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学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把文本、图形、图片、图像、影像、模型、装置图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加以生动地再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化学实验的开展、学习环境的改善、实验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胆尝试选择、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能重现实验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或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有些化学实验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或者是因污染严重而无法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时,多媒体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如硫酸的工业制法、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等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能使微观问题宏观化
抽象问题直观化化学的发展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原子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就比较困难,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以研究物质变化为基本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知识。如以离子为研究对象的离子反应等问题,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观测不到,目前教学中通常采用一些手工绘制的教学挂图辅助讲解,其真实性较差且不能移动。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flash 动画,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如电解质的电离问题直观化,借此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钢铁的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等,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使实验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重视实验的考查,特别是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是近几年理科综合试卷的一大特点。
化学网络实验室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化学网络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室实现由远程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化学网络实验室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通过化学网络实验室的计算机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学生操作时能按照网络给出的步骤和现象在实验室的仪器上做出相应的结果。这样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甚至还可以指导异地的学生进行实验。
化学网络实验室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学习者可以同时对一个实验项目开展实验工作。教师可下载实验指导的网络课件,通过反复播放、中断、定点反复、定时反复、慢动作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也可以进行远程讨论。
五、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挖掘教材中实验内容,补充具体典型的例证实验,且例证实验的排列要具有探索意义,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方法,如有关各种新型陶瓷的网址可以链接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想,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必修2和选修4中“原电池原理”中电子的转移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可以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能够很清楚地说明电子的转移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接受信息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教学中心任务就是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艺术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一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复杂变化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 认识数学美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形,如生活中场景以及大自然中蜂房和龟壳的照片,学生中马上有人喊出:“好美啊!”可能刚开始学生只是被图片本身的美吸引,但马上他又会被图片中蕴涵着的数学美所吸引。图片中组成美丽图案的是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但是它们有规律排列,这才是它真正美的所在。
2 感受数学美
欣赏不同于普通的看,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次让学生欣赏密铺的图案,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一幅美丽的密铺图案。学生在欣赏和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着数学的美,尤其是对艺术家埃舍尔的设计,感受尤为强烈,学生脱口而出:“数学真美,真奇妙,数学真伟大!”了解了学习、生活乃至艺术领域中的密铺图案,“密铺图形”的概念在他们头脑里不断得到丰厚。是啊,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更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带给人以美,数学教材从美的欣赏的角度注意给学生以生活中“美”的熏陶。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运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将数学的美展现得更加淋漓精致。
3 创造数学美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网络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学习了图形的密铺后,学生欣赏了生活中、艺术领域中的奇妙的密铺图案,都跃跃欲试,都想自己来设计一个奇妙而美丽的密铺图案。教师请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技术,选取需要的图形素材,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设计创作。学生的学习兴致极高,应用自己发现感悟到的数学美来创造数学之美,不仅巩固了对密铺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培更养了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完成后,通过网络浏览,教师、学生都可以看到各自的作品,写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在电脑上创造出来的一个个美丽的密铺图案,正是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见证!
