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案例教学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教学模式

第1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一、系统研究,区分案例教学与例证教学、例子教学的不同点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10年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当时把病人的诊断过程和对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进行如实记录整理,称作“病例”、“判例”,教师用“病例”、“判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判例”展开讨论;1918年企业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次尝试;1920年哈佛大学用洛克菲勒财团资助的资金进行新的教学方法试验,主要进行案例的调研、编写和试用教学,于是案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广泛使用与教学实践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军院校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与军官职业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成功重建了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此,案例教学享誉军队管理(指挥)类课程的教学。我国地方高校管理类课程近年来也普遍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一个关于实际管理情况的真实描述。军队基层领导类案例,我们认为就是基层训练工作、管理工作、政治工作等情况的真实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通常是从一个有关决策人(排长、连长或指导员等)的视角来写,同时允许学员想象性的站在排长、连长、指导员等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学员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与争辩,对案例中教员设计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前提,以保证学员对问题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是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消化理论是目的,例子或例证是说明或帮助理解的手段;案例教学则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领导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这里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中,学员不仅可以向教员学,想案例中的当事人学,也可以向学员学,甚至教员也可以从学员中学到东西。案例编写的质量、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学员的参与度与教员的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而再也不是单向地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

二、把握内涵,明确案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其教学精髓为“从现实经验培育独立思维”,它把指挥员在教育训练、现实管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课堂,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经验知识,大大扩展学员的视野,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能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员的指挥管理素质和才能。

一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生成。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必须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才可实现。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创设了这样一种管理情景,案例将连队搬入课堂,让学员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体的讨论,进入到特定的连队管理情境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因果链上,案例教学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可以使学员的实际能力包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说服的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个性解放,强调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员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可以培养学员为今后对人和行为迅速地作出判断提供思考基础,破除学员对现实中“惟一正确”答案的迷信和企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告诉学员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使学员养成讨论的习惯,相互启发和拓宽思路,养成以实践的方式思考的习惯,考虑诸如资源、时机、期限、上级的态度、相关人员的士气等问题,避免解决问题时犯理想主义错误。

三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历教育模式下分队战术、基层管理、基层政工等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程序化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对实际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由教员编写想定、确定思路,学员被动接受,整门课程学下来,学员只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基层管理的一般程序,对课程深层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甚少,作战指挥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偏弱,更难企及有战法、管法上的创新。其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后作业,考试则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知识的运用,严重束缚了学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实施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应试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起“寻找分析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自学基本理论并辅以必要的理论提示——阅读分析案例——系统课堂讨论(或写出分析报告)“的基本模式,可挖掘出学员的学习潜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三、把握特点,搞好案例教学的总体设计

任职教育院校组织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对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基本特点、

第2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一、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计方法的创新,当代统计学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统计学的应用特征,统计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而且要学会从问题出发,应用统计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统计学真正成为认识世界的有力的工具。2、统计学与各实质性学科的结合,统计学为实质性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促使实质性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同时也使得统计学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发展新的分支。3、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复杂数据的计算变得简单快捷,使统计学得以从大量繁琐的计算中脱离出来,通过专业统计软件的应用,直接呈现结果,从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解释,这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原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的掌握上,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总感觉到理论内容过多,与实际结合很不紧密,内容枯燥,公式繁多且复杂,计算量很大,不同的方法在使用时不能正确选择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选择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提高分析能力、树立统计意识,最终把统计和实际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典型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运用各种方法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按照统计学搜集、整理、显示、分析四个环节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目的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最典型的案例,案例的分析围绕所需掌握的新知识来组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认知和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该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把书面知识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

每一个案例不是单一的一个知识点的反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因此案例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包含了统计学多方面的知识,是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前期案例选择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引入案例,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提高案例分析的难度,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同时,也可以把不同的方法融会贯通。

3、开放性

案例教学法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把学生由传统的聆听者变成重要的发言人,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很好的机会。而且很多案例的结论并非唯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必须由原来单一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的双向交流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师生的双向交流,改变了教师单向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样的局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教师不再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提问、听取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以启发。

