老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教师发表了多少论文,承担什么级别的课题等,这些当然是教师科研水平乃至个人素质的反映。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线教师真正富有价值的科研往往是朴实而又单一的。正如本文所言,这些骨干教师的成功得益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即眼界要高,操作要从细小的实处入手。比如:板书怎么设计?导入怎么进行?问题怎样深入?作业怎样批改?……这些最为常见的问题恰恰是磨练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地方。青年教师骨干发表的作品大多是作品赏析短文和咬文嚼字的说明性短论,尤其是语修逻文方面的知识短文特别引人关注。这些骨干的成功这也给我们当今一线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科研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但是,在当前的语文学术界往往有一些倾向,那就是过分倚重逻辑推理,期望“通过概念演绎系统建立理论命题”。不是说这种方法没有价值,而是这种推论在现实中的有效性是颇值得怀疑的,至于有些学者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生学习一个字的最终目标是会写会用,它的部首、笔画、声母、韵母、义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老师们对教学实践中所教知识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操练”式的训练肯定不是训练回归所需要的。”④窃以为这种论点是没有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情,也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要求,对语文教师的科研与实践活动是一种误导。语文基本知识,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在当前不是多了,而是被忽视得太多了。笔者在一所中学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两位青年语文教师课上得很精彩,工作态度也很认真,但是教学效果却还不如课堂比较平庸的同伴。仔细分析解剖,我们发现他们在作业批改、试卷评析、作业收缴等细节上不够规范。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培训之后,他们很快就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这些细节,包括前文所述的板书、导入等,笔者以为都是一种教师的“教学管理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是一个看似微小但成效会很大的课题。

――――――――

注释:

①陈永明、王健:《“教师教育”学科建立之思考》《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②钟启泉:《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9页。

③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第7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可行性

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观念落后,只注重对应试教育的硬性教育,并不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缺乏理解,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学生经常昏昏欲睡,很难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对于写作这一占据语文分值比例很大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教学不够。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语法错乱、用词混乱、文章缺乏逻辑性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缺乏语文基础性教育的结果。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在进行教学方式改良和教学效率提高上却一直收效不大,归根结底是没能站在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上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对于此种现象应当出具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来增强中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偏低的具体表现

具体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偏低的具体表现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中学语文教师自身没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缺乏针对性

中学语文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承载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语文这一学科知识点繁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考点,没有完善的备课,就会造成学生听课无法抓到重点、考点,导致教学实效性偏低的现象发生。

(二)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教学实践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学语文教师由于承载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和升学指标压力,导致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式教学,缺乏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偏低[]。

(三)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自主学习与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陈旧老套、死守陈规,另一方面就是对课前的备课准备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

三、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决不能学生掉队落伍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中下层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不能只偏爱优秀学生而忽视普通学生。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朗读、启发、精讲、演示、讨论、反复、归纳、比较和练习等教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加强对中下层学生的个别辅导,切实做好因材施教工作,让全体学生大胆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巧妙地把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不断争取学习上的进步。

(二)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同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教学理念应当融入到教学课堂当中,从组织课堂兴趣学习活动等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中学语文对古诗词的背诵记忆要求,开展小组比赛的活动,不同的小组搜集背诵不同的姓名的古诗词,假如有四十个学生就可以分为5个或者10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别配合区搜集李清照、辛弃疾、李白、杜甫等人物的作品,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思维上的自主思考拓展,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这种课堂活动可以根据课堂方便组合,以前后桌为单位组成4人一个的讨论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疑点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等都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然后派出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总结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分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前备课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利用好每一节课堂教学时间,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贴合升学考试重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增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广林.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2]陈学忠.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南方周刊,2014(07)

[3]徐海侠.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

第8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模式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让信息技术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有力助手,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

一、信息技术与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必然性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在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即优化信息技术成为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工具。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其良好的变互性和集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于一体的特征,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存在着板书、挂图等媒介(体),但无论从信息量上、形式上,还是其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对于长期处于较闭塞学习环境中的农村孩子,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整合”一词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实现整体优化;它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势必要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区别;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从而“整合”为更合理的能力标准、知识系统和教学体系。有效整合方法就是在整合的内容上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信息技术具有: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资源开放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而信息技术的诸多特点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这一特性。

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在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据有其新的特点。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根据时展的要求,都上升到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发展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的整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模式

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加以整合,构建了以网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提出问题)――网上协作(分析问题)――网上测试(解决问题)――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重燃热情付诸所学科目,以此循环往复,进而让学生自主自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或设置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提示语文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进入教学课堂,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提出问题,然后,教学再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协作,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允许质疑,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自己的力量或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一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循循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

2、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协作为辅助的活动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协作更是教学过程的强大推动力,必要成分。生生协作进行沟通交流,协同合作,也竞争,是集体形式中的小模式,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形式。据于此,我们构建的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的网上协作探究模式有辩论、竞争、协同、角色扮演等四种模式;

⑴辩论式协作学习模式:依据抽签方式,以四人为一组,两两进行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最后由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⑵竞争式协作学习模式: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育目标。

⑶ 协同式协作学习模式: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互相帮助,进行分工合作。

⑷角色扮演式协作学习模式: 网上协作的主要途径有人机协作、生生协作、师生协作等三种途经。角色扮演即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双方角色可以互换。

3、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主导――主体――主线”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主导――主体――主线”教学结构的特点:

(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健康人格的培育者;

(2)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应开发多种课外资源,如校外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对象。

第9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它具有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其进行指导,还要和学生进行深刻的沟通和交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

1.以小组为主体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教师分组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要平衡好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情况等。一般情况下小组的成员为四个人,因为这样在组内也可以进行两两的交流,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以小组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①。

2.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合作的关系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中的成员已经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成绩的共同提升。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的分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分组时要坚持组和组相同、小组内不同的原则,也就是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每组6个人为最好。在分完组之后,要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首先要选出组长,组长是起带头作用的,所以,要确定好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成绩②;其次,要设置整理员、统计员以及记录员等,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最后,应该实行轮流任职的制度,体现出分工的灵活性。另外,还要制定组内的制度,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针对纪律、讨论方式等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使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发言者所说的是对还是错,学生都要认真听,在发言者表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就会形成讨论和交流的模式,逐渐向着合作学习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就是要敢于质疑,不管是教师还是其他学生,如果认为他们说的有错误,就可以勇敢的质疑③。需要注意的是,质疑要在良好的基础下进行,并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力胡乱猜测,这也是促进交流合作的一种方式。

3.教师要积极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工作

学生是整个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起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还能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想做好初中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掌握,掌握的越详细,合作学习的效果会越好,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做好合作学习引导工作,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掌控好合作学习的方向,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4.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完成初中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内的成员也要进行适当的表扬,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评价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对一的评价,也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对于表现差一点的小组也要鼓励,并且对小组中的成员要进行挨个的点评,给学生们一定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主要包括小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人品等。由此可见,合作学习非常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 曲彭杰.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5):50-51.

② 补学冠. 基于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J]. 语文建设,201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