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信息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999至2001年,由市政府组织、市建委牵头、市城建档案馆具体承办,开展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规格、材质、管径及地上建筑物、道路、绿地等情况的数据、图表,全部输入数据库,并由二维平面显示提高到三维立体显示,地下管线排列的层次从各个角度清楚可见。至2008年7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录入地形图2400多幅,共形成地下管线图2600幅,共录入地下管线总长2497公里,其中:电力125公里、热力230公里、天然气200公里、供水400公里、雨水230公里、污水250公里、路灯230公里、交警30公里、网通450公里、联通100公里、有线电视252公里。
(二)健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机制。2000年,市城建档案馆组建了专业测量队伍,并取得国家丁级测绘资质,配备了静态全球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探管仪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车辆,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标准化、动态更新资料入库、系统运行与维护。近10年来,坚持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力、热力、天然气、供水、雨水、污水、路灯、交警、网通、联通、有线电视等11种地下管线进行跟踪探测。目前,动态探测范围覆盖市中心区和两个开发区,并向东至延伸华能电厂、向南由江家寨立交桥延伸到温泉镇大部,向西南延伸到鹿道口,向西延伸到张村镇驻地以西。协调接收了供水及天然气两种地下管线的档案资料。坚持及时更新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较好保证了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的完整、准确。
(三)完善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法规依据和程序。2000年12月31日,市政府颁布《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由市建委负责本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城建档案馆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市城建档案馆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工作程序,即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在开挖前必须与市城建档案馆签订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移交协议;在地下管线敷设后、覆土前,建设单位应通知市城建档案馆进行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15日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档案。并专门印制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移交协议》和《地下管线工程开工登记》等工作文本。2005年1月,建设部以第136号令颁发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开始有了全国性的管理依据。同年5月,市建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的意见》,将市城建档案馆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了对城市道路挖掘的监督管理。市城建档案馆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法检查,督促有关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移交工作。
(四)积极为社会提供信息查询和利用服务。自2000年开始,市城建档案馆充分利用收集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积极为城市规划、重点工程建设、路网布局和管网改造等提供真实可靠资料和数据支持。并专门建立了《地下管线资料查询登记》,购置了绘图仪、大型复印机、扫描仪等专用设备,方便社会查询、利用。在市区城南河改造、青岛路改造、国际展览中心、恢复改造大操场、世昌大道改造、悦海公园和悦海花园小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先后为相关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提供了大量地下管线综合图、断面分析图、电子数据图等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为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快速便捷的服务,节省了大量人力和开支,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和财产损失。至2008年7月,共接待社会各界查询人员825人次,利用各类管线图4500多张。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私下建设工程较为严重。目前,大多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线单位)未到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开工登记、签订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移交协议和提请竣工测量,导致市城建档案馆无法获得地下管线开工、竣工时间和工程进度等信息,使动态跟踪测量处于十分被动状态。特别是部分材质(橡塑等)管线铺设后,无法使用探管仪进行探测,造成地下管线数据库信息资料部分缺失。各管线单位废弃地下管线,也未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相关资料。造成许多新建、改建地下管线工程和废弃地下管线不能及时录入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直接影响了地下管线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管线单位不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目前,除市水务集团和港华燃气公司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自来水和天然气两种管线工程部分档案外,其余10种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均未按规定移交。而且,在各管线单位中,除市水务集团和港华燃气公司具备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外,其他单位均不具备地下管线空间位置探测能力,管线档案也无统一管理,造成管线单位对自身“家底”不清。
(三)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查询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目前尚未形成对调阅资料的强制性措施,在大多管线工程和一般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未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而采取盲目施工、探点试挖等手段,不仅造成大量经济和时间损失,而且导致地下管线挖断、爆裂等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四)相关法规体制建设与宣传亟需加强。《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宣传力度不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管线单位对有关法规规定认识不足,了解不多,理解也不深。同时,《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出台较早,尚未制定处罚条款,建设部《办法》虽然制定了相关处罚规定,但在实际管理中,对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建设单位、未办理相关手续或违章建设的管线工程,尚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无法保障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和已经形成事实的管线工程的竣工测量。
(五)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的范围、手段和措施跟不上。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不断扩展,而市城建档案馆在技术力量、探测设备、软件系统、交通工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随着工业新区、新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未能将其及时纳入探测和动态管理范围。
三、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管理程序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程序,加大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接收力度,确保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及时、完整准确。1、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先到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开工登记,并签订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移交协议。2、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GJJ61)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3、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须提请市城建档案馆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向预验收。4、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建设单位须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相关档案资料,管线单位须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5、管线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移交市城建档案馆。6、工程测量单位应当及时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有关地下管线工程的1:500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7、市城建档案馆依据地下管线专业图等有关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和工程测量单位移交的城市地形图和控制成果,及时修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并录入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二)强化动态探测能力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并加强培训学习,全方位提高专业探测能力与水平。要完善有关设施装备,在原有静态全球定位仪基础上,添置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动态实时全球定位仪,提高测量精度和野外作业效率。要升级改造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鉴于目前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更新换代迅速以及地下管线数据获取量增大,原系统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管理功能明显不足,因此要抓紧对现有系统进行必要升级改造,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树立超前意识,增加地形图录入,提高系统适应能力。通过强化动态探测能力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地下管线档案动态管理范围与城市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步将工业新区、新区、工业区等新开发区域纳入地下管理档案动态管理范围。
