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通信技术的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技术的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技术的创新

第1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创新

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更新,为了确保无线通信功能的发挥,加强技术的创新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1.1 传统的有线通信需要借助于不同的传输媒介,通信传输效率常会受到媒介的影响。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后大大减少了传输媒介,只需采用信号传输站及电磁波就能满足无线通信的需要。

1.2 无线通信根本上属于一类广阔的信号传输过程,在信号传输时期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容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也给无线通信的多元化模式创造了条件,不会受到外在因素制约。

1.3 有线通信在传输功能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超远距离的数据信号传输难以满足用户需要。无线通信技术在功能方面的改进是多元化的,达到了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且顺利接收数据信息。

1.4 抗干扰。从之前使用的有限通信网络看,通信质量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阻碍了信息的传输,如:台风、地震等,用户常会出现信号中断问题。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很好的处理这一问题,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趋势

2.1 MMDS技术。这种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的运用范围较广,但在正常使用下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此外,MMDS技术能够运用的频带较窄,一般都在200MHz以内,这就给通信设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2 WiMax技术。尽管这类技术在市场上的推广时间较迟,但其正常使用阶段都可以达到不同用户使用要求。该项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实现超远距离的信号传输,不足之处在于该技术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

2.3 3G技术。3G技术是当前运用最多的,其开始覆盖到手机、电脑等多项通信设备上。3G技术具有高效率的模拟仿真功能,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控制,现代化网络通信满足了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2.4 集群技术。现代无线通信开始倡导建立集群技术,其在使用性能上要高出普通的无线通信系统。集群技术的优势在于:频谱效率高、抗信道能力强等,能正确处理好通信网络传输的数据信号,满足了高速率通信的要求。

3 3G技术的改进步骤

3.1 FDDSC-FDMAUL、FDDOFDMADL。这一技术方案的实施结合了现代先进的正交频分复用模式,该模式的频谱效率极无线通信控制器接收数据流程高,可为后期无线通信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数据传输效率的提升。在上行链路中选择单载波频分多址,以此来有效控制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

3.2 FDDUL选择OFDMA,FDDDL选择OFDMA。此项技术方案和FDDSC-FDMAUL、FDDOFDMADL较为接近。两种技术方案的差异在于上行链路,此项方案中选择了OFDM技术,对于无线通信各个终端的功能提出严格的要求,能显著改善数据传输效率。

3.3 FDDMC-WCDMAUL/DL。FDDMC-WCDMAUL/DL技术在原来WCDMA的基础上添加了多载波元素,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均运用了和HSDPA/HSUPA接近的操控模式以实现通信技术的一体化,如:自适应调制方式等,通过多载波复用操控提升无线通信效率。

3.4 TDDUL/DL选择MC-TD-SCDMA。MC-TD-SCDMA方案主要来源于TD-SCDMA的优化更新。这种技术方案不仅涵盖了TD-SCDMA的结构优势,还能在自身条件上加大功能处理,如:子信道带宽、信道结构等,这类技术在很多方面均能满足LET技术的需要。

4 LTE传输技术的更新

数据传输是LTE技术功能改进的主要方面,也是无线通信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作为3G技术的演进过程,对LTE技术的传输流程优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更新LTE传输技术时我们也要适当结合传统的传输技术,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保证LTE技术的优化改进。

4.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选择早期运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LTE技术中保证每个子载波达15kHz。把信道划分为各种正交子信道,当数据传输速度过大则是有效调整为低速状态,由此来防止子信道内部出现的干扰。

4.2 分层调制技术。将LTE的应用层划分为高优先级的基本层、优先级的增强层等两个级别。每个层面负责的传输也不一样,基本层的数据流能被远距离、近距离用户接收,增强层则只能在近距离内接收。

4.3 多入多出技术。多入多出技术对LTE可起到促进更新的作用,其能够满足用户平均吞吐量、频谱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改进时需对基站布置好发射天线,然后通过自动设备的调控实现传输。

5 LTE物理层技术的调整

物理层技术更新是LET结构性能发挥的关键,在物理层技术上的调整能够加快数据信息的传输,对动态或静态的资源模式加以优化处理,以此来通过相应设施满足用户更高的使用需要。

5.1 调度装置。本次设计选择的是E-NodeB调度器,遇到特殊情况后在相应的时间断内完成资源的分配处理。E-NodeB调度器能把下行控制信令传达到用户端使用,调度器在方案选择中坚持“最优原则”。

5.2 上行链路。该物理层技术的运用能达到用户最小数据传输的需要,包括:传输速率、误包率等以保证系统吞吐量的最大。上行链路在LET中还能对传输宽带、功率大小技能型调整以符合运行标准。

5.3 差错控制。考虑到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LTE更新之后可结合前向纠错编码、自动重复请求等差错控制方法。同时,LTE在减短消息反馈时间中,也能借助于通信协议来调整数据。

6 结语

在科学技术水平的促进下,我国的有线通信开始转换为无线通信,面对这种新技术我们必须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让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时期的网络化通信模式,实施技术改革创新是必须经历的过程,通信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各方面改革创新的准备工作,为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试析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

姚皓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8)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电网信息交流以及企业的自动化运营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挥着巨大的联通和服务作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性和应用领域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无线通信;技术;创新