数学是美的,如果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中渗透美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态度和情感来学习、应用数学,使学生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和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网络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等,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让学生在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他们创新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师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该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对儿童开展的教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师需将生活和教育整合。细化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内涵:(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2)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在教育方面,生活有决定作用,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整合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也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美术学习的观念[1]。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多项优势,小学美术教师需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将其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水平。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阐述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的渗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基础环节,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美,并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与掌握的美术技能,创设校园艺术环境,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某小学美术教师设计以下两项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魅力。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
(2)设计“艺术墙”。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美术学习。
在基于语言的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妈妈的生日》教学中,美术教师利用如下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时刻关心你是不是吃饱穿暖?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为你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纷纷回答:“妈妈”“父母”“爸妈”。就此,教师给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同学们猜对了,这个人就是妈妈,为了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在妈妈的生日时,我们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有学生要给妈妈唱歌,有学生要给妈妈画画,有学生要给妈妈做手工艺品。通过上述生活情境,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基于音乐的生活情境创设中,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音乐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欢快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我的新朋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下,完成一幅“朋友”的画像,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2]。
在基于视频的生活情境创设中,视频内容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卡通片》教学时,某教师将卡通片《熊出没》作为视频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以《熊出没》为基础,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创作,想象卡通片中的人物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制作四格卡通。《熊出没》为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动画片,以其为视频教学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细化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教师需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确保学生可有效整合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例如,某教师在《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认识,设计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上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可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马上就是新年了,请你制作带有祝福的剪纸,送给长辈或亲朋,用剪纸作品装扮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祝愿。通过该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美术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生活感悟布置作业,教师需在作业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例如,在《风》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请你利用塑料袋、风车或彩带,采集风或感受风,根据自己的感悟绘制以“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33-02
初中化学是学生的化学入门学科,教材中有较多的概念和实验,知识点分散、抽象,教学难点多。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媒体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能在屏幕上进行宏观、微观实物的缩小与放大,声文并茂,动静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容易建立化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当使用多媒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创设、再现真实的学习情境。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学生联想,调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握学习内容,理解知识产生过程。如在设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情境时,可用多媒体导入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并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历久如新呢?”这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起内心的体验。这样,学生很快会融入教学过程。
2.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不受时空限制、易于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等特点,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把水的电解过程制作成flas,用多媒体将化学反应过程放大细化:每个水分子分裂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这样使微观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从“量”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了的原因。对于反应进行快、现象难以看清、难以理解的实验和抽象微粒的空间结构知识,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可使化学反应的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形象展示微粒的内部情况。这样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3.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用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新兴奋点的形成,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煤炉不当使用、停车在车内开空调休息而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事件。通过真实的案例再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的动画,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优化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1)可使演示实验微型化,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可使用实物展台链接投影仪等设备来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效果。这样演示实验的装置就能微型化,从而节省试剂,安全环保。
(2)模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有危险的、对环境有害的实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许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意外事故。这些实验,若只靠教师去讲解实验要点,讲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来验证危害,就不能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原因,形成深刻印象。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来回放、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将实验步骤分解慢放,展示错误操作造成的触目惊心的事故。这样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工生产过程知识(如自来水净化流程、冶炼钢铁、氧气的工业制法等),学生大多没有生活经历,缺乏感性认识。而实验室又无法再现这些生产过程。用多媒体技术可逼真地表现工业生产流程,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某个生产环节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加强感知,便于记忆。
