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小组讨论的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讨论的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组讨论的步骤

第1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更应该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实验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的形成,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获得物理知识。

一、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意义

1.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物理知识,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

2.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各小组人员分工合作,边沟通、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学习氛围自主、平等,学习过程轻松而紧凑。大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能掌握知识,同时也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更能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对物理知识认知和接受很困难,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观察,缺少经验。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分组讨论使小组成员互通有无,思维方式更加发散、知识面更加广泛,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探究明

白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

虽然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组

实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物理实验中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的第一步是进行合理分组。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知识掌握程度、性别以及学生的性格,进行合理分组,可将水平和能力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互补。最好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相当,不要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优劣有别的现象,如果有的小组成员在各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而有的小组成员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在实验中提不起兴趣。

2.教师适当介入小组管理

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进行时,每个小组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小组内若没有监督和组织者,则在实验和讨论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想动手的动手,不想动手的不动手;想说话的说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一言不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适当地介入,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中来,鼓励不善于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

在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学习经验的交流、思维方式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协作能力。

3.分组实验前准备好器材

分组实验之前,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缺少器材、器材分配不均的情况,实验很容易出现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时,应注重师生互动

有的教师在分组实验课上,往往将自己抽离开来,认为应该让学生完全自主、自动地动手学习,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不能包办,但是也不能不管不问,应该与学生形成互动,在小组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进行指导,以免实验进行困难、实验过程失败,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5.分组实验前实验演示

在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做好演示实验的工作,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操作规范、步骤正确,仪器放置合理,给学生分组实验做好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例如,电路连接时,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在做《照相机与眼睛》这节课的实验时,擦拭相机的镜头,应用专门的镜布擦拭,而不能随便找一块布或者用手擦拭。

6.做好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时的引导工作

为避免小组实验的无序、无效性,小组实验进行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小组实验名称,引导小组明白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好实验步骤,明确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告知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

例如,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明确实验名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明确导体电阻的阻值大小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告知学生学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此次实验主要是研究导体电阻和材料的关系、电阻和长度的关系、电阻和横截面的关系、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可将任务分别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或者两个实验,以免时间不够用,实验完不成;引导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由小组成员自主设计实验,在小组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监督学生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在实验做完后,引导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实验中是否有所失误、分析论证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得出的结论,这样更有说服力,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加容易,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在小组讨论时,教师放任不管,很可能小组讨论就变成了小组闲聊。另外,如果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缺乏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能深入地进行思考,讨论流于表面形式。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理解讨论的主题,给小组成员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

7.可实行小组竞争制度

小组竞争可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小组竞争可以使小组成员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协同合作更能促进实验和讨论的成功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可以对比发现各小组的优缺点,找出努力的方向。

8.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之后要上交报告

第2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 课堂;兴趣;讨论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围绕某一话题或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张淑蓉,2006:51)。课堂讨论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课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课堂中“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几乎成了展示性公开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时间一些低效的、无效的“讨论”充斥课堂,无论从视觉或是听觉的效果去感受,无不给人一种热闹、鲜活的景象,然而却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课堂讨论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话题没有必要讨论或讨论意义不大。许多小组讨论的话题偏简单或者与课堂前面部分联系不大,根本没有组织讨论的必要。可有的教师流于形式,滥用、乱用。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步骤,也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必须的方式。然而现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上公开课时,都必定要采用小组讨论,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特点。

2.学生英语生平参差不齐,参与度不均衡。许多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讨论时,先布置讨论任务,在下完指示后,学生开始讨论,而学生的讨论过程是自由的,教师只能在每组停留很短的时间,因此学生的讨论过程没有教师的监控,因而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并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有的没有讨论给定的话题,有的只听不说,还有的不参与讨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此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缺乏信度和效度。

3.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有效评价的“缺席”。通常在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请某几组派一位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呈现。每一位学生呈现完结果后,许多教师只给予 “Good.” 或 “Thank you”等简单的礼仪性的评价,对内容却不进行复述或评论,更不用说引起其他组的提问或讨论了。这样的单一呈现形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愿参与,缺乏责任感,他们认为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说就行了,自己就不必做什么了,因此小组讨论最后也就成了少数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了,而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并且很多时候某个小组呈现讨论结果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或者真正听懂呈现的内容,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也就不存在了。这样的交际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的活力。