    无线通信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对电力无线通信有新的认识,如何构建出经济、可靠、安全、精确的无线通信网络是值得电力通信行业关心的问题。我国电力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从简单到当今先进技术的运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由单一化发展到多种通信手段共用覆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今后也会不断地扩展和完善。

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优点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领域越来越广阔,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社会各个行业对无线通信技术都有很大需求。通常无线通信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服务器等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与以往有线通信相比,处理问题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高效工作,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   

二、电力企业构建无线通信网络的选择

    通常电力企业构建通信网络时会采用专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或者以现有的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构建无线通信网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可以获得针对该通信网络的更多控制权限,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用以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后者通常构建共同蜂窝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监视和控制,但是此种方式只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应用,对于大的数据量,会出现信息延迟现象,不能满足实时监控的要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传输距离为标准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分为四种:第一,WPAN,它是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第二,WL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第三,WM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第四,WW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GSM、GPRS、3G主要用于长距离无线接入,而WLAN、UWB则用于短距离无线接入。根据带宽为划分标准,无线通信又可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如3G、LMDS、WiMAX)和窄带无线接入(如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目前技术发展形势来看,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以下简单介绍WiMAX技术和WLAN技术。

1、WiMAX技术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的电力通信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其无线信号传输距离长达50千米,且具有信号强度稳定的特点,它可以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传输速率在10到70兆左右。WiMAX系统的网络结构有WiMAX终端、WiMAX无线接入网和WiMAX网三部分,无线通信系统采用WiMAX电力专网具有配电终端数量大、距离远等特点,并能够直接无线接入到控制中心,调度中心能够及时掌握到用电量和线路故障等信息,充分发挥了点对多、远距离传输等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2、WLAN技术

WMN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新兴的一种无线连接形式,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其容量大、速率高等。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多跳无线链路无线网状网络。此种网能够有效避免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网络容量和无线覆盖范围得到扩增,并有效提高通信的可靠性。WLAN的组网方案是由接入控制点、接入点、无线网卡和网络管理共同构成,WLAN的传输媒介是无线多址信道,能够提供有线局域网,实现宽带网络的随意接入。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产物,其传输速率较高,能够符合宽带联网的需求。

四、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

1、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确保电力发展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并适应我国能源分布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电力事业得到平衡、稳步发展。加强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探索电力发展新途径,将更多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电网建中去,不断研究创新,使其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2、开创电网发展新局面

    将电网建设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不断改革完善安全工作体系,致力于解决电网安全问题。在加速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强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不断规范管理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推进应急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安全供电。在一些事故频发区域,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3、创新管理技术

    遵循电网运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发展为主线,全面提高整体调度能力,完善管理,从而使电网建设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此外,还要加强核心调度能力,保持技术规范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电网建设的一体化。

4、积极推进技术的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开发安全可靠的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全景分布式的一体化调度支持系统是未来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多防线、多层次的安全防御系统,实现电网的最优化,全面促进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

5、积极推进调度建设

首先,准确把握调度中心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国家电力通信事业,加强部署,统一决策,全面提高思想认识。第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将国家电网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改善服务质量,结合实际调度情况,加强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模范作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网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电力系统构建综合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取得广泛的应用。因此,今后要对无线网络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加强无线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萍. 浅谈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J].城市建设.2011(12)

[2]罗瑶.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通信技术.2009(7)

第3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通信技术;创新机制;文化观念;人才;通信企业;技术创新;经营创新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8-0132-03

技术与经营的创新结合是目前企业竞争的特点。就我国通信企业转型而言,不能不对国际通信业走势与我国通信业转型的方向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之一,将怎样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正确抉择呢?我们说唯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不断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大家知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主要源自企业领导者的理念,源自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源自企业领导者的聪明才智,也源自企业领导者管理企业的责任心。诚然,仅仅依靠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给企业发展建立技术基础还远远达不到目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强化企业经营创新的力度才能实现目标。若让企业进入主动竞争的良性轨道,除了企业不断强化管理、压低成本、完善市场服务等,还应当促成企业技术与经营创新相结合,特别是对当前那些技术含量较高、服务面较广、技术更新较快的通信服务企业来说,搞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显得重要。通信服务企业之间除了被市场规律约束外,同时还具有它本身具备的特征,例如各个网络之间的相通性;各个网络之间相接标准的统一性;向广大用户提供服务时各个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沟通性;新旧业务的相互衔接性;通信资源的局限性和对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之义务等。

1 通信技术公司如何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公司文化

通信技术公司的技术创新即是主体,也是不断增强自身主动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1 通信技术公司文化观念较滞后

文化理念是影响公司自身主动创新的较深层次的原因,其往往被大家忽视。实践表明,通信公司技术创新之所以发展迟缓,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与公司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文化理念,例如竞争、科技、创新、风险等意识还未完全树立。要改变这种窘迫局面,我们需注重如下几点: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弘扬科学发展精神;大力提倡360度“失败”理念,大胆实施技术的更新改造,鼓励公司员工努力把失败教训全部转化为技术创新智慧;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努力培植建立企业家精神,维护好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不断巩固企业家自身主动开展企业创新活动的地位,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公司文化队伍。

