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小组讨论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讨论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组讨论方法

第1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一、讨论内容的精心组织

小学课堂讨论通常只是教师有意识的安排几分钟而已,对讨论效果如何,不作探究,讨论内容的组织更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而不去探讨组织什么样的内容,进行讨论才有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管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展开讨论,这是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的。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数学在小学阶段概念教学比较多,学生是不会产生好的印象,认识也就肤浅了。

有些知识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这时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

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组织的不好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呱杂谈,貌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遗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从以下各方面去展开:

(1)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2)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展开。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从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与定目标,不同的难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二、讨论时机的把握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

(2)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

三、讨论的策略和导向

1.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还要重视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组织课堂讨论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方向。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也接收到其他同学的信息,做到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求在讨论是必须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多几次发言的机会,从他们的意见中捕捉闪光点来引导,鼓励他们坦诚相见,互帮互学。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教师尽量做到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对于有争议或尚未察觉的重要问题,教师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反复的“任性”是研究过程中思维渴望深入的表现,孩子的“任性”是执着的初步表现。

科学课提倡探究式学习,在很长一段教学活动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时常会不顾教师的安排,违背教师的规定和指导,临时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固执的行为从心理学上来看,实际上是因生物个体思维的深人引起的外部行为表现,通常的特征是“任性”地打破教师布置的任务,使课堂研究节外生枝,但这种“任性”所取得的效果却是有效和明显的

第2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学生综合素质;内修素质;外塑形象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概述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面试方法,它是由一组应聘者组成一个临时讨论小组,探讨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形成一致意见,并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讨论结果。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随机安排的,应聘者相互之间是陌生的,在到时间结束时要达成一致意见,所有的人都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招聘方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干预,目的就在于真实观察应试者的表现,观察每个人在讨论过程中的角色分配,最重要的是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所以在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不给应试者指定特别的角色,也可以说是给每个应试者指定平等的角色,整个过程中没有规则,没有时间提醒,方便让所有受测者自行安排,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应试者的讨论题目,观察每个应试者的表现,给应试者的各个要素评分,从而对应试者的能力、素质水平做出判断。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与传统讨论法的对比

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讨论法:是按照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是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还有另一种传统讨论方法就是在全班范周内自由讨论。而无领导小组讨论则不规定组长,不规定代表,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从教学效果角度,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氛围较为宽松,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不进行道德与价值评判。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应用领域

基于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优点,故将该方法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主题班会及班内重大事务决策中,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的讨论式教学经常会出现讨论的话题被少数学生垄断,俗称“一言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设计中,每个学生都处于平等的角色定位,因此避免了传统讨论课中出现的“一言堂”和野蛮争论,化解了传统课堂讨论式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提高了课堂讨论效果。

(一)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应用到德育课教学中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心理》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在大一下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适应心理教学设计中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问题解决法,上课时提出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哪些调整来适应这些变化?通过该讨论方法,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并从讨论中了解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提高适应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在大一下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绪调节与管理这个主题教学过程就运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中的关键词讨论法,教师上课时给出讨论关键词――“得”与“失”的关系与区别,旨在让同学们总结出:情绪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角度观察及解决问题。

3.《创业教育――创业团队的组建》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在大二下学期《创业教育》课程中,组建团队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案例讨论法,上课时给出《天堂与地狱》小故事,讨论本案例中的启示,通过该方法让同学们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学习团队组建的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应用到主题班会当中

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引入到学生常规主题班会中,使主题班会真正成为所有学生表达思想、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平台,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作用

通过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个锻炼的平台,并能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另外任课教师也可在课后私下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潜能,扬长避短,全面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竞争力。

(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由于目前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因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差异以及知识水平等的不同,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学生被讨论聚合在一起对同一问题众说纷纭,这其中必然有多元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够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恰恰是学生明辨是非、谦虚礼让的起点,从而促进学生在激辩后学会理性的科学分析,给同龄人之间提供了一个同辈之间相互教育的平台,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的保存率要高得多,其中主动学习中的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授给他人学习内容平均保存率达到90%,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小组代表将小组观点总结阐述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高水平。

(四)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教学中坚持把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使学生不得不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此情境下学生必须充分地挖掘和展现自己,得到进步之后学生会主动参与,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学生学会以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人的意见,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培养与人良好的关系,进而还能将这种情怀迁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五)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

当今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非常“6+1”的生活环境中,使他们成为家庭的核心。很多人个性独立张扬,追求自我形象完美,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心理脆弱,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差。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一种真实的场景,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负又不自卑,并且正视他人,接受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

总结:通过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一个学生内修素质、外塑造形象的重要过程,使我们大学生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个体,最终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参考文献:

[1] 何琪.无领导小组讨论:人才选拔的有效方法[J].人才开发,2005(6):17-19.

