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术教育;重要;差距
当代农村美术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细致分析研究改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高,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甚至一生的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多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多组织教师接受培训,让教师通过积极赛教和短期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适应教学要求。
1.培养师范院校的专职美术教师
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已经不再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和认可,他们需要拓展知识面,具备多种能力,成为全能教师,学校特别需要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事业心的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美术教师的培养,不断增加美术教师的数量,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质量,彻底改变美术教师兼任或者聘任制的情况。其次,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相关待遇,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投入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活动。各地区要切实落实支教制度,让全区范围内的美术教师进行轮流支教。这样一方面使美术教师积累了授课经验,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最后,要切实完善学校内部教师的培训机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不乏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自身美术知识有限,或者没有相应的培训机会,即使他们想教育好学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加强美术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热爱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学好美术课程,是教师个人思想道德表现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要培养思想道德,还要依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锻炼。美术教师要能够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反思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后及时找到方法补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不受重视的美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大城市的中小学校里,美术教育甚至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家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导致绘画、书法、舞蹈等兴趣班学习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在拥有现代教育设备、现代教学理念和知识大爆炸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有很大的艺术探索空间,他们感知艺术、表现艺术,通过艺术诠释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抒发自己的情感。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我国义务教育纲领中明确要求通过德、智、体、美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在21世纪,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争取给学生最佳的学习环境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目标。美术文化在城市里受到高度重视,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也应重视美术教育,有关部门要多多关注美术教育事业,因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为管理者,第一,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力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第二,要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第三,要创造条件鼓励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多学习、交流,接受新的文化熏陶,开拓教学思路,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进步。2.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做一件事前,目标明确,这件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对于美术教学也是这样的。美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必须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教学设施不齐全、资金有限,不能组织很多美术活动。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如,学校应该组织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每周集中进行一次美术知识培训,在日常的校报和对外宣传册上可以尝试让画得好的学生担任设计主编进行创作。这样一方面节省了学校的资金,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美术创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进一步加强美术教育资源建设
在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偏远地区学校,即使有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这里工作,但是如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学硬件设施欠缺,教学软件匮乏,学生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政府机构要多投入精力和财力到西北偏远地方,普及中小学美术教育,鼓励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支教,给予他们政府补助和其他优厚待遇,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取得进步。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的财力十分有限,所以首先要解决实际教学所需的硬件材料,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找企业赞助或者借助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力、号召社会募捐等方式获得硬件教学设备。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不断规范美术教育教学秩序,特别是加强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聘请知名教育专家、美术家深入农村小学,亲自指导师范生教学,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促使美术爱好者来当地感受生活,义务教学。最后要多组织培训。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不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并及时提供和传达美术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引导美术教师多进行课题研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难题,以促进美术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取得进步,确保美术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2.认可美术教学的实际社会价值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包含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同时也有与人的精神需求密切联系的美术、音乐等课程。国家既然设置了这些课程,说明这些课程必然有实际的用途。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是有一定价值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置”课。《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都充分肯定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设置美术课,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一、感受生活,进入色彩的世界
伟大的哲人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色彩的感受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孩子们刚步入这个世界,看到的就是万千的色彩,并且被它的绚烂所吸引。色彩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无需过多的思维分析,只要放眼望去,无论是红的花、绿的草、还是蓝的天,都是直观的、印象的。作为教师希望学生可以感受到身边的色彩,发现它的美,找到它的美在哪。其实,感受色彩的途径很多。①可以通过欣赏画作来感受。②可以借助高科技计算机手段,直观的演示色彩的千变万化来感受。③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美景来感受色彩。④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文字中的色彩。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通过对专业美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和认识三原色、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固有色、互补色、环境色及色纯度、透明度等一系列的色彩关系。通过科学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光源与色彩冷暖的变化。真正正确的认识和观察才是学习色彩入门的主旨。
二、借鉴与学习的统一
艺术不是单一化的,艺术本身的活动正在于它的多元化。所以,学生要借鉴什么,如何借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来源于模仿,借鉴与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长久的学习都与借鉴分不开。而我们绘画的基础也是从模仿借鉴开始的。借鉴与欣赏能力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鉴赏感受不同作品的魅力所在。它可以是名家著作,感受名家的用色之精彩,也可以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其实这种借鉴式学习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一些绘画技巧,艺术语言样式,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这更能让学生保持一种谦和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能从作品中汲取更多艺术营养,从更独特、更自我的视角来感受色彩。