1.2 通信技术公司创新人才短缺

通信技术公司人才的短缺,对于公司自身主动创新是一个影响十分明显的阻碍。首先,通信技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比较单一,公司整体质量较低;其次,通信技术公司人才流失,出现断层现象;再次,通信技术公司缺少与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公司自身开展主动创新,人才是根本。公司人才的短缺和流失,自然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公司自身主动创新的能力。因此,若解决公司创新人才短缺问题需注重以下几点:建立人才理念;建立人力资本理念;全力发掘创新人才;积极建立创新人才奖励长效机制。

1.3 通信技术公司技术创新与现行管理不相适应

企业于技术创新阶段还需要有与企业本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工作的创新。目前通信技术公司,尤其是小型通信技术公司或多或少地存在企业经营理念及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相对落后,企业决策不合理、不科学,产品在市场的定位不准,企业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四大职能不够协调。而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公司就必须实施创新管理,采取与自身主动创新一致的新的公司管理模式与管理举措,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3.1 建立正确的公司管理念,即公司经济效益、战略决策、质量第一、市场竞争、人才开发等理念。

1.3.2 强化公司发展战略的研讨创新,利用对公司实施创新战略管理实践过程,积极推进公司各项科学决策,不断提升公司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能力。

1.3.3 正确对待引鉴与创新二者的关系,健立完善公司的各项制度规章,注重抓好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推广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举措。

1.3.4 重点抓好通信技术公司的管理工作创新。坚持建构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与通信技术公司服务理念,及时建立由公司经理直接领导的高素质经营体系,大力塑造推广公司企业品牌形象,全面开创一流服务,促使公司稳步向前发展。

1.3.5 建立高素质的公司经营人才队伍。探索建构科学的长效奖励及约束机制,加大公司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步伐,全力营造公司管理人才成长、进步的良性环境,以尽快培养出许许多多的掌握通信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通信技术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广泛开拓人才资源。

2 开拓思想,结合通信技术公司的特征全面展开技术创新工作

随着通信技术的创新在社会各界愈来愈引起关注和重视,如何实施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目前通信技术企业竞相探究的重要课题。

2.1 开展技术创新应当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的尖端

我国通信技术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级别的探讨发展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应当进一步强化对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特别是对整个业界发展具备决定性作用的尖端科研成果的研发力度,诸如IP技术与微电子等,同时,还应当多方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和吸纳国内各个企业进入到那些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高的具有战略观点的科研项目中,这对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已在全球3G及城域网的标准等领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地位,在向下一代网发展的途径上,我国与国际水准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点,这为我国通信技术及其制造业创造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立足优势,站在国际尖端水准的起点上,为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族通信技术产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2 开展技术创新应当定位于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贸易与行政壁垒正逐渐缩小甚至消融,而技术壁垒仍在不间断地攀升。所以,推广实施“专利战略”与“标准战略”,在消除对方的技术壁垒的同时树起自身的技术壁垒,这对于提升我国通信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2.3 开展技术创新要依靠科学管理

大家知道,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不但需要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实力,而且也需要同时具备一整套相对科学通畅的企业创新机制以及一个能够体现催生和滋养促进作用地创新的良性环境。近年来,我国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优劣势方面均体现得较为突出。因此,针对我国通信技术的特点,立足优势,面向国际市场采取走“开放式科研”、合作的道路,促使我国无需从零开始,就能够达到直接切入到国际较高的层次轨道上继续谋求发展的地位。而与国际企业展开合作,还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探讨理念以及管理实际经验,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3 结语

总之,通信技术公司所具备的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及公司效益,但涉及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就是公司的技术与经营创新二者之间融合的不相适应,而分析和处理好这一问题,则是需要公司管理者和政府监督部门以及研究目前社会经济政策的学者们一起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课题。这便需要通信技术公司进一步拓宽视野、立足尖端、知难而进,坚定不移地为把我国的民族通信技术产业竞争的实力整体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珏.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风,2011,(10).

[2] 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9).

第4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电子通信创新;优化策略分析

0前言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信息社会不断壮大,电子通信行业也开始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点支柱产业,电子通信产业在目前我国的发展中也拥有着来自行业的压力,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上特别明显。电子通信行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要想保证能够拥有一席之地,对它实施相关的创新工作就是一个重点。电子通信在创新的技术时,尤其是对于密集型技术产业发展来说,该行业要在发展要求的速度和水平上,能够达到国家给技术的创新工作所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对于行业的推动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目标。

1创新电子技术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在通信产业的领域中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首先,创新电子通信技术工作时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在电子通信领域中,部分人们表明电信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和没有创新能力,就让我国在电子行业上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度的影响,同时让我们在全球行业的竞争中也受到了严重的波及,还有很多的公司在技术上是靠着进口外包,这样使问题就加大了。从企业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电子通信领域中,国外资本单位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很多尖端技术都在他们手里,如果在我国的市场上国外企业不断扩张,那么我国当前的电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就会受到特别大的市场压力,同时我国电信行业失去了重要的市场发展保障[2]。其次我国创新电信技术领域的能力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国在目前的电信行业领域中,在技术创新程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来看,在技术创新的能力上还是很多的欠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领域中,电信产业就已经变成了我们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且有世界行业市场竞争力,甚至部分高端电子产品已经和国际先进技术持平,部分企业就开始进行技术外观模仿或是原企业技术没有创新踏步现象,这也是我国电信技术领域当前影响技术提高及研发能力迟缓的原因。同时在我国每个地域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平衡的,这也是各个地区技术程度上有了相当大的差距,其是我国创新电信技术提升不上去的另一个影响,其让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全部爆发出来,并且还影响了电信行业发展。

