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

第1篇: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8-01

1手术室手术安全概念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手术室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

2手术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在手术室很多因素造成了手术风险,比如: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标本错误、手术不当发生压疮、手术病人坠床和跌倒、感染管理不善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等众多因素。

2.1手术病人、部位错误相关因素如医生开错通知单,把左右部位写错,病人转床未通知手术室,手术团队缺乏有效沟通,病人未参与手术部位标识,接患者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查对或查对方法不当,未认真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等,均是造成手术安全问题的因素。

2.2手术物品清点错误相关因素未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及清点流程、清点错误,清点后未记录或记录错误,手术中增加用物,未认真清点和记录,术中更换人员,交接不清楚,有疑问时,未认真排查(或无法排查)就结束手术等,这些都是手术物品清点错误的相关因素。

2.3手术病人接送发生坠床和跌倒相关因素此类相关因素有手术患者或麻醉未醒患者未上护栏和安全带,搬运或运送病人时,安全措施不到位,运送工具(平车、轮椅)安全性能差,局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无专人护送等。

2.4发生压疮相关因素手术安全中的压疮相关因素有手术摆放不当,垫、床单不平整或有硬物,受力点不均衡,手术时间过长,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移动病人时有拖、拉动作,或者是老年、消瘦病人皮肤情况差,缺乏弹性,外周血液循环不足等。

2.5手术标本错误相关因素未建立标本管理制度,标本保存、登记、送检流程不规范,造成标本遗失,还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送错标本。标本名称和病检单名称不符。

2.6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手术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力,洗衣手方法错误或洗手时间不足,手术时间长,医生操作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未严格区分,手术室清洁卫生不彻底。

3手术室常见的非医疗安全因素

防火、防盗、防滑,安全用电、汽、水,危重病人加强巡视,陪护,防止坠床等非医疗安全因素,手术室要做好安全用电教育,做好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火灾处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火灾应急演练。

险防范措施

4.1严格查对,防止病人错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房查对,去接手术病人时在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在手术室等候区,要与夜班护士交接;在手术间里,要与手术间护士核对;在麻醉前、手术前再次核对。五次查对病人确保病人的安全。

4.2建立并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病人、部位、方式。手术室要建立三方核查制度,建立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落实责任人,病人标志确认,部位标识确认,平车标记确认,采用主动查对,术前暂停再次确认的方式。麻醉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备皮情况、静脉通道建立、过敏史、皮试结果、备血情况、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4.3强化手术物品清点制度五次清点、四次查对并作好记录,清点时共同唱点确认信息并达成共识,清点时物品必须让巡回护士看清楚,术中使用的纱布均采用带钡线的,便于查找:术中增减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确认并立即记录,清点时检查器械完整性,特别是带螺钉的关节是否完好。术中清点的物品,不得随意拿进或拿出手术间,手术结束必须清场,更换垃圾袋。

4.4防止病人坠床要做好平车、保护具的日常护理,平车要每日检查、维反义词,清理车轮绞线、上油,检查螺钉,保持其性能完好。小儿、老人、躁动和苏醒期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在接送病人时,应固定好平车防移动、协调用力、采用二人、三人或四人的搬动法,做到防止病人坠床。

4.5职业暴露风险防范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如何做好标预防,护理人员预防锐器伤,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质量。

手术室是病人实施手术的场所,并且担负着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患者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短,但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自我防护,始终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就能提高工作质量,消灭事故,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2篇: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门诊护理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也正因如此,积极做好门诊护理安全评估,重视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门诊护理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门诊;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人的安全,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避免风险的发生,维护病人的安全。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人流量大,病人的年龄跨度大,情况复杂多变,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服务品牌。以下是我院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一、门诊护理安全评估

(一)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

重大院内感染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威胁生命。门诊手术室、内窥镜中心,口腔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换药室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发生感染性事件,影响重大,并且会导致医疗纠纷。

