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第1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对象 过程 方法 收获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预示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表面形式的课程改革回归到教育本质,即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育人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放大了化学的应试,弱化了化学自身的学科素养培养。初中化学老师长年经营于一个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学经历和教学视野注定了教师自身素养很难达到很高的高度,不少初中化学老师不能将化学教学建立在大学科领域去培养学生的学科r值、思想方法以及学科知识体系。

所以,我认为学科启蒙性这一基本目标应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学科本源和学科本质的高度立意,追求有学科品质的教学。

在这种教育期望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彰显四个关键特征,以满足教育本质的现实需求。

一、明确的教育对象和内容

化学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学生,教学改革,是为了改掉现存的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功利的、浮躁的追求,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修正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从现存的实践出发,回到“人”这一主体对象,才能确定改革的真正目标和方向,也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改革。

化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化学学科知识、核心思想和基本概念等这些更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部分,开展教学首先当围绕这部分进行。

就初中化学而言,氧气性质和实验室制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都是重要知识。物质的转化、分类及物质结构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与物质间相互转化,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观点,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观点,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相互联系的观点,化学变化中能量与质量守恒的观点,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观点等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形成的核心学科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清楚学科重要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可就事论事,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原子论、分子论及元素周期律的发展,透过整个研究进程就发现互相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更看出化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对人类进步做出的推动。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近年来各种教学模式甚嚣尘上,洋思、杜郎口以及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等,大量无效的讨论引入课堂,热闹之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学活动把改革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淆,模糊了课堂教学方法与目标对象的不同。

化学教学当回归本质,形式模式不重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提高兴趣和培养能力

针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化学学科兴趣培养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现场体验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更何况这些附加值会反过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二是化学教学不能只是讲题。化学课堂除了讲题应该还有其他很多知识需要传授。比如化学历史、化学与社会、优秀化学家故事、化学发展等等,包括各种化学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验性的,可以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可以是科学史料或前沿科技的。即使做题也该是在情境之中完成,而不是孤立的为做题而做题。

三、高效而明晰的教学过程

彰显教育本质的化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应该是高效明晰的,目标明确,对象清楚,没有太多的形式和炒作,也不需要过度的复杂机械。简洁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去除修饰,平淡是真,顺应学习规律,老师做好引导。其次,明确具体的聚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根本。第三,把握基本的核心要素,适合是最好的选择。

四、愉悦的感受,合理的学习收获

每件事情都有其自身规律,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要让师生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或者沉浸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感觉要自然。这种自然的感觉使人精神轻松、身心愉悦,既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师生水平的更好发挥,核心素养的自然渗透。

一堂课完成后,不是首先看教学进度完成与否,而是回顾本节课自己讲授了什么?学生收获有什么?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在本节课如何得到了体现?

第2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核心素养;化学复习课;实践与思考

当下教育教学行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素养同知识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传授与培养而获得,并且代表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基本的化学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作用便是为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为之后更加深入的高中学习服务。化学是一门实用且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类学科,其中除了知识之外,还包含着思想观点、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等等有益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内涵。学生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复习课堂,便是汲取这些内涵,让复习课堂更加的丰富,使学生在课堂获得的内容更多。

一、在复习中强调知识的规律与结构

初中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复习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复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领悟知识学习的规律,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化学符号有时既可以表示微观水平上的某种物质,转化到宏观水平上又变成对某种物质另一种状态的形容了。所以说化学符号有时可以成为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这也启示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强化结构性质的联系。事实上就是要开放学生的思维,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与符号世界三个方面去考虑、看待化学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化学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观念,逐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思想。如此,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也能够从不同视角对物质的变化与状态进行解释与分析,能够更好地分析化学问题,更快速地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时,宏观来看,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从微观来看,是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各自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看到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离子之间的置换与反应。

二、在复习中强化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科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学科更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实际的生活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更迫切地想要了解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在化学的复习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目前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低楼层的楼房中,为避免潮湿而是用的“除湿剂”主要是什么成分,它为什么能够起到除湿的效果;交警在测试驾驶员是否酒驾时所利用的工具,是按照怎样的化学原理以及乙醇的什么性质来制作的;为什么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使用高锰酸钾而不是其他的方法等等。成功地运用生活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复习课堂中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苏教版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结合很多生活常识讲解淀粉与油脂、蛋白质与维生素的知识点,既靠近学生生活,又能够帮助理解。