2创新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明确分析以上的事实后,指出我国当前在创新电信技术过程中有较多问题的存在,让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速度不能提高,同时也让创新该行业的技术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运用最有效的、最特别的办法来解决这方面重要问题[3]。首先在电信领域上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对相应专业进行创新。技术专业人才就是我国当前创新电信技术能力的十分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做一个事实认证,就是只有人才才是创新电信技术关键环节的保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电信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更加符合行业要求,还更加能够满足电信市场的竞争需求,这是要求企业专业强化人才相关培养工作实行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强化培养人才的监管,还要在执行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将相关的培训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断进行提高。所以,要结合着现实考虑,以市场生存的方式来实行人才的培养,以此形成专业的竞争环境[4]。其次在电信行业领域中,要想共同完善研发、创新工作,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不论是哪一个企业想要能够在本行业中保证有效的完成创新工作,就要各个行业间加强全面的合作机制,在彼此强化信息交流的前提上完成创新工作。而且创新工作也是技术行业产业化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对技术连续不断的研发,整个电信产业才能够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电信行业产业链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形势下,只有各个行业不断强化相互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电子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以此关系为电子技术的提高构建良好发展机遇。在创新过程中,还要发挥出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共同应用,来加大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保障所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想要在电信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保障占领其市场。所以在此环境下只要让电信技术产业中保证重点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才能让行业发展更好,也只有把核心技术加强了,才能作为电信业发展的后盾。

想要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便在此行业中加大财力和人力上投入,才能突破电子通信传统的技术层次,才能以少聚多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工作,让该行业全面推动目标发展。最后在创新我们电信技术领域的过程中,将标准化作为战略发展的关键目标,进而保护创新知识强化产权的力度工作。因为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过程中,技术层面会存在兼容性等使用上的技术问题,产品本身都会有相应的连接方式,电信产品在使用中的通用性上有了硬件上的一定技术约束。同时也对产品在全面推广应用上带来了严重阻碍,因此标准化的战略实施,并在完成当前我国电子通信产品的产业化,及相应的国家政策支持下,才能让电信创新技术在水平上获得相应提高。因此,要对我们电信行业创新技术方面上的要求要特别的重视,还要把创新服务工作目标不断的加强,只有在保障了双向基础的发展,才能够彻底提高当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能力[5]。

3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中重要意义所在

我们所应用的电信技术领域,企业在生产运营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投入成本,同时在企业发展中,对企业管理者把握市场有效信息有着特别大的作用和意义,只有以技术根基才能明确企业管理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只有在应用电子通信技术的同时,才能够充分的显现出在该环节中作用。事实证明只有加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才可以促进该电信业的发展,也只有电信行业领域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生产、生活才能保证得到完全实现。

4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工作才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的相关部门要给与高度重视,。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建议外还能够强化和国际交流,促进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亚飞.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科技展望,2016,35(12):7.

[2]毛世伟.浅谈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5,24(09):28.

[3]鲍文义.基于有线传输光缆的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分析与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6,Z1(07):106-108.

[4]杨刚.探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11):226.

第5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项目教学;技能训练;拓展知识

随着自动编程软件在数控机床加工,特别是模具加工领域的普遍应用,数控系统具备了高可靠性、高速度的数据传输功能。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是数控技术中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内容,在学习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将对课程进行重组,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项目目标——教师演示——指导练习——引导探索——独立实践——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将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模块式教学相关知识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显现出来,提高学生对模块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1.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

1.1 项目教学内容

在《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可分为三大教学功能课目:数控机床RS-232异步串行通信技术及传输软件;数控机床存储卡通信技术及在线加工;数控机床以太网远程通信技术及远程在线加工,同一课目中,可分成几个子模块。

“数控机床RS-232异步串行通信技术及传输软件”模块可分成几大模块。

1.2 项目教学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通信方式通信功能和特点。

(3)各种通信方式通信软件使用及参数设定。

(4)掌握各种通信方式操作技术。

(5)掌握通信故障维修技术。

2.项目教学相关知识

数据通信:

(1)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据通信是指在发送端将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通过某种特定的介质传输到接收端,然后再还原这数据的过程。主要组成分为: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信源是信息发送端,信道是指信号的传输媒体及相关的设备,信宿是信息的接收端。信源将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由变换器进行转换后,通过信道传到远端的接收端,经过反变换器的转换,复原成原始的电信号,再送给接收端的信宿,然后由信宿转换成各种信息。数据通信系统分为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数控机床通信采用的是数字通信系统。

(2)数控机床通信的连接方式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计算机与数控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有3种方式:

1)点-点连接

计算机与一台数控设备之间通过调制调器直接连接,适用于单台数控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分支连接

计算机与台数控设备之间能过主线连接,其中计算机为控制站,对各台数控设备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控制,计算机用选择的方法向各台数控设备发送信息,适用于分布式数控系统或群控系统。

