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案的格式
教案的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好的教案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Goal):即一堂课最主要的总目标。虽然可以是相当概括的(generalized),却道明了贯穿整堂课的主题。如“了解打电话用语”。
2、教学目的(Teaching objectives):即一堂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详细目标。细列这些条目,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预先判断目标是否适度,在课堂结束时或课后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要罗列教学目标,明确写清要求学生做到的是什么,不能太含糊。这里要注意其可行性。比如下列教学目标就太含糊,教师将无法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无法评估其有否达成。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assive voice.
·Students will do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课后重新审视并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区分终端目标和分级目标。终端目标是教师测量、评估的最终依据和产物。分级目标是由终端目标分解而来的一个个教学环节的目标。例如:
终端目标(terminal objective):
·Students will successfully request information about airplane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分级目标(Enabling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comprehend and produce the following 10 new vocabulary items.
·Students will read and understand an airline schedule.
·Students will produce questions within when, where and what time.
·Students will produce appropriate polite forms of requesting.
当然,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已学过的内容等等都会影响到分级目标的制订。
3、教材和教具:列出教材和教具看似小事,但设计好使用策略就意味着教师明确了上课要带什么以及课堂各个环节如何安排。常常有教师去上课忘记带录音机、投影片、挂图、卡片、课堂作业或学生作业本之类的东西。写上要带什么、如何应用会有帮助。
4.教学步骤:这也没有统一格式。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步骤自然不同。即使相同的课型,教材、学生、教学条件不一样,教学步骤也就不一样。这一部分可包括:
(1)开场白或开场活动、游戏,作为“热身”(warm-up)。
(2)一系列的活动及教学设计。应预先给全班活动、小组活动、两两活动、教师和学生的说话时间等各个环节分配好时间。
(3)结束语。
5、评估(Evaluation):怎么知道教学目标有否达成呢?如果不对一堂课的内容进行评估,那么,教师常常是在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臆测,而无法被客观的观察和正确的评估所证实。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英语课都要以一个小测验结束,也并不是每节课都得有一个评估的步骤。评估可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某些形式的评估要等到过了一、二天某种能力得以真正建立、内化后再进行。不过,在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必须对其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否则,教师将无法评价学生的得失,从而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也没有依据来及时调整以后的教学。
6、课外作业(Extra-class work):这一说法有别于家庭作业(homework),不一定在家里完成。不过,重要的是,课外作业要精心设计,并向学生讲清,必要时应将作业内容和要求写在黑板上。
二、备课要领
1、如何开始备课
在教师着手备课之前,必须吃透课程标准(大纲)及教材,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语言需求(language needs),以确定课题和教学目的,作为本节课教学的总目标。再考虑列出1~3条本节课的终端目标,并详细记下。接着,从既定教学目标出发,考虑以何种教学法理论为指导,例如结构主义语言学、认知法、语法翻译法、功能-意念法等等。然后精心挑选、设计练习,确定要做、改、删、增的练习,列课时计划提纲,再逐步仔细预测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涉及可能修改计划、增删内容的教学步骤。在分级目标中写清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的目的及教学活动。在1999年5月于安徽芜湖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竞赛中,参赛教师最常用的活动是默读、复述、讨论、听磁带、朗读、游戏和看录像带,此外还有人用了句型操练、角色扮演、歌曲和辩论等形式(见北师大课题组,1999:3)。
对于新教师,可要求其选择适当的课时,写明要说的话及预计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指导老师有责任和义务适当安排其写这样的详案。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应选择性地写下教案的部分详细内容,如活动介绍,活动导语,规则或概括性的内容,预计易引起偏离的地方及应采取的措施,口头测试技巧,活动小结及课时小结等。
变化(variety)、序列(sequencing)、节奏(pacing)和计时(timing)
在考虑各个教学步骤时,或写完整个教案后,教师须从整体上审视这个课时计划。这里有四点可供参考:
(1)教学技巧上,是否有足够的变化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成功的外语课上总有不同的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
(2)不同教学技巧的应用和教学的组织有没有得到有序的、合乎逻辑的安排?理想化的课堂教学须朝着最终目标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建立在新知识之上的教学活动必须精心安排。
(3)整堂课的节奏设计得好吗?节奏的含义,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活动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如果课堂活动多而短,那么学生刚刚找到某活动的“感觉”,又得“跳到”下一个活动去了。这样不好。第二,教师应考虑如何把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揉合在一起。例如,一堂课上连续搞全班俩俩全班小组俩俩全班……的活动,每个活动五分钟,那么,这些活动是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再如,一般情况下,两项默读活动也是难以产生良好效果的。第三,控制好节奏也有利于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例如:
T: Okay, you've just had a good chance to listen to the way Mike answers the phone when Mary is out. Now let’s do telephone calls in pairs. One of you calls, and the other answers the phone and tells the caller that the person is out. You’d better use different expressions at different times.