三、在复习中运用趣味教学引导思维

思维能力应当属于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学科都有属于自己学科的思维方式。化学学科思维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与符号世界三重表征,理解不同世界中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状态,多方面考虑物质的性质与反应,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在复习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可以通过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活动来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走进化学的世界,在活跃而轻松的氛围中形成化学思维模式。

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记忆方法,制作元素卡片进行一些记忆类的小游戏,缓和一下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元化的记忆方法,提升知识记忆的效率。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小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世界中的状态与性质,并写出不同性质下所发生的反应等等,比一比哪组写得更多。

总之,复习课是学生比较不感兴趣的课程,相比起新课而言对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分析运用学生更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复习,开展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同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化学思维,激发出潜能。师生之间通力合作,将知识内容的巩固融入到能力发展的活动中来,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先,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与思考当中复习知识、提升能力,也能够成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将不同于从前的枯燥,学生也能被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 高效课堂 学生素质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1-01

一、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体现在知识的新和奇。与数学、语文、英语等传统学科不同,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在于知识的陌生性,学生在之前对于化学知识缺少认识和了解,也缺乏途径进行深入的接触,导致学科知识专业性较强,初学复杂,初期遇到挫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任务开展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相关的化学学习技巧,没有充分发挥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优势,造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利用高效课堂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实际上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误区,简单把高高效课堂定义为高速度、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难以提高课堂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以上一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利用化学实验对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对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在枯燥的化学课理论教学中引入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工具了解、具体操作等过程对教材知识重复记忆,反复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对于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等有了简单的理论认识,但是学生学习印象不深。缺少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如果进行化学实验,如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较实验,对气体的性质有了更加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不用过分的死记硬背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调动学生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逻辑性强、知识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掌握困难,理解不通,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甚至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通过课堂实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实验中各种奇幻的组合方式,新奇、多变的实验状态,神奇的实验结果,学生对于实验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为学生探索自然、发现真理的学习旅程开辟道路。

3.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在化学课实验教学中,对于仪器的操作、工具的使用、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亲自动手。在不断地化学实验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一些团队合作的实验,小组内进行分工,界定职责范围;实验时小组内成员根据实验的设计步骤,通力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路探索,还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考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挥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w措施

1.保障实验课时,注重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利用保障化学实验课时,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避免过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做到教材理论与操作实践并重,实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的结合。不能仅依靠随堂练的方式,而是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作用,针对性提出假设,全面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条件,认真对待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认真提出每一个实验假设,谨慎执行每一个实验环节;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吸取教训,精益求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专业的指导作用,充分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学生地位,促进化学学习生活化

化学实验在初中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参与度,重视学生地位,在促进高效课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要尽量避免教师过分主导的现象发生,教师在最初的演练之后,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参加,让学生自主实验,自行组织,开展实验内容。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闻气体、药品的取用、加热物质、清洗仪器等操作,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注意做好实验安全工作,避免因学生的操作失误造成实验伤害。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还可以寻找化学实验与生活现象的关系,促进化学学习的生活化。如碳酸容易分解的特性,以及相关实验,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碳酸饮料需要密封放置。

四、结语

化学学科作为理论与实验结合、分析与操作并重的学科,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还要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利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实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标。以上,笔者针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于化学实验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的具体措施,希望带来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红林.浅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0).

[2] 宗永学.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0).

第4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分别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全面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掘资优学生、扶助问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智能的全面发展,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

一、如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1.情境创设,动手操作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着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化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建立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推敲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课题1中原子的构成是通过立体的图片或动态空间解析图展现给学生的,教师可以创设原子世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原子的构成原则和形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并绘出其他原子的结构图,最后通过语言具体地将其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如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化学学习是书本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通过身体操作产生化学现象,得出化学结论,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地球植被被破坏后氧气被耗尽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氧气的重要性,随之进行实验制备氧气,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省植物生命的存在,激发学生保护植物,爱护地球的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存在智能和内省智能.情境创设,将学生融入化学世界中,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多元智能,使学生个体在自身基础上更加优秀.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了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些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也是一致的.由此,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力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化学学科这种特殊的魅力.