二、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第一,合理分组,精选话题。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际能力等各个因素。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尤其要鼓励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求组员全身心投入和全过程参与。另外,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明确任务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第二,充分讨论,监控协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不能只为了流于形式,在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时就停止讨论活动。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以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小组中的“强者”教师要引导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而对于小组中的“弱者”教师应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和害羞心理,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呈现互动,总结评价。小组讨论除了在本小组内给成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还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对于呈现出来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其他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提出问题与建议,这样可以引入竞争或合作,从而更广泛地进行生生交流。此外,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课堂讨论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利用不好则会出现人浮于事、课堂混乱,最终导致低效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各位教育同仁,我们准备实施课堂讨论时,一定要慎重。首先想想有没有必要讨论,以及如何实施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社会医学;教学设计

社会医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所弘扬的现代医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健康观,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学习形式与方法进行学习,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效果良好。

1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与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利于其自学技能的获得,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2]。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案例,模拟情景设定小组专项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课堂气氛活跃,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促进作用[3]。

1.2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课堂知识内化

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比如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撰写学习笔记,讨论过程及结果的形象生动性都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讨论的进行,教材上的知识悄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1.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小组讨论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情绪控制和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缩小个体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2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要点

2.1合理设置讨论小组

小组讨论法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尽可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小组规模应适当,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分组。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了解时,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参照从前的成绩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后,再重新分组[5]。

2.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

虽然小组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应根据社会医学各章节教学目标,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当前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实施小组讨论法。教师应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实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现象,让学生去讨论[6]。讨论主题要明确、具体,教师要指明讨论方向,并使学生认识到讨论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一些容易理解或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则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安排讨论。例如在讲解健康危险因素时,选择案例“惠特妮•休斯顿之死”作为主题来讨论,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长期的心理问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吸毒、酗酒等)、家庭暴力等健康危险因素导致了惠特妮的悲剧。通过讨论,学生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又如,在调查问卷设计一节,教师预先给各组一份调查问卷,由各组学生对问卷的规范性、信度、效度进行讨论,从而有效提高其问卷设计、评价能力。

2.3设置明确的讨论目标

每场小组讨论都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好的小组讨论目标应该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协作[7]。讨论目标应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其做好充分准备。如在慢性病防治一节,可选择糖尿病防治这个讨论主题,设置讨论目标,安排分组讨论:(1)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健康危险因素?(2)糖尿病有哪些社会危害?(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做好自我管理?(4)分别制定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学生根据这些具体讨论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如查阅糖尿病危险因素、三级预防等方面的资料。

2.4认真做好总结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汇报或在课堂上作公开发言。教师应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小组成员互评打分,与教师对小组的评分相结合来评价小组讨论效果。

3小结

在社会医学教学中,通过基于小组分析、讨论的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课后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有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志毅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卢祖洵,姜润生.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苏维,郭明晶,李志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4):536-538.

[3]宗安民,李炽民,康惠生,等.关于医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结果浅析[J].医学教育,1994,132(6):23-27.

[4]罗斌.高校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66-169.

第4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教学;分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57-02

引言: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时代已经不再,只有注重合作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将学习工作落到实处,还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与实施步骤

1.分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步骤就是分组,分组的质量关系着小组学习的质量,原则上应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同时还要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实践发现,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比老师强行分配的小组参与度更高。因此,在分组时,首先让学生以四人为单位先自由组合,老师再根据组合的情况进行微调,每一组保证至少有一个相对优秀的学生,能够带动整组的学习讨论,整体上以强弱搭配为原则。

2.小组讨论实施步骤。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探究教学,还可以应用于概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但是,不管教学目标是什么,老师在课前都要对小组活动进行详细的设计,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背景,教学的重难点在哪里,在什么问题上适合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小组讨论时,由每一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本组的活动,小组内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在便利贴上,然后将小组的便利贴都贴在海报上,先在组内相互传阅交流,接着组与组之间互相传阅,进行海报的旅行。在组间传阅时,每个人都在自己认可的观点后面打上勾,作为小组间的评测。老师可以通过计时、随机提问、评价等方式控制合作学习的整体走向。