(4)整节课的时间有没有安排好?这是备课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新教师往往容易提早授完所备内容,而后又易矫枉过正,不能完成课时计划。这里有两点值得提醒。一是预先准备一些“备用”的复习活动。如果提早授完已准备的内容,则进行复习。二是如果不定期不及授完,则准时自然地(gracefully)下课,第二天接着上。
预测困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预测应用某些教学技巧的难易的能力,必须从实践中获得。它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认知移情去体味学生学习的难易。有的困难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至,因此,有的活动指令在备课时就得写清楚。有的教师不写,而上课时不知所云,或讲不清楚。备课时动笔书写可预先判断指令是否明确,学生理解有否困难。
另一个困难是语言方面的(linguistic)。如能遵循S. Krashen (1985) 的“i+1”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原则去设计、选择语言材料,既适当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又不至于太难,这样的语言材料应当是可取的。问题是,特别到了初二、初三或高中,班内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适当注意到个体差异、反馈信息及小组活动或许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学生个体差异
英语教学过程的“人文主义因素已得到高度重视”(Ge, 1999)。随着教学过程的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第二届全国中学英语竞赛的启示之一就是“外语教学法改革的重点是‘教法’到‘学法’的战略转移”(胡鉴明,1999:10)。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主张,备课一般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准,但也应适当照顾两头的学生。可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内容适当包含一些较难或较易的项目,(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问不同难度的问题,(3)设计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全体同学都参与,(4)小组活动中有意将两头的学生有选择地编排在一起,而将其他水平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起。(5)小组活动或两两活动中教师走动到成绩处于两头的学生中间参与交流。
学生谈话与教师谈话 (Student talk and teacher talk)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时间。一般的英语课上,总是教师说得多, 学生说得少。要注意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进行交际。
适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编写,一般考虑了学习者因素(即年龄、受教育情况、学习目的等)和教学因素(即教学条件如资金、设备、班级大小等、教育指导理论、教材、学科地位等)。了解这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从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讲课笔记
备课有详案、简案之分,一份详案也许有五、六页乃至十几页。带入课堂的讲课笔记应当是什么样的呢?如拿了“成堆的”详案去上课,眼不离稿,则上课就不大可能充满活力。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许多教师只用一页篇幅罗列一下授课提纲和部分讲课内容。有的则喜欢用卡片,像图书索引卡一样。这样做既不至于会陷入“念稿子”的境地,也不会担心会忘了下一步该做什么。
三、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向课内时间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备课是关键。充分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使之成为教师备课的必须考虑的内容,对备好课必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参考书目:
Brown, H.,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al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Ge Bingfang, 1999. A New AR Approach for a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Project. In Christie, A., Global Anthological Journal of Action Learning. Volume 3, Issue 2. Available on-line at: free-press.com/journals/gajal/articles/publish/gajal-article-085.htm.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gman.