3)集线式连接

在远距离通信时,可将各台数控设备用集线器进行集中,再用一频带较宽的线路与计算机连接,适用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数据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

在串行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是有方向性的,按传输的方向中分为:

1)单工通信

两通信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只能按一个方向传递。

2)半双工通信

两通信端之间可互传信息,数控设备一般采用此方法,两设备间都可以传送或接收数据,但同一时间只能允许单一方向传递,适用于终间会话式通信。

(4)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计算机与数控设备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并行或串行两种通信方式。

1)并行数据传输

数据各位同时传送,可以字进行传送,也可用用字节进行传送,并行传送适用于近距离、高速的数据传送,成本较高。

2)串行数据传输

串行数据传输是帮一条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要将信号代码按顺序串行排列成数据流,逐位传输,串行通信适用于远距离数据通信。

(5)数据通信协议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计算机按一定的频率各起始时间发出数据后,数控系统的接收装置应与计算机同步,也就是说双方按统一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通信协议通常分为:异步通信协议和同步通信协议,异步通信协议比较简单,速度较慢;同步通信协议接口复杂,速度较高,在数控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

(6)数据通信的传输媒体

数据传输的媒体是指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媒体,通信线路或物理通道。常用的数据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3.教学项目实施

3.1 数控机床RS-232异步串行通信技术及传输软件

3.1.1 数控机床RS232异步串行通信功能

1)RS232异步串行通信数据格式

RS232串行通信发送方各接收方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是在单根数据线上完成的,每次以一个二进制的0、1为最少单位进行传输。上间PC机与数控机床中最简单最用的约定传输规程是异步通信通信协议,其特点双方以一帧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每一帧从起始位开始,后跟数据位、奇偶校验,最后以停止位结束。通信格式是: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奇偶位,2位停止位。

2)RS232通信接口及通信电缆

发送数据信号SD为CNC的输出信号。当CNC满足条件时,CNC系统向外界数据设备传输数据。接收信号RD为CNC输入信号民。池CNC和外界设备通信条件满足时,外向CNC系统传输数据。发送请求信号RS为CNC的输出信号。当CNC开始传送数据时该信号为ON,结束时该信号被设置为OFF。允许发送使能信号CS为CNC的输入信号。当该信号必DR信号同时设置为ON时,CNC可以传送信号。检查信号CD为CNC的输入信号。不使用时该信号时,需要将CD和ER短接。信号屏蔽线SG是CNC信号地线。

图1为RS232通信电缆接线图。

图1 RS232通信电缆接线图

3)RS232数据传输软件

目前用于计算机与数控设备的CNC之间通信的系统软件和数据软件已较为完善,常用的有:V24\AIC\PCIN\PCIO\PCCS\CIMCO\计算机侧超级终端程序等几种。计算机侧超级终端程序不需要计算机安装任何专用传输软件,操作更简单,更经济。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中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并运行就可进行通信界面。

3.1.2 RS232异步通信参数设定及数据传输操作

机床侧设置为:I/O=0 ISO=1 参数002BIT0=1 552=10

计算机侧设置为:波特率(Baud Rate)为4800,数据位(Data bits)为7位,停止位(Stop Bits)为2位,流程控制(Flow Control)为Xon/Xoff,奇偶校验(Parity)为偶校验(Even)。

为防止在意外情况下的参数丢失,建议用户在机床安装调试完毕后及时使用计算机对NC参数进行备份。进行该工作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串行通讯软件,最常见的是Windows中的标准附件“超级终端”(Terminal)。具体作法如下:

将标准9针-25针串行电缆联接在NC和计算机之间。机床上电。打开Windows中的“附件”(Accessories)组,启动其中的“终端仿真”(Terminal)。

用工具栏中的“查找”查找出Terminal.exe文件,并打开此文件。选“传送”(Transfers)菜单,“接收文本文件”(Receive Text File),在文件名(File Name)一栏中指定文件名,并按OK。此时计算机已经准备好接收

在机床MDI键盘上按PARAM键转到参数页面,并将方式选择开关置于“程序编辑”位,按机床MDI键盘上的OUTPUT/START键,此时CRT右下角显示闪烁的OUTPUT字样。计算机“终端仿真”(Terminal)的窗口下方Bytes:一栏中显示已经接收到的数据的字节数,表明传送过程正在顺利进行。

机床CRT右下角闪烁显示的OUTPUT字样消失后说明传送完毕,按计算机“终端仿真”(Terminal)的窗口左下方的“停止”(Stop),整个传送过程结束。

如果是希望将计算机内的参数传送至NC,然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在机床MDI键盘上按PARAM键转到参数页面,在MDI方式下将参数PWE置“1”,然后将方式选择开关置于“程序编辑”位,重新将CRT画面转到参数页面。按MDI键盘上的INPUT键,此时CRT右下角显示闪烁的“标头SKP”字样,说明NC已经准备好接收。

选“传送”(Transfers)菜单,“发送文本文件”(Send Text File),在文件名(File Name)一栏中指定参数文件的文件名,注意将选择窗口右下角的两个选择框清除(变成空白),按OK。此时计算机“终端仿真”(Terminal)的窗口下方显示的标尺指示已传送的数据量。机床NC的CRT右下角闪烁显示的“标头SKP”字样变为“INPUT”,表明传送过程正在顺利进行。计算机“终端仿真”(Terminal)的窗口下方显示的标尺填满整个标尺框,并最终消失后,说明传送完毕。