学生不再等待教师的解答,而是主动研究案例、搜集相关的知识、缜密思考、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分析过程中积极和教师进行沟通,获取教师的指导建议。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交流互动,是教学目的顺利达成的重要保障。

5、实践性

统计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同时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形成统计的思维习惯,把统计贯穿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三、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效果。

1、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从教条枯燥变得形象具体

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分析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和学生对案例的探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吸取学生的优点,完善案例材料,最终达到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从学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来自真实情境中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四、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具体能力水平,过于高深复杂的案例和简单浅显的案例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不能随意编造案例,虚假的案例对学生而言无异于课后习题,起不到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作用。案例的背景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尽可能接近,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样统计学才可以和专业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专业研究的工具。

2、要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应该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法是统计学理论的传授环节,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传统教学法交给学生工具,案例教学法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因此,传统教学法是基础,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学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统计学的思维,案例教学法是发展,是在原理的根基上盖起来的高楼大厦,不同的专业基础可以盖出不同的形态,这才能够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应用特征。

3、重视教师知识面的拓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事先准备案例,给学生呈现案例,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看法,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充分,特别是很多教师缺乏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言以对,更谈不上引导和组织了,那么案例教学就无法再继续下去。因此,案例教学能否实施,实施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

第3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 《政府经济学》 参与式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一、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式或是计划。案例教学模式(casemethod)是以案例为关键性要素组织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通过真实情景模拟,借助头脑风暴等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认为教师只是引导者,变传统教师单向讲授案例变为师生间互相讨论、双向交流。具体来说,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中心、以参与式讨论为载体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三种要件缺一不可。因此,在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权威或学识上的支配和控制,师生双方是共享控制权的,教师只是引导者。

一般来说,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1.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或计划参与案例分析,处于辅地位;而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的只是引导者角色。

2.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的案例往往是来自教师,通常是教师从相关文献、案例库和教材摘取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案例讨论;而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中的案例往往是来自学生,通常是学生基于当前相关实践活动而选取或制作的,学生享有较高的选择权和支配权。

3.传统案例教学模式采取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分组往往是现场随机组合,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精心的准备;而参与是案例教学模式分组往往是随着案例分析主题的确定而确定的,通常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的,如性别、性格或成绩等,他们事先是有过分工的,并进行精心准备的。

4.传统案例教学模式采取的是教师点评、教师打分的案例评价方式,仅仅针对的是课堂表现(通常是发言的表现);而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通常是建立案例评价体系,采取的是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针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表现,还包括课外的准备及团队的协作情况。

二、《政府经济学》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意义

1.参与式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客体和对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参与意识淡薄。而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引入,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以直接融入案例分析中,通过分组和分工,切实参与案例分析,提高其参与意识。

2.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案例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准备好案例,学生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对机械的学习方式,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大致限定案例教学的主题和范围,学生需要在此范围内搜集资料,确定最终的案例分析题目,并安排具体的课堂展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是需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协作完成案例的选取、内容搜集、课堂展示、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在此过程中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活动教学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准备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而且可以在参与讨论中吸收学生的新观点与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政府经济学》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1.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准备。笔者选用的教材是由郭小聪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经济学》。作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该教材基本囊括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方面。对于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科学设置案例教学的主题和范围。对于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而言,科学设置案例教学的主题和范围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出发,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科学设置案例教学的主题,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供行动指南。具体来说,笔者根据当前政府经济管理实践,立足于该学科的重、难点,确定以下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主题和范围:①政府与市场关系(“浙江现象”分析);②宏观调控的实践(房地产调控实践分析);③政府经济性管制(“熔断”机制的剖析);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连续“降准”的分析);⑤产业政策的分析(北京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分析);⑥公共产品与政府采购(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⑦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合理性争议);⑧政府收入(“营改增”的改革)。