三、运用色彩,创作创新
对于色彩的认识,目的在于掌握它和运用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作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孩子们的想象是无限丰富的,它只是碍于无法用画笔来描绘。因此,要循序渐进。首先要让学生动笔、动脑、更要动眼。即便是涂鸦也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后,学生会有自己的经验,自我的思考认识,能够独立的完成画作。色彩只是源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色彩,可以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
四、教师的教学作用
作为教师要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美术新课标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贯彻在美术课程的各个阶段,并因人而异的呈现出来。教师在总体教学中要注意对色彩的认识、色彩感受、色彩造型、色彩应用和色彩表现几方面,充分开发学生的色彩感悟能力、色彩应用能力、色彩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教学初期,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关系,掌握色彩的规律。不把过多精力放在细节上,着重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色彩基础,掌握基本技能。教学中期,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规律的基础,明白色彩组合的复杂、色彩组合的对比性、与周围色彩的对比关系、什么是色彩环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所画的是色彩的对比关系,环境变了,色彩的面貌也就跟随着变了。教学后期,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全面的绘画修养和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学生对于色彩技能的掌握和对于色彩的独立理解。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解放双手,解放思想。自由地表现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美术新课程正在不断的推进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而美术教育又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美术人才的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的培养以及艺术气质的熏陶。美术课一直是学生们很喜欢的课程,是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动手、自由表现、自由想象的一种媒介。在色彩的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循序渐进的认识色彩、感受色彩、独立思考色彩、综合运用色彩。
1.职业美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过于执着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以计划性、终结性、专一性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僵化,缺乏对于现代化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了解,从根本上来讲是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的。二是开展职业技术美术教学理念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教学者过于关注技能训练,忽视了构造美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职业美术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首先,很多专业之间的区别性不大,忽视了专业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极大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美术专业设置忽视了社会性,很多美术专业的存在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美术专业学习的教材内容缺乏交叉学科的学习,出现美术教学的孤立状态,这是不符合美术教学特点的。
3.职业美术教学的模式单一化。由于职业美术教学的观念守旧,使得其教学模式出现单一化的缺陷。首先,现阶段,多数的职业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内容,是在沿袭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理论讲解过多,忽视了美术教学与市场化设计之间的联系。其次,职业学校过于强调热门专业,在教学模式上缺乏长期的眼光去审视,造成人才资源的过多浪费,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
4.职业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缺乏必备的画室、设计室、电脑室、专业器材等,难以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美术教学环境;其二,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水平难以满足需求,美术专业性素养不高,难以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中切合实际地去执行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美术教学课程的效果。
5.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不科学。现阶段的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同样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将理论知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忽视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使得原本应该是一种趣味十足的课程成为学生们都厌烦的理论学习课程。职业美术教学考核制度中,笔试内容往往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美术理论上,导致其实践能力的低下,一旦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所学习的美术知识起不到作用,实践能力表现不佳。
二、新时期背景下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策略
1.积极改变美术教学观念。首先,教师方面的美术教学观念改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职业教师的聘用和选拔,将美术技能强、美术教学观念先进的人才纳入到学校美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保证其对于传统美术教学观念的冲击作用。二是不断开展先进美术教学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倡导教师开展教学理念的学习和交流,由此肃清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对于学生方面的美术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去接触现在先进的美术观念、技能、表达方式、主题诠释、实际应用,保证其与社会时代美术思想的同步发展。最后,对于社会方面的美术观念,应该强化宣传和教育,端正社会对于美术教学点看法,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2.注重美术专业的合理设置。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充分理解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一方面,关注于美术专业设置的实践性特点,保证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实现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为其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注重美术专业设置的社会性特点,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特点,切合实际的设置美术专业,保证以长远的目光去添加美术专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打算。
3.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在美术教学方式,首先保证在先进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积极尝试开展教学方式的实践;其次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自身教学情况,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最后,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工作,保证美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4.加大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针对于职业美术教学资源不足现象,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首先,积极借助国家的资助,加强对于美术专业基础设置建设;其次,注重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美术教育事业的长久性发展;最后,不断强化学校与外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借助其实践机会,为学生争取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保证其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开展美术教学。
5.积极促进教学考核制度优化。高度重视美术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保证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不断培养其美术实践能力。
三、总结
新的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中学语文是一门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传授只是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美 感受美 创造美的审美教育过程。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里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只有学生体会美的形象和意蕴,发现审美价值才可能去创造美。
一、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审美需求具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基础。物质极大丰富,人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心理和行为中对美的追求,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今时代审美行为侧重提升审美主体的“自由感受”能力,不仅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敏锐性和自觉性,而且更注重强化审美主体以美的“自由形式”自觉地。幸福地 快乐地创造生活的能力。
