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情感故事短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剧场话剧《活性炭》
此次展演中,除了《资本・论》之外,另外一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创小剧场话剧《活性炭》也出自编剧喻荣军之手。该剧是喻荣军创作的一部温馨力作,曾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小剧场剧目奖”。该剧讲述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反映了城市里为了生计而奋斗着的年轻人,也反映了他们的父辈们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炭由煤生成,是煤中精品,而活性炭更是炭中精品,《活性炭》这部剧正如它的剧名那样,是一部能够净化人心灵的话剧。
Editor’s Choice
《风雪夜归人》
江山纵改,人性不移2013.04.25-05.04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推荐理由:
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代名伶魏莲生一生的悲欢离合。舞台的繁华热闹、人生的苍凉底蕴、爱情的无常与命运的变迁,吴祖光企图借助一个浓墨重彩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生永恒的真谛,小人物的觉醒和他们对苍凉命运的叩问。
《快乐小2班》
戏剧舞台新生力量2013.03.08
-2013.04.07
枫蓝国际小剧场
推荐理由:
“快乐小2班”是一群平均年龄22岁的九零后团体组合。虽然年轻,但他们拥有对表演的高度热情,分别毕业于北电、中戏等高等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并在多部舞台、影视剧作品中崭露头角,是戏剧舞台新生力量的代表。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追寻梦想,在即将老去之前
2013.03.22
-2013.04.07
繁星戏剧村1剧场
推荐理由:
看戏的过程也是寻找的过程,寻找心底最深处那个即将熄灭的梦想,我们还有没有勇气,像这个戏里的角色一样,勇敢地疯狂一回,放下所拥有的金钱、欲望、名气,去追寻一回自己的梦想,在我们即将老去之前。
《原告证人》
上海话剧界的“阿婆热”从未停止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捕鼠器戏剧工作室联手打造的一系列阿加莎・克里斯蒂话剧在上海长演不衰。舞台版《原告证人》由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亲自执笔,改编自她的同名短篇小说,是克里斯蒂本人最得意的戏剧作品,她亲自创作的不同于小说版本的舞台结局,也使其成为她在西方最受观众喜爱的舞台作品。去年,由青年导演林奕执导的《原告证人》被搬上上海的舞台,这也是该系列话剧规模最大的一部话剧,从主演到群众演员共有38位演员同时出现在逼真的法庭,在舞台上震撼重现纯正的英式法庭。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文学类作品阅读 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其中,“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2)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3)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4)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5)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6)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基本不读)”;“0―0.5小时”为26%,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阅读作品多为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呈现跟风趋势,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主要为历史演义,武侠、言情、奇幻小说,网络文学,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这些名著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目光并未能放开,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即为了拓展专业(学术研究)阅读作品,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深入阅读。
(4)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应对策略
(1)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普遍缺乏兴趣,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应开设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即使知道活动通知,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