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

第1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内科,呼吸;安全隐患;意外事件;干预;护理

呼吸系统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学,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随着国家基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呼吸内科住院人数日趋上升,如何快速有效的给予病人合理的内科护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呼吸内科护理经验,总结呼吸内科护理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现报道如下。

1呼吸内科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管理工作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是护理管理工作中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标准,亦是优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大部分的护理管理检测只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其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多死板、无创新,导致对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的忽视,导致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预见性与协调性较差,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心理护理形式化

每天护理查房都在说心理护理,但很多护士根本没有亲自到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要不有的护士就依靠学生去做,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沟通解释不到位,观察能力不够,患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发现,最后有的患者割腕自杀了都不知道。

1.3与护理工作操作有关的潜在风险

护理人员在护理实际操作工作中,经常也会由于不注重细节而导致了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肺性脑病患者由于使用呼吸兴奋剂,往往会出现躁动,这就使得使用的药液漏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拔除,药液外渗出之后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性的肿胀,甚至发生皮肤坏死。

2应对对策研究

2.1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重视管理呼吸内科病房环境,在盥洗室或过道里应有防滑提示的标志;发现地上污湿现象,及时予以清洁、擦干;病房设备管理带出现问题,及时与后勤部门联系,督促及时维修。

2.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技术,及时果断的处理是架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学历等制定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计划,尤其加强对新上岗护理人员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使之能熟练掌握呼吸内科疾病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合格者才能单独值班。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急救技术,做到在工作中能井井有条,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同时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

2.3训练突发状况紧急处理

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由于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突发状况紧急处理的训练尤为重要。对护士定期进行突发状况情景模拟,反复加强应对练习,培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意外突发,护士可以冷静思考,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协调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3结论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合理的内科护理对于预防与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到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同时还存在不少风险,出现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或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逐一解决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完善服务意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做好记录、沟通、操作、核对工作以避免风险

事件的发生。医院管理者要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范高丽.反思呼吸内科护理的安全与防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200

[2]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12

第2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执业医师考试内容的两部分,内科学教学涉及面渐广且内容丰富。但是,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课程,具有整合不同基础学科的作用。同时,如何将内科学教学与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接轨,培养出实用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也是内科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的内容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医学实践技能及医学综合理论两部分组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办法规定,只有通过医学实践技能操作考试者,才能参加医学综合理论考试。医学实践技能考试分在部分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为第一部分,体格检查和基本技能操作为第二部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为第三部分[1]。而在医学家的综合笔试考试中,从内容的分类上看,主要的考点是:解决和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试题约占总考题的60%,从考试题型看,考核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试题约占40%。临床医师资格考试中妇产科、儿科、外科及内科分别占专业科目的14%、14%、30%及42%。医师资格考试内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内科学各篇中的常见的疾病以及医学诊断学中常见的体征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同时,还包括了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中毒及传染病学等最基本的内容。

二、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中常见的问题

1.考试中辅助检查中的问题。辅助检查有相关疾病的X线、心电图检查的判断及心肺腹听诊是临床重点、难点,而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都医学检查中是常规检查项目,这些基本技能是执业医师必需要掌握的。如肺部听诊中的正常呼吸音及干湿性罗音没能听出,对心脏听诊的心率、心律变化、第一二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出现、收缩及舒张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等内容不熟悉,在X线影像诊断中,如胸腔积液、肺癌、肺炎、浸润型肺结核、气胸及心脏增大等改变失分也较多。在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中,不能正确区分正常或异常心电图,如房、室及结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与过缓,心房颤动、扑动及其他心律失常。

2.基本操作技中的问题。部分考生由于在日常工作中对仪器操作较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操作过,有的根本就没有见?^除颤器、呼吸机的操作。对于如何做腰穿理论与操作上都一知半解,在实际的考试操作中错误百出,故而失分较多。在穿脱隔离衣的考试中,表现为取衣、开衣、穿衣错误;结领扣及腰带程序错误;洗手操作不正确;衣服叠折不正确。由于这一项考试的失败,使有的考生无缘执业医师笔试部分。又如在考试中有因铁钉扎伤脚,换药的考题,换了半天药的考生,关键点上却漏掉了污染性伤口换药基本原则。在治疗车上取物时不注意物品是否齐全,如棉签、胶带、棉球等小的物件;腹腔穿刺包和胸腔穿刺包开完两层后,拿无菌洞巾时却没有看清胶管所在,或带出胶管或让胶管跳出。电除颤时,没有注意电极位置,没用湿的生理盐水纱去布包电极,且不注意安全。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过程中,没注意放置位置、加压的周期和频率,也是考试过程中失分原因之一。换药时忘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敷料盖上后用胶带的正确粘法;不了解感染性创口与新鲜肉芽的鉴别。诸如此类问题的发生,说明考生在临床上的基本技能操作和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大差距。

