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美术教育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育教学计划

第1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酿成苦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使用,应该是在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本文结合华师京城班班通从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方面谈一下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应用。

一、实验教学

1、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但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而采用投影技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在讲"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将两个都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上,可以看到溶液呈红色,在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FeCl3或KSCN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深,再向另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KCI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浅。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扩大了演示实验效果。此部分关键熟练掌握投影仪与计算机软件交互。

2、媒体剪辑处理、播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常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观察到的现象有价值。我们可采用摄像、剪辑技术会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氯水见光分解实验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当学生看到氯水在几小时的光照后才开始慢慢地冒小气泡,24小时才有明显气体产生,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更体会到有些化学反应很缓慢发生的,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实施演示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有针对性的搜集视频后播放,在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又保护环境,同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媒体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在乙酸乙酯装备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乙酸、乙醇、浓硫酸混合的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通过录像对浓硫酸滴入乙酸、乙醇混合液中放出大量热量使浓硫酸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此外用录像技术中的功能效应,促使演示实验真实性,如:高速成或缓慢的摄像技术和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不仅使学生缓慢地看到快速成反应的变化,还能使学生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让学生迅速感知易观察到的细节,提高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同时缩短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益。

除了以上几点,对一些价格昂贵的实验、危险性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要求较多的操作技术,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借助教学录相来完成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正确性、有效性、规范性。

二、理论教学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与教学整合的机会。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我们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学校依托华师京城班班通软件把手上笔记本电脑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高中常见的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氨气及有机物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形成,H2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总之多媒体应用的选择最终还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知识为基础,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2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教学中心任务就是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艺术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一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复杂变化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 认识数学美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形,如生活中场景以及大自然中蜂房和龟壳的照片,学生中马上有人喊出:“好美啊!”可能刚开始学生只是被图片本身的美吸引,但马上他又会被图片中蕴涵着的数学美所吸引。图片中组成美丽图案的是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但是它们有规律排列,这才是它真正美的所在。

2 感受数学美

欣赏不同于普通的看,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次让学生欣赏密铺的图案,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一幅美丽的密铺图案。学生在欣赏和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着数学的美,尤其是对艺术家埃舍尔的设计,感受尤为强烈,学生脱口而出:“数学真美,真奇妙,数学真伟大!”了解了学习、生活乃至艺术领域中的密铺图案,“密铺图形”的概念在他们头脑里不断得到丰厚。是啊,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更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带给人以美,数学教材从美的欣赏的角度注意给学生以生活中“美”的熏陶。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运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将数学的美展现得更加淋漓精致。

3 创造数学美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网络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学习了图形的密铺后,学生欣赏了生活中、艺术领域中的奇妙的密铺图案,都跃跃欲试,都想自己来设计一个奇妙而美丽的密铺图案。教师请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技术,选取需要的图形素材,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设计创作。学生的学习兴致极高,应用自己发现感悟到的数学美来创造数学之美,不仅巩固了对密铺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培更养了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完成后,通过网络浏览,教师、学生都可以看到各自的作品,写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在电脑上创造出来的一个个美丽的密铺图案,正是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见证!

数学是美的,如果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中渗透美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态度和情感来学习、应用数学,使学生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和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网络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等,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让学生在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他们创新发展的方向。

第3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师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该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对儿童开展的教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师需将生活和教育整合。细化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内涵:(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2)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在教育方面,生活有决定作用,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整合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也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美术学习的观念[1]。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多项优势,小学美术教师需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将其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水平。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阐述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的渗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基础环节,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美,并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与掌握的美术技能,创设校园艺术环境,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某小学美术教师设计以下两项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魅力。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

(2)设计“艺术墙”。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美术学习。

在基于语言的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妈妈的生日》教学中,美术教师利用如下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时刻关心你是不是吃饱穿暖?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为你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纷纷回答:“妈妈”“父母”“爸妈”。就此,教师给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同学们猜对了,这个人就是妈妈,为了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在妈妈的生日时,我们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有学生要给妈妈唱歌,有学生要给妈妈画画,有学生要给妈妈做手工艺品。通过上述生活情境,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基于音乐的生活情境创设中,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音乐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欢快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我的新朋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下,完成一幅“朋友”的画像,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2]。

