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市场调查的基本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物流实验课 实验项目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我校物流专业的实验课已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学生接触物流设备机会少,只能部分地模拟物流管理的相关环节,直观地验证或模拟物流管理的部分业务,还没有达到物流实验课的目标。为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1 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5.9%的同学想学习物流规划,31.8%的同学想学习物流信息系统,58.8%的同学想学习供应链管理。
结合供应链管理知识,整合相关实验,让学生设计并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实验。让学生研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转与管理,通过反馈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物流规划对本科生阶段是难度较大的实验,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
物流设备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1.2%选择的S-ID定位系统操作,50.6%选择的RFID系统应用,42.9%选择的电子标签辅助拣货,42.4%选择的RF手持终端应用,12.4%选择的条形码系统及标签应用实验。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7.6%选择的物流配送管理,50.6%选择的物流采购与订单管理,32.4%选择的物流运输。
我们实验课应把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当做技能培养的重要一环。把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强学生们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仓储管理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47.1%选择的库内管理,46.5%选择的货物出库管理,40.6%选择的货物到库准备和验收,31.2%选择的入库理货码垛,30.6%选择的货物入库上架,26.5%选择的货物盘点。
学生已经在实验课之前学习过仓储与库存控制这门课程,对仓储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同学们对于如库内管理和出入库流程等相对较简单的实验更希望进行更深一步的如仓储计划编制、仓储方案决策、仓储组织效果等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实验中,大家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54.1%选择的物流配送路径规划,48.8%选择的电子标签拣选策略选择与设计,30%选择的仓储货位规划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实验是综合性提高实验,对同学们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但是同学们对这类实验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类实验中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供应链类实验中,学生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64.1%选择的供应链库存管理,62.4%选择的啤酒游戏。
综合来说,较于操作类实验,同学们还是更希望多安排管理类以及规划决策类实验。
2 企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对学生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有: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会仓储、配送、运输、货代、订货系统等物流软件的操作。初步具备使用条形码技术、POS 系统对商品进行出入库处理。运用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操作企业ERP各工作站的软件。能操作系统,特别是进销存系统。
对于更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企业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如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物流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力、供应链管理与改进的能力等一些综合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3 物流实验课实验项目的调整方向
一是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性学习各部分内容。如国际报关和报检实务的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等,可以采用模拟训练,通过物流软件、企业物流运作案例等手段来实现实训目的。而对外语交流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动手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团队探讨和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以穿插物流运作视频,如供应链物流运作专题片等。
二是变现在以实验为目的的实验室布局为以就业为目的的布局。参照企业实际来布局实验室和模拟职能岗位。首先,提供仿真的企业业务处理环境。使实验者有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完成实验。其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岗位,更有利于学生真实体验。以不同企业实际日常业务,提供仿真的业务流程。在实验教学环境下可以模拟企业的各种物流管理实际,使学生在模拟现场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充当某一角色,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和素质。物流管理专业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有机会发现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是课程内容随物流业发展与时俱进。目前,我们的课程内容赶不上物流业的发展,出现明显滞后性。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跟上物流发展实际。要特别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规划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四是更高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本科教育,我们对学生有着不同于高职生的要求,在同学们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安排同学们更高一层次的实验如供应链管理类实验、仓储货位的规划设计实验,物流配送路径规划实验等等。训练同学们如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规划设计能力、仓储计划编制、仓储方案决策等等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完成包括基本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三种类型的实验。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调查与预测。
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紧密结合网络技术,并与如仓储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等互为补充,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双丰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得以系统化、综合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会思考,又会操作,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化物流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 结论
物流实验课实验项目改革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性学习各部分内容;二是变现在以实验为目的的实验室布局为以就业为目的的布局;三是课程内容随物流业发展与时俱进;四是更高要求地培养学生能力。
基金项目:[1]天津市品牌专业(物流管理)建设项目;[2]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驱动式的物流实验课两阶段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3]天津师范大学实验室改革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社团企业化的物流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C2011 01);[4]2012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计划:基于开放式实验室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JZW2012096);[5]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D02-1106)
参考文献
[1] 陈达强,刘南.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47-152.
[2] 肖怀云,李正锋,吕玉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J].物流科技,2008(7):81-82.
[3] 齐天.《物流仿真实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2):167-168.
