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经济技术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技术和管理

第1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化工生产;设备;技术经济管理

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指的是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和产品制造有紧密联系的各种活动,其在化工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工企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中的全部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动和组织,将其投入到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而生产出经济性、安全性的化工产品,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设备作为化工企业生产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企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化工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概念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备管理不仅指的是技术范畴,而且还指经济范畴,因此,要扩大设备管理的范围,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掌握。以往的设备管理主要是以设备的保养、维修、改造以及更新等内容为主,是一种单一型的技术管理。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设备管理的内容不只包括技术管理,相应的增加了经济管理,现在的设备管理主要是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互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经济管理为主。

二、在化工生产中如何对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管理

1.制定设备管理考核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化公司企业生产设备复杂且压力容器设备较多,生产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且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所以该化工企业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设备管理考核体制,主要包括设备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章程、设备的完好率、泄漏率、安全状况和卫生状况的管理以及设备的点检、维护、使用、保养等内容。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另外,还注重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增加设备的检查力度和频率,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对设备进行检查时,主要运用车间自主检查和厂部专项检查相结合、设备检查和现场管理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设备检查和安全防护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设备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每日的点检、周检、月检、巡检的方式注重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进行专业检查,实现传统和创新检查的互相结合,对检查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进行专门的整顿工作,切实落实设备各项管理工作,以完善的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加强设备的成本管理,降低设备成本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在降低成本的条件下达到设备长周期运行的目标,需要加强设备的成本管理。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设备的维修费用,因此,降低维修费用是设备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该企业从2008年开始就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考核,每年根据三化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下达费用考核指标。每月根据各车间完成费用情况进行考核,奖罚兑现,鼓励职工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对修旧利废进行奖励,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设备备品配件的再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了维修费用,维修费用逐年下降。对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对于那些不对安全、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设备,通常情况下,采用维护、修补方式。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目的,要灵活的掌握、安排设备的维修工作,在不对设备的年度维修计划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大修、中修、小修以及轮修方式的相结合,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设备检修做到前瞻性。对设备的系统停车大修的时间周期延长,尽量以单系统设备检修及日常维护为主,边生产边检修,提高设备运转率。对于大项目进行维修时,主要运用新技术实现对旧设备的改造更新,达到更新换代的目的,对设备局部进行改善维修,进而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性能。采取各种举措确保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多年来主要设备的完好率均达到98%,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投资成本。

3.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对设备的投入和产出关系进行处理

为保证设备的投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三化公司出台了《设备前期管理规定》,对设备的前期进行管理,加强设备经济技术论证,进而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扩大设备投资效益。

(2)对设备技术的先进和适用关系进行处理

在设备的先进和适用关系方面,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主要在设备适用的基础上实现先进,在先进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适用。用合理、经济的投资取得效益最大化。

(3)开展设备技术的改革创新活动

加大设备技术的改革创新活动的力度,确保设备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将设备的自身性能和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并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设备的创新。

(4)制定严格的设备考核和约束激励制度

通过制定严格的设备考核和约束激励制度,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对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将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范、交接、以及安全工作作为主要内容,强化设备现场检查考核力度,对设备维修保养内容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定设备的验收标准,分工明确,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制度建设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需要通过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并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进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性能。另外,对设备进行计划性、目的性的更新,运用最先进、最经济的设备代替以往的旧设备,提高化工生产的先进化水平。除此之外,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化工生产设备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维修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严格依据维修作业标准,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要,发挥最大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设备管理在化工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企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一、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健全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成熟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助于企业以有限成本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在访谈调查的17家企业中,只有4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了解其他部门的要求制定过简单的招聘计划,其他企业均没有制定过科学、详细的招聘计划,通常在人才缺乏时再紧急招人,最终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外,招聘渠道单一,主要采用内部提拔和熟人介绍,或者是采用“泛家族化”的用人模式。有13家企业主要采用熟人介绍和内部提拔方式,少数企业曾经使用网络招聘和到石河子大学、石河子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校园招聘,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招聘的人才很快离职或者跳槽。在选拔方式上,基本上选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企业常采用简历筛选和面试,未曾采用笔试和人才测评等结构化的面试程序,在招聘后不进行“招聘有效性分析”。