第3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每次小组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担当听众与观众的角色。

2.学生讨论不深入。“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有些学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讨论任务,没有“真”讨论。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小组讨论时,学生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之后就无事可做了,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更不会把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结论,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4.教师分组指导不到位。特别是分组讨论时,教师一般只是在各组中巡视,注重小组讨论的气氛较多,而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是否有理解难度,是否有新的问题与发现等却关注不够。另外,因为教师注重几个优生的发言情况,而对部分学困生关注不够。

针对上述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与有效性,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我觉得可采取以下策略开展数学课堂小组讨论。

一、巧设情境,营造小组讨论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的地方,是允许发表自己意见的地方。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创设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意义》时,创设了猴王分桃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乐于讨论。

二、明确方向,把握讨论的层次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如果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

1.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时安排讨论,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讨论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讨论合作中成长了!

2.在知识疑难处讨论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如能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容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目标。如果在此时,能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例如:一个案例“ 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时,教师再适时评价肯定他们的集体讨论合作探究的成果,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3.在解题策略上讨论

数学课堂解决问题时,如果在策略的应用上展开小组讨论,自由争辩,呈现出不同解题过程的策略方法,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

三、加强小组建设的指导

不论小组成员有几个,也是个集体组织。只有加强小组建设,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学习实效。

1.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能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操作、发言等活动,使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2.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人、展示人等。每个组员分工合作,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

3.讨论时间的调控。时间不足,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不少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干脆坐在那儿等待尖子生回答。

4.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衡量,既要注意对学习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

第4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组讨论 主体地位 过程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方法不断涌入教学阵地。其中课堂“小组讨论”就是倍受关注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小组讨论”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认识上的互补、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借助集体的思维来促进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然而,在实际应运有许多时候“小组讨论”方式并不是那么有效、完美,很多时候成为一种课堂表现的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造成这样的原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找到“小组讨论”放和收的平衡点,即在引导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时没有处理好“放”与“收”。“一旦“放”的过度,课堂就会乱,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习、讨论,课堂学习变成了集市,热闹非凡,这样就出现了难以把控的局面,一点成效都没有,这是放得多的弊端。但一旦收得过早、过紧,老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种矛盾深深困扰着我们的教师”“放”与“收”的度有时的确难以把握,因为它牵扯着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何在课堂上能让小组讨论的学习组织方式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强化教师引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者和权威知识的者,而是一个合作者,是保证教学过程有序、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在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是不可改变的,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加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任务以小组形式“铺开”时,要随时把握调控课堂,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参与度、进程等等。教师这种引导作用应该是自始至终的,从课堂的开始,到小组讨论的结束、反馈,再到其他教学形式的穿插,直至课堂的结束,都必须在教师有的放矢、有条不紊的引导下进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地位不应该撼动。在小组讨论者,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参与者,是主角。分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层次学生成组方式还是相同层次成组方式。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能成为“观众”,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既可以是个人的不同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但汇报交流尽量避免个体化,我们需要讨论、交流的观点作为小组讨论的成果。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激情,让学生们思维的火花能在交流中得到碰撞,思想认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明确讨论任务,规范学生操作程序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要布置明确的讨论任务,具体且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明确的讨论任务,或者任务太大太宽,或者任务的可操作性差,学生东也行、西也行,任务模糊,没有切入点或突破口,学生就没有教学任务约束力,极易松弛,没法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明确任务之后,小组每个成员需要干什么,应该马上进入角色。不能过度依赖小组整体表现,这容易造成了部分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从而游离在小组讨论学习之外。如果没有一套操作程序,完全靠学生“自发”讨论,学生就可能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讨论,以怎样的态度投入到讨论中,也搞不清自己在小组讨论中应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是什么,怎样在讨论中完成自己的学习等等。当然,操作程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在实际应运中程式化和灵活性都要关照。例如有人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时,先要求学生尝试围绕三方面问题来陈述“一是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或自己有什么想法);二是小组讨论中哪一位同伴的发言对自己有所启发;三是整个小组的意见是什么。”这也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恰当安排时间,注重学生讨论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任务,要做好时间预算。如果时间太长,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让学生造成松懈,造成放的乱局,整个课堂难以有机统一,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时间太短,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还来不及发表各自的想法,无法进行交流、修改,难以提出小组共同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的环节就失去意义。

