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感故事短篇范文

情感故事短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故事短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情感故事短篇

第1篇:情感故事短篇范文

小剧场话剧《活性炭》

此次展演中,除了《资本・论》之外,另外一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创小剧场话剧《活性炭》也出自编剧喻荣军之手。该剧是喻荣军创作的一部温馨力作,曾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小剧场剧目奖”。该剧讲述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反映了城市里为了生计而奋斗着的年轻人,也反映了他们的父辈们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炭由煤生成,是煤中精品,而活性炭更是炭中精品,《活性炭》这部剧正如它的剧名那样,是一部能够净化人心灵的话剧。

Editor’s Choice

《风雪夜归人》

江山纵改,人性不移2013.04.25-05.04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推荐理由:

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代名伶魏莲生一生的悲欢离合。舞台的繁华热闹、人生的苍凉底蕴、爱情的无常与命运的变迁,吴祖光企图借助一个浓墨重彩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生永恒的真谛,小人物的觉醒和他们对苍凉命运的叩问。

《快乐小2班》

戏剧舞台新生力量2013.03.08

-2013.04.07

枫蓝国际小剧场

推荐理由:

“快乐小2班”是一群平均年龄22岁的九零后团体组合。虽然年轻,但他们拥有对表演的高度热情,分别毕业于北电、中戏等高等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并在多部舞台、影视剧作品中崭露头角,是戏剧舞台新生力量的代表。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追寻梦想,在即将老去之前

2013.03.22

-2013.04.07

繁星戏剧村1剧场

推荐理由:

看戏的过程也是寻找的过程,寻找心底最深处那个即将熄灭的梦想,我们还有没有勇气,像这个戏里的角色一样,勇敢地疯狂一回,放下所拥有的金钱、欲望、名气,去追寻一回自己的梦想,在我们即将老去之前。

《原告证人》

上海话剧界的“阿婆热”从未停止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捕鼠器戏剧工作室联手打造的一系列阿加莎・克里斯蒂话剧在上海长演不衰。舞台版《原告证人》由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亲自执笔,改编自她的同名短篇小说,是克里斯蒂本人最得意的戏剧作品,她亲自创作的不同于小说版本的舞台结局,也使其成为她在西方最受观众喜爱的舞台作品。去年,由青年导演林奕执导的《原告证人》被搬上上海的舞台,这也是该系列话剧规模最大的一部话剧,从主演到群众演员共有38位演员同时出现在逼真的法庭,在舞台上震撼重现纯正的英式法庭。

第2篇:情感故事短篇范文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文学类作品阅读 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其中,“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2)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3)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4)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5)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6)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基本不读)”;“0―0.5小时”为26%,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阅读作品多为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呈现跟风趋势,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主要为历史演义,武侠、言情、奇幻小说,网络文学,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这些名著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目光并未能放开,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即为了拓展专业(学术研究)阅读作品,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深入阅读。

(4)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应对策略

(1)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普遍缺乏兴趣,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应开设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即使知道活动通知,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吸引学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