(二)关键部门存在医疗护理安全隐患

内窥镜中心,口腔科门诊,放射科,门诊手术室,输液室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存在药物过敏或病情突然变化的情况。为保证医院处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关注急救设备是否完好,药物使用是否正确,护士是否按流程指引执行指令,就连护士操作的准确性都会是一个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1]。

(三)应急处理的安全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及其他安全隐患,例如,停电、停水、火灾等,此类突发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然而一旦发生,给病人、医院乃至全社会带来的危害都是极为巨大,尤其对于少数缺乏应急预案和演练的医院[2]。

(四)门诊护理安全问题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理和救援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有时甚至非常简单或看似不值得一提的临床活动都会有风险。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各部门工作环节的协调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二、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教育和实施

可以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并进行情景演习。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安全宣教,使其配合诊疗。护理安全措施,不但在法律概念和各种规章制度上教育护理人员,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应用。

(二)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

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流程上墙;每月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查消毒隔离质量;内窥镜中心电子清洗消毒机保证消毒时间和消毒的效果;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腔包,医生戴口罩和护目镜,每接诊一位病人,必须要换手套,工具使用后需要浸泡消毒和高压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需设专区,使门诊与之分离,实行全套服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将重点放在关键防范部门

1、人员配备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质量、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直接关联。内窥镜中心,妇产科,放射科,门诊手术室需要安排有急救知识和技能、责任感强的护士。

2、物品配备

门诊各科需要配备抢救箱、急救药品和器材,做到及时领取补充、及时检查维修,无过期。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核对,每日每班检查、记录并交接,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3、设施

输液室工作量大,输注时间集中,环境嘈杂拥挤,药物品种多。护士工作繁忙,程序琐碎和重复,也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实行电子叫号,输液速度大大提高;安装软件,改进流程,电脑打印输液卡,避免人为错误,减少环节和工作量,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四)门诊应急处理

1、完发公共事件处理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各类急救小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和小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如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在门诊如发生突发事件,必要时增加医生和护士分诊,病情重的患者第一时间安排,并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恐慌,确保检查和门诊医疗秩序正常[3]。

2、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根据传染病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在夏季重点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腹泻患者,可以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冬季和春季集中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患者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必要时采取隔离处理。护士加强分诊和加强健康教育,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4]。

3、确保精神病患者安全

一旦发生精神病患者突然兴奋躁动的紧急事件,医院应该及时采取防止患者自伤和伤人的措施,规定兴奋躁动患者紧急接诊过程及处理方法,明确职责和分工,诊室调整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

(五)鼓励团队之间的协同效应

鼓励和培养护士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按流程操作,充分提高执行力,从过去较重视结果,到现在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全过程的监控。以弥补工作中间的缺陷,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六)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以质量保证来防避风险是最好的预防医疗方式。护士加强处方医嘱的核对,发现有药物配伍禁忌,超量即时联系医生修改,重视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经常巡视,及早发现和处理,保障护理安全。

(七)其他安全措施

此外,要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的安全,如意外跌倒、财产安全等。醒目位置放置防跌倒标志、电梯乘坐注意事项,重要位置安装监控探头,提醒谨防小偷,加强巡视,做好门诊安全管理。

三、总结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门诊管理有诸多好处,如患者病情突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还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对门诊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宋蔓莉,吴冬梅,赵枫,等.机关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7):137.

[2]林惠华.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与重点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394-395.