3.2 数控机床存储卡通信技术

现代数控系统都可以采用存储卡进行数据传输,与R-232数据传输相比操作更简单,更安全。

(1)数控机床数据的存储卡系列传输,在系统开机下引导画面BOOT SYSTEM进行的数据传输。此方法特别适用于系统死机状态下的数据备份或回装,以及系统全部清除后全部数据的恢复。

(2)数据存储卡分区传输是指在系统I/O设定通道进行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在刀补/设定画面中设定,存储卡中的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查阅、编辑和修改。系统的宏程序或换刀程序受系统保护参数的限制。

(3)数控机床存储卡加工程序的在线加工是以存储介质,通过系统单独的通道,从存储卡上直接读取加工程序进行加工。此方法不占系统内存,而且具有程序传输速度高、加工精度高及可靠性高的优点,所以普遍应用在模具加工领域。

3.3 数控机床网络远程通信技术

3.3.1 通信网络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单台数控设备早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与其它设备和计算机一起通过工业局部网络联网,以构成FMS或CIMS。为了保证网络中的设备能够高速可靠地传输数据和程序,一般采用同步串行通信方式。在数控系统中设有专用的通信微机处理器的通信接口,完成网络通信业务。

现代网络通信以多种通信协议和模型为理论基础,比较著名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各IEEE802局域网络的有关协议。近年来制造自动化协议(MAP)已成为了用于工厂自动化的标准工业网络协议,FANUC\SIEMENS\AB等公司支持MAP,并在它们生产的数控系统中配置了MAP的网络接口,以满足CIMS的通信要求。

3.3.2 远程通信在线加工设定、操作

在线加工设定网络通信的I/O通道选择,系统参数设定使DNC功能生效。系统IP地址设定,数据服务器的IP设定,计算机侧以及计算机侧软件的IP设定。

远程网络在线加工是系统通过网线将远端计算机的加工程序存储在系统数据服务器存储卡中,然后机床运行存储卡中的程序进行加工的操作过程。远程计算机程序存储的操作;加工程序在线运行的操作:一种是直接运行系统通过计算机存储到时数据服务器的加工程序,另一种是通过加工主程序调用外设的子程序。

4.总结

项目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开展开项目教学,项目教学由项目的引入、相关知识、项目实施,拓开知识5部分组成,明确了项目目标,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在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教学项目设计上,遵循“适用、应用”的原则,学生通过实训过程去学习和掌握数控机床通信和网络控制技术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技术。总之,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教学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虹.数控机床操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朱文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刘永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第6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五业贯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思路是: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依靠信息技术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利用常州大学城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和常州科教城的资源优势,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和创业为主线,以理论、实训、实践、实施、实效五个环节融合贯通实施“五业贯通”。如表1所示。

学业: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应知的社会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在学校开展实训课程、项目课程,完成应会课程的学习,获得毕业证书。

职业:通过职业理论素养的学习,在实训场所开展职业训练培养实训、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工学交融的培养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产业:通过开展产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基地开展产业训练培养、产业体验、顶岗锻炼,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应聘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预就业岗位,开始预就业实践,争取签订就业协议。

创业: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学习,了解创业政策,熟悉创业的相应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案,开始创业,通过合法经营,为个人、家庭、社会创造财富,最终立业。

2贯彻“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1) 融会贯通,全面推广。“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如何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将这种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各种研讨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使教职员工统一认识,并且将这种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力争使我们的教改活动得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参与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中。

(2) 设计全新的教学体系和实现方案。根据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确定职业技能和核心技能,制订职业技能(主要是核心技能)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订技能培养教学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技能考核标准(试题库),组织技能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技能成绩和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双证制、多证制)的依据。

(3)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业中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倡导“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推行“集体”研讨备课制,应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走产学研创相结合的道路,把职业技能培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实际的产业环境,努力缩短学生学习内容与日后工作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创新开发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5)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制定就业指导计划,建立完善就业网络和“爱聘才会赢”就业创业网站,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按照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6) 建立创业孵化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创意能力,以创业来推动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3“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生命周期

在确定了“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后,我们根据该方案实施了具有正激励效应的“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从而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岗位技能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进行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以便学生掌握完成学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针对岗位资格要求,我们设置了重点能力课程,并通过实训教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践教学获取技能等级证书,从而达到培养实际技能的目的。在就业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并针对个别企业的岗位需求,采取定单式培养或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使学生获取更广泛的就业能力,努力做到在学业中渗透就业思想和实际应用技能,在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创业尝试和创新性研究。在实践性环节中,发挥学生技能好、敢想敢干的特点,提供“创业孵化”,建设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通过创业孵化实现成功创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五业贯通”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赢得了美誉,提升了学院形象,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学习,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运用了“五业贯通”的培养模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具有了产业意识,在课程的学习中自始至终围绕着应用和实用这个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产业实体的形成,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目前,由于“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自然规律,也遵循了客观事实,通过人才培养生命周期的实践,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出上手快、动手行、能力强、素质高、能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