3.病例分析中的问题。病例分析是一个诊断过程,是把患者的症临床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归纳的一个思维过程。对考生来讲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相对病史采集的考试难度稍大,病例分析中关键是要有清晰的临床思维过程,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的依据、鉴别诊断与进一步检查。还有问题是诊断写的不全,分不清主次,鉴别诊断没有围绕病变的部位及特征而写,没有写出应鉴别的主要疾病。如头痛的鉴别诊断中,颅内疾病就要考虑到脑的炎症性病变、脑和血管性病变、脑的占位性病变、颅脑的外伤、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等,进一步则需要头颅CT及MR或经颅多普勒检查。在这部分容易漏项失分。治疗中要注意主次分明,不要忘记支持治疗、中医中药及健康教育等。

三、内科学教学的策略与改革

1.内科学教学与执业医师考试的辅助检查。临床医生临床技能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正确地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相关的辅助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对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讲解中,基本的心电图的讲解对于临床有重要的地位,及时地补充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心肌酶学的检查及正确地阅读心电图,能帮助医学生培养临床思维与综合判断能力。在肺部疾病的讲解辅助检查中,要着重讲解胸部片及胸部CT的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讲解中要着重胃镜、肠镜及超声波的检查;颅脑疾病的辅助检查讲解中,要着重讲解头颅CT、TCD及MR的相关的检查[2]。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充分理解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教学大纲的重要意义。

2.内科学教学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操作。在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操作中应结合标准化病人、内科学教学平台及CAI课件。网络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与动手能力。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进,观摩临床教学中基本操作,如胸穿、腰穿、骨穿腹穿等,使操作手法规范化。临床实践教学,床边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患者服务为中心的思想,从一般检查、头颅五官检查、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到胸穿、腹穿、骨穿等。在临床教学中,观摩及学习基本技能操作及穿、脱隔离衣无菌操作技术[3]。

第3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需要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手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耳鼻喉科学》、《呼吸治疗学》、《超声诊断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儿科学、口腔医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生殖医学、眼耳鼻喉、重症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第4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学护理学也在逐步完善,其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顾及患者感受,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强化改进,落实护理责任制,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1-2]。据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3-4]。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高安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5]。本研究就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71岁,平均(41.2±1.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9~72岁,平均(42.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应将病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保持空气清新,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及口腔内异物,嘱其睡觉时保持侧卧位,经常翻身,使痰液引流通畅。呼吸内科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应用淡盐水漱口,睡前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并戒烟。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和善地对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使其能够对护理人员敞开心扉,主动倾诉。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使其保持愉快、积极的心态。

1.2.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护士长每日应随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察,并对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探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2.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定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疾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2.4改进排班方式

通过改进排班方式,确保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如果护理人员因过度疲劳而出现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等状态,易造成工作失误。保证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其发挥自身的护理优势,精神饱满地工作,心情愉悦地对待患者。

1.2.5环境护理

应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环境,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应在其床头安置供氧器、呼叫器及中心吸引装置。

1.2.6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于每日清晨对患者床铺进行整理,必要时还需协助患者洗漱、饮食,并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定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询问了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对自身疾病了解28例,疾病掌握度为93.3%,经护理后康复27例,康复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对自身疾病了解21例,疾病掌握度为70.0%,经护理后康复21例,康复率为70.0%;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医疗质量[6]。而且,呼吸内科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居多,通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使其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病情得到缓解,进而提高生命质量[7-8]。在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积极引导患者,使其能够规范自身习惯及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9]。此外,通过优质护理,还可以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垂直管理体制下的新型绩效分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对护理人员有激励作用,使其能够多劳多得,又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在医院内能够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既可以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又可以对医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优质护理服务离不开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就是将质量控制转移至患者身上,对患者进行宣教培训,扩大护理人员服务范围。由护理人员对每一例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延伸护理范围,使患者能够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实践证明了其实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水平。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于患者来说,既掌握了相关疾病知识,又使其享受到优质服务,有利于其快速痊愈;对护理人员来说,实施优质护理,既人性化,实现了公平公正,使其能积极地投入工作,又能巩固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史孪瑛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9-2010.