第3篇: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 变配电系统 安全供电 维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医用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医疗诊治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现代医用设备在整个医药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何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做好变配电系统的安全供电与维护工作,也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1.低压配电系统

1.1 负荷

医院内部的各用电设备需要明确其负荷分类,并根据其所属类别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电。

一级负荷包括:医技病房楼的手术都的医技设备重症监护(ICU)等重要场所的医设备及其空调设备以及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加压风机、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及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等。其中的洁净手术部的医技设备所有的消防用电设备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二级负荷包括:电子显微镜电源、X 光机等医疗设备、客梯、排水泵、生活水泵等。

三级负荷主要为一般照及动力负荷等。

1.2 电源

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站、消防中心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而对于冷水相组、真空吸引、X光机、CT机、MRI机、DSA机、ECT机等设备主机、烧伤病房、血透中心、中心手术部的电力及照明、CT机、MRI机、DSA机、ECT机的空调电源、电梯及屋顶排风机、洗衣房等的动力也应分别由变电所低压屏放射式供电。

树干式供电是由变电所将各类电源分别引至各竖井,通过母线输至各层。各竖井内分别设有照明、配电、空调及应急照明配电箱;配电、照明分别放射至各科室的配电、照明配电箱,各科室的计量表设在竖井配电箱内,空调配电箱配电至末竖井区域内的普通空调机及风机盘管。

手术室、监护病房、血液中心、血液透析、MRI 室、消防动力设备、计算中心、应急照明、重要手术室的空调设备、重要医技设备、电话机房、变配电所用电等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互投。

另外,由于医技检验科、血液透析室等处的仪器对电源要求较高,部分电源通过稳压器后备UPS供电。

2、配电系统的安全供电与维护

2.1 配电系统的组成

电气安全是医院供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的电力系统的保护方式有接地保护TN-S系统、局部中性线不接地系统、医用局部等电位接地、建筑物总等电位及卫生间局部等电位接地、漏电保护等。一般场所的移动式设备均采用了漏电断路器进行保护。

冶疗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抢救室、心血管造影室、卫生间、浴室等均设置了局部等电位连接。中心手术室的配电系统为保证病人的安全采用了IT系统。

医院接地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病人的安全,设备正常运行等。按照我国现行各类规范中医院设计的规定,在供配电的设计中应采用防雷接地、电力系统接地、设备保护接地公用接地系统。实践证明,由于场地的原因,这些单独接地极不可能完全与建筑物的金属大地绝缘,而一旦绝缘遭到破坏,医用等电位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则可能不是一个等电位,此时,在患者的周围如果存在这样两个电位,将产生触电的危险。

电气设备对病人的影响,即电击包括宏电击和微电击。防止宏电击可以采用接地线及漏电保护器来完成;而引起微电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仪器的泄漏电流及病人所处的环境非等电位。因此减少泄漏电流及局部等电位,是在保证电子仪器在绝缘的条件下的克服微电击的重要手段。减少泄漏电流的方式是将电源进行隔离,通过隔离变压器,二次侧两相导线对地高阻抗,减小了系统的泄漏电流。当泄漏电流在0.7mA~2mA范围内设绝缘监视报警。以上系统称之为局部IT系统。采用局部IT系统辅以局部等电位连接,就可以保证防止心脏手术及检查中的微电击。

基于目前电子仪器的频率较高,要求地线短而粗,地线过长反而成为干扰源。目前我国与国际上防雷接地的规范是除爆炸危险场所外均为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防雷、接地体,因此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体,如钢筋等不可避免的与防雷系统为一体。而作为病人周围的金属体如水管、金属门窗等均与建筑物金属体连接。为保证病人的安全,也要求设备仪器等的保护接地与病人周围的金属体局部等电位。

2.2 维护要点

首先要做好供配电系统的保障措施,如:(1)电工日常应做好发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发电机随时投入使用;(2)电工平时要掌握供电知识和操作规范,注意操作安全。(3)临床科室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4)后勤部门要组织进行应急停电演练,每年1-2次,通过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突发停电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病人安全。

另外,还要制定供配电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当系统故障发生停电时,其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快速发应,措施果断”的原则,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保证医院用电畅通,迅速有序地组织和恢复供电。

参考文献

[1]赵唯萍.谐波治理节能装置在医院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2).

[2]路小军,刁兆光,唐忠,曲源河.大型医院供配电特性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9(07).

[3]葛激杨.医院备用电源的必要性[J].华章,2011(23).