二)审美教育的自觉化时代到来。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二十一世纪以快乐原则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活哲学。以消费者为主宰的时代,在对人的服务领域,尊重人的需求、积极的满足人的需要,并把审美作为最高的需求而努力追求。多彩多姿多样的时尚潮流,更充分地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大众审美追求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审美鉴别能力成为这个时代强烈的社会需求。不同文化形态具有不同的观念价值和不同的审美形态。文化的冲突不仅在观念 价值上,也在于审美形态和审美心态上。
四)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人的世界也正比例地落价。审美创造充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创新时代审美教育的提出,重在改变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理性教育对人个性的束缚,从本质上追求个性解放,还生命以自由的本质。提升生命的自觉意识,激发更大的创造力。
二、美育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
首先,从语文教育的目的要求看。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除工具性之外,语文还蕴藏着神圣的使命――人类灵魂的开发者,唤醒者。
其次,从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材料来看,它由语言和文学等方面构成。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语文的审美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化”一次,应该是尊重学生主体的一种审美体验和感悟。
再次,从语文教育途径上看,语文教育渗透美育,能“寓教于乐”,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根据美育愉悦性特点,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根据美育情感性特点,让学生在潜移化中获得知识和受到感染。根据美育自由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结合美育能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创造力。
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现状反思及对策: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存在一下几个因素的干扰:
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负面影响冲淡甚至抵消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效果。物质世界的丰富,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审美这个含义本身的意义就收到了质疑。何为“美”,如何“审美”?其次,我国 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导致课程具有滞后和背离变革人们审美心态的特点。另外,西方不良思想的乘虚而入对青少年审美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家庭物质裕的极大膨胀使学生出现心态发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的成长从小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磨练,而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心态,使其审美情感、人格品德等发生异化。家庭的审美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导致语文课审美教育的思维模式缺乏鲜明性和实效性。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时他们也是无奈的。因为他们本身也是身不由己的,受着教育制度的限制,受着学校管理的限制等。因此,苛刻的要求他们的“大作为”这也是不十分合理的。
相应的对策:一、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在全社会构建“大美育”观氛围。二、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掘语文课中的美育因素,探索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三、摆正语文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个方面以及具体途径:
语文教学美的几个方面:
1领略令人神往的自然美。2欣赏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美。3感悟震撼人心的人性美。4感知文章严谨的结构美等。5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从文字当中透出情感。
具体途径:
* 反复诵读,直接感受课文的美。
* 创设情景,整体感受课文的美。
* 字堪句酌,充分感受课文的美。
* 勤于练笔,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 以情悟文,体会情感美,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由“人的情感”到“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引入意境,品味内容美。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教学中,教师要选准触发点,以形体、动作、表情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中,领悟作品中优美的意境。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足以唤醒一定情感的因素,并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
* 驱遣想象,体会想象美。叶圣陶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领会它。”学生只要愿意并积极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就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声为有声,充分开拓思维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
* 语文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教育(语文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置身于作品中,深入挖掘文章内容、主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微笑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充满情感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分体现情感。
总结: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需要大气一点,各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应站得高,看得远,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我国新时期审美教育的发展》 曾繁仁 山东大学
[2] 《浅议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王少军 宁夏大学
[3] 《审美教育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王世德 四川大学中文系
[4]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陈桂芝 山东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
[5] 《审美教育的历史探源和现实意义》 高雪雁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6] 王尚文《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7] 朱光潜《谈美》 开明书店出版
[8]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结合当下热门的环境教育课题,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和教学方法,最后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实现。
关键词:
小学美术;环境教育;体系研究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注重环境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将环境问题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并将此作为美术教育改革的新契机。除此之外,《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新的美术教育改革需要将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有鉴于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体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
当前环境背景下,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总目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培养他们的综合环境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准确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得以提升;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环境科学知识,在实际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端正自身的环境保护价值观,在环境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以正确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模式对待自然,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自我责任感。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前文提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美术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善学生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使其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种授课方法:
1、渗透式讲授法
所谓渗透式讲授法是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环境基础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环境认知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的过程中要切记“照搬照抄”,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授课过程中将环境意识加以适当的穿插,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漫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具体到为学生讲授装饰画制作的时,教师可以将“变废为宝”的循环保护理念融入课堂的讲授过程,引导学生将家里废弃不用的彩色废旧挂历或者穿旧的花色衣服,通过独特的艺术思维将这些色彩丰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用以装饰教室,通过这样的动手能力,将环保理念融入他们的创作思维。