[2]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3]武红,甄洁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28-129.

[4]陆永秀,黄志强.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4(4):877-878.

[5]刘淑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1):189-190.

[6]黄秀华,王芳,梁凤英.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09-7510.

[7]陈心容,何剑.落实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148-149.

第5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在骨外科实习的一月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令我获益匪浅。科室老师和护士对人都很热情、关心;我的带教老师()更是和蔼、负责。虽然有时也会犯点错,但老师总是和气教导,让我虚心受教。在老师的带教下,我的无菌观念变强了,知识掌握得更多了,操作变得更熟练了。在此我想对您说:“辛苦您了,感谢您为我付出的一切!”

2.外2科(脑外、泌外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外2科是一个脑外与泌尿外科在一起的综合科室。脑外是一个比较凶险的科室,病人随时会死,因此要随时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泌尿外科病人大多数会疼痛,医师要体谅病人的痛楚,给予对症处理及心理安慰。在外2科实习的三十多天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导尿术、问病史、打病历;无菌观念变得更强了,操作更熟练了,了解了CT、医嘱的一些相关知识。在这里感谢医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有了更多的操作机会。最后我想说:“谢谢带教老师(邵秋阳、张华平)和帮助、照顾过我的老师(医师),你们让我成长了!”

3.放射、CT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放射、CT科是一个以仪器为主的检查科室,通过仪器的检查可发现许多疾病,有助于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在放射、CT室呆得一段时间里,我掌握了拍摄一些片子,更通过老师的教导,使我会看一些片子,然后通过看一些专业书,使我了解了放射、CT的一些基础知识。虽然在这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我学会了看一些简单的片子,相信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它会对我有所帮助,以后还会继续来学习、了解它(放射、CT)

4.妇产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妇产科是一个以妇科、产科为一体科室。到妇产前,对妇产有一定的偏见:觉得自己不怎么适合在这个科室实习,有些场合不方便一个男实习生在场,但到妇产的第一天,老师就说:“不要抱着一个错误的观念来这里实习,并说男妇产医师同样行、同样出色,有时可能还会比女医师好”比如:给孕妇接生。第一天,老师就带我去接生,让我见到了那一最痛苦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福的时刻。感谢老师(段水清)为我拿掉了在妇产科实习的包袱,让我可以更好地在这科室实习。

5.儿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儿科是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科室,刚到儿科时,看到儿科病房里的环境和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气味”,不免对儿科有点厌烦,但我的带教老师

(儿科主任张美松)的和蔼、友善和负责的态度使我感到在这里特别的亲切,有种家的感觉。不忙的时候老师主动给我讲解儿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讲的非常详细、非常地好,并叫我再看课本温习一下,让我非常地感动。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懂得怎么去看儿童的一些疾病,“谢谢您,老师”,您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好医师。

6.内2科(呼吸、心血管内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内2科是以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为主的综合科室。在这里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自己学会了许多很多,如:做心电图,能够看懂一些心电图;学会了胸穿,熟悉了一些内科常用药的作用,了解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一些知识。内2科的病人很多是老病人,且他们住的时间比较长,住院时间长了,难免病人心情不好,因此学会安慰病人是必要的。带教老师(卢新鹏)对工作的细心、严谨、规范、负责的态度(及时书写病历、病程等、对工作要求完美)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获益匪浅。

7.五官科(眼、耳鼻喉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在眼、耳鼻喉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自己跟着老师看病人,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如鼻出血的处理,眼睛进沙子的处理,学到了一些眼、耳鼻喉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喉镜的用途及作用,眼检器的用途,为以后处理五官科问题奠定了基础。