2.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和自我消化的过程,不仅教学效果差,学生个体的智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后相互交流、思考与探索,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划分学习小组前,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考察,即发现每个学生个体独特且优秀的智能,并根据这些个体的独特智能划分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里的同学都能分工合作,发挥自身的特长.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存在,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发展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分析思考,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则擅长组织领导.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些学生的个性品质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智能,充分展现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多元评价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所以受这种智能理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很多有着独特且出色智能的学生由于没有在普遍认可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上表现出色则被认定为差生,但其拥有的独特智能往往是一般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寻找并发现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提高,针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多元评价,明确学生的强势和弱势,取长补短,充分提高学生个体的智能.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个个体,而被看成了一个学习的整体,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被认定成了所有学生的表现.而我们都知道,学生个体因是本身智能的差异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则更大,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有效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2.改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元智能化理论,注重学生个体的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发挥其自身特长,多元评价学生个体,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是极有利的.

第5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步骤;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55-02

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化学与生活、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笔者现结合一个具体的探究性学习案例,介绍在初三化学新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并就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及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因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能以学科知识为媒介,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使学生把学科知识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自然地把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一)选好课题

课题最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上有个案例: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应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材料制取和验证二氧化碳?这个课题一提出,立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尽可能地多给学生自由展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迁移、猜想,教师则是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的组织者、指导者。

(二)探究目标

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课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三)探究准备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探究目标后,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探究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探究的方法,制定切实的探究方案,按计划认真实施探究。

(四)活动实施

1. 准备好鸡蛋壳(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l∶2)、食醋、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和大广口瓶、长颈漏斗、火柴、蜡烛、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双孔橡皮塞、胶皮管、 玻璃导管、 玻璃棒等仪器。

2. 学生用鸡蛋壳分别和稀盐酸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再分别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三瓶二氧化碳,然后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伸进集气瓶口检验。

(五)成果展示与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和文献探究,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达成以下共识:

1. 二氧化碳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2.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介绍了氢气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可用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只介绍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正是留给我们的探究课题。

3.用燃着的火柴和涂抹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实验探究讲究实践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文献探究能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搜集、 整理、比较、推理等综合能力。

三、初中化学课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与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如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本地物产资源,调查本地居民使用燃料的种类等。下面是我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师要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选题过程、探究过程、结题过程都十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作为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在先,探究在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导。因此,我们化学教师要争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二)教师要学会合作

第6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策略;师生关系;改革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都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变化高度重视,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初中化学试题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化学成绩普遍不理想,这使得一些本就偏科严重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对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其推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为改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这一现状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一、在引入新课中渗透互动式教学

1.课堂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不妨采用问题引导法来引入新课,在学习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时,衔接小学科学知识时做出如下提问“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些材料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生产的,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是人工制造的吗?”通过这些简单问题引入新课,首先使学生对化学学习难的印象减弱,接着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形成系统的化学思维,最后通过学生回答环节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为学习新课奠定感情基础。

2.游戏导入法,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生处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还保留了爱玩的天性,在学习新课时采用游戏导入法引入新课,在轻松愉悦的互动式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打破化学难学的谣言。如,在学习物质组成这一节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的微粒组成的,可以把几个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个小组有五个人,另一个小组只由一个人组成,但是不论小组里有几个人,老师都将其称之为小组,并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这样每个小组便是一种物质,一个人的小组就是原子,人多的小组构成的就是分子。为了模拟这一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结构组成,用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也未尝不是一件一箭双雕的事,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始终保持着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才能在学习化学的道路上走下去。