2、辩论式教学法
所谓辩论法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相辩驳,并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辩论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具体在课堂实践中就是,教师将不同的美术作品陈列,并且让学生就该作品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随堂设置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就此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前我国水污染的资料片段,让学生意识到水质污染的严重性。就此,让学生进行讨论“面对这样的水质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以自己的真实体会进行相应的画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以海报的形式进行粘贴、宣传。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
明确了小学美术环境教育的目标机授课方法之后,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以此来了解教师的教授是否实现了环境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的适应程度、学习效果以及价值观是否发生变化。该评价系统主要是针对教师、学校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授课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发生变化,而针对学校的评价就应该是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教育的环境、氛围以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授课方法,达到教育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前文中已经进行阐述,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以及他们的环境素养,最终能够将我国环保事业从源头抓起,将环保的理念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之间的辩论,深深埋藏于他们的脑海。因此,此处谈到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个别教师将这一新的授课理念形式化,需要学校和社会双管齐下,将评价制度落到实处。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授课效果良好的教师适当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他们的授课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升他们的环境素养,而且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我国环保绿色事业的稳步进行,真正的实现绿水青山。当然这也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的有力配合,真正做到创新式的美术教学,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生动的向学生展示美术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提升自我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学校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多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设施设备,并且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教育评价。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军.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才智,2013,36:123.
[2]王晓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1:99+106.
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幼儿教育日益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这就要求教师相关能力的专业性。美术手工课作为孩子接触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更大限度地开拓孩子思维,激发幼儿创新能力。那么在相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手工培养上,就要求其极具创新性,从而提高相应人才的专业素质。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中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手工课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便是其中一项。基于中职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很多学校出现教学内容选择偏难的情况,这对于其知识的接受能力可谓是不小的挑战。在相应的美术手工教学选取中,很多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且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有限,这使其对于课程的理解增加一定负担。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选材还存在内容分散的情况,在学前教育教学设计及方面大致方向涉及方面较为广泛,致使相应的教学缺乏系统性,中职学校学生对其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其学前教育过程中的熟练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1]除教学选材问题之外,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手工教学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应观念。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中,很多教师对相应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剪纸、布艺等手工课程相对简单,从而忽略了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另外,部分中职教师在进行美术手工授课的时候运用传统教学理念,不能更好地将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手工教学意义传授给学生,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致使课程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2]在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手工课中,很多教师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相应的课堂导入中有其固有的教学模式,导致其方式单一缺乏新意、灵活性,久而久之,致使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灵活运用课本,更多的时候是对教材进行解读,并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落实。[3]
三、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创新
第一,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美术手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经历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不具有专业的美术工底,这对其相应的美术手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仅仅利用语言与学生沟通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言传身教。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示范教学,以直观手法使学生深入了解美术手工制作的关键。并在示范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学生的不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美术手创新手工教学的深入。第二,选取合理教学内容。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创新教学过程中,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拓展。基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相应的教学选材上,教师应注重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在适合学生理解与吸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趣味性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并对现阶段幼儿美术手工教育进行深入的调研,结合幼儿教育要求,调整中职学校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更具创新性的同时,不与幼儿教育教学实际脱离,从而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以满足幼儿教育中对美术手工的需求。第三,更新教学观念,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教育事业作为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来说,必须具有走在时代前端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念。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创新手工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注重理论培训的同时,不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的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创新手工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不断关注。社会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也促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的增强。尤其是针对美术手工创新教学,顺应时代的要求,从教材选择至教师教学观念都应有质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幼儿教育方面输送具有高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白晶莹 单位: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常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5(05):104-105.