4“五业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实施过程坚持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几年来,按照最初的改革方案和要求,逐步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以“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职业、养成――课程实训――就业、顶岗、实习、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主线,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在学业环节上,我们突出端正学习态度,注重树立专业学习信心。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组织专业教师详细介绍专业特点、发展方向、未来远景等,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现状和发展,同时配备指导老师,明确个人学习目标,督促每一个学生都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学好、学精、学细。

在产业环节上,我们突出产学结合,注重实用性。我们针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汇总分析,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等,力求学生所学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我们以常州大学城研发培训中心为依托,主动联合长三角周边地区行业,通过项目案例实践教学,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参与研发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全真实践体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职业环节上,我们通过与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的联办,突出专业课程与认证证书紧密结合,注重技能多项性。引入专业证书制度,将职业证书、社会认证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经过认证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行业保障和社会保障。

在就业环节上,我们突出专业知识的动手实践操作,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经过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在进入相应岗位后就能直接上手操作,从而增加就业机率。

在创业环节上,我们突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潜意识的开发。我们一改过去“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引进“授之以渔”的教学新理念,通过自主研发的教学实验系统帮助学生稳固基础知识,增长学生的实干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毕业时创新地开展“授之以渔叉”,使学生能将自行研发的信息化子系统服务企业,这样就能使学生渔叉在手,渔技在身,立业终生。

5结束语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的各专业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已形成了一个理论、实践和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产学研创相结合的“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成熟,已探索出一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对国内外IT企业和同类专业的调研范围有限,对该专业改革的研究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兼顾,合理结构,使信息技术专业能既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凯等.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探讨[J]. 科技与产业,2007,(12).

[2] 肖海慧.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2).

[3]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

[4] 杨文安. 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

第7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技术模仿 技术外溢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表明,规模生产已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从而达到技术进步的目的已成为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增长理论也指出了内生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长期稳态增长的重要性。然而,现实经济中,技术进步却不仅仅取决于自主研发创新,它还依赖于对外界先进技术的模仿与吸收(林毅夫等,2005)。之所以有技术进步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差距的存在。因此在分析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技术引进、技术模仿与学习、技术外溢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一、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包括发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技术上的原始创新往往会导致产业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会对科学上的原始性创新起到推动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内核,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强大支撑。

二、技术差距的存在可以推动技术进步

研发产出若只依赖自主创新,那么,也就意味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是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状态下进行的,它只能依靠研发部门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与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自己的自主创新,这就很难实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一个国家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资本都是有限的。

1.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技术差距

投入的资金量是体现国家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表1和表2给出了美国加州和我国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的研发经费统计数据。这些区域都是该国的技术创新中心,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资料来源:U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al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年至2006年各期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美国技术创新,不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在资金方面,所投入的要比我国多很多。这无疑是造成两国技术差距的原因之一。如果只考虑自主创新的作用,那么很难解释这些年来我国技术水平稳定、快速发展的现象。

2.技术外溢是缩小技术差距的途径之一

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我国的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即存在技术差距。缩小技术差距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招商引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外商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外溢,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技术落后的窘境。

3.缩小技术差距可以推进技术进步

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并不能长期占有垄断利润,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在技术交流、产品流通之后,为了取得更高利润,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的各种信息进行技术模仿,从而实现技术改进,提高利润率。在技术模仿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企业个体的技术提高,也实现了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现实经济中的技术进步不仅要着重考虑自主创新的作用,还要考虑由于技术差距所引起的技术模仿、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作用

缩小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投入人力资本。因为无论是自主研发创新还是技术模仿,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知识积累。在提高本国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与技术领先国的技术差距越大,对本国的技术外溢效应越显著,即较大的技术差距意味着更多可供选择的技术模仿空间,更低的技术模仿成本。因此,本国必须首先花费一定的人力资本来提高技术吸收能力。

经济较为开放的国家、地区能够相对充分地从技术外溢和模仿中受益。在技术进一步得到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人力资本从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转移出来,使得研发部门的工资报酬有所上升,从而提高了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比重,也为本国的自主研发积累了知识存量。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模仿对人力资本部门配置结构的影响。它不仅能有效地均衡人力资本在各部门间的比例,无形中还提高了本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当然,这种转移并不是无止境的,在很大程度上它还取决于本国对外界先进技术的模仿、吸收能力。

四、推进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技术模仿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加强本国的技术模仿、吸收能力的时候,往往会过于强调较大的技术差距所带来的后发优势,而忽视了这一优势的有限性。因此,在加强技术模仿力度的同时,同样不能把自主研发置之不理。

推进技术进步是一项关系全局、时不我待的战略任务,需要全面规划,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国力。

1.利用技术模仿实现技术进步

利用技术差距,吸收技术先进国所带来的技术外以弥补本国的技术缺陷,从而实现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2.全面发展自主研新的各种创新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原始创新来或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围绕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甚至引起重要领域的重大突破。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利用技术外溢实现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推进技术的进步,不能封闭起来进行,而应开展广泛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充分利用人类共用的科技成果。

4.不断完善国家激励机制的建设

技术进步最终还是需要人来实现,这就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取决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战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政府要制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要形成公开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给创新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5.高校科研与企业相结合

现在大学是从事科研、提供知识产品的主体,而技术创新和产业的主题则是企业。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实力。