(2)进行分组,合理分配任务。待案例教学主题和范围公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报名参加其中两个主题,由任课教师和学习委员沟通后,依据一定标准(通常综合考虑性别、性格因素)进行分组,一般每个小组四五人为宜,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不仅要负责本组的分工与协调工作,而且要负责对组员的考核。在分配任务方面,既要安排学生负责前期资料收集(必要时还需要社会调查),又要安排学生编写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并制作PPT进行讲授。通常准备时间以两周为宜。需要说明的是不承担该讲授任务的小组也需要提前准备相关资料,用于参与案例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2.参与式案例教学的组织。为了获得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参与式案例教学组织的时间应安排在理论教学后不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理论学习,又可以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参与式案例教学的组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学生提交相关准备资料和PPT。在参与式案例教学开展的前两天,学生需要提交相关准备资料和PPT,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审阅。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对完成情况做简要评析,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与此同时,相关资料准备情况应该作为评分的依据之一。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各个小组应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相关案例教学的主题和范围,准备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另外,承担案例讲授的小组负责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现场收集各个小组的主要观点,并要在讲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该实施过程时间以15至20分钟为宜。

(3)承担案例教授任务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前,教师需要公布相关实施规则,如课堂展示时间为35分钟(严禁超时),要求每名小组成员都需要上台参与(避免“搭便车”),其中回答师生问题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要求对案例背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从理论角度深入剖析案例,在剖析案例过程中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多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该过程要求与学生积极互动,并回答师生的提问。而互动的效果、回答问题的精准程度都将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4)对讲授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在传统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后阶段教师都会对案例进行点评,并对讲授小组的表现进行定性评价,通常情况下是简单罗列其优缺点。而参与式案例教学,量化评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及更好地发挥评价对案例教学的改进作用,需要构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分,每小组的最终分数为其他小组组长按评分标准给出的分数与教师打出分数的平均分。另外,在评分表上,参与评分的成员还需要填写意见。

3.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反馈与总结。立足于案例教学反馈的结果,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是参与式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参与式案例教学得以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对案例教学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此过程并不是对案例教学中呈现的观点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案例教学中呈现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总结,并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留作学生课后思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最终分数和学生意见,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对各小组组织的案例教学进行反馈和总结,既是给后续小组案例教学开展提供评价的标准,又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此过程主要依据最终分数和学生填写的意见,一是将相关意见反馈给小组成员,以期他们改进提高;二是对每个小组的优点提出表扬,希望后续小组能借鉴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和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1]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2]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4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教育方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分析和案例的总结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了案例教学模式在《保险学原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保险学原理 案例教学 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教育方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运用于一些实践型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如计算机、机械、会计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保险行业的经营虽然有其特殊型,但在经营实践过程中同样具有较强的操作型,而《保险学原理》作为保险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同时具备了理论型和实践型两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在《保险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刻不容缓。

1 案例选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典型案例的选择往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半。因此,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在《保险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应做到针对型、具有真实型、富有启发型。为此,在选择案例时,我们必须做到:

1.1 准确选择案例 要准确的选择案例,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较好的把握整个教材,准确理解教材中每个概念、原理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应清楚的掌握这些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案例的特点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如可将案例分为实操型、描述型和分析型。同时,案例的选择还应注意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紧密相连的典型案例,寓教学理论于案例之中。如,在讲解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时,就应该选择在时间上具有较强模糊型的案例供学生探讨,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成立”与“生效”两个概念区别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1.2 充分注意案例的实效型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在选择案例进行教学时,应注意选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作为教学的素材。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亲切感,更好的理解案例讲述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我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而且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亲睐,所以保险法也处于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之中,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还应充分考虑保险法的调整,以保证案例教学真正与社会发展相符。

1.3 自编案例与引用案例相结合 保险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稳定社会经济,显然,保险学的教学也应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在保险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引用国内外的一些经典案例,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课程内容实际情况编写案例,以保证所选取的案例具有更强的针对型、时效型。

2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好案例后,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学生来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由于我们所选择的案例通常都是保险经营实践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所以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型和实战型,当然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又能指导我们的保险经营实践,如保险理赔工作的进行。

第5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创新模式

1引言

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并且在实验中学习到新知识,对思维逻辑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教育机构应该对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无机化学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相关技能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对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教师应该结合医院检验专业的特点进行整合,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