(三)强化档案信息查询管理。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必须到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施工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须取得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避免因盲目施工而引发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燃气泄露、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等事故发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成人高校;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管理办法》)是以1989年10月的国家教委第6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原《管理办法》)为基础修订的,共七章四十三条,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新《管理办法》的几点变化
1.扩大适用范围,把成人高校纳入办法适用对象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普通高校外,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也不断得到发展,而且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显然原《管理办法》中只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所以新《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有利于促进所有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特别把成人高等学校列出,这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规范成人高校的管理。根据新《管理办法》,成人高校可以重新修订本学校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这为提升学校的管理能级、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和促进学校更加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了高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和学校领导的机制
新《管理办法》规范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确定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职责,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领导体制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新《管理办法》明确了高等学校校长是高校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学校主要领导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责任,《管理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
3.规范了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的职责
新《管理办法》重新划分了适应于学校档案工作的11类归档范围,这样可以使学校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的目标发展,使学校档案的归档内容更加全面。新《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以评促进档案建设;“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强化学校各部门立卷制度。
《管理办法》要求“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学校档案机构移交”,规定了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和科研研究材料的完整、齐全。
4.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管理内容
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原《管理办法》片面强调了学校管理、教师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和学习。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新《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修订。在新《管理办法》中归档范围里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的保管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生类档案要求从学生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档案中的记录要伴随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学生类档案正式写进档案管理办法中,把学生、学校和对社会有价值的档案并列起来,充分说明了学生管理档案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5.从经费、文件的管理和档案利用等方面提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新《管理办法》在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上明确规定:“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局限,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这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方面规定:“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6.从职务聘任、待遇补助等方面彰显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新《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这个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成人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因待遇低、工作累、地位低等原因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工作积极性差等不利于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局面,为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人才需要奠定了基础。
对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使得多年来高校档案界极力呼吁的对因为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建立职业保障和依法取得补助得到了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档案科学发展观以及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二、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新《管理办法》提出的规定和新要求,加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成人高校的档案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信息资源,只有重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成人高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档案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具有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成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详实的材料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成人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的需要。
3.大力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成人高校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教育教务管理软件,从录取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姓名、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将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以便于检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专业、成绩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同时,成人高校要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形成的重要文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档案双备份,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努力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工作。
总之,成人高校的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者,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不断走上正规,不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档案功能,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36-137.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1 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房地产档案是政府进行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靠直觉和主观意愿进行判断的思维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有条件对于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这也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事前决策资料的收集。对于政府而言,当需要管理和决策城市的建设和规范问题时,需要用到尽可能丰富的房地产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学习以往房地产开发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帮助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和决策。
1.2 房地产档案是拥有者合法性的证明
参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产证书和房地产档案是证明其拥有者合法性的关键证明,这些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一方面,房产主人可以通过这些文件来证明自身对房产具有使用、支配的权力,另一方面,房产主人可以利用这些文件来保护自身在买卖、交换、改扩建、抵押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1.3 房地产档案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
在房地产档案中详实地记录着政府管理部门和房地产企业以及房产拥有者的行为,通过房地产档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真实的房地产发展面貌和历程,包括曾经的违背政府规划的建设记录和房地产业主弄虚作假的欺诈行为等都被忠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无疑会使房地产行业内的不正当行为有所收敛,对于行业内相关人员具有监督和警示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内秩序,从而使房地产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坚持依法管档的核心理念
我国相继颁布了《档案法》、《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房屋登记办法》,《档案法》是我国档案管理的根本大法,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这些法律能够很好地指导房地产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杜绝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和过失等问题,真正保护房产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依法管档的核心理念。