五、总结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上都得到了巨大收获,发挥后发优势,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有的知识储备,在缩小技术差距的同时,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从而实现技术进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第1期

第8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方法; 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学校公共课的一门基础数学课程。其理论和方法在近代物理、自动控制、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产品质量控制、生命科学和公共事业等方面得到了重要应用,有越来越多的概率方法被引入经济、金融和管理科学,成为它们的有力工具。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在学习掌握这门知识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概念难懂,思维难于开展,问题难于入手,方法难于掌握。基于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更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师应准确把握这门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突出其应用性。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大部分,主要应用部分在数理统计。由于这部分内容学时少内容多,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详尽讲解。因此,在不影响课程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降低难度,从直观性、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并引进有关概率起源的一些经典案例,即以“概率适度,统计加强,引入案例”为基本思路,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概率部分,教师可以多举例生活中有意义的实际例子强化概率知识的重要。如在讲解古典概率时教师可举生日问题、彩票中奖问题,决策问题等例子。在讲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时可引用免费抽奖问题、库存与收益问题、简单的求职决策问题等等。教师在讲数理统计部分时应该注重常用统计方法的思想和原理的分析和讲解,尽量以直观的、通俗的方法重点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有实际背景的工程、经济、农业应用方面的例子,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把大量的计算问题留在课后进行。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公式记忆,教师又能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来讲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和意义,还可介绍一些概率统计在应用中的趣闻趣事,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重视教的过程,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式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平等讨论中进行的,它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相讨论与问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于部分重要内容,教师可预先给学生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预习自学,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往往要设置一些“陷阱”,使学生加深印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对问题作出判断。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参与讨论,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与生动有趣的案例结合起来,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保险是最早运用概率论的领域之一,也是我们日常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在介绍二项分布时,可引用如下案例:一家保险公司有1000人参保,每人每年12元保险费,一年内一人死亡的概率为0.006。死亡时,其家属可向保险公司领得1000元,问:(1)保险公司亏本的概率为多少?(2)保险公司一年利润不少于40000元、60000、80000元的概率各为多少?保险这一类型题目的引入,使学生对概率在经济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再例如,假定每次火灾发生在一周七天中每一天是等可能的。求一周每天一次火灾的概率,至少有两次火灾发生在同一天的概率。本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占位模型”;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对城市消防系统的规划和设置有所了解,让学生感到学后真正有用,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案例教学法不仅直观体现了有关知识的客观背景,而且还可以把概率结论的发现过程予以还原或模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再现知识发生过程的各个方面,是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基本方法和有效的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师从很多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增加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在概率统计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模拟试验,譬如投硬币试验,掷骰子试验,蒲丰投针试验等。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试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学生们能直观地看到试验结果,这比让学生去想象应该出现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再者,一些主要的结论也可以用多媒体通过图形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二项分布的泊松近似和正态近似的情况;正态分布、指数分布、t分布、F分布的密度函数的图形以及图形随参数变化的情况等,都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一点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到的。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使用引起了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同时也会使教学内容发生新的变化,它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

在以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有习题课而没有社会实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或从事其它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都会面对大量的具有随机性的现象,不能应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最终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正是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也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和缺陷。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是:针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随机现象,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尝试做抽样试验,收集必要的数据,用课堂上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作出统计推断。动手能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独立完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单一的、传统的考试方法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笔者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考试提出一点创新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及推理能力,而且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及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四、结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也应该针对性选用、适应现代科技需要的策略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社会实践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参考文献:

[1] 宗序平, 李朝晖, 李淑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 田波平, 王勇. 对本科概率统计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大学数学, 2005(2).

[3] 李金枝. 概率统计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5).

[4] 章山林. 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J]. 常熟理工学报, 2008(12).

[5]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组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第9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在中学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在中学通用技术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由世界上第一台手摇式洗衣机的诞生,发展到电动单缸洗衣机,再发展到双缸半自动洗衣机,直至今天的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想未来洗衣机的发展趋势。我国航天领域神州系列试验飞船由“神州一号”发展到“神州七号”,直至今天的“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以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的对接。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反复发射神州系列试验飞船?这些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注重介绍古往今来技术的发展史,注重介绍中外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案例;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如1945年美国青年物理学家斯洛廷在进行原子弹临界质量试验,当装有核材料的两半球超来超近,就快达到临界值,中子在迅速地释放着,核反应即将进行!正在这时,斯洛廷手是的螺丝刀滑脱,情急之中,他奋然不顾自身安危,用手分开了两个半球,阻止它们达到临界值,自己遭受大剂量核辐射。九天之后,斯洛廷去世了,却留下了一份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珍贵资料。充分发挥技术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结合我国当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发现问题”是创新教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学生发现问题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的前提。从技术角度看,发现、明确问题是一切技术活动的前提。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例如,为了解决人们如何进食的问题,中国人发明了筷子,而西方人则设计出了刀叉。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在构思设计方案时,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学生自由畅想,延迟批判,以量求质,鼓励所有学生对别人的设想进行补充、完善成新的设想。让大家积极思考,提出各种方案,再从中进行筛选。“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个性张扬”是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克服对错误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设计的一般过程”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然后交由全班共同进行测试、评估,共同讨论制定出优化方案。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