2无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进一步强调无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延续了高中学习的特点,但是学生就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对于一些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进行课前预习,主要对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专心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在大学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分不清楚主次关系。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精简和概括,学生要是理解能力比较差应该在课后进行复习,并且要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1]。对于无机化学课程来说,主要是结合自身的特点,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化学元素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抓到知识重点,教师所强调的知识点,学生才能进行深刻的记忆,并且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学生要学会在化学平衡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无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训练性,这个也是检验专业学生从事检验领域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无极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一定要做到预习实验、弄懂原理、仔细操作、详细总结等,因此检验专业的学生要重视实验的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2]。

3试析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作用

3.1常见的问题

在院校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造成没有先进的设备进行实验,对于无机化学又是一门要求较高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书本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不能进行实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引进大量的实验设备是目前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3]。

3.2无机化学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

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根据电脑场景进行实验操作。简单的对器材进行组装和线路的检修。在实验中避免对下次实验中犯下同样的错误,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操作,缺乏实验教学,因为只有实验操作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中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对错误的地方加深理解。实验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体现出实验效率,学校就不会受到器材的限制,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要明确电脑软件的指令,减少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验的重点,通过电脑的启动能够快速地完成准备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学校工作量。

4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4.1设置每节课导语

教师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在上课之前应该应用浅显易懂的课前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解缓冲溶剂的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个感性认识,教师应该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汽车弹簧钢板、自行车坐垫下的弹簧的作用,之后再举出医学中与缓冲相关的例子,人吃了酸性和碱性的食物以后,血液的pH基本保持在7.4左右。在讲解配合物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相关元素进行介绍,人体需要必要金属元素都是可以配合物形式存在的例子,输氧的血红素主要含有铁配合物,人体内有许多催化酶都是含有很多复杂的配合物,然后再把配合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主要是通过缓冲剂与配合物在人体及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4]。

4.2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之前,对于仿真技术教师要进行多次论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努力做好上课准备。顺利开展教学模式。教师要精心编制课程,尽量做到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模拟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实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继而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

4.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授课的精选内容,对相关思路进行理清,同时对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于简单的知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从简讲解。但是对于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侧重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理念和原理,并且要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原子结构,这个知识点比较难,如果没有进行实际实验,很难懂。实施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全面了解新科学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沟通,让他们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

4.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老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平等的交流。大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的培养阶段,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制定教学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好的效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突出知识的重点。把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身心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交流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结语

第6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根据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中物理难度大、抽象性高的学科特点,我们教研组提出了针对新课教学的“分解交流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以 “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分组讨论—结果展示”为主线开展教学,并侧重中间两个环节,即分解问题和分组讨论。在分解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合理的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在组内讨论,并将探讨得出的结果通过教师引导相互交流展示,在学生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与探索的学习观念。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在必修一的课程设置上,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能运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的问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也为后面的平抛运动的学习打好基础,渗透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本节课围绕“设定情境——发现问题——分解问题——分组讨论——得出结果”的主线展开。首先通过在课堂上演示小实验,发现问题: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快慢也不同;分解问题,进行科学的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变过去教师要学生学,而为学生自己“我要学、我想学、从中我学到了什么”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机智,适时地去引导,去启发,去控制,去答疑,去评价,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转换。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教师创设情境: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相同的高度释放两物体。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发现小球下落的比纸片快。很容易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重力决定这一结论。当学生正在为自己的结论高兴时,教师可进而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是否与重力有关?

分解教学任务

探究1:在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的快慢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器材:三个物体:小球(最重),扑克牌(次重),薄纸片(最轻)。

[实验Ⅰ]将小球和平放的扑克牌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观察落地的先后。(为保证有较高的下落高度,提醒学生站立做实验)

问题1:在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曾根据类似的现象得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的结论。你能用给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让轻的物体反而先落地吗?(将薄纸片揉成团)

[实验Ⅱ]将扑克牌与纸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谁先落地。

问题2:你能用给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让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吗?

[实验Ⅲ]将纸团与小球同时释放,观察落地的先后。

问题3: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有时物体的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什么因素在“捣鬼”呢?