2.2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房地产管理人员肩负着房地产的信息收集、归纳和整理等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引发经济纠纷和权益人的正当权利受损,因此必须加强对房地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要强化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到档案的编研真实有效,能够不断和及时地对档案史料进行选材、鉴别、考证、加工、整理,便于今后房地产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档案资料保护工作,保证存放纸质档案的区域清洁卫生,不会发生房地产档案资料污损、虫蛀和鼠咬现象。
2.3 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目标
目前多数的房地产档案以纸质材料作为关键性的证明材料,以电子档案资料为辅。房地产档案纸质材料众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则很难在需要查阅时找到有用的信息,这对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启示是要思考如何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利于信息需求者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总的来说,就是要求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按照所管理的房地产档案实际情况和特点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客观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
3 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系统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房地产档案信息的爆发式扩张,人们需要寻求新的房地产档案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的效率,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
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逐步转向电子信息管理,旨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房地产数据的系统化和实时化管理,以满足大量信息的存储和读取要求。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适应了新社会形势的发展需求,使得房地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更为规范化和法制化,提供给信息需求者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建立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系统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好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主要以电子信息为管理对象,而不同于以往的纸质信息管理,因而要制定出对电子信息管理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在系统信息录入和查阅权限的分配上,就要注意制定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的规章制度。二是要积极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者若想提供更加贴合人们需求的服务,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管理。三是要重视对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对于软件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总结实践经验,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结合,成为掌握专业技术和适应岗位发展需求的专业的房地产档案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嫣.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5).
[2]李敏嘉.浅议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2013(06).
关键词:驾驶员培训 管理 信息 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85-02
就目前来讲,国内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仍然处于较为开放的阶段,在实现信息系统的筹划和管理时存在一些问题。其管理体系和有效信息的整合存在弊端,现有的管理办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的不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的关键因素,为带动驾驶员培训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率的提升,促进不同驾驶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培训员管理中,并成为其中的要点所在。
一、目前驾驶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驾校数量的增加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出现办假证、买卖驾驶证等现象,与此同时驾驶员的培训水准也有下降趋势。
(1)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管理思想僵化,缺乏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观念。某些驾校将目光投在获取更多的利润上,没有真正考虑到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培训,目光过于短浅。这些驾校的培训方式往往较为简单,在资源的合理调度上有很大程度的不足,难以给驾驶员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这对于驾校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斫行培训,势必令学员对驾校产生不满,不利于以后驾校声誉的建立,培训质量的降低往往带给驾校的伤害是致命的,很难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弥补。
(2)培训方法死板,驾驶员素质教育缺失。从国家交通管制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我国已经明确指出,驾驶培训考试的认定应该严格要求,对文明驾驶的要求不断提升。但就目前来讲,仍然有许多驾校采用以往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考试中只考虑学员的培训资格认证,没有真正认识到文明驾驶的重要性。将驾驶培训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当做一个通过驾驶考试的过程,学员在实际的驾驶培训中也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是牢固记忆考试内容重点,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3)驾校办公完全手工化。就目前来讲,很多驾校的培训管理系统建设还比较滞后,没有较为简便的管理手段。大部分工作人员仍然以传统的手抄式记录为主,工作方式过于复杂,缺乏应有的效率,并且也给数据的记录带来很多麻烦。难以实现对驾校整体信息数据的记录,以及教学成本的考量。
(4)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当前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仍然不够完善,在实现更多全新的驾驶方案时力有不足,很多针对性的技术手段难以实施。招生对策也是根据以往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没有太多创新活动,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达不到驾校招生应有的标准。
二、提高驾驶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式
为解决以上几种问题,驾校信息系统的管理手段应加以改善。从当前的先进技术手段入手,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可持续性的手段,使管理办法制定与驾校本身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为从整体上提升驾校的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应该调动各种因素,推广创新活动,通过更加全面的发展战略,更加合理的规划,摆脱市场竞争的影响,不断向前迈进。
(1)树立特色驾校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品牌。在驾校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始终与其企业内涵相适应,结合企业文化背景,制定更加具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带动全体学员学习质量的提升。营造多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出驾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改进。
(2)改变管理模式,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驾校的综合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被纳入驾校管理系统的范畴中,并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驾校管理系统中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结合先进的管理办法,才能优化信息,资源共享,规避驾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促进整体管理经营模式的完善。
三、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的内容
目前的驾校信息管理主要面向建立更加全面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迎合驾校本身的需求,在实际的学员培训工作中充分利用管理信息。而驾校信息管理系统涵盖驾校信息管理、学员信息管理、职工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四、建立驾驶员培训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广泛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即使小规模的驾校也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下结合信息技术在驾校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解放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在将学生信息进行录入后,就可以简单得到大批量的学生信息数据,并进行规范化管理,直至学生获取驾驶证。这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来讲具有非常大的便利性,能够直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进行学生信息的管理时有效减少误差,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还能够提升驾校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真正意义上实现随报随学
由于每个学员的学习时间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以往的驾校培训工作中很难达成一致。但是按照信息技术进行调节,就可以有效掌握学员的信息,摆脱学期的概念,从传统意义上的驾校培训走出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为学员进行培训考试做好了准备,能够实现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
(三)为学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无疑会给学员带来更多的便利,由于其中的档案数据都是经过信息技术进行综合管理的,能够非常便捷地整理出不同学员的实际情况,驾校可以按照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调节,采用合适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在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下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此类管理办法合理调节自己的学习时间,并按照对应的方式进行驾驶培训。
(四)为驾校提供市场分析决策