在基于视频的生活情境创设中,视频内容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卡通片》教学时,某教师将卡通片《熊出没》作为视频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以《熊出没》为基础,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创作,想象卡通片中的人物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制作四格卡通。《熊出没》为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动画片,以其为视频教学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细化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教师需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确保学生可有效整合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例如,某教师在《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认识,设计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上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可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马上就是新年了,请你制作带有祝福的剪纸,送给长辈或亲朋,用剪纸作品装扮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祝愿。通过该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美术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生活感悟布置作业,教师需在作业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例如,在《风》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请你利用塑料袋、风车或彩带,采集风或感受风,根据自己的感悟绘制以“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第4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33-02

初中化学是学生的化学入门学科,教材中有较多的概念和实验,知识点分散、抽象,教学难点多。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媒体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能在屏幕上进行宏观、微观实物的缩小与放大,声文并茂,动静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容易建立化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当使用多媒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创设、再现真实的学习情境。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学生联想,调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握学习内容,理解知识产生过程。如在设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情境时,可用多媒体导入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并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历久如新呢?”这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起内心的体验。这样,学生很快会融入教学过程。

2.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不受时空限制、易于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等特点,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把水的电解过程制作成flas,用多媒体将化学反应过程放大细化:每个水分子分裂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这样使微观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从“量”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了的原因。对于反应进行快、现象难以看清、难以理解的实验和抽象微粒的空间结构知识,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可使化学反应的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形象展示微粒的内部情况。这样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3.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用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新兴奋点的形成,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煤炉不当使用、停车在车内开空调休息而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事件。通过真实的案例再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的动画,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优化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1)可使演示实验微型化,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可使用实物展台链接投影仪等设备来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效果。这样演示实验的装置就能微型化,从而节省试剂,安全环保。

(2)模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有危险的、对环境有害的实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许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意外事故。这些实验,若只靠教师去讲解实验要点,讲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来验证危害,就不能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原因,形成深刻印象。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来回放、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将实验步骤分解慢放,展示错误操作造成的触目惊心的事故。这样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工生产过程知识(如自来水净化流程、冶炼钢铁、氧气的工业制法等),学生大多没有生活经历,缺乏感性认识。而实验室又无法再现这些生产过程。用多媒体技术可逼真地表现工业生产流程,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某个生产环节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加强感知,便于记忆。

(3)辅助学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带领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类比或对比。如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比较(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等);用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以上内容,若单靠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板书,既费时,又枯燥。利用多媒体能使文字、声音、图像、表格等动态化;能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能方便地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提高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选择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要注意所授内容正确,概念准确,推导严密,表达严谨。所选用的课件不仅要符合化学学科的认识逻辑、教学规律,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件的画面结构及图片的质量均要符合要求。如:画质清楚、图像稳定、声音清晰、声画同步、音量适中等,课件的设计要符合美学原理,做到色调统一、构图均衡、文字优美醒目、画面简洁生动等。

2.不能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取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概念和原理要用实验来建立和验证,学生探究能力需要学生亲身的实验才能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多么逼真,毕竟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行性。多媒体教学只是普通教学的辅助手段。当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要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能个个都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变得眼花缭乱,更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忽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第5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美术欣赏 教学

美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和作用,美术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很关键的。在几年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1、Internet网络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素材资源

Internet网络可以提供高质量、丰富的图片资源。运用书本和挂图来上一堂美术课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印刷品存在失真的质量问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作品不完整、画幅太小)、就欣赏量而言也是远远的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要求,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怎样利用45分钟让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名作也是很重要的。“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这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美学家歌德所说的。中国古语也有“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的说法,书上所选的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几经印刷已经走样,学生见到的已经是失去了原作魅力的“典范”和“优秀”作品了。是的、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欣赏的应是最好的才行,internet网络就为我们提供了欣赏“最好的”条件。《清明上河图》这幅举世闻名的宋代风俗人物画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此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杂。画家利用多视点的构图方式,将如此繁复的场面妥贴地安置在横不过二丈,高不过尺的画面上,产生‘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宏伟气势。”但是仅凭书上的几幅局部的图显然学生是不能理解作品的。我从网上查找到此图原作的完整的长卷。运用Authorware制作成课件把图从头至尾的在悠扬起伏的中国古典乐曲中花了大约8分钟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中国绘画史上的伟大杰作,如痴如醉的乐曲牵引着人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好像亲自参与了画中的人物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的作品不失真而且连贯性好,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欣赏方式。这样学生才好理解“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宏伟气势,并且能够理解什么是中国绘画的“多视点”构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了欣赏教学。教材上很多局部的印刷品internet网络上也有高质量的完整的图,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五代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同样我们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同一个画家的多幅作品课前精心制作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拓宽了课堂容量和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古今中外的名作。