启发:物体在下落中,重力是使物体加速下降的力,有没有阻碍物体下落的力呢?

演示:请一位学生上台将雨伞用力向前推出,第一次伞不撑开,第二次将伞撑开,体会两次实验用的力有什么不同,并把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结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还要受到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横截面的大小有关。减小横截面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

问题4:在实验1中,扑克牌比小球下落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球下落中受的空气阻力比它的重力小得多,可忽略不计,扑克牌在下落中受的空气阻力与其重力相比,不能忽略)

在实验2和实验3中将将纸片揉成纸团起了什么作用?(使它在下落中受的空气阻力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问题5: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块”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大石头和一个小石头拴在一起,它们整体的下落和大石头相比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回味历史,体会伽利略的巧妙推理。)

观点1:(整体分析)整体变得更重,从而应下落得更快。

观点2:(局部分析)小石头下落得慢,大石头由于受到它的拖累要变慢,小石头由于受到大石头的牵引要加快,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大人单独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它们的整体下落的快慢应介于大、小石头之间。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可以发现,“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这个论断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在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曾经采用了和同学们相同的方法进行推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性。

探究2: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运动的快慢。

问题6:导致“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这个假象的根本原因是空气阻力的存在。请想象一下,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如铁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会怎样呢?怎样才能实现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学生猜测讨论……)

[演示] 牛顿管实验。

演示1: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金属片与羽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

演示2:给牛顿管充入空气(注意让学生听声音,并观察羽毛被冲起的情况)再做实验。

(也可以逐步演示不抽气、抽部分气、充分抽气的情形,只不过这样课堂用时会增加很多,可能难于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因此两种演示方法,各有优劣。)

总结得出: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物理上把这种情况下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请给自由落地运动下一个定义。

……

案例评析:

本案例中我尝试了运用分解交流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创设物理情景,分解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同时在分组实验中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还是很喜欢观察物理情景,也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我让同学们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他们很活跃,想法也不少。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着重利用物理情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过去的课堂中,我们总是怕学生能力不够,不敢让学生自己探究,但事实上学生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7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审计学 案例教学 架构主义 改革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审计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描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现场,通过学生进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种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案例讨论更加积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学》是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其他课程相比,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而且和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建立在会计、经济法等课程之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把理论和实务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常出现学生因听不懂而不愿听,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的现象,“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如何改变审计教学和学习中这一尴尬的状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课程有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对现有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而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教学就像一座联系社会生活和审计学课堂的桥梁,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能使鲜活的社会生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使边“干”边学习,一方面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这种亲验型、参与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也进行了案例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由于受课程课时数、任课教师素质、学生实践的环境以及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案例教学仍然是目前高等审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当前审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培养出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工作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似乎听的很清楚,课后好像什么都没有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而是被动灌输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效果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正是他们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把学生作为信息的加工主体,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主体,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和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的促进者。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是中心,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导者。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目的。”而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学科教学中。

第8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1.VB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VB程序设计作为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重视。然而,由于该课程主要面向的是此前并未接触过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其他专业学生,所以课堂进程较为缓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当中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本身存在弊端。VB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只是按照知识点进行讲解,其中有举例说明分析并总结知识体系。这种一味地灌输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即便能够相对较好地保持知识的系统结构,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又因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记忆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没有积极性。其次,生源基础十分薄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初步接触VB程序设计,学习知识时记忆大于理解,考试测评也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再次,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对这些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明显意义,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难以调动积极主动性。

2.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可以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来设计案例内容,以选取最能够对知识起到解释说明作用的案例,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控制,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不同的教学案例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2)具有启发性特点。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听取教师讲授知识,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也就是通过案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养成。(3)具有参与性。案例的讲解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同一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媒介,让学生置身于灵动的知识环境里,因而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发挥。其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案例选择的关键就在于符合所学的知识重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实践成功的一半。所谓好的案例,就是指能够对复杂知识点起点说明作用的案例。如果即便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案例选用不当,同样不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对其产生误导。提出问题是将知识点和所选案例相互融合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开启记忆,在头脑中思考知识内容的过程;学生会主动查阅教材,联系学过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主动与教师开展互动问答,充分调动思维,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效率。分析与讨论是将提出的问题作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在代码的正确输入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上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教师需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案例的运用来完成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在此过程当中,离不开教师全程性的引导和指挥,教师会促使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作用。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大学计算机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基于实际问题,着重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创新教学实践,达到既发挥传统教学的完整性,又发挥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的效果,从而将VB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放大。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突出二者的教学优势,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春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9-121.