8.内1科(传染性疾病科)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内1科是传染性疾病科,刚进这科时,担心自己可能会被病人传染,但进来后发现只要自己注意卫生,同时了解它的传播途径,从这方面去预防,就不必那么担心会被传染。在这科实习使我了解了肝炎、肺结核等许多传染病的许多知识,但也因季节因素,未能见到一些夏季传染病如:乙脑,菌痢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这科学习。

9.内3科(神经、消化、血液、内分泌内科)

第6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已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重症医学医疗工作23年的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科室副主任、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研究生导师卢安卫主任医师。

采访伊始,卢安卫主任就开门见山地指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其所在医院其他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不能独立于其他学科寻找自己的路线。医院的发展带动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医院的等级与规模的不同而不同,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模式+优秀的人才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两个最根本要素。

重症医学学科发展

应视医院等级与规模而定

据记者了解,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009年1月19日,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于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具体的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对此,卢安卫主任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说:“重症医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其基本功能是救治危重病人。在有些医院——如我们医院,还有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师属于医技编制,是在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呼吸治疗,负责呼吸机的管理与呼吸治疗操作。当然,我非常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重症医学学科,能有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 卢安卫主任介绍说,在我国中小型医院,ICU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成活率和延长寿命,由于病人来源、其他学科发展的限制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发展综合性的ICU是一条切实可行而又合理的道路;但在大型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医院中,ICU更为突出的功能是为外科开展大手术保驾护航,如肝肺心肾等器官移植,肝胆胰、心肺外科的大手术,手术对象老龄化,术前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例;老百姓对寿命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以前不敢做的、认为不能做的手术,有了ICU的支持,为这些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卢安卫主任认为,强大的外科发展需要ICU的支持,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以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医院各学科的亚专科发展均很强大,很多专科仅一个亚专科的重症病人就已经需要一个常规规模(15-20张床)的ICU来接纳,如肝胆外科每年有3000例左右的手术,按5%计算,每年也有几百例术后患者要进ICU;肝移植每年150例左右,还有心肺移植、心脏手术每年达1000多例,这几类患者术后全部要进ICU。除此之外,还有多发伤、脑外科、肺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及其他外科的重症,或术前有重要脏器病变的、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都需要ICU的支持。“总之,仅接纳外科重症患者就需要有几个ICU。这么多的学科亚专科,有这么多的重症患者如果仅采用综合ICU方式,那就需要建立很多个综合ICU,这样势必会引起管理的混乱,比如病人收治,院感的防控、人力与物力资源方面分配方面都成问题,这显然不合理。所以,重症病人的分类管理即建立专科ICU成为必要。重症医学是二级学科,学科的细分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与方法。” 卢安卫主任总结说。

亚专科的建设使重症医学

在各领域得以深化

事实上,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但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则强调,重症医学医师的基本技能,是对全身脏器功能的综合支持。这是必备的技能,故重症医学的亚专科不能以单一的脏器去分类,单一的脏器功能衰竭应该由该专科医师处理。

对此,卢安卫主任举例说,一个心脏内科的医师若不能处理单纯的心力衰竭,那么这个心脏内科的水平就谈不上高深。只有当心脏功能衰竭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时,才由ICU医师处理。如果把呼吸衰竭的患者集中归类于一个ICU,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来自外科术后大出血、创伤、严重感染、胰腺炎等外科疾病的患者,把这几类患者都集中在一起治疗,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很不合理。这几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差距也很大,医师很难去把握这些机制与疾病的规律,更何况几乎所有学科的重症都需要呼吸机支持,这样一来,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与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卢安卫主任理想中的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愿景,是与其他各学科的发展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内科、外科及其所有的亚专科的重症,都涉及到全身多脏器功能的衰竭,所以,专科ICU的建立并不影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工作性质与基本技能的全面发挥。” 卢安卫主任说,“我认为,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分类根据现有其他学科的分类比较合理,如我们医院分内科ICU、外科ICU、器官移植ICU、急诊ICU、传染病ICU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类患者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必然性,放在一起管理能使重症医学医师把握住规律,使在这一领域的诊治及科研水平得到深化,多个亚专科就可以使多个领域得到深化,从而使重症医学的整体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卢安卫主任说:“也许有人会问,要怎样来管理这么多专科ICU?”对此问题,卢安卫主任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我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应该成立重症疾病中心,由中心主任全面领导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各专科ICU的病区主任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协助中心主任负责所在病区的临床医疗工作。如果各专科ICU各自为政,将会影响学科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才培养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