北师大外语系课题组,1999。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1-4页。
胡鉴明,1999。启示与思考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追记。《中小学外语教学》第8期,9-12页。
一、领导重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无小事,校委会高度重视是我校安全教育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校专门召开校务会议部署安全日活动。由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牵头,由德育处具体落实,各处室通力配合,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亲自在3月27日国旗下安全教育日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
二、全员发动。安全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更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此次安全教育日活动,由德育处具体操作,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举办了消防知识讲座与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尤其是班主*任在这次安全教育日活动中表现突出,不仅按照学校部署,如期落实各项工作,积极撰写安全教育教案,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开展了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校园暴力、放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教育。并把安全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校园的平安。
三、工作落实。根据校务会议部署,德育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并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予以贯彻实施,自3月30日到4月3日,我们完成了以下工作:
1、如期举行安全教育日活动的起动仪式,*校长作了动员报告,对安全教育日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2、召开了班主任会议,部署落实具体工作。3、组织全体师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利用学校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了《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影片》。
4、以班为单位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5、学校举办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6、组织了一次逃生自救演练和灭火演练。
7、各班出好安全教育黑板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集中播出安全主题广播稿。
8、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知识竞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6名。
9、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教育责任书。
10、各班对安全教育日活动进行了书面工作总结。
四、回顾和展望。回顾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对上级的要求相差有一
一、选择适合学案教学的内容
1.钻研教材,选择适合使用学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探究推理的课型用学案教学效果最好。在此以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分析。(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学案,让学生收集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为探究打好基础。课堂上教师只要让学生根据学案汇报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把握就会水到渠成。(2)“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些知识都是奥数内容,如余数问题、周期现象等。这些知识比较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好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3)数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往往注重操作,又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学案,明确学习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这样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2.了解学生,灵活地设计有效学案。这里要注意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案。(2)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学案设计的切入点。(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好分层学案。
二、把握使用学案教学的时机
1.在预习中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预习案进行预习,通过自学新课把预习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通过查阅预习案,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预习案可以这样设计:(1)学习准备:12根小棒、4个桃子图案、画笔、胶棒。(2)导学菜单:①最初认识数时我们就先认识了数“1”,请用“1”写三句话。②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多少。
2.在探究中使用。探究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采取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归纳出基本知识点,找出并记下疑点、难点问题。针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成果进行全班汇报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在巩固中使用。在这一环节使用的学案又称巩固案,教师要精心地挑选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丰富多彩,这样使学生通过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反馈,做到堂堂清,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案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创设好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使用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要防止使学案变成了一问一答的练习题,不要被学案所束缚,成为教学的累赘。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学》时,当时我发现图中有限速标志,于是我结合教学,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对从而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不安全,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时,这节教材的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于是,我以谈话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的季节,骑车旅行是一项既环保又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旅行活动,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才可以的。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时,要想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就是选择案例,这个案例的选择是关键,这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准备案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趣味性的案例,因为如果案例不具有趣味性,就不会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案例不典型就不会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找到的案例应该与课本的知识点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在案例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其次,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精练,不能选择过于长篇幅的案例,因为案例的篇幅过长,学生们学习起来会产生厌烦或者懈怠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还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案例,因为太深奥的案例对于中职生来讲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毕竟中职生的水平有限。所以只有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案例才会培养学生们的信心,进而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达出来。最后,案例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对案例剖析之后,能够解决在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使用现代科技技术直观的给学生们展示案例,使得案例能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的目光。
二、设计任务