2.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制度。访谈调查企业以2013年第一年度为例,企业人员流失率低于10% 的有5家,在10-20%之间的有5家,20-30%之间的有4家,高于40%的有3家。多数民营企业在设计和执行员工培训计划方面没有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确定员工培训,仅5家企业有计划,但实际执行难度较大,其中3家企业进行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因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太高,均未自己举办培训班。由于员工队伍流失大,企业不愿意在员工培训和开发上进行投入。由于缺乏科学的员工培训和开发制度,一方面员工的技能和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长期处于停顿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和丰富,从而导致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创新能力弱,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另外一方面,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受到影响,可能进一步增加员工流失率。因此民营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制度的缺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在培训方面的有限投入以及在员工开发方面的短视,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落后又加剧了民营企业的劣势,更进一步拉大了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差距。

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受访谈调查的17家企业中大多企业未从采用打分等考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其评价仅仅依靠企业主对员工的印象和感觉,缺乏真正的考核办法,上级的个人偏好、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或者个人冲突等因素影响到员工的绩效考核,只有少数企业采用考评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确定员工的集体薪酬。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仅仅基于员工完成眼前任务的工作量和出勤率作为标准,而对工作质量和长期绩效却没有科学的评估。中层、基层管理者和员工一般都是根据上级部门领导的安排来完成自己的日常本职工作。

在缺失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下,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同时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是最常用的方式,受企业主偏好的影响,以发红包(奖金)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少数企业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这种一刀切的薪酬制度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容易忽视员工的精神需要,以至于难以长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慢慢沉淀、累积出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认同公司文化,促成个人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凝聚成一个团队。调查数据显示,17家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张贴有关于企业愿景的口号标语,其余的10家企业均没有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和利润上。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不够重视或者缺乏文化建设意识,将导致员工与组织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的持久发展。

5.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和薄弱的法律意识。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30―40%的员工为非正式职工,即为未签订正式合同的零时工。这些非正式员工有60%以上是自愿不签订合同。分析企业存在非正式职工的原因主要有企业主不愿订立用工合同和员工自身不愿订立合同,其中企业不愿意签订用工合同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规避员工权益,而员工自愿放弃合同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被企业束缚,可以随时跳槽。通过与部分员工访谈发现,由于害怕失去工作或担心不能及时再就业以及缺乏法律意识,在发生劳动冲突和劳动纠纷时,员工几乎不能采取有效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处于劣势。石河子开发区民营企业由于地处西部腹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东部落后,虽然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给予了一定重视,但因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成因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正向关系认识不足。没有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大了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

第3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4例。其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74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结石大小在18~48 mm之间,其中输尿管结石70例,膀胱结石4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或健康状况,选择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截石位,钬激光碎石时,细软的钬激光光纤在输尿管镜的引导下,通过尿道抵达结石部位,术者通过连接在输尿管镜的电视显示屏观察结石在体内的形态、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根据结石的位置及特性,选择钬激光治疗的功率,然后操作激光控制器,传送钬激光,将结石一一击碎或成为粉末,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置双J管并持续导尿。

1.3 结果 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0~140 min,平均110 min;术后碎石排石率达99%。

2 手术配合与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准备:术前1 d下午到病房探视患者,按照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内容进行访视,主要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皮肤情况、感染性疾病、心理状况及护理等;②健康教育:包括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及配合,告知入手术室前准备(包括更衣,取首饰和义齿,勿化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等);③患者要求: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要尽量的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向患者解释清楚;④物品准备:摄像系统一套,光源系统一套,钬激光机及光纤系统一套,输尿管镜一套,蠕动加压泵,斑马导丝,双J管,输尿管导管,导尿管,3L袋,液体石蜡等,并检查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转;⑤手术间准备:手术室内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 ①患者在转换间查对无误后换专用平车入手术间,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双下肢穿上棉裤腿,窝处垫上软垫,以免压迫腓总神经,将双下肢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一定要拧紧,避免活动,以免对患者肢体造成伤害;②巡回护士将各种仪器就位,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将仪器放在术者的习惯位置,术者经外科洗手消毒后,用1%的碘伏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协助术者将经灭菌后的所需用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摆放在无菌器械台上备用;③连接各种导管,摄像头、钬激光光纤、蠕动加压泵等,并根据术者要求调节各项参数直至满意为止;④注意调节冲洗液的温度(我院使用3L袋),冲洗液温度以接近人体正常体液温度为宜。温度太低,会使患者体温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差,可引起寒战,注意为患者保暖,为患者加盖小棉被。温度太高,可使肾内血管扩张而出现视野不清[2],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保持冲洗液通畅;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电监护,注意引流液和尿液的颜色,经常询问患者的自身反应,安置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前提下,以患者安全、舒适、有利观察为原则;⑥术毕搬运及交接:术毕协助术者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道,并在转床过程中注意保护,以防脱出,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并做好记录。