2、用Internet网络素材创设美术教学课堂情景

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学这些年我利用internet网络上的素材;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制作了多个情景交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强调情境、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CAI课件,运用于教学,效果良好。有《中国古代壁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近代雕塑》、《现代雕塑》等等,在教学中效果良好。

如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一课我就从网上找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用《敦煌》的电影片段引入课题,课件中还插入了佛教《九色鹿本生故事》的电影,学生在娓娓的故事叙述中跟着镜头进入故事情节,被“善”的化身的九色鹿所感动,为卑微和为了一点利益而违背承诺的落水人所不齿,理解了画家以美的形式表现惩恶扬善这一严肃主题所倾注的感情。本课还展示了被帝国主义用胶布盗走画时所留下的残损痕迹,学生观后由气愤而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课后设计了连线的交互练习。通过这课学生欣赏到了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进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下载美术课件运用于教学。在上《古希腊雕塑》这课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古希腊雕塑》的课件(《两栖课件工作室----美术课件下载》/《古代希腊雕塑》夏桦http:///zhuqie/pages/kj/kj.htm),这个课件设计制作都得很好,不仅有反映古希腊面貌的电影片段,还有奥运会上刘翔获世界冠军的精彩镜头,学生不仅欣赏了雕塑还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古希腊的雕塑”对于学生来说不但是正确欣赏健美、赋予自然力量的人体美,重要的是了解古希腊文化造就的理想美,奥运会的开幕式让学生看见了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健将们,看到了当时奴隶制民主政治所具有的完善心灵和健壮体魄,看到了古希腊神话人物,了解了古希腊崇尚体育运动的传统与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的风尚。这样学生就能从社会历史根源理解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形成。这样学生很自然就会明白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非偶然。西方美术中崇尚理想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

第6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对课文中出现的很多抽象词语很难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这个难题。例如在《风筝》一课中描写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的喊叫着,这田野中拼命奔跑”,其中“翩翩”一词较为抽象,学生没有亲身体会过会很难理解,教学中可以演示,一只风筝在空中随风飞舞的生动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特定环境之中理解感悟“翩翩”一词的含义,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向学生展示画面要比教师用语言解释这个意象更加生动形象、直观。3.动静结合。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加强记忆,从而牢固掌握象形字的字形。例如:象形字“磨”的笔划很多,字形难记,不利于学生记忆。在课堂教学时,讲解字形与播放相关动画文件同时进行,先出现石磨的实物,接着出现象形字,最后出现演变过来的象形字,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到磨字的上部分是石磨的推手,中间是木头,下部分是石块做成的磨盘。这种形象地演变过程,可以是学生加深对字形的记忆,提高识字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缺少集中性,容易分散。心理学把人的注意氛围三种,理解注意、情绪注意、机械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注意力一般为机械注意,缺乏理解及长久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有计划、有节奏地交替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减轻学生课堂的压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方式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如“课中操”,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课件版本的“课中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一课《燕子》的时候,在学习告一段落后,我播放了这样一个动画,随着《春天在哪里》歌曲欢快旋律的播放,画面中一群小燕子叽叽喳喳飞过农田,飞过村庄,飞到春天的花丛里。学生们兴奋的随着旋律轻轻哼唱,这样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感受作用,学生们既感受到了课文《燕子》描写的画面,又进行了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转换,起到了放松的作用,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重新集中下半节课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得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储备教学资源

第7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课堂设计

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分析过,把学习过程分成了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如果说学是教的基础,那么,教就是学的主导方向,优化课堂设计,就可以更好地激活美术教学。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绘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堂设计要注意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