案例教学中任务设计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按照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后,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进行科学的任务设计,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首先,教学案例中设计的任务应该具有针对性,使得案例中所包含的内容与营销理论能相符合,既能够与本章节课程的内容相对应,还能够具有明确的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通过这个任务的讨论之后,学习到更多的市场营销经验。其次,教师设计的任务应该具体,学生能够实际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讨论之后有所收获,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可以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学生们将每一个小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再将这些小任务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大任务,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再次,任务设计时应该由简到繁,在学生们适应之后逐渐增加任务难度,这也符合人的逻辑思维。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设计比较困难的任务,不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使得学生对案例不感兴趣。最后,任务的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因为任务太简单和太困难都会使得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时候应该及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是对案例的讨论,在实际的操作时,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和全部讨论,学生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将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专业水平和经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避免学生自己分组出现的搭便车的现象,也避免小组内知识结构不同影响小组讨论结果的现象发生。其次,教师在带着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应该根据任务的难度不同设计不同的时间,让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讨论,避免学生出现混时间不讨论的现象,使得讨论具有有效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最后,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在讲台上,应该走到学生之间,认真的听学生们的讨论,在学生们跑题的时候能及时引导学生们返回正题,使得学生们在讨论时间内能够围绕任务充分的开展讨论,教师还应该掌握好学生们的讨论节奏,使得课堂讨论激烈但是不乱,将讨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针对一些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展开全班讨论,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在班级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在学生实际参与中将问题进行解决,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总结评价
首先,要突出本节课所要训练的目标,强调案例中所体现出来的营销原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其次,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观点,又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再次,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将成绩加入期末考评。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中案例教学法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案例教学的优势很多,与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相契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普及。
作者:黄平 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桃渚中学高中部
参考文献:
[1]任国华.《市场营销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71―01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它搭起了“教”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的建立
教师在课前要把下堂课的导学案准备好,临近下课时把下堂课要用的导学案及时发给学生,给学生当作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且给学生留作业。在学生预习的时候,给教师的导学案“找茬”,把认为教师“遗漏”的知识点填在上面,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下一堂课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导学案评优,看谁做得最好,并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一份导学案才真正完成。这样的导学案不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学生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所用。
例如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导学案:
1. 什么是秤?秤是用来做什么的?
2. 1千克有多重?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1千克?
3. 课堂习题。
4. 拓展延伸。
这是一份简单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应避免把导学案做得过分详细。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它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导学案上继续提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通常用的单位是“斤”。那么,千克与斤如何换算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能提出或者添加的问题。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去找质量为一千克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对一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导学案的运用
1. 课前的情境导入。例如,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大家都能找出哪些几何图形或者几何体?看谁找到得最多?”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过程,从身边实物出发,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开始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巩固推新。例如,出示两道题:若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做完题,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画多边形,列出相关条件,求多边形面积,交给其他小组成员完成,看哪个小组会被难倒。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自由出题,不仅是对几何图形知识的复习,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次检验,学生由被动做题到主动出题,提高了学习热情,实现了主动探索,更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既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又保证了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真正寓教于乐。
三、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弊
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探索取代了教师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也顺应了课改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引入让学习变得有趣,也能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但是导学案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变成学生的习题集,本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却陷入僵化。导学案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制作的,圈定的学生学习范围,无形中也会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在导学案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导学案真正实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种能显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本人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尝试,不仅在经济法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并且带动我校教师共同钻研探索出更多的改进措施和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积极性,切实地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更好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就业。
一、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在我们学校财会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不同学科上已运用案例教学,如经济法、会计、统计等学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具有独立性,需要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的支持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做基础,最好还具备一点实践经验。如果学生在没有理论基础前提下做分析和讨论,是很难讨论起来的,即使讨论也是盲人摸象,是肤浅的、不切合实际的,归纳不出有效的结论,充其量也是纸上谈兵而已。
(二)案例教学方式与教学课时不适应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安排课时的复杂性,很难做到因为一门课程的需要设定理想的学时安排。在案例教学法应用实际中案例教学分为课堂教师进行引导理论传授、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课后学生分析等。课堂教师引导案例是以教师对案例分析讲授为主,可以引导学生确立分析案例的思路及应用技巧,但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学生讨论案例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辩论,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耗费课堂学时较多。而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学校分配的学时往往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三)案例教学法对师生要求较高
财会专业教师虽然有学历,但真正接触会计实务较少,因此自己动手编写案例水平有限,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不管学生掌握得如何,总想让学生先掌握理论。
从学生方面看,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只会死记硬背。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这种状况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案例内容选择不当