第4篇: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1 总 则

l.1 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 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 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 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 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 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 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3 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政府同意。

5.5 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 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 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 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的审批。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 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 附 则

7.1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 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医疗应急预案(二)

一、患者自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2、检查患者病室内的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属24小时监护,不得离开。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5、查找患者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6、发现患者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如有可能立即抢救。

7、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

8、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听从安排处理。

9、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二、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

4、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5、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四、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2、遭遇暴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注意观察暴徒的特征。

4、设法通知保卫处,夜间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视情况拨打110。

5、暴徒逃走,注意方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自用电器。

3、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以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八、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做好停水准备。

2、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停水时间尽量储备水源,以备使用和饮用。

3、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4、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九、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量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员,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泛水。

2、不能自行解决者,立即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

3、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将水扫净,保持环境清洁。

4、告戒患者,不可涉足泛水区或潮湿处,必要时放置醒目标识,防止跌倒。

医疗应急预案(三)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灾害防御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医院急救和应急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我院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杨成虎

组长:胥敏

副组长:贺建军、蒋久富、冯峰、蒲昭谦、羊明

成员:杨淦、文陆林、林春华、任春洪、杨绪、杨烈、杨柳、余燕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蒋久富

队员:宁小洪、谭永、李启、喻双文、祝仁兵、林玉萍、陈峰

二队:队长:冯峰

队员:许海彬、杜华、胥智勇、岳鹏程、吕明波、李莉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胥敏

队员:杨淦、杨柳、杨烈、杨绪、任春洪、余燕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第5篇:手术室火灾的的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离院;护理安全;对策;结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和公共安全(大众财产和人身安全)[1]。

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服务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护理行为的安全、及时、准确,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2]。

1 案例介绍

患者杜XX,男,26岁,于2013年5月8日入院,诉右耳疼痛,间断性流脓20年余,诊断为"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于5月14日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5月17日起发热38℃~39℃,精神状态较差,不爱说话,医护人员查房与之交流也不搭理,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5月21日请神经内科和内三科会诊后,准备行血培养、CT及磁共振,结果就在5月22日凌晨2点离院出走,就连陪护在他身边的母亲都没有发现。2h后,患者母亲发现睡在床上的儿子不见了,在病房里找了一遍未果,遂来告知值班护士,并说出患者有精神病史,而且患者唯一的哥哥也患有精神病,数年前离家出走后至今下落不明。发现该患者出走后,值夜班的护士(本人)立即通知了护士长,总值班,并向分管院长报告,下夜班后和护士长一起亲自寻找未果,打了110报警。护士长5月23日上午和患者家属一起到派出所立案,3d后因警方接到一养鸭户报案说发现一精神异常青年睡在他家鸭鹏里,这位精神异常男子正是杜XX,警方去捉拿时还与干警打了起来。后经确诊精神病后将患者送往精神病院就诊。

事情发生后,作为当班护士的我深感自责,科室也组织了病例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本人决定把这个案例引发的思考发给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让广大基层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能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案例分析

此案例暴露出下面几个安全隐患。

2.1耳鼻喉科患者大多为择期手术的患者,他们生活能自理,且80%以上均为青壮年,让他们一天到晚待在病房里卧床休息是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家在城区的患者,基本上输完液就回家了,下面乡镇来的会去逛街,有的甚至泡网吧,护士下午和晚上治疗时往往找不到人,这样不仅影响治疗,还给医疗安全埋下很多隐患。加上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理解能力等都各不相同,医护人员一时半刻也难得了解清楚,因此,每个患者都存在危险性。该患者有可能因手术诱发精神病。