(3)辅助学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带领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类比或对比。如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比较(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等);用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以上内容,若单靠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板书,既费时,又枯燥。利用多媒体能使文字、声音、图像、表格等动态化;能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能方便地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提高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选择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要注意所授内容正确,概念准确,推导严密,表达严谨。所选用的课件不仅要符合化学学科的认识逻辑、教学规律,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件的画面结构及图片的质量均要符合要求。如:画质清楚、图像稳定、声音清晰、声画同步、音量适中等,课件的设计要符合美学原理,做到色调统一、构图均衡、文字优美醒目、画面简洁生动等。
2.不能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取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概念和原理要用实验来建立和验证,学生探究能力需要学生亲身的实验才能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多么逼真,毕竟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行性。多媒体教学只是普通教学的辅助手段。当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要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能个个都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变得眼花缭乱,更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忽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 美术欣赏 教学
美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和作用,美术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很关键的。在几年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1、Internet网络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素材资源
Internet网络可以提供高质量、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书本和挂图来上一堂美术课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印刷品存在失真的质量问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作品不完整、画幅太小)、就欣赏量而言也是远远的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要求,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怎样利用45分钟让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名作也是很重要的。“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这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美学家歌德所说的。中国古语也有“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的说法,书上所选的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几经印刷已经走样,学生见到的已经是失去了原作魅力的“典范”和“优秀”作品了。是的、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欣赏的应是最好的才行,internet网络就为我们提供了欣赏“最好的”条件。《清明上河图》这幅举世闻名的宋代风俗人物画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此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画家利用多视点的构图方式,将如此繁复的场面妥贴地安置在横不过二丈,高不过尺的画面上,产生‘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宏伟气势。”但是仅凭书上的几幅局部的图显然学生是不能理解作品的。我从网上查找到此图原作的完整的长卷。运用Authorware制作成课件把图从头至尾的在悠扬起伏的中国古典乐曲中花了大约8分钟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中国绘画史上的伟大杰作,如痴如醉的乐曲牵引着人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好像亲自参与了画中的人物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的作品不失真而且连贯性好,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欣赏方式。这样学生才好理解“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宏伟气势,并且能够理解什么是中国绘画的“多视点”构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了欣赏教学。教材上很多局部的印刷品internet网络上也有高质量的完整的图,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同样我们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同一个画家的多幅作品课前精心制作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拓宽了课堂容量和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古今中外的名作。
2、用Internet网络素材创设美术教学课堂情景
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学这些年我利用internet网络上的素材;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制作了多个情景交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强调情境、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CAI课件,运用于教学,效果良好。有《中国古代壁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近代雕塑》、《现代雕塑》等等,在教学中效果良好。
如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一课我就从网上找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用《敦煌》的电影片段引入课题,课件中还插入了佛教《九色鹿本生故事》的电影,学生在娓娓的故事叙述中跟着镜头进入故事情节,被“善”的化身的九色鹿所感动,为卑微和为了一点利益而违背承诺的落水人所不齿,理解了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本课还展示了被帝国主义用胶布盗走画时所留下的残损痕迹,学生观后由气愤而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课后设计了连线的交互练习。通过这课学生欣赏到了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进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下载美术课件运用于教学。在上《古希腊雕塑》这课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古希腊雕塑》的课件(《两栖课件工作室----美术课件下载》/《古代希腊雕塑》夏桦http:///zhuqie/pages/kj/kj.htm),这个课件设计制作都得很好,不仅有反映古希腊面貌的电影片段,还有奥运会上刘翔获世界冠军的精彩镜头,学生不仅欣赏了雕塑还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古希腊的雕塑”对于学生来说不但是正确欣赏健美、赋予自然力量的人体美,重要的是了解古希腊文化造就的理想美,奥运会的开幕式让学生看见了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健将们,看到了当时奴隶制民主政治所具有的完善心灵和健壮体魄,看到了古希腊神话人物,了解了古希腊崇尚体育运动的传统与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的风尚。这样学生就能从社会历史根源理解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形成。这样学生很自然就会明白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非偶然。西方美术中崇尚理想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对课文中出现的很多抽象词语很难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这个难题。例如在《风筝》一课中描写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的喊叫着,这田野中拼命奔跑”,其中“翩翩”一词较为抽象,学生没有亲身体会过会很难理解,教学中可以演示,一只风筝在空中随风飞舞的生动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特定环境之中理解感悟“翩翩”一词的含义,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向学生展示画面要比教师用语言解释这个意象更加生动形象、直观。3.动静结合。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加强记忆,从而牢固掌握象形字的字形。例如:象形字“磨”的笔划很多,字形难记,不利于学生记忆。在课堂教学时,讲解字形与播放相关动画文件同时进行,先出现石磨的实物,接着出现象形字,最后出现演变过来的象形字,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到磨字的上部分是石磨的推手,中间是木头,下部分是石块做成的磨盘。这种形象地演变过程,可以是学生加深对字形的记忆,提高识字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缺少集中性,容易分散。心理学把人的注意氛围三种,理解注意、情绪注意、机械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注意力一般为机械注意,缺乏理解及长久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有计划、有节奏地交替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减轻学生课堂的压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方式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如“课中操”,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课件版本的“课中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一课《燕子》的时候,在学习告一段落后,我播放了这样一个动画,随着《春天在哪里》歌曲欢快旋律的播放,画面中一群小燕子叽叽喳喳飞过农田,飞过村庄,飞到春天的花丛里。学生们兴奋的随着旋律轻轻哼唱,这样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感受作用,学生们既感受到了课文《燕子》描写的画面,又进行了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转换,起到了放松的作用,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重新集中下半节课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得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储备教学资源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课堂设计