案例教学法本身的主观性很强、有些案例无明确的好与坏的标准,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我们职教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就进入职校,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刚刚接触,对其特点和学习方法认识不足。我们选择的案例常常高于职校生的接触水平,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措施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轨问题,使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正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总结的方法是“先理后例”,即首先由教师讲授每门课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然后结合案例讲述有关知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使案例与理论充分融合。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传统讲授教学法的被动性,也可以克服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二)案例的搜集和整理要适应中等职业化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案例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大力了解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毕业生的实际要求,尽快搜集现代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会计要求案例,是在中等职校开展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让教师有更多途径搜集到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样的案例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努力的目标,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学校也逐渐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促进了我校财会专业对此方面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应用。
(三)提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驻企业实习,收集、整理更多案例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入驻企业实习,一方面可迅速提高教师接触财会工作的实际经验,随时收集、整理与现代企业同步的教学案例,同时还能随时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在工作实际中加深理论学习,更是为教好下一届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四)案例内容的选定,经过学生的亲身检验
案例内容是否恰当,要经过多次实际教学才能检验出是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检验通常要以一届学生为代价,在时间上往往延后,不能与企业实际接轨。为此,我们尝试了让上一届学生亲自扮演角色演出案例,教师将按照案例中的角色安排学生,角色分派的原则是学生自愿为主,教师安排为辅。安排角色时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角色的匹配。以学生的经验、学识表演出教学案例,同时又利用学校的录像设备,把这种表演录下来,这样的案例更贴近学生、体现学生特点,也才更适应学生,同时也更容易让下一届学生接受、理解。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我们应用的案例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浅易性,从而克服案例教学法对师生均要求较高的弊病。
总之,财会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虽然它存在不足和缺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我们坚信,这种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结出累累硕果,使更多的学子受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睿明.浅议“案例教学法”对管理会计教育模式的改进.会计文苑,2009(9).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营销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许多技巧性的操作若不通过案例形式就难于清楚地表达出来。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通过参与辩论,学生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将他们的所持观点变得更趋完整,且使之能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竞争状况、消费者特点以及企业资源联系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案例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4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案例教学摆脱了“唯一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针对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都会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通过思想上的碰撞,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楚,识别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让学生懂得,由于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为解决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案,面对两难困境时,并无绝对完美的解决之道,也无绝对的“标准答案”,可能“合适的”就是“有效的”。这种多元化的答案选择,开拓了学生思路,调动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恰当与否,既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其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
2.1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
2.1.1学生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弥补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考虑到讨论效果,每个小组大约每5人一组比较合适,多了会缩短小组成员发言或交流的时间,达不到沟通思想观点的效果;太少了则不利于相互讨论启发,集思广益。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共同推选出小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完成。为了便于讨论和互相提问,各小组在教室里按顺序就坐,这样做也方便平时过程性考核的记录。
2.1.2案例选择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选择还应兼顾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适合国情,同时,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设置一些难易不同的决策点或值得探究的问题。
2.1.3讨论形式
在课堂讨论案例时,为了使讨论具有针对性和竞争性,每次以两个小组的发言为主,其他小组成员就发言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或发表个人观点,然后对两组的表现进行评比。这样既可以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
2.1.4案例分析思路
案例可以从两个思路进行讨论,一是对案例中体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进而评价或提出改进建议,该思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二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背景,自行设计一套营销策划方案,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出优缺点,该思路注重知识的运用,强化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2.2案例教学过程
2.2.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应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特别是课堂发言的小组,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内容进行准备,其他小组还要准备对发言小组提出问题。
2.2.2课堂讨论
课中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也许学生来学习时只有几个问题,学习后会变成更多个问题。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增多,思路会开阔,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会增强,决策能力也会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两个发言小组到讲台上陈述小组观点或现场展示策划方案。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主讲,其他成员补充,配合其它方式,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第二,双方辩论。双方就对方观点进行辩论,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有不同意见,并进行提问,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搜集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解释,表达己方观点和理由。第三,班上其他同学就两个小组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或提问,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的观点及掌握的资料进行解答,若不能解答,可请求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
2.2.3点评与总结
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教师点评时,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可以表达观点但不进行简单判断,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讨论能够继续,比如“还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案吗?”“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等。