2.3 术后器械及设备的保养 术毕,仪器所有旋钮回复到零,关掉电源。钬激光光导纤维、摄像系统等属精密贵重仪器,使用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过度弯曲,术后清洗按腔镜清洗操作流程进行,即一定要打开各关节和螺丝,用酶浸泡30 min后用水枪冲洗管道内壁。摄像头线,光导纤维不要过度缠绕,以免损坏,使用后做好详细登记。

2.4 术后回访 术后1 d到病房回访患者,询问患者病情,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指导患者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尿路,缩短尿液在体内停留时间,患者输尿管内保留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的,腰部勿做剧烈活动,以防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滑脱,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3 体会

钬激光碎石术是近年来我院泌尿外科开展的新型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的手术方式,所用设备先进,数量多,为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完善,手术室护士一定要熟悉钬激光仪器的性能,并掌握技术参数的调试,术中熟练配合术者使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术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有无呼吸困难、腹胀不适等。术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严密观察其引流量、颜色等,以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做好术后卫生宣教。只有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顺利康复。

参 考 文 献

第4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技术与经济;结合;合同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0.09.089在建筑业市场中,合同变更和索赔是承包商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合同管理中,充分应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是使合同变更和索赔成功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在此,笔者就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合同管理上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1工程概况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郊约10km的铜官山区,是一座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1 000MW,在电网中主要担负调峰、填谷兼旋转备用、调频、调相等功能。

该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中控楼等建筑物组成。上水库位于铜官山主峰附近的沟源坳地,由主坝、副坝和库周山岭围成。主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混合堆石坝,副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库盆基本由开挖形成。水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面防渗,总库容为530.7万m3。下水库位于铜官山东北侧山麓,利用原会坞水库加高新建挡水坝而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总库容为572.8万m3。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设在上、下水库之间的山体内,输水系统水平长度约2 500m,平均发电水头370m。

上水库主坝坝顶高程474.20m,趾板以上最大坝高47.2m,坝轴线处最大坝高75.0m,坝顶长494.9m,宽8.0m,上游坝坡1∶1.3,下游坝坡1∶1.26。主坝坝体填筑分为:过渡区、主堆石Ⅰ区、主堆石Ⅱ区、垫层、特殊垫层区、过渡层及下游碎石垫层、浆砌石护坡等。

2事件描述

在上水库主坝填筑施工时,设计根据本工程坝形特点按照特别咨询团意见,提出将坝后坡设定为增模区。将426.5高程以下的设计干容重由招标时的20.6 KN/m3,孔隙率n≤23%,提高为设计干容重21.0KN/m3,孔隙率n≤20%。我方以设计提高了技术要求为依据,向业主监理提出变更合同单价。

3合同技术条款

施工合同技术条款第9.8.10:主堆石Ⅰ区(3B区)和主堆石Ⅱ区(3C区)的铺层厚度,经现场碾压试验可在60~80cm范围内选定。主堆石Ⅰ区(3B区)内填料最大块径不得超过铺层厚度。采用不低于BW217D型振动平碾,碾压6~8遍,加水量20%,设计干容重20.7KN/m3,孔隙率n≤22%。主堆石Ⅱ区(3C区)内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层厚度,振动碾压不少于6遍,加水量20%,设计干容重20.6KN/m3,孔隙率n≤23%。