恰当的时间对讨论过程是十分有益的。小组讨论要更看重过程,而不是盯着结果。对学生而言良好状态下的参与一定会有不断思考、倾听、交流等过程,尽管有时他们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或恰当,但整个良好的过程保证了他们可以健康发展,获得优良的习惯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更多关注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结果仅仅是过程自然产生的。教师设计的任务,尽量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避免结果的既定预设和统一化,如果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常常提前预设,并以此为标准,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无形束缚,过程就会被淡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打折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组织方式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放和收,就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必然在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中成为体现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进华.在“互动”中寻找“放”与“收”的平衡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2]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

第5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10-02

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教育成为就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在对接上也存在偏差。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抱怨优秀毕业生难觅、招聘到岗的大学毕业生不好用、职场新人适应力差。因此,要解决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教育问题,科学的方法是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入职的职场新人应必备的职业素质进行调查,提出相应措施,改善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笔者在近三年的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对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情况进行总结,抛砖引玉,希望无领导小组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并不断完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加快大学生职业化进程,有效对接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需求。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要义。“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力资源评价方法,把它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体面试。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过程,这是一种有特色的面试方法,主要检测考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情绪稳定性、说服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全班40名学员,抽签分为5个小组,每个组小8个人,其中任课教师担任主评委,挑选1位学生担任助理评委。8位应试者地位平等,他们就某个讨论题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提出一个大家都认为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

2.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点。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不仅具有一般教学法的共同特点,如参与的广泛性、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过程的开放性等,还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第一,仿真模拟性高。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按照一个实际问题展开,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分别表达各自的想法,最后形成一个一致的意见的过程。这种群体决策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一个单位的决策者们商讨问题极为相似。能反映应试者具备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等显性和隐性的领导者素质。第二,评价结果全面客观。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让考官在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应试者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对应试者们进行综合比较,对各个维度、各个环节的表现一一评价,最终得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第三,时间节省、应用范围广。无领导小组讨论,对竞争同一岗位的应试者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横向对比),能够减少工作量,在时间上显得比较经济;可以考查的维度比较广泛,还能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等。因此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就业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大学生就业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进而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相契合,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适应。其次应该创造条件,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把中央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省内欠发达地区、服务基层工作的精神变成惠及学生的具体支持政策,并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到西部、省内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提供畅通的渠道;要开展就业择业技巧教育,提升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开展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再者,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实践是最好的课堂。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转变就业观念更直接、更有效。基于以上分析,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特别是将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运用于就业教育中,关系到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关系到高校就业工作的成效,关系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战略的实施。高校唯有紧跟党和国家政策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完成大学生就业教育这一历史重任。

因此,我们决定对大学生就业教育这一块内容率先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开放式、两难选择、排序选择、资源争夺、实际操作等智能性题目来进行讨论展开,针对讨论给定的问题做出决策。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虽好,但并不能说大学四年的就业教育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教学法。实际上,在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哪些教学内容应该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以及如何应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精选题目。根据大学生就业教育目的,从大学生求职就业面试的真实题目中选择典型题目,有利于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中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特殊的强化培训,大大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水平。同时任课教师将大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对大学生的各个考察要素进行评分,从而对其能力、素质水平做出判断。本文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是开放式题目,如“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请同学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先请学生个人发言,然后自由讨论,最后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总结陈述讨论情况。

2.针对题目提出若干问题。为了达到就业教育的目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使大学生能真正掌握就业技能,可以将题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包括:如何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树立自身正确的就业心态?等等。