二、概念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概念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一次性地将大量知识塞给学生,对于那些更适应听觉学习的学生无疑是饕餮大餐,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则难以消化。同时,讲授法教学只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可以在概念教学中穿插小组合作学习,将讲授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以化合价的教学为例,首先老师要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化合价、化学式以及分子质量的计算,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对于分子、原子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能够书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知道化学式所表达的化学含义。有了这些基础,那么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明确了,就是化合价的应用,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求出某元素的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整体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归纳化合价的一般规律比较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流程可以设计为情境引入,小组讨论,反馈学习,巩固练习。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化学式都写在黑板上,然后一起寻找这些化学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化合价的概念。紧接着,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本上关于化合价的相关知识,探究化合价的规律。

化合价规律的探究既是本课时的重难点,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根据上文所述的分组规则,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每个人将自己注意到的化合价的规范标准写下来,并且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将每个人的观点进行相互的对照补充。然后,将每个小组的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看哪一个小组写得更加全面正确。最后,老师针对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将化合价的规律进行整体系统的讲解。在小组学习过后,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的练习,让他们结合化学式标注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等。通过这些练习,让他们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能够加深印象,知识得到巩固。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情况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环节,在根据化学式探究化合价计算方法等知识板块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合作学习,铁、氯的变价等典型的化合价问题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要学生有思考的动力、探究的欲望,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三、探究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尤其适用于探究性的课堂。探究性教学与概念性教学不同,其教学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证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交流合作为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每一个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互相之间的合作。在探究性课堂中,主体就是学生,老师的角色就是讲台下的兼职导游,通过鼓励、计时、支持、分享等方式来组织课程,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性质和内容,把握好方向。以燃烧发生的条件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课题,涉及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思考、资料的查阅、实验的验证等众多环节。首先,每个小组都要做一定的课前准备工作,了解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学习火以及燃烧的一些历史知识,然后针对燃烧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实验的验证。小组成员针对获得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选择一些合适的问题进行实验,小组共同合作,观察实验现象,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在组间进行任务的分配,有的小组探究是不是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有的小组探究温度与燃烧之间的关系,有的小组探究除了氧气外还有没有助燃物。最后,每个小组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老师再进行整体的点评。

合作学习对于老师而言就是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去管理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互动学习的有效方式。我们要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合作学习工作室,任命专门的人负责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搭建竞赛交流平台,做好阶段性的反思,让浮云市田家炳中学的合作学习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谐进教育 教学评价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谐”,指团结和谐;“进”,指共同进取。“谐进”,指和谐共进。在这里,谐进教育指通过实施学校谐进管理、打造谐进课堂、搭建师生成长舞台,提升教学品质,逐步形成谐进教育校园文化。在谐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一堂思品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进行研究,最终促使和谐课堂的打造。本人选取自己曾经在学校督导时上过的一节课做为课例研究对象。重点就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学习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为研究内容。相信通过研究,能够对薄弱班级的课堂讨论的效率有很大提高,最终打造偕进课堂。

一、第一次教学案例

第12课 学习新天地

1.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说说“我的一天”(略)

小组讨论1:分小组讨论,谈听后的感受,比较初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如科目、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教师评价:举手回答,回答好的给与肯定(好、很好之类的词)最后大家七嘴八舌回答,一起给予表扬。

小组讨论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担心和忧虑?原因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把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担心和忧虑都记录下来,然后由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

教师评价:对举手回答的一一表扬(好、不错)

2.学会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3:盲人摸象的启示

还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吗?那几位盲人了解的只是大象的某一部分。他们要真正弄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请新编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评价:每一位举手汇报完予以表扬。(好、ok)

(1)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4:游戏“立锥之地”

游戏说明:每个小组发一张报纸,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不断地对折,仍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

游戏规则:

①形式不限。

②以站到最小报纸面积的小组为游戏的最后胜利者。

③时间有限定。

活动步骤: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

教学评价:评出胜利者。

分小组讨论:

A.当出现困难时的感受是什么?

B.最后成功的感受是什么?