4设计变更要求

根据上水库主坝填筑施工设计技术变更图纸(图号:SH118(C1)J-513-1-1)第4条:426.5m高程以上主堆石Ⅰ区和主堆石Ⅱ区最大铺层厚度不超过80cm,在高程426.5m以下要求采用60cm层厚,18吨振动碾碾压10遍,设计干容重21KN/m3,孔隙率n≤20%。高程426.5m以上采用80cm层厚,18吨振动碾碾压8遍,20.5KN/m3,孔隙率n≤22%。

上述变化符合专用合同条款第39.1.4“改变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的标准或性质”,属于变更范围。

5报价编制

(1)我方对合同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将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设计规定的施工技术要求作了对比(详见表1)。

(2)经对表1比较分析,我方认为:因施工中设计提高了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要求,对填筑层厚、块石粒径、碾压遍数等参数做了较大调整,我方在施工时必须调整爆破参数,增加层面处理工作量和碾压遍数才能满足现在的设计要求,导致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我方据此申报了主堆石Ⅰ区426.5m高程以下填筑、主堆石Ⅱ区426.5m高程以下填筑和石方开挖(426.5m高程主堆石Ⅰ填筑主堆石Ⅱ填筑塄426.5m以下招投标施工招投标施工铺层厚(cm)80 60 80 60碾压遍数(遍)6~8 10 6 10填筑层数(层)34 46 87 116层面处理调整系数1.353 1.333碾压遍数调整系数1.905 2.222表1合同条款与变更技术要求对比表以下填筑料开采)三个新增项目的单价。按照合同条款对新增单价编制的原则,新增加项目单价编制以合同9.3.1.3主堆石I区填筑、9.3.1.4主堆石Ⅱ填筑单价和4.5.1.1石方开挖单价为依据,分别进行调整。

①主堆石Ⅰ区426.5m高程以下填筑:填筑层厚由80cm调整为60cm,填筑层数由34层增至为46层,增加了12层的层面处理工作量,即层面处理调整系数为46÷34=1.353。

每层碾压遍数由平均7遍增至10遍。原合同单价的基础条件为碾压7遍、压实厚度80cm。现在设计技术要求碾压10遍压实厚度为60cm,使作业效率大大降低。按原合同技术要求压实2.4m厚的填筑料只需碾压21遍,按现在设计技术要求压实相同的2.4m厚填筑料则需要碾压40遍。详见图1。

图1主堆石Ⅰ区426.5以下碾压遍数调整系数计算示意图按示意图计算,碾压遍数调整系数为40÷21=1.905。

②主堆石Ⅱ区426.5m高程以下填筑:填筑层厚原合同技术要求为80cm,现在设计技术要求填筑厚度为60cm,其坝体填筑层数由87层增至为116层,增加了29层的层面处理工作量,即层面处理调整系数为116÷87=1.333。

每层碾压遍数由6遍调整为10遍,原合同单价的基础条件为碾压6遍压实厚度为80cm。现在设计技术要求碾压10遍压实厚度为60cm,使作业效率大大降低。按原合同技术要求压实2.4m厚的填筑料只需碾压18遍,以现在的设计要求压实2.4m厚的填筑料则需碾压40遍。详见图2。

按示意图计算,碾压遍数调整系数为40÷18=2.222。

③石方开挖(426.5m高程以下填筑料开采):因填筑层厚由80cm调整为60cm,填筑块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层厚度,所以必须调整爆破参数以获得满足粒径要求的填筑料。在石方开挖4.5.1.1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坝体填筑料开采爆破及碾压试验成果报告的有关数据,须将炮孔密集系数由0.8~1.2调整为1.7~2.25,炸药单耗由0.35kg/m3调整为0.5kg/m3时,才可获得满意的爆破效果。因此,填筑料开采中相应的钻爆人工、材料和机械的耗用量亦需按照0.5÷0.35=1.429的系数进行调整。

④因层厚减小和碾压遍数增加而造成的工期和管理费用的增加由我部自行消化,不再另外增加费用。

6合同谈判及处理结果

在上述事项合同变更和索赔的谈判过程中,监理同意调整单价,但双方对层面处理、碾压遍数、爆破参数等三个调整系数的确定有分歧。我方仔细研究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与监理和业主分别沟通,详细解释其计算依据,对三个调整系数的计算进行论证,使对方最终接受了我们的意见。