3.时间安排及任课教师总结点评。为了使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有效地实施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对象应该是全体刚进入大学的新同学。之后的每年都开设就业教育课程,贯穿大学四年。首先是把每个班级(这里假设每个学生自然班级共有40人)随机分成5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由8人组成,小组成员分组由抽签决定。其次是由任课教师担任主考官,主持无领导小组讨论整个过程。第一步是每位应试者经过5分钟思考时间后,依序号每人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步是应试者之间自由讨论,评委沉默不语,不干预,认真观察,记下各位学员的表现,时间是30分钟。第三步是每组推选1名应试者代表用10分钟时间概括性地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能拿出一致的意见的视为成功的讨论,不能拿出一致意见的视为不成功的讨论。(总共10分钟,其中选派代表必须3分钟之内完成,3分钟内没有选派出,则解散本组讨论,视为失败;助理评委控制好时间。)第四步是主评委在助理评委的协助之下,根据“百分制评分表”给每个应试者打分,时间不超过15分钟。应试者在此期间休息。第五步是所有学员重新集中到一个教室,各组主评委依次上台,宣布本组讨论结果(成功或失败),并对本组应试者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最后由教师用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简单的总结点评及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反馈。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考核的特殊性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价值取向。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仪表风度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外在素质;二是通过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考核,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三是通过能力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需要说明的是,无领导小组的考核虽然重在个人能力的区分与评价,但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施教人员在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讨论测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能力、素质上的相对差异,便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求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后由任课教师分发《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表》并由学生填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回答。共发调查表1000份(有1000个学生参与了该教学法的教学),回收991份,回收率为99.1%。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该教学方法很好,同学们都建议该教学法可以一直做下去,并且建议其他课程也可以采用该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广泛运用于学校就业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把握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并结合现实问题,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其参与功能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其考核功能可缩小学生个人能力、素质上的相对差异,通过其模拟功能可助推学生的就业和成才。该教学方法意义重大,应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

第6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组讨论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按照层次差异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组大约4至6人。有研究表明,按人际关系分组最好,推选其中一个为组长,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其优点在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二)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做好讨论小结。

小组讨论法的注意事项:第一,运用讨论法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应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小学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第二,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第三,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逐层推进。

二、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法是可以让学生随时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其流程是:自己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发言老师小结。自己探索提高动手能力,对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不存在距离,对两个人的观点取其相同,讨论其不同。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也有倾听的机会,从小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到大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提升自己,又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语言更准确、更全面。全班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叙述,容易接受,有的只需把小组说的话再说一次就可以,所以压力不大。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总结、说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再经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其所讨论的问题的理解则更深刻。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其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会使其感悟到集体的伟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在有效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及竞争的意识。在小组讨论后,老师请小组长或普通成员说明本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疏导,让知识系统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讨论法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的《卫星比武》一课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流程拟设。

(一)导入课题

请学生观察图片(各种卫星图片和视频)。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出课题:《卫星比武》。

(二)自学质疑

每个小组成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解决“卫星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卫星的功能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一步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逻查看,特别是检查指导小组长的课堂笔记,小组长完成后指导本组成员,成员间相互指导。这样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解决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在小组成员都完成问题后,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再请小组长上台说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要点进行点评、强调。通过自学学习、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被肯定的喜悦,也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小结

全体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请个别学生小结和提出不懂之处。用自己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网络评价、老师评价多元的评价模式,全方位检查评价对这一课的掌握程度。

教师强调卫星的种类及卫星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其实人造卫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使用它们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让它应用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拓展应用

人造卫星除了勘察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营救卫星、气象卫星外,还有其他没有开发出来的卫星吗?可以应用到哪个领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积极性高。通过太空等一系列的现象产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录像、学习包、小组讨论、同学、老师等帮助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和课后作业的操作,提高了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他们创新的精神。

第7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1 引 言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既具有抽象性与科学性,又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因而管理学的教学也就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这就要求对管理的基本理论有透彻性的理解,并能够活以致用。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管理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本文在分析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对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2 目前管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方法不灵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

管理学中涉及较多的抽象管理理论与概念,只有灵活的穿插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很好理解把握。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即: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教师授课展开的,教师大多数是站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除了在案例分析时学生才有机会参与教学互动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这种学生一味被动地听,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潜在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管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量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会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2 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仍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有的高校完全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也通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考核中体现不出学生的创造性,使得有的学生只是在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概念,课程学完以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一点提高。有的高校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平均,通常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大部分比例,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课堂容量大,课时有限,不能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