通过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调节,在掌握学员的信息数据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便于驾校的高层管理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招生方案的制订,并向外界展现出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相比于其他驾校来说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教学综合分析,充分带动驾校学员学习动力的提升。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驾校教育的市场竞争体制愈加激烈。为保证良好的培训效率,展现出良好的驾校企业文化,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驾校就应该对驾驶员的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加以考虑,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培养,综合市场竞争体制,提升驾校管理水平,带动学员培训效率的提高,促进驾校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付潇宇.探析驾驶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民营科技,2016(10):122.
[2]方慧.浅谈驾驶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企业技术开发,2016(12):82-83.
一、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的基本概念
1、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的一个特殊产物,它是个人身份、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记录,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2、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建立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单位人事选择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医疗工作者的就业自由度提高,人才流动加剧,越来越多的医生由“国家编制”变为“企业编制”,档案不再限制人才流动。医院人事聘用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医院决策部门对人才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从组成内容来讲,人事档案信息由职工的基本资料及各个时期的等级证书等资料构成,是职工档案和升迁过程的客观真实记录,也是领导阶层了解员工过往业绩的依据。所以人事档案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医院已将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争夺,现代管理理论也指出,管理的精髓是对人才的管理,而人事档案信息是“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库,它既是人才能力和基本情况的真实记录,也体现了医院对人才管理认识程度的高低。同时也是规范医院其他制度、分配各种福利资源、职工晋升考察的重要凭证,可以充分调动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充分发挥人事信息作用的途径
1、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医院的人事部门要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归并,在完善各项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保障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近年来,各级医疗单位不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革,对于以往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添加和修改,使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医疗人才信息现代化管理机制》、《医生学历、学位鉴别机制》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条例,规范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各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的相关特点,不断充实人事信息库的容量和内容,细化分类条目,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联网模式,使人才信息在国家网络上充分流动,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如在应对特殊事件和特殊病例的时候能迅速的调出相关专家的具体信息,促进卫生管理部门对医疗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提升医院自身的服务能力。
2、做好人力资源的各种分析工作
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对庞大的人事信息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筛选,对各种细小条目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统计。结合医疗系统的要求,对医院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标准化分类,对于医疗工作者的重要指标诸如学历、分科、临床经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严格有效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深挖促进医疗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好人事信息数据的分析也可以为将来的数据联网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实现医院数字化发展模式,方便病人就医、网络查询和和网上预约医生。
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全面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经之路。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促进人事信息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工作人员要自觉做好按期检查和分析研究,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电子会计档案;法律依据
随着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和传递,形成大量的电子会计档案。及时规范管理电子会计档案工作,推行电子文件电子化单套制归档,既能够严格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还能为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1电子会计档案提出的法律依据及内容
1.1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最大亮点就是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一是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了会计档案的范围,规定会计档案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二是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这些新的规定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推动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1.2电子会计档案接收管理过程真实有效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电子会计档案接收管理过程提出了如下要求: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2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电子档案将成为财务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
随着财务信息多元化的发展,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务管理文件必须实现由纸质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转变,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文件的指导作用。财务电子档案将是财务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及时、准确地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2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证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原数据,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将电子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电子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3.3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和接收职责清晰
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电子会计档案接收分为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接收和单位之间的移交接收。对于前者,要求“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对后者,要求“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3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政策宣传培训
各级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电子会计档案有关政策的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引导;各单位财务部门、档案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引导从业人员正确理解电子会计档案内容,全面掌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关于电子会计档案生成、管理等有关要求。从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电子档案阶段,单位领导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单位领导深刻认识到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意义,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是一下就能完全电子化,电子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前期应该注重掌握电子化的专业技能,跟上现代网络发展的步伐,慢慢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逐渐实现过渡。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并不只是某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
3.2加大配备软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电子会计档案的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必须配置完备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基本的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服务器、交换器、系统软件等,并不断完善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尽可能地争取把更多的资金投入于硬件配置中,同时要加大培训资金的投资,让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地设计和开发各类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平台,从实践角度对完善系统软件提出反馈建议,更好地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管理。