C.游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评价:恭喜先进的组,跟前几次讨论一样举手发言,予以肯定。

故事赏析:“大雁的故事”。(略)

问题设计:(略)感悟合作的意义

……

二、课后反思

在本课四个讨论中,学生讨论的方式是自由组合,因此有个别没有加入到讨论中来。对组合内部人员分工我也没有做出要求。讨论结果的反馈也只是让学生举手。因此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同学评价的较多。而同组内其他人觉得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而且我的评价多为言语上的(好、不错等等)。因此这节课感觉是少部分人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了提升,大部分人在讨论的热烈气氛笼罩下凑凑数。对他们没有评价,也更没有激发出火花。由于我没有明确分组方式,有学生落单了。因此我准备再一次就四个小组讨论形式以及结果的评价做出新的安排。

首先在讨论组的安排上,做出规定,前后六个人。确保没有人落单。请大家首先对组员分工,1发言人、2记录人、3组长,完了选出4最佳组员。反馈时只要有一个组员举手本组就可以展现成果。举手人不一定是发言人。对于没有来得及展现讨论成果的组,要想一定的评价措施来提高其积极性。另外我的评价也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在口头表杨,还要用板书的方式、眼神的方式、同学组别之间相互评价、投影仪展示等方式实现。

三、新的教学方案

就四个小组讨论进行重设了教学方案

1.自主学习

学习是什么(感悟自主学习重要性)。

小组讨论1:分小组讨论,谈听后的感受,比较初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如科目、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教师评价:我采取了奖励五角星的办法给六组,有些内容每组都能想到,怎么办呢?那就看哪组有人举手了,如果举手人多了,那就每组每次举手限说一个。这样希望能激发一种竞争的积极性,并且老师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板书。哪些内容够资格写道黑板有全班人决定,也就是全班人参与评价。

小组讨论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担心和忧虑?原因是什么呢?(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把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担心和忧虑都记录下来,然后投影出来,比比哪组被赞最多,累计一学期的星总数,给奖品,奖品参考学生意见。)

回答:(略)

教师评价:这次我用投影仪把每组的内容都投影出来给大家看,最后请每一组派一位代表去从别的组成果里挑一条他们认为的最佳答案。哪组成果被选到一条就加星一颗。老师追加点评有价值的答案。有个别同学声音很轻,但音色很好听看,我就说老师还想再听一遍你动听的声音。

2.学会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3:盲人摸象的启示

还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吗?那几位盲人了解的只是大象的某一部分。他们要真正弄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请新编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评价:这次确定好部分小组上台阅读他们的成果,读完后请他们把贡献最大的组员名字报一下。举手的方式优先进行,上来就加星。没有汇报的我们把他们的故事收上来,课后传阅。可以将优秀的故事张贴在班级公示栏上。由于是世态阅读有学生紧张得一直看我,我就用鼓励的眼沈帮助他。让他觉得我站在讲台上,不论读的内容怎样,在老师眼里,就已经是成功。这样的评价目的让他们觉得积极思考讨论是有价值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1)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4:游戏“立锥之地”

游戏说明:每个小组发一张报纸,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不断地对折,仍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游戏规则:

①形式不限。

②以站到最小报纸面积的小组为游戏的最后胜利者。

③时间有限定。

活动步骤: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评出胜利者。

分小组讨论:

A.当出现困难时的感受是什么?

B.最后成功的感受是什么?

C.游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评价:最直白的评价就是时间快慢,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励五角星。

课堂结束后汇总五角星,对表现优异的组,热烈的掌声。记录一学期的星数,评出月、季度、学年优秀组。

四、再反思

经过这样的安排,气氛一下子就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是整个课堂的贡献者。评价方式从单纯老师评价到学生也参与评价,从口头评价到板书评价,从简单言语到掌声评价。都告诉我们评价的方式不一样,对学生的发展有天壤之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评价方式要民主

同学之间可以互评,组内讨论时的分工就是大家已经在互评了。组组之间要互评;学生自评比如让同学点赞,看一节课的赞哪组多,一学期的也以此类推;不能只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这样民主的方式才更能有利于打造偕进课堂。

第6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提供“真实”的语言氛围 效能案例分析 结论总结归纳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外语学习缺乏实践的机会,使语言的学习失去了它的根本功能――交流。致使外语学习效果只停留在文本题材上。而戏剧脚本的语言生活化和口语化的特点及其剧中人物突出的语言特征和迥异的人物性格,使我产生了要在学习小组中选取不同性格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促进英语学习,促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行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在本节课中的具体实施