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分析过,把学习过程分成了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如果说学是教的基础,那么,教就是学的主导方向,优化课堂设计,就可以更好地激活美术教学。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绘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堂设计要注意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
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所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Z6)。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比如,组织他们观看英文动画片,利用Flas学唱英文歌,用看Flash小故事的形式来学习语法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通过运用多媒体,改进英语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和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让英语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达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例如,在culture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并描述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课前,笔者在网上搜集大量关于节日的图片,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等,配以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一个个极为生动的情境,再引发学生对世界主要节日、纪念日和活动日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分组去上网查寻相关信息,并于第二天轮流当一次小老师,来展示并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体验到英语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不仅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把英语教学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比如,在初一音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枯燥乏味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轻松学英语。游戏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的思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思维集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5)在英语语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呈现教学内容,既形象逼真,又快速、准确、储存量大,能超越时空模拟逼真的情境,培养情感,可以使英语教学如虎添翼。
另外,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改进英语阅读课教学,也获得良好的效果。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过分重视语言点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发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弱化、思维迟钝。创新型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阅读的全过程(表层理解、细节理解、深层理解)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发展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还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知、情、意、行的转换过程。电教手段为实现这些转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思想得到升华,感到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起到导航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来完成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几个误区。
1)多媒体课往往容易上成欣赏课。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这样,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设计显得精美,如何声、形、色俱佳,如何才能达到好的视听效果,而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去深究,也无暇深究。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
2)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将课文内容搬进电脑,还附上讲解、说明和演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银幕上,机械地观赏显示出来的画面和文字,聆听音箱里传出来的声音,而教师只是一个电脑操作员,简单地按按Enter键。课堂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没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缺乏交融。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因容量大、备课设计不全面等原因而只能按编制好的流程一环扣一环进行下去,却顾及不到学生瞬间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挫伤学生的创新精神,使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在多媒体教学中如何避免如上弊端?
1)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恰当性、综合性、辅和启发性等原则,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2)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充当课堂的主导。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增进和完善。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多媒体教学由一种时尚逐渐转变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
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当前,许多农村中学实施班班通工程。即每班都装备电脑、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器材。让网络走进教室,走进每个教师和学生。多媒体是一种教与学的有效辅助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将极大地改善教学过程和结构,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轻松地感受语言和表达语言。真正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1导入新课 使用多媒体
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思维随着导入的展开,进入主题,渐入佳境,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英语课是语言课。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运用这种语言。但单调的说教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所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学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讲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Unit4 Where is my backpack?为了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先放映了一段短剧《猫和老鼠》,里面出现一个以 where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形象的呈现出语言环境。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讲授新课 使用多媒体
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运用语言。英语学首先是词汇学习。特别是一些词汇、短语的意义。在生活中,真实的东西让人容易接受,而电教媒体恰好适应了这一点,它能提供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感知来理解认识这个单词。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一些名词,在备课制作课件时,设计一些具体的物体或图画,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认识。再拿Unit4 where is my backpack? 来举例。该课出现了许多室内陈列的物品的名词。让这些物品的图画显示出来,采用连线匹配等形式。让学生有认知到学习,然后练习掌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比以前简单的说教,确实是事半功倍。
3利用多媒体,上好练习课。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练习。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先进的科技手段。它能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字融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这一点有利于形成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媒体有容量大的特点。这非常适合于练习教学。给学生以更多的练习机会。比起以前把一些重要的词或短语,甚至文章,用粉笔抄在黑板上,要强上数百倍。而且节省大量的时间。在设计练习时,运用powerpoint 软件把句型和文章段落设计成幻灯片,并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词语或短语以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用一个单元中所有重要的词和短语设计成填空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把正确的答案以多种动态效果呈现在屏幕上,必要时还配以鼓励性或祝贺性的音响效果,学生在多种效果的影响下。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以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4利用多媒体 搞好听力教学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读音的来源主要是教师或者是录音机。单调而且乏味,学生接 触不到原版音带。所以学生的听力水平不高,而多媒体教学则完全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它能为学生提供原版录音,而且能做到声情并茂。创设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把眼看和耳听结合了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学生和教师都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积极的认知活动。多媒体电化教学的运用,自然而然的担负起组织教学的重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大了实践量。借助于这个平台,学生们通过广泛地接触和运用多媒体提供的资源。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从学习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气氛生机盎然。
总之,电教多媒体运用于英语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