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重症医学医师的培养目标为: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等等。

而卢安卫主任则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症医学如同一个刚起步的幼儿,它势必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关系到学科发展的速度与前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另据卢安卫主任介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均选择德才兼备、技术精湛、行医规范、为人师表的优秀的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作为教学主任,专门分管教学工作。教学主任肩负着培养新人为学科发展提高新鲜血液的重任,而卢安卫主任自己就是重症医学的教学主任之一。

卢安卫主任说,重症医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刚成立了几年,卢安卫主任是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的三位研究生导师之一。“因为重症医学是新的学科,全国重症医学研究生学位点还很少,目前对重症医学研究生培养关注还不够。” 卢安卫主任说,事实上,研究生培养很重要,它将是未来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卢安卫主任继续介绍说,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主要是借鉴外科学的经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重点培养其科研能力,重点放在实验室培养,在毕业前要求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著,如SCI。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他们将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最强大的生力军。

卢安卫主任认为,一个学科,不会搞学术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科研的发展,临床水平就不可能产生飞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其临床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同,但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研究生的临床观察与思维培养,培养其对病情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也能得到一些科研能力的训练。

在现实中,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实际上是目前最受关注与重视的,但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养,当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欧美国家都是按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麻醉专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等成为上述专科医师后再从事重症医学工作。

谈及国内的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卢安卫主任介绍说,我国这方面的状况与国外类似,重症医学科医师都是由内科、外科、麻醉科医师组成。重症医学有了自己的学科后的四年多以来,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基本按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培养。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强大外科学的发展,外科重症病人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病人的主要来源,这些病人来势汹,起病急,风险高,但救治效果好,这就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还要求有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因为手术医师没有在ICU值班,每天只能来看一次术后的病人,所以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是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承担的。

据此卢安卫主任认为,按内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很大的缺陷。总体来说,现有的ICU医师大多缺乏外科思维,对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测与观察比较欠缺,对于二次手术的手术指征掌握不好,对什么时候该叫外科医生、什么时候不该叫把握不好,经常会到患者情况严重时,才联系外科医师,有时会耽误手术及救治时机。

我国亟需建立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我自1991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从事重症医学,至今已有23年,曾有8年时间在肝移植中心专门做肝移植术后监护。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读呼吸内科,博士研究生期间读普外科,专攻肝移植术后监护。我的学习及工作经历让我深知ICU内管理内科患者与外科患者的区别。”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的专科医师知识面要求很广,并需要有很强的应急能力,所以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应该在内科、外科均培训,并且也要在麻醉学科、医技科室(如超声、影像、心电图等)轮转学习。

卢安卫主任强调,更重要的是,一个专科医师的培养不是读几本书,上几天课,考几门试那么简单,还必须在临床学习,并有优秀的老师指导。在科室轮转学习期间,要求掌握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了解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卢安卫主任进一步强调,重症医学国家重点专科应该承担起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责任,应作为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至于培训期,目前国内所有的专科医师培训均为三年,这三年都是在各个科室轮转,并没有多少时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三年结束时,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

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非常愿意与同行分享她的留学经历:“我前年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ICU留学一年。他们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需要六年,前三年叫‘base training’,相当于基础培训,第一年叫实习医师,第二年到培训结束前叫‘training doctor’。他们认为实习医师还需要从一年改为二年。前三年跟我们一样在全院各科轮转,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后三年‘high training’,相当于高级培训。这三年是在ICU中培训,到第七年通过临床技能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才成为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他们所有的学科都是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六年培训期。基础培训三年后若考试不合格,就从第一年开始重新培训,第七年考核没通过,就从第四年开始重新培训。同一个级别的培训若两次没通过,一般这样的医师以后就不从事医疗工作了。他们住院医师时间很长,今后能不能再上升,就看有没有岗位,没有岗位永远就做专科住院医师。”

“我认为他们的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卢安卫主任继续阐述说,在国内,三年规范化培训按要求都是轮转在别的科室,而在ICU的轮转时间却很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就转为重症医学专科的主治医师,这不论是基础扎实程度,还是专科临床技能,都达不到主治医师的要求。