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存需要改进的环节等。总结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简单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发言主要观点,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第二,对学生容易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结合案例中的情况再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第三,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尽量不要放过每个学生的创新和精彩之处,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2.2.4撰写报告
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又是一次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和具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报告。同时,也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回答诸如“我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另外,撰写案例报告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3.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注意角色转换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维持课堂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是总结者,对学生发言作必要的点评、总结和归类,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另外,教师也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3.2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开拓他们的视野,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
3.3对课堂讨论实施科学地引导与控制
3.3.1合理掌握课堂节奏
案例课堂教学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得直接操纵课堂进度,但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却是必要的。若节奏过快,会使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惶惑,若节奏过于缓慢,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懈怠情绪,若节奏“等速”又可能成为一首“催眠曲”。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进程情况和学生的情绪及时地调节课堂节奏,使案例教学课堂紧凑而又有吸引力。
3.3.2有效掌控课堂的发言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对于那些腼腆、内向、发言较少的学生,给以鼓励,帮助改掉怯场的弱点;对于少数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学生,则必须进行适当地教育。由于课时所限,对于发言时间过长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限制,以平衡发言机会。教师尤其要注意对现场的把握,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作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
3.4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评分标准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肯定。教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一,小组各个成员准备情况
一般要求小组长汇报其成员分工和配合情况,然后教师再根据成员预先讨论的表现给予初步的评分。这做法能够促使学生支持小组长的工作,积极预习案例,认真思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案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堂现场讨论情况
教师从外表姿势、课件质量、分析条理、口头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综合考虑并记录其得分。案例本身没有惟一的答案,重要的是在论述问题时能够做到:逻辑性,就是符合企业营销理论的内在逻辑,不能本末倒置或自相矛盾;理由充分性,不管观点是否与别人一致,都应该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让人感到合情合理;创新性,就是对问题有自己系统的看法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第三,课后撰写案例报告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教学 应用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适当采用案例教学,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教学案例具有以下特征:①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②案例要含有教育两难问题;③案例要蕴涵深刻的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原则与原理;④案例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⑤案例的背景要清晰。
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案例教学甚至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如果教育观念还是固守于传统既定知识,培养统一人才上,案例教学的运用就显得多余了。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信息由教师传向学生,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既要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又能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
高职学院教学不只在于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注重能力的开发。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训练场所。它通过展示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分析、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在运用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实践性强。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机会实践,因此,他们对理论知识只是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由于没有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仍停留在书本上,而学生对单纯的灌输教育模式存在消极情绪。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对理论不再停留在表面化的想象之中,而是知道了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不悖。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反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都非常乐意上案例讨论课,积极主动地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准备讨论发言稿。
3.综合性强,弥补了以往灌输知识教学方法的缺陷。
以往老师采取“满堂灌”、学生记笔记的授课方式,学生是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并且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锻炼、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记得更牢。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
在授课之前,先提出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交由学生去阅读教材和相关参考书,根据案例的描述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做好发言准备。这种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不仅仅是课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课外学习。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前学生可自由讨论,在课堂上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发挥。通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可了解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程度,可看出学生博览群书的广泛性和自觉性及个性特点,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也可更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进行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师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开放、真诚、平等的密切关系,而教师也应随时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对教师某些观点产生质疑。
3.进行针对性讲解,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的讲授应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把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对案例形成统一认识。
4.总结评述。
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提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讲解和释疑,对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总结在案例阅读、材料准备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五、对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看法
1.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案例教学多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但同样不可忽视老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课前准备,案例教学课的启动,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发言等。
2.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如果没有基本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则无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讲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则是对课本知识的升华。
3.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传统书本上的信息,既可加大信息输出量,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