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所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Z6)。

第8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英语教学 优化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年龄小、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来帮助他们感知、理解、掌握以至于运用英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能提供给学生听、看和模仿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多维角度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而消失又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前,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脑课件,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电脑动画,使学生置身于根据课本创设的情境之中,如场景“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电脑屏幕上播放动画并伴有声音)“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sunny”,“外面下着雨,行人都打着伞。(电脑屏幕上播放动画并伴有声音)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rainy today”等,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训练的加强,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冲击着当代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若仍处在封闭状态,就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为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异国风情,对推动英语教学,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英语语言环境都起到巨大作用。

如教学“Christmas”一课,习惯了过中国年的孩子,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圣诞节,他们感到陌生而又好奇。于是我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群载歌载舞的孩子,配合画面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鼓励学生跟唱),夜晚来临了,一个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又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无声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潜藏在语言文字里面的形象显现出来,引起强化感知、促进感性的作用,一节课下来,不用教师费尽口舌地说教,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了解了异国风情,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可谓一举多得,而这一切正是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盎然景象。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重点、难点内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实践证明,运用电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时,可以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例如,在学习“Amy is taller than John”时,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对话中出现的形容词原级和比较级的分类比较,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形容词变成比较级的规则。对于在原级基础上加的“er”,通过文字的闪烁和色彩的变化,让学生加深印象,加以巩固。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呈现一些练习,让学生在知识讲解后,进行充分的练习,还能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例如,PEP Book7要求学生学会描述自己的业余爱好,我们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的学习,然后我们可以呈现一个外国小朋友的业余爱好,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结束后,选取学生的作文,利用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讲解。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学会了对于佳作的鉴赏,同时学生也学会要在自己的作文中避免一些错误的产生。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自学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要着眼于未来,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善于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汲取多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授对话学习中,教师不是简单讲述对话内容,而是使用计算机演示几个问题,如“Is it rainy today”、“How’s the weather today”等,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去自学。学生们在电脑上进行操作,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模仿、跟读、对话等练习。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自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9篇:美术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化设备设施走进课堂,使传统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彻底脱胎换骨,而在现代教育技术协助下的语文教学更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大有“开口不谈多媒体,纵读诗书也枉然”之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盲目追赶时髦,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课堂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整节课堂华而不实,不但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是事倍而功半。为此,我想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简单地谈谈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拙见。

一、多媒体是为师生服务的,大家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反而成为限制师生交流的障碍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信息技术”、“多媒体”、“现代化”等概念满天飞,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把有无多媒体课件作为衡量一堂课是否优质课的标准。多媒体课件的控制过程非常严密和紧凑,毫无疑问,它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自由交流,课堂气氛有时会因此而显得拘谨,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气氛,更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固定程式化,一般教师是无法轻易在课堂上更改其展现顺序的,所以,教学过程就会显得花哨,有些时候更会令人眼花缭乱,严重时任课教师也会被其牵着鼻子走,本来一节挺好的课堂就会因此而变得乱七八糟、一无是处。所以,多媒体课件当用时则用,用前一定要把握其度,不可过多。

二、教学中要注重与课文的联系,不能使之独立存在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生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然而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学生容易产生两种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偏向:一种情况是刚开始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逐渐变的无动于衷,缺乏思维的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教材上,忽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半停顿状态。鉴于这两种情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视听时的神态,适时通过谈话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材料去学习课文,进行语文训练。

三、不可音形俱备,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多媒体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但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多媒体,有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在教学诗歌时,用图形图象表现诗文内容,使人看图知义,但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种画只存在于读者的心中、想象之中。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四、不要纯“汉语”教学,忽略语文的人文教育

近年来的语文研究成果表明,语文教育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它一方面是语言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用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进行“汉语”教学。若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味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或对课文词语、段落结构、逻辑关系等作出形象的解释,力图使学生读懂文章,这并不能让学生达到对文学的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的熏陶。

另外,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耗时耗力,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不要因此牵扯过多的精力,从而影响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和对教学流程的熟练把握。此外,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避免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表现的却是落后的教学思想。我们只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不一窝蜂地赶潮流,语文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