23 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学习方式不适应

目前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一,对于大一新生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而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专业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对于所学专业,由于大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特别是对学管理学这类社会科学类课程,许多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与基础教学中答案唯一性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管理学属于人文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确定性,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满足常规的理论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加强小组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要点

31 划分小组

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是否具备互补性、思维逻辑的多样性等特点。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太多可能出现有些学生没事做的现象,所以人数控制在5到6人比较合适。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组织、协调工作,如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推举小组的发言人等等。划分小组的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巩固所学知识。

32 小组内部沟通

教师要提前分给每个小组任务,如课前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评比出哪个小组讲的最精彩。小组成员为了本组能够讲的更好,需要小组内部成员在课下进行充分的查阅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要很好的进行沟通合作。

33 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应发挥引导作用

在进行小组讨论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小组讨论的“主角”,而教师则是小组讨论教学的“导演”。小组讨论虽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引导作用。在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时,课前要充分准备讨论材料,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所学框架范围内进行积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小组讨论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4 小组之间的辩论

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案例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对管理学中的分权与集权的权衡问题小组之间展开辩论。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5 正确平衡小组讨论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体系

小组讨论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它不能完全替代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我们应该使小组讨论穿插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小组讨论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第8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 无领导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33-02

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概述

无领导小组讨论,即Leadless Group Discussion(LGD),是一种常用的群体面试方式,通常采用情景模拟、主题讨论等形式对测评对象进行集体面试。在测评过程中,五至八名地位平等的测评对象组成团队,不指定团队领导,观察测评对象对某一案例或话题展开讨论的实际表现,检验和评价测评对象综合素质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团队内部自主安排和组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讨论,产生团队领导并得出统一结论。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集体面试,能容易观察和发现测评对象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各方面人格要素,能有效填补笔试测评对测评对象的认识空白,综合评价测评对象的能力,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人才测评、选拔的重要工具,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识和重视,各学科领域根据各自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从新员工的招聘面试到老员工的绩效考核,无领导小组讨论备受青睐。如今的高校课堂教育中,无领导小组讨论也得以引进,在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完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测评人员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和甄别人才;能够针对岗位需求灵活设计讨论题目和方式,目标明确;能帮助测评人员量化测量数据;也能在讨论过程中使参与人员得到培训。

二 无领导小组讨论开展流程

1.准备阶段

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测评者应当根据岗位需要,设计选拔流程。一般包含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的测评重点均有不同,因此,在开始选拔前应当对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主要要求和测评目标。这是开展有效测评的前提。

第一,确定测评要素及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说明确认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要素。以“导生”一职为例,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三种方式结合进行测评,其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主要要素为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组建与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危机问题的判断处理能力。

第二,设计合适题目。一套合适的题目是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关键。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题目的选定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导生”一职为例,选择的题目为“请从同学、导生、导师、辅导员、父母、教官、学校领导中选出三种最具影响力的身份,小组讨论并得出统一结果,最后派一名代表阐释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讨论时间为15分钟。”此题目属于多项选择问题,让测评对象在7种备选答案中选择有效的几种答案并进行排序,主要考察测评对象的问题分析能力,通过意见冲突的解决讨论来观察和评价测评对象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组建与领导能力。

第三,选定和培训测评人员。与企业招聘不同,学校学生干部选拔的测评者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竞选岗位的设置和学校教学支持,测评人员可以选择学生工作专职指导老师、辅导员、前任主要学生干部以及相关专业专家教师。

在进行测评前,应对测评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明确测评的目的:让参与测评工作的成员了解本次测评工作的重要性,为公平公正地作出测评评估做好准备。分析测评要素:部分人员可能对岗位了解不多,因此应当在测评前向测评小组成员详细描述竞选岗位的工作性质和日常事务,讲解本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重要考察因素,帮助测评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观察讨论过程。统一评分标准:制定印发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指导测评小组成员熟悉使用统一的评分表格,保障测评的评分标准一致性。

2.实施阶段

第一,安排合适的测评环境。为保障无领导小组讨论不受外界干扰,避免小组间讨论的冲突,应适当安排独立的讨论空间。确认地点后提前通知参与测评的所有测评者和测评对象,要求准时到场。讨论前适当进行简单布置,安排测评对象座位摆放和测评观察者的坐席。一般情况下,讨论区以半圆和圆形环绕而坐为宜,测评观察者区域距离讨论区保持适当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保障讨论区域不受影响且能全面观察讨论区域。