1.备学生。这是备课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所以将这个环节放在第一个流程,就是要让学生尽早地熟悉所学内容并使其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组内按组员不同的性格分配角色,熟悉甚至熟记台词,为角色的扮演或最后的戏剧表演做准备。负责实验实施的班级在行政班形成之初就按各种要求每6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并将座位调整到一起,以便小组活动的开展。

2.制作PPT和导学案。导学案即引导学生和学些什么内容的计划文案。教师要将导学案在上课前30分钟发到学生手中,以保证课堂学习流程更流畅、效果更理想。

3.课堂学习流程操作步骤。到此环节,才真正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流程。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均以小组为单位介入和推进整个课堂进程。

(1)学生预习检测。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戏剧设计了一个类似完形填空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剧本内容的理解填入适当的词,检查学生对新课的准备情况。

(2)阅读。此环节分3步,即读前、读中和读后。戏剧的阅读由于任务的繁杂、故事的错综、人物语言的口语化,比整篇阅读文章的理解更难。在这个环节中,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由浅入深地设计了7个整体理解和细节理解的题目,让学生对该戏剧进行整体把握和对情节更精细的理解,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理顺剧情的发展提供更详尽的支持。在读前和读中两个环节中,学生开始虽然以个体介入阅读,然而问题的解决却以相互交换意见的形式进行。

(3)小组讨论。在第三个步骤即读后,教者给了学生一个任务:根据人物语言,小组讨论和分析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用课本31页的形容词帮助完成。在此环节中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见解,为之后设计的小组合作探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小组合作探究。在之前讨论的基础上,用PTT展示给学生Eliza进行语音学习之前和之后的两张剧照并得出结论:学习后由一个贫穷的卖花女变成了一个韵味十足的贵妇。并由此推出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要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期间给出了几个问题做引导:Eliza实现了她的梦想吗?如果是,那么我们能从她身上学到什么?学生想要知道故事结局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热烈讨论并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结局。当然,人心向善的本性使得70%的答案趋向完美:主人公Eliza过上了上层生活。

小组讨论热烈,每组代表踊跃发言,可学生的理解毕竟有限,语言的表达也随之受到了限制。教者认为,在这种开放性的讨论中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收益,教师的参与讨论和点评是必须的。

由此,学生的讨论被提高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学习改变命运。一堂看似简单的戏剧阅读课被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推向了思想情感教育和人生理想较高的境界。

教师的点评可谓点睛之作,将课堂氛围推向了一个高度,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身份看似在一个不经意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可以像其他成员一样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小组合作走向一个高峰,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妙处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5)戏剧表演。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人类的交流提供服务。而本节课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并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和实施方案,使各个角色相互合作,在教者创设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高效地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戏剧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角色的表演,将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

选出1―2组共8人到教室前将戏剧尽可能真实地表演给大家。至此,本节课到了最的环节。两组学生的精彩表演使本节课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本戏剧课中的成功和高效的学习成果,英语组各位同仁就是见证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戏剧课堂应用的结论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戏剧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

第7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68-01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较为抽象的一门课程。教材中的实验,都是先由老师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逐一讲解,然后再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依次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好的情况下,学生只有作为实验的操作者,进行了一次顺利的实验操作过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什么那样操作,以及还有没有其它实验的设计方案等等,都没有深入的思考。而且像上面提到的这种常规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弊端。

(1)实验课的纪律难控制。学生一直处于繁重的课程压力下,每天重复着听讲、习题、背诵等机械的任务。实验室对他们来说充满诱惑和好奇,学生进入课堂情绪高度兴奋,难以控制。

(2)实验课费时较多,课堂容量不够,老师讲解,但学生会被很少见仪器所吸引,不能专注的听讲。

(3)实验内容较多,学生往往只能完成其中的几步实验,远远不能达到由实验归纳得到结论的效果,课堂效果不佳。

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涉及学生在这三方面的活动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这三者的关系,是依次递进,而又相辅相成的。只有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有情感上的自觉投入,最终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为行为投入。所以,只有在学生的情感认识活动方面,因势利导,做到水到渠成,就能很好的做到情感和行为活动方面的顺利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督促、学习、进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提高学生课堂参