监理审核调整后的单价时认为碾压机械不应发生层面处理量,取消了该项的调整。我方经认真研究,为使合同变更获得成功,同意监理的审核意见。

第5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关系解析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03-02

一直以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都是我国统计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纵观当前统计学领域当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成两种看法。其一,持“分”的态度,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进行分割式的纵向发展。其二,持“合”的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将二者融为一体,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形式,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与进步,从而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知,又可以使其成为社会现象认知的工具,切实地便于人们更好地工作与学习,为统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为了深入探究该问题,本文将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述

1.社会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恩格尔、梅尔等人。他们的观点融合了更早的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认为统计学在学科性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本身不断地向细分化和定量化发展,社会统计学派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也日益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如今,社会经济统计学分科包括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社会统计、金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是一门涉及范围相对广泛的学科。目前,社会经济统计学活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研究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科学[1]。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各项活动的相关规律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准确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的产生与概率论的发展紧密相关。瑞士数学家伯努利对大数定律的论证,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以及颠覆经典统计学的贝叶斯理论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发展。数理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界中大量随机现象数量变化基本规律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组,以计算各种特征指标,描述资料分布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等。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2]。数理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层面上,涉及到的范围极其广泛,也是一门社会基础性的学科。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理统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数理统计学可以切实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知识,为行动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依据。在各类社会问題的处理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数理统计学的手段,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以进行预先判断并提供相关决策。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联系。统计学本身起源于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制度的早起,需要针对奴隶社会的人口数量以及土地进行丈量与统计,虽然只是简单的登记和计数,但最初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说已经出现了萌芽。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在资本主义环境之下,社会资源更加炙手可热,社会分工更加明确。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实践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使用也更加成熟。早期的概率论所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来自于当时比较泛滥的赌博活动。17—19世纪,不少数学家都对概率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数理统计学随着概率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虽然从时间上看,形成要晚于社会经济统计学,但发展飞速。数理统计并非完全独立于社会经济统计,它是在统计学的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分析问题时同样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支持。近代,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势头迅猛,甚至有一些看法认为统计学几乎就是数理统计学。然而社会经济统计,作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绝对有其存在的意义。有学者提出,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之间的关系与牛顿的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的关系十分相似。相对论力学在接近光速时使用,而大多数情况是远离光速的,此时使用牛顿力学既准确又方便,社会经济统计学在描述变量时使用,数理统计学在描述随机变量时使用[3]。随机变量是随机现象下的变量,变量与随机变量的这种联系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相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具有一定的相同点,都能够有效地针对客观的事物进行充分的统计,并且针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都能够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手段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客观,且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建议。学术界在对于数理统计学进行表述时,都明确地说明了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和问题揭示。但是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学术界对其的界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独立的社会学科,在应用的过程中,一般是将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的经济活动内涵进行阐述,有效地揭示其数量表现以及规律特点。另一部分学术工作人员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应该被归纳到统计学当中,并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详细地分析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经济现象的积极引导之下,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4]。从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中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的实际研究对象相同,并且两者都能够对统计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两者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都能够将某一人、某一事物、某一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还可以针对部分进行划分,分别是研究目标、研究客体,并能有效地分析出研究对象的客观发展规律。

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不同之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区别与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其主要的差异有以下几点:其一,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研究范围不同。针对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一般是针对社会经济现状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数理统计来说,不仅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针对自然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相较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数理统计学所涉及到的应用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社会统计学虽然研究范围相对狭隘,但是社会经济当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的层次上来说,社会经济不仅涵盖了人们的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而且社会经济统计学当中的各项内容又存在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特点。所以,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与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等内容之间的关系[5]。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涉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领域当中。而数理统计学一般是针对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利用随机现象的手段,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预测和体现出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其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客观来说,数理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内涵便是概率论、统计推断理论。尤其是针对抽样推断来说,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作为核心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作为我国社会学科的基础内容,都是在统计学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内容。客观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层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之处,但是在研究范围以及理论基础层面当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实际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优势和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能够将两者一概而论,更不能将两者进行分离。另外,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相信今后可以相辅相成,继续发展壮大。

第6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 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一)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二)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二,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五)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实行合同运输能增强运输业户的责任心,保证货主单位物资及时安全运输,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J].铁道财会, 200(6): 56-57.