2.2护理人员因素 患者半夜离院出走,值班护士没有仔细询问其原因,安全意识淡薄。

2.3环境因素 基层医院门道四通八达,门卫形同虚设,没有人值守;病房管理不严密,夜晚门窗没有关好。

2.4组织管理因素 本院中午和晚上门诊无耳鼻喉值班人员,门诊患者来住院部就诊,也给住院部安全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2.5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因素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不仔细或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没有事先发现患者精神异常的先兆(不爱说话,查房时不搭理人);首诊医生和主管医生护士都没能问出患者的精神病史。

2.6陪护因素 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加之精神症状的支配,可能发生攻击他人、毁物、自杀、自伤、离家(院)出走等意外事件,这给值班的医护人员及他人带来安全隐患。该患者母亲明知患者有精神疾患,应该能预测到这些问题却故意隐瞒。

2.7护理安全除了包括患者安全外,还应该包括工作人员的安全,护士晚上独自一人坐在护士站,万一这个精神病患者行凶,那后果不堪设想。这次10月25号浙江温岭事件就是血腥的教训!

2.8从护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公私财产,公共灾害等安全问题。医院门道四通八达,没有门卫值守,有可能引起财物遭窃、火灾;进出的人员复杂还有可能引发院感、传染病流行等公共灾害,这些均显现出基层医院组织管理的欠缺。

3 总结

归纳起来,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后面将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对策[3]:①患者因素(即个人因素);②组织管理因素;③背景环境因素;④护理人员因素;⑤陪护因素。

4 对策

4.1医院管理层的对护理安全的高度重视及良好的组织管理 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急救演练,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对医护人员还应提倡无处罚的安全文化,发生差错后担心被处罚是当今医院患者安全促进的唯一最大障碍[3]。

4.2环境设施的安全布局及管理 环境不安全,仪器设备不健全或不处于良好状态,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建房时首先应考虑安全问题;值班护士除了查看患者外,还应查看病房的环境,各种物质的交接也应仔仔细细,医院各科室也应该有专人负责各种设施和仪器的检查,对各种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4.3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安全意思的增强 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学会对就诊的每一个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规范护理病历的书写,熟练掌握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与护理,加强对护理安全高危患者的巡视,注意气道管理,防止窒息;护士治疗护理及晚夜班必须清点患者,发现不在病房者,电话联系并有登记;公开本院接受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方式及途径,方便患者监督。

4.4加强与患者和陪护人员的沟通,积极引导患者参与的医院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的责任,把"患者参与医疗安全"[4]纳入患者安全目标,这样做充分体现患者的权利和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5]。主要措施:

4..4.1教育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尤其是既往史、精神病史),并告知其对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和重要性。

4.4.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患者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随意外出的后果,让其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及作息时间;对安全问题重点强调,入院宣教时要求患者签订安全协议。

4.4.3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或家属)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了解与选择。

4.4.4就诊时预留双方电话 (院方留科室电话),确实有事需要外出者,必须先向值班医护人员说明,并书面请假,有事及时联系。

4.5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主要是防火、防盗及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让医院黑板报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戒烟酒的目的和重要性(吸烟引起火灾,诱发很多疾病,百害无一益;喝酒后酒精与头孢类药物作用引起甲硫样反应,事实证明这样说患者容易理解并记住和遵守)。

4.6护理法律知识的普及 让每位护理人员树立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并考核。

4.7加强对陪护的管理,住院部值晚班的护士每天晚上22:00前清点患者和陪护后锁门,有事情时再开;对不在病房的患者电话通知其回房。有事回不来的在《患者动态登记本》上记录。

4.8应急电话要求每位医护人员记住,关键部门和后勤部门电话贴在显目的地方,比如手术室,ICU,支助中心的电话要记住,发电房,修理室,各科主任和护士长,总值班,警室的电话要贴在显目处。

5 结果

本科自进行该病例讨论后,遵照上述对策重新制订了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现在住院患者基本没有外出现象,医护人员亦人人能背诵安全制度和常用应急电话号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桂凤,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5-7.

[2]王芳,叶志弘,葛学娣,等.三级综合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77-778.

[3]昌子艳,贾士峰,刘红.基层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9(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