与度的很好方式之一。

1.预习课本内容,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前的认知活动

在上化学实验课之前,可以通过学案的方式,先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地方,以思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学生预习课本后完成的任务,对于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学生能看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预习课本的工作落到实处,也为学生深入的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2.合理分组,协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进入情感投入活动

将班内学生按基础和能力的强弱分成几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都应是一个微缩型的班集体,这样成绩较差的学生能看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别,体会别人的努力,同时也能从成绩优秀的学生那里获得帮助,从而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不但进步。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和同样成绩优秀的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能在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时,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并且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促进自己的学习。而中等生在小组讨论中,既能看到自己与好学生的差距,从他们那里取经,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也能通过与学生较差学生比较而不能丧失信心。

小组活动中设组长负责制,针对实验内容,给组内成员安排各自的任务,自主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合作团体。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纠正学生实验探究中的一些问题。小组内成员根据能力的强弱可以自主搭配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在预习完课本后,再加上受学案思考题的引导,基本上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操作步骤等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实验课上先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分别辨析每个同学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和缺点,最终推选除各组比较典型的设计方案,然后由老师在全班范围内点评各自实验的优缺点,经过这个讨论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实验素养。

3.组内合作验证实验方案,是学生的行为活动投入

实验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又亲自体会了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的检验作用。而小组合作验证实验设计方案,除了能达到以上作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为将来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建立良好的团队意识。所以,我们要在每节化学实验课上,至少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验,让他们充分的投入到化学实验中去。

4.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参与度

点评,是每节课的重中之重,它代表着教师对学生过程和学习付出的一种态度,恰当的点评,既能给学生的设计和实验给予正确的指导,也能调动学生此后的实验激情,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还能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处理,为师生的同步提升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5.制定恰当的竞争、奖励机制

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奖励才会有动力,恰当的竞争、奖励机制是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下去的保证。同时,竞争和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小组讨论氛围,关于竞争,首先教师应做到随时竞争,例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哪一组最先讨论出结果,或者哪一组所讨论差的结果最优,可以为本组加分,每节课都可以根据小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在班级公示。

第8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1 问题的由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所普遍接纳,不少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以小组讨论为方式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能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许多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只有“形”(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神”(内在的神韵),以下的“课堂实录”和“问卷调查”就暴露了这方面的问题。

[课堂实录](“二氯化硫的化学性质”一节的片段)

(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讨论有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小组讨论描述:前排同学回头,与后排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六人小组里,有四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个同学低着头在看课本,一个同学在查资料。整个小组中,没有人做记录。满教室都是吵吵声。

(3)小组汇报:生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因为可以形成酸雨。

生2: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我们初中就学过。

生3:二氧化硫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问卷调查](某重点中学高一(10)班学生)

问题1:你喜欢小组讨论吗?为什么?

观点1:喜欢。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东西。

观点2:喜欢。因为这样可以相互沟通了解。有时自己只想到一点,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激发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习进步。

观点3:不是很喜欢。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有时在浪费时间。

观点4:不喜欢。因为在这个小组中我几乎没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此外,老师要求讨论的问题太抽象,不好操作。

问题2:你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观点1:有的同学不擅言谈,经常在沉默中度过长时间的讨论,有的同学虽然化学很好,但问他问题却无动于衷;有时讨论时总有人喜欢开玩笑,不入正题。

观点2:无人发表看法,某些同学未产生互动,最终发言始终固定在某些人身上,没有主见的同学仍然没主见。

观点3:对讨论话题缺乏兴趣和理解,不能很好的思考;同桌不配合。

……

2问题的归因

从以上的课堂实录和学生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许多小组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有“形”无“神”结果,笔者认为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间缺乏合作技巧。小组成员间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性。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态度不积极――他们或独立思考,或袖手旁观。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正确交流,使讨论无法正常进行。

(2)学生表达能力滞后。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的原因,语言的准确度不够,在交流中造成小组其他成员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有些同学化学的行为表达能力尤其是对涉及模型、实验等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个别学优生包办了整个小组的任务。讨论中,学困生的参与度远低于学优生。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小组讨论中,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思维敏捷性稍逊,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4)小组成员间“合作”的表面化。课堂上,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后,前排学生很快回头,满教室吵吵声,4-6人小组里,大家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喊停,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发言的学生一开口就是“我认为”,“我的结论”,而不是“我们组的结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合作。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汇总后认为,可能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忽略了问题的策划和分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广泛地开展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让学生讨论。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同时课堂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分组的问题。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桌的学生便围在一块开始讨论。