第7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 低产低效井的成因 综合治理 增加油田效益

中图分类号:TE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004-01

1.浅谈低产低效井的现状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低产低效井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开发时间长,设施不完善,水利设施不先进,主采井网的系统不完善。以升平油田和大庆东部葡萄花油田为例,都属于低渗油田,从地理和地质方面来看,如果要想开采出更多的原油,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大开采力度,这样做不仅增大了开采成本,也对油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开采加大了难度。而大量的文献,调研,也在说明同一个问题:低产低效井已经占据了油井的一大部分比例,如何提高开采效率,更好的开采原油,将油井充分利用,开采。已经成为了相关人士关注的首要问题。有调研说,目前国内外陆上储油量较大的油田已经在投入开发,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了油田的利用率不断下降,使原本利用率比较高的油井也逐步变成了低产低效井,这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也使得原油的利用率大大下降。这些油田虽然地处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太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地理环境,但是这些油田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从地理环境来看,是因为地层的供液能力不足,即供不应求,我们总是在大范围,大面积的去开采原油,造成地质产油能力下降;从设备管理来看,现在用于开采原油的开采设施并不完善,也没有一个系统合理的监管体系,用于开采原油的设施比较落后,效能低,效率低,泵出率比较低,耗能较大,造成了原本的有效益井逐渐变成无效益井甚至变成亏损井,而如何解决低产低效井就成为了现在相关人士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低产低效井的形成原因

当开发进入到中后期的时候,油井的含水量不断增加,使得原有的原油被稀释,产油量会急剧减少,从高效井变为低产低效井。从地理分布来看,低产低效井也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比较久的油田,主要是因为,在不断开采的过程中,开采量远远超过了地层的能量供给,使得原油量只减不增,将原本的高产高效的油井变为了亏耗严重的低产低效井。伴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污染,可能会造成近井的地方被堵塞或者被污染,使得原油的生产率下降,从而导致原油的被开采率大大下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棵生长在大自然的参天大树,突然被禁锢了,被人移植到了花盆里,就会慢慢变得瘦弱甚至失去生命。原油开采也是类似,原本需要吸收大地的矿物质,需要时间慢慢锤炼才能得出的原油,突然就被中断了矿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原油的再生产率,如大家所知:地理位置不同,地质层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从地理的角度来说:低渗性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比较大,孔隙结构复杂,就给原油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低渗透油层注水井吸水能力比较低而启动压力比较高,注水井附近地层压力很大就会导致注水困难,注不进水,而根据现有文献的参考,和一些最近的论文观点来看,现有的低产低效井大多也都是因为注水困难而不得不被迫停止开采或者是关闭已经成型的油井来另行开采。当然还有一些观点说造成低产低效井的原因还有:储层的物性条件,连通条件,构造条件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开采设施和注水设施比较落后,不先进,而且对于一个即将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油田的地质构造和可开采率可利用率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规划,盲目的开采,利用。利用不了就丢弃,能利用就将所有的资源都开采完,即便是自我恢复也需要更久的时间。

3.浅谈对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方法的了解

针对参考文献和相关论文的一些综合治理方法,我认为不仅仅是可以通过转注治理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成因的低产低效井、掉剖或堵水治理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形成的低产低效井、细分或调剖治理储层层间均质性强形成的低产低效井、加强注水治理低压区中的低产低效井,还可以通过完善开采系统,开采前对相关地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会减少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在开采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在此处打的油井适合抽油还是捞油,适合使用压裂、堵水还是转注。而且要注意在开采过程中不能大量注水,以免造成了新油井快速变成低产低效井。提高和完善注水系统,使注水不再那么困难,就可以相应的提高油井的开采率,但却有可能因为注水过多造成原油的损失和浪费,所以,如果可以根据地质的特点来研究相应的注水系统,避免注水过多造成的原油浪费,那将大大提高油井的效益和利用率。如果国家可以相应的采取一些奖励相关技术方面开发的措施,来增加相关人员对改善注水,增加原油开采率的技术开发,那对减少低产低效井也会起到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成为减少低产低效井的助力。国家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基地,供相关人员实验、改善,从而能找到更好的措施来减少低产低效井的数量。