第9篇:案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自2002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推进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以来,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以此为契机,我校多年来致力于积极推进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其中,国际商务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也相应地就其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该课程与世界经济实际结合紧密,如果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国际商务课程包含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等主要模块,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多门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而双语教学更增加了本课程的学习难度。案例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将较为抽象的国际经济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经济管理理论与商务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同时有助于活跃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实施

1.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分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教授教学内容为主,学生依据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为辅。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分配,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案例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适当选择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国际商务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各个案例情景化,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作为商务管理者,如何处理案例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从案例情境出发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达到提升理论分析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双重效果。

2.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传统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充分备课,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讲授,此类极端的例子包括“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等。而案例教学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安排进行重新调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准备和设定上,而在课堂上则大量减少教授时间,更多时候是作为引导者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1)案例准备阶段。在案例选择阶段,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的英语国际商务相关案例。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切合国际商务主要理论内容,在难度上可以由易到难,篇幅上由短到长,以期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相关的国际商务主要理论进行简要讲解,进而引入有关案例,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为了给案例分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缺少国际经济相关理论基础,教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新闻、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使得理论教学更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同时,在初次实施案例导入时,教师有必要就如何预习案例、如何进行学习小组协作、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案例准备等重要环节进行充分地说明和示范,以便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入案例分析阶段。

(2)案例分析阶段。案例的分析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经过前期的准备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了相应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案例的具体内容。在教师对案例进行简要说明以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假定为案例中的商务管理者,就其所面临的商务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这一环节是教学的主体,负责案例的背景介绍、问题分析和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而教师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成为引导者,起到导入和启发的辅助作用。

(3)案例总结阶段。在案例讨论的尾声,教师有必要就本次讨论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下一次的案例讨论有所脾益。需要注意的是,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总结时教师应该避免给出封闭式的结论,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讨论的多样性和原创性。

三、国际商务双语课程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实施浸泡式全英教学,即从教材和案例的选择、课程的讲授到学生的问题讨论与作业提交,全部使用英文进行。这对任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存在口音不标准、用词不准确、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由于师生均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一旦教师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极易对学生的理解和进一步表达造成困扰,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存在语言障碍

在国际商务双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常常容易遭遇语言理解障碍(如听和读)和语言表达障碍(如说和写)。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在双语教学初期,常常容易出现阅读困难和听课不能完全理解的问题。在案例讨论环节,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案例分析不能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3.案例分析不够准确深入

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商务经验和理论基础,在案例分析中容易跑题,或者泛泛而谈,进而无法得出有效解决方案。在方案陈述时,有可能只是罗列案例事实,甚至只是陈述无关的案例背景,而不能结合理论内容和讨论大纲要求,围绕问题展开分析,使得听众不知所云,无法就其陈述展开讨论。

四、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改善:

1.充分提升教师英语水平

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教师有必要在课前以及授课过程中,努力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应该把有关的经典英文原版教材读熟读透,达到能够灵活运用专业术语的水平。同时,为保持英语语感和纯正语音,应该坚持长期收听和朗读英文财经新闻,在提升语感的同时,还能为案例分析积累有用素材,一举多得。

2.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媒介,结合相关图片,新闻,电影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案例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如何提升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给予明确的示范和帮助。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难度,在英语措辞及句子结构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以便适应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

3.加强案例分析指导

针对学生容易在案例讨论中离题或者分析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在案例引入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供分析思路或者讨论大纲,以供学生参考使用。同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作为旁观者也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加以引导和提问,以确保案例分析和陈述达到应有的要求。

总之,案例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保持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存在的一些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已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