采访将要结束时,卢安卫主任总结说,重症医学学科的基础水平影响着年轻一辈的水平与提高,当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正式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后,年轻医师的才能施展与自我提升才真正开始。此时,重症医学学科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为这些年轻的生力军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建设好重症医学的学科及其亚专科,为有特长、有经验,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爱好的优秀医师,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而作为年轻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则必须在各个专科ICU中轮流工作,高年制的专科医师也可采用同级别医师之间在各专科ICU病房轮换工作。如果高年制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在某一领域有特别成就,可以固定在某一专科ICU工作,这样有助于其才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在这一领域的栋梁,在学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学科主任为培养新人及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卢安卫主任最后说:“我相信多个亚专科的建立,会使重症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都得以深化;同时,也会给更多的优秀医生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

第7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病案教学;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传统的临床教学法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为此,许多教师对临床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病案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典型病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不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学生为主的病案教学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能力、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1]。我们在我校2004级560名学生见习课中推广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

我校临床医学本科2004级学生共560名,其中男生320名,女生240名,由2名教师进行脱产带教,每次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学思想和方法。

2.研究方法

(1)病案选择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病案,要求所选病案典型、具有代表性,能体现见习前所上大课的理论内容,同时要难易适中,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主要由教师在临床工作中收集或查阅病案库及其它参考资料,并通过精心修改整理获得。

(2)教学方法 将学生按3~5名一组进行分组,提前2天将病案发放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组员轮流做代表,以使每名学生均有发言机会,小组间进行竞赛,上课结束时评选本次课的优胜学习小组,学期结束再进行总评,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主要进行引导、点评和答疑。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并回答思考问题。例如某病案如下:患者男性,63岁,工人,发热、咳嗽五天入院。患者五天前洗澡受凉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伴咳嗽、咳痰,痰量不多,为白色粘痰。无胸痛,无痰中带血,无咽痛及关节痛。门诊给双黄连及退热止咳药后,体温仍高,在38℃到40℃之间波动。病后纳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T 38.5℃, P 100次/分, R 20次/分,BP 120/8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部器官大致正常,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平稳,左上肺叩浊,语颤增强,可闻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化验:Hb 130 g/L,WBC 11.7×109/L,分叶79%,嗜酸1%,淋巴20%,Plt 210×109/L,尿常规(-),便常规(-)。针对该病案,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是: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进一步需要的检查;④治疗原则。学生通过对病案的讨论分析、查阅教材及其他资料,加上教师的引导和分析和总结,能较好的复习和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

3.评估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课程结束时对5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教研室统一设计,主要从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临床“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按优、良、中、差进行评价。统计结果以百分数表示。结

发放问卷560份,回收560份,回收率100%。教学效果评价平均优良率高达97.1%,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96.96%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表现优良,98.2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表现优良,96.4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方面表现优良,95.7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在使学生对临床“三基”的掌握方面表现优良,98.39%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在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表现优良。见表1。表1 560名学生对病案教学法效果评价结果

病案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病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可使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医生的角色,模拟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理病人的程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间进行竞赛,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们会更加全力以赴,认真准备,学习劲头更高。实施此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各小组均可对别组同学提出质疑,小组间进行辩论,教师进行引导点评。这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良好,学习氛围非常浓郁。

病案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病案教学法以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言完成,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引导和点评。学生首先要对典型病案进行认真阅读,对病案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查阅教科书及各种相关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同时还要将小组内各位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由于最后的汇报由小组派代表发言完成,而且规定由组员轮流担任发言代表,以确保每名学生均有发言机会,在病案讨论及发言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病案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临床“三基”的掌握。临床“三基”指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位临床医生日常工作所必备的。临床教学要求在学生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知识的培养,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病案教学法以对典型病案讨论分析为主,病案符合大纲要求,紧扣课本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针对病案,查阅教材和各种资料,加上教师的引导、点评和答疑,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在病案分析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临床思维对病案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一门学科,它所阐述的疾病诊断原则和临床思维方法,对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均有普遍意义,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学科[2]。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临床见习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参加临床工作做好准备的重要阶段。在学生见习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法,使学生在对典型病案的讨论分析过程中,尽快进入角色,与临床接轨,缩短了临床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有利于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病案教学法还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在病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前必须查阅大量资料,认真阅读教材,精心备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业务水平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实践证明,病案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并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病案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选病案必须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次,病例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以课本理论知识为背景,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病例要难易适中,如果太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就难以开展讨论,太容易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潜能;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将其贯穿于病案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第8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学校《中医内科学》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实习为主要手段,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课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一、教学团队