第二,宣布题目与要求,开始讨论。测评现场由主要主持人进行测评流程指引;阐述测评的意义和要求,调动测评对象的紧张感和积极性;宣布题目和讨论要求,开始讨论。注意:讨论期间,测评者只观察并记录测评对象的表现,不对讨论过程作指导和评价。

第三,评分与总结。讨论结束后,主持人引导讨论小组总结发言。小组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针对本次测评过程作简单地总结和分析交流。与传统企业招聘面试不同,在校学生干部选拔过程建议加入主持人总结分析环节,帮助学生在竞选过程中了解自己表现,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作用及意义,帮助学生在竞选过程中总结经验取得进步,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准备。

3.结果分析

无领导小组讨论完毕后,召集测评者讨论分析,了解测评者对讨论过程的观察结果,与测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得分。

三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第9篇: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组讨论教学法 中职数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小组讨论学习”的含义

所谓小组讨论教学就是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某个学习主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平等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阐明各自的思考方法,展示多样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 “小组讨论学习”的优点

首先,小组讨论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主题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交流,在数学交流中讨论,在数学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构建、在交流中构建、在讨论中构建。通过讨论交流,增加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对信息交流中、对信息的讨论中构建数学意义,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地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次,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者,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3 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3.1 组员参差,分工不明确

要想小组讨论能顺利开展,小组的编排十分重要。一般的班级可以由前后的4人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在笔者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每组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按1:2:1的比例配编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大部分的中等生的基础还是较扎实的,但是思维不如优生快,只要优生在吸收知识后,担任一个“老师”的角色,将知识教授给中等生,然后集合三个人的力量去应付一个后进生,这样既能让大家都有事可干,又不至于责任过度集中在优生一人身上。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后进生的成绩虽然是处于弱势,但这个群体又往往是熟悉电脑操作、点子较多、性格较外向的,他们在活动课程中往往就“翻身”成为主导的角色。因此“121”分配模式能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自身的特长承担起个人责任,又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体精神,保证讨论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小组成员间这样的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3.2 教师机械地运用小组讨论模式,没有做好引导,导致讨论无法向更深层次开展

小组讨论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其实,小组讨论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作用,可是正如前面所说,总有那么些学生会不自觉,假如在提出讨论问题后,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要素的功能。而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教条地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等理念,放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分组讨论的工作由学生完成后,没有引导学生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带领学生将知识的外延扩大。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竞争和激励评价机制。例如在小组之间加入一些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因竞争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究。

这一思考在笔者的一次公开课后感受深切: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试错”中获取知识(节选)

……

这节课中,在完成一题练习时,同学给出了两种结果:。这时,其他同学很自然而然地就讨论了起来,因为他们认为出现了“错误”。最后,他们结合这节课以及之前的知识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经过这样的一场讨论,学生不但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到了,还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对于职中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这节课还出现了一场讨论,也让我颇感“惊喜”,那就是对“”的讨论。有同学提出:应该写成0,不需要加上向量的符号。我把这个问题又抛回给了学生。虽然他们给出的理由,在我们老师的角度看来是缺乏条理的,但至少经过了这样一轮的试错和改错的过程,现在已经再没有学生把“”给写错的。

因为这样一场讨论,小组活动题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但笔者认为生本的课堂本就如此,我们无法再像师本那样,把课堂进度完全掌握在老师自己的手中,但也正是这一场场看似浪费时间的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错和改错的中,重新检验自己的知识,重新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点点时间算什么呢?

……

4 结束语

其实,中职学生个性、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小组讨论学习”的基本精神是承认并利用学生的“差异”,把对后进生的“辅导”的职责部分地转移给优生,让学生之间“同伴互助”。用郭思乐教授的话说,良好的教学生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的自主性,而学生的自主,本质上是构筑他们自由奔放的思维空间,以利于不断创造。为此,我们只有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主体,结合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不流于形式,不断探索,逐步完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旭.分组讨论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与反思[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3(2):81

[2] 张小雁.以自学为主线,以直觉竞争诱参与[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3(4):89

[3] 毕维娜,郭苑玲.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3(4):99

[4] 赵晶,庞文娟.中职数学专业模块中教学方法的探索 [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3(3):87

[5] 蔡慧琴,饶玲,叶存洪.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