3.3建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为规范和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建立涵盖财务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对照国家《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要求,及时升级会计核算系统,实施并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确保单位对电子会计凭证的利用、保管等符合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是合理地构建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有选择性划出主次。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进更新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安全和防范意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采用实名制、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3.4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针对大多数干部职工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的问题,要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重点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做好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整理、保管和维护工作。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活动,多走出去和引进来,组织工作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积累电子会计档案收集管理的经验。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电子化模式。必须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如电子文件的特征、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等以确保会计管理活动记录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洪源清.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J].卷宗,2017(2).
[2]潘晓露.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7).
[3]姜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科学中国人[J],2015(30).
[4]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精选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
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仍需改进。
档案信息管理电于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
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工作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既是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又是设计和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管理电子信息的专业技术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如: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2.从稳定档案队伍,提高业务素质,档案人员必须从杂业型转向专业型。保证档案系统现代化管理工作有序、正常、持续的发展,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档案管理领域缺乏懂软件开发又精通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提高整支队伍素质、建立竞争机制,克服人的惰性,充分发挥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激励机制,合理设置岗位。工作科学量化,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
3.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鉴于档案的重要性,作为档案从业者,我们就要保护好、管理好档案,要定期接收档案,妥善保管好档案,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同时更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为发挥档案事业的作用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红波,申源.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J].机电兵船档案,2003(04).
[2]刘敏.浅析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河北企业,2011(02).
[关键词]档案信息 管理办法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27-0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普及到各行各业,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方法逐渐过渡到数字化的新型档案管理形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不同载体、不同形态的信息资源用数字化形式存储,利用网络相互连接,方便随时提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1 实现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优点
档案信息管理采用数字化存储,可以提升通用性、提高安全性、增强可视性,便于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资源管理实现网络虚拟,满足用户档案信息即时搜索、即时提取,实现全方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管理智能化,可以方便利用者智能搜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查阅档案信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具有保存时间长,保真性高,内容全面、完整、真实等特点,方便用户随时访问。
档案信息数字化较传统方法先进,将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还节省占地空间,方便迅速查阅,避免反复印刷造成资源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及时归档,尽快为用户提供,通过网络计算机随时查阅,提供便利的信息控制服务。
2 实现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方法
2.1 推进规章制度规范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职责。把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分解到位,落实到人,实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制定了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鉴定制度、档案移交制度、档案管理奖惩制度等等,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按章办事,使数字化档案管理步入正轨。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对于保密档案妥善保管,绝密档案单独保管。
2.2 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
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系统工程,实现信息共享。档案电子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一套硬件加软件的系统。由于各企业日常工作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档案,需要进行录人、保管,因此该系统应采用双服务器、磁盘陈列存储、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光盘和磁带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还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上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此外,还应将电子档案管理类别细分为操作目管理、系统环境管理、档案密级管理、卷内目录管理、企业分类管理等,从而从机制上提高企业信息共享能力。
(1)建立数据查询制度
采用科技档案管理软件,运用光学扫描复制、文字图像压缩、计算机高智能检索、通信网络、远程信息传输等先进技术,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查询系统。计算机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辅助管理,可以使科技档案信息更准确及时地为科研事业服务。
(2)建立备份管理制度
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科技档案检索快速、信息存储量大都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存在不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备份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定期对电子文档复制,防止科技档案信息丢失而造成损失。
(3))完善网络管理手段
档案信息对于探索和掌握生产规律,确定发展方向,实现合理布局有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科技档案建立了文献信息采集体系、数据库生产体系和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宽带信息网络,因此要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识别技术、信息确认技术对网络加强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2.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且爆炸式地增长,档案管理也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为现在的以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这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档案要做到精确把握;另一方面,要根据利用者要求提供大且的数据档案信息。这些都要求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员才能胜任,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电子文件管理知识,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尽快做好传统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型的工作,努力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就要不断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选拔复合人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新知识,使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2.4 强化服务意识
强化科技档案服务意识是现代数字化档案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特别是对于科技档案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科技档案服务意识的强化显得尤其重要。所以需要不断强化服务观念,加大服务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 结论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步的必经之路,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做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在创新的大环境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德美,和英.浅议数字化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1.