行为导向教学的学科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团队应包括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我校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团队的具体构成为:行业专家的纳入标准是要求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诊疗工作10以上,指导中医学实习生5届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内科医师;主要工作任务是提出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步骤。专业教师的纳入标准是要求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教学主管领导的引领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人员的纳入是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均有深入研究,并具有中、高级职称;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二、实施过程

1. 理论教学。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课文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和评定。卡片展示教学法是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将学生引入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总结和形成最终结果。以“肺病证”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出一些引导问题,比如正常呼吸是多少?肺病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诊断?如何辨证论治?将所有学生分成6组,利用课余时间准备,遇到问题时组内学生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咨询教师。上课时每组派1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台分享该组所负责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及时纠正其错误,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另外,其他各组学生在课后需上交相关作业。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重点和难点章节如“感冒” “哮病”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让每组学生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制成卡片,各组交换学习,每组组内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教学。

针对不同实验过程,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仿现实情景中由学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病案书写”为例,实验室环境完全模拟医院病房的环境,分医生办公室和病房,情景真实。教师先进行整个操作过程的一般示教。每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整个过程都严格模拟临床情景进行,这3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和接诊医生。教师课前设计多种案例,让各组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予以巡查、指导。实验课结束前,教师抽查1个小组的病例书写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各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3. 整体训练。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前提,通过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学生完成所有章节学习,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教师设计一个完整的病例,让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某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抽取6名学生组成一个治疗小组进行诊疗,诊疗正确,病情好转,实验结束;如诊疗错误,则病情恶化,实验失败。在该组学生进行诊疗的同时,其他学生通过监控系统观看操作过程并给予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结果,并根据多位临床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共有l0个项目,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3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行动导向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适应医生工作角色快,临床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四、教学反思

1.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深入角色,培养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程序化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显著地缩短了学生临床工作适应期。

2.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行业能手又是教学专家。为此,教师授课前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熟悉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建立班级反馈小组,定期座谈,寻找授课过程中需要完善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梅刚,河源市卫生学校;漆冬梅,河源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2).

[2] 仲文祥.由德国“行为导向教学”引起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呼吸内科临床基本知识范文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现对临床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9~76岁,平均(59.9±7.2)岁。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回家休息,做家庭护理。

1.2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8kPa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66kPa。

1.3 临床表现 住院前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紧、心累、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住院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心累、气紧缓解,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减轻或消失。

2 护理

2.1病情观察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的情况。观察缺O2及CO2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及哕音;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评估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昏迷者应评估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及时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查结果。

2.2氧疗的护理:缺氧给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远远大于CO2潴留,是因为人体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耗氧量大,对缺氧敏感,耐受性差,而在机体内氧储备极少,仅供3~4 min消耗用。>4 min的严重缺氧可使重要脏器组织受到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最后危及生命,因此氧疗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呼吸衰竭类型,给氧方式与浓度也不同,根据给氧浓度可将氧疗分为两类。①非控制性氧疗:氧浓度不必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多用于无通气功能障碍者,例如急性肺水肿,肺不张,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实变,肺间质性纤维化,肺泡细胞癌等所致的换气功能障碍者。一般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35%~50%),甚至高浓度氧(>50%),使PaO2提高到60 mmHg或SaO2在90%以上。②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氧浓度,原则上应低浓度(

2.4 心理护理 呼衰的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2.5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分数,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抽搐、烦躁不安等,表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生。

3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使病人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与目的,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病人应反复讲解。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和引流,保持气道通畅。教会病人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鼓励病人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的锻炼,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改进膳食结构,加强营养;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劝告病人戒烟酒;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和腹胀。向病人和家属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发现副作用,要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停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合理的家庭氧疗和蒸汽吸入湿化气道的方法,保证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80-81.

[2]李苏华.实用重症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