笔者通过分析《美术基础》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湘西地区自然环境资源,使湘西地区的美术教育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实用性。
1.线描写生课
山川秀美的湘西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湘西风光奇特,植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紫藤花、桃花树、杜鹃花、山茶花、兰花、四叶草随处可见。线描写生以自然植物形态为创作源泉,运用归纳、变化、抽象、提炼、组合等方法,其步骤包括:第一,认真观察自然植物形态特征。第二,铅笔起稿,注意比例关系。第三,构图完整,线描写生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第四,归纳变化,提炼加工,修正画稿。线描写生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描绘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叶、茎、枝干、花瓣、花蕊等,注重细节描绘,为将来的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积累资料。
2.水粉风景创作
水粉颜料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较饱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湘西地区的山川、河流、油菜花、田野、水车等自然资源创作水粉风景画。学生观察自然景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并理解色彩的相关理论,如,红、黄、蓝三原色,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等。
二、湘西地区社会文化资源的特色美术教育
湘西地区小学教育师范生大多数是本地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美术教师要有“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态度,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需要以及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构建湘西特色美术教育。湘西地区的文物资源丰富,如凤凰古城、南方长城、德夯民俗文化村、里耶古城、茶峒古镇、吉首潕溪书院、吊脚楼等,这些资源既可作为表现对象直接进入课堂,也可作为美术创作主题,使学生加深对本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描绘出有特色的湘西风情画卷。湘西民间美术资源更是数不胜数,民间美术存在于湘西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活动中的剪纸、戏具、木器雕刻、竹编、草编、泥塑、服装、饰件、刺绣、玩具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合理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在图案基础上,可借用苗族刺绣图案。苗族刺绣的图纹设计有几何形图案、方钩折纹样、反映吉祥的物象花纹、自然及幻想性影像形状,多数采用中心对称式构图。学生可用水粉颜料在卡纸上描绘苗族刺绣图案来练习技法和了解对称与均衡的图案。练习中国画中的工笔花鸟画,可以选用苗画。苗画是苗族刺绣的花样稿,苗画图案造型古朴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凤穿牡丹”“龙凤呈祥”“喜鹊闹梅”及湘西的山野花卉、动物等。工笔画中的渲染技法有分染、平涂、接染、点染,画法有墨染、淡彩、重彩、没骨四大类。习画步骤包括:第一,借鉴苗画图案,勾线起稿,采用熟宣纸。第二,先染茎叶,分染和罩染。第三,染花瓣后渲染枝条,点花蕊。第四,调整画面,注意细节。工笔花卉对色彩要求是单纯匀净、明快亮丽,富有装饰性。在图案应用课上可以练习蜡染,蜡染是“用蜡绘花于布而染”的一种手工印染品,图案花纹蓝白分明。在凤凰古城有练习蜡染的学习基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现场学习扎染、蜡染等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练习宣纸折染,借用扎染的技法,将生宣纸折叠或捆扎,用水性颜料滴染、涂染或浸染出花纹图案。此外,还可以开展综合粘贴画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收集树叶、干果、树皮、果壳、鹅卵石等进行粘贴画创作,因地制宜地学习。
关键词:美术教育;角色;主导作用
自从有了教育,人们就开始不断地探究教与学的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关于教与学的看法与论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又出现了新的关于教与学的问题。其实教与学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当中老师和学生各自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更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此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角色问题
老师就好比是导演,学生就好比是演员,老师教学成果的好坏要靠社会认可,学生的成功要靠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在实行素质教育的现代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呢?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所以,我们在上绘画课的时候,就不能再要求学生画的实物和我们摆放的实物一模一样了,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件作品,每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体会,依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把实物呈现出来,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像导演一样,给我们的学生找好角色,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与众不同的人才,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把学生的艺术热情激发起来,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
大家都知道高中生相对于初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更理性一些,他们主观分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你再像调动中小学生的主动性那样调动他们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