3.生活引入法,补充学生学习动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的要求是浅、宽、薄,初中生在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对化学的了解不多,因此,要想成功引入化学知识,必须做到在对初中生学习心理以及年龄特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新课,例如,在化学学习中要让学生理解原子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不同,生成物质的特性不同的原理,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金刚石(也就是平时的钻石)、石墨(也就是平时的铅笔芯)以及碳60,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原子,但是从宏观上看却很难将这三种物质联系在一起,这三种物质之所以会表现出这么大的差异性,是因为它们虽然都是由一种元素“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却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举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进而学好化学。

二、在课堂提问中渗透互动式教学

课堂提问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互动式教学,它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所学内容进行互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发展到理解的层面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理解知识,从而记住知识,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因此,课堂提问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课堂提问要符合现阶段教育目标;(2)问题要依据学生学习认知水平设计;(3)要提问开放性的问题;(4)表述问题要清晰;(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6)设置奖励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7)认真对待学生的答案;(8)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做出合理的评价。如若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在课堂提问环节的互动式教学定会对学生学好化学产生深远影响。

互动式教学法对初中化学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法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更多,因此,还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和发现。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我在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先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熟悉初中知识,找准初中和高中知识的切入点,应该复习的就复习,应该补习的就补习,消除“高一时间紧,忙着上新课”的思想。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更强调基础性与一般性,主要是常识性介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对能力素养方面要求较低。高中化学在许多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就是从背诵、记忆具体知识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能要动一翻脑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学生难以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等知识点的原因在于初中的基础知识跟不上。为了让初中与高中顺利衔接,我首先复习学生在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如下:

CO■+Ca(OH)■=CaCO■+H■O

NaCl+AgNO■=NaNO■+AgCl

HCl+NaOH=NaCl+H■O

Fe+H■SO■=FeSO■+H■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学生在心理上感到熟悉、亲切,同时教师再适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溶解度表,使学生平稳过渡到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条件、离子反应实质的学习,轻松地掌握新的化学知识,获得成就感。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教材在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首次提出氧气反应的概念,在铁的冶炼原理时提出还原反应概念。只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所学的仅是知识点,并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割裂开来。而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使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判断,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并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从而加深理解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实现能力的提升,促进知识层“面”的形成。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发展入手,揭示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逐步达到比较完整的阶段,即做到初高中知识衔接,让学生脱离初中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易于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此反应的理解。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能运用化合价守零和电子守恒。同时学生也完成了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建立,而且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三个反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从而理解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教师可提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让学生用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从化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引入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习这个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这个这物理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常用的基本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讨论的结果,再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采用这样推导的方法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使学生发现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的物理量,必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深刻理解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在具体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中的计算有化学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高中化学的计算网络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同时通过复习相对原子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些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比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因此在高一时要适当补充。还有其他如有关“量差”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的应用,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那么在教课时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强化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高一起好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初中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拥有超越教科书的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度过初高中的过渡期,为高中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第8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就开始新课学习。还有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还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这些做法都对过渡复习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1 要分析新课程知识内容的特点。要做好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教师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新课程教材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从总体上讲,化学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1.2 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对于初中的新课程教材是不熟悉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初中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我们应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

1.3 在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明确衔接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2.1 学科知识。高中化学知识按知识的功能分可分为三类:(1)结构性知识元素化合物;(2)解释、预测性知识理论;(3)技能性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将三类知识按学习的先后顺序及相互的关系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优秀学生自学并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水平,明确努力方向;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白知识的遗漏之处,解题时存在的知识缺陷、明确学习困难的地方、应需弥补的知识。

2.2 学科学习方法。化学学科学习方法虽与其他学科有共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衔接教学及早向学生揭示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可以分3个层次:一般的学习方法(习惯),化学学习思维方法、化学学习中的探究方法。

2.2.1 一般的学习方法(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

2.2.2 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学科思想: ①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 ②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图。 ③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由化学符号系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组成的化学模型具有直观性,是化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是研究结果的表现或表达,研究过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抽象),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④注意积累解化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问题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极值思想等等。

2.2.3 化学意识: ①组成-结构性质-反应-物量意识。②守恒意识: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③平衡意识: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④实验意识: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误差分析。

2.2.4 化学学习中的探究方法: 化学学习中的探究方法: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施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3 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可使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要从本质上去理解,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及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元用信息的识别;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查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的"盲区",故我们在复习初中内容时绝不能匆匆而过。