(2)忽略了小组讨论前的讲述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师布置“讨论”后,有不少学生仍不理解讨论什么,怎样讨论。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讨论之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选择最佳的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忽略了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教师在讨论中,通常只交代讨论的问题,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若小组成员的职责任务不明,相互间容易产生误解,不同个性的成员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也容易产生懒惰心理和行为。

(4)忽略了有效的评价。在听取小组汇报之后,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表面上给予评价,而没能对小组讨论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小组讨论就渐渐地提不起兴趣了。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上面归纳的这些问题,表明这些小组合作都只是形式上的合作。那么怎么样的合作才是“形”与“神”兼备呢?小组讨论合作的“神”指的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使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有“认知冲突”的活动,是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在教学中,如何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收获,使小组合作从“表面上的热闹”变成“有成效的合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组建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在分组时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安排内向又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与性格直爽又能扮演提问者的学生同组。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还要重新分组,以保持合作小组的“新鲜度”。让学生经常换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同时,对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小组讨论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为了鼓励学生合作并真正参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组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角色,有效地形成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以促进合作和学习。(见表一)

3.2讨论的问题要策划

表1 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同时,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应具体化。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合作学习中你希望老师提供哪方面的帮助”时,很多学生提到,应给他们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问题,一个方向。

如在二氧化硫性质探究中,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让学生直接讨论,结果讨论的知识很不完整,学生思路很乱。到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将问题进行两步分解。首先在预测化学性质时将问题作了如下具体化的分解:

(1)据初中已学的知识,回答二氧化硫属于哪类物质?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2)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合价?具有哪些性质?

(3)根据日常生活的知识,指出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学生在将原有的知识与新信息联系后,得出了较为完整的答案。如有学生从硫磺薰食品增白中得到启示而预测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演示得出相应的结论。此阶段学生都踊跃参加,观点与思想的交流十分活跃。小组1:关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设计了它与氯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气等多种试剂反应;小组2:对小组1设计从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证明其还原性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一实验没有明显的现象;小组3:对实验装置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应对尾气进行处理或密闭实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设计出了针筒实验。

3.3合作的过程要引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指导。如指导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学会倾听、及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归纳他人的观点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对小组进行调控、促进,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必要时进行干预。

3.4个体的能力要培养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参与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思考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表达能力。化学的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要用眼睛看,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双手做。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表达能力欠缺,心里明白却在语言和行为上表达不到位。教师一方面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表达力。

3.5 合作的评价要科学

第9篇: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

导学互动主要是指引导学习结合集体互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以教师适当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实现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可分为4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引导学生自学提纲,数学教师可设定一个趣味问题情景来引出本次课程需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实行原先设定好的教学提纲;第二个步骤为小组合作及交流,这个步骤主要是指学生在独立完成提纲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再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数学教师需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在互动中解决问题;第三个步骤为引导归纳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堂中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大概的归纳,再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所学习的知识点;第四个步骤为教学反馈练习,第四个步骤同时也是导学互动的最后一个内容,同时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含课堂中的训练、练习以及教学反馈指导。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大多数学生具有多疑并且自负的特点,如果数学教师仍旧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等,学生很难掌握知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往反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通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级划分。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理念是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在课堂中能够自主进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再请教老师,学生能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以及学习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互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动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互动也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重点。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互动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拥有自行思考的动力和时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知,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实现高教学质量的数学课堂。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及时补充学生漏掉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吸收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所本次课时学习到的知识点提纲,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后再将知识点进行整理,接着出一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题目可设定为 “∠A=50o,∠C=60o,求出∠C的度数”,随后教师再选出学生代表上台解题,再统一进行讲解,让学生自行归纳这节课程学习到的知识点,教师再对这节课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做到更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

2.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导学互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以及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需要为其指引正确的道路,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欢乐氛围,自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设计轴对称图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在设计轴对称图案时,发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各自在设计的图案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发现的问题,随后让各个小组派出代表来说出小组总结出的答案。评选出讨论相对积极的小组,并给予表扬,对其他小组予以一定的鼓励。从而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