随着相关专业人员对于如何改善低渗透油田,减少低产低效井的数量,我认为可以可以在设备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注水,转调压,利用地理条件和地质缺点来相应的调整开采计划,使得油田效益最大化,低产低效井数量最小化,节省原油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华;孔金;;综合治理偏磨井,降低原油开采成本[A];2005年山东省石油学会营销专业委员会论文选编[C];2005年.

[2].蔡廷永 王金法;集团公司现场会要求加强油区综合治理[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第8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公路运输经济 管理

一、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仅可以大力的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还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为地区商品的及时供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保持了物价的稳定性,从而全面的带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

1、保证地区商品的正常供给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公路运输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物流手段,它具有稳定、安全、经济等多个特点,广泛受到商家们和买家们的青睐。商品的正常供给是维持物价稳定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市场出现商品供应不够时,商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升趋势的状态,当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又会下跌。因此,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公路运输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保障财产运输的安全

公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的运输量数目非常可观,为了保证进行公路运输当中财产的安全,加强公路运输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为所运输货品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提够了有力的保障。

3、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衍生出市场经济,而交通运输业则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促进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吸引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推动本土经济及该地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在不同的地区逐渐对地区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关系。

(1)公路运输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尤其对于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是关键部分。公路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当代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已为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所证实。一个区域公路网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公路建设的适度超前,会起到促进、支持当地及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公路建设的滞后,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3)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更好的吸引外资,促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为了支持、促进当地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公路建设也必须保持适度超前。

(4)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创造需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问题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主要诉求,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三、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

1、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实行全面预算

要实现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必须做好工程的全面预算,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发达国家在多年的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其作为一个预算体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利益和职能,通过监督、激励和分配等手段,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工程的预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做好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地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比选择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全面基础。

2、要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要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使之既满足运输业发展现状,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立足于现实又高瞻远瞩的政策和规划。要做到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双向结合。二是要多方筹集资金,以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推助改革的顺利进展。例如可以采用公路运输费鏖战基金、增加政府投入和拓展筹资渠道等来提高公路运输的投入等来做好这项工作。

3、借助行政手段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运输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公路建设过程相对较长,建设中需要的资金比较多,投资的收益比较缓慢,如果仅仅是由一些企业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市场化的管理,难以更好地完成公路建设。因此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行政化的市场手段,保障整个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对于公路经济管理的干预不仅仅是保障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同时也与公路经济管理运行时间相对较短有关。政府可以赋予一些企业特殊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允许企业垄断经营某条高速公路,但同时要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方式就是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

第9篇:经济技术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5-0044-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发挥本国优势,构建本国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

一、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界定

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在国际贸易竞争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强弱,是其经济条件、资源禀赋、政府管理、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就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各个因素而言,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谈论国际贸易竞争力,是很难清楚地区分出决定一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并难以准确、具体地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揭示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长期、强劲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揭示国际贸易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经济主体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在竞争中能够保持持续优势的资源、能力和制度。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的竞争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作为竞争主体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从国家层面上研究核心竞争力,发现使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优势的因素也就日益重要起来。那么,什么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呢?本文认为,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竞争过程中,能够维持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并使其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构成上,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的构成因素,即表现层因素和资源层因素。表现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素。资源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资源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结合最终形成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诸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综合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组合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地位的因素有许多。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发展、文化环境等等,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作为一个决定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素资源,它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独特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难以为其他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一项可以合格地定义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性。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占有、转移和模仿,从而为该国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2)基础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延伸和拓展到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各个竞争环节的成败与否并对国际贸易竞争产生深远影响,维系国际贸易整个过程的运行发展。(3)动态性。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而变化,并使该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4)价值性。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作为核心能力的要素应该能够使一个国家比对手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做得更好,即该因素能使该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具备更强的渗透和占有能力。