一、巩固完善2001年“数字福建”建设重点骨干工程
(一)完善三个骨干工程
1.完善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
(1)完善省直横向网建设。在开通省直横向网113个节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完成74个接入点开通任务,实现省直横向网全线开通(由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2)加快纵向网建设。一是建设市、县(区)横向接入网。今年完成各市、县(区)横向接入网建设任务;二是建设大型视频会议系统。今年4月底前建成各设区市的视频会议系统,6月底前建成各县(市、区)的视频会议系统(由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3)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改造。按照信息共享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开展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年底前全面完成并上网(由省数字办负责指导、督促,由各市、县(区)政府、省直各部门负责落实)。
同时,由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牵头,重点抓好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粮食局、省地勘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等13个单位的信息资源标准化、数字化、空间化的改造和整合。
2.继续做好骨干网互联互通工作。2001年已建成开通了省互联网交互中心,福建电信和福建吉通也已接入交互中心。今年要协调、解决福建联通、福建移动、福建网通、中国教育网福建节点(福州大学)接入交互中心问题,实现省内互联互通(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
3.抓好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今年要完成产学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任务;开展“数字福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点组织多源空间数据的标准化与一致化改造技术、统计数据与站点观测数据的连续空间化技术、分布式网络协同计算技术、大容量信息的压缩与索引技术、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5个关键技术的攻关。培养“数字福建”高级技术人才,招收硕士生100名(由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二)研究制定“数字福建”相关政策法规(由省数字办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1.制定“数字福建”数据共享标准。重点在共享系列标准草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元数据、数据字典、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分类代码等系列标准,提出政务信息共享与对外服务的管理办法。
2.制定信息资源的管理办法。出台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互联网交互中心互联管理规定和互联结算暂行规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管理办法。
3.制定“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
(三)继续做好鼓楼区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拓宽服务领域(由鼓楼区政府负责)。
在去年7个社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网联网联通。建设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拓宽服务内容,重点建设扶贫济困、计划生育、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服务、社区医疗、便利服务站、文化服务等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推进“政府超市”的信息化,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增值产品和全方位信息服务。积极探索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的机制。
二、组织实施2002年度“数字福建”“339”建设计划
(一)建设3个基础工程
1.建设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外网)。重点开展省级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整合,通过外网向社会综合信息;建设政府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建设工商、税务、科技、医疗、教育、农业、利用外资等7个交互式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信息服务(由省数字办牵头负责)。
2.建设省网络安全监控中心。主要建设全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的管理和监测体系(由省公安厅负责)。
3.建设分布式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等5个基础数据库,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基础信息(由各相关部门负责)。
(二)建设3类示范项目
1.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按照电子商务“十五”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重点环节的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今年重点建设省产业联盟在线信息交易平台、泉州电子商务中心、省商业物流中心、省邮政电子商城、省农产品信息网、东南价格信息网等电子商务BtoB和BtoC(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消费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由省经贸委负责)。
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重点是从三个层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三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选择若干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示范改造项目,开展示范建设(由省信息产业厅负责)。
3.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示范工程(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指导)。
(三)建设9个信息应用系统
重点建设环境生态监测、国土资源、海洋生态、公安信息管理、储备粮油信息管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管理、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等9个信息应用系统(由项目相关部门负责)。
三、其它工作(由省数字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