我在上“抽象艺术”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只把简单的抽象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典型的两种抽象艺术(冷抽象和热抽象)介绍了一下,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根据他们事先分好的小组来我这儿领任务,也就是他们接下来要创作的内容(是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这样有助于他们加深理解)。当然创作也不是完全随意的(要把老师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我提前为他们拟好了题目《高考前一天》(其实有新意的题目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结果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这时候也开始主动起来,而且创作的作品也很有新意,想象力很丰富。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在最后评议作品的时候他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把他们的想象力展现在了教师的面前,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学生是多么富有活力。在这节课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是实现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为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让学生有主动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主动性,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只要你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学生的主动性就掌握在你的手中,课堂效果便能一举两得。
三、为了更好地“教”学生,美术应和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很重要,综合性的提出是现代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而且我们山东省把能力的考查列入了高考中,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步入了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合美术和各门理论学科,概括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高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设计、动画等内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和阶段性,校外美术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入学年龄各不相同,教育者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划分教学阶段。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划分:第一,儿童幼龄阶段,4至6岁。此阶段的儿童处于幼儿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想象和现实,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其绘画是一种直觉性、符号化的表现。教学中应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动手能力的特点,重点培养儿童的兴趣,让其从开始接触美术就爱上无范画教学的轻松自由,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第二,儿童学龄阶段,6至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逐渐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已具备了一些简单的造型、色彩辨识能力。因而此阶段的美术课程可以通过创作中色彩、造型、构图的系统教授,让儿童加深对美的规律的理解,从而轻松自由地将美的规律运用于自己的画面和生活中。第三,综合阶段,8至10岁。此阶段的儿童开始慢慢转向少年期,逐渐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以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探索,并有了更多的思想和个性。因而此阶段的儿童画教学应根据儿童不同的特点,在尊重儿童自由表达意愿的同时,加入对专业美术知识的教授,如开设一些版画、服装、绘本、户外写生、美术鉴赏、艺术游学等特色课程,让儿童更多地在不断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
二、丰富儿童美术表现的形式
儿童美术教学的形式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往,局限于简单的简笔画、油画棒、蜡笔绘画和彩色卡纸等材料的手工操作,而应该不断升级、更新和优化。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题材上更加注重儿童心理,走进儿童生活,让儿童画的创作题材不局限于那些花花草草、海底世界,让儿童更多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第二,把更多专业的美术形式带入儿童美术课堂,如水粉、丙烯、油画、版画、漆画、雕塑等,让儿童了解和体验更丰富的美术创作形式,体验不同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第三,让儿童美术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中,增添户外写生、艺术游学、参观展览、艺术鉴赏等更多的教学形式。这是一个更加注重儿童内心、注重全面美育培养的时代,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形式让美术走进儿童的生活。
三、利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
儿童化语言即把教学语言转换为儿童喜欢和能听懂的语言。教师要根据儿童的思维引导其观察和表现事物。如,画蝴蝶要掌握的蝴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称,但是如果教师直接告诉一名五六岁的儿童蝴蝶是左右对称的,他可能理解不了。教师可以给儿童准备实物或者图片,让儿童自己观察、感受,然后引导他们发现蝴蝶如果从中间分开,左右翅膀的形状、大小、花纹、颜色是一样的,然后再给他们举周围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寻找周围有这种特征的事物,这样他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蝴蝶对称的特征,在自己创作和装饰的过程中就会刻意地表现这种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尽量将语言形象化,让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这样儿童自然就能做得很好。又如,教授儿童画花,如果直接告知儿童构图时要做到高低错落,年龄太小的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教师可以他们身边的事物举例说明,如,“校园里、教室里的小朋友、老师的个子都是不一样高的,花儿的个子也是不一样的,它们有高有低,有的年龄大,有的年龄小”,这样儿童画出来的花儿就会错落有致。儿童理解和接受知识后创作出的作品会更有生命力。
四、给儿童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