国际贸易竞争核心能力的提出与发展对于深化认识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引导人们去分析在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持续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把握住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赶上发达国家。

二、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比较优势理论是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其后的要素禀赋理论只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新理论”则是在分析中加入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现实的因素,使国际贸易的分析更接近现实,它们都没有超出比较成本的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从经济学角度认为,只要各国遵循比较成本原则从事分工,就都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各国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变化,它们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一个主导趋势是,科学技术等知识型要素在竞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传统要素的地位下降。不断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产生了一大批资源节约型技术,降低了传统生产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竞争优势是很脆弱的,单靠劳动力、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是难以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实现持久竞争优势的。

笔者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应当将贸易竞争优势放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升其国际贸易竞争力,构建核心贸易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因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与产品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最微观层次的组成部分 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同质商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由商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和技术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技术创新在提高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方面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降低产品成本,使其获得成本优势。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生产活动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并能够显著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获得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在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还表现在其扩展性,也就是说技术创新不仅能为单一产品市场提供保证,而且还能根据核心技术原理和相关产品的关联性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从而突破原有狭窄的市场空间限制,在许多相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且难以为其他企业获得或模仿的能力技术创新对培育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产品,改善国际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产品来实现,而是否能够向国际市场提供功能价格比良好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核心产品是核心技术的物质载体和市场体现,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以此为载体和基础,开发出自己的核心产品,才能最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技术创新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性。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价值创造性,即实现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等。而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企业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改进和更新服务,可以改善劳动投入质量和资本投入质量,节约原材料消耗,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

3、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产业内产品、企业竞争力的有机总和,属于中观层次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出口产业结构的内容,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具不具备国际贸易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和高级化是直接依赖于技术创新及相应的技术进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并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从产品技术结构比重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产品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接近1/3。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另一方面,将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新兴和主导产业,从而确保本国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上述技术创新与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胜,必须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形成自己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上述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下面进一步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上述理论研究。

为了检验技术变化对贸易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有关对外贸易额增长的模型并对包括技术变量的各种因素予以检验。在检验模型中,包括如下变量:贸易额、劳动成本、汇率、技术水平、价格。本模型主要从动态角度分析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选择一个时期计算贸易比重的变化,然后再计算决定变量的变化,最后分析回归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经验来讲,一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越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因而国际贸易发展越快,我们第一个假设是贸易增长率和技术创新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汇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表现在它对出口相对价格的影响上,汇率上升,本币升值,那么,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会相对上升,从而减少出口;第二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汇率成负相关关系。劳动力价格上升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价格,进而会影响出口;第三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劳动力价格成负相关关系。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是负相关;第四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以Cobb-Douglas函数为分析起点,建立如下模型:

Y=RαCβWγPδ

对模型进一步取对数,得:

Log(Y)=αLog(R)+βLog(C)+γLog(W)+δLog(P)

其中,Y表示贸易增长率,R表示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用研发经费增长率表示),C表示汇率变化,W表示工资增长率,P表示价格增长。α、β、γ、δ分别为相关弹性系数。

本文的数据是根据《国际经济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来,如下表:

在实际建立模型过程中,由于经济变量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非一致的。虽然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偏的问题,但估计量依旧会出现非一致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广义矩阵估计法(GMM)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使估计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差距达到最小,且同时处理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问题。

上表的说明:第一,研发经费、货币汇率及工资水平的回归结果支持我们的最初假设,虽然从弹性上看,汇率变动对贸易的拉动作用要比研发投入变动的拉动作用大,但通过本币贬值而推动出口的办法是以邻为壑,且容易为他国所仿效,最终引起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因此,这是世界各国越来越不倾向于使用的措施。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大于货币水平的弹性系数,表明其对贸易的拉动作用也相应的要大。第二,价格指数和贸易额的回归结果与我们的最初假设是矛盾的,它和贸易额成正相关关系。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也是符合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趋势的。现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高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附加值,虽然许多高新产品价格相应较高,但其国际竞争力仍然十分强大,而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技术创新的作用。

回归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如:区位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作用已经减弱,而技术创新在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模型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关于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