第9篇: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 策略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2-02

化学课程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而且化学课程在初三学年才会开设。学生在这一年里既要学习新课,还要完成化学复习,应对中考,时间颇不宽敞。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初中学生复习化学课程的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在长期化学复习过程中,学生都体现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复习基础知识效率低下。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收获高效的复习策略呢?下面就来进行简单探讨。

1 初中化学课程复习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对复习课程课型认识

课型不同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新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有差距。复习课有很鲜明的课程特点:第一,它和普通的练习课是不一样的,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第二,它也不同于新授课的知识传授。复习课不是教师简单再现新课所传授的知识,而是要给学生系统梳理化学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多种考察方式等传授给学生,总体来说复习课应当更重视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及对知识的应用。对于复习课程的授课安排,大致来说有3种形式,分别是先理后练型(学生先整理所学知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边理边练型(将复习内容分为若干板块,对不同的板块进行整理并及时练习)、以练带理型(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整理,达到整合目的)。但是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师的复习课上,很多教师并不能清晰定位复习课的角色,有的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的简单机械化重复,还有的认为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做习题的场合,一味加大学生的做题量。

1.2 学生对复习课的投入感不强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初中化学学科属于理科类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还偶尔会有做实验的机会,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到了复习课时期,教师多是对知识点的重复不厌其烦,学生在讲台下坐着貌似在认真听讲,其实心思早就飞到其他地方去了。出现这种教学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些教师可能在讲授新课时还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到了复习课上就喜欢“表现自己”,一味强调学生在记忆答题时应该怎么记、怎么写,贪多求全,讲解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凸显不出来,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反馈,教师眼中盯的是教材与教学内容,而不是学生和学生所开展的复习过程。

1.3 复习方式单调枯燥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的复习方法很单调,要么是给学生将知识点串一串,将重点知识再夯实下,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也只是遵循教材的编排,讲了课本上的例题、概念、法则等统统罗列一遍以及让学生将化学教材上的习题再做一遍,这样复习完之后,教师脑海中的知识点还是零碎和孤立的,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的教师所谓的复习就是让学生做习题进行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错误比较多的地方有针对性讲解,形成“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复习方式。这样的复习方法往往会使复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并不像成年人那么长,长时间让其投入枯燥的知识复习中,学生会感到无趣乏味,容易走神。

1.4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必要点评

教适时的点评对学生复习过程所做的努力是最好的评价和动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烈,老师的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再向前的动力。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多是在课堂上塑造严格的教师形象,无形中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固然威严的形象会让学生惧怕教师,认真复习化学,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应该融洽师生关系,适时给学生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自主复习。

2 初中化学课程的复习策略

2.1 研究学情、狠抓弱点

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复习化学时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学情,在基于本班学情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备课。备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本班学生化学学习的疑点、盲点和误点,哪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据此来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生通过复习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狠抓实抓,比如说实验题目这块是学生得分率比较低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就应当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一环节多下功夫。

2.2 采用精讲巧练的策略

对于理科类的学科知识来说,教师不让学生练习习题是肯定不能让学生将知识消化吸收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也应当适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题让学生去做。在复习课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该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去有针对性的筛选习题,然后围绕这些典型例题进行精讲,讲解的内容应当包括出题者设计该题目的目的,该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到采用何种思路来对该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典型试题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将复杂的解题思路简单化,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2.3 采用多种复习方式和手段

复习方法并不是只有教师串讲知识和学生大量练习习题这两种方式,教师应当丰富复习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复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时,由于这块内容多是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开展小组对抗赛,让学生在竞争和比赛中学习化学。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相互配合,这时候教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可以加一分,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既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又增加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2.4 及时适当评价和鼓励

针对学生在化学课的表现,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点评和打分,例如:对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进行表扬,给该学生加一分,对课堂上表现不活跃、不回答问题的学生则文明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对于可以体谅的情况就不给该生扣分,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过于活跃,不符合课堂学生表现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批评,并给他个人课堂积分扣一分。教师这一系列的评价和评分都应当在客观公正看待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