一、清洁生产审计简述
清洁生产审计(CleanerProductionAudit)也称清洁生产审核,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正在运行的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设备和操作的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掌握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产原因的详尽资料,提出减少有毒和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以及废物产生的备选方案,经过对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选定可供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评估过程。
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和工具,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对清洁生产经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述,清洁生产审计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环保局最早针对有害废物的预防,建立推行了废物最小化机会评价,后来将这一技术方法推广为对一般污染物开展的污染预防审计;联合国环境署(UNEP/IE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将其称为工业排放物与废物审计。我国自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清洁生产审计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许多清洁生产项目都是首先从清洁生产审计入手,找出污染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应当说明的是,清洁生产审计只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便利,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明了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显得过于烦琐,没有必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但是,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存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环境问题不是仅存在于生产环节的终端,而是贯穿于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原料的提取和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理念之一。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工具,也需要覆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开始对全过程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完工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审计
1、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特别是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无害的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企业开发降低污染或根绝污染的能源替代技术情况及其效果,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2、原材料审计。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原材料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尽量选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否则,应分析企业所用的原材料毒性或难降解性;查明产出的产品对环境是否有危害及其危害程度;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原材料及其回收利用程度。
3、工艺技术审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状况有重大影响。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将减污任务分配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减污成本。因此,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检查企业是否开发减污工艺流程,注意是否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上游进行污染控制;评价工艺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
4、设备审计。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实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均会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因此,清洁生产审计应对设备的使用、更新、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审查。
(二)清洁产品审计
清洁产品,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易处置降解的产品。清洁产品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清洁产品的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高效地利用资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用户及其用户的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产品在废弃后是否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企业是否注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变有害无用为有益有用;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三)清洁管理审计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应检查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查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三、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程序和重点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施,通常由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考虑到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行业所适用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根据国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的实践,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阶段,即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
(一)筹划和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准备与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排除清洁生产审计的障碍。为使企业全部人员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意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通过厂报、板报、有关会议、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工段、班、组长学习清洁生产知识,鼓励全厂员工填写合理化建议表,调动全厂职工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组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推选审计组长、选择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任务。审计小组的成员数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全时制成员由3到5人组成,应具备的条件是:(1)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2)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技术信息;(3)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冶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4)具有宣传、组织工作能力和经验。三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
(二)预评估
预评估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初始阶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调查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和废物流失点;耗能和耗水最多的环节和数量;原料的输入和产出;物料管理的状况;生产品、成品率、损失率;设备的维护和清洗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清洁生产目标,初步提出实施无/低费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已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厂貌、原料的购置和贮存、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利用与维护、产品的性质与销售、环境污染的控制等。二是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的原则是:该审计重点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可采用权重总和法,该法主要依据各备选审计重点在各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总和来确定。一般应考虑6个因素:(1)物耗、能耗大的生产单元;(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超标严重的环节;(3)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环节;(4)易出废品的环节;(5)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大的环节,及生产工艺落后的老大难部位;(6)事故、维修多的部位,以及难操作且易造成生产波动的部位。
(三)评估
该阶段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审计重点进行物料、能量、废物等的输入、输出定量测算,对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面进行评估。寻找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物料、能源损失和污染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准备审计重点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二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三是建立物料平衡。包括进行预平衡测算、编制物料平衡图、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四是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原辅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五是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阶段的结果,对产生的各种方案进行筛选归类,推荐可实施的多个中/高费方案,对前阶段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核定和总结,并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并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在无/低费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推荐的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并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可行性,推荐可供实施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方案确定后,对于一些无费或少费、容易实施的方案,应立即付诸实施。一般情况下,管理类、包装类方案较易得到实施,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方案应作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调查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确定方案的技术途径。二是进行技术评估。主要分析其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指标、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及在本行业中推广的价值等。三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和量的变化及可能削减的环境保护治理费用等。四是进行经济评估,主要评估其投资支出、运行费用、效益、投资渠道、投资分配等。包括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经济评估方法、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经济评估准则。五是推荐可实施方案。
(六)方案实施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两步:第一步是实施投资费用较少或无投资费用、收效明显、容易实施的方案。此类方案的实施应贯彻边审计边实施的原则,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使企业迅速受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第二步是实施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有:改变原料、工艺的方案,更新关键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方案、关键车间或工段的搬迁等。实施这类方案的一般步骤为:一是筹措资金,组织方案实施。方案实施的资金来源可能有:企业自筹、环保投资贷款、世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应对这些资金的数量和有效使用时间作详细分析,并据以列出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确定各实施阶段的资金额,明确各实施阶段中企业内的主管部门及其责任。二是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三是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四是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分析方案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汇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比各项单